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袁绍东汉 ? — 202
上书自讼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臣闻昔有哀叹而霜陨,悲哭崩城者。
每读其书,谓为信然,于今况之,乃知妄作。
何者?
臣出身为国,破家立事,至于怀忠获衅,抱信见疑,昼夜长吟,剖肝泣血,曾无崩城陨霜之应,故邹衍杞妇,何能感彻。
臣以负薪之资,拔于陪隶之中,奉职宪台擢授戎校
常侍张让等滔乱天常,侵夺朝威,贼害忠德,扇动奸党。
大将军何进忠国疾乱,义心赫怒,以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故授臣以督司,咨臣以方略
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合图,事无违异。
忠策未尽,而元帅受败,太后被质,宫室焚烧,陛下圣德幼冲,亲遭厄困。
时进既被害,师徒丧沮,臣独将家兵百余人,抽戈承明,竦剑翼室,虎叱群司,奋击凶丑,曾不浃辰,罪人斯殄。
此记愚臣效命之一验也。
董卓乘虚,所图不轨。
臣父兄亲从,并当大位,不惮一室之祸,苟惟宁国之义,故遂解节出奔,创谋河外。
方贪结外援招悦英豪,故即臣勃海,申以军号,则臣之与,未有纤芥之嫌。
若使苟欲滑泥扬波偷荣求利,则进可以享窃禄位,退无门户之患。
然臣愚所守,志无倾夺,故遂引会英雄,兴师百万,饮马孟津,歃血漳河
会故冀州韩馥怀挟逆谋,欲专权势,绝臣军粮,不得踵系,至使滑虏肆毒,害及一门,尊卑大小,同日并戮。
鸟兽之情,犹知号呼。
臣所以荡然忘哀,貌无隐戚者,诚以忠孝之节,道不两立,顾私怀己,不能全功。
斯亦愚臣破家徇国这二验也。
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扬蹈藉冀域。
臣乃旋师,奉辞伐畔。
金鼓未震,狡敌知亡,故韩馥怀惧,谢咎归土,张扬、黑山,同时乞降。
臣时辄承制,窃比窦融,以议郎曹操权领兖州
公孙瓒师旅南驰,陆掠北境,臣即星驾席卷,与交锋。
假天之威,每战辄克。
臣备公族子弟,生长京辇,颇闻俎豆,不习干戈,加自乃祖先臣以来,世作辅弼,咸以文德尽忠,得免罪戾。
臣非与角戎马之势,争战阵之功者也。
诚以贼臣不诛,《春秋》所贬,苟云利国,专之不疑。
冒践霜雪,不惮劬勤,实庶一捷之福,以立终身之功。
社稷未定,臣诚耻之。
太仆赵岐,御命来征,宣明陛下含弘之施,蠲除细故,与下更新,奉诏之日,引师南辕。
是臣畏怖天威,不敢怠慢之三验也。
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勤恪之功,不见书列。
而州郡守,竞盗声名,怀诗二端,优游顾望,皆列士锡圭,跨州连郡,是以远近狐疑,议论错者也。
臣闻守文之世,德高者位尊;
仓卒之时,功多者赏厚。
陛下播越非所,洛邑乏祀,海内伤心,志士愤惋。
是以忠臣肝脑涂地,肌肤横分,而无改编心者,义之所感故也。
今赏加无劳,以携有德;
杜黜忠功,以疑众望。
斯岂腹心之远图?
将乃谗慝之雅说使之然也?
臣爵为通侯,位二千石
殊恩厚德,臣既叨之,岂敢窥觊重礼,以希彤弓玈矢之命哉?
