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杜钦西汉
贤良方正对策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
臣钦愚戆,经术浅薄,不足以奉大对。
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
臣者,君之阴也;
子者,父之阴也;
妻者,夫之阴也;
夷狄者,中国之阴也。
《春秋》日蚀三十六,地震五,或夷狄侵中国,或政权在臣下,或妇乘夫,或臣子背君父,事虽不同,其类一也。
臣窃观人事以考变异,则本朝大臣无不自安之人,外戚亲属无乖剌之心,关东诸侯无强大之国,三垂蛮夷无逆理之节;
殆为后宫。
何以言之?
日以戊申蚀,时加未。
戊未,土也。
土者,中宫之部也。
其夜地震未央宫殿中,此必适妾将有争宠相害而为患者,唯陛下深戒之。
变感以类相应,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
能应之以德,则异咎消亡;
不能应之以善,则祸败至。
高宗雊雉之戒,饬己正事,享百年之寿,殷道复兴,要在所以应之。
应之非诚不立,非信不行。
宋景公小国之诸侯耳,有不忍移祸之诚,出人君之言三,荧惑为之退舍。
以陛下圣明,内推至诚,深思天变,何应而不感?
何摇而不动?
孔子曰:「仁远乎哉」!
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防奢泰,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数御安车,由辇道,亲二宫之饔膳,致晨昏之定省。
如此,即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
如不留听于庶事,不论材而授位,殚天下之财以奉淫侈,匮万姓之力以从耳目,近谄谀之人而远公方,信谗贼之臣以诛忠良,贤俊失在岩穴,大臣怨于不以,虽无变异,社稷之忧也。
天下至大,万事至众,祖业至重,诚不可以佚豫为,不可以奢泰持也。
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
臣钦愚戆,言不足采(《汉书》本传,又略见《五行志》下之下。)
白虎殿对策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其夏,上尽召直言之士诣白虎殿对策,策曰:「天地之道何贵?
王者之法何如?
六经之义何上?
人之行何先?
取人之术何以?
当世之治何务?
各以经对」。
钦对曰:「臣闻天道贵信,地道贵贞;
不信不贞,万物不生。
生,天地之所贵也。
王者承天地之所生,理而成之,昆虫草木靡不得其所。
王者法天地,非仁无以广施,非义无以正身;
克己就义,恕以及人,六经之所上也。
不孝,则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战陈无勇,朋友不信。
孔子曰:『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孝,人行之所先也。
观本行于乡党,考功能于官职,达观其所举,富观其所予,穷观其所不为,乏观其所不取,近观其所为,远观其所主。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取人之术也。
殷因于夏尚质,周因于殷尚文,今汉家承周秦之敝,宜抑文尚质,废奢长俭,表实去伪。
孔子曰『恶紫之夺朱』,当世治之所务也。
臣窃有所忧,言之则拂心逆指,不言则渐日长,为祸不世,然小臣不敢废道而求从,违忠而耦意。
臣闻玩色无厌,必生好憎之心;
好憎之心生,则爱宠偏于一人;
爱宠偏于一人,则继嗣之路不广,而嫉妒之心兴矣。
如此,则匹妇之说,不可胜也。
唯陛下纯德普施,无欲是从,此则众庶咸说,继嗣日广,而海内长安
万事之是非何足备言(《汉书》本传)
上疏追讼冯奉世前功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前莎车王杀汉使者,约诸国背畔。
左将军奉世以卫候便宜发兵诛莎车,策定城郭,功施边境。
议者以奉世奉使有指,春秋之义亡遂事,汉家之法有矫制,故不得侯。
匈奴郅支单于杀汉使者,亡保康居都护延寿发城郭兵屯田吏士四万馀人以诛斩之,封为列侯
臣愚以为比罪则郅支薄,量敌则莎车众,用师则奉世寡,计胜则奉世为功于边境安,虑败则延寿为祸于国家深。
其违命而擅生事同,延寿割地封,而奉世独不录。
臣闻功同赏异则劳臣疑,罪均刑殊则百姓惑;
