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洛阳名朝士乞药直书675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龙门山
幽忧子学道于东龙门山精舍。布衣藜羹。
坚卧于一岩之曲。客有过而哀之者。
青囊中出金花子丹方相遗之。服之病愈。
视其方。丹砂二斤。
谷楮子则山中可有。丹砂则渺然难致。
昔在关西太白山下。一隐士多元明膏。
中有丹砂八两。予时居贫。
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
自尔丁府君忧。每一恸哭。
涕泗中皆药气流出。三四年羸卧苦嗽。
几至于不免。复偶于他方中见一说云。
丹砂之不精者。服之令人多嗽。
访知一处有此物甚佳。两必须钱二千文。
则三十二两当取六十四千也。空山卧疾。
家业先贫。老母年尊。
兄弟禄薄。若待家办。
则委骨于巉岩之峰矣。意者欲以开岁五月谷子熟时。
试合此药。非天下名流贵族。
王公卿士。以仁恻之心。
达枯骨朽株者。孰能济之哉。
今力疾赋诗一篇。遍呈当代博雅君子。
虽文不动俗。事或伤心。
傥遇晏婴。脱左骖而见赎。
如逢孔子。分秉以相忧。
越石原宪。不辛苦于当年矣。
惟当坐禅念室。以答深仁。
若诸君子家有好妙砂。能以见及。
最为第一。无者各乞一二两药直。
是庶几也。仲尼曰。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者乎。未有力不足者。
又曰。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在坐则参于前。在舆则倚于衡。
古人心可见矣。又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
斯仁至矣。言能苟行之。
仁道不远也。朝英贵士。
博济而好仁者。何必相识。
故知与不知。咸送诗告。
请无案剑。同掩体骸云尔。
裴舍人遗衣药直书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山仆至自都。
太子舍人裴瑾之太子舍人韦方贤左史范履冰水部员外郎独孤思庄少府舍人内供奉阎知微符玺郎乔侃并有书问余疾。
兼致束帛之礼。
以供东山衣药之费。
嗟乎。
代与道交丧。
其来尚矣。
扬州与外甥韩康别。
慨然而咏富贵他人合。
贫贱亲戚离。
因泣下交颐。
不能自已。
余以其为人也。
名过其实。
然穷达之际。
西狩获麟
所不能免。
斯亦古君子之大悲也。
自郐而下。
曷足讥焉。
余家咸亨中良贱百口。
自丁家难。
私门弟妹凋丧。
七八年间。
货用都尽。
余不幸遇斯疾。
母兄哀怜。
破产以供医药。
属岁谷不登。
家道屡困。
兄弟薄游近县。
创钜未平。
虽每分多见忧。
然亦莫能取给。
海内相识。
亦时致汤药
恩亦多矣。
晚更笃信佛法。
于山间营建。
所费尤广。
本欲息贪寡欲。
缘此更使贪心萌生。
每得一物。
辄喜欢更恨不足。
呜乎。
道恶在而奔竞之苦兹。
虽观若空无常。
而此业已就。
不可中废。
祈获福泽。
思与士君子共之。
与在朝诸贤书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张子房太傅之尊。自疏于南山隐
公孙宏居丞相之位。亦伏于东方生
伯喈已亡。孔文举将老兵而造膝。
方回尚在。王羲之就伧奴而共谈。
史书之。高贤不以为累。
自古朝野。曷常以人废言。
况下官抱疹东山。不干时事。
借人唱和。何损于朋党。
延州子期闻音窃抃。犹冀身膏丹壑。
脱宝剑于山阿。骨掩黄尘。
罢瑶琴于天下。则捐金抵玉于山谷者。
非太平之美事乎。幽忧子白。
驸马都尉乔君集序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文王既没。道不在于兹乎。
尼父克生。礼尽归于是矣。
其后荀卿。服儒者之袖衣。
屈平宋玉。弄词人之柔翰。
礼乐之道。已颠坠于斯文。
雅颂之风。犹绵连于季叶。
痛乎王泽既竭。诸侯为麋鹿之场。
帝图伊梗。天下作豺狼之国。
秦人一灭旧章。大愚黔首。
偫书赴火。化昆岳之高烟。
儒士投坑。变蓬莱之巨壑。
乐沈于海。河间王初眷眷于古篇。
礼失诸夷。叔孙通乃区区于绵蕝。
安国讨论科斗。五典叶从。
史迁祖述获麟。八书爰创。
衣冠礼乐。重闻三代之风。
玉帛讴歌。无坠六经之业。
郁其兴咏。大雅于是为偫。
自此迄今。年逾千祀。
圣门论赋。相如为入室之雄。
阙里裁诗。公干即升堂之客。
陆平原龙惊学海。浮天泉以安流。
鲍参军鹤翥文场。代黄金埒。
曲台之上路。面通衢之小苑。
莲红水碧。堪钓叟之淹留。
白山青。宜王孙之攀折。
香车贵士。不掩龙关
缝掖书生。时通驿骑。
兰径。敞松扉。
北牖动而清风来。南轩幽而白云起。
欣然命驾。吊曲江之隑渊。
兴尽而归。聆伊川之笙吹。
三朝庆谒。趋剑履于南宫。
五日归休。闻歌钟于北里。
雍容车骑。屡动雕章。
啸傲烟霞。仍含宝思
奢不败德。笑金谷之罗纨。
俭不邀名。悲兰陵之刍布。
荣期三乐。君寔四之。
平子四愁。我无一矣。
君教训子弟。不读非圣之书。
抚爱家僮。常恐名奴之辱。
婚嫁已毕。欲就金丹。
轮盖非荣。犹思道树。
明霞晓挹。终登不死之庭。
甘露秋团。傥践无生之岸。
凡所著述。多以适意为宗。
雅爱清虚。不以繁词为贵。
足以传诸好事。贻厥孙谋。
故撰而存之。凡为若干卷云尔。
