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丁谓参知政事天禧三年六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朕寅奉丕图,勤求至治。
眷惟承弼,共翊隆平。
其有尝赞大钧,夙推伟望,聿著济川之业,方膺仗钺之崇,宜锡命书,再升台席
具官丁谓风猷茂远,识虑几深。
蕴经国之懿文,负佐王之宏略。
爰自奋庸昭代,席宠近班。
会府之利权,克臻丰阜;
中枢之柄用,备罄谟明。
缮秘馆以成功,相鸿仪而振古。
向者辍于钧轴,授以麾幢,化洽勾吴,心驰象魏。
爰赴追锋之召,恭修执玉之仪。
方且图任旧劳,畴咨嘉话,复委代工之任,允资成务之才,升命秩于天官,峻宠章于堂陛。
爰田真食,并示优隆。
噫!
股肱之良,于以同乎君体;
师尹之重,所以副于民瞻。
尔其启迪精衷,浚明懿德,祗服厥位,无替前猷。
寇准雷州司户乾兴元年二月戊辰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二○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敕:为臣之辟,莫大于不忠;
治国之经,务从而去恶。
矧获罪于先帝,尚屈法于公朝,世所靡容,朕安敢舍?
银青光禄大夫道州司马寇准二圣之顾,极三事之崇,每推诚而不疑,当捐躯而有报。
而乃包藏凶德,背弃大恩,与逆寺以通谋,搆厉阶而干纪。
果上穹之降谴,俾渠魁之就擒。
始其告变之辰,适当违豫之际。
阽危将发,震骇斯多。
虽驰驿以窜投,盖忌器而隐忍。
静思及此,可为寒心。
属予一人,肇缵丕构,欲邪正之洞别,在赏罚之惟明。
特贬遐方,庶塞舆议。
全其微命,足示于好生;
正乃常刑,式申于禁暴。
谅非获已,尔惟自贻。
可贬授将仕郎、守雷州司户参军员外置同正员
按: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八,此制乃宋绶草。下篇同。
李迪衡州团练副使乾兴元年二月戊辰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二○四、《宋宰辅编年录》卷三
敕:附下之私,法当必罚;
济恶之衅,理难独矜。
属兹缵绍之初,大判忠邪之路。
其有尝居重任,每务诡随,爰究验于事端,宜申严于朝宪。
尚书户部侍郎、知郓州李迪,幸由上第,亟践清涂。
才踰星纪之龄,遽贰鼎司之正。
超擢之速,伦辈绝偕;
骤正宰衡,尤为非次。
伊丑徒之构乱,萌巨孽而有初,渎挠先朝,震惊群听。
自剪夷于首恶,见傅会之有由,特示含容,贵全终始,逮于罢免,尚莅蕃宣。
基命维新,政体尤慎,稽诸公论,难掩宿愆。
岂可未正彝章,犹居崇秩?
谪于遐服,处以贰车,兹实自贻,无忘深省。
可贬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衡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本州公事。
丁谓崖州司户乾兴元年七月辛卯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二○四、《宋宰辅编年录》卷四
敕:无将之戒,旧典甚明;
不道之辜,常刑罔舍。
茍露挟邪之迹,宜申去恶之文。
具官丁谓,早践台司,备隆朝眷。
曾靡图于为报,乃公肆于非心。
昵彼妖巫,馆于私舍,潜通诡计,假托神灵。
与孽寺以连谋,幸先皇之违豫。
将逞奸回之志,妄谈祸福之端。
属朕缵临,觊专威柄。
僻违之状,滋见于反常;
毁讟之言,更彰于无上。
比从罢免,犹示矜宽。
既蒐慝之旋闻,且阅实而具在。
背恩弃德,一至于斯,窜处遐方,实乃自取。
可贬授将仕郎、守崖州司户参军员外置同正员
净妃等外宅诏景祐元年八月壬申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
朕祗绍庆基,务敦静治,每遵勤俭,用洽冲宁。
至于宫掖之中,嫔侍之列,维仅充于仪职,而靡厚于宠私。
顷以中闱,有亏善道,降处次妃之位,仍从别馆之居。
尚迩严宸,未叶彝制。
郭氏宜令于外宅居止,更不入内。
美人尚氏,昨由下陈,列于近侍,素非令淑,但肆骄矜,宜特贷刑章,令于洞真宫披戴,永不得入内。
