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上殿劄子1156年1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闻《洪范》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臣而有作福作威,则害于而家,凶于而国」。
盖庆赏刑威,人主之大柄也,柄下移则主道不尊,天下之患有不可胜言者。
恭惟皇帝陛下体之聪明,法之恭俭,虚怀以招徕俊乂,屈己以爱恤黎元。
比年以来,干戈偃息,农亩屡丰,海内无事,高拱以责成功。
而大臣任私,上辜委寄,爵赏以爱憎为高下,刑罚以喜怒为重轻。
陛下务全体貌,曲意优容,群臣畏祸,莫敢一言,天下之人但知一相之重,莫知君父之尊。
乃者天启宸衷,奋发刚健,思与中外多士一新庶政,甚盛举也。
臣愿陛下收还威柄,躬勤万机,毋偏听,毋独任。
凡爵禄废置、生杀与夺,命政府大臣更相可否,求合于道。
如或议论不同,许各以己见次第敷奏,然后自以圣意断而行之,天下幸甚。
取进止。
上殿第二劄子1156年1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莆阳文辑》卷一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国家之患,莫大于以言为讳。
以言为讳,则政事之阙失,刑赏之过差,大臣之专恣,下民之疾苦,皆壅遏而不闻,国之不危者,幸也。
臣尝观自古贻此患者,皆由其君愎谏遂非,逞威喜佞,故其下无敢言。
今日之事则不然。
陛下宽仁大度,容纳忠谠,临御三十年,未尝罪一言者,虽唐虞三代圣帝明王,不过如是。
然天下敢言之气摧沮殆尽,良由用事之臣挟谤讪之律,以钳天下之口故尔。
夫秉笔之士,立言措意类不能逃疑似之迹。
今自朝廷百官,下至草莱一介,试集其所为文,于数篇中掎摭其语,必可附于谤讪之律。
是此一律可以尽罗天下之士而寘之罪,惟权臣所欲为耳。
古者设官监谤、立法止谤,皆非治世之事。
故舜立诽谤之木;
成周盛时,士传言,庶人谤。
唐虞三代不畏人谤己,盖其中无歉,惟恐天下不一指其失也。
臣愚伏望陛下宽谤讪之禁,下求言之诏,使人晓然知前日以言语获罪者,皆非圣明之本心。
自可日闻嘉言,感召和气,实万世太平之基。
邢孝扬覆谥议1156年1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爵位可以苟得,刑辱可以幸免,惟名终易谥,美恶不可得而私。
公以名家,为国懿戚。
不沉酣于声色,少服儒绅,而与诸生角艺于成均;
不酖毒于晏安,两衔国命,以副大臣宣威于绝域。
其奉身而退也,栖心内典,视富贵如傥来;
其易箦而终也,贻训后昆,以死生为昼夜。
公之出处,可谓无愧,谥之「忠靖」,其谁曰不宜?
