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南剑州上殿劄子淳熙六年二月三日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五○、《潨川足徵录》奏一
臣闻自昔大有为之君,必先务富其民。
民有蓄积,是乃国之所以为安富尊强也。
陛下仁圣天纵,忧劳万民,临御之久,未尝一日不博谋群臣,讲求治道。
监司郡守除拜,必引见以观其能。
雨旸丰歉,动关宸虑,形于诏旨。
视四方有赋役偏重,若民所疾苦,不以久近,必下不世之诏,此诚天地父母之用心也。
然远方之民蓄积犹未实者,意者吏不称也。
臣请略陈民所以贫富者数端,惟陛下赦其愚,必留听览。
臣窃见比年官兵既冗,而归正养老之人,发下州郡者又多。
州郡系省钱,大率不足以自供。
上司每创有行下事件,不言于何取费。
间有申审,犹只言于系省钱内支。
而献言者又不深惟州郡之缺,各出所见,务以称明时立武之意,添招增缮,其说不一。
亦有初不详审,旋知无益,而公私劳费已广。
臣愿省部监司与州郡为一体,通其有无,爱惜民力。
凡献言欲于一路一州有所兴造者,下有司斟量缓急,不轻举事,此富民之一端也。
今之为吏者相勉以办财赋,谓民事为不甚急。
民知吏之厌事,则武断者得以并兼于下。
其外方县道去朝廷远处,遇有民讼,又往往因而科罚。
如争田则以沃瘠认钱,争婚则以妍丑定价。
甚者得理之人,亦使纳钱而去,号为贺喜钱
如此,远民安得有馀?
臣愿戒部使者长吏,加意民讼而严戢科罚,此亦富民之一端也。
今大郡迎一帅守,饰官舍,戒舟乘,庤器用,及吏卒借请费或万缗,送还亦如之。
卒有迁改,又当别行营办。
以一郡而失万缗,几如是财不困?
至于嗜进之吏,耗公帑以事交结,又不在数中。
臣愿精选其人,使得满任而无数易,此亦富民之一端也。
籍没之法,古用以惩大奸慝,后世盖轻用之。
吏或专仰此为术,日夜察民有财产者,傅致以罪而没入之,以供无艺之费,世亦因指以为能吏。
一夫陷罪,尽室流散,甚不称天子惠庶民之意。
臣愿且惩其尤者,强盗窝藏及受财,故出入死罪之吏,与盗官物罪至死者,实为巨蠹。
自馀可且计赃责偿,毋一概籍没,此亦富民之一端也。
田亩所输,岁有定数,则民易知。
今外郡或将布帛丈尺、绵多寡,使吏胥得逐岁改更,号为科拨,大率岁有增而无损。
至于受纳米斛,或选任浚刻之吏,又以荐牍及钱物诱其多取,皆不应法。
臣愿察州郡有将税数逐岁更改者,斟酌数岁之中,立为定数,务要便民,益申严加耗之禁,此亦富民之一端也。
臣愚不习为吏,惟陛下洞见民隐,益选爱国恤民不欺之吏,使以类求之,务广上恩。
陛下方将袭之隆名,享天人之祐助,亦何为而不成,何欲而不得哉?
南剑州上殿第二劄子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四○、《潨川足徵录》奏劄四
臣窃惟方今国家閒暇,正是修明军政之时。
军政之要,在知士卒之情,而抚以恩;
戢行伍之骄,而训以义。
盖士卒之家有馀不足,惟将知之。
国家俸赐有限,故军中别蓄办钱物,如古军市租私养钱之类。
视其人有疾病宜轸,死丧宜恤,及口累重大,不能自给者,稍取以佐之。
又军中小小费用,不欲烦有司者,计亦于此取给。
逐军即有宽剩,为主帅者谓宜捐之列将,使上下优裕,不见急缺之态,所以为天子抚养士卒,得其欢心,而用其死力也。
前世为大将者犹出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取为用,况其非私财者乎?