南阳公集序677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龙门山
昔者龙蹲东鲁。
陈礼乐而救苍生。
虎据西秦
焚诗书以愚黔首。
通其变。
参天二地谓之神。
合其机。
一阴一阳谓之圣。
是以楚汉方斗。
负长剑于此时。
袁曹已平。
应刘弄柔翰于当代。
圣人方士之行。
亦各异时而并宜。
讴歌玉帛之书。
何必同条而共贯。
文质再而复。
殷周之损益足徵。
骊翰三而改。
虞夏之兴亡可及。
美哉焕乎。
斯文之功大矣。
获麟绝笔。
一千三四百年。
游夏之门。
时有荀卿
之后。
直至贾谊相如
两班叙事。
邱明之风骨。
二陆裁诗。
公干之奇伟。
邺中新体。
共许音韵天成。
江左诸人。
咸好瑰姿艳发。
精博爽丽。
颜延之急病于之间。
疏散风流。
谢宣城缓步于向刘之上。
北方重浊。
卢黄门往往高飞。
南国轻清
庾中丞时时不坠。
嗟乎。
古今之士。
递相毁誉。
至有操我戈矛。
启其墨守。
三都既丽。
徵夏熟于上林。
九辩已高。
责春歌于下里
蹖駮之论。
纷然遂多。
近日刘协文心。
钟嵘诗评。
异议蜂起。
高谈不息。
人惭西氏
空论拾翠之容。
质谢南金。
徒辩荆蓬之妙。
拔十得五。
虽曰肩随。
闻一知二。
犹为臆说。
佥曰未可。
人称屡中
化鲁成鱼。
曷云其远。
非夫妙谐钟律。
体会风骚。
笔有馀妍。
思无停趣。
作龟作镜。
听歌曲而知亡。
为龙为光。
观礼容而识大。
齐鲁一变之道。
唐虞百代之文。
悬日月于胸怀。
挫风云于毫翰。
含今古之制。
扣宫徵之声。
细则出入无间。
粗则弥纶区宇。
逶迤绰约。
如玉女之千娇。
突兀峥嵘。
似灵龟之孤朴。
乘槎上汉
谁问坳堂之浅深。
戟入秦。
宁议长安之远近。
是非未定。
曹子建皓首为期。
离合俱伤。
平叔终身流恨。
超然若此。
适可操刀。
自兹已降。
徒劳举斧。
八病爰起。
沈隐侯永作拘囚。
四声未分。
梁武帝长为聋俗。
后生莫晓。
更恨文律烦苛。
知音者稀。
常恐词林交丧。
雅颂不作。
则后死者焉得而闻乎。
贞观年中。
太宗外厌兵革。
垂衣裳于万国。
舞干戚于两阶。
留思政涂。
内兴文事。
虞李岑许之俦以文章进。
王魏来褚之辈以材术显。
咸能起自布衣。
蔚为卿相。
雍容侍从
朝夕献纳。
我之得人。
于斯为盛。
虞博通万句。
对问不休。
李长于五言。
下笔无滞。
岑君论诘亹亹
听者忘疲。
许生章奏翩翩。
谈之未易。
王侍中政事精密。
明达旧章。
太师直气鲠辞。
兼包古义。
(阙十二字)河南风标特峻。
早锵声于册府
变风变雅。
立体不拘于一涂。
既博既精。
为学遍游于百氏。
自豸冠指佞。
鸡树登贤。
内掌机密
修国史
晨趋有暇。
持䌽笔于瑶轩。
夕拜多閒。
弄雕章于琴席。
含毫顾盼。
汉家之城阙风烟。
逸韵纵横。
秦地之林泉鱼鸟。
黄山羽猎。
几奏琼篇。
汾水楼船。
参闻宝思。
南津
去逐苍梧之云。
西路悲昂。
来挽葱岩之雪。
江湖廊庙。
造次不忒其仪。
沙塞朝廷。
颠沛必归于汉。
是使名流俱至。
兔翰阗门。
爱客相寻。
鸡谈满席。
嘤嘤好鸟。
花欲白兮将菲。
潎潎游鱼。
莲欲红兮可望。
绿樽恒湛。
斋阁临霞。
绮札逾新。
园亭坐月。
凡所著述。
千有馀篇。
今之刊写。
成三十卷。
早游西镐。
周史之阙文。
卧东山
忆汉庭之遗事。
平津侯之宾馆。
马厩萧条。
李司隶之仙舟。
龙门荒毁。
交交黄鸟。
集于栩兮集于
营营苍蝇
止于藩兮止于棘。
九原可作
有隧兮兔有埏。
三湘不追。
川无梁兮鸟无径。
辍斤之恸。
何独庄周
闻笛而悲。
宁惟向秀
徒勤观海。
未知渤潏之倪。
永好谈天。
莫究氤氲之数。
遂抽短翰。
为之序云。
乐府杂诗序677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东龙门山
闻夫歌以永言。庭坚有歌虞之曲。
颂以纪德。奚斯有颂鲁之篇。
四始六义。存亡播矣。
八音九阕。哀乐生焉。
是以叔誉闻诗。验同盟之成败。
延陵听乐。知列国之典彝。
王泽竭而颂声寝。伯功衰而诗道缺。
秦皇灭学。星琯千年。
汉武崇文。市朝八变。
通儒作相。徵博士于诸侯。
中使驱车。访遗编于四海。
发诏东观。缝掖成阴。
献书南宫。丹铅踵武。
王风国咏。共骊翰而升沈。
里颂途歌。随质文而沿革。
少卿长别。起高唱于河梁。
平子多愁。寄遥情于垄坂。
南浦关山之役。作者悲离。
东京兴党锢之诛。词人哀怨。
后人鼓吹乐府。新声起于邺中。
山水风云。逸韵生于江左
言古兴者多以西汉为宗。议今文者或用东朝为美
落梅芳树。共体千篇。
陇水巫山。殊名一意。
亦犹负日于珍狐之下。沈萤于烛龙之前。
辛勤逐影。更似悲狂。
罕见凿空。曾未先觉。
。蹈迷津而不归。
任沈江刘。来乱辙而弥远。
其有发挥新体。孤飞百代之前。
开凿古人。独步九流之上。
自我作古。粤在兹乎。
乐府者。侍御史贾君之所作也。
君升堂入室。践龟字以长驱。
藏翼蓄鳞。展龙图以高视。
林宗一见。许以王佐之才。
士季相看。知有公卿之量。
南国蛟龙之耀。下触词锋。
东家科斗之书。来游笔海。
朝阳弄翮。即践中京
太行垂耳。先鸣上路。
当赤县之枢钥。作高台之羽仪。
动息无隔于温仁。颠沛安由乎正义。
玉阶覆奏。依然汲直之闻。
铜术埋轮。先定雍门之罪。
霜台有暇。文律动于京师
绣服无私。锦字飞于天下。
九成宫者。信天子之殊庭。
偫山之一都也。五城既远。
得昆阆于神京。三山已沈。
见蓬莱于古辅。紫楼金阁。
雕石壁而镂偫峰。碧甃铜池。