代谢御书表1138年6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圣经惇史,炳若丹青;
宝翰宸章,刻之金石。
出九重之副本,为列郡之珍藏。
跽诵再三,欣荣倍万。
恭惟皇帝陛下日新盛德,天纵多能。
粹然洪深敏达之资,辅以缉熙光明之学。
寰区底定,烜赫帝王之极功;
广内燕閒,游息艺文之馀事。
心笔俱正,古今所稀。
宋武之足多,略文皇而不数。
兼八体以遒劲,述四书而发挥。
非惟为儒者之荣,于以见圣人之意。
臣幸生盛旦,假守偏州,识无鱼鲁之分,躬被龙光之锡。
在天成象,粲奎壁以相辉;
与世作程,等乾坤而不朽。
代贺册皇后1143年4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王假有家,聿求于内助
天作之合,允属于元妃
涓榖旦以备仪,即长秋而正位。
事关宗社,喜溢寰区。
臣某诚欢诚抃,顿首顿首。
臣历观古先贤圣之君,必有淑慎柔嘉之配。
虞兴妫汭,夏启涂山,有娀之肇商邦,太姒之隆周室。
故《葛覃》言后妃之本,而《关雎》为王化之基,载在史编,永贻壸则。
恭惟皇帝陛下离明继照,乾健偕行。
将刑寡妻以御家邦,思得淑女以配君子。
爰求懿德,进统宸闱。
正六宫之表仪,大一人之辅佐。
礼行太室,侑成祼飨之共;
色养东朝,助致寝兴之问。
徽音克嗣,阴教益修。
推广至仁,男女得及时之愿;
感召和气,阴阳无失序之愆。
臣职守遐方,躬闻盛事,情虽极于鳌抃,身尚阻于鹓行。
已协周诗,化天下以顺妇;
愿同尧祝,使圣人之多男
陈尚书1148年8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八 创作地点:福建省莆田市
物之可喜者,人以为虚名,而不知实用之所从出也。
凤凰麒麟殆不如马牛之可辔络而用也,然二物不出于草造仅存之世,必人蓄滋殖,治道晏粲,而后见焉,故一麟凤不知其几百亿马牛也。
隋珠赵璧无补于饥寒,然得是而贸易之,与斗尺物较多寡,何啻山渊之尘涓也。
小儿聚戏,晬者搏黍,龆者攫金,性愈开而智愈明,事愈异,而喜愈大。
故农喜年丰,商喜货售,缀文者喜得机、云之句,求名者喜挂许、郭之口,孝者喜得亲,忠者喜得君,气槩者喜知己,交游者喜得朋,为天下计者喜得非常之人。
呜呼,喜至于是,极矣!
麟凤不足以为瑞,珠璧不足以为宝,是喜也,千百世而一逢欤!
舜之歌曰「股肱喜哉」,孟子曰「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不得为忧,则得之为喜可知。
非特臣喜得君,而君亦喜得臣也。
君臣交相喜,政事以成,社稷以固,礼乐以兴,夷狄以服。
四方万里喜气不可涯涘,农喜于田,商喜于肆,士喜于学,官吏喜于朝。
禽兽鱼鸟不知此喜,而人为之喜;
山川鬼神不见其喜,而人想其喜。
某束发读书,遐思喜极之事,不意垂老乃亲见之,休哉休哉!
方今朝廷清明,边境宁谧,无可忧之事,故亦有可喜之迹。
不幸台星掩耀,黼座焦心,驿骑南飞,旌车北指。
阁下道德之重,谟谋之富,声名之洋溢,想其登文陛、觐天颜,云龙鱼水不足状其喜也。
我天子喜得其人,天下为我天子喜得其人,而为己喜得其欲。
故有公喜,有私喜。
公私本无异,合天下之私则公也。
某也公喜与人同,而私喜于人异。
岁在甲子,天子不以某为愚不肖,寘诸儒馆
某不自喜,而喜与阁下接茵凭、亲謦咳,获识天下非常人。
尔后云泥辽绝,南北阻修。
乃者阁下班秩西清,分忧南顾,高牙大纛,辉映蓬荜,某不为阁下喜,而自喜疏远,未见弃于左右。
是二喜也,疑私也,然询之侪类,询之道路,询之田父野老、妇人女子,其喜有甚焉者,则某之喜为不私矣。
噫,喜之极则爱之至,爱之至则必有所献焉。
今阁下之名第高出诸儒之右,阁下之文章脍炙天下之口,聪敏过人,学问高古,今其行也,天下孰敢仰视?
然古之人有不以名第,不以文章,椎鲁朴直,而能了天下之大事。
《书》曰:「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如自其口出。
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
由是观之,自贤非难,贤贤为难哉!
