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刘后村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古梅遗稿》卷六、《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四一
某谨斋沐裁书,百拜献于龙图大学士尚书相公阁下:某尝谓台阁之文温润,山林之文枯槁。
文,声也,各鸣其所以而已。
温润之文,琴瑟鼗鼓,笙簧钟磬,可以奉神明,飨宗庙。
文之枯槁,则如燕市夜鸿,华亭晓鹤,仅足堪听,而其下者则如露草寒蛩,不过自鸣其困穷耳。
鸣其困穷,岂士之得已哉!
然必得一代制作之主为之赏音,则蛙鸣为鼓吹也。
孟郊之遇韩公,杨蟠之遇欧阳公,盖以是欤!
抑尝诵「孟公古貌又古心,作诗冥默咸池音」之章,「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花」之句,而叹曰:女无正色,入目为娃;
乐无正音,入耳为《韶》。
困穷之鸣不遇韩、欧,安得挂其名于骚墨之门乎!
某山林寒蹇,困穷而有其鸣也,请击缶于《韶》《濩》之旁而陈之。
某家在屏山练水之西,先曾大父从游文公朱子之门,亲承謦欬。
文公以扫墓归婺源,曾大父上所著《书说》,文公深嘉之。
某束发以来,伊吾壁中遗文,隽永知味,遂下,短韩檠,推研羲文之书,渔猎诸子百氏太史之所录,上悼千秋治乱是非之故,而返归乎性命道德之原,以求其足。
平生之愿,搰搰不休,虽举子之债未偿,学为小诗,不敢不自刻苦。
故夫扁舟断岸,瘦马荒坡,夜雨孤灯,夕阳残酒,未尝不悲怆其鸣,然未能如之于韩、欧,操觚弄翰,宁不飘泛于唐求之瓢哉!
某闻莆中山水甲天下,大块间气,扶舆磅礴,积几千年而生先生
先生道传亲灯,接西山正学之光燄,浚南省二魁之源流,名在鼎彝,诗在清庙,大篇短章,传狗监而诵鸡林。
惟见汪洋大肆,奥衍宏深,粹然一正,如韩昌黎
简明信通,归之至理,以服人心,如欧阳公。
是为文章之司命,吾道之权衡,在泰山、在天之北斗也。
某生也晚,不得承钳槌,亲棒喝,听号令于旗鼓之下。
岁在辛酉先生判花西掖监试右科,某得瞻末光,辱在陶铸。
绳床草舍之作,略溷碧瞳,东阁二先生亦吹嘘而剪拂之,但不得残膏剩馥,一溉焦枯为歉耳。
某不揆,谨献小诗一编,用请命于下执事,惟先生涵之以天地之量,恢之以造化之仁,宫商焦桐,青黄断木,不吝椽笔,赐之品题。
黄茆白苇,勃然于生意之中;
燕麦,动摇于春风之外。
毋庸韩、欧专美于前时,而困穷之鸣不至汩没于后日矣。
蚁躯蝉翼,难酬洪恩。
干冒威严,俯伏俟罪。
不备。
方秋崖和百韵诗后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古梅遗稿》卷六、《两宋名贤小集》卷三四一
己未冬,贼兵疠鄂,长鎗大剑,为一时急著。
仆独挟诗瓢,过秋崖先生而问焉。
先生曰:「《出车》劳还,《杕杜》勤归,诗讵埋没于鞍马间焉」!
乃以诗正法眼受记于仆,孔壖春风,濂水霁月,向上钳槌,为仆提起。
仆问诗而得不止于诗,亦何幸也!
先生顾乃援笔赐和百韵,品题无所不至,如曰「隽永才残稿,奇温只破毡。
水声湘浦瑟,梅片寿阳钿。
尚觉山如画,何堪笔似椽」,绳枢草舍之作,奚敢当之!
先生文章,衙官屈、宋,于人不轻许可,独不惜齿牙馀论于仆。
秦观持所业见山谷,山谷赠诗,以蚌珠的皪况秦之作,当时多以为许之过,而秦之诗思诚由此而大发。
先生之成就于仆,亦山谷法欤!