俯银津而横众壑。离宫地险。
丹涧四周。徼道天回。
翠屏千仞。卫尉寝蒙茸之署。
将军无刁斗之警。中岩罢燠。
飞霜为之夏凝。太谷生寒。
层淮以之冱。天子万乘。
驱凤辇于西郊。偫公百僚。
龙轩而北辅。春秋络绎。
冠盖满于青山。寒暑推移。
旌节喧于黄道。夕宿鸡神之野。
朝登凤女之台。青鸟时飞。
白云无极。千年启圣。
邈同汾水之阳。七日期仙。
颇类缑山之曲。经过者徒知其美。
揄扬者未歌其事。恭闻首唱。
遂属洛阳之才。俯视前修。
将丽长安之道。平恩公当朝旧相。
一顾增荣。亲行翰墨之林。
先标唱和之雅。于是怀文之士。
莫不向风靡然。动麟阁之雕章。
发鸿都之宝思。云飞绮札
代郡接于苍梧。泉涌华篇
岷波连于碣石。万殊斯应。
千里不违。同晨风之鴥北林。
似秋水之归东壑。洋洋盈耳。
岂徒悬鲁之音。郁郁文哉。
非复从周之说。故可论诸典故。
被以笙镛。爰有中山
雅好著书。时称博物
探亡篇于古壁。徵逸于道人。
撰而集之。命余为序。
时褫巾三蜀。归卧一邱。
散发书林。狂歌学市
虽江湖廊庙。宾庑萧条。
绮季留侯。神交髣髴。
遂复驱偪幽忧之疾。经纬朝廷之言。
凡一百一篇。分为上下两卷。
俾夫舞雩周道。知小雅之欢娱。
击壤年。识太平之歌咏云尔。
梓州南亭诗序664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梓州城池亭者。
长史张公听讼之别所也。
徒观其岩嶂重复。
川流灌注。
云窗绮阁。
负绣堞之逶迤。
涧户山楼。
带金隍之缭绕。
信巴蜀之奇制也。
时凤扆多閒。
上得和平之政。
鳀瀛有截。
下无交争之人。
以公寄切上僚。
故久无州将
连四千石之重任。
总十万井之雄班。
职逾剧而道弥高。
位逾崇而德弥广。
市狱无事。
狎鸟于城隅。
邦国不空。
观鱼濠上
宾阶月上。
横联蜷之桂枝
野院风归。
动葳蕤之萱草
则有明珠爱客。
置芳酒于十旬。
羽服神交。
契仙游于五日。
圆潭泻镜。
光浮落日之津。
杂树开帏。
彩缀飞烟之路。
藤萝杳蔼。
挂疏阴以送秋
凫雁参差。
结流音而将夕。
百年之欢不再。
千里之会何常。
下客悽惶。
暂停归辔。
高人赏玩。
岂辍斯文。
咸请赋诗。
以纪盛集。
七日绵州泛舟诗序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诸公迹寓市朝。心游江海。
访奇交于千里。惜良辰于寸阴
常恐辜负琴书。荒凉山水。
于是脱屣人事。鸣棹川隅。
言追挂犊之才。用卜牵牛之赏。
边生经笥。送炎气以濯缨。
郝氏书囊。临秋光而曝背。
似遇缑山之客。还疑星汉之游。
愿驻景于高天。想乘霓于缩地。
繁丝乱响。凉酎时斟。
戏翔羽于平沙。钓潜鳞于曲浦。
乘流则逝。不觉忘归。
咸可赋诗。探韵成作。
杨明府过访诗序681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
夫清风动驾。谒阮籍山阳
素雪乘舟。访戴逵于江路。
犹名高好事。迹标良史。
未有莺临绮月。筵开许郭之谈。
花聚繁星。门枉之驭。
泛烟光于紫潋。翻露色于丹滋。
亭皋一望。平芜千里。
萋萋芳草。童儿牧马之场。
亹亹朝川。野老休牛之塔。
钓台隐隐。先生之桑梓可知。
茨岭岩岩。隐士之风流尚在。
岂使临邛樽酒。歌赋无声。
彭泽琴书。田园寝咏。
凤泉石翁神祠诗序672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圯上黄公。灵期已远。
中元乙。化迹难徵。
况乎神理岿然。近带青溪之路。
瑰姿可望。俯控丹岩之下。
予以归骸空谷。言隔市朝。
濯发长川。载离寒暑。
心灰两寂。长无具尔之欢。
形木双枯。将有终焉之志
不悟乔莺始啭。喈喈于鹡鸰。
野萼初开。靴靴于棠棣
命壶觞而引宴。即沐新兰
寻涧户以安歌。仍攀野桂
萋萋春草。王孙游兮不归。
秩秩斯干。幽人去而忘返。
鼓我舞我。修袖满于中岩
神之听之。多祜兴于触石。
爰有嘉命。咸遣赋诗。
请题四韵。列之如右。
益州长史胡树礼为亡女造画赞666年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夫镕金逞妙
徒鏧中人之产。
架宝崇奢。
未阶大乘之化。
岂若图徽纨素。
卷舒方丈之筵。
表里丹青。
藻绘多林之色。
独为先觉。
其在兹乎。
益州长史公。
道洽中孚。
履黄裳以贞吉。
寄隆分陕。
白茅而涉川。
犹为龟组相辉。
不离泡幻之域。
熊车结辙。
尚迷苦爱之津。
爰舍净财。
幸求多福。
为亡女宇文氏敬造像等。
徵奇绡于水府。
妙色于霞庄。
月面澄华。
疑金云之夜敞。
莲毫吐照。
状珠浦之晨开。
花宝参差。
鹤林其非远。
仙云肸蚃。
鹫岭其可望。
穷形尽相
陋燕壁之含丹。
写妙分容。
嗤吴屏之坠笔。
式扬显福。
俾赞幽魂。
其词曰。
正教东渐。
遗像西至。
化格三天。
功超十地。
伟欤大士
宏兹远致。
追恸幽途。
载营檀施。
皎洁霜纨。
照影丹素。
果发金口。
莲生玉步。
地宝天花。
星罗云布
慧炬长设。
迷津永度。
五悲文 其一 悲才难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自古为文者。多以九七为题目。乃有九歌九辨九章七发七启。其流不一。余以为天有五星。地有五岳。人有五常。礼有五礼。乐有五声。五者。亦在天地之数。今造五悲。以伸万物之情。传之好事耳。
一悲曰。
恭闻古之君子兮。
将远适乎百蛮。
何故违父母之宗国。
从禽兽于末班