正当深体上意,轻财重士,但使士卒素饱乐战,即为称职。
臣所谓知士卒之情而抚以恩,谓此也。
军旅之设,本以藩卫百姓,而主帅或废律不用,以负任属之意。
昔春秋列国之臣,犹能训诸御知义,训群驺知礼,是则举兵者不但教之坐作进退,乃当以己忠义开导其心,使尊君亲上,畏法而不敢犯。
又当不忌不克,视部曲中有方略胆勇,材艺可望者,提挈长养,与共图报国之效。
臣所谓戢行伍之骄而训以义,谓此也。
天下赖陛下神武,中外晏然。
深惟今日大体,固不待与邻国较细故以相夸,又不可玩其燕安而忘备。
正宜有常立事,益广文武之用。
汉武帝犹令郡国举可为将相者,唐宪宗亦命斐度举一节度使,而中外相贺。
将得其人,士气自百。
然后从容戒谕,俾加意于抚养训戢,毋得循习。
士卒感上之恩,畏将之威,庶几缓急可以倚仗。
一介小臣,不胜惓惓忧国之心,取进止。
南剑州上殿第三劄子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七○、《潨川足徵录》奏五
臣恭惟陛下寤寐英杰,虑内外荐举改官或遗实才,修立荐式,使开具事迹月日,过一季不复收受,将因事择人,以起治功,望于臣子厚甚。
小大之臣宜何以称塞?
臣愚辄有管见。
窃以为内外小吏,职有繁简。
旧来大吏察其属有奉法循理,意趣向公,愈于辈类者,即当援引,不能一一皆有卓然可书之迹。
其有操履可嘉,议论可采,器局可望者,亦皆多方收罗,以待上之选用。
诚以天下至大,职业繁夥,所资才器,不一而足,此亦古者德进事举言扬之遗意。
今兹专取官业,诚欲劝之趋事赴功。
第恐奉行者迫于应令,却不暇考其素行。
臣又见昨者推行实迹以来,大吏欲有所举,或不得其词。
往往就委求举之人,令自供具。
虽名实迹,恐未能尽副上意。
今来虽只要在任及差出事件,假令本任偶有一事疑在可取之域,要须徐察其用心与此事久远果利果害。
倘数人皆有可录,又当较短量长,择其尤者。
今立限既逼,恐不得详尽。
其差出者或隔州隔路,事毕还任,各言功状,尤难得实闻。
神宗皇帝时监司登对,有问价而对称不知者,帝以为价可撰,而能阙所不知,嘉其忠信,他日择案察首用之。
前朝名士郑侠见应举不以实年者,戒之曰:「方谋入仕,已有欺君之心,可乎」?
凡此皆惩便文之为害也。
国家设改官之法,拘以六考,限以五员,纤毫不备,有司得以难问,盖已详矣。
今举官大吏,内则六部寺监之长贰,外则监司帅守,其贵而不在职者,则前宰相执政,皆上所委信。
使其果贤,必不私一小吏,以欺陛下。
不然,亦何词而不可饰?
臣愿陛下特赐详酌,少宽起发之限,其有操履议论器局一长可取者,于今荐式之外,稍斟酌旧法,通许荐引,以养臣子忠信诚悫之心。
至于荐举不当,甚者自有谬举之罚,亦足以惩。
如此,庶几抱一长者皆得自见于明时,且不失今日责实之意。
取进止。
拟进劄子(一 淳熙六年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二八七
臣闻帝王之出,必严扈从。
故有大驾法驾,千乘万骑,烦而不可省,所以尊严致竞惧也。
陛下留心典礼,出入有节,自郊祀孟享之外,惟德寿宫温凊之奉,一月屡出。
两宫相距不远,既不欲数跸烦民,往往驾兴,行者未止,而扈从之人积习生常,恬然不戒。
至于已事还宫,左右禁旅喘汗而相见,小黄门諠笑于马上,此何为者也?
天下艾安,君臣简易,不过于观美为不足。
今北有强敌,方窥伺人,诚不可以不戒。
又每春游豫,与民同乐,虽亦颇陈禁旅,然銮舆不御。
以万乘之尊,幅巾匹马,杂于扈骑之中,绕出湖山数十里,夹道观者密近天威。
臣子之心,不能不惧。
又毬马之设,虽以閒习武事,然皆昧爽期,入宫掖,奔突驰骤,挥霍纷纭。
虽武将力士素精此技,有如万分一马不受鞚,手不应节,跬步之间,何以相见?