美人杨氏,自居左右,靡蹈箴规,宜令出内,于别宅安置。
长秋之重,阴教是宣,顾厥位以难虚,必惟贤而是择,当求德阀,以称坤仪。
属于勋旧之家,兼咨甲冠之族,将行聘纳,式助烝尝。
曩日母后垂帘,兼示慈爱,遂有臣僚戚属,进献女口入宫,留处掖庭,颇彰物论,宜并放出。
朕常思恬素,动守端庄,在于声色之间,绝无溺惑之意。
况每观古籍,备鉴前修,上或恣于耽荒,下必争于宠幸,亏德败度,莫甚于兹。
固深念于防闲,弗暂忘于规戒。
自此八月之选,无事于访求;
九御之班,庶臻于简肃。
咨尔宰职,克辅善猷,宣布多方,知朕此意。
按:《宋大诏令集》卷二○。又见《宋会要辑稿》后妃四之三(第一册第二六七页)、崇儒七之七八(第三册第二三二七页)。
曹皇后景祐元年十一月三日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一九、《文献通考》卷二五六
维景祐元年岁次甲戌十一月丁亥朔三日己丑,皇帝若曰:天地定位,阴阳相成。
人道贯之,以纲大伦。
后德配之,以熙内治。
圣人有以端其本也,故造舟之迎言乎备;
诗人有以美其化也,故《周南》之风著乎始。
粤朕冲昧,祗若丕构。
深惟承荷之重,辅佐攸艰,用简纳贤明,以叶于人神之望。
咨尔赠尚书令冀王、配享太祖曹彬孙女,惟乃祖克有武略,勤劳王家,保勋不伐,荣享厥终。
庆流后昆,薰然慈和,善祥凭积,生此邦媛。
其渐渍醇醲,发闻馨香,所从来远矣。
起居闲习,不待姆师之勖;
风容矩度,自为宗党之宪。
长秋旷位,阴教未序,咨求训范,统正六列。
宗公鼎臣,诵言于朝,愿即嘉时,聿申典礼。
朕以《春秋》之义,必娶大国,挚畴之家,乃称福偶。
谋及秦筮,聘以谷圭,惟吉之从,有命既集。
今遣使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迪副使户部侍郎参知政事王随持节册命尔为皇后
钦哉!
夫惟肃恭可以事上,夫惟谦裕可以接下。
泰而能约则骄弗至,动而慎思则悔弗萌。
懋及攸德,修乃嫔职,奉承宗庙,仪刑家国,永绥无疆之祉,不其祎欤!
访乐诏景祐二年四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大诏令集》卷一四九
敕:夫礼生于人心,通于国教。
惟雅乐之作,乃治道之端。
肆朕纂图,弗忘稽古,奉郊丘宗庙之祀,正会朝享侑之容,感和神明,兹事至重。
宴居深念,躬自考求,择精学以讨论,命辅臣而参综。
尚虑旧籍多缺,遗韵莫传,思博访于知音,庶克臻于尽善。
其有簪绅之士,褒博之流,究律吕之原,达古今之变,或削章来上,或诣吏自陈,当为详裁,期于折衷。
咨尔宰辅,布于群伦。
祖宗升配诏景祐二年五月一日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
朕闻王者奉宗庙,贵功德。
禋天祀地,则有侑神作主之尊;
审谛合食,则有百世不迁之重。
朕以寡薄,获承天序,实赖先烈,迄臻治平
惧不能扬祖宗之休,丕显懿铄,夙夜惟念,弗遑宁居。
恭以太祖皇帝奋淳耀之精,辑乐推之运,属五代浇季,中华剖裂,英威一震,罔不率俾,夷僭黜暴,皇纲再张。
革其桀骜,纳诸轨度,规摹闳远,诒万世法。
太宗皇帝躬神圣之资,乃膺继体,及来闽粤,复汾晋,方夏一统,尉候万里。
兴文教,拔群材,思皇政经,忧劳庶务,惠泽渐渍,浃人骨髓。
真宗皇帝钦明孝熙,恢缵鸿绪,勤俭以率下,哀矜以谨刑。
抚和二边,兵不复用,民靡知役,物遂其生。
因时昭泰,宪章考古,登封巡祭,声明焯耀,享国多载,仁恩溥博。
昔商周之际则长发大禘,严父配天。
逮于汉氏,亦能尊二宗,立庙乐,朕甚慕之。
肆我艺祖之受天命,建大业,可谓有功矣。
二圣继统,重雍累洽,可谓有德矣。
其令礼官稽按典籍,辨崇配之序,定二祧之位,中书门下审加详阅,称朕意焉。
按:《皇朝文鉴》卷三一。又见《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七三。第二册第九九一页《宋大诏令集》卷一三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六,《东都事略》卷五,《古今合璧事类》外集卷七,《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七,《永乐大典》卷五四五五。
