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汉章帝东汉 56 — 88
赵憙太傅牟融太尉永平十八年八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统理万机,惧失厥中,兢兢业业,未知所济。
深惟守文之主,必建师傅之官。
《诗》不云乎:「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太尉节乡侯憙,五世(《书钞》五十二引《东观记》作「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司空融,典职六年,勤劳不怠。
其以太傅,融为太尉,并录尚书事。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小雅》之所伤也。
「予违汝弼,汝无面从」,股肱之正义也。
群后百僚,勉思厥职,各贡忠诚,以辅不逮。
申敕四方,称朕意焉(《后汉·章纪》。又见《艺文类聚》四十六引《东观汉记》,又四十八、《御览》二百七、二百十引《》汉官仪)
日蚀求言诏十月皿辰晦)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朕以眇年,奉承宗祖,不能聿修洪业,以臻灾眚。
思惟厥咎,在予一人。
又群司百僚,其勉修所职,各言其上封事,靡有所讳袁宏《后汉纪》十)
下诏告平陵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平陵、丞:县人故云阳朱勃建武中伏波将军爵土不传,上书陈状,不顾罪戾,怀旌善之志,有烈士之风。
《诗》云:「元言不雠,无德不报」。
其以县见谷二千斛赐子若孙,勿令远诣阙谢(《后汉·马援传》注引《东观记》)
张酺辞典郡诏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经云:「身虽在外,乃心不离王室」。
典城临民,益所以报效也。
好丑必上,不在远近。
今赐装三十万,其亟之官(《后汉·张酺传》)
实核受廪诏建初元年正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诏三州郡国,方春东作,恐人稍受廪,往来烦剧,或妨耕农。
其各实核,尤贫者,计所贷并与之。
流人欲归本者,郡县其实廪,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
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
诏书既下,勿得稽留,刺史明加督察尤无状者(《后汉·章纪》)
东作缓刑诏正月丙寅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方春东作,宜及时务。
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
群公庶尹,各推精诚,专急人事。
罪非殊死,须立秋案验。
有司明慎选举,进柔良,退贪猾,顺时令,理冤狱。
「五教在宽」,帝《典》所美;
「恺悌君子」,《大雅》所叹,布告天下,便明知朕意(《后汉·章纪》。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与此小异。)
地震举贤良方正三月己巳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朕以无德,奉承大业,夙夜栗栗,不敢荒宁,而灾异仍见,与政相应。
朕既不明,涉道日寡,又选举乖实,俗吏伤人,官职耗乱,刑罚不中,可不忧与!
仲弓,季氏之家臣;
子游,武城小宰孔子犹诲以贤才,问以得人。
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
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刺史、守相,不明真伪,茂才孝廉岁以百数,既非能显而当,授之政事,甚无谓也。
每寻前世举人贡士,或起圳亩,不系阀阅。
敷奏以言,则文章可采。
明试以功,则政有异迹。
文质彬彬,朕甚嘉之。
其令太傅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郡国守相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各一人(《后汉·章纪》)
贾复子邯阴兴子员诏(元年四月丙戌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盖褒德赏功,兴亡继绝,所以昭孝事亲,以旌善人。
故仁不遗德,义不忘劳,先王之令典也。
特进胶东侯贾复,佐命河北,列在元功;
卫尉阴兴,忠贞爱国,先帝休之。
今兴子博,孙敏,顽凶失道,自陷刑以丧爵土,朕甚怜之。
其封复子邯为胶东侯,兴子员为㶏强侯袁宏《后汉纪》十一)
阜陵王延诏十一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王前犯大逆,罪恶尤深,有同周之,汉之淮南
经有正义,律有明刑,先帝不忍亲亲之恩,枉屈大法,为王受愆,群下莫不惑焉。
今王曾莫悔悟,悖心不移,逆谋内溃,自子鲂发,诚非本朝之所乐闻。
朕恻然伤心,不忍致王于理,今贬爵为阜陵侯,食一县。
获斯辜者,侯自取焉。
于戏诫哉(《后汉·追陵质王延传》)
举察奢僭诏(二年三月辛丑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比年阴阳不调,饥馑屡臻。
深惟先帝忧人之本,诏书曰「不伤财,不害人」,诚欲元元去末归本。
而今贵戚近亲,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移。
有司废典,莫肯举察。
《春秋》之义,以贵理贱。
今自三公,并宜明纠非法,宣振威风。
朕在弱冠,未知稼穑之艰难,区区管窥,岂能照一隅哉!
