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秦昭和钟赋1051年12月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历代赋汇·补遗》卷一二、《渊鉴类函》卷一九一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秘阁有秦昭和钟,形制绝异,其始得之豳、雍之间,其铭首曰「不显朕皇祖十有二公」云云。
其藏于册府久矣,予因为之赋直集贤院作。)
阅故府之藏器,历先秦之遗踪,哀三代之逾远,美昭和之宝钟。
何形制之瑰谲,骇观听之鲜同。
上盘拿而夭矫,若腾蛟兮升龙。
下纷结而扶倚,状菱华与芙蓉。
彼僻陋之小国,曾铸作之绝工。
非以其铭祖考之休烈,交人神之肃雍者哉。
越千祀而独存兮,俟有道而一见。
谅鬼神之图佑兮,谌盛德之幽赞。
夫固夏声之所出兮,袭二周之馀徽。
延陵之既没兮,哀知音其为谁。
询款识之尚传兮,邈沮、颉之遗迹。
世行隶之趋俗兮,又虽久而不觌。
响沈潜以寂默兮,文幽晦而蔽匿。
鲜人情之好假兮,在独异而为谪。
幸蒙君之厚德兮,发阴壤之秘封。
去瓦石之污处兮,历君门之九重
庇高阁之虚爽兮,参众宝而见容。
俪笙镛以干际兮,终诡时而不逢。
审则而仪量兮,尚毋惑于权度。
推律而考钧兮,犹将谨夫《韶》、《韶》。
等弃之而勿庸兮,喟观者之未悟。
保厥美以安处兮,焉惆怅而怀遇。
栟榈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三、《历代赋汇》卷二七、《渊鉴类函》卷四一六、《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五二、《江右文钞》卷一
圆方相摩,纯粹精兮。
刚健专直,交神灵兮。
冯翼正性,栟榈荣兮。
中立不倚,何亭亭兮!
受命自天,非曲成兮。
外无附枝,匪其旁兮。
密叶森森,剑戟铓兮。
温润可亲,廉而不伤兮。
霜雪青青,不冻僵兮。
寿比南山,邈其无疆兮。
被发文身,何佯狂兮。
沐雨栉风,蹇无所妨兮。
苦身克己,用不失职兮。
磨顶至踵,尚禹、墨兮。
黄中通理,类有得兮。
屹如承天,孔武且力兮。
懔其无华,不尚色兮。
表英众木,如绳墨兮。
播弃蛮夷,反自匿兮。
遁世无闷,曷幽嘿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为则兮。
罪岁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星传》曰:「岁星所居,五谷逢昌」。
又曰:「其国不可伐,伐之反受其殃」。
所从来久远矣。
自去年而岁旅于鸟帑,及今期焉。
鸟帑曰翼轸。
翼轸,楚也。
黔中至于长沙,自鄢至于鄂,皆楚也。
于岁星至之日,大水,坏其两邑。
其后黔中长沙之蛮皆叛,所杀掠编户不可胜纪,吏士死者数十人,厮役扈养死者数千人,今又大旱,安在其逢昌且不可伐也?
予甚惑之,作《罪岁赋》云。
昔余受命于圣哲兮,谓天道其不吾欺。
重华之莫予谅兮,忽乎使予以交疑。
岁涒滩之南征兮,旅鸟帑以徘徊。
美瞽史之有言兮,曰允庆而无菑。
皇天既付至仁兮,固下民以为归。
忽不察予衷兮,纷多故而逢殆。
民离散而震愆兮,洵扰扰兮晦在。
何向者慕用之诚兮,今顾为此敦害?
水与旱以并爽兮,中与外而交悴。
天苍苍其不言兮,吾谁与鉴夫赏罚?
吾初恶夫佞人兮,在邦家而必闻。
羌名是而实非兮,茍以济夫不仁。
重华之昭晰兮,犹有此之不情?
弃终古之所守兮,丧厥初之令名。
重华其若兹兮,又况三苗与驩吺?