矫词兮不往。
将背俗兮不还。
曲成而薄丧。
不直败以厚颜。
彼圣人兮犹若此。
况不肖于中间。
古往今来。
邈矣悠哉。
嵇生玉折
颜子兰摧。
人兮代兮俱尽。
代兮人兮共哀。
至如左邱失明。
冉耕有疾。
兵法作而断足。
史记修而下室。
高明者鬼瞰其门。
正直者人怨其笔。
虽为镜于前代。
终抱痛于今日。
别有汉阳
邠国台卿
抗希代之奇节。
负超时之令名。
坎壈九死。
离披再生。
伊才智之为患。
故贤哲之所婴。
若乃贾长沙之数奇。
崔亭伯之不偶。
思欲削鲁史之高行。
钳杨墨之辩口。
为书为礼。
驱季俗于三古之前。
垂誉垂声。
正颓纲于百王之后。
天子闻之而欲用。
偫公畏之而莫取。
窘蠢于泥沙。
竟龙钟于尘垢。
异乎。
稽之古人则如彼。
考之今代又如此。
近有魏郡王公曰方。
华阴杨氏曰亨。
咸能博达奇伟。
覃思研精。
探孔门之礼乐。
吞鬼谷之纵横。
岳秀泉澄。
如川如陵。
高谈则龙腾豹变
下笔则烟飞雾凝。
土则官终于郡吏
杨则官止于邑丞。
何异夫操太阿烹小鲜
夜光而弹伏翼
灼金龟兮访兆
邀玉骐兮骋力。
虽劳形而竭思。
吾固知其不得。
予之昆兮曰杲之。
余之季兮曰昂之。
杲也杲杲兮如三足之乌。
昂也昂昂焉如千里之驹。
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
为一代之和玉。
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
为四海之隋珠。
并兰馨兮桂郁。
龙驹凤雏
战国
之器。
长于阙里。
则游夏之徒。
以方圆异用。
遭遇殊时。
故才高而位下。
咸默默以迟迟。
青青子衿兮时向晚。
黄黄我绶兮鬓如丝。
昆兮何责。
乾封兮老矣。
季兮何负。
武陵而弃之。
举天下兮称屈。
何暗室之足欺。
为小人之所笑。
为通贤之所悲。
童子尚知其不可。
矧衡镜与著龟。
故曰至道之精。
窅窅冥冥。
至道之极。
昏昏默默。
焚符破玺而人朴鄙。
剖斗折衡而人不争。
捩工倕之指而天下始巧。
离娄之目而天下始明。
然后除其矫点之患。
安其性命之精。
太平之代。
万物肫肫。
凡圣吻合。
贤愚淆昏。
公卿不接友。
长吏不迎尊。
勿用。
何暇谈其兵甲。
典谟既作。
焉得耀其书论。
虽有晏婴子产
顿伏于闾巷。
虽有冉求季路
且耕牧于田园。
彼寻常之才子。
又焉可以胜言。
命鸾凤兮逐雀。
驱龙骥兮捕鼠。
使掌事者校其功兮。
孰能与隼狸而齐举。
金为舟兮玳瑁楫。
不可以陟邱陵些。
珠为衣兮翡翠裳。
不可以混樵蒸些。
何器用之乖刺。
悼斯人之勤奓。
倚长岩以为枕兮。
吸流光以高卧。
见城市以盈虚。
若蚊虻之相过。
当其时也。
满野。
不知之尊。
周召盈朝。
莫救之饿。
若夫管仲不遇齐桓。
城阳赘婿
太公不遭姬伯。
亦棘津之渔夫。
一仁一义。
柴也来兮由也醢。
一忠一孝。
微子去兮箕子奴。
圣人百虑而一致。
君子同归而殊途。
推既焚兮胥既溺。
桀亦放兮文亦拘。
笙簧六籍。
则秦谷有坑儒之痛。
黼藻百行。
则汉家有党锢之诛。
邺都倾覆。
飞祸缠于高鼻。
洛阳板荡。
横死坐其无须。
喔咿㗚嘶。
口含天宪。
睚眦虿芥。
尸僵路隅。
变化与屈伸交逐
穷达与存亡并驱。
因其所有而有之。
则万物无不有。
就其所无而无之。
则万物无不无。
有窍而生。
宁惟混沌。
无用而饱。
何独侏儒。
是以蘧伯玉卷兮长卷。
宁武子愚兮更愚。
庭有树兮树有荆。
园有鸟兮鸟有鸰。
鸰其鸣矣。
思诸兄矣。
荆其悴矣。
思诸季矣。
岩有芳桂
隰有棠棣
枝巃嵷兮相樛。
叶翩翻兮相翳。
天之生我。
胡宁不惠。
何始吉兮初征。
悲终凶于未济。
其二 悲穷道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二悲曰。流泪公子。
伤心久之。历万古以抽恨。
横八荒而选悲。有幽岩之卧客。
兀中林而坐思。形枯槁以崎嶬
联蜷以缁釐。悄悄兮忽怆。
眇眇兮惆怅。迢遥兮独蹇。
淹留兮空谷。天片片而云愁。
山幽幽而谷哭。露垂泣于幽草。
风含悲于拱木。徒观其顶集飞尘。
尻埋积雪。骸骨半死。
血气中绝。四支萎堕。
五官欹缺。皮襞积而千皱。
衣联褰而百结。毛落须秃。
叔子之明眉。唇亡齿寒
张仪之羞舌。仰而视睛。
翳其若瞢。俯而动身。
羸而欲折。神若存而若亡。
心不生而不灭。其所居也不爨。
其所狎也非人。古树为伴。
朝霞作邻。下阴森以多晦。
傍恍惚兮无垠。松门草合。
石路苔新。公子方抚其背兮曳其裾曰。
子非有唐之文士欤。燕地之高门欤。
昔也子之少则玉树金枝。及其长则龙章凤姿。
立身则淹中不足言其礼。挥翰则江左莫敢论其诗。
每兢兢于暗室。恒诩诩于明时。
常谓五府交辟。三台共推。
朝纡会稽之绶。夕献长杨之辞。
痛私门之祸速。惜公车之诏迟。
岂期晦明乖序。寒燠愆度。
鳞伤羽折。筋挛肉蠹。
离披于丹涧之隅。觳觫于薮山之路。
已焉哉。已焉哉。
昆山玉石忽摧颓。事去矣。
事去矣。古今圣贤悲何已。
天道如何。自古相嗟。
项羽帐中之饮。荆卿易水之歌。
何壮夫之懦抑。伊儿女之情多。
借如苏武生还。温序死节。
王陵之母伏剑。梁之妻泣血。
事盖迫于功名。情有兼于贞烈。
关羽汉阴。田横海岛
孤城已迫。疲兵尚老。
离离碣石之鸿。羃羃江潭之草。
回首永诀。吞声何道。
及夫献帝偷生。怀王客死。
西都之城阙。忆南荆之朝市。
凤凰楼上陇山云。鹦鹉洲前吴江水。
一离一别兮。汉家宫掖似神仙。
独坐独愁兮。楚国容华竞桃李。
别有士安多疾。颜奇不起。
