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窦融东汉 前16 — ?
上疏让爵土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臣融年五十三。
有子年十五,质性顽钝。
臣融朝夕教导以经艺,不得令观天文,见谶记。
诚欲令恭肃畏事,恂恂循道,不愿其有才能,何况乃当传以连城广土,享故诸侯王国哉(《后汉·窦融传》又《艺文类聚》五十一引《东观汉记》,又袁宏《后汉纪》六。)
复遣长史刘钧上书归诚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臣融窃伏自惟,幸得托先后末属,蒙恩为外戚,累世二千石
至臣之身,复备列位,假历将帅,守持一隅,以委质则易为辞,以纳忠则易为力。
书不足以深达至诚,故遣刘钧口陈肝胆。
自以底里上露,长无纤介。
而玺书盛称蜀、汉二主三分鼎足之权,任嚣、尉佗之谋,窃自痛伤。
臣融虽无识,犹知利害之际,顺逆之分。
岂可背真旧之主,事奸伪之人;
废忠贞之节,为倾覆之事;
弃已成之基,求无冀之利?
此三者,虽问狂夫,犹知去就,而臣独何以用心!
谨遣同产弟友诣阙,口陈区区(《后汉·窦融传》)
上书请隗嚣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隗嚣闻车驾当西,臣融东下,士众骚动,计且不战。
将高峻之属,皆欲逢迎大军,后闻兵罢,峻等复疑。
扬言东方有变,西州豪杰遂复附从,又引公孙述将,令守突门。
臣融孤弱,介在其间,虽承威灵,宜速救助。
国家当其前,臣融促其后,缓急迭用,首尾相资,势排迮,不得进退,此必破也。
若兵不早进,久生持疑,则外长寇仇,内示困弱,复谗邪得有因缘,臣窃忧之。
惟陛下哀怜(《后汉·窦融传》)
皇子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大司空融、固始侯通胶东侯复高密侯禹太常登等奏议曰:「古者封建诸侯,以藩屏京师。
周封八百,同姓诸姬并为建国,夹辅王室,尊事天子,享国永长,为后世法。
故《诗》云,「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高祖圣德,光有天下,亦务亲亲,封立兄弟诸子,不违旧章。
陛下德横天地,兴复宗统,褒德赏勋,亲睦九族,功臣宗室,咸蒙封爵,多受广地,或连属县。
皇子赖天,能胜衣趋知趣,陛下恭廉克让,抑而未议,群臣百姓,莫不失望。
宜因盛夏吉时,定号位,以广藩辅,明亲亲,尊宗庙,重社输入尖古合旧,厌塞众心。
臣请大司空上舆地图,太常择吉日,具礼仪(《后汉·光武纪》,「建武十五年三月大司空融等奏议。制曰:』『可,』」)」。
隗嚣 东汉 · 窦融
 出处:全后汉文 卷十六
伏惟将军国富政修士兵怀附。
亲遇厄会之际,国家不利之时,守陈不回,承事本朝。
后遣伯春,委身于国袁宏《纪》此下有二句云:「忠孝冠周冠周霍,德让配吴札」),无疑之诚,于斯有效。
融等所以欣服高义,愿从役于将军者,良为此也。
而贫悁之间,改节易图,君臣分争,上下接兵。
委成功,造难就,去从义,为横谋,百年累之,一朝毁之,岂不惜乎!
执事者贪功建谋,以至于此,融窃痛之!
当今西州地势局迫,人兵离散,易以辅人,难以自建。
计若失路不反,闻道犹迷,不南合子阳,则北入文伯耳。
夫负虚交而易强御,恃远救而轻近敌,未见其利也。
融闻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今以小敌大,于众何如?
弃子徼功,于义何如?
且初事本朝,稽首北面,忠臣节也。
及遣伯春,垂涕相送,慈父恩也。
俄而背之,谓吏士何?
忍而弃之,谓留子何?
自起兵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生民转于沟壑。
今其存者,非锋刃之余,则流亡之孤,迄今伤痍之体未愈,哭泣之声尚闻。
幸赖天运少还,而大将军复重于难,是使积疴不得遂瘳,幼孤将复流离,其为悲痛,尤足悯伤,言之可为酸鼻。
庸人且犹不忍,仁者乎!
融闻为忠甚易,得宜实难。
忧人大过,以德取怨,知且以言获罪也。
区区所献,惟将军省焉(《后汉·窦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