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相度明堂行礼并朝献景灵宫开内门时刻劄子绍兴七年七月十七日 北宋 · 孙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中兴礼书》卷七五、《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九一(第一册第九四五页)
勘会自来大礼前二日朝献景灵宫,系用质明,俟开内门,车驾诣宫行礼。
今来明堂行礼日并朝献景灵宫,系在常御殿设位行礼,可以依仪用丑时一刻外,所有朝飨太庙,缘在行宫外修盖,兼今来系车驾巡幸,窃虑难以依在内时刻行礼。
谨按汉武帝郊泰畤,平旦出宫。
又《晋·礼乐志》,江左多虞,不复晨贺,夜漏未尽十刻,开宣阳门,至平旦始开殿门,昼漏上五刻,皇帝乃出。
晋方多虞之时,虽朝会犹在平旦之后。
今相度,欲乞将来明堂大礼,并前二日朝献景灵宫,用丑时一刻行礼。
其前一日朝飨太庙,乞比附自来朝献景灵宫礼例,并汉、晋故事,参酌是日行宫比常日早二刻开门,以俟车驾出诣太庙行礼。
乞明堂行礼权御吉服奏绍兴七年七月十七日 北宋 · 孙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中兴礼书》卷四九
检会历朝故事,自汉以来,以日易月,即无三年之礼。
丧制:缘已降御札节文,虽亮阴不言,适在亲祠之岁,而越绋行事,宜遵制礼之权。
契勘今来明堂大礼,依本朝故事,奏请皇帝致斋,系服通天冠、绛纱袍,至行礼日服衮冕行事。
合前十日受誓戒,自受誓日系散斋日分,依仪散斋,不吊丧问疾作乐。
缘今来皇帝未御吉服,及百僚并禁卫等并未纯吉服。
欲乞自将来受誓戒日,皇帝权御吉服,其百僚并禁卫等亦合权依吉服,供进辇舆从物等,亦权依自来常日仪注供进。
至将来明堂行礼讫,还内毕,并依受誓戒已前礼制。
乞以大飨明堂盛德之事付史馆绍兴七年九月三十日 北宋 · 孙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宋会要辑稿》礼二四之九二(第一册第九四五页)
恭睹九月二十二日皇帝大飨明堂,致斋之日,并进素膳及宿斋室。
传敕左右祠殿,在近禁卫毋哗。
前朝献景灵宫、朝飨太庙,并遣内侍宣谕读册官,至御名必读,毋得回避。
初诣太庙,依仪乘辇施伞扇至大次。
是夜车驾至庙南棂星门外,即命却伞扇。
棂星门,乃降辇步入大次。
及行祼瓒毕,还版位,乐作,复遣内侍传敕协律郎乐备九奏,徐其音,毋得少有减促。
三日,祠事酌献既毕,有司奏请还御小次,不听。
此皆帝王盛德之事,史册之所罕载,欲望付之史馆
宝乘寺结界记建炎二年正月 北宋 · 孙邦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八○
大缘胜事,兴之实难,自非有大比邱佛所授记,与神为谋,鲜有不为群魔所攻而败其成者。
新城佛殿三十有七宝乘,自隋距今,凡三易其额。
初曰灵远,又曰圣像,又其次即今额也。
历年不为不多,野水荒山,中峙孤殿,颓庑缺甃,过者不成式。
而大界未标,方隅莫辨,僧徒居之,老死其间,不知几千百辈,扰扰毕世,住无法地。
元符中钱塘灵芝律师照公游锡本邑之宁国院,为结大界,道俗咸往,叹未曾有。
时宝乘主寺僧义聪来,率先子偕至宁国受菩萨戒。
先子与聪,同甲友也,睹兹胜事,归语比邻,邦方为儿童,已知合爪谛听,深契襟期。
他日,聪师复过先子,语甚暇,且欲追宁国之辙,有请于照公。
未几,照还钱塘
岁月荏苒,聪亦告老谢寺事,其志卒不就。
后十许年,照示灭。
凡郡城暨诸邑佛庙之界事,皆寂寥无闻。
加以兵火之馀,干戈日寻,煨烬之墟,民靡奠居。
方外衲子,往往不复有安稳处,担囊重跰,散而之四方,遑遑若流民矣。
建炎改元岁在丁未八月,官军据钱塘作乱。
冬十有二月,王师南讨才克平,而了全师实主宝乘。
慨然悼聪志之不就,叹国步之多艰,顾无以为国为民祈福殄灾,乃谋诸其徒与诸檀信,膝行造请今律师钦公,结此界相,以严僧居,以隆佛事,为永永饶益方便。
公嗣照之学,为东南称首。
嘉全之勤,惠然肯来。
结界之夕,月色澄皎,星斗四垂,唱赞互答,梵呗清越,空行响应,如有神物,为之道诃。
大众欢喜,作礼而罢。
呜呼,异哉!
宝乘之在山川,盖数百年。
唐罗绍权记圣像寺甚详,恨其文不足传。
白公乐天崔鄯皆有诗以赠巨川上人,亦尚如前日,其人必可称;
然未闻有大界相,亦未闻僧徒之盛如今日者。
全师为众竭力成此胜事,宁知非巨川后身?
钦公为此山间垂此大缘,五百年后道价益重。
全师丐文记之。
予方束装趋行在,语不能工,聊叙梗概,以塞勤请,非敢以为文也。
尚冀他时浩然来归,借函丈地,作莲社主人,姑以为两家券云。
建炎二年正月吉日记。
按:民国新登县志》卷八,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又见道光新建县志》卷二一,民国杭州府志》卷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