马援困于壶头。冉耕悲于牖里。
平生书剑。宿昔琴樽。
研精殚于玉册。博思浃于铜浑。
思欲为龟为镜。立德立言。
成天下之亹亹。定古今之谆谆。
一朝溘卧。万事宁论。
君徒见邱中之饶朽骨。岂知陌上之有游魂。
假使百年兮上寿。又何足以存存。
其三 悲昔游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三悲曰。
奇峰合沓半隐天。
绿萝蒙茏水潺湲。
嵌岩以为室。
就芬芳以列筵。
川谷萦回兮迷径路。
山嶂重复兮无人烟。
谽谺之洞壑。
临决咽之奔泉。
中有幽忧之子。
长寂寞以思禅。
暮色蹐蹐。
朝思绵绵。
形半生而半死。
气一绝而一连。
自言少年游宦。
来从北燕
淮南芳桂之岭。
岘北明珠之川。
东鲁则过仲尼之故宅。
西蜀则耕武侯之薄田。
旧乡旧国白云边。
飞雪飞蓬暗远天。
暂辞蓟门千万里。
少别昭邱三十年。
昔时人物都应谢。
闻道城隍今可怜。
忽忆扬州扬子津
遥思蜀道蜀桥人。
鸳鸯渚兮罗绮月。
茱萸湾杨柳春。
烟波淼淼带平沙。
阁栈连延狭复斜。
山头交让之木。
浦口同心之华。
严君平卜肆
戴安道之贫家。
月犯少微。
吴中之隐士。
星干织女。
海上仙槎
长安城十二重。
金作凤凰铜作龙。
荡荡千门如锦绣。
岩岩双阙似芙蓉。
题字扶风之柱。
系马于骊山
灞池则金人列岸。
太华则玉女临峰。
平明共戏东陵陌。
薄暮遥闻北阙钟。
洛阳大道何纷纷。
荣光休气晓氤氲。
交衢近接东西署。
复道遥通南北军。
汉帝能拜嵩邱石。
陈王巧赋洛川云。
河水河桥木兰枻
金闺金谷石榴裙
曾入西城看歌舞。
也出东郊送使君
一朝憔悴无气力。
暴骸委骨龙门侧。
当时相重若鸿钟。
今日相轻比蝉翼。
驱代情兮共此。
何余哀之能得。
使我孤猿哀怨。
独鹤惊鸣。
萝月寡色。
风泉罢声。
嗟昊天之不吊。
悲后土之无情。
松架森沈兮户内掩。
石楼摧折兮柱将倾。
窃不敢当雨露之恩惠。
长痛恨于此生。
其四 悲今日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四悲曰。
倾盖若旧。
白头如新
尝谓谈过其实
辨而非真。
自高枕箕颍。
长揖交亲。
蕙兰为九族。
以风烟为四邻。
朝朝独坐。
惟见偫峰合沓。
年年孤卧。
常对古树轮囷。
相吊相哭。
则有饥鼯啼夜。
相庆相贺。
则有好鸟歌春。
麌麌兮多鹿。
山苍苍兮少人。
时向西溪吸水。
或就东岩负薪。
百年之中。
皆为白骨。
千里之外。
时见黄尘。
平生连袂。
宿昔衔杯。
谈风云于城阙。
弄花于池台。
皆是西园上客。
东观高才。
超班匹贾。
含邹吐枚。
一琴一书。
校奇踪于既往。
一歌一咏。
垂妙制于将来。
弦将调而雪舞。
笔屡走而云回。
自谓兰交永合。
松契长并。
通宵扼腕。
终日盱衡。
为贾竖。
目张陈为老兵。
悲苍黄兮骤变。
恨消长之相倾。
贵而不骄。
人皆共推晏平仲
死且不朽。
吾每独称范巨卿
及其蹇产摧联。
支离括撮
已濡首兮将死。
尚摇尾兮求活。
庄西贷而鱼穷。
姬东徂而狼跋。
今皆庆吊都断。
存亡永阔。
凭驷马而不追。
寄双鱼而莫达。
向时之清谈尚存。
今日之相知已没。
则有河滨漂母
陇上樵夫。
盘飧带
粥面兼麸。
藜羹一簋。
浊酒一壶。
夫负妻戴
男欢女娱。
攀重峦之岝㟧。
历飞涧之崎岖。
哀王孙而进馈
公子之所须。
因谓予曰。
哀哉可怜。
圣人之过久矣。
子之罪多焉。
诗书礼乐。
适足衰人之神用。
宗族朋友。
不足驻人之颓年。
削迹伐树
由来不暖。
摩顶至踵。
何时有烟。
一朝至此。
万事徒然。
自昔相逢。
把臂谈元。
横雕龙于翠瓦。
飞缟凤于琼筵。
各自云腾羽化。
谷变莺迁
鸣香车于阙下。
曳珠履于君前。
岂忆荒山之幽绝。
宁知枯骨之可怜。
传语千秋万古。
寄言白日黄泉。
虽有偫书万卷。
不及囊中一钱。
其五 悲人生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六
五悲曰。
礼乐既作。
仁义不愆。
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一变一化。
一亏一全。
去其外物。
归于内篇。
儒与道兮。
方计于前。
其书万卷。
其学千年。
钟鼓玉帛。
蹩躠蹁跹。
金木水火。
混合推迁。
六合之内。
慕其风兮如市。
百代之后。
随其流兮若川。
三界九地
往返周旋。
四生六道。
出没牵联。
硠硠磕磕。
蠢蠢翾翾
受苦受乐。
可悲可怜。
有超然之大圣。
历旷劫以为期。
戒定慧解非因人。
慈悲喜舍非见思。
闻儒道之高论。
乃撞钟而应之。
曰止止善男。
予观向时之华说。
乃天下之辩士。
请弄宜僚之丸。
以合两家之美。
若夫正君臣。
定名色。
威仪俎豆。
郊庙社稷。
适足誇耀时俗。
奔竞功名。
使六艺相乱。
四海相争。
我者遗其无我。
生者哀其无生。
孰与乎身肉手足。
济生人之涂炭。
国城府库。
恤贫者之经营。
舍其有爱以至于无爱。
舍其有行以至于无行。
若夫呼吸吐纳。
全身养精。
反于太素。
飞腾上清。
与乾坤合其寿。
与日月齐其明。
适足增长诸见。
未能永證无生。
孰与夫离常离断。
不始不终。
恒在三昧。
常游六通。
不生不住无所处。
不去不灭无所穷。
放毫光而普照。
尽法界与虚空。
苦者代其劳苦。
蒙者导其愚蒙。
施语行事。
未尝称倦。
根力觉道。
不以为功。
所言未毕。
儒道二客离席。
再拜稽首而言曰。
大圣哉。
孔晚闻道。
聃今已老。
徒知其一。
未究其术。
何异夫戴盆望天
