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乾龙皇帝尊号为孝慈渊圣皇帝御劄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
敕内外文武臣寮等:朕比以乘舆播越,宗庙阽危,迫于师言,勉绍大业。居轸晨昏之恋,载深手足之怀。恭惟乾龙皇帝聪明宪天,节俭由性,子育加于庶汇,色养逮于两宫。金人内侵,四郊多垒,乃遣单车之使,欲邀龙德之临。代亲而行,即日命驾。继以编户困于金缯,复再屈于虏营,欲为民而请命。沈几渊识,外晦内明。时方艰虞,圣以遵养。溥率万邦之望,徯瞻八骏之归。虽道妙无名,岂形容之可及?惟德施罔极,顾遵奉之敢忘。爰举徽称,用昭盛烈。乾龙皇帝宜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乃令所司择日奉上册宝,应合行典礼,礼官即速讨论以闻。
上元祐皇后尊称为元祐太后御劄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宋会要辑稿》后妃二之一(第一册第二三三页)、《中兴礼书》卷一七三
敕内外文武臣寮等:朕惟德盛者报必隆,属尊者礼宜备,古之彝训,国有故常。元祐皇后制行徽柔,宅心虚静。蚤俪极于永泰,久慕道于瑶华。庚辰并后之文已尝诞告,丙午复号之旨未及布宣。比者戎骑内侵,都城失守,方二圣之迁播,属百辟之抗言。还御宫闱,暂临庶务。洞达机事之变,深惟宗社之安。踵遣使轺,敦谕至意。逮此缵图之日,亟颁归政之书。功加于时,举协于义。是用参稽众志,奉上尊称。冀茂对于休辰,以永绥于寿祉。元祐皇后册为元祐太后。仍令所司择日奉上册宝。一应合行典礼,礼官疾速讨论以闻。
责李邦彦等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
作事贵于谋始,自古不能去兵,苟乖此道,乱所由兴。李邦彦等皆靖康主和议之臣,或料敌失宜,自成懦弱之势;或过听误事,复忘备御之方。用起兵端,以误国计。孝慈渊圣皇帝勤政宵旰,庶图治安,谋臣既未能慎初,武服固难于善后。兴言及此,罚其可逃?其李邦彦、吴敏、蔡懋、李桷、宇文虚中、郑望之、李邺已下三省别行窜责。播告中外,咸使闻知。
耿南仲罢门下侍郎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
耿南仲为孝慈渊圣皇帝劝讲官十有五年,同朕在外历艰难险阻又踰半载。今以年老,乞罢机政,已从所请。见今恩数人从可特令依旧,馀人不得援例。
上韦贤妃尊号为宣和皇后御劄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中兴礼书》卷一七三
敕内外文武臣寮等:报德莫尚乎隆名,谨化必先乎广孝,兹古今之通谊,乃邦国之彝章。韦贤妃聪明惠和,淑柔渊懿,育于庆阀,媲我亲闱。象服是宜,淑则备于四教;彤管有炜,徽音冠于六宫。诞毓眇身,嗣绍大统。念慈颜之在远,尚阻奉于晨昏;顾令典之有稽,宜亟崇于位号。是用参稽众志,爰举丕称。肆张母道之尊,归安天下之养。宜上尊号曰宣和皇后,仍令所司择日奉上册宝。
立嘉国夫人邢氏为皇后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中兴礼书》卷一八八
乾坤定位而万物育,日月递照而四时行。序人伦之大端,必庆于妇顺;得天下之内治,莫尚乎家齐。朕嗣守庆基,肇临寰宇,茂建长秋之号,爰稽前代之文。诞告外朝,式孚群听。嘉国夫人邢氏洵美且异,淑慎无违。系出华宗,夙启曾沙之庆;质全硕媛,载著伣天之歌。居自敕以箴图,动常质于保姆。来嫔朱邸,增辉皇家。属兰驭之在行,顾椒涂之虚次。载念缵图之始,有怀内助之贤。翟茀以朝伫,来归于京邑;佩玉之傩将,表正于宫庭。登进名位之崇,昭示风化之首。于戏!涂山翊夏,克相神禹之功;莘国兴周,允资太姒之德。庶并受于福禄,以永格于和平。尚慎乃躬,期协朕志。可立为皇后。其合行册礼,令有司检详典故以闻。
赐李纲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梁溪集·年谱
方今生民之命,急于倒挂,谅非不世之才,何以协济事功!阁下学穷天人,忠贯金石,是以尽复公旧官职。泽被斯人,功垂竹帛,乃公素志。