言恩赦除放欠负事奏天禧二年八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二、《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
本司屡经恩赦除放欠负,差官详定,内有事节未圆者,凡六十八州军,共六百七十三万贯石斤两,计三千二百馀人,至今报应未备。
望令转运司选官与长吏、催欠官详酌,如合蠲免,限半月闻奏。
奉诏详定贡举未便事件奏天圣四年闰五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五之五(第五册第四四九八页)
准诏详定贡举未便事件。
切详条制,科场之时,本州府更有特恩免解。
举人即除免解人外,其取解举人并于元敕五分只解三分,次举即依元敕分数。
参详今来只是进士三举,诸科五举已上,方得免解,如只解三分,恐有亏抑。
欲乞合该解人外,其取解举人并许于元敕五分内解发四分。
四川、广南有免解人处,即以今来参定薛田等起请分数为额。
奉诏详定贡举具合条约奏天圣四年闰五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四之九(第五册第四四八七页)
准诏与礼部贡院详定贡举具合条约以闻。
检会天禧二年七月诏书,应命官乞锁厅应举,须先行考试,艺业合格,即许取解。
如荐发到省,却有纰缪,不及格,其前后考试官、举送官,并重行朝典,本人勒停。
雍熙二年六月诏书,锁厅应举者,须是文学优赡,才器出群,历官无负犯之尤,检身有可观之誉,先试艺文,合格以闻,待报解送。
礼部考试纰缪,发解官与举送长官,必寘重罪,本人免所居官。
参详锁厅举人,既历仕涂,复勤词业,非加奖激,恐怠进修。
而命官之内,少有全无遗阙者,须至分别轻重。
欲乞今后除历任有赃私罪,并见勒停,殿责降冲替,未经叙用人等不许取应外,馀并许奏候朝旨,依举人例荐解,即更不先行考试。
将来省试,实显纰缪,即乞以雍熙二年诏书从事
仍检会天禧三年天圣二年礼部贡院奏,考试锁院不及格人,奉敕令御史台各罚铜一十斤放,仍今后不得锁厅应举。
看详,若不及格,便加责罚,不得取应,恐非诱劝之道。
今后欲乞与免责罚,并许取应。
准诏看详删正新令毕乞付施行奏天圣七年五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刑法一之四(第七册第六四六三页)
准诏,以编敕官新修令三十卷,并编敕录出罪名轻简者五百馀条为附令,敕付两制与刑法官看详。
内有添删修改事件,并已删正,望付中书门下施行。
盛度升位奏天圣八年四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仪制三之一四(第二册第一八七八页)、《宋会要辑稿补编》第一○九页
蒙恩充学士,与右谏议大夫盛度并命。
在先朝已为学士,望升位在上。
仁宗乞约先天制度前殿取旨天圣九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九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楚纪》卷一一
臣伏见五日一御承明殿,垂帘奏事,常至日晏。
唐五日一开延英,止与宰相近臣论议政事。
今承祖宗基业,尽有旧制,酌中立制,正在今日。
唐先天中睿宗太上皇,五日一次听朝,处分军国重务,及三品以上除授,决重刑。
明皇日听朝,授三品以下,决徒刑。
请令中书枢密院约先天制度,自今非军国大事及大除拜,皆前殿取旨,臣寮亦止于前殿对见。
乞总揽威柄整顿纪纲奏明道二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隆平集》卷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三、《东都事略》卷五七、《九朝编年备要》卷九、《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
帝王之御臣下,在乎总握威柄,赏罚二者,必自天子出。
一纪以来,政出帘簿之间。
今陛下方躬亲万务,听断有神宗英风。
天下延颈跂踵,渴见圣政,若非惩奸革弊,无以新四方耳目。
而政刑号令,未见胜于垂帘之日,岂非三事大臣未能尽辅佐之道耶?