某在南荒,侧闻诸搢绅先生论今时人物,曰:「古之所谓大臣者,其心休休焉,陈某之谓矣」。
夫心不休休,骨肉有不相容;
茍休休焉,天下皆吾度内也。
休休之语,千百年来无人当之。
东坡先生常以许霍光司马温公继以许卢怀慎,而诸搢绅先生复以许阁下。
以霍之无学,卢之不敏,其能有容,犹见称于后世;
况阁下之才,而不自衒,敏而不自矜,其又在卢、霍之上矣。
以阁下之名望,而以此心行之,日复一日,若无有厌倦,苍生蠢蠢皆有望于阁下矣。
自始闻天书,踊跃不自胜,瞻企台光,俯伏道左,足屡抃而口欲谣,情不能已,辄以毫楮捈中心之所欲,伏惟少寓目焉。
冒犯威尊,下情皇愧之至!
谢叶帅荐举启1145年1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从事南州,已逭旷官之责;
剡章北阙,重勤推毂之私。
誉实过情,喜不逾愧。
窃惟上臣报国,莫先以人;
志士杀身,每为知己。
惟授受尽由于公议,则选抡多获于真才。
仰无负于所期,俯不愆其素守。
自时厥后,兹风莫存。
在上者既无意于作成,在下者乃枉己而求售。
故寒陋不以衒鬻为耻,而王公常以简贵自高。
每怀自献之羞,未有不求而获。
竞趋势利,鬨如市道之相求;
钩致声名,用之公家而无补。
傥非凛高义,操此至公,则何以坐还千古醇厚之风,顿格一时习俗之弊?
力推后进,靡俟先容。
伏念某天与冥顽,人谁比数。
徒守菑畬之训,恐隳弓冶之传。
岂意凉能,偶尘高第。
名重而于实难副,论高而与世多违。
俛仰一官,侵寻七稔。
心期事业,初妄意于古人;
力尽米盐,几失身于俗吏。
尚幸私心所怀者梗槩,平生自信者行藏。
不肯妄求,不为苟合,不借名卿之势援,不资谈士之游扬。
敢图不肖之名,误达长者之听。
匪由介绍,自获眷怜。
始至门阑,一瞻履幕,尊俎接恩勤之宴,齿牙蒙特达之知。
辱以褒辞,转之上听。
前辈盛德之事,公允蹈之;
在至愚极陋之姿,望不及此。
兹盖某官以忠致主,以道觉民,以文章作世程,以人物为己任。
知中才之不常有,必磨砻诱掖而使之成;
念小善之不遗,故提携汲引而与之进。
遂令谫薄,亦预品题。
某敢不恪守初心,誓坚晚节。
虽未能图国士之报,庶不终为小人之归。
谢馆职1145年1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永乐大典》卷二○四七九、《南宋文范》卷二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泉州市
税鞅南州,初离冗调;
雠书东观,误玷清流。
辞恐近名,受惭非据。
窃惟治道之隆替,常系人才之盛衰。
苟养于閒暇之时而须其成,则至于缓急之际而收其用。
故皇朝大开儒馆,列承明著作之庭;
遴选时髦,典图籍艺文之事。
一无吏责,每号英游。
非独究简编之断残,抑将待器业之成就。
或以淹该而持从橐,或以词藻而代王言。
或经术渊源而师表诸生,或识度宏远而参陪大政。
凡旋登于要路,率多由于此途。
矧夫睿圣中兴,典章大备,追述祖宗养贤之制,式符稽古之心。
珍馆一新,掩天禄、石渠之壮丽;
遗书尽获,轶开元贞观之盛多。
自非博物洽闻,谹才伟议,苦心识子云奇字,强记诵安世之亡书,则何以接蓬莱方丈之游,䌷金匮石室之秘?
如某者,趋时独拙,赋分最奇。
钝迟无倚马之才,涉猎乏梦熊之对。
少壮努力,初欲无愧于古人;
长大苦饥,岂敢有意乎当世?