杖逐日
苍苍之气未辨。
昭昭之光已失。
呜乎。
优优偫品。
遑遑众人。
虽凿其窍。
未知其身。
来从何道。
去止何津。
谁为其业。
谁作其因。
一翻一覆兮如掌。
一生一死兮若轮。
不有大圣。
谁起大悲。
请北面趋伏。
愿终身而教之。
释疾文 其一 粤若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余羸卧不起。行已十年。宛转匡床。婆娑小室。未攀偃蹇。一臂连蜷。不学邯郸步。两足匍匐。寸步千里。咫尺山河。每至冬谢春归。暑阑秋至。云壑改色。烟郊变容。辄舆出户庭。悠然一望。覆焘虽广。嗟不容乎此生。亭育虽繁。恩已绝乎斯代。赋命如此。几何可凭。今为释疾文三篇。以贻诸好事。盖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删书者其有栖遑乎。国语之作。非瞽叟之事乎。骚文之兴。非怀沙之痛乎。吾非斯人之徒欤。安可默而无述。故作颂曰。
粤若稽古。
烈山兮。
远矣大矣。
太岳兮。
钦哉良哉。
有太公兮。
卷舒龙豹。
奄经营乎四履
先生兮。
乘骑日月。
期汗漫乎九垓。
尚书抗节兮属炎灵之道丧。
中郎含章兮遇金行之纲颓。
彼圣贤之相续。
信古往而今来。
人何代而不贵。
代何人而不才。
郁律崛岉兮。
昆陵之玉石。
泮涣粲烂兮。
象星汉之昭回
尔其为广也。
碧海云蒸而地合。
尔其为峻也。
赤城霞起而天开。
暨中朝之颠覆。
家不坠乎良箕。
金柯而玉秀。
穆兰馨而滋。
弥九叶而逮余兮。
代增丽以光熙。
清风振乎终古。
妙誉薰乎当时。
皇考庆予以弄璋兮。
肇锡予以嘉词。
名余以照邻兮。
字余以升之。
余幼服此殊惠兮。
遂阅礼而闻诗。
于是裹粮寻师。
搴裳访古。
探旧篆于南越。
得遗书于东鲁。
意有缺而必刊。
无文而咸补。
入陈适卫。
百舍不厌其栖遑。
累茧重胝。
千里不辞于劳苦。
既而屠龙适就。
刻鹄初成。
下笔则烟飞云动。
落纸则鸾回凤惊。
李膺而窃价。
张华而假名。
郭林宗闻而心服。
王夷甫见而神倾。
俯仰谈笑。
顾盼纵横。
自谓明主以令仆相待。
朝廷以黄散为轻。
及观国之光。
利用宾王
谒龙旗于武帐。
凤藻于文昌。
先朝好史。
予方学于
今上好法。
予晚受乎老庄。
圆凿方枘
吾知龃龉而不当。
是时也。
天子案剑。
方有事于八荒。
驾风轮而弱水
飞日驭而苑扶桑。
戈船万计兮连属。
铁骑千偫兮启行。
文臣鼠窜。
猛士鹰扬
故吾甘栖栖以赴蜀。
分默默以从梁。
其后雄图甫毕。
登封礼日。
方欲访高议于云台
考奇文于石室。
销兵车兮为农器。
休牛马兮崇儒术。
屡下蒲帛之书。
值余有幽忧之疾。
盖有才无时。
亦命也。
有时无命。
亦命也。
时也命也。
自前代而痛诸。
道之乖也。
则贤人君子伏斧锧而不暇。
时之来也。
则屠夫饿隶作王侯而有馀。
三仁猖狂兮为奴为戮。
八子狼狈兮为醢为菹。
长剑以撝。
尚想华亭之鹤。
孤舟欲近。
遥忆阊门之鱼。
史迁下于蚕室。
邓艾徵于槛车。
康既幽而孙登
宣屡困而惭宁蘧。
固其闭门少事。
蹈沧海而辞组。
开卷独得。
茂陵而著书。
起清流之浩漫。
长愿嗟乎灵胥
重曰。
积怨兮累息。
茹恨兮吞悲。
怨复怨兮坎壈乎今之代。
愁莫愁兮侘傺乎斯之时。
皇穹何亲兮诞而生之。
后土何私兮鞠而育之。
何故邀余以好学。
何故假余以多辞。
何余庆之不终兮。
当中路而废之。
彼有初而鲜克兮。
贤者其犹不欺。
况陶钧之象物。
胡不贞而谅之。
岂其始终爽德。
苍黄变色。
无心意乎簪履。
有悲哀乎杨墨。
已焉哉。
天盖高兮不可问。
地盖广兮不容人。
钟鼓玉帛兮非吾事。
池台花鸟兮非我春。
寂兮寞。
岁岁年年长少乐。
慌兮惚。
朝朝暮暮生白发。
怆恍懭悢兮无所见。
宛转联蜷兮独向隅。
状若重狴圆扉之受绁。
又似乾池涸井之濡。
鸾凤之翮已铩兮。
徒奋迅于笼槛。
骐骥之足已蹇兮。
空怅望于廷衢。
龙门之桐半死
邓林之木全枯。
苟含情而禀气兮。
孰能不伤心而疾首乎。
歌曰。
岁将晏兮欢不再。
时已晚兮忧来多。
东郊绝此麒麟笔
西山秘此凤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
生兮生兮柰汝何。
其二 悲夫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悲夫。
事有不可得而已矣。
是以古之听天命者。
饮泪含声而就死。
推不言兮焚于介山
妃不偶兮跂于嶷水。
仰天而叹。
员愤骨于吴江
下泪交颐。
悲歌燕市
无雷闻蚁聚于床下
家非牧兮见牂生于奥里。
支离疏之五官已败。
哀骀它之六骸不美。
求时夜兮求鸮炙
何逼迫之如此。
为鼠肝兮为虫臂。
何煅炼之如彼。
郁拂沕滑兮中瞀乱。
蟠薄烦冤兮长恨惋。
出户庭兮游息
千万里兮无极。
杳兮霭。
川绵旷兮水如带。
㟹兮籁。
山㟪𡻱兮云似盖。
萋兮绿。
春草生兮长河曲。
试一望兮心断续。
晚兮晼。
夕鸟没兮平郊远。
试一望兮魂不返。
芜叶紫兰香。
欲往从之川无梁。
日云暮兮涕沾裳。
有萝兮有枝。
有美一人兮君不知。
气欲绝而何为。
孟夏兮恢台。
杨柳散兮芙蓉开。
叶初成兮蚕宛转。
花落尽兮燕徘徊。
望夫君兮不来。
形枯槁兮意摧颓。
天何为兮愁苦。
将秀兮多风。
将黄兮屡雨。
日色旰烂兮流金而烁石。
地气燠煜兮满室而充户。
神翳翳兮似灰。
命绵绵兮若缕。
一伸一曲兮比艰难乎尺蠖。
九生九死兮同变化乎盘古。
万物繁茂兮此时。
余独何为兮肠邅回而屡腐。