愿明诏有司,出入之际申严扈从,奏其尤不肃者。
谨游豫之防,省毬马之会,陛下安则九庙安矣。
拟进劄子(二)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一九五
臣闻古者大有为之君,必务爱惜日力,以图庶务。
夫繁而难周者事也,迅而易失者几也,往而不返者时也。
陛下在位十七年于此矣,历时不为不久。
加之有志,足以大有为,而功业未究于天下者,是日力多有所弃也。
窃见御史台月以坐朝及百司入局告于有位,号为月报
一月之中,休假多者殆居其半,少者亦十馀日。
夫国之大事,如四时孟享,侍从以上有扈从之劳,则为之休务可也。
至如双忌者,不过行香一时之顷,退而入局,盖未害也。
若夫立节之名,自唐贞元以来始创有之。
国家全盛之时,上下燕安,亦有天祺天贶之属,以文太平,历世承平,循而不敢废。
自艰难以来,臣民日思淬励,何暇相从于娱乐之事?
而独为休告于官府,失其实矣。
又国家法度在有司者,关报截会,比前代为密。
休暇既多,则远方之人常困于守待,而事亦因循失时,有不振之弊。
而近者又明诏天下,增中秋之节,臣窃惑之。
或者以为李德裕会昌中休沐辄以令,沛然如无事时,此不当复有所议。
臣以为不然。
德裕之贤不能过绝于古,古者圣君贤臣有为于天下,未尝不自爱日始。
盖尧兢兢日行其道,舜一日二日万几,禹重寸阴文王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周公思事之不合者夜以继日,诚恐失事几也。
天下幸安,陛下有志于治,正是君臣同心协力之
非有大故,特狃于太平之文饰,取日力而弃之,岂不惜哉?
愿诏有司,取承平以来一时以庆事名节者,存其名勿废,而使百司得治事如常日。
姑务恢崇祖宗之功业,其与奉虚名而妨实事者有间矣。
事功能建,天下复平,然后复举旧令,为休假如承平时,此所谓始于忧勤,终于逸乐,明示得意而无后患。
李德裕衒能于末世,又安足法哉?
惟明主裁择。
鄂州到任五事劄子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历代名臣奏议》卷五○、《潨川足徵录》奏六
臣伏睹近降指挥,申严旧制,守臣到任半年以上,具民间利病伍件闻奏。
臣一介庸陋,蒙恩易守,谨条具五事如后:
一、臣所领鄂州,地势要重,实荆襄之肘腋,吴蜀之腰膂,淮南江西为其腹背,四通五达,古来用武之地。
而本州城壁,因循未立,职在守土,深以为忧。
鄂州比之沿边州军虽稍近里,有大江之蔽,然自州向东数十里,江之下流有地名阳罗洑者,去光州才三百九十里,皆平坦之地,轻骑可一二日而至,臣以为此非内郡也,而旧城徒有堆阜蹊隧交于其上。
说者但见禁旅所屯,便谓直当以兵为险。
不知禁旅之屯不专为此。
昨来边境有事,鄂州御前诸军例皆起发,唯留水军数千人,其后复抽差以往。
当此之时,但使湖南江西或有逋寇,可为寒心。
臣闻古之守御者,不间内外,惟其户口兵财所在,乃当保聚。
若有城而无民,有民而无财,有财而无兵,徒捐功费,何补于事?
鄂州在城内外生齿繁盛,六道财计之所总,七萃营屯之所聚
诚得而城之,不唯保此户口兵财,四面亦可恃以为固。
然劳人费财,论事者之所惮,臣之愚以为向来每难于兴役者,缘多先为期限,兴功仓卒,官吏进则希赏,退则惧罪,故功不坚致,虚费民力。
若稍赐其费,岁筑若干,要以数年,可以集事。
异时禁旅或有进发,前有专意之功,退无反顾之虑,人心既齐,功力自倍。
臣闻诸侯设险以蕃王室,鲁忧旱备先在修城。
臣非好劳而恶逸,顾亲见利害,非他郡比,受恩深厚,冒而言之,惟明主裁择。
一、臣闻导民之务莫如重谷,在朝廷表而出之,则人情益劝。
窃见民间昨因阙食,以田产从人贸易,颇得谷米以济饥歉。
后来岁事既复,多诉称元典卖非见钱。
有司拘文,往往便用准折之律,夺田还之。
臣以为在法有利债负。
准折价钱者谓累积虚利,折彼良田,故为立禁。
若有实钱相贴,犹应准数还之。
其谷米虽非见钱,然当岁之艰,或持钱不得谷。
钱谷相权,未知孰重?