徒以家声之坠地,要须儒术以谋身。
不图蕞尔之才,乃中袖然之举。
一行作吏,百不如人。
自决科虽阅于八年,而涖事才更于二考。
汲汲干斗升之禄,区区为口腹之谋。
忽被优迁,实踰素望。
人皆歆艳,目曰登瀛之荣;
己独凌兢,心怀临谷之惧。
重念寒门之先世,盖尝厕迹于英缠。
坐复青毡,惭无父子之学;
自量素业,难居傅、班伯仲之间
何取孤踪,亦培俊轨。
兹盖伏遇某官股肱元圣,羽翼斯文。
虽巍巍勋业之无前,尚切切人物之为意。
提携晚进,不遗下体之菲葑;
收拾寸长,尽种盈门之桃李
遂令顽陋,亦预甄陶。
某敢不奋发远图,温寻旧习。
力死而后已之学,读生而未见之书。
誓竭微躯,仰酬洪造
虽大臣务得人而报国,不容谢私;
然志士为知己而杀身,岂敢忘德!
谢宫祠1145年11月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宪府之章,分甘永弃;
拜祠庭之命,忽被优恩。
退自省循,重增兢畏。
伏念某受才朴拙,奋迹单微。
顷缘絺绘之文,遂预搢绅之列。
粤从筮仕,即辱甄收。
捧檄南州,久参幕画;
雠书东观,滥厕英游。
钧衡特达之知,非左右游谈之助。
自怜无取,必负所期。
果风波之横生,难调众口;
虽铅椠之无补,敢有他肠。
所幸大贤之容人,不以一眚而掩德。
纵排毁之端靡所不至,而记怜之意终未少衰。
尚俾罪躯,获沾祠廪
无官守,无言责,日寻故国之交游;
不耕穫,不菑畬,坐享全家之饱暖。
夫何幸会,有此便安。
枢密相公道济生灵,量包宇宙。
立巍巍之勋业,犹汲汲于人材。
待物以宽,持心近厚。
已闻比屋之击壤,宁忍一夫之向隅。
怜其迂疏,虽未能表见于当世;
察其寡特,必不至立异于他门。
未忍弃捐,旋加湔濯。
某敢不退安闲散,追讼愆尤。
间香火之馀阴,理耕桑之旧业。
寓意琴书之内,全身麋鹿之群。
残齿衰骸,万一未填于沟壑
枯根败蘖,庶几或产于菌芝
王守(辟章)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三载邻封,旧亲德宇;
一麾乡部,行被仁风。
未修桑梓之恭,先辱缄縢之问。
抚躬增愧,与众交欣。
某官全德难名,巨材不器
貌虽温而言则厉,气极大而志愈谦。
议论有君子长者之风,望实耸搢绅先生之观。
文章独步,继凤阁之三人;
簪绂相传,擅龙门于一世。
粤从壮齿,自致要津。
登承明著作之庭,䌷金匮石室之秘。
犹欲尽观其底蕴,故须历试以事功。
爰锡命于枫宸,俾分忧于莆郡。
矧惟兹土,昔号乐郊
地虽瘠卤,而民力耕桑;
俗虽颛蒙,而家传诗礼。
不劳游刃,即跻奠枕之安;
伫听赐环,入膺前席之问。
某久睽色笑,尚辱记怜。
自分奇穷,已甘邦有道之贫贱;
何期幸会,获事州主人之仁贤。
感与愧并,意非言尽。
道途跋履,岁律峥嵘,愿言旌旆之亟来,式慰阎闾之久俟。
谢授肇庆倅启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恭承朝命,俾佐郡条。
坎𡒄孤踪,钧衡之平施;
澜翻荐口,赖根柢之先容。
感极涕○,愧深汗溢。
伏念某乾坤长物,湖海微生。
不能力穑以活妻孥,妄意读书而干禄位。
蚤缘末技,获际昌期。
本无籍甚之声,偶玷袖然之举。
初从幕府依红莲渌水之游;
继入蓬山,䌷金匮石室之秘。
亲承咳唾,屡接茵凭。
自怜素志之粗酬,人谓青云之可必。
名重而于实不副,命乖而与世多违。
一辱泥涂,五移岁籥。
托身馀润,如行雾露之中;
回首旧游,若在云天之上。
不图流落,尚轸记怜,寘之偏州,宠以别乘
非特起故将军之废,且令任半刺史之权。
岂无夤缘,致兹忝冒。
兹盖伏遇枢密宫使侍读以忠致主,以道觉民,以文章作世程,以人物为己任。
知中才之不易得,必磨砻而使之成;
谓一眚之未可捐,故洗濯而与之进。
眷言及此,感幸何穷!