围棋废兮时不可兮再来。
鸣琴停兮人何时以重抚。
秋风起兮野苍苍。
蒹葭变兮露为霜。
蝉悲翳兮声断。
雁迷云兮路长。
摧折萧条兮林寡色。
憔悴芸黄兮草不芳。
停剑兮怀旧友。
天外兮思故乡。
愿一见兮终不得。
侧身长望兮泪浪浪。
遥兮远。
山谷萦回兮屡转。
状若登蓟门兮望胡苑。
断兮连。
井邑邱墟兮知几年。
又似登陇首兮见秦川。
木叶落兮长年悲。
兮鬓如丝。
王孙来兮何迟迟。
思公子兮涕涟洏。
风袅袅兮雨凄凄。
萤火飞兮乌夜啼。
牵牛西北兮星已转。
织女纵横兮河欲低。
秋夜迢迢兮秋未极。
愁人耿耿兮愁不息。
有所思兮在天汉。
欲往从之兮无羽翼。
郁金枻兮木兰舟
青莎裳兮白羽裘。
戏绿波兮坐芳洲。
欢不停兮人不留。
怅容与兮徒离忧。
元冬惨兮阴气凝。
沸泉结兮炎洲冰。
郊野昏兮寒沙涨。
河海暗兮繁云兴。
严风急兮密雪下。
墐户闭兮无留者。
盼城郭兮。
琼为树兮玉为楼。
瞻通路兮。
素车兮乘白马
时眇眇兮岁冥冥。
昼杳杳兮夜丁丁
庭有霜兮月华白。
室无人兮灯影青。
披重衾兮魂悄悄。
卧空床兮目荧荧。
熏炉兮长不暖。
对卮酒兮忧恒满。
悲缭绕兮从中来。
愁缠绵兮何时断。
重曰。
四时兮代谢。
万物兮迁化。
听春鸟于春朝。
闻秋虫于秋夜。
花覆地兮无待。
河倾天兮不借。
无灵草兮驻朽质乎千年。
无雕戈兮回踆乌乎三舍。
夏日长兮绳绳。
炎风暑雨兮相蒸。
草木扶疏兮如此。
余独兰单兮不自胜。
元月兮祁寒。
穷急景兮摧残。
霰雪雰雰兮长委积。
人事寥寥兮怅漫漫。
春秋冬夏兮四序。
寒暑荣悴兮万端。
春也万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
夏也百草焉见其盛而知其阑。
秋也严霜降兮殷忧者为之不乐。
冬也阴气积兮愁颜者为之鲜欢。
圣人知性情之纷纠。
故叹之曰。
子欲无言。
吾将焉往而适耳。
箕有峰兮颍有澜。
歌曰。
岁去忧来兮东流水。
地久天长兮人共死。
明镜羞窥兮向十年。
骏马停驱兮几千里
麟兮凤兮。
自古吞恨无已。
其三 命曰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命曰。昊天不佣兮降此鞠凶。
昊天不惠兮降此大戾。不先不后兮为瘥为瘵。
痛之抚兮孰知其厉。木之柔兮缗之丝之。
人之温兮黼之藻之。自天佑之兮无不利。
一者之来兮云何二。野有鹿兮其角兟兟。
林有鸟兮其羽习习。余独何为兮悲攒栾兮忧戢孴。
南山巃嵷兮树轮囷。北津清泚兮石嶙嶙。
天之生我兮胡宁不辰。少克已而复礼
无终日兮违仁。既好之以正直兮。
谅无负于神明。何彼天之不吊兮。
哀此命之长勤。百罹兮六极。
横集兮我身。长挛圈以偃蹇。
永伊郁以呻嚬。天道何从。
自古多卬。为臧兮匪祐。
匪仁兮覆庸。蹻狠戾兮南汜。
蹠叛涣兮东峰。并强大兮薰赫。
咸寿考以从容。勋则天兮朱已矣。
韶尽美矣均忽焉。公侯之系兮必复。
之后兮何愆。干执谏兮辛载。
蕃抗议兮灵年。忠于贞兮何仇。
俱不得其死焉。牛一变而为虎。
鳖三化而作鹃。触氏居蜗而争地。
龙伯钓鳌而诉天。何变化之殊俗。
而大小之相悬。长无述焉。
将不死而为贼。贤哉
今不幸而早亡。明夷何辜兮羑里。
洪范何。恃兮佯狂。
我视于天兮亦孔之将。孔与溺兮殊贯。
单与张兮相诡。纷纭总总兮若兹。
羌未得其元已。盛之孝兮。
姚何感而遂开。合之恭兮。
昆何嫌兮不起。圣人不议。
姬旦愤于鸱鸮。君子无忧。
周南歌于芣苡。五鹿云折。
退守平陵之田。三都已成。
归入宜春之里。乾不穆兮。
一为戍一为辰。坤不恒兮。
三成田三成水。何斯柱之危脆
一夫触之而云折。东西眇其既倾。
西北豁其中裂。有者国。
竟未掬其乌蟾。有历其都。
奄以成其鱼鳖。共何壮兮而损其盈。
娲何神欤而补其阙。天且不能自固。
地且不能自持。安得而育万物。
安得而运四时。彼山川与象纬。
其孰为之主司。生也既无其主。
死也云其告谁。何必拘拘而跼跼。
固可浩然而顺之。吾知恶之不能为恶。
故去之曰偫生之所蠹。吾知善之不能为善。
故就之曰有生之大路。虽粉骨而糜躯。
终不改乎此度。重曰。
子既昧此杳冥兮。迷之不知其所届。
将寄命于六师。访真诀乎遐外。
建流星以为期。邀白云而为盖。
玉虬纷其旖旎。青鸾俨其容裔。
霓为裳兮羽为旗。雷为车兮电为旆。
噂噂兮上驰。遥遥兮横厉。
忽若梦兮有觉。与巫阳兮相会。
巫阳为予兮洁龟。龟告予以双支。
朱雀摇而金跃。青龙发而火驰。
蛇登楼兮鸡入穴。云北走兮水西垂。
巫阳曰。反兮覆。
兆不告。灵蔡诚不能知造化之心数。
朽骨焉足以定古今之倚伏。请导列缺之前旌。
陪丰隆之后毂。披上帝之元键。
考中皇之秘箓。于是排云旌兮叫诸阙。
登紫翠兮伏瑶坛。灵乌杲其将驾。
东皇釐其既观。余敷衽而未决兮。
东皇颔而不言。玉女申之以琼蕊。
灵妃贶之以琅玕。怅容与而不驻。
肃云軿于南轩。窈窕徘徊。
邈矣悠哉。下临兮星雨。
上绝兮氛埃。彷徨兮三清之馆。
缥缈兮八风之台。俯观兮故国。
洞峥嵘兮无极。长怀兮故人。
涕潺湲兮沾轼。横天苑。
历北辰。经瑶楼兮一息。
停余车之辚辚。涉明河之清浅。
过织女而问津。巫阳曰。
左招摇兮右天驷。太一之居兮无不利。
其道也。枫为天兮为地。
盍往从之兮导君意。太乙方握髯低眉。
右手拄颐。或以日临命。
以岁加时。再转兮再考。
三命兮三推。华盖微明兮君子居贞之位。
太阳阴主兮天人厄运之期。若夫一气鸿濛。
万化缁釐。此星精与木局。
又何足以知之。巫阳曰。
太上有老君焉。其名曰伯阳
游阆风之琼圃。处倒景之琳堂。
披拂日月。咀嚼烟霜。