宁世道之交丧兮,余壹不知其邮。
入周章兮帝廷,出旁皇兮两垣,哀蠢蠢兮下民,君胡悦而宴安。
祛君蔽兮任忠,敷大德兮无穷。
降福兮穰穰,忧民兮𢥞𢥞。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犹可终也。
病暑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伊年六月,天久不雨,阳亢而不能反,阴笮而不能举。
赫兮歊歊,上下瘅暑。
其中人也,螴蜳郁蠖。
若熏若曤,若烹若灼。
若病大甚而不可救药,若壮士之困而莫之解缚。
若昔酒之酲,若毒蛊之蠚。
若渍胶漆,若偾沟壑。
若商之季懔乎厥角,若秦之敝无所措手足。
目眩白黑,耳乱清浊。
噫,其甚也哉!
彼天地之上,信有所谓造化者耶?
阴阳之枢,信有所谓陶冶者耶?
一动一静,信有所谓橐籥者耶?
彼其镕之烁之,炊之沃之,万物职职,其所以作也耶?
惟其若是,是以少者且壮而老矣,鲜者且花而槁矣。
若膏之燃,若薪之传,若影之改,而不见其朕焉,岂不悲夫?
孰能违俗之昏昏,去物之汶汶,款大莫之所极,超无有而独存?
亘万古而一息兮,吾请从其后云。
离忧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三
抱戚戚以长处兮,吊茕茕以自视。
魂离离以骏迈兮,精蒙蒙而就翳。
气贸乱以轇轕兮,形爽沕而荒瘁。
信民生之多艰兮,伊天命之方摰。
知陨性之无续兮,畏忝经而遗义
日月腾以漂忽兮,春与秋其狎至。
卒抚心以抑志兮,谅投艰以遗大
帝尧之馀烈兮,历三正而相仍。
下天汉而逾炽兮,启东藩于大彭。
国交讧以泯棼兮,贤辟世而迅征,溯江介以幽处兮,汔三徙而弗声。
王明而受福兮,祖来仪于太平(自彭城以来,凡三徙,皆江南。)
友群龙以登绩兮,敕休命于远夷。
兆别子于都邑兮,更名教于京师
繇清白以象贤兮,爰颜庆而历兹。
驭长策以遹骏兮,周穷荒而不疑。
敌输欢以驯教兮,僰变服而来嬉。
中心实使生外兮,谌大道之难推。
惟保姓之婵联兮,上参差以千岁。
裕后叶之孔艰兮,惮情申而事废。
志激扬之未究兮,不克而为罪。
诲丁宁之在耳兮,洵僶俛而违殆
忽驰思于昊天兮,又寤擗而自怼。
发与龄以交永兮,旦命诉而罔害。
凉不肖而遘悯兮,曾夫人之髣髴。
原本始而罔豫兮,心沸汤以崩溃。
腼履厚而戴高兮,顾久生其谁赖?
愿去人间以超举兮,复供养以弭忧。
茍一睹于颜色兮,岂馀生之足留。
中恍惚而自失兮,恭闻命乎前修。
天不可以忌兮,道不可与谋。
毋茍袭匹妇艺图谅兮,固将徇骞父以寡尤。
陈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予读《孔子世家》,盖三至陈,皆困焉。
及他传说,亦往往言孔子在陈事。
窃以谓贤者辟地,翔而后集,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以彼其明圣,则宜有以先知,无颠沛之忧矣。
然而动离厄难,至于门人加疏,喂然思归,遂终不寤,何哉?
予甚惑焉,作赋以辩之陈州作。)
太昊之故墟兮,抚上古之遗风。
世超绝而莫纪兮,窃独悲夫孔公
在天纵之将圣兮,亦何所其不容?
周四海而历聘兮,汔栖迟于此邦。
似先迷而后得兮,反过涉而为凶。
方从者之告病兮,门人愠而加疏。
虽藜羹有不具兮,死与生而杂居。
麟伤足于锄商兮,龟见縻于豫且
处陷阱而不知避兮,谓圣智其焉如?
其身之不皇恤兮,庸后世之能图?
游中国莫我信兮,在蛮貊而行乎?
吾诚疑此二三兮,亦君子之病诸。
惟微服以过宋兮,又接淅而去齐。
诡蒲盟而信迈兮,临晋渊而思归。
狂狡无所售其谋兮,奸邪不得以遂非。
亦何先觉之昭昭兮,至于今而忽迷?