疑生无常,惑生不知所从;
亡常则节趋不立,不知所从则百姓无所措手足。
奉世图难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为世使表,独抑厌而不扬,非圣主所以塞疑厉节之意也。
愿下有司议(《汉书·冯奉世传》)
奏记王凤冯野王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窃见令曰,吏二千石告,过长安谒,不分别予赐
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
夫三最予告,令也;
病满三月赐告,诏恩也。
令告则得,诏恩则不得,失轻重之差。
二千石病赐告得归有故事,得去郡亡著令。
传曰:「赏疑从予,所以广恩劝功也;
罚疑从去,所以慎刑,阙难知也」。
今释令与故事而假不敬之法,甚违阙疑从去之意。
即以二千石守千里之地,任兵马之重,不宜去郡,将以制刑为后法者,则野王之罪,在未制令前也。
刑赏大信,不可不慎(《汉书·冯奉世附传》:杜钦大将军莫府,奏记。又见《艺文类聚》五十四。)
王凤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礼一娶九女,所以极阳数,广嗣重祖也;
乡举求窈窕,不问华色,所以助德理内也;
娣侄虽缺不复补,所以养寿塞争也。
故后妃有贞淑之行,则胤嗣有贤圣之君;
制度有威仪之节,则人君有寿考之福。
废而不由,则女德不厌;
女德不厌,则寿命不究于高年。
书》云「或四三年」,言失欲之生害也。
男子五十,好色未衰;
妇人四十,容貌改前。
以改前之容侍于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徕异态,后徕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是以晋献被纳谗之谤,申生蒙无罪之辜。
今圣主富于春秋,未有适嗣,方乡术入学,未亲后妃之议。
将军辅政,宜因始初之隆,建九女之制,详择有行义之家,求淑女之质,毋必有色声音技能,为万世大法。
夫少,戒之在色,《小卞》之作,可为寒心。
将军常以为忧(《汉书》本传)
复说王凤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诗》云:「殷监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刺戒者至迫近,而省听者常怠忽,可不慎哉!
前言九女,略陈其祸福,甚可悼惧,窃恐将军不深留意。
后妃之制,夭寿治乱存亡之端也。
迹三代之季世,览宗、宣之飨国,察近属之符验,祸败曷常不由女德?
是以佩玉晏鸣,《关雎》叹之,知好色之伐性短年,离制度之生无厌,天下将蒙化,陵夷而成俗也。
故咏淑女,几以配上,忠孝之笃,仁厚之作也。
夫君亲寿尊,国家治安,诚臣子之至愿,所当勉之也。
《易》曰:「正其本,万物理」。
凡事论有疑未可立行者,求之往古则典刑无,考之来今则吉凶同,卒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
今九女之制,合于往古,无害于今,不逆于民心,至易行也,行之至有福也,将军辅政而不蚤定,非天下之所望也。
将军信臣子之愿,念《关雎》之思,逮委政之隆,及始初清明,为汉家建无穷之基,诚难以忽,不可以遴(《汉书》本传)
王凤重后父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车骑将军至贵,将军宜尊之敬之,无失其意。
轻细微眇之渐,必生乖忤之患,不可不慎。
卫将军之日,盛于盖侯,近世之事,语尚在于长老之耳,唯将军察焉(《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传》:初后父嘉自元帝时大司马车骑军,辅政已八九年矣。及成帝立,以元舅王凤大司马大将军,与嘉并。杜钦以为故事,后父重于帝舅,乃说。)」。
王凤罽宾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罽宾王阴末赴本汉所立,后卒畔逆。
夫德莫大于有国子民,罪莫大于执杀使者,所以不报恩,不惧诛者,自知绝远,兵不至也。
有求则卑辞,无欲则娇嫚,终不可怀服。
凡中国所以为通厚蛮夷,惬快其求者,为壤比而为寇也。
今县度之厄,非罽宾所能越也。
其乡募,不足以安西域
虽不附,不能危城郭。
前亲逆节,恶暴西域,故绝而不通;