某敢不祗畏简书,服勤官守。
鞭驽策骞,庶几免俗吏之归;
结草衔环,万一图国士之报。
谢举升陟启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承乏南州,数载绝缄縢之问;
剡章北阙,一言甚黼黻之荣。
誉实过情,喜不逾愧。
窃以人才之用不用,系于公道之行不行。
其行也,惟贤知贤,付以耳目之所不及;
其用也,以类求类,举其腹心之所尝知。
惟其不务文具,徇流俗以市私恩;
然后能进真贤,得实廉以称上旨。
顾斯道寥寥久矣,逮今日稍稍见之。
伏念某生而赋顽钝之姿,学不通古今之变。
名重而于实不副,命乖而与世多违。
初虽妄意古人,谓功名可唾手而取;
终乃甘心俗吏,以岁月为致身之资。
实自取之,夫何言者!
然而私心所存者义命,平生自许者行藏。
不敢枉尺而直寻,独耿耿者尚在;
以至跋前而疐后,亦休休然其心。
自非高义过人,冲襟绝俗,又安肯借以齿牙之重,达之旒纩之前?
兹盖伏遇某官体上臣之事君,思天下之善士。
下交不渎,谦谦得君子之终;
久要不忘,恋恋有故人之意。
而某旧学荒落,壮心蹉跎,必无骞腾之奇,以副特达之遇。
粗知守法,庶可酬恩。
肇庆交代启1149年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
叨奉上恩,摄丞郡政。
人品最下,初无籍甚之声称;
天幸良多,获继贤者之轨躅。
趋风有日,进记通名。
某官地望高华,天资警敏。
趣操自拔于流俗,学问不愧于古人。
受才如璞玉浑金,莫名其器
遇事有盘根错节,益见其能。
宜阔步于要津,岂淹翔于外服?
盖欲备尝于险阻,以为大用之权舆。
某不能力穑以活妻孥,妄意读书以立门户。
俯仰寸禄,蹉跎壮心。
顾吏才素号空疏,而官守适相先后。
涉笔占位,敢自谓半刺史之权;
剩馥残膏,庶几闻旧令尹之政。
肇庆刘守(仿) 其一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误被宸恩,摄丞郡政。
空疏无取,深惭小子之斐然;
幸会何多,获事大夫之贤者。
知联事合治之无补,喜承颜接辞之有期。
某官清白传家,文章华国
儒雅饰吏,恺悌宜民
以从容适时之才,而周旋当世之务。
使马如羊,使金如,难移张奂之心;
卖刀买犊卖剑买牛,一新渤海之俗。
久以贤劳,而分忧千里;
伫观课最,而入为三公
某天赋冥顽,人谁比数。
虽素无一日之雅,行将有二天之依。
官类魏舒,固尝襆被;
才非仲举,敢觊题舆。
分我馀光,傥获在照临之下;
因人成事,庶几无瘝旷之虞。
其二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三年散地,叨奉真祠;
一旦误恩,俾丞郡政。
知联事合治之无补,幸承颜接辞之有期。
某官世济忠嘉,才全经纬。
望实耸搢绅先生之观,议论有君子长者之风。
当羽仪于中朝,乃蕃宣于外屏。
盖九重不忽于幽远,故一麾借重于老成。
共仰承流,宣劳来还定安集之意;
伫观入觐,奏康乐和亲安平之书。
某奋迹单微,受才朴拙。
学不知变,每与世而背驰;
仕专为贫,初无心于择地。
何知蹇步,获并英游。
分我馀光,行将出照临之下;
因人成事,庶几无瘝旷之虞。
春律向中,黄堂多暇,愿益珍于调护,以上体于眷怀。
上邓盐文饶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七、《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九
