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乾元元年华州进士策问五首 其一 758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问。
古之山林薮泽之地。
各以肥硗多少为差。
故供甲兵士徒之役。
府库赐与之用。
给郊庙宗社之祀。
奉养禄食之出。
辨乎名物。
存乎有司。
是谓公赋知归。
地著不挠者已。
今圣朝绍宣王中兴之洪业于上。
庶尹备山甫补衮之能事于下。
而东寇犹小梗。
率土未甚辟。
总彼赋税之获。
尽赡军旅之用。
是官御之旧典阙矣。
人神之攸序乖矣。
欲使军旅足食。
则赋税未能充备矣。
欲将诛求不时。
则黎元转罹于疾苦矣。
子等以待问之实。
知新之明。
观志气之所存。
于应对乎何有。
伫渴救敝之通术。
愿闻强学之所措。
意盖在此矣。
得游说乎。
其二 758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问。
国有轺车
庐有饮食。
古之按风俗。
使臣
在王官之一守。
得驰传而分命。
盖地有要害。
郊有远近。
供给之比。
省费相悬。
今兹华惟襟带。
关逼辇毂。
行人受辞于朝夕。
使者相望于道路。
属年岁无蓄积之虞。
职司有愁痛之叹。
况军书未绝。
王命急宣。
插羽先翥于腾鹰。
敝帷不供于埋马。
岂刍粟之勤独尔。
实骖騑之价阙如。
人主之轸念。
屡及于兹。
邦伯之分忧。
何尝敢怠。
乞恩难再。
近日已降水衡之钱。
积骨颇多。
无暇更入燕王之市。
欲使輶轩有喜。
主客合宜。
闾阎罢杼轴之嗟。
官吏得从容之计。
侧伫嘉论。
当闻济时。
其三 758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问。通道陂泽。
随山浚川。经启之理。
疏奠之术。抑有可观。
其来尚矣。初圣人尽力沟洫。
有国作为堤防。洎后代控引淮海。
漕通泾渭。因舟楫之利。
达仓庾之储。又赖此而殷。
亦行之自久。近者有司相土
决彼支渠。既溃渭而乱河。
竟功多而事寝。人实劳止。
岸乃善崩。遂使委输之勤。
中道而弃。今军用盖寡。
国储未赡。虽远方之大来。
而助挽之车不给。是以国朝仗彼天使。
徵兹水工。议下淇园
更凿商颜之井。又恐烦费居多。
绩用莫立。空成云之锸。
复拥填淤之泥。若然。
则舟车之用。大小相妨矣。
军国之食。转致或阙矣。
矧夫人烟尚稀。牛力不足者已。
子等饱随时之要。挺宾王之资。
副乎求贤。敷厥谠议。
其四 758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问。
足食足兵。
先哲雅诰
盖有兵无食。
是谓弃之。
致能掉鞅靡旌。
斯可用矣。
况寇犹作梗。
兵不可去。
日闻将军之令。
亲睹司马之法。
阙中之卒未息。
灞上之营何远。
近者郑南训练。
城下屯集。
瞻彼三千之徒。
有异什一而税。
窃见明发教以战斗。
亭午放其庸保。
课乃菽麦。
以为寻常。
夫悦以使人。
是能用古。
伊岁则云暮。
实虑休止。
未卜及瓜之还。
交比翳桑之饿。
群有司自救不暇。
二三子谓之何哉。
其五 758年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问。
昔唐尧之为君也。
则天之大。
敬授人时。
十六升自唐侯者已。
帝舜之为臣也。
举禹之功。
平水土
三十登为天子者已。
本之以文思聪明。
加之以劳身焦思。
既睦九族。
协和万邦。
黜去四凶。
举十六相。
故五帝之后。
传载唐虞之美。
无德而称焉。
易曰君子终日乾乾。
诗曰文王小心翼翼。
窃观古人之圣哲。
未有不以君唱于上。
臣和于下。
致乎人和年丰。
成乎无为而理者也。
主上躬纯孝之圣。
树非常之功。
内则拳拳然事亲如有阙。