稍值丰岁,一概夺还,臣恐从今以往,鲁不复赎人矣。
愿下有司,酌立中制,其因歉岁以产业货易口食者,得比见钱书其直于契约,而有司察其估之过甚者。
虽非经常之制,庶几缓急有无相通,济人窘阙。
一、臣窃惟鄂州当走集之地,兵民错居,商旅辐凑。
以臣愚见,惟在镇抚安静,而时发擿其尤无良者,天威所临,境内安帖。
惟是诸州配隶强盗凶恶贷命之人,来者猥多,所宜留意。
契勘本州牢城,指挥旧以四百人为额。
臣到官之初,已有六百馀人。
见今诸州配来源源不已,又旧来遇有逃死,上下相蒙,更不开落。
四方逋逃随顶名字,以此致得其来,滋长奸伪。
臣今逐时开落,少损外来顶名之弊。
惟是井邑浩穰,既多有归正,又时发下过淮盗马之人前来拘管,皆州郡所宜几察。
臣欲乞下有司,令且戒敕诸郡住配前来,候将来开落及原额四百人之数,从本州申明,渐次配隶前来。
此亦稍省奸宄,绥静边鄙之一端也。
一、臣窃以重湖之外,旧多旷土。
非谓来者不愿开耕,只缘旧请佃人包占过多,既不能遍耕,遇有刬请,辄称已耕熟田,不容请佃。
检视定夺,纷然不已。
又当官者各据所见,或欲招徕新民,或欲存恤旧户,自非稍见地段,难得整齐。
臣欲令民间因时之隙,各于自己田土标立界至。
岁晚遣官检视,连岁不耕,即许刬请。
又所纳官物,皆仰于钞书上明声说系纳所佃某处税物,以相几检。
又在法有酬价交佃之文,其或因事到官者,有司觉所占猥多,斟量价数减与来者。
磨以岁月,不扰而定,庶使斯民共尽地利。
一、臣窃以古称良贱,灼然不同。
良者即是良民,贱者率皆罪隶。
今世所云奴婢,一概本出良家,或迫饥寒,或遭诱略,因此终身为贱,诚可矜怜。
臣昨来被旨权赣州日,捕治土人往广南盗牛者,其间往往并掠其小儿以来。
臣今假守鄂州,又见民间所须僮奴,多藉江西贩到,其小者或才十岁左右,既离地头,无复几察。
官吏不肖,或乃计口收其税钱。
岁时窃来,亹亹不已。
臣尝穷正其罪,选谨信人给与路费,牒原来州县送还其家。
窃虑诸处似此者多,谓宜使民间有遭诱略者,皆因都保自言于官,官为籍记立赏追捕,可使还齿平民,复见父母。
在法雇人为婢,限止十年。
其限内转雇者,年限价钱,各应通计。
目今递相循习,皆隐落原雇之由,径作牙家自卖,别起年限,多取价钱。
旷闭年深,岂无愁叹?
谓宜自今转雇者,皆明书来历于约,庶年限价钱可以通计。
有不如令,牙人及买主坐之,价钱没官,受雇者逐便。
庶使脱贱还良,稍有期日,及时婚嫁,不失人道。
于以广上恩,致和气,亦圣世所不宜忽也。
鄂州谢到任表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潨川足徵录》表一
奏事之官,幸天威之密迩;
承恩易守,惊地望之过优。
徒积感藏,未知报称中谢。)
伏念臣早缘世绪,叨奉官箴。
自怜断断之愚,第有惓惓之志。
兹辍行于双剑,蒙改畀于一麾。
张敞汉世之能臣,初淹闲郡;
西华孔门之高第,仅愿小邦。
深愧往贤,骤当剧使。
荆州之内壤,推鄂渚之上流。
星萃使华,云屯禁旅。
武昌夏口,传誇三国之地形;
汉广江沱,均被二《南》之风化。
矧皇明之所暨,兼岁事之既升,士马饱腾,稻鱼丰贱。
惟是五方之杂错,或假并容;
加以四野之平宽,更宜劝相。
非夙怀于长虑,曷少副于鸿私?