其科条制度所宜施行,在事者备为之禁,先京师而后诸夏(《后汉·章纪》)
切责窦宪(三年)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深思前过,夺主田园时,何用愈赵高指鹿为马
久念使人惊怖。
永平中,常令阴党、阴博、邓叠三人更相纠察,故诸豪戚莫敢犯法者,而诏书切切,犹以舅氏田宅为言。
今贵主尚见枉夺,何况小人哉!
国家弃宪袁宏《纪》作「何况小民哉!难雕之人,不可汲引,吾捐弃汝等」),如孤雏腐鼠耳(《后汉·窦宪传》。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有删节。)
诏赐贾贵人建初四年八月甲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贾贵人者,奉侍先帝,劬劳帷幄。
建初之后,以至亲供养长乐宫,昏定晨省,夙夜匪懈。
今赐贵人王赤绶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斤钱二千万。
朕既早离皇太后,幸复承子道,中心依依,昊天罔极袁宏《后汉纪》十一)
使诸儒共正经义诏(四年十一月壬戌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盖三代导人,教学为本。
汉承暴秦,褒显儒术,建立《五经》,为置博士
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
孝宣皇帝以为去圣久远,学不厌博,故遂立《大、小夏侯尚书》,后又立《京氏易》。
至建武中,复置《颜氏、严氏春秋》,《大、小戴礼》博士
此皆所以扶进微学,尊广道艺也。
中元元年诏书,《五经》章句烦多,议欲减省。
至永平元年长水校尉倏奏言,先帝大业,当以时施行。
欲使诸儒共正经义,颇令学者得以自助。
孔子曰:「学之不进,是吾忧也」。
又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于戏,其勉之哉(《后汉·章纪》)
良会直言极谏诏(五年二月庚辰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朕新离供养,愆咎众著,上天降异,大变随之。
《诗》不云乎:「亦孔之丑」。
又久旱伤麦,忧心惨切。
公卿已下,其举直言极谏能指朕过失者各一人,遗诣公车,将亲览问焉。
其以岩穴为先,勿取浮华(《后汉·章纪》。又见袁宏《后汉纪》十一,作「上天降异,止于朕躬。非群司之咎,其咎朕而已。公卿」云云。)
祷雨诏二月甲申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春秋》书「无麦苗」,重之也。
去秋雨泽不适,今时复旱,如炎如焚。
凶年无时,而为备未至。
朕之不德,上累三光,震栗忉忉,痛心疾首。
前代圣君,博思咨诹,虽降灾咎,辄有开匮反风之应。
今予小子,徒惨惨而已。
其令二千石理冤狱,录轻系,祷五岳四渎,及名山能兴云致雨者,冀蒙不崇朝遍雨天下之报。
务加肃敬焉(《后汉·章纪》)
纠举狱吏诏三月甲寅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孔子曰:「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
今吏多不良,擅行喜怒,或案不以罪,迫胁无辜,致令自杀者一岁且多于断狱,甚非为人父母之意也。
有司其议纠举之(《后汉·章纪》)
以直士补任外官诏五月辛亥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思迟直士,侧席异闻。
其先至者,各以发愤吐懑,略闻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于左右,顾问省纳。
建武诏书又曰,尧试臣以职,不直以言语笔札。
外官多旷,并可以补任(《后汉·章纪》)
济南等四王勿名诏(七年正月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礼》云伯父归宁乃国,《诗》云叔父建尔元子,敬之至也。
萧相国加以不名,优忠贤也。
况兼亲尊者乎!
其沛、济南东平、中山四王,赞皆勿名(《后汉·东平宪王苍传》)
太子庆立子肇诏六月甲寅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皇太子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大义灭亲,况降退乎!
今废庆为清河王皇子保育皇后承训怀衽,导达善性,将成其器。
庶子慈母,尚有终身之恩,岂若嫡后事正义明哉!
今以肇为皇太子(《后汉·清河孝王庆传》)
赐公卿助祭钱诏八月甲辰 东汉 · 汉章帝
 出处:全后汉文 卷四
书》云「祖考来假」,明哲之祀。
予末小子,质又菲薄,仰惟先帝烝烝之情,前修禘祭,以尽孝敬。
朕得识昭穆之序,寄远祖之思。
今年大礼复举,加以先帝之坐,悲伤感怀。
乐以迎来,哀以送往,虽祭亡如在,而空虚不知所裁,庶或飨之。
岂亡克慎肃雍之臣,辟公之相,皆助朕之依依
今赐公钱四十万,卿半之,及百官执事各有差(《后汉·章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