外则悸悸然求贤如不及。
伊百姓不知帝力
庶官但恭已而已。
寇孽未平。
咎徵之至数也。
仓廪未实。
物理之固然也。
今大军虎步。
列国鹤立。
山东之诸将云合。
淇上之捷书日至。
二三子议论宏正。
词气高雅。
遗祲荡涤之后。
圣朝砥砺之辰。
虽遭明主。
必致之于
降及元辅
必要之于
驱苍生于仁寿之域。
反淳朴于羲皇之上。
自古哲王立极。
大臣为体。
眇然坦途。
利往何顺。
子有说否。
庶复见子之志。
岂徒琐琐射策。
趋竞一第哉。
顷之问孝秀。
取备寻常之对。
多忽经济之体。
考诸词学
自有文章在。
策以徵事
曷成凡例焉。
今愚之粗徵。
贵切时务而已。
夫时患钱轻。
以至于量资币子母
代复改铸。
或行乎前榆荚后契刀。
当此之际。
百姓蒙利厚薄。
何人所制轻重。
又谷者。
所以阜俗康时聚人守位者也。
下至十室之邑。
必有千钟之藏。
苟凶穰以之。
贵贱失度。
虽封丞相而犹困。
大农而谓何。
是以继绝表微。
无或区分踰越。
蒙实不敏。
仁远何哉。
进三大礼赋表750年12月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甫言。臣生长陛下淳朴之俗。
行四十载矣。与麋鹿同群而处。
浪迹于陛下丰草长林。实自弱冠之年矣。
岂九州牧伯不岁贡豪俊于外。岂陛下明诏不仄席思贤于中哉。
臣之愚顽。静无所取。
以此知分。沈埋盛时。
不敢依违。不敢激吁。
默以渔樵之乐。自遣而已。
顷者卖药都市。寄食朋友。
窃慕尧翁击壤之讴。适遇国家郊庙之礼。
不觉手足蹈舞。形于篇章。
漱吮甘液。游泳和气。
声韵寖广。卷轴斯存。
抑亦古诗之流。希乎述者之意。
然词理野质。终不足以拂天听之崇高
配史籍以永久。恐倏先狗马。
遗恨九原。谨稽首投延恩匦。
献纳上表。进明主朝献太清宫朝享太庙有事于南郊等三赋以闻。
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进封西岳赋表754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甫言。臣本杜陵诸生
年过四十。经术浅陋。
进无补于明时。退常困于衣食。
长安一匹夫耳。顷岁国家有事于郊庙。
幸得奏赋。待制于集贤。
学官试文章。再降恩泽。
仍猥以臣名实相副。送隶有司。
参列选序。然臣之本分。
甘弃置永休。望不及此。
岂意头白之后。竟以短篇只字。
遂曾闻彻宸极。一动人主。
是臣无负于少小多病贫穷好学者已。在臣光荣。
虽死万足。至于仕进。
非敢望也。日夜忧迫。
复未知何以上答圣慈。明臣子之效。
况臣常有肺气之疾。恐忽复先草露涂粪土。
而所怀冥寞。孤负皇恩。
敢摅竭愤懑。领略丕则。
作封西岳赋一首以劝。所觊明主览而留意焉。
先是御制西岳碑文之卒章曰。待余安人治国。
然后徐思其事。此盖陛下之至谦也。
今兹人安是已。今兹国富是已。
况符瑞翕集。福应交至。
何翠华之脉脉乎。维岳固陛下本命。
以永嗣业。维岳授陛下元弼
克生司空。斯又不可以寝已。
伏惟天子霈然留意焉。将披图视典。
乃展采错事。日尚浩阔。
人匪劳止。庶可试哉。
微臣不任区区恳到之极。谨诣延恩匦献纳奉表进赋以闻。
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进雕赋表754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臣甫言。臣之近代陵夷。
公侯之贵磨灭。鼎铭之勋。
不复照耀于明时。自先君恕预以降。
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矣。
亡祖故尚书膳部员外郎先臣审言。修文于中宗之朝。
高视于藏书之府。故天下学士
到于今而师之。臣幸赖先臣绪业。
