贤台行(古黄金台也,土人称为贤台。) 元初 · 郝经
高台突兀燕山碧,黄金泥多土犹湿。
晓日曈昽赤羽旗,燕王北面亲前席。
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谁知平地几层土,中有全齐七十城。
礼贤复雠燕始霸,遂与诸侯雄并驾。
七百年来不用兵,一战轰然骇天下。
二城未了昭王殂,火牛突出骑劫诛。
台上黄金少颜色,惠王空读乐毅书。
古来燕赵多奇士,用舍中间定兴废。
还闻赵括代廉颇,败国亡家等儿戏。
燕子城南知几年,台平树老漫荒烟。
莫言骐骥能千里,祇重黄金不重贤。
青城行 元初 · 郝经
坏山压城杀气黑,一夜京城忽流血。
弓刀合沓满掖庭,妃主喧呼总狼藉。
驱出宫门不敢哭,血泪满面无人色。
戴楼门外是青城,匍匐赴死谁敢停?
百年涵育尽涂地,死雾不散昏青冥。
英府亲贤端可怜,白首随例亦就刑。
最苦爱王家两族,二十馀年不曾出。
朝朝点数到堂前,每向官司求米肉。
男哥女妹自夫妇,腼面相看冤更酷。
一旦开门见天日,推入行间便诛戮。
当时筑城为郊祀,却与皇家作东市。
天兴初年靖康末,国破家亡酷相似。
君取他人既如此,今朝亦是寻常事。
君不见二百万家族尽赤,八十里城皆瓦砾。
白骨更比青城多,遗民独向王孙泣。
祸本骨肉相残贼,大臣蔽君尤壅塞。
至今行人不叹承天门,行人但嗟濠利宅!
城荒国灭犹有十仞墙,墙头密匝生铁棘。
注:陵川集诗,叙金亡事最详。又有《金源十节士歌》序云:金源氏播迁以来,至于国亡,得节义之士王刚忠公等十人,皆死事死国,有古烈士之风。可以兴起末俗,振作贪懦。其名字官阶始终行业,自有良史。其大节之岳岳磊磊,在人耳目,虽耕夫贩妇,牛童马走,共能称道者。作歌以歌之,庶几揄扬激烈,由其音节,见其风采云。天兴诸臣,国亡无史。不能具官。故皆祇以当世所称者,如郭虾蟆、仲德行院等书之。俟国史之出,当为釐正云。十节士谓王子明、移剌都、郭虾蟆、合答平章、陈和尚、马乌古、孙道原、仲德行院、绛山奉御李丰亭、李伯渊也。
书磨崖碑后 元初 · 郝经
书至于颜鲁公,鲁公之书又至于《中兴颂》,故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河朔尝见三数本,皆完好,而森森如剑戟,有不可犯之色。今得此本,颇为残缺,既装褙,则反得古中韵胜。乃知崖角刓毙,本真全露,有李白所谓「秋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者,尤可赏激也。乃为赋诗云。
汝南昔曾谒公祠,霜日皓冽森英姿。
乃今江馆坐牢落,夺目忽睹中兴碑。
神明焕若还旧观,义烈凛凛生见之。
滞气激起天宇豁,快意发冢挥金锤。
生平每为二贤惜,以技掩节公羲之。
不阿桓温止殷浩,遗世脱屣终游嬉。
平原突兀杲卿死,李唐中叶公能持。
政令二贤书不工,只字片楮犹当奇。
矧于超出二王笔,冠冕百代书家师。
坡仙论书至公止,此本于公又奇至。
正笔篆玉藏李斯,出笔存锋兼汉隶。
古硬陵轹瘗鹤铭,韵胜韬抉兰亭记。
离堆雄峻仅能亚,画赞沈深还栉比。
书法至此为绝尘,顿觉诸家异端异。
恢宏正大极遒紧,驰骛刚方穷壮丽。
万古千秋讨贼心,二十四城忠义气。
惜哉岁久颇残缺,苔蚀潮舂寖磨灭。
去国几年似者希,沧海遗珠亦奇绝。
酒酣对酌虎贲郎,况乃摩挲是明月。
断画崭崭屹断金,倔彊常山笔端舌。
中间剥泐尚含胡,惨淡中丞面馀蔑。
载看激裂壮士肝,意苦时危将泣血。
置书勿论抚膺叹,更有何人似公节。
忠贞端不负巡远,文字尤令重元结。
只今谁识段文昌,世上焉知李希烈!
终南太华皆可磨,后人竟莫堕嵯峨。
惟馀浯溪青天一片石,照耀邃古驰江河。
谁能与世见此不朽业,荡攘邪秽蠲祅痾。
再立元气攎浇讹,踵武至德肩元和,九原起公吾其歌。
戊午清明日大城南读金太祖睿德神功碑 元初 · 郝经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杂花装树燕草绿,珠翠重重拥燕玉。
踏青车骑各一簇,巉天一碑杏稍出。
躲肩垂袖立马看,穹龟交龙势屈蟠。
四面浑镌堆山字,填金剜尽黑蜡斑。
冒头迁史学舜典,序字班书杂文选。
铭章生民丽且婉,太祖帝纪都一卷。
初贿肃慎兆已陈,日出之国生圣人。
周虽旧邦命维新,不事杀戮义与仁。
海青一趐海西落,两国君臣俱不觉。
鹧鸪声里降王缚,汉民不失生聚乐。
平地突起金天龙,面如紫玉真英雄。
化行江汉服羌戎,百年以来誇俊功。
参用辽宋为帝制,文采风流几学士。
磊磊高文辞称事,卓冠一代谁复似。
汴亡文物委地坏不收,独有此碑岌嶪在幽州。
荒烟莽苍无人读,使我掩面涕泗流。
郑王已自磨甘露,故珑移来立新墓。
小民世情多忌讳,更欲去除谁爱护。
不久拽仆野火焚,后人不复见此文。
攀花再读倾一樽,朗咏直过宣阳门(按此诗则作于金正大天兴之间,此汴亡言金迁蔡之后,非指宋也。观不久拽仆之语,则金已亡矣)。
按:整理自《古今图书集成》顺天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