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杨赐东汉 ? — 185
蛇变上封事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臣闻和气致祥,乖气致灾,休征则五福应,咎征则六极至。
夫善不妄来,灾不空发,必应行而至。
王者心有所惟,意有所想,虽未形颜色,而五星以之推移,阴阳为其变度。
以此而观,天之与人,岂不符哉?
尚书》曰:「天齐乎人,假我一日」。
是其明征也。
夫皇极不建,则有蛇龙之孽。
《诗》云:「惟虺惟蛇,女子之祥」。
故《春秋》书郑昭公时,两蛇斗于南门之外,其后昭公殆以女败;
周康王文王之盛,一朝宴起,夫人不鸣璜,宫门不击檄,《关雎》之人,见几而作。
女谒行则谗夫,谗夫则苞苴通,故殷汤以之自戒,终济亢旱之灾。
惟陛下思乾刚之道,别内外之宜,崇帝乙之制,受元吉之祉,抑皇甫之权,割艳妻之爱,则蛇变可消,祯祥立应。
殷戊、宋景,其事甚明(《后汉·杨震附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三)
上疏谏封爵过差游观无度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臣闻天生蒸民,不能自理,故立君长,使司牧之,是以唐、虞兢兢业业,周文日昃不暇,明慎庶官,俊乂在职,以立雍熙之化。
顷闻拜爵过多,每被尚书劾,非众所归,或不知何人。
昔尧用舜,犹尚先试,三载考绩,以观厥成。
而今所序用,无他名德,有形势者,旬月之间,累迁高位,守道之徒,历载不转,劳逸无别,善恶同流,《北山》之诗,所为训作。
又闻微行数出,幸诸苑囿,观鹰犬之势,极般游之荒,政事日堕,大化陵迟,忘乾乾之不息,勿屡省之钦哉。
陛下不顾二祖之勤止,追慕五宗之高踪,殆非所谓光昭之美,而欲以望太平,是由曲表而求直景,却行而求及前人也。
惟陛下绝慢游之戏,念官人之重,割超越之恩,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
臣受恩偏厚,特忝师傅之任,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谨自手书。
皂囊密上袁宏《后汉纪》二十四,又《后汉·杨震附传》)
上书谏作林泉毕圭苑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臣闻使者并出,规度城南民田,欲以为苑者。
昔先王制囿,裁足取牲,以备三驱,薪采刍牧者往焉,故《诗》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传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
皆被其德政,而乐所为如此。
至六国之际,取兽者有罪,伤者被诛。
孟轲梁惠王极陈其事。
先帝之制,左开洪池,右作上林,不俭不泰,以合礼中。
今猥规都城之侧,以为苑囿,坏沃野,废田园,驱居人,以畜禽兽之物,非所以保养民庶赤子之义。
筑郎不时,《春秋》有讥,盘于游田,周公作戒。
其城外之宛,已有五六,足用逞情意,顺四时,何必变革旧制,以罢民力?
楚兴章华,郢人乖叛,秦作阿房,黎氓愤怨。
宜思夏后卑室之意,太宗露台之费,慰此下民劳止之歌袁宏《后汉纪》二十四,又略见《后汉·杨震附传》)
上言愿减赐户以封刘宽张济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臣前与故太尉刘宽司徒张济并被侍讲,俱受三事;
张角谋乱,又共陈便宜,而独蒙师傅之泽,茅土之祚,而不蒙云雨之润。
乞减赐户,以封袁宏《后汉纪》二十五)
虹蜺对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臣闻经传所载,或得神以兴,或得神以亡。
国家休明,则鉴其德;
邪辟昏乱,则示其祸。
今嘉德殿所见黑气,考之经传,应为虹蜺,皆妖邪所生,不正之象,诗人所谓螮蝀者也。
于《中孚经》曰:「蜺之比,无德以色亲」。
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
今复投蜺,可谓孰矣。
案《春秋谶》曰:「天投蜺,天下怨,海内乱」。
加四百里之期,亦复垂及。
昔虹贯牛山管仲桓公无近妃宫。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
疑妾媵之中,有因爱放纵,左右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
又鸿都门下,招会群小,造作赋说,以虫篆小技,见宠于时,如驩兜、共工,更相荐说,旬月之间,并各拔擢,乐松常伯,任芝居纳言
郤俭、梁鹄,俱以便辟之性,佞辩之心,各受丰爵不次之宠,而令搢绅之徒,委伏畎亩,口诵之言,身蹈绝谷之行,弃捐沟壑,不见逮及。
冠履倒易,陵谷代处,从小人之邪意,顺无知之私欲,不念《板》《荡》之作,虺蜴之诫。
殆哉之危,莫过于今。
幸赖皇天垂象谴告。
《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
唯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鹤鸣之士,内亲张仲,外任山甫,断绝尺一,抑止槃游,留思庶政,无敢怠遑。
冀上天还威,众变可弭。
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袁宏《后汉纪》二十四,《后汉·杨震附传》)
虎见平乐观又见宪陵对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虎者,金行参伐之精,很戾之兽也。
今在位率多奢暴贪残酷虐乎袁宏《后汉纪》二十四)
王允 东汉 · 杨赐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五十一
若以张让事,百日再征,宜深思之袁宏《后汉纪》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