恭惟皇帝陛下盛德日新,至仁天覆。
不以内外重轻,而略千里之寄;
不以国家閒暇,而忘一日之虞。
益求循茂之才,同遵法度之治。
岂期绵薄,亦与选除。
臣谨当恭听训词,明宣德意。
遐不谓矣,永坚爱上之忠;
心诚求之,当得字人之术。
淳熙十年历日表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潨川足徵录》表一
帝命于昭,方衍万年之策;
王正既至,又颁一岁之书。
先天不违,率土咸赖中谢。)
恭惟皇帝陛下禹畴锡叙,舜历在躬。
察风雨霜露之代兴,固无非教;
即日月星辰之可象,于以授人。
国有彝章,民归大顺。
承流伊始,拜贶为荣。
竹管葭灰,喜尽谐于时令;
杏花菖叶,当首劝于春耕。
淳熙十一年历日表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
象谨昭垂,考自占天之史;
礼严钦授,颁于守土之臣。
凡在承流,敢忘思职中谢。)
恭惟皇帝陛下化参溥博,躬禀清明。
察舒惨而见物情,验消长而知治道。
方更闰朔,已戒孟陬
岂惟后天而奉天,盖将先事而虑事。
臣敢不有严省阅,益广布宣。
敬事使民,毋犯四时之禁;
务农讲武,迄成一岁之功。
太上皇后庆寿七十贺太上皇帝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
圣寿齐高,皇仪迭举。
如天之福,大庆萃于此时;
乐帝之心,广爱形于率土(中贺。)
越若逢长之历,兹为考德之符。
无逸御图,太戊先四人之哲;
允恭传祚,放勋超五帝之年。
未如俪极之尊,共享作朋之寿。
恭惟太上皇帝陛下道隆三纪,恩洽多方。
大度并包,全南北生灵之命;
冲怀高蹈,光古今哲父之规。
偕坤元悠久以无疆,岂太极光阴之可计?
臣身叨郡寄,世荷国恩。
授策告休,莫获望九宾之列;
循环称贺,又将崇八秩之仪。
贺太上皇后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
象阙回春,慈闱衍庆。
七同其数,天立配以固然;
万有斯年,帝与龄而未已(中贺。)
窃以崇高既极,寿考为先。
八千上古之春秋,其端已兆;
四百老人之甲子,所历为多。
至矣坤仪,受兹神策。
恭惟太上皇后殿下德齐上圣,恩视群生。
化始宫庭,夙应伣天之表;
计安海宇,共成翼子之谋。
宜三灵申锡之期,岂一人专飨其福?
臣靖惟凡陋,获际休明。
列辟仪刑,见天王事母之孝;
群臣称颂,迈人君偕老之诗。
贺皇帝表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
帝孝具孚,获彼天人之助;
皇仪有序,庆兹父母之年。
眷惟七十者之稀,能使千万人之悦(中贺。)
于赫高穹之载,式观明主之心。
因其有帝王不可及之诚,报以亘古今所未见之福。
恭惟皇帝陛下丕图克绍,慈训是承。
乐每寓于五弦,发扬斯在;
礼或加于四豆,尊事不忘。
肆瞻侍膝之严,俱衍在躬之历。
臣欣闻盛典,寅布殊恩。
坐喜群黎,皆无冻馁之老;
行观一世,同为仁寿之民。
贺皇后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三、《罗鄂州小集》卷五
养极思齐,仰年龄之方永;
情均燕喜,盖福禄之所同。
缛典举行,欢声充塞(中贺。)
窃以宫闱之庆,实关宗社之休。
宜家可训于国人,受福必于其王母
恭惟皇后殿下道隆内助,德厚人伦。
日闻侍膳之安,身奉含饴之乐。
非烟非雾,鸣銮同出于九重;
如山如河,被翟往称于万寿。
臣礼严拜诏,恩许驰笺。
欢洽皇悰,同想玉卮之捧;
化形妇顺,载光彤管之书。
执政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潨川足徵录》书一
天下幸而无事,边鄙不耸,年谷屡丰,考之于古,命曰国家閒暇之时。
夫时之有閒暇,天所赞也。
明君贤佐于此得以周览密察,长虑却顾,度其所当然,而益其所未至,以规恢远大之业。
夫为之于閒暇者,体胖心佚,智虑审而力有馀。
与夫卒迫而为之者,则有间矣。
故閒暇者,天所赞也,而修明治具,惟明君贤佐然后能之。
然则谓之閒暇者,亦君子之所甚惧也。
其处之之策奈何?
