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太宗即位赦天下制开宝九年十月乙卯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宋朝事实》卷二、《古今合璧事类》后集卷二、《山堂肆考》卷三二、《宋元通鉴》卷四
门下:王者继统承祧,所以嗣神器;
节哀顺变,所以宁万邦。
顾历代之通规,谅旧章而可法。
先皇帝勤劳启国,宵旰临朝。
万几靡倦于躬亲,四海方成于开泰。
念农民之疾苦,知战士之辛勤,多垒尽平,生灵永逸。
而寒暄遘厉,寝疾弥留。
方臻偃革之期,遽起遗弓之叹。
猥以神器,付予冲人。
遵理命而莫获固辞,涉大川而罔知攸济。
负荷斯重,攀号莫任。
宜覃在宥之恩,俾洽惟新之泽。
可大赦天下(云云。)
恭惟先皇帝推诚损己,焦思劳神。
念将士之忠勤,知战伐之辛苦。
衣粮禄赐,无非经手经心;
土地官封,不惜酬功酬效。
生灵是念,稼穑为忧。
罢非理之差徭,去无名之侵耗。
不贪游宴,尽去奢华。
减后宫冗食之人,停诸司不急之务。
方岳止甘鲜之贡,殿庭碎珠玉之珍。
狱讼无冤,刑戮不滥。
凡开物务,尽立规绳。
予小子缵绍丕基,恭禀遗训,仰承法度,不敢逾违。
赖将相公卿、左右前后,恭遵先旨,同守成规,庶俾冲人,不坠鸿业。
宣布遐迩,咸使闻知。
即位谕群臣诏开宝九年十月乙卯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令缘边禁戢戍卒,毋得侵挠外境。
群臣有所论列,并许实封表疏以闻;
必须面奏者,閤门使即时引对。
风化之本,孝弟为先,或不顺父兄,异居别籍者,御史台及所在纠察之。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
咨尔臣庶,宜体朕心。
折御勋加恩制太宗即位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三
门下:上帝眷怀,获缵卜年之运;
良臣推戴,颇彰宣力之劳。
寰区之大庆方行,雨露之明恩是降。
属兹刚日,爰举徽章。
具官折御勋,武略资身,勋门袭庆
佐国颇输于忠节,传家不坠于令名。
北方克静于烟尘,东鲁寻膺于节制。
适属承祧之运,宜嘉进律之恩。
俾陟崇资,用明优宠。
知我旌酬之意,勉倾恭顺之诚。
无忘训词,永受多福。
可特授(阙)
石守信高怀德加恩制太宗即位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三
门下:朕昨者上遵遗旨,下迫群情,登九五之统临,为亿兆之司牧。
顾惟眇质,何以克堪?
允资推戴之勋,宜举旌酬之典。
具官石守信,星辰间气,社稷元臣,洞战伐之沉机,秉忠贞之大节。
具官高怀德,戎门袭庆,烟阁图形,传弓冶之良基,享公侯之贵位。
而皆翊扶昌运,伸展壮图。
威临重地之山河,才作万家之襦裤。
属予缵嗣,特示褒扬。
紫微显陟于崇资,左相荣升于重位。
仍践维师之秩,用优进律之恩。
勉倾尽瘁之明诚,永辅惟新之至化。
伊尔旧德,何假训词。
守信(阙)
赵赞冯继业加恩制太宗即位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三
门下:上玄眷命,钟历数于眇躬;
群后叶心,著勋劳于王室。
雨露方均于庆泽,丝纶特举于彝章。
当予缵嗣之辰,表我便藩之宠。
具官赵赞,重侯袭庆,馀力知书。
临戎彰大树之名,化俗继甘棠之美。
具官冯继业,戎韬睹奥,武略资身,握兵知善战之方,御下有必行之令。
而皆佐千年之景运,享十乘之殊荣,里闾尽革其浇风,封部自成于乐土。
宜示褒扬之宠,并覃优异之恩。
启大国以疏封,表冲人之注意。
各奉山河之寄,无忘带砺之言。
佩服训词,永扬休问。
赞可特授、继业可特授(阙)
李重李汉琼刘遇杨美加恩制太宗即位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三
门下:朕缵嗣基图,统临寰宇,荷上帝眷怀之命,赖良臣翊戴之劳。
宜当布政之辰,特举畴庸之典。
具官李重勋,横戈负勇,抚剑图功,挺金石之明诚,激风云之壮气。
具官李汉琼,为时宣力,临敌增雄,亲矢石以无辞,闻鼓鼙而窃抃。
具官刘遇,洞明军志,深达战机,服甲胄以忘劳,指烟尘而必殄。
具官杨美山西擅誉,陇上知名,奋雄略以平戎,竭忠规而许国。