信天命之固然兮,亦人事之未尽?
非骄气与矜色兮,谬伯阳之所徇。
傥修身以饰智兮,惑任公之幽训。
不捐尽而绝学兮,伤莱子之深吝。
时滑稽而倨傲兮,自晏婴而患进。
夫大白必污兮,大直必曲。
章甫适越兮,谅求荣而愈辱。
天下多大国兮,何独安此陋俗?
谓舜后为庶几兮,曰不知《韶》之已亡。
明楛矢之远集兮,既惊愚而骇狂。
不德我以刺讥兮,反仇予以甲兵。
鷾鸸之智不给处兮,千古之愚而知来。
孰有诚明之全德兮,顾临几而惑哉?
信天命之固然兮,迨无妄而为灾。
所贵松柏之特操兮,非以其在春夏而青青。
必将历岁寒而后彫兮,斯可以见天地之炳灵。
且夫水激则旱,矢激则远。
孰知夫桑落之下兮,乃春秋以终显。
感吾党而怀归兮,聊舒忧以淫衍。
躬木铎而周流兮,岂戚嗟而思反?
奇羊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今年有货药于市者,牵一羊,有三口,观者异之。
或谓物有同类而殊名,六合内毛羽鳞介不可胜纪也,其罕见者人则怪之。
此傥自一物,而未必羊也,为作赋,订其意庚子作。)
伊造化之播物兮,犹巧冶之曲变。
虽轇轕而纷错兮,亦同形而相嬗。
何兹羊之瑰异兮,邈独违于天理?
孰祖胄之自出兮,不属毛而离里?
察饮龁其如众兮,骇形貌之特诡。
岩兮运颐,粲兮嚼齿
刚外柔中,名祥实毁。
安刍豢之近祸兮,众枢机以便己。
彼率然之救首兮,虽谢害而弗如。
蛔争利而自伤兮,愧厥贪之有馀。
揆四气之平分兮,察五纬之盈虚。
万物莫能两大兮,是曷德而至于斯?
体《离》明之炎上兮,曾何视之不远?
象兑说之引吉兮,又奚很之甚反?
抑神灵所不化兮,宜兹世之或鲜,傥殊方之异禀兮,固非吾人之能辨。
或曰士之怪羵羊兮,殆季孙之所尝。
得无将圣之玄览兮,夫孰鉴其肝鬲?
或曰羊之神獬豸兮,自尧时而来觌。
庭坚明允兮,尚焉谇夫枉直?
试刑之而不嗥兮,谅以判夫群惑。
诚存之而勿论兮,慕哲人之遗则
下令如流水赋(以「令顺民心,如流水矣」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因人而治,惟德之优。
下令而顺,如水之流,盖有悦从之美,而无底滞之忧。
命苟出中,势殆无于反汗;
理符趋下,速奚止于置邮?
稽昔伯臣,诞修人纪。
谓君者所以出令,必先于得众;
令者所以驭俗,故譬之流水。
得其道则万方咸若,犹川之决焉;
失其义则千里违之,如泽之壅尔。
必也吁谟定命,平易近民,使上有渊源之喻,下无垫隘之因。
先甲后庚,示国彝之必信;
开物成务,俾王泽之咸均。
且夫政不出于上,则民无所轨;
令不行于下,则君失其势。
欲其出于上,莫若壹而止;
欲其行于下,莫若顺而已。
是以喻彼旁流,达兹至理。
下而忘返,源于君岂源于山乎;
逝者如斯,渐于人不渐于海矣。
取类为密,贻谋孔深。
盖宪度者国之纪,而主上者民之心。
孚号未明,戒泉流之胥败;
远犹斯布,畏川壅之为临。
迩罔弗从,远无不顺,四邦之内泳其沫,穷海之表蒙其润。
木铎修禁,譬决蒙而就卑;
象魏观书,法行险而有信。
如是则君之发令也,可不慎夫?
令之于国也,奈何忽诸?
焉有水逆行而物无伤者,令废格而国不乱欤?
与其乱而救于后,孰若详而慎其初?