顷者除授恩泽,多所希望,而因缘邪倖者邀取升擢,议者皆以谓恩出太后而不由陛下。
自亲政以来,恩赏虽行,议者又云悉出大臣,盖大臣公为朋党,罔冒天聪。
朋党相结,其害实甚。
或窥测上旨,密令陈奏;
或附会己意,以进退人。
大臣市恩以招权,小人趋利以售进,此风浸长,有蠹邦政。
太宗尝云:「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
外忧不过边事,皆可豫防。
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
真宗亦云:「唐朝朋党尤盛,渐不可制,以至帝室衰弱」。
愿陛下思祖宗之训,念王业艰难,整顿纪纲,正在今日。
乞勿以治平自怠景祐元年十二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国朝诸臣奏议》卷二○、《隆平集》卷七、《东都事略》卷五七、《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六
臣闻自古守成之君,率皆兢畏,不忘顾省。
何者?
虑人心逸于久安而患害生于所忽。
故常立防于无事之始,销变于未萌之前。
若事至而应,不已殆欤?
臣愿饬励群司,交修庶职,勿以治平自怠,勿以纤微不谨,则可以保至尊而享洪业也。
又窃思驭下之道有三:盖临事尚乎守,当机贵乎断,兆谋先乎密。
夫惟能守则奸莫由移,断则邪莫由惑,密则事莫由变。
是三者,治乱安危之所系,愿陛下钦之念之。
至若朝务清夷,深居閒燕,亦愿陛下爱养玉体。
节宣所以顺四时,声味所以调六气,勿至伤过,乃克和平,自然拥百灵之休,享无疆之福,岂不善哉!
请官给议谥者酒食奏景祐四年六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
本省集官覆谥,而请谥之家,皆自具饮馔。
夫考行易名,用申劝沮,而享其私馈,颇非政体。
请自今官为给酒食。
详定贾昌朝言仪卫三事奏景祐五年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舆服一之一九(第二册第一七五一页)、《宋史》卷一四五《仪卫志》三
卤簿内有诸司供奉,盖资备物,以奉乘舆。
昌朝所奏,以斋宿之时,不可陈玩乐之具。
欲望祀前一日,应供奉官等令宿于幕次,候皇帝行礼毕降坛,导引至青城,由青城前引归大内
又按后汉刘熙《释名》曰:「骡车、羊车,各以所驾名之也」。
《隋书·礼仪志》曰:「汉氏或以人牵,或驾果下马」。
此乃汉代已有,晋武偶取乘于后宫,非特为掖庭制也。
况历代载于《舆服志》,自唐至今,著之礼,欲望且仍旧陈列。
其卤簿仪仗,每遇南郊前五日,预行点阅,素队各认地方。
欲望下仪仗卤簿使更切点检,整肃。
奉诏详定乐律奏景祐五年九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乐二之二○(第一册第三○一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二二、《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八
参详李照新乐,比旧乐减下三律,众论以为无所依据,欲望将来郊庙行礼,且用和岘所定旧乐。
兼得大乐令仲辛等状,称旧乐钟磬内不经李照镌磨者见存馀七架,将来郊庙殿庭,可以互换祗应。
乞郊祭且依旧例奏景祐五年十月 北宋 · 宋绶
 出处:全宋文卷三九九、《宋会要辑稿》礼三之一(第一册第四四○页)
参详真宗崇奉圣祖,营建宫馆,每行郊祭,必亲荐飨。
陛下五经郊籍,并修此礼。
今如候郊礼毕依下元朝拜,则大为简略;
如别择日备仗卫宿斋亲谒,又诚烦并。
况尊祖之地,务极严祗。
欲望且依旧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