而皆受十连之重寄,典万旅之雄师。
九霄特示于殊恩,一品咸迁于秩。
斯为异数,允答茂勋。
更资拱极之忠,永佐守文之运。
钦哉四帅,各勖乃心。
重勋可特授、汉琼可特授、刘遇可特授、杨美可特授(阙)
皇女三公主进封国公主制开宝九年十月庚申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三六
周称下嫁,聿著《召南》之诗;
汉重疏封,大启平阳之邑。
皇长女等,咸淑,特禀贤明,袭兰茝以腾芳,奉蘋蘩而中节。
珩璜播美,既有耀于公宫;
脂泽推恩,宜并升于藩国。
皇长女昭庆公主进封郑国公主,皇第二女延庆公主进封许国公主,皇第三女永庆公主进封虢国公主
茶盐榷酤不得增课诏开宝九年十月壬戌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文献通考》卷一四
先是募民掌茶、盐榷酤,民多增常数求掌以规利。
岁或荒俭,商旅不行,至亏失常课,多籍没其家财以偿,甚乖仁恕之道。
自今并宜以开宝八年额为定,不得复增。
按:《宋大诏令集》卷一八三。又见《宋会要辑稿》食货二○之三(第六册第五一三四页)、食货三○之一(第六册第五二一九页)。
选人注授事诏开宝九年十月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应诸色选人,有自外引见取旨,或令降资,或不与官者,仰铨司检勘,本无违碍及疾病者,各依资注授。
其有自令、录簿、尉者,却与复资。
或经远官合放选而令守选者,亦许赴集。
追册故夫人尹氏为皇后开宝九年十一月甲子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二○
柔顺之德,没有遗范;
褒崇之制,抑惟令典。
故夫人尹氏,含章茂族,流芳戚苑。
沦谢久矣,音徽邈然。
永怀内辅之贤,追加中壸之号。
可追册为皇后
追册越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开宝九年十一月甲子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二○
《鹊巢》流咏,克播于风雅;
虎钮为赠,载询于□典。
故越国夫人符氏,勋贵之族,淑哲挺生,涵泳礼训,优游图史。
虽茂《关雎》之德,靡及轩星之位。
冢树将拱,淑声具存,爰命追崇,以正宫壸。
可追册为皇后
中外除拜正衙谢辞诏开宝九年十一月五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四四、《宋会要辑稿》仪制四之三(第二册第一九○○页)
外朝之设,旧章不忘。
近年事出权宜,多从沿革,凡除拜出入,不由正衙辞谢。
有司既失于举行,经制遂成于寝废。
自今中外官除拜、假使出入,并须于正衙辞谢,违者有司议其罚。
罢奉户诏开宝九年十一月戊辰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史》卷一七一《职官志》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
耕织之家,农桑为本。
奉户月输缗钱,蠢兹细民,不易营置,罢天下奉户。
其本官奉钱,并给以官物,令货鬻及七分,仍依显德五年十二月诏,增给米麦。
转运司知州等能否第为三等以行赏罚诏开宝九年十一月八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二(第四册第三七一八页)、《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群书考索》后集卷一五、《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七
道州府知州通判及监临事务官吏,宜令诸路转运司廉访其能否,第为三等,岁终以闻。
以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
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
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
当行赏罚。