得百姓之欢,曾建瓴而何远;
研诸侯之虑,非赴壑而焉如。
已矣乎,功以众成,官以理盛。
未有违众而功遂,越理而官正
故君子于流水必观焉,以其有似于令。
登台观云赋(以「书其祲祥,以为岁备」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天事见象,人君顺时。
登观台而谨尔,候云物以书其。
陟兹累土之居,非求自佚;
占彼垂天之状,庶或前知。
古之为邦,敏于节事。
盖阴阳之数不可以独越,则水旱之变宜先其未至。
升高而望是台也,固经始于子来;
推象而言彼云也,可逆为于岁备。
贵若侯氏,尊如天王,并有事于览观,示察微于祲祥。
诚由慎德者固,务民者昌,峻或九层,岂惮烦于陟降;
变惟五色,殆无惑于丰荒。
若乃日月分至,春秋启闭,气动乎下而云为之出,祥见乎上而物莫能蔽。
于是俨君仪以居高,诏保章而占岁。
义殊临国,固无鲁史之讥;
志取望氛,允协楚臣之说。
岂不以先天者天所不违,忧民者民亦说随?
故登台也,可以知勤民之至;
观云者,可以见奉天之为。
因爽垲以四通,高为贵者,辨郁纷之万状,书用识之。
毋以台为奢,其意甚美,毋以云为远,其应甚迩。
胡不揆厥攸建,察其所以?
备不虞者,善政有焉;
无远虑者,近忧至矣。
故汉明复古,见颂于孟坚
鲁僖秉常,取贵于左氏。
稽合典礼,昭明策书,非临下之为乐,盖恤人而有初。
寓目以观,陋章华之奉己;
非烟是纪,类《河广》之跂予。
彼执同律者,听军事之吉凶;
序星辰者,诏天文之精祲。
虽均先见之美,本非南面之任。
固未若躬灵台而候五云,顺四时以施禁。
无可无不可(以「圣人之道,应物无方」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有能有不能之谓贤,无可无不可之谓圣。
贤也者,择善而固守;
圣也者,体神而终静。
万物并作,无得称其名;
亿变齐同,莫不尽其性。
且夫自然为质,不测为神。
尸居而龙变,天运而日新。
能体全德,是谓至人。
故虽有取舍,其迹难窥;
虽有去就,其情不私。
寂尔任物,汎乎适时。
且若是而已矣,曾何足以间之?
是以《语》著仲尼之贤,毋意毋必,《诗》颂文王之美,不识不知。
岂非可否者俗之名,变化者圣之道?
游于俗内者,须有适而有莫;
跻于圣域者,亦奚丑而奚好?
度才而处,彼诚一曲之人;
与化而迁,此盖上天之造。
其大也无为,其行也善应。
体达节以素游,观万物以交胜。
进退有义,可以其理求;
用舍无常,难以其类證。
是故虽柳惠之并容,伯夷之不屈,各自守于一节,讵兼通于庶物?
夫惟抱惟睿之识,应变而不穷;
蹈无名之方,旁行而弗咈。
且世之所谓可者未必可,世之所谓愚者未必愚。
故信其可而作,将同乎刍狗;
指其愚而去,何异乎守株?
必也行无辙迹,独与道俱。
茍出处之非地,岂污隆之在吾?
智绝自私,信能周于万类;
大斯容物,亦允奉于三无。
得是道者,静而圣,动而王。
盖举一而废百者陋,贱彼而贵我者亡。
茍非圣人之性也,孰能若是其无方者哉?
我战则克赋(以「仁义行师,何有不克」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以仁合众,以义济师。
内辑和于中国,外震憺于四夷。
当之者失其据,动之者悦而随。
故曰我战则克,其义在斯。
且夫以道德为藩,以礼让为国,以忠信为用,以仁义为力。
故守必有威,动则能克。
盖威也无暴彊之名,克也非权诈而得。
在乎审所治,修厥诚,使民爱之若父母,而敌畏之如神明。
若是则绥之而服,令之而行。
决机两阵之间,孰能违我;
制胜千里之外,敢有争衡?
且兵者凶器,战者危事。
何众人言之甚难,而君子用之反易?