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
约千有馀篇。今之徒。
得排金门上玉堂者甚众矣。惟臣衣不盖体。
常寄食于人。奔走不暇。
只恐转死沟壑。安敢望仕进乎。
伏惟明主哀怜之。倘使执先祖之故事。
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
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至于沈郁顿挫。随时敏捷。
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有臣如此。陛下其舍诸。
伏惟明主哀怜之。无令役役便至于衰老也。
臣甫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臣以为雕者。
鸷鸟之殊特。搏击而不可当。
岂但壮观于旌门。发狂于原隰。
引以为类。是大臣正色立朝之义也。
臣窃重其有英雄之姿。故作此赋。
实望以此达于圣聪耳。不揆芜浅。
谨投延恩匦进表献赋以闻。谨言。
为夔府柏都督谢上表766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臣某言。
伏奉今月某日制。
授臣某官。
臣某祗拜休命。
内顾殒越。
策驽马之力。
冒累践之宠。
自数勋力。
万无一称。
再三怵惕。
流汗至踵。
谨以某月日到任上讫。
臣某诚战诚惧顿首顿首死罪死罪。
伏惟陛下以君父任使之久。
掩臣子不逮之过。
就其小效。
复分深忧。
察臣剑南区区恐失臣节如彼。
加臣频烦阶级镇守要冲如此。
勉励疲钝。
伏扬陛下之圣德。
爱惜陛下之百姓。
先之以易。
閒之以乐业。
均之以赋敛。
终之以敦劝。
然后毕禁将士之暴。
宏洽主客之宜。
示以刑典难犯之科。
宽以困穷计无所出。
哀今之人。
庶古之道。
内救茕独。
外攘师寇。
上报君父。
曲尽庸拙之分。
下循臣子。
勤补失坠之目。
灰粉骸骨。
以备守官。
伏惟恩慈。
胡忍容易。
愚臣之愿也。
明主之望也。
限以所领。
未遑谒对。
无任兢灼之极。
谨遣某官奉表驰谢以闻。
臣诚喜诚惧死罪死罪。
阆州王使君进论巴蜀安危表764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五十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
臣某言。伏自陛下平山东
燕蓟。洎海隅万里。
百姓感动。喜王业再康。
疮痏苏息。陛下明圣。
社稷之灵。以至于此。
河南河北。贡赋未入。
江淮转输。异于曩时。
惟独剑南自用兵以来。税敛则殷。
部领不绝。琼林诸库。
仰给最多。是蜀之土地膏腴。
物产繁富。足以供王命也。
近者贼臣恶子。频有乱常。
巴蜀之人。横被烦费。
犹相劝勉。充备百役。
不敢怨嗟。吐蕃今下维等州。
成都已不安矣。杨琳师再胁普合。
禺禺两川。不得相救。
百姓骚动。未知所裁。
况臣本州。山南所管。
初置节度。庶事草创。
岂暇力及东西两川矣。伏愿陛下听政之馀。
料巴蜀之理乱。审救援之得失。
定两川之异同。问分管之可否。
度长计大。速以亲贤出镇。
哀罢人以安反仄。犬戎侵轶。
群盗窥伺。庶可遏矣。
而三蜀天府也。徵取万计。
陛下忍坐见其狼狈哉。不即为之。
臣窃恐蛮夷得恣屠割耳。实为陛下有所痛惜。
必以亲王委之节钺。此古之维城磐石之计明矣。
陛下何疑哉。在近择亲贤。
加以醇厚明哲之老。为之师傅。
则万无覆败之迹。又何疑焉。
其次付重臣旧德。智略经久。
举事允惬。不陨穫于苍黄之际。
临危制变之明者。观其树勋庸于当时。
扶泥涂于已坠。整顿理体。
竭露臣节。必见方面小康也。
梁州既置节度。与成都足以久远相应矣。
东川更分管数州于内。幕府取给。
破敝滋甚。若兵马悉付西川
