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章帝谥议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臣闻号者功之表谥者行之迹,据德录功,各当其实。
《孝经》曰:「天地明察,神明章矣」。
《虞书》数尧之德曰:「平章百姓」。
言天之常德也。
《诗》曰:「雕琢其章,金玉其相。
亹亹文王,纲纪四方」。
又曰:「倬彼云双,为章于天」。
文王圣德有金玉之质,犹云汉之在天也。
举表折义,四方德附矣。
《易》曰:「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臣愚以为宜上尊号曰章(《御览》五百六十二)
奏记窦宪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珥笔持牍,拜谒曹下(《文选·潘岳贾长渊陆机诗》注)
窦宪 其一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主簿崔骃言:今旦汉阳太守棱率吏率数十人,皆臂鹰牵狗,陈于道侧,云欲上幕府
闻传曰:禽兽之皮,不足以备器用,其肉不可以将献养,则公不举焉。
礼,公侯非兕靡射。
且以服猛,为民除害,因以登临器械也。
故晋唐叔射兕于徒林,以为大甲。
夫鹰犬所获,不过雉兔,而有历险阻之难,斯乃细人匹夫之事,非王公大人所为要资也。
驷幸得充下馆,序在众贤后乘,是以竭其惓惓,敢进一言(《后汉·崔骃传》,又《御览》九百二十六引《后汉书》)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君侯以野幕为府,前世封青故事也(《韦钞》一百三十二)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将军穷绝天阻,万里长途(《书钞》一百一十四)
献书诫窦宪(《艺文类聚》题作「与窦宪书」)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在贱而望贵者,惑也;
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三者皆所不宜,而或蹈之者,思效其区区,愤盈而不能已也。
窃见足下体淳淑之姿,躬高明之量,意美志厉,有上贤之风。
幸得充下馆,列后陈,是以竭其拳拳,敢进一言。
传曰:「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生富贵而能不骄傲者,未之有也。
今宠禄初隆,百僚观行,当之盛世,处光华之显时,岂可不庶几夙夜,以永众誉,弘申伯之美,致周、邵之事乎?
语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冯野王以外戚居位,称为贤臣;
近阴卫尉克己复礼,终受多福,郯氏之宗,非不尊也;
阳侯之族,非不盛也。
重侯累累,建天枢,执斗柄。
其所以获讥于时,垂愆于后者,何也?
盖在满而不挹,位有余而仁不足也。
汉兴以后,迄于哀、平,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
《书》曰:「鉴于有殷」。
可不慎哉!
窦氏之兴,肇自孝文
二君以淳淑守道,成名先日;
安丰以佐命著德,显自中兴。
内以忠诚自固,外以法度自守,卒享祚国,垂祉于今。
夫谦德之光,《周易》所美;
满溢之位,道家所戒。
故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愈恭。
远察近览,俯仰有则,铭诸几杖,刻诸盘杅。
矜矜业业,无殆无荒。
如此,则百福是荷,庆流无穷矣(《后汉·崔骃传》,又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达旨 其一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往者扬雄设言,客有难玄之尚白,应以战国之士,若范、蔡、邹衍,乘衅相倾,诳曜诸侯,以干浊世之宠。
或人亦有睹我之澹泊,故比方昔问以难余。
余略依前训以报焉(《艺文类聚》二十五)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或说己曰:「《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而出,顺阴而入。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今子韫椟《六经》,服膺道术,历世而游,高谈有日,俯钩深于重渊,仰探远乎九乾,穷至赜于幽微,测潜隐之无源
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门,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
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直,抱景特立,与士不群。
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于时太上运天德以君世,宪王僚而布官;
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率惇德以厉忠孝,扬茂化以砥仁义;
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以明智。
不以此时攀台阶,窥紫闼,据高轩,望朱阙,夫欲千里而咫尺未发,犹逸禽之赴深林,虻蚋之趣大沛,胡为嘿嘿而久沈带也」?
答曰:「有是言乎?
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
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绪,帝纪乃设,传序历数,三代兴灭。
昔大庭尚矣,赫胥罔识。
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高辛攸降,厥趣各违。
道无常稽,与时张弛。
失仁为非,得义为是。
君子通变,各审所履,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或草耕而仅饱,或木茹而长饥;
或重聘而不来,或屡黜而不去;
或冒诟以干进,或望色而斯举;
或以役夫发梦于王公,或以渔父见兆于元龟。
若夫纷繷塞路,凶虐播流,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条垂藟蔓,上下相求。
于是乎贤人授手,援世之灾,跋涉赴俗,急斯时也。
昔尧含戚而皋陶谟,高祖叹而子房虑;
祸不散而曹、绛奋,结不解而陈平权。
及其策合道从,克乱弭冲,乃将镂玄圭,册显功,铭昆吾之治,勒景、襄之钟。
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
人溺不拯,而非仁也。
当其无事,则躐缨整襟,规矩其步。
德让不修,则非忠也。
是以险则救俗,平则守礼,举以公心,不私其体。
今圣上之育斯民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
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
参差同量,坏冶一陶
群生得理,庶绩其凝。
家家有以和乐,人人有以自优。
戚械藏而俎豆布,六布陈而九刑厝。
济慈兆庶,出于平易之路。
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不论,奚事范、蔡?