盖言之难,以其有后患;
行之易,以其无死地。
无死地,故虽柔而必彊;
有后患,故虽胜而不义。
筹于庙堂之上,宁越余心;
阵于原野之中,罔违朕志。
且彼凭其众,则不加我民;
恃其勇,则执若吾仁?
故金鼓之声,未之能以会;
旌旗之用,未之能以陈。
然而必败之形,已兆于勍敌;
独克之势,方在于斯人。
是以尧伐三苗,禹誓群后,高宗讨叛于鬼方,周武致戎于商纣
念刺伐而岂无,谓奔北而则不。
乃知战在胜不在多,术在德不在他。
是以弃天时与地利,贵王道与人和。
四国顺之,顾独夫其安往;
上帝临汝,非大凯而如何?
若是失吾道者,凭其众,败其绩,亦孔子丑;
用吾义者,保其国,伏其敌,于战何有?
盖用不用之间,为克不克之道。
是以喟然叹曰:莫我知也夫,何功业之可偶?
孔子佩象环赋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谦以比德,取其无穷。
圣人虽明而若蒙,虽盈而若冲
却佩玉以居让,用象环而饰躬。
生而知之,谦不期于比德;
文为贵者,义可见于无穷。
原夫服物者常士之仪,佩用者众人之饰。
左结右设,所以助成于俨恪;
退扬进揖,所以豫防于淫慝。
然而非上圣之法,岂中庸之德?
故我以象为佩,因环作则。
瑳而备用,识纯粹之积中
循之无端,妙变化之不测。
岂无珠玑,恶夫尚奇;
岂无金碧,为其异宜。
独资巴浦之美,外协圣师之为。
昔以贿而焚躯,吾无取尔;
今中规而成象,礼亦宜之。
岂徒观夫粲如英琼,结以綦绶?
参逢掖而并用,约华组而独受。
径虽五寸,以文理而获称;
佩可终身,由旋相而见取。
然则服称其貌之谓中礼,德过其饰之谓好谦。
陋白珩之致侈,抱素修以无嫌。
容止可观,治兽齿而为用;
肉好若一,伟儒服之相兼。
虽无锵鸣之音,吾见其美;
虽无希世之价,吾贵其理。
盖退让者君子服焉,易简而王事得矣。
岂非抗达节之休风,导将圣之深旨?
饰櫑剑而崇武,未可儗伦;
佩缓玦以断疑,胡能为比。
象者何如,由象表而名诸;
环者孰谓,自环中而录夫。
游心于象表,则合乎天纵;
应物于环中,则契乎道枢。
嘉名体之吻合,谅奇邪之独无。
盛服以行,初讶执规之子;
鞠躬而至,适同反绝之夫。
嗟乎,微言既亡,去圣弥久。
盖思其人,则想见其为状;
玩其服,则兼明其所守。
有旨哉!
仲尼之象环,不然则不。
季春出火赋(以「季春出火,象天为之」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国有常宪,月当季春
俾出火以便俗,示奉天而牖民。
治历明时,占心宿之昏见;
范金合土,顺炎精之日新。
眇观古初,启迪法象。
星之神也,犹隐见之有序;
火之利也,宜出纳之无爽。
盖天人之相与,或精祲之交荡。
得不慎尔日用,戒兹炎上?
著于《月令》,候建辰而勿逾;
儆乃官仪,敕司爟而攸掌。
用能与世垂法,授人以时,仰列舍以钦若,率百工而悦随。
察夫日月之交,岁既单矣;
谨此陶冶之用,民咸从之。
肇自五帝,至于三季,虽建国之不同,其修火也无异。
盖以稽合乾度,丕承天意,且谓阜财之道,贵节用而遵常;
熯物之功,罔奸时而邀利。
是以及大辰之初见,因成象之自然,奋木铎以修禁,正夏数之得天。
大则焚于草莱,符戴氏之旧记;
小亦钻夫榆柳,协鄹子之遗篇。
噫,为政者毋慢于从辰,制器者勿亟于行火。
慢则匮民而乏用,亟则争明而取祸。
相土正其序,商人因而勃兴;
子产失其常,士弱议其不可。
非夫识蹈先觉,智周百为,历春秋而协纪,奋淳耀以从宜,又安得百姓与能,咸富陶钧之化,六府交正,蔑闻灾燀之期?