梁州益坦为声援。是重敛之下。
免至多门。西南之人。
有活望矣。必以战伐未息。
势资多军。应须遣朝廷任使旧人
授之使节。留后之寄。
绵历岁时。非所以塞众望也。
臣于所守封界。连接梓州
正可为成都东鄙。其中别作法度。
亦不足成要害哉。徒扰人矣。
伏惟明主裁之。又天下徵收。
赦文减省军用外。诸色杂赋名目。
伏愿损之又损之。剑南诸州。
亦困而复振矣。将相之任。
内外交迁。西川分壸。
以仗贤俊。愚臣特望以亲王总戎者。
意在根固流长。国家万代之利也。
敢轻易而言。次请慎择重臣。
亦愿任使旧人。镇抚不缺。
借如犬戎俶扰。臣素知之。
臣之兄承训。自没蕃以来。
长望生还。伪亲信于赞普
探其深意。意者报复摩弥青海之役决矣。
同谋誓众于前后没落之徒。曲成翻动。
阴合应接。积有岁时。
每汉使回蕃使至。帛书隐语。
累尝恳论。臣皆进封上闻
屡达臣兄承训忧国家缘边之急。愿亦勤矣。
况臣本随兄在蜀。向二十年。
兄既辱身蛮夷。相见无日。
臣比未忍离蜀者。望兄消息时通。
所以戮力边隅。累践班秩。
补拙之分浅。待罪之日深。
蜀之安危。敢竭闻见。
臣子之义。贵有所尽于君亲。
愚臣迂阔之说。万一少裨圣虑。
远人之福也。愚臣之幸也。
昨窃闻诸道路。云吐蕃已来。
草窃岐陇。逼近咸阳
似是之閒。忧愤陨迫。
益增尸禄寄重之惧。寤寐报效之恳。
谨冒死具巴蜀成败形势。奉表以闻。
奉谢口敕放三司推问状757年6月1日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右。
臣甫智识浅昧。
向所论事。
涉近激讦。
违忤圣旨。
既下有司。
具已举劾。
甘从自弃。
就戮为幸。
今日已时。
中书侍郎平章事张镐奉宣口敕。
宜放推问。
知臣愚戆。
赦臣万死。
曲成恩造。
再赐骸骨。
臣甫诚顽诚蔽死罪死罪。
臣以陷身贼庭。
愤惋成疾。
实从间道。
获谒龙颜。
猾逆未除。
愁痛难过。
猥厕衮职。
愿少裨补。
窃见房琯宰相子。
少自树立。
晚为醇儒。
有大臣体。
时论许必位至公辅。
康济元元。
陛下果委以枢密
众望甚允。
之深念主忧。
义形于色。
况画一保泰。
素所蓄积者。
已而性失于简。
酷嗜鼓琴。
董庭兰今之琴工
门下有日。
贫病之老。
依倚为非。
之爱惜人情。
一至于玷污。
臣不自度量。
叹其功名未垂。
而志气挫衄。
觊望陛下弃细录大。
所以冒死称述。
何思虑始竟。
阙于再三。
陛下贷以仁慈。
怜其恳到。
不书狂狷之罪。
解网罗之急。
是古之深容直臣。
劝勉来者之意。
天下幸甚。
天下幸甚。
岂小臣独蒙全躯。
就列待罪而已。
无任先惧后喜之至。
谨诣阁门进状奉谢以闻。
谨进。
为遗补荐岑参757年6月12日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
宣议郎试大理评事监察御史赐绯鱼袋岑参。右。
臣等窃见岑参识度清远。议论雅正。
佳名早立。时辈所仰。
今谏诤之路大开。献替之官未备。
恭惟近侍。实藉茂材。
臣等谨诣阁门奉状陈荐以闻。伏听进止。
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758年7月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渭南市华县
右。
臣窃以逆贼束身槛中。
奔走无路。
尚假馀息。
蚁聚苟活之日久。
陛下犹觊其匍匐相率。
降款尽至。
广务宽大之本。
用明恶杀之德。
故大军云合。
蔚然未进。
上以稽王师有征无战之义。
下以成古先圣哲之用心。
兹事元远。
非愚臣所测。
臣闻易载随时。
不俟终日。
先王之用刑也。
抑亦小者肆诸市朝。
大者陈诸原野。
今残孽虽穷蹙日甚。
自救不暇。
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