令李纲赴行在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
敕李纲:卿被遇两朝,延登四辅。出专将钺,宣威久去于周行;总治王畿,申命已颁于召节。属朕缵承之始,遭时变故之馀。经体赞元,必赖股肱之良弼;折冲排难,兼资廊庙之吁谟。蔽自予衷,诞敷廷号。俾发扬于贤业,以寅亮于天功。式遄其归,虚心以待。已除卿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诏书到日,卿可疾速发来赴阙。
李纲除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
门下:稽古建官,莫先于论相;用人惟己,尤慎于得贤。将宏济于多艰,盍眷图于旧德。巨川之待舟楫,兹惟暨于同心;元首之赖股肱,盖相须而成体。帝赉良弼,国有宝臣。肆延登于宰司,用敷告于列位。资政殿大学士、大中大夫、领开封府职事、陇西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李纲,器宏而道远,学高而德方。才兼文武之全,识洞圣贤之蕴。蚤纡宸眷,寖践华涂。历事上皇,献言有同于药石;被遇渊圣,告猷丕式于几衡。神明扶其精神,天下想其风采。顷暂释于枢管,旋总尹于上京。久留遐方,殊拂舆望。顾予眇质,获纂丕图。整王纲于既坏之馀,张国势于中微之际。宜得硕辅,共济远猷。是用擢居右揆之崇,兼侍西台之峻。乃锡侯爵,进陟文阶。御以爰田,陪之圭赋。并昭异数,式劝具僚。于乎!周室中兴,山甫明庶邦之若否;唐朝再造,子仪任一代之安危。朕欲经营四方,汝为;朕欲训饬百工,汝率。惟长策远算可以弭难,惟竭诚爱日可以图功。其尚弼予一人,亦有辞于永世。可特授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进封陇西郡开国侯,加食邑七百户、食实封三百户。主者施行。
命马忠张换出兵河北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宋会要辑稿》兵九之六(第七册第六九○八页)
金人侵犯磁、相等州,遣将马忠将所部兵五千号一万,张换将所部如忠之数,与忠应接,相为声援,前去河北,自恩、冀州以北取路过河,趋河间府、雄州以来追袭。
具实闻奏天象休咎灾福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
今后如有太阳、太阴、五星躔度凌犯或非泛星云气候等所主休咎灾福,令太史局、翰林天文局依经书实具闻奏。如敢隐蔽,当从军法。
按:《宋会要辑稿》职官一八之八六(第三册第二七九七页)。又见同书职官三一之五(第三册第三○○三页)、职官三六之一○八(第四册第三一二五页)。
开启天申节道场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中兴礼书》卷二○三
自今月七日天宁寺开启天申节道场,祝香作乐,宰执免茶酒,应天府官属依例排办。其外路州军指挥到日如趁办不及,自来年开启。
令国史院别差官刊修神宗实录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邵氏闻见后录》卷二
朕惟宣仁圣烈皇后当元丰末立哲宗皇帝为皇太子,遂嗣大统。藩王初无觊觎,大臣未尝异论,其事载于《神宗实录》。及垂帘听政,保佑哲宗,有安社稷之功。二王出居外第,所以别嫌明微,德意深远。比者奸臣钩党附会,敢以空造之言仰诬盛德,著于史牒,以欺天下后世,闻者莫不愤惋。《神宗皇帝实录》,章惇提举修撰,审有建立之功,不应乃自刊削不载。参考其事,本末甚明,可令国史院别差官摭实刊修,播告天下。其蔡确、蔡卞、邢恕、蔡懋,三省取旨行遣,仍不得引用建炎元年五月一日赦文。
按:《宋会要辑稿》礼一一之四。第一册第五五六页又见同书又礼一一之五(第一册第五六三页)。
李若水赠观文殿学士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
故吏部侍郎李若水忘身为国,知死不惧,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可特赠观文殿学士,与子孙恩泽五人,赐其家银绢五百匹、两。
按:《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二。又见同书卷一○四。