彼候西陆以启冰,占定中而揆日,或义专于荐享,或功止于宫室,岂若诏司存而火纪时焉,器用于是乎出。
王配于京赋(以「王配于京,世德作求」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永乐大典》卷七七○二
大哉,天祚明德,世有哲王。
缵乃祖之休烈,配于京而溥将。
三后成功,达孝思而维则;
四夷面内,知圣德之无疆。
且昔者群雄纷争,五季昏忒,惟我艺祖,自天生德,内揖让以兴治,外征伐以宣力。
武节飙逝,怙恶者丧其巢;
盛德日新,为善者得其职。
于是馀孽未靖,神宗作求,躬一戎以归兽,旷百王而继周。
正朔所加,盖罔有于不服;
封禅之礼,犹未遑乎聿修
克成大勋,用集先帝,丕显元德,发明王制。
上则升中于天,下则作程于世。
故创业如彼之艰难,守成若此之昭皙。
岂非文武并用,而治乱随时;
明圣不同,而述作相继者哉?
宜乎世济厥美,王配于京。
实对越而在上,兹遹骏而有声。
亦何必道上古之书,希之治,语鸿荒之事,慕之名?
且夫湛恩濛涌而易丰,宪度著明而不昧。
故王在京而善继,帝在天而克配。
岂独《下武》之什,歌周发于丕承;
同墠之灵,美姬公于裒对?
且上方法太祖之武以平叛,继二宗之文以永图,越无名之荡荡,返兹世之于于。
因斯谈之,则何贵乎周镐;
考于往者,将孰先于浚都?
客有起而颂曰:于皇上天,辅景铄兮。
有赫天子,恢圣作兮。
祗遹祖考,垂矩矱兮。
万有千岁,永钦若兮。
贵知我者希赋(以「知我者希,其贵多矣」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众所共知者其器小,人鲜能察其理微。
故圣人不从事于俗,老聃贵知我者希。
和其光,同其尘,毋恤骜民之怨;
出乎类,拔乎萃,岂嫌举世之非?
然后睹其操之皓皓,见其德之巍巍已。
古之圣贤,以贱为在人,以贵为在己。
盖审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理。
是以不同誉于流俗,期度越于诸子。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
未遘真赏,虽多亦奚以为;
忽逢知音,有以少为贵矣。
且夫在邦必闻者,斯佞人之行也;
遁世无闷者,惟有德者能之。
如是则茍患乎不立,无忧乎弗知。
遇非其人,则同舟有胡越之异;
得其所谓,虽万世犹旦暮之期。
物固有密不若疏,众不若寡,与其显于常士,孰若称于识者?
尽获下流之誉,我必其辱焉;
一遇忘言之知,吾见其珍也。
譬夫荆山之璞,以非宝见欺;
鲁郊之兽,以不祥获疑。
及夫被旌于卞氏,见赏于仲尼,然后一角之麟,后王明其瑞矣;
连城之璧,历代仰夫温其。
况乎道之精者,可以神交不可以功计;
意之微者,可以心照不可以言谓。
是以知之弥众者,其术弥下;
识之愈希者,其身愈贵。
亦犹巴人之唱,茍下里皆可以继声;
虞《韶》之音,非至人不能以忘味。
岂德与世邈者应必少,技与众同者和必多?
多而易求,斯贱也已;
少则难得,非贵如何?
嗟乎,世之士务于人之知,而不计其不可;
急于己之贵,而不悟其在我。
市义于比周,而衒名于众夥。
斯人也,乡原之徒欤,道奚由果?
三命不踰父兄赋(以「内朝治亲,尊卑以齿」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公是集》卷一
元圣制礼,内朝治亲。
屈三命之殊宠,后先生于下陈。
受位造庭,义不踰于父行;
循墙尽礼,恭无乱于天伦。
古训与稽,旧章为美。
正外者必慎其内,化远者亦资于迩。
由是敕公侯以惇睦,自燕朝而基始。
班异官爵,位虽极于命卿;
谁无父兄,理自宜于序齿。
疏不凌近,卑不渎尊。
修之廷内,而君臣之叙立;
达于天下,而孝友之教存。
车马之赐虽优,岂无定著?
