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逃荒行 清 · 郑燮
 押词韵第四部
十日卖一儿,五日卖一妇。
来日剩一身,茫茫即长路。
长路迂以远,关山杂豺虎。
天荒虎不饥,旰人饲岩阻。
豺狼白昼出,诸村乱击鼓。
嗟予皮发焦,骨断折腰膂。
见人目先瞪,得食咽反吐。
不堪充虎饿,虎亦弃不取。
道旁见遗婴,怜拾置担釜。
卖尽自家儿,反为他人抚。
路妇有同伴,怜而与之乳。
咽咽怀中声,咿咿口中语。
似欲呼爷娘,言笑令人楚。
千里山海关,万里辽阳戍。
严城啮夜星,村镫照秋浒。
长桥浮水面,风号浪偏怒。
欲渡不敢撄,桥滑足无屦。
前牵复后曳,一跌不复举。
过桥歇古庙,聒耳闻乡语。
妇人叙亲姻,男儿说门户。
欢言夜不眠,似欲忘愁苦。
未明复起行,霞光影踽踽。
边墙渐以南,黄沙浩无宇。
或云薛白衣,征辽从此去。
或云隋炀皇高丽拜雄武。
初到若夙经,艰辛更谈古。
幸遇新主人,区脱与眠处。
长犁开古迹,春田耕细雨。
字牧马牛羊,斜阳谷量数。
身安心转悲,天南渺何许。
万事不可言,临风泪如注。
道情十首 其十 清 · 郑燮
 押词韵第七部
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
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
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注释】: 郑板桥作《道情》之时,还是一文不名的穷秀才。创作时间一说在雍正三年(1725)“予落拓京师,不得志而归,因作《道情》十首以遣兴”(据裴景福藏《道情》卷跋语);而传世的《板桥集》中说作于雍正七年(1729)。这两种说法都出自郑板桥本人,孰是孰非,已不可知了。板桥本人对这《道情》是颇为珍视的,一生中多次书赠友人,告诫他们“异日为国之柱石,勿忘寒士家风”(裴本跋语)。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跋语〕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