蓄突围拒辙之谋。
大军不可空勤转输之
诸将宜穷掎角之进。
顷者河北初收数州。
思明降表继至。
实为平卢兵马。
在贼左胁。
贼动静乏利。
制不由已。
则降附可知。
今大军尽离河北
逆党意必宽纵。
若万一轶略河县
草窃秋成。
臣伏请平卢兵马及许叔冀等军郓州西北渡河。
先冲收魏。
或近军志避实击虚之义也。
伏惟陛下图之。
李铣殷仲卿孙青汉等军逦迤渡河佐之。
收其贝博。
贼之精锐。
撮在相魏卫之州。
贼用仰魏而给。
贼若抽其锐卒渡河救魏博。
臣则请朔方伊西北庭等军渡沁水收相卫。
贼若回戈距我两军。
臣又请郭口祁县等军蓦岚驰屯据林虑县界。
候其形势渐进。
又遣李广鲁炅等军进渡河。
黎阳临河等县。
相与出入掎角。
逐便扑灭。
庆绪之首。
可翘足待之而已。
是亦恭行天罚。
岂在王师必无战哉。
愚臣闻见浅狭。
承乏待罪。
未精慎固之守。
轻议擒纵之术。
抑臣之梦寐。
贵有裨益。
谨进前件图如状。
伏听进止。
乾元元年七月日。
某官臣状进。
唐兴县客馆记761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
中兴之四年王潜唐兴宰。
修厥政事。始自𩻴寡茕独。
而和其封内。非侮循循。
不畏险肤。而行而一。
咨于官属于群吏于众庶曰。邑中之政。
庶几缮完矣。惟宾馆上漏下湿。
吾人犹不堪其居。以容四方宾。
宾其谓我何。改之重劳。
我其谓人何。咸曰。
诞事至济厥载。则达观于大壮。
作之闬闳。作之堂构。
以永图崇高广大。踰越传舍。
通梁直走。嵬将坠压。
素柱上承。安若泰山。
两傍序开。发泄霜露。
静深矣。步櫩复霤。
万瓦在后。匪丹雘为实。
疏达为回廊。南注又为覆廊。
以容介行人。亦如正馆。
制度小劣。直左阶而东。
封殖修竹茂树。挟右阶于南。
环廊又注。亦可以行步。
风雨不易。谋而集事。
邑无妨工。亦无匮财。
人不待子来。定不待方中矣。
宿息井树。或相为宾。
或与之毛。天子之使至。
则曰邑有人焉。某无以栗阶。
州长之使至。则曰某非敢宾也。
子无所用俎。四方之使至。
则曰子贶某多矣。敢辞贽。
或曰。明府君之侈也。
何以为人。皆曰。
我公之为人也。何以侈。
子徒见宾馆之近夫厚。不知其私室之甚薄。
器物未备。力取诸私室。
人民不知赋敛。乃至于馆之醯醢阙。
出于私厨。使之乘驷阙。
办于私厩。君岂为亭长乎。
是躬亲也。若馆宇不修。
而观台榭是好。宾至无所纳其车。
或浩荡无所措手足。获高枕乎。
其谁不病吾人矣。疵瑕忽生。
何以为之。是道也施舍。
不几乎先觉矣。杜之友朋叹曰。
美哉。是馆也成。
人不知。人不怒。
廨署之福也。府君之德也。
府君曰。古有之也。
非吾有也。余何能为。
是亦前州府君崔公之命也。余何能为。
是日辛丑岁秋分大馀二。
小馀二千一百八十八。杜氏之老记已。
殿中侍御史柳公紫微仙阁画太一天尊图文758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石鳖老放神乎始清之天。游目乎浩劫之家。
泠泠然驭乎风。熙熙然登乎台。
进而俯乎寒林。退而极乎延阁。
见龙虎日月之君。亘乎竦梁。
塞乎高壁。骨者鬣者。
皙者黝者。视遇之间。
若严寇敌者已。伊四司五帝天之徒。
青节崇然。绿舆骈然。
仙官洎鬼官无央数众。阳者近。
阴者远。俱浮空不定。
目所向如一。盖知北阙帝君之尊。
端拱侍卫之内。于天上最贵矣。
已而左元之属吏三洞弟子某进曰。经始缋事。
柱下史河东涉职是树善。损于而家。
忧于而国。剥私室之匮。
渴蒸人之安。志所至也。
请梗概帝君救护之慈。朝拜之功。
曰。若人存思我主箓。
生之根。死之门。
我则制伏妖之兴。毒之腾。
凡今之人。反侧未济。
柳氏柱史也。立乎老君之后。
获隐嘿乎。忍涂炭乎。
先生与道而游。与学而游。
可上以昭太一之神威于下。下以昭柱史之告诉于上。
玉京之用事也。率土之发祥也。