长幼之伦勿废,以诏后昆。
然则百官疏也,故朝于外;
九族亲也,故治于内。
于外,故右贤而贵爵;
于内,故尚亲而立爱。
贵爵,然后知王官之不可乱;
立爱,然后见人道之不可废。
礼或三赐,亲惟一概。
若弟若子,敢介宠而自矜?
有尊有先,宜适卑而少退。
肃肃合族,雍雍在朝,饰情文而皆尽,戒容貌之有骄。
名位不同,彼乡饮也,或不齿之为尚;
少长有礼,此宗室也,宜入事而勿佻。
且夫事父严,则忠可资于君;
事兄谨,则顺可达于治。
故尊尊贵贵者,礼之叙;
亲亲长长者,仁之至。
奈何治其外不修其内,有其一遂慢其二?
爵虽元士,非父党之可踰;
位绝诸昆,亦雁行之相次。
职在庶子,教成有司。
示训民于亲爱,昭辨等于尊卑。
想考父之益恭,由兹可见;
虽唐尧之惇叙,舍此奚为?
是谓人之大伦,国之元纪,以睦兄弟,以亲父子。
贵无骄汰之失,贱有和顺之理。
故曰正家而天下平,非此则何以哉?
士摰用雉赋(以「相见之礼,庸雉为摰」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六
士之相见,摰以为仪。
必用雉以将命,取择交而有时。
见于所尊,常难进而谨尔;
执以自致,示守介而如之。
伊昔圣王,慎别名类,知礼之贵者毋亵,欲人之交也有义,由是远取诸物,必依于挚。
四民殊业,士独有于常心;
六禽异名,雉可昭于尚志
将使谨尔攸执,慎其所从,深明出处之趣,无烦左右之容。
志耻怀居,择文禽而章物;
义羞屈节,视疏趾以思庸。
且夫无因而至者,殆或可疑;
非礼而动者,何足为见?
必将称挚以仗信,饬躬而进;
面雉实有别,士非自衒。
大夫之后,秉殊羽舞之为;
游诸公之间,拱若山雌之荐,岂非用舍殊检,尊卑异宜?
仰羔雁而非僭,顾鸡鹜而若遗。
洁己不污,取象爰资于禽作;
多文是富,著诚足验于离为。
然则可杀不可辱者,人之贤;
易得而难畜者,鸟之美。
将因物以昭德,故习容而奉雉。
是以周公创典,咸等于诸臣;
虞舜省方,特称夫一死。
彼佩缓玦者,但旌于屡断;
秉文行者,或示于有章。
岂若焕翚翟而拱揖,盛辞让之交相?
事贤友仁,我则达刚毅之节;
书名委质,我则示耿介之方。
惜乎古风既渝,浇俗寖启,进则无仗节之教,退则多竞进之礼。
吾乃知挚雉之仪,为国家之大体。
按:《公是集》卷一
御试戎祀国之大事赋1046年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七、《公是集》卷二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戎在禦侮,祀专飨神。
皆有邦之大事,岂庶政以同伦?
宜社而行,外伸威于殊俗;
受釐以报,内均福于生民。
盖所谓朝廷之先务,教化之本因者也。
稽合前经,发挥至理,政有常法,事或殊轨。
以保民者莫若戎,以驭神者莫如祀。
善师不战,谅治体之孰加;
精意克禋,眷彝伦之莫拟。
是故将命武事也,必有归脤;
将格神贶也,必先执膰。
盖大其所当大,尊其所可尊。
干戈省躬,信丕经之斯在;
玉帛荐德,微末节以同论。
然则治道有后先,国务有小大,威四海者兵为急,叙五经者祭为最。
民神之事不一,皆以底和平;
腥熟之俎不同,皆以福中外。
故圣王劳意于用众,致诚于逆禧。
动则谨尔,下皆仰之。
知夫事之大不在于彼,礼之重莫先于斯。
亦犹仲尼陈三慎之端,惟斋及战;
箕子序八政之目,兼祀与师。
用能祭典不奸,天威无陨。
或谨以进胙,或重之受脤。
迩遐一体,𢥠武节而服从;
上下交欢,欣德馨之明允
故曰圣人之祭,不能独丰;
天下虽治,亦将禦戎。
大而慎之则蒙福,细而慢之则亡功。
谨禁暴戢兵之机,惟政之本;
明昭孝息民之义,何治之隆。
盛哉!
