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僧靖迈
法蕴足论后序 唐 · 释靖迈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五
法蕴足论者。盖阿毗达磨之权舆。
一切有部之洪源也。无上等觉入室之神足摩诃目乾连之所制矣。
镜六通之妙慧。晰三达智明
桴金鼓于大千。声玉蠡于百亿。
擿藏海之奇琬。鸠教山之胜珍。
欲使天镜常悬。法幢永树。
众邪息藩篱之望。诸子骋游戏之欢。
而为此论也。是以佛涅槃后百有馀年。
謺启五分之殊。解开二九之异。
虽各擅连城之贵。俱称照乘之珍。
惟一切有部。卓乎迥秀。
若妙高之处宏海。犹朗月之冠众星者。
岂不以本宏基永者欤。至如八种揵度。
骛徽于发智之场。五百应真。
驰誉于广说之苑。斯皆挹此涓波。
分兹片玉。遂得驾偫部而高蹈。
接天衢而布武。是知登昆阆者。
必培塿于众山。游溟渤者。
亦坳堂于偫澍。谅其然矣。
矧乎顺正理以析疑。显真宗以剖惑。
莫不镜此彝伦。鉴斯洪范。
故使耆德婆薮。屈我众贤。
上座幽宗。见负宏致者也。
题称阿毗达磨者。创二藏以简殊也。
一切有部者。对十七以标异也。
法蕴足者。显此论之胜名也。
能持自性轨范称法。法有积集策聚为蕴。
此论攸宗法聚三七。皆与对法为依。
故目之为足。三藏奘法师以皇唐显庆四年九月十四日
奉诏于大慈恩寺宏法苑译讫。大慈恩寺沙门释光笔受
靖迈饰文。同州澄城县钳耳智通勘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