王胄高丽国王开宝九年十一月乙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二三七
国家外薄四海,咸建五长。
端委弁冕,所以对越天命;
析圭胙土,所以宠绥藩臣
矧乃玄菟之墟,盖有沧波之险。
属贤王之即世,有令嗣以代兴,不忘请命之恭,宜举念功之典。
权知高丽国王胄,家传韬略,代济忠纯。
禀王正而靡违,奉国珍而相继。
限于溟渤,密迩□□。
介然一心,弥坚于石席;
逮兹累世,不绝于梯航。
艰疚所钟,嗣袭无替,宜推殊宠,俾抚旧邦。
用加王爵之封,克追先正之美。
光禄大夫检校太保持节玄菟都督、大顺军使封高丽国王食邑三千户。
太平兴国元年赦天下见禁例开宝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二、《宋会要辑稿》礼五四之二(第二册第一五七三页)、《山堂肆考》卷三二
门下:朕猥以眇躬,嗣守鸿业,托于人上,奄宅域中。
继先朝不拔之基,副率土乐推之意。
神器大宝,既负荷以维艰;
薄冰深渊,实怵惕而为惧。
自登宸极,再易朔辰。
躬亲虽览于万几,德泽未周于四海。
而中外胥悦,遐迩谧宁。
顾寡昧以何堪,赖宗社而垂祐。
今者千官在列,万国来庭。
被衮冕以临朝,顺乾坤而布政
改元更号,举前古之旧章;
荡秽涤瑕,洽普天之大庆。
可大赦天下,改开宝九年太平兴国元年(云云。)
于戏!
为君之道,无先于克俭克勤;
致理之由,必赖于同心同德。
矧惟眇质,初嗣宝图,敢忘驭朽之怀,庶致垂衣之化。
允资卿士,共竭谋猷。
沃心造膝者无吝谠言,求瘼班条者勉扬善政。
百职各思于振举,兆民俾乐于和平。
同施翊赞之劳,永保延鸿之祚。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禁约中外臣寮不得因乘传出入赍轻货邀厚利诏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丙寅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大诏令集》卷一九八
古者百乘之家不畜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盖禁其与百姓争利也。
凡我在位,莫匪令人,赋禄足以代耕,临财岂思苟得?
尚念战争之后,颇亏廉耻之风;
虽在搢绅之间,犹竞锥刀之末。
乃至奉使郡国,守镇藩方,罔守不贪之言,亲与细民争利。
宜申约束,以劝多方,自今后中外臣寮,不得因乘传出入,赍轻货,邀厚利,并不得令人于其诸处图回。
有不如诏者,郡县长吏以名闻奏。
考课诏太平兴国二年正月十一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九之二(第四册第三七一八页)、《群书考索》后集卷一五、《玉海》卷一一八、《宋元通鉴》卷二、《宋史纪事本末》卷一七、《宋史记》卷二、《宋史新编》卷二
《虞书》考绩,爰自三年;
汉官奏课,事定九等。
应诸道州府曹掾官县令簿、尉,先是吏部南曹给印纸历子,俾州县长吏书其绩用愆过,秩满,有司详视而差其殿最。
斯旧章也,执事者其申明之,无或蔽欺,以紊经制
诸州先于历子外给公凭者,罢之。
敢有妄书功劳,辄隐违犯,致磨勘彰露,或为人陈告,本判官录事参军悉除名,长吏重罚,曹司决配。
仍令揭榜于录事参军厅事。
罪人勿复配西北边诏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二十八日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二(第七册第六六二二页)
先是,罪人配西北边者,多亡投塞外,诱羌戎为寇。
自今当徙者勿复隶秦州灵武通远军及沿边诸郡。
改名诏太平兴国二年二月庚子 北宋 · 宋太宗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宋朝事实》卷一、《宋大诏令集》卷二、《愧郯录》卷二
王者对越上天,祗见九庙,凡遇祭告,必署名称。
稽历代之旧章,贵难知而易避。
爰遵故事,载易嘉名,凡在庶寮,当体兹意。
朕今改名炅
自临御以来,除已改州县、散官、职事官名号及人名外,其旧名二字,今后不须回避。
仍令择日奏告天地宗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