丕冒群生,钦崇大节,非戎无以威远,非祀无以著洁。
故蛮夷服而鬼神飨焉,有以缉熙于鸿烈。
化成殿瑞芝赋(以「天瑞明德,芝秀于殿」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七、《公是集》卷二
惟皇四世,德茂洽乎无极,仁化昭乎上天。
伊中扆之秘地,擢灵芝乎盛年。
徒观其萃宝玉,浮紫烟,浸瑞露,涵灵泉,华煜耀,居蜎蜎。
盖所谓非致而致,自然而然者也。
始其禦人献祥,宫童效异,按以神谋,稽以天意,参以人事,验以孝治。
伊化成者,所以昭德至乎无穷;
亦芝秀者,所以见美包乎众瑞。
是谓道与之貌,人与之名。
腾茂实,飞英声,昭绝代,烜后生。
金为之华兮,玉为之英。
景贶,融休明,扬盛德,諴至诚。
帝锡之命兮,神储之精。
恍尔而就,倏焉而荣。
岂荡荡默默,不知其力?
天台以三秀为奇,铜池以九茎夸德。
语地则幽鄙,较美则昏昃。
岂若功就三后,上陟于帝廷;
气涵九重,中位于枢极?
于是天子怡尔而念,茫然而思。
且曰:见瑞而怠者,虽于灾变无以异矣;
闻美而劝者,吾与大夫其勤图之。
乃命吉士,宾远夷,捐不急之务,隆日新之基。
夫然者,将以升介丘之禅,修后土之祠。
岂独尧仁如天,纪生阶之蓂荚;
汉道杂霸,咏斋房之紫芝而已哉!
于是击壤之臣,称而言曰:灵芝伊何,有德斯秀。
昔闻其传,今遂于觏。
濯淳治于风俗,熙元化乎幽陋。
是宜荐郊庙,垂策书,被金石,昭乐胥。
使同颖之禾不能远过,连理之木无以加于。
乱曰:宋治有道,自天眷兮。
祥气回复,于斯殿兮。
万有千岁,尚无变兮。
后非贤不乂赋(以「君得贤者,而后宁乂」为韵。) 北宋 · 刘敞
 出处:全宋文卷一二七七、《公是集》卷二
历选上古,究观盛君,将图治以无非,忽得贤而未闻。
兼听万机,思降衷而俾乂;
敷求多士,贵图任而成勋。
发挥旧经,稽合至德。
民不能自治,待君而率教;
君不能独化,待贤而宣力。
是以博选群智,仰成众职。
同体之密,若股肱之自然;
注意之劳,期寤寐而必得。
此所以流化率土,熙功上天,高拱而物服,不言而教宣。
岂非为之用者众,助之治者专?
聚精会神,增固本朝之重;
创业垂统,盛推当世之贤。
且夫外辑四夷,内怀中夏,一人之明也,常戒乎遗远;
万乘之势也,率难乎逮下。
釐尔天工,属之能者。
使甚盛之德,覃及乎方隅;
无穷之休,丕承乎宗社。
以此见非明君毋以得士,非贤士毋以康时。
譬犹济川者,假力乎舟楫
禦侮者,因备乎藩篱。
其具修,则其事立;
其用阙,则其功隳。
然而临政而失人,无足观已;
舍贤而望治,不亦远而?
是以圣王总览英雄,旌别能否,仄席思进,询谋虚受。
重禄赏以劝其前,远谗邪以固其后。
名泽纯粹,士得以愿忠;
功烈昭明,下欣于戴后。
虞舜之圣也,由穆穆而兴;
文王之仁也,以济济而宁。
盖好善者,得民之大略;
吁俊者,事帝之丕经。
一德永孚,实茂宣于圣职;
众材并用,弥上燀于君灵。
盛矣哉!
民非后罔安,后非贤孰乂?
毋举枉以乱直,毋损正以盈秽。
庶几乎太平之功,垂万世而不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