抚千载兮为朝为暮。济万物兮若存若亡。
古之聪明博达而不死者。将与君子造昆崙之大荒。
迨而容与。弭节翱翔。
俄参元而下降。济弱水之汤汤。
轩台而右转。对玉槛之锵锵。
伯阳欣然见予曰。升之来何迟。
何故疲惫之如是。何故枯槁之若兹。
吾适以尔小别。今将千二百期。
昔者尔为翟。吾固知尔洁洁焉无益。
其后尔为舟。吾欲告尔休休焉不留。
名已登乎仙格。尔身尚蹇乎中州
噫哉甚可痛。甚可哭。
多智也命之斧斤。多才也身之桎梏。
尔形体之在地也。每矍矍然求媒。
精魂之于天也。又遑遑焉访卜。
何异仪丹凤于胶柱。饲元鱼于森木。
何晚悟之逶迤。何早计之觳觫
呜呼。何异丧其亲也揭竿而求诸海。
失其子也击鼓而访诸道。途之远矣。
曷其云苏。与影捕逐。
可不谓悲乎。夫道之动也翂翂翐翐。
静也若丧若失。曭兮不以死生为二。
块兮若以天地为一。生于万物之后不为缓。
死于太古之前不为疾。弊万类也不谓之凶。
利四海也不谓之吉。夫如是。
则巨浸稽天而不溺。鸿灾冶地而不然。
生死不能为其寿夭。变化适足寄其腾迁。
化而为鱼也。则跃龙门而横碣石。
化而为鸟也。则培羊角负青天
为社也。则长无斤斧之患。
也。则汜乎泱漭之川。
物无可而不可。何必守固以拳拳。
余于是乎㗳然而丧其偶。倏尔而失其知。
思故池之渌水。忆中园之桂枝
栩栩然若有得。茫茫然若有亡。
叹彷佛兮觉悟。魂已归乎北乡
其往也人皆为之避席。其返也鸟不为之乱行。
歌曰。茨山有兮颍水有漪。
夷为兮秋有实。叔为兮春雨飞。
倏尔而笑。汎浪兮不归。
对蜀父老问669年5月 初唐 · 卢照邻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龙集荒落
律纪蕤宾
余自丰镐归于五津
从王事也。
丁丑
届于升仙桥上送客亭。
相如所谓不乘高车驷马不出汝下者也。
遇蜀父老皤然庞眉华发者休于斯。
谓余曰。
子非衣冕之族欤。
文章之徒欤。
饰仁义以干时乎。
怀诗书以邀名乎。
吾闻诸夫子曰。
邦有道。
贫且贱焉。
耻也。
当今万方日照。
九有风靡。
主上垂衣裳正南面而已矣。
庸非有道乎。
子爵不登上造
位不至中涓
藜羹不厌。
裋褐不全。
庸非贫贱乎。
吾视子形容憔悴
颜色疲怠。
心若涉六经。
眼若营四海。
何其无耻也。
何其不一干圣主。
效智出奇。
栖栖默默
自苦若斯。
吾闻克为卿。
失则烹。
何故区区冘冘。
无所成名。
余笑而应之曰。
井鱼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墟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盖闻智者不背时而徼幸
明者不违道以干非。
是以圣贤驰骛。
莫救三家之辙。
匹夫高抗。
不屈万乘之威。
道在则箪瓢匪陋。
义存则圭组斯违。
立谈以邀鼎食。
或白首而甘布衣。
或委辂而事属论都之会。
射钩以相遇匡霸之机。
亦有朝为
暮为桀蹠。
当其时也。
袭珩佩之锵锵。
失其时也。
委沟渠而喀喀。
故使龙邱先生羞闻拥彗。
雁门太守不知缝掖。
孟轲偃蹇。
王者师
范睢匍匐。
为诸侯客。
富贵者君子之馀事。
仁义者贤达之常迹。
来不可违。
类鸿雁之随阳
去不可留。
白驹过隙
之辩于娲燧之年则迂矣。
用彭韩之术于之朝则舛矣。
之节于汤武之时则孤矣。
抱申商之法于之日则愚矣。
彼一时也。
此一时也。
易时而处。
失其所矣。
大唐之有天下也。
出入三代。
五十馀载。
月竁来庭。
风邱款塞。
华旌已偃。
羽檄已平。
虽有廉白之将。
孙吴之兵。
百胜无遗策。
千里不留行
无所用也。
社首既禅。
介邱既封。
创明堂。
辟雍
虽有阙里之圣。
淹中之儒。
叔孙通之蕝。
公玉带之图。
将焉设也。
咸英并作。
韶武毕用。
奏之方泽而地祇登。
升之圆丘而天神降。
虽有伶伦伯夔。
延陵子期。
操雅曲则风云动。
激悽音则草木悲。
又何施也。
画衣莫犯。
囹圄不修。
虽有咎繇仲甫之器。
释之定国之俦。
金科在握。
丹笔如流。
非急务也。
人归东户。
家沐南薰。
山泽无蹊隧。
鸡犬不相闻。
虽有文翁黄霸之述职。
子游子贱之弦歌。
政成礼让。
俗被雍和。
固无取也。
干戈已戢。
礼乐已兴。
刑罚已措。
梁父已升。
公卿常伯
庶政其凝。
虽有鸿才大略。
丽句丰词
发言盈乎百代。
濡翰周乎四时。
略无益于今日。
而适足以怫之。
是故天子恭己。
偫臣演成。
攘袂而陵
抚掌而笑阿衡
无为而万物皆遂。
不言而品汇咸亨。
莫不称赞鸿烈
揄扬颂声。
言殊者招累。
行危者相倾。
效智者辍谈于草泽。
出奇者裹足于山楹。
许由去而尧臣不少。
善卷逃而舜德不轻。
夫周冕虽华。
猿猴不之好也。
夏屋虽崇。
骐骥不之处也。
载鼷以车马。
不如放之于薮穴也。
乐鴳以钟鼓。
不如栖之以深林也。
此数物者。
岂恶荣而好辱哉。
盖不失其天真也。
若余者。
十五而志于学。
四十无闻焉。
咏羲农之化。
之篇。
周游几万里。
驰骋数十年。
时复陵霞泛月。
搦札弹弦。
随时上下。
与俗推迁。
门有张公之雾。
突无墨子之烟。
吾道之穷矣。
夫何妨乎浩然。
今将授子以中和之乐。
申子以封禅之篇。
终眇惭乎指地。
窃所慕乎谈天。
于是蜀父老再拜而谢曰。
鄙夫瞽陋。
长自愚惑。
习俗遐陬。
不游上国。
闻王人之休旨。
听皇猷之允塞。
亦犹献雉而遇司南。
御龙而光有北。
请终馀论。
永告邛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