恶乎寝而。庸讵仰而。
先生藐然若往。颓然而止。
曰噫。夫鸟乱于云。
鱼乱于河。兽乱于山。
是罼弋钓罟削格之智生。是机变退邀攫拾之智极。
故自黄帝已下。干戈峥嵘。
流血不乾。骨蔽平原。
乖气横放。淳风不返。
虽书载蛮夷率服。诗称徐方既来。
许其慕中夏。与夫容成中央氏尊卢氏辈结绳而已。
百姓至死不相往来。兹茂德困矣。
矧贤主趣之而不及。庸主闻之而不晓。
浩穰崩蹙。数千古哉。
至使世之仁者。蒿目而忧世之患。
有是夫。今圣主诛干纪。
康大业。物尚疵疠。
战争未息。必揆当世之变。
日慎一日。众之所恶与之恶。
众之所善与之善。敕有司宽政去禁。
问疾薄敛。修其土田。
险其走集。以此驭贼臣恶子。
自然百祥攻。百异有渐。
天下汹汹。何其挠哉。
已登乎种种之民。舍夫啍啍之意。
是巍巍乎北阙帝君者。肯不乘道腴。
卷黑簿。诏北斗削死。
南斗注生。与夫圆首方足。
施及乎蠢蠕之虫。肖翘之物。
尽驱之更始。何病乎不得如昔在太宗之时哉。
石鳖老毕辞。三洞弟子某又某。
静如得。动如失。
久而却走。不敢贰问。
东西两川说764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西山汉兵。食粮者四千人。
关辅山东劲卒。多经河陇幽朔教习
惯于战守。人人可用。
兼羌堪战子弟。向二万人。
实足以备边守险。脱南蛮侵掠。
邛雅子弟不能独制。但分汉劲卒助之。
不足扑灭。是吐蕃冯陵。
本自足支也。㩁量西山邛雅兵马卒叛援形胜明矣。
三城失守。罪在职司
非兵之过也。粮不足故也。
今此辈见阙兵马使。八州素归心于其世袭刺史
独汉卒自属裨将主之。窃恐备吐蕃在羌汉兵小昵。
而衅隙随之矣。况军须不足。
奸吏减剥未已哉。愚以为宜速择偏裨主之。
主之势。明其号令。
一其刑赏。甲其哀恤。
致其欢忻。宜先自羌子弟始。
自汉儿易解人意。而优劝旬月。
大浃洽矣。仍使兵羌各系其部落。
刺史得自教阅。都受统于兵马使
更不得使八州都管。或在一羌王
都关一世袭刺史。是羌之豪族。
发源有远近。世封有豪家。
纷然聚藩落之议于中。肆与夺之权于外。
已然则备守之根危矣。又何以藉其为本。
式遏雪岭之西哉。比羌族封王者。
初以拔城之功得。今城失矣。
袭王如故。总统未已。
余诸董攘臂何。王尹之狱是矣。
田策嗣羌王关王氏旧亲。
西董族最高。怨望之势然矣。
诚于此时便宜闻上。使各自统领
不须王区分易制。然后都静听。
取别于兵马使。不益元戎气壮。
部落无语。或纵一部落怨。
获群部落喜矣。无爽如此处分。
岂惟邛南不足忧。八州之人愿贾勇。
复取三城不日矣。幸急择公所素谙明了将。
正色遣之。獠贼内编属自久。
数扰。背亦自久。
徒恼人耳。忧虑盖不至大。
昨闻受铁券。爵禄随之。
今闻已小动。为之奈何。
若不先招谕也。谷贵人愁。
春事又起。缘边耕种。
即发精卒讨之甚易。恐贼星散于穷谷深林。
节度兵马。但惊动缘边之人。
供给之外。未见免劫掠。
而还赁其地。豪族兼有其地而转富。
蜀之土肥。无耕之地。
流冗之辈。近者交互其乡村而已。
远者漂寓诸州县而已。实不离蜀也。
大抵祇与兼并豪家力田耳。但钧亩薄敛。
则田不荒。以此上供王命。
下安疲人。可矣。
豪族转安。是否非蜀仍禁豪族受赁罢人田。
管内最大。诛求宜约。
富家办而贫家创痍已深矣。今富儿非不缘子弟职掌。
尽在节度府州县官长手下哉。村正虽见面。
不敢示文书取索。非不知其家处
独知贫儿家处。两川县令刺史有权摄者。
须尽罢免。苟得贤良。
不在正授权。在进退闻上而已。
杂述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杜子曰。
凡今之代。
用力为贤乎。
进贤为贤乎。
进贤贤乎。
则鲁之张叔卿孔巢父二才士者。
聪明深察。
博辩闳大。
固必能伸于知已。
令闻不已。
任重致远。
速于风飙也。
是何面目黧黑。
常不得饭饱吃。