夫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絷,阴事终而水宿藏,场功毕而大火入。
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
攸攸罔极,亦各有得。
彼采其华,我收其实。
舍之则藏,己所学也。
故进动以道,则不辞执圭而秉柱国
复静以礼,则甘糟糠而安藜藿。
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
非不欲室也,恶登墙而搂处。
叫呼炫鬻,县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
暴智耀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
游不论党,苟以徇己,汗血竞时,利合而友。
子笑我之沈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
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
臧否在予,唯世所议。
固将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
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
惧吾躬之秽德,勤百亩之不耘。
絷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孔子起威于夹谷,晏婴发勇于崔杼
曹刿举节于柯盟,卞严克捷于强御;
范蠡错势于会稽伍员树功于柏举;
鲁连辩言以退燕,包胥单辞而存楚
唐县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
原衰见廉于壶飧,宣孟收德于束脯;
吴札结信于丘木,展季效贞于门女;
颜回明仁于度谷,和显义于赵武
仆诚不能编德于数者,窃慕古人之所序(《后汉·崔骃传》,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五)」。
博徒论 其一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色骊黑,手足骈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蒲望陇亩,汗出调泥,乃谓曰:「子触热耕芸,背上生盐,胫如烧椽,皮如领革,锥不能穿,行步狼跋,蹄戾胫酸。
谓子草木,支体屈伸;
谓子禽兽,形容似人,何受命之薄,禀性不纯(《御览》三百八十二)」?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紫唇素齿,雪白玉晖(《御览》三百六十八)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燕臛羊残,炙雁煮凫(《书钞》一百四十二,《文选·七命》注,又《御览》八百六十一)
鸡寒狗热(《书钞》一百四十五作「寒鸡热狗」),重案满俎(《书钞》一百四十二)
其四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适逢长吏,膏卫东显,抚绥下车,但到酒鲈烂燂(同上)
其五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江阳之盐(《书钞》一百四十六)
明帝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帝乃负扆,执胄覆圭,运斗杓以酬酢,酌酒旗之玉卮(《艺文类聚》七十三)
四巡颂(并上表)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臣闻阳气发而仓庚鸣,秋风厉而蟋蟀吟,气之动也。
唐、虞之世,樵夫牧竖,击辕中《韶》,感于和也。
臣不知手足之动音声,敢献颂云。
西巡颂 其一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永平三年八月己丑,行幸河东
志曰:「君举书」。
是故工歌其《诗》,史立《春秋》,若夫声管不发,《雅》《颂》罔记(《御览》五百三十七)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惟秋稼既登,上将省敛,平秩西成,巡畿于西郊。
因斯万物,凝德绥俗,昔既春游,今乃秋豫(《初学记》十三)
南巡颂 其一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建初九年谷始登,犹期加时,举先王之大礼,假于章陵
遂南巡楚路,临江川以望衡山,顾九疑,叹虞舜之风。
是时庶绩咸熙,罔可黜陟(《御览》五百三十七)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惟林蒸之鸿德,允天覆而无遗,壮云行之博惠,淑雨施于庶黎(《初学记》十三)
东巡颂 东汉 · 崔骃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十四
伊汉中兴三叶,于皇维烈。
允迪厥伦,缵王命,彻汉勋,矩坤度以范物,规乾则以陶钧。
于是考上帝以质中,总列宿于北辰。
开太微,敞紫庭,延儒林,以咨询岱岳之事。
于是典司耆耇,载华抱实,逌尔而造曰:「盛乎大汉,既重雍而袭熙,世增其德。
唯斯岳礼,久而不修。
此神人之所庆幸,海内之所想思。
颂有乔山之征,典有徂岳之巡。
时迈其邦,民斯攸勤,不亦宜哉」。
乃命太仆,训六驺,闲路马,戒师徒。
于是乘舆登天灵之威路,驾太一之象车,升九龙之华旗,建翠霓之旌旄。
三军霆激,羽骑火烈,天动雷震,隐隐辚辚。
躬东作之上务,始八正于南行,裒胡耇之元老,赏孝行之畯农(《初学记》十三引两条,《艺文类聚》三十九,《御览》三百四十,又五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