恭承朝命,叨赞郡条。
流落孤踪,益远长安之日;
夤缘大庇,幸依刺史之天。
揣分难堪,扪胸增愧。
伏念某清时弃物,寒乡腐儒。
生而赋顽钝之姿,学不知古今之变。
偶缘章句,误玷簪绅。
初尝妄意古人,谓功名可唾手而取;
终乃甘心俗吏,仰斗升为糊口之资。
虽跋前疐后之可怜,亦流行坎止而无愧。
窃惟高要,密迩雄都。
在昔人号跕鸢之乡,卑薄殊甚;
于今日乃潜龙之地,授受不虚。
何取非才,辄参别乘
某官刚直养气,仁厚存心。
立朝之大节可观,出使之威声弥耸。
通达国体,期天下之澄清;
旌别人才,蕴胸中之泾渭。
凡在照临之下,举怀荣幸之私。
某猥以庸虚,夙蒙知奖。
念昔居于辇毂,尝屡接于茵凭。
回首旧游,居在云天之上;
托身馀润,如行雾露之中。
夙夜于公家,庇初终之德宇。
林谏议梅卿大鼐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八
显承诏綍,擢长谏垣
知朝廷公议所归,作士夫敢言之气。
有识相庆,不谋同辞。
窃以禁从之班,于今最贵;
谏争之任,自古为难。
惟德大则一日九迁,而人无异言;
苟望重则垂绅搢笏,而上无违德。
是以千秋拜相,由寤意之一言;
郑立朝,自致主于无过。
盖任贤享天下之福,惟大人格君心之非。
自匪真才,曷膺妙选?
恭惟某官道全经纬,学究渊源。
气极大而志愈谦,貌虽温而言则厉。
奋由直道,一人心知其精忠;
动合至公,四海想闻其风采。
众咸谓当今之世,大有为舍公其谁。
果若人言,登要路。
必将展尽底蕴,维持纪纲,力行平昔之言,大慰迩遐之望。
献其否以成其可,绰有古名臣之风;
以斯道而觉斯民,蔚然真宰相之器。
愿已久矣,行将见之。
某猥以庸虚,旧蒙知奖。
初闻成命,喜观贤路之亨;
自幸微躯,将有化钧之托(《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
「某官」下,明本、库本有「门下」二字。
四会陈亮功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八、《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
襆被造官,姑借一同之重;
交印视事,行闻三异之成。
党友增欢,阎闾相庆。
恭惟某官挺生名阀,绵历仕途。
得处己之重周,有宜民之恺悌。
尚怀墨绶,来邑嵩台。
毋嗟期会之徒劳,政仰宽隆之诞布。
武城弦诵,尚有赖于言游;
而建武旌车,恐先求于卓茂
伫膺眷渥,俯厌舆情。
某夙忝懿亲,偶同王事。
驰一介之未暇,辱双缄之见贻。
感愧于中,宣写难尽。
惠生日诗启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八、《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
辱佳篇之下逮,庆贱子之始
诵态罴占梦之诗,前无作者;
兴父母劬劳之念,宁不慨然。
感与愧并,意非言尽。
回谭解元(惟寅) 南宋 · 黄公度
 出处:全宋文卷四五七八、《莆阳知稼翁文集》卷一○
偶备数董棘闱之政,督有司程藻思之文。
虽袖手噤颐,无所可否;
而骈珠俪玉,亦预荣观。
宠饷珍函,罙深牢佩。
某人儒林杞梓,学海鹍鹏。
摛黄绢之妙词,还青毡旧物
百发百中,已收穿叶之功;
一飞一鸣,伫看冲天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