曾未得富家奴。
兹敢望缟衣乘轩乎。
岂东之诸侯深拒于汝乎。
岂新令尹之人未汝之知也。
由天乎。
有命乎。
虽岑子薛子引知名之士月数十百。
填尔逆旅请诵诗。
浮名耳。
勉之哉。
勉之哉。
夫古之君子。
知天下之不可盖也。
故下之。
知众人之不可先也。
故后之。
嗟乎叔卿
遣辞工于猛健放荡。
似不能安排者。
以我为闻人而已。
以我为益友而已。
叔卿静而思之。
嗟乎巢父
执雌守常。
吾无所赠若矣。
泰山冥冥崒以高。
泗水潾潾㳽以清。
悠悠友生。
复何时会于王镐之京。
载饮我浊酒。
载呼我为兄。
说旱762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周礼。
司巫若国大旱。
则率巫而舞雩。
传曰。
龙见而雩。
谓建已之月。
苍龙宿之体。
昏见东方。
万物待雨甚大。
故祭天。
远为百谷祈膏雨也。
今蜀自十月不雨。
月旅建卯
非雩之时。
奈久旱何。
得非狱吏只知禁系。
不知疏决。
怨气积。
冤气盛。
亦能致旱。
是何川泽之乾也。
尘雾之塞也。
行路皆菜色也。
田家其愁痛也。
中丞下车之初。
军郡之政。
罢弊之俗。
已下手开济矣。
百事冗长者。
又以革削矣。
狱囚未闻处分。
岂次第未到。
为狱无滥系者乎。
谷者百姓之本。
百役是出。
况冬麦黄枯。
春种不入。
公诚能暂辍诸务。
亲问囚徒。
除合死者之外。
下笔尽放。
使囹圄一空。
必甘雨大降。
但怨气消。
则和气应矣。
躬自疏决。
请以两县及府系为始。
管内东西两川。
各遣一使。
兼委刺史县令巡使同疏决。
如两县及府等囚例处分。
众人之望也。
随时之义也。
贞观中
岁大旱。
文皇帝亲临长安万年二赤县决狱。
膏雨滂足。
即岳镇方面岁荒札。
连帅大臣之务也。
不可忽。
凡今徵求无名数。
又耆老合侍者
两川侍丁得异常丁乎。
不殊常丁赋敛。
是老男老女死日短促也。
国有养老。
公遽遣吏存问其疾苦。
亦和气合应之义也。
时雨可降之徵也。
愚以为至仁之人。
常以正道应物。
天道远。
去人不远。
751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杜子卧病长安旅次。
多雨生鱼。青苔及榻。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
今雨不来。昔襄阳庞德公至老不入州府。
扬子云草元寂寞。多为后辈所亵。
近似之矣。呜呼。
冠冕之窟。名利卒卒。
虽朱门之涂泥。士子不见其泥。
矧抱疾穷巷之多泥乎。子魏子独踽踽然来。
汗漫其仆夫。夫又不假盖。
不见我病色。适与我神会。
我弃物也。四十无位。
子不以官遇我。知我处顺故也。
子挺生者也。无矜色。
无邪气。必见用。
则风后力牧是已。于文章。
则子游子是巳。无邪气故也。
得正始故也。噫。
所不至于道者。时或赋诗如
谈话及卫霍。岂少年壮志。
未息俊迈之机乎。子魏子今年以进士调选。
名隶东天官。告余将行。
既缝裳。既聚粮。
东人怵惕。笔札无敌。
谦谦君子。若不得已。
知禄仕此始。吾党恶乎无述而止。
唐故德仪淑妃皇甫氏神道碑750年 唐 · 杜甫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后妃之制古矣。
轩辕氏帝喾氏次妃之迹。
最有可称。
存乎旧史。
然则其义隐。
其文略。
周礼王者内职大备。
而阴教宣。
诗人关雎风化之始。
乐得淑女。
盖所以教本古训。
发皇妇道。
居具燕寝之仪。
动有环佩之节。
进贤才以辅佐君子。
不淫色以取媚闺房。
虽彤管之地。
功过必纪。
而金屋之宠。
流宕一揆。
女史之华实。
嗣嫔则之清高。
亦时有其人。
伟夫精选。
淑妃讳某
姓皇甫氏
其先安定人也。
惟卨封商。
于赫有光。
伊元祖树德。
于今不忘。
必宋之子。
莫之与比。
伊清风继代。
惠此馀美。