仆不敢不勉。
是岁腊月既望,门人吴龙翰百拜敬书于先生诗后。
联句辨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古梅遗稿》卷六
余素有王元风月之癖,嗜吟如饴,建安以来,各人庭户走阍殆遍,时效梅都官,日以诗为课。
初欲驰马羊肠百八盘间,股栗汗下,久则康庄,按辔舒徐自若也。
岁己未,入京试右庠,持所业参呈讷斋、林竹逸,诸公甚爱余学《选》。
是冬秋崖方先生,赏余「清池沈鸟影,高树落蝉声」之联,谓余他作皆有思致。
庚申,再投业,先生深嘉叹赏。
辛酉,再谒后村刘先生,亦沐深许不肖。
余自瓣香二师后,屈指十二年,粗有寸进,何比年每出语多召闹乡人邪,殊所未喻。
尝作潇湘联句曰:「一声欸乃烟波阔,千古《离骚》日月光」。
或议「欸乃」不可对「离骚」,余曰:欸乃,三老对答之声,离遭骚忧,岂不可对?
唐子西已有「路入离骚国,江通欸乃村」之句。
明年,复作潇湘句曰:「天地可呼归舴艋,利名不遣涴笭箵」。
或又议:箵,《玉篇》仄声。
试取山谷诗诵之,知余有所本。
大率诗家自有一副的当字面,近挽留宇文使君联句曰:「蜀儒为郡追任昉,歙士呼天寇恂」。
或又议任昉蜀人,又不可直称名字,及改「为」作「治」字。
余曰:今投贽庙堂,或比傅说或称姬旦,恬不为怪。
寇恂可作君,决不可易他字。
余意用「蜀儒」二字见得宇文使君盛德之士,多所著述。
「为」之一字,又见《传》「出为新安太守」本文,用「为」字则有蓄涵,活于「治」字。
梁人也,自有吾郡以来为第一贤守,用此见得宇文来吾郡作守分晓,寇恂见得挽留分晓。
固非蜀,亦非歙,对偶停当,十四字间本意完备。
若用名贤为蜀守,接蜀儒作一句,却又全科新安不著。
痴人前不得说梦,斯人之谓欤!
顷杜撰此语,亦非强出头而吐气者,或有可免刮垢索瘢之酷哉!
今后当与笔砚赋绝交书,封文于刘蜕之冢,泛诗于唐求之瓢,以俟后世之知子云者。
呜呼!
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
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
鼓琴不若不鼓琴也,不鼓琴为善鼓琴者也。
余当书诸绅。
黄山纪游 宋末元初 · 吴龙翰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六、《古梅遗稿》卷六、《新安文献志》卷三五、《名山胜概记》卷六、《古今游名山记》卷四、《黄山志》卷一六、嘉庆《宁国府志》卷二一、嘉庆《太平县志》卷九
咸淳戊辰十月既望鲁斋鲍云龙古梅吴龙翰足庵宋复一来观黄山
赑屃登高,食胡麻饭,掬泉饮之,不火者三日,从者皆无人色,率不能从。
余三人愈清狂,上丹崖万仞之巅,夜宿莲花峰顶,霜月洗空,一碧万里
古梅谭玄,鲁斋诵史,足庵歌《游仙》、《招隐》之章。
少焉,吹铁笛,赋新诗,飘然有遗世独立之兴。
次蹑炼丹峰,过仙人石桥,酌甘泉,徜徉久之。
次迂路游水帘洞,踏月夜归,少憩兰若,把酒临风,对天都而酹之,曰:「吾辈与若为熟识,他年志愿俱毕,无忘此山」。
欧阳永叔谢希深辈游嵩山,吹箫歌古调,吾辈唱酬之乐似之。
退之登华山顶,邑令百计取之得下,吾辈冒万险,人迹所不能到,其狂又似之。
然韩有诗,谢有书,以纪其奇也,吾辈可无一语留作此山公案乎?
于是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