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辨乌赋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三、《南宋文录录》卷一、《赵氏铁网珊瑚》卷八、《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七、《六艺之一录》卷四○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六
蹇我生之不辰兮,遽遭家之多难。
痛堂上之谖萎兮,交摧戕于肺肝。
陟屺前而怅望兮,曾白云之漫漫。
蹈九死而一生兮,存喘息于已残。
勉行营于高燥兮,卜壤夏之所安。
朝既亡于蜚鹤兮,莫敢晞于栖鸾!
俄潜闼之载扃兮,政除月之隆寒。
纷提提之令乌兮,翔童童之同山。
惟二三其柔桑兮,仅短短而可攀。
谁知彼之雌雄兮,忽骈栖于其间。
亟营巢而莫去兮,曰夷犹而盘旋。
衔壤而益坟之兮,载上下其修翰。
独傍庐而感慨兮,潸涕泗之汍澜。
谓苍苍之盖高兮,亦莫探其端也。
岂期众目,相与骇瞩。
风行而电驰,道路之相哗也;
仪谭而秦辩,聚落之雄夸也;
金相而玉振,众芳之声诗也;
嵩岱峨峨而万叠,友朋之高义也。
羌不谋而相埒兮,观古而验今。
目为至孝之感兮,觇瑞应之图而有云。
况显名于孝乌兮,亦或谓之善禽。
北齐之萧兮唐李之林,列巢门之顺兮栖观之参。
铺张乎裴之𧘝门兮,钩索乎李之孝心。
申申乎衔块以助陶兮,又还观而南寻。
迨天使之口流血兮,庸显颜乌之诚忱。
佥曰昔闻而不见兮,固可绍往哲之徽音。
吁嗟!
余小子曰不然兮,犹足以理而言兮。
何山巅不为乌所集兮?
何林间不为乌所巢兮?
孝性之修亦士之常守兮,事物之来亦有时而适然兮,何足诧也?
瞻彼鸒斯,实名维慈。
余垂反哺之训,公兴孝养之辞。
嗟彼能而我不逮兮,怀乎风木之悲。
矧哀哀而蒙酷罚兮,岂嘉祥之可希?
复伥伥而昧所往兮,何前贤之可追?
意夫剡剡而彰厥罚兮,俾悠悠其孝思。
惟此理之忽然兮,又孰较其是与非?
嗟夫!
余小子不可不辨兮,恐来者或失其是衒。
损其心而泥其迹兮,斯去古而益远。
于名教而或戕兮,岂清议之可逭?
眷里闬之嘉言兮,特君子之乐善。
贱赋救将来之弊兮,亦岂夫子之好辨!
诛蚊赋 南宋 · 虞允文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八三、《赵氏铁网珊瑚》卷五、《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八、《六艺之一录》卷四○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五六
平江水乡,蚊蚋坌集。
予方穷居,日以为苦,因裒腹笥,得蚊事廿有七。
古圣贤无一言之褒,是为可诛也,作《诛蚊赋》。
其词曰:
朱明之肇序兮,迨白藏之纪时。
火流金而方炽,露漱玉而易晞。
羲和之自东,起咸池(日所出处。)而徂西。
迈崦嵫(日所入山也,见《离骚》。)以顿辔,归蒙汜(日所宿处也,见《选》杂体诗。)而匿晖。
旋群阴之绰绰,袭夜气之索索。
爰有黍民(《古今注》号蚊蚋为「黍民」。),出于庐霍。
呼朋引俦,讶雷车之殷殷聚蚊成雷,见前书。)
填空蔽野,疑云阵之漠漠梅圣俞诗云。)
利觜踰麦芒之纤,狭翅过春冰之薄。
其赋形而至眇,其为害而甚博。
泰山之能负(《荀子》:虻负山。),讵九牛之可搏(《汉书》:搏牛之虻。)
较尔力以何施,念尔欲而甚约。
饮不过于满腹,性无餍而肆蠚。
若乃皓魄之亭亭,万木之欣欣,悼永昼之执热,徙绿荫以怡情。
遽见侵而稍稍,复轻飏以营营(白鸟营营,见下注。)
念炎熇之未去,曾须臾而靡宁。
伺人于燕息,则东家之梦何缘而见姬旦
嬲人于尊俎,则《鹿鸣》之燕何由而娱嘉宾宋子京有蚊蚋嬲人之句。)
以是而肆毒于人,何名乎仁?