将以修之于閒暇,则日力不可不惜也。
夫天道之运,寒暑迭进,不见其迹而岁功以成者,以日数为之也。
舍之而不务,则日失一日。
大臣法天之运,以治人之事,身率之以自强不息之诚,百官有司孰敢不丕应徯志?
治道日夜与天同进而不止,则大纲立而庶务以次毕起矣。
将以修之于閒暇,则民生不可不厚也。
夫国与民相恃而后立,民安则国不可摇,民富则国不可屈。
故厚民者,大臣代天之事也。
非苟以富强其国,而富强之实已默寓于其间矣。
譬之元气实于中,外邪客气尚得而奸之乎?
将以修之于閒暇,则士节不可不养也。
夫士者,有国之菁华也。
常人乐富贵而士矜名节。
或曰名节非国之所急也,期使人至于乐事而劝功斯已矣。
彼非知君臣之大谊,而能以其身乐事而劝功乎?
是诞者之说也。
故古之人常因其自好者优而养之,使中人向慕,皆知尊君亲上,则怯者可化而为勇,污者可化而为修,赳赳之夫必可以捍公侯,济济之士必可以宁天子,周所以获多士之用者赖此。
故知所以爱日力,则与天同功矣;
知所以厚民生,则与地同富矣;
知所以养士节,则与人同欲矣。
此处閒暇之术也。
仰惟某官以闳杰之才起西南,为天子辅弼,明目张胆,有意于当世之务。
而开心见诚,又士之所附也。
以故君臣之间道同契合,凡可以规恢远大之业者,将此时乎为之。
愿一介微贱,早赖先世绪业以忝薄官。
惟其才下不足以自见,奔走州县有年于此矣。
近者丞郡于赣,属寇攘之后,调守未至,上之人不以其无似,有旨摄事。
未几,复畀终满审察之命。
愿来自远外,方且受察,诚愿有以自通于下执事
然天下之事,愿不敢骤言,故略陈其端,因以为贽。
至于采酌士论,度其才之所宜而官使之,此二三执政之任,而非士之所当自言也。
丞相王淮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
上贤居位,曲全宰物之功;
支郡乏人,遽假承流之宠。
荷恩深厚,抚己兢惭。
伏念某朴遬无堪,嵚䓫可笑。
早赖先人之绪,继陪多士之游。
仕本为贫,敢过求于升斗;
思不出位,唯深畏于简书
别驾之能贤,辱外台之误荐。
过蒙进拟,顿有超踰。
门九重,喜姓名之屡达;
人生五马,庶饱暖之有期。
此盖伏遇大丞相斡旋政几,主张公道。
陶钧所暨,小大各遂其形;
衡石诚陈,轻重不踰其分。
谓少贱者或多能鄙事,而姿钝者可使牧小民。
特屈公言,俾膺共理。
袁安之楚郡,盖由三府之陈;
姚相之在唐朝,但严十道之选。
事光前载,施及微躯。
愿敢不宣布上恩,讲求民瘼?
愿与南州之俗,共乐清时;
遥瞻东閤之尘,益伸美颂。
其为感佩,曷敢敷宣!
