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示瑞侍者偃溪小师 南宋 · 释智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七
瑞上人夏双径来柏山求语,即语之曰:黄檗三顿棒,归宗一味禅。
此养子之方最甚者。
一言半句如生铁橛,无咬嚼处,又其次者。
岂可婆言姐语,金钱美食而事笼络同日语耶?
尔师据北山,为今代宗主,生铁门限,绵裹秤槌,不可浅近窥伺。
弃亲就疏,是资之背师也,非师之罪也。
子归父前,无以父子情亲可私其传,佛法非私也。
傥若狮子教儿赤壁之崖,俊鹰巢于木末,而自返掷奋飞,则如破镜之出窠,临机不见师,方称乃翁门阀。
按:《介石智朋禅师语录》,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六套第二册。
示心传二上人往太白 南宋 · 释智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七、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具决定志,必有决定眼目;
有决定眼目,必能辨决定大事。
异时指四明丛林为衲子奔赴之海,每冬后春首,必留三四十单位以待远方特来者。
杖不轻移,足不轻措,所以卖布单远趋怡山,而发转新之笑于独眼龙句下,非具决定志,何以至此?
决定志具决定眼,正非间关也。
太白峰高二十里,不减异时摩穹势,虽曰楼阁门开,不劳弹指,更须知有入己还闭一关。
银山铁壁可透,此关不可透。
作么生透得此关?
决定志勇,更不在柏山饶舌也。
示西禅淇上人 南宋 · 释智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七、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疏山闻懒安有句无句之语,即卖却布单,不惮劳苦,直造西寺,直欲编辟其词锋,不消懒安一笑,疏山更奈何不得。
迢迢遥征,愤愤气宇,于此时,问道之心何如?
懒安非是缄封不密,盖怜其不能透一笑之关,指独眼龙为之点破。
一时雄据,岂无其人,惟指独眼龙,何耶?
以其具向上眼目,识向上机用,如驾万钧之弩,在一发耳,则灵锋宝剑,常露现前,与露迥迥地,岂有异耶?
被明招,当机点破,方知懒安笑里有刀。
淇上人肄业西寺,研足东西,抑亦有所闻而参寻?
或慕大炉鞴而煅炼,舍近取远,自相背驰,石牛眠处,荔子熟时,参访心渴,入口便咽。
󸝙然一笑,始信懒安而未尝亡,独眼龙不在明招。
示祖上人 南宋 · 释智朋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七七、介石智朋禅师语录
达磨西来,面壁九年而得二祖始对之。
无他语,惟说久受勤苦,乃可得成真。
醍醐毒药,立雪断臂,而获安心,又岂久受勤苦可到?
勇猛奋发在刹那间,而入如来大寂灭海。
临济之于黄檗棒下,百丈之于马祖喝下,非临济不能承黄檗之棒,非百丈不能当马祖之喝,方可振兴鼻祖门户,游州历县,遇著眼目定动底,便如狮子咬人火急。
上座之见钦山,直欲筑杀这尿床鬼子。
使雪峰岩头握拳透掌,能择本分宗匠,本分丛林,忘岁月寒暑勤苦,立决定信,非惟宗匠不辜学者,亦自不负决择眼目。
信若不决,草鞋拄杖,亦能欺人。
祖上人自径坞来柏山求法语,宜以前辈祖师为榜样,庶可远到,则使名实相副。
柏山与么道也,是为蛇画足。
衲僧门下无佛无祖,祖上人惺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