今悔过来,而无亲属贵人,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买,以献为名,故烦使者送至县度,恐失实见欺。
凡遣使送客者,欲为防护寇害也。
起皮山南,更不属汉之国四五,斥候士百馀人,五分夜击刁斗自守,尚时为所侵盗。
驴畜负粮,须诸国禀食,得以自赡。
国或贫小不能食,或桀黠不肯给,拥强汉之节,馁山谷之间,乞丐无所得,离一二旬,则人畜乘捐旷野而不反。
又历大头痛、小头痛之山,赤土、身热之阪,令人身热无色,头痛呕吐,驴畜尽然。
又有三池盘石阪,道狭者尺六七寸,长者径三十里。
峥嵘不测之深,行者骑步相持,绳索相引,二千馀里乃到县度。
畜堕,未半坑谷尽靡碎;
人堕,势不得相收视。
险阻危害,不可胜言。
圣王分九州,制五服,务盛内,不求外。
今遣使者承至尊之命,送蛮夷之贾,劳吏士之众,涉危难之路,罢弊所恃以事无用,非久长计也。
使者业已受节,可至皮山而还(《汉书·西域传》)
王凤处置夜郎等国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太中大夫匡使和解蛮夷王侯王侯受诏,已复相攻,轻易汉使,不惮国威,其效可见。
恐议者选耎,复守和解,太守察动静,有变乃以闻。
如此,则复旷一时,王侯得收猎其众,申固其谋,党助众多,各不胜忿,必相殄灭。
自知罪成,狂犯守尉,远臧温暑毒草之地,虽有孙吴将,士,若入水火,往必焦没,知勇亡所施。
屯田守之,费不可胜量。
宜因其罪恶未成,未疑汉家加诛,阴敕旁郡守尉练士马,大司农务调谷积要害处,选任职太守往,以秋凉时入,诛其王侯尤不轨者。
即以为不毛之地,亡用之民,圣王不以劳中国,宜罢郡,放弃其民,绝其王侯勿复通。
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堕坏,亦宜因其萌芽,早断绝之,及巳成形然后战师,则万姓被害(《汉书·西南夷传》)
王凤治河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前河决,丞相史杨焉言延世受焉术以塞之,蔽不肯见。
今独任延世,延世见前塞之易,恐其虑害不深。
又审如焉言,延世之巧,反不如焉。
且水势各异,不博议利害而任一人,如使不及今冬成,来春桃华水盛,必羡溢,有填淤反壤之害。
如此,数郡种不得下,民人流散,盗贼将生,虽重诛延世,无益于事。
宜遣焉及将作大匠许商谏大夫乘马延年杂作
延世与焉必相破坏,深论便宜,以相难极
、延年皆明计算,能功利,足以分别是非,择其善而从之,必有成功(《汉书·沟洫志》)
复说王凤起就位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将军深悼辅政十年,变异不已,故乞骸骨,归咎于身,刻己自责,至诚动众,愚知莫不感伤。
虽然,是无属之臣,执进退之分,洁其去就之节者耳,非主上所以待将军,非将军所以报主上也。
周公虽老,犹在京师,明不离成周,示不忘王室也。
仲山父异姓之臣,无亲于宣,就封于齐,犹叹息永怀,宿夜徘徊,不忍远去,况将军之于主上,主上之与将军哉!
夫欲天下治安变异之意,莫有将军,主上照然知之,故攀援不遣,《书》称「公毋困我」!
将军不为四国流言自疑于成王,以固至忠(《汉书》本传)
复说王凤举直言极谏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以为不坐官职,疑其以日蚀见对有所言也。
假令章内有所犯,虽陷正法,事不暴扬,自京师不晓,况于远方。
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
如是,塞争引之原,损宽明之德。
钦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并见郎从官展尽其意,加于往前,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
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汉书》本传)
王凤 西汉 · 杜钦
 出处:全汉文 卷三十一
周公身有至圣之德,属有叔父之亲,而成王有独见之明,无信谗之听,然流言周公惧。
穰侯昭王之舅也,权重于秦,威震邻敌,有偃伏之爱,心不介然有间,然范睢起徒步,由异国,无雅信,开一朝之说,而穰侯就封。
及近者武安侯之见退。
三事之迹,相去各数百岁,若合符节,甚不可不察。
将军周公之谦惧,损穰侯之威,放武安之欲,毋使范睢之徒,得间其说(《汉书》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