辛大卿幼安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新安文献志》卷四二
受察公朝,本由推毂;
疏恩列郡,亦既怀章。
退省孱庸,惟深感
伏念某顷为别驾,得近行台。
表于属吏之中,期以古人之事。
万乘之器,乃取蟠木以为容;
千石之钟,至为寸莛而发响。
遂关渊听,旋被明扬。
揆以生平,知我莫如鲍子;
闻之道路,逢人更项斯
意朝廷诸公之贤,多门墙一日之雅。
倘非凭藉,曷有超踰?
兹盖伏遇某官文武兼资,公忠自许。
胸次九流之不杂,目中万马之皆空。
见辄开心,不假趑趄嗫嚅之请;
称之极口,率皆沈著痛快之词。
褒衮甚荣,梦刀既叶。
季布河东之召,誉偶出于一人;
袁安楚郡之除,选第因于三府。
至于羁迹,全赖公言。
惭非共理之良,曷称同升之义?
某敢不勤宣上意,毋负己知。
长史而称宰相之才,事无近比;
期国士而用众人之报,人谓何!
抱此愚心,要之晚节。
总领赵郎中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
恩假一州,滥缀铜符之末;
使连数道,适当簜节之前。
不胜夙夜之诚,辄贡寒暄之问。
恭惟某官闳才拔俗,雅量镇浮,系胄出于神明,被服同乎寒素。
顷以循良之选,入居华要之联。
誉蔼垂绅,眷深负扆。
时方增于万灶,日当费于千金。
不有重臣,曷将隆指?
逖观周制,宗盟为异姓之先;
载考鲁经,王人居诸侯之上。
凡欲忧家而忧国,莫如足食以足兵。
马既骄腾,士皆素饱。
公车多暇,不闻飞赤白之囊;
郎位虽高,岂久处丹青之地?
即膺环召,无待席温。
归清禁之崇班,为圣朝之盛事。
愿资惭断断,论甚平平。
幼观良史之文,颇喜循吏之传。
属分偏垒,庶抚小民。
骤叨易地之恩,全藉登车之庇。
朝气虽锐,而昼气则堕,在悠久以无愆;
日计不足,而岁计有馀,盖始终之有赖。
通判刘寺簿启子澄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新安文献志》卷四二
登门甚宠,夙依君子之光仪;
得郡鼎来,首见故人之姓字。
况以一时之雅望,摄行千里之化权。
方托交承,预深欣抃。
恭惟某官行无瑕玷,学有本原。
表乔木于百年,盖尊故物;
器蟠根于万乘,非假先容。
顷前说于诗书,遂入司于礼乐,兹屈题舆之寄,不辞越俎之劳。
度今日之事为,力求其故;
既后来之善继,兆足以行。
倘非其人,恐孤此意。
历官何算,执事所知。
属恭对于天颜,晋迁于地望。
武昌夏口,人知三国之战争;
汉广江沱,古有二《南》之风化。
皆吾人之所诵,与圣世之宜先。
幸尝交伯仲之閒,况共寄吏民之上。
方资警诲,少效施为。
益招耒耜之民,庶当有补;
稍弛锥刀之利,兹固无难。
岁序峥嵘,风威栗烈。
祈谨卫生之节,即谐请益之私。
赞咏之悰,敷宣罔既。
潼川刘检法启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
都骑枉临,长笺出赐。
西州之名士,过此者多;
为南楼之主人,乃今甚幸。
恭惟某官英标玉立,雅操冰清。
深知关市什一之征,未能免俗
唯载公车三千之牍,大是不凡。
而况四世巍科,一门乐事。
不难蜀道,正当红橘之怀时;
遥指都门,欲向青藜之照处。
某专城属尔,行旆鼎来。
米家书画之船,已开气象;
瞻《禹贡》元纁之篚,方助几何。
退食之馀,占词莫尽。
生日谢诗词启 其一 南宋 · 罗愿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三四、《罗鄂州小集》卷五
僚友之谊,休戚是同;
人子之心,存没自异。
记怜于初度,乃辱贶于好音。
慨然五马而二毛,为之一唱而三叹。
诵林乌于雅什,空羡飞鸣;
乐海鴳于韶箾,惟增悲眩。
期坚永好,不废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