李若水赠观文殿学士制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八二
敕:节义士之大闲,能忘身而徇国;爵禄国之砥石,宜懋赏之报功。肆加恤典之崇,越进彝章之限。故朝奉郎、吏部侍郎、赐紫金鱼袋李若水,操履端重,学植纯粹。儒馆抡才,早膺选任;从班入侍,旋被旁求。属邻敌之内侵,数授辞而出使。勤劳靡惮,诚悫勿欺。念国难之非常,骇虏情之不测。二圣遭北迁之阨,大统有中绝之危。奋不顾身,义形于色。仁必有勇,知处死之非难;欲焉得刚,信茍生之可愧。忠义之节,无与比伦,达于朕闻,为之涕泣。是用宠以辅臣之异数,躐升秘殿之隆名。赙物具仪,赏延及子。昔段秀实笏击朱泚,颜杲卿面折禄山。简册有光,精神如在。惟尔英烈,追配古人,魄其有知,服我休命!可特赠观文殿学士,馀如故。
修国政手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中兴两朝圣政》卷一、《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一六
朕遭家不竞,二圣播迁,单孑一身,义不得死。三事大夫、群黎百姓戴宋惟旧,用归属于眇躬。朕欲身先士卒,北首赴难,咸曰:宗庙之重,不可一日乏祀;且将摄行国政,俟时复辟,则又曰:天下之大,不可三月无君。逊避无从,百辟复至。盖祖宗德泽在人,固若胶漆,天其或者崇降咎灾以警惧我宋,是用思宪祖宗之旧,仰承天意,庶或悔过,以辑宁我邦家,赉及赤子。呜呼!惟孝弟可以动天,惟忧勤可以成务,惟恭俭可以富民,惟兢慎可以保国,惟大公可以悦人,惟至仁可以安众,惟求谠论、屏侧言可以达聪,惟近正人、远宠倖可以成德,惟守大信可以规远图,惟有常德可以立武事。不弛不扰,始终如一,夙夜惕励,式禳不祥,庶几降鉴,俾复我父母兄弟宗族。朕将规复旧章,不以手笔废朝典,不以内侍典兵权;容受直言,虽有失当,不加以罪;谨听断,除苛挠,抑末作,去浮靡;斥声乐之奉,绝游猎之荒;非奉典礼尚方无饰绣绘,非急缮治大匠无营土木,非军功无异赏,非戎备无僝工。弗利于众,虽衣服饮食皆可废;有宜于国,虽赴汤蹈火皆可为。断之必行,无或有二。尚虑群臣狃于故习,有以祥瑞奏闻,褒颂功德,浸于导谀,讳恶隐过,务在蒙蔽,大臣蔽贤,有举非实,台谏怀慝,有言非公。凡此之属,必杀毋赦。朕临御之始,德意未孚于上下,用伸播告,以敷朕心。兹言不食,咸听毋忽。
许份乞幸扬州状批答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三
敕:许份申「份与众熟议,皆以为扬州之地控带江淮,城壁新修,乞决定至计,即日御众治兵广陵」事具悉。淮海故区,下控南服,统临一道,实自本朝。卿以侍从之近臣,膺藩宣之重寄。志存王室,深惟国步之难;利究公家,继上时巡之请。属方勤于北顾,难遽议于东迁。言念忠诚,不忘嘉叹。所请宜不允。故兹诏示,想宜知悉。
令范冲等赴阙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
朝奉郎提举淮南西路茶盐公事范冲、宣教郎上官愔、常同,令乘驿赴阙,三省审察。
张邦昌依文彦博例一月两赴都堂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四、《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宋史》卷二四《高宗纪》一
张邦昌知几达变,勋在社稷。朕尊诸论道之地,宠以王爵,欲与日引同朝,共理万物,而养恳牢避,雅志莫夺。朕以崇德报功,悯劳以事,而养民保国,实赖图维。虽已断来章,宣赴都堂治事,未极褒崇之典。考祖宗故实,惟元祐閒文彦博以累朝勋德礼绝群臣,一月两赴都堂,平章重事,最为异数。今邦昌已降指挥参决大政,属望尤重。可依文彦博例,一月两赴都堂,仍不限时刻出省;急速大政,许宰执同就第商议,以称朕优假荷赖之意。
恩转官事诏 南宋 · 宋高宗
出处:全宋文卷四四三九、《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六八(第三册第二六五六页)
恩转官除文臣太中大夫、武臣正任观察使及宗室南班以上,并命辞给告身,其馀令吏部具钞降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