夫其系绪蕃衍。
绂冕所兴。
列为公侯。
古有皇父充石
则其宗可知也。
夫其体元消息。
经术之美。
刊正帝图。
中有元晏先生
则其家可知矣。
嗟乎。
我有奕叶。
承权舆矣。
我有徽猷。
展肃雍矣。
积群玉之气。
自对白虹之天。
五色之毛。
不离丹凤之穴。
曾祖烜。
皇朝宋州刺史
祖粹。
皇朝越州刺史都督诸军事
父日休。
皇朝左监门卫副率
妃则副率府君之元女也。
粤若襁褓。
体如冰雪。
气象受于天和。
诗礼传乎胎教。
故列我开元神武之嫔御者。
岂易其容止法度哉。
今上昔在春宫之日。
诏诘良家女。
择视可否。
充备淑哲。
太妃以内秉纯一。
外资沈静。
明珠在蚌。
水月鲜白。
美玉处石。
崖岸津润。
结襦而金印相辉。
同辇而翠旗交影。
由是恩加婉顺。
品列德仪
虽掖庭三千。
爵秩十四。
掩六宫以取俊。
超群女以见贤。
岂渥泽之不流。
曾是不敢以露才扬已。
卑以自牧而已。
夫如是。
言足以厚人伦。
化风俗。
弥缝坤载之失。
夹辅元亨之求。
呜呼。
彼苍也常与善。
何有初也。
不久好奈何。
况妃亦既遘疾。
怗如虑往。
上以之服事最旧。
佳人难得。
送药必经于御手。
见寝始回于天步。
月氏使者
空说返魂之香。
汉帝夫人。
终痛归来之像。
开元二十三年岁次乙亥十月癸未朔
薨于东京宫院
春秋四十有二。
呜呼哀哉。
望景向夕。
澄华微阴。
风惊碧树。
雾重青岑。
天子悼履綦之芜绝。
惜脂粉之凝冷。
下麟凤之银床。
到梧桐之金井
呜呼哀哉。
厥初权殡于崇政里之公宅。
后诏以某月二十七日己酉
卜葬于河南县龙门之西北原。
礼也。
制曰。
德仪皇甫氏
赞道中壸。
肃事后庭。
孰云疾疢。
奄见凋落。
永言懿范。
用怆于怀。
宜登四妃之列。
式旌六行之美。
可册赠淑妃
丧事所须。
并宜官供。
河南尹李适之充使监护。
非夫清门华冑。
积行累功。
序于王者之有始有卒。
介于嫔御之不僭不滥。
是何存荣没哀。
视有遇之多也。
有子曰鄂王讳瑶。
太子太保使持节幽州大都督事。
有故在疚而卒。
岂无乐国。
今也则亡。
匪降自天。
云何吁矣。
有女曰临晋公主
出降代国长公主荥阳潜曜
官曰光禄卿
爵曰驸马都尉
王俭以公主恩。
尚帝女为荣。
何晏关内侯
是亦晋朝归美。
公主礼承于训。
孝自于心。
霜露之感。
形于颜色。
享祀之数。
缺于洒扫。
尝戚然谓左右曰。
自我之西。
岁阳载纪。
彼都之外。
道里遐绝。
圣慈有蓬莱之深。
异县有松槚之阻。
思欲轻举。
安得黄鹄。
未议巡豫。
徒瞻白云。
望阙塞之风烟。
寻常涕泗。
怀伊川之陵谷。
恐惧迁移。
于是下教邑司。
爰度碑版。
甫忝郑庄宾客
游窦主之园林。
以白头之
岂独步于
而野老何知。
斯文见托。
公子泛爱
壮心未已。
不论官阀。
游夏入文学之科。
兼叙哀伤。
有后妃之诔。
铭曰。
积气之清。
积阴之灵。
汉曲回月。
高堂丽星。
惊涛汹汹。
过雨冥冥。
洗涤苍翠。
诞生娉婷(其一)
婉彼柔惠。
迥然开爽。
绸缪之故。
昔在明两。
恩渥未渝。
康哉大往。
展如之媛。
孰与争长(其二)
珩佩是加。
翚褕克备。
先德后色。
累功居位。
壸仪孔修
宫教咸遂。
王于奖饰。
礼亦尊异(其三)
小苑春深。
离宫夜逼。
花间度月。
同辇未归。
池畔临风。
焚香不息。
呜呼变化。
惠好终极(其四)
冯相视祲
太史书氛。
藏舟晦色。
逝水寒文。
翠幄成彩。
金炉罢熏。
燕赵一马。
潇湘片云(其五)
恍惚馀迹。
苍茫具美。
王子国除。
匪他之耻。
公主愁思。
永怀于彼。
日居月诸。
邱陇荆(其六)
岩岩
㳽㳽伊川
列树拱矣。
丰碑缺然。
爰谋述作。
歘就雕镌。
石照地
蛟龙下天(其七)
少室东立。
缭垣西走。
佛寺在前。
宫桥在后。
维山有麓。
与碑不朽。
维水有源。
与词永久(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