载引其类,载鼓其翅,但知进而忘退,不顾害而贪利。
葬仙鼠之腹而莫追莫悔,投秋虫之网而自捐自弃(《古今注》以蝙蝠为仙鼠,罗隐赋谓蜘蛛为秋虫。)
冲郁攸而致燔,望银缸而还坠。
以此而速祸于己,孰名乎智?
仁既不足以强名,智又不足以自蔽,徒肆情以饕餮,竞鼓吻而唼噬。
宜先哲之永叹,谓通夕而不寐老子曰:「蚊虻噆肤,则通夕不寐。」见《庄子》。)
慨蠢蒙其何识,亦炎凉而绝义。
故有荪壁琰㮰,椒房璇题。
疏寮豁其文绮,绣甍焕其陆离。
围鲛绡以云障,焚椒而雾迷。
乃戢翼以远遁,纵含毒而莫施。
贵嫔之被宠而不噆不螫(《南史·孔贵妃传》。),畏长逊之当路而莫近莫窥(《南史》孙长逊本传。)
其或柴扉槿居,蓬室桑枢,方亲闱之定省,政黉堂之卷舒,或漂流于羁旅,或促迫于郊墟。
乃引利喙以竞进,共逞贪心而自腴。
致晋室孝子独尝以身(《晋书》展勤云云。),而高邮贞女莫全其躯高邮有露箸小娘子庙。)
嗟乎蚊乎!
贵者要者既屏息以远止,贫者贱者又穷欲而纷如。
顾余躬而何较,念尔虐其有馀。
其间别种,禀性尤酷,实尖其嘴,实斑其腹,实细其身,实丰其毒。
感变化于天工,载惆怅于羽族。
仙禽远害必翔于九皋,神鸟览辉乃集于王谷
传信之雁目断而莫至,报喜之鹊日聆而不足。
此固旷然而难见,尔乃颓然而难逐。
可怜尔之轻而翾,不耻人之厌且辱也。
盖尝究厥谱系,考于典籍,实蚩尤之馀孽,始涿鹿之诛殛。
仅存肤血之遗馀,致兹种类之蕃息(见《幽冥录》。)
或别派于腐坏,或聚族于幽湿。
惟可夜游,鲜从门入。
骤致身于云台而羽翼翾翾(《鹖冠子》:「云台之高,蚊蚋适以翾翾。),遽逞威于河内而人马籍籍(《古今注》:河内有人尝见黍米许大人马满地,取火烧之,皆化蚊蚋飞去。)
但类非于华胄,实尽衔于毒螫。
宜见憎于世俗,夫岂间于今昔!
惟小日之昏昏,卧柏寝而挹挹。
念白鸟之阻饥,褰翠幮而听入(见《金楼子》。)
曾丑类之莫去,宜竖刁之僭逼。
此鉴既明,汝恶既极,将不复汝容而搏之,特吾一振手之力尔。
固又将驱空中之蛂,挫汝之精(空中有物,其名为蛂,),闻蚊虻之声则挫其精。
江东之鷏,而不复孕汝之形(《尔雅》:江东呼鷏为蚊母,此鸟吐蚊,因以名。)
举所谓蚋者而族烹于秦镬(秦谓蚋。),取所谓蚊者而筑观于楚廷(楚谓蚊。)
永灭蚩尤之裔,庶使天下之为人臣者得以安其君;
大慰勤猛之志,又使天下之为人子者得以宁其亲。
不复使无用之物、无穷之毒存于世,此《诛蚊赋》之所以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