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北新城长告县人 东汉 · 刘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昔文翁在蜀,道著巴、汉,庚桑琐隶,风移碨磥。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后汉·刘梁传》)!
七举 其一 东汉 · 刘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丹楹缥壁,紫柱虹梁(《文选》注「楹」作「墀」,「虹」作「红」。)。桷榱朱绿,藻棁玄黄。镂以金碧,杂以夜光。鸿台百层,千云参差。仰观八极,游目无涯。玉树青葱,鸾鹤并栖。随珠明月,照曜其陂(《艺文类聚》五十七,《文选·景福殿赋》注,《赭白马赋》注,《七启》注。)。绿柱朱榱,青琐璧珰(《御览》一百八十七)。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华组之缨,从风纷纭(《御览》六百八十六,又八百十九)。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佩则结绿悬黎。宝之微妙。荷彩昭烂,流景扬辉(《御览》六百九十二)。
其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黼黻之服,纱谷之裳,繁饰参差,微鲜若霜(《御览》六百九十六)。
其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双辕覆井,芰荷垂英(《文选·景福殿赋》注)。
其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九旒之冕,散耀垂文(《文选·七启》注)。
其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先生昭然神悟,霍尔体轻(《文选·何敬叔杂诗》注,《七启》注)。
其八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酤以醢醯,和以蜜饴(《文选·七命》注)。
其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刍豢既陈,异馔并羞。勺药之调,煎炙蒸臑。酤以醯醢,和以蜜饴(《书钞》一百四十二)。
其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菰粱之饭,入口丛流,送以熊蹯,咽以豹胎(《书钞》一百四十四)。
其十一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鲤魮之脍,分豪析厘(《书钞》一百四十五。)。
辩和同论 东汉 · 刘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得由和兴,失由同起。故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春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谷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怃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此违而得道者也。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此顺而失义者也。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谷献酒,子反以毙。此爱而害之者也。臧武仲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也。疢毒滋厚,石犹生我」。此恶而为美者也。孔子曰:「智之难也。有臧武仲之智,而不容于鲁国。抑有由也,作而不顺,施而不恕矣」。盖养其知义,讥春违道也。夫知而违之,伪也;不知而失之,暗也。与伪焉,其患一也。患之所在,非徒在智之不及,又在及而违之者矣。故曰「智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也。《夏书》曰:「念兹在兹,庶事恕施」。忠智之谓矣。故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进退周旋,唯道是务。苟失其道,则兄弟不阿;苟得其义,虽仇雠不废。故解狐蒙祁奚之荐,二叔被击公之害,勃鞮以逆文为成,傅瑕以顺厉为败,管苏以憎忤取进,申侯以爱从见退,考之以义也。故曰:「不在逆顺,以义为断;不在憎爱,以道为贵」。《礼记》曰:「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考义之谓也(《后汉·刘梁传》)。
刘梁碑(附) 东汉 · 刘梁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四
君迁桂阳太守,班序以正以仁为首,以义为先(《书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