诚伤偏裨列校,勤不见纪,尽忠为国,翻成重愆。
蒙恬所以悲号于边狱,白起歔欷于杜邮也。
太傅日磾,位为师保,任配东征,而耗乱王命,宠任非所,凡所举用,皆众所捐弃。
而容纳其策,以为谋主,令臣骨肉兄弟,还为仇敌,交锋接刃,构难滋甚。
臣虽欲释甲投戈,事不得已。
诚恐陛下日月之明,有所不照,四聪之听,有所不闻,乞下臣章,咨之群贤,使九棘,议臣罪戾。
若以臣今行权为衅,则桓、文当有诛绝之刑;
若以众不讨贼为贤,则赵盾可无书弑之贬矣。
臣虽小人,志守一介
若使得申明本心,不愧先帝,则伏首欧刀,褰衣就镬,臣之愿也。
惟陛下垂《尸鸠》之平,绝邪謟之论,无令愚臣结恨三泉(《后汉·袁绍传》)
拜乌丸三王为单于版文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使持节大将军督幽、青、并领冀州乡侯承制辽东属国率众王颁下、乌丸辽西率众王蹋顿右北平率众王汗卢维:乃祖慕义迁善,款塞内附,弱捍𤞤狁,东拒濊貊,世守北陲,为百姓保障,虽时侵犯王略,命将徂征厥罪,率不旋时,悔愆变改,方之外夷,最又聪惠者也。
始有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用能悉乃心,克有勋力于国家,稍受王侯之命。
自我王室多故,公孙瓒作难,残夷厥土之君,以侮天慢主,是以四海之内,并执干戈,以卫社稷。
三王奋气裔士,忿奸忧国,控弦与汉兵为表里,诚甚忠孝,朝所嘉焉。
然而虎兕长蛇,相随塞路,王官爵命,否则无闻。
夫有勋不赏,俾勤者怠。
今遣行谒者杨林,赍单尔玺绶车服,以对尔劳。
其各绥静部落,教以谨慎,无使作凶作慝。
世复尔祀位,长为百蛮长。
厥有咎有不臧者,泯于尔禄,而丧于乃庸,可不勉乎!
乌桓单于都护部众,左右单于受其节度,他如故事(《魏志·乌丸传》注引《英雄记》)
漳河盟辞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贼臣董卓,承汉室之微,负甲兵之众,陵越帝城,跨蹈王朝,幽鸩太后,戮杀弘农,提挈幼主,越迁秦地,残害朝臣,斩刈忠良,焚烧宫室,蒸乱宫人,发掘陵墓,虐及鬼神过恶蒸皇天,浊秽薰后土。
神祇怨恫,无所凭恃,兆人泣血,无所控告,仁贤之士,痛心疾首,义士奋发,云兴雾合,咸欲奉辞伐罪,躬行天诛。
凡我同盟之后,毕力致命以伐凶丑,同奖王室,翼戴天子。
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坠其师,无克祚国(《后汉·袁绍传》注引《献帝春秋》)
曹操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可都甄城,当有所立(《魏志·武帝纪》注引《献帝起居注》)
袁术初平元年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前与韩文节共建永世之道,欲海内见再兴之主。
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
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于西。
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
又家室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
违天不祥,愿详思之(《魏志·袁术传》注引《吴书》)
陈登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蜀志·先主传》注引《献帝春秋》)
公孙瓒 东汉 · 袁绍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
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分著丹青,谓为旅力同仇,足踵齐、晋,故解印释绂,以北带南,分割膏腴,以奉执事,此非孤赤情之明验邪?
岂寤足下弃烈士之高义,寻祸亡之险踪,辄而改虑,以好易怨,盗遣士马,犯暴豫州
始闻甲卒在南,亲临战阵,惧于飞矢迸流,狂刃横集,以重足下之祸,徒增孤子之咎衅也,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
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果令贵弟殒于锋刃之端。
斯言犹在于耳,而足下曾不寻讨祸源,克心罪己,苟欲逞其无疆之怒,不顾逆顺之津,慝怨害民,骋于余躬,遂跃马控弦,处我疆土,毒遍生民,辜延白骨。
孤辞不获已,以登界桥之役。
是时足下兵气霆震,骏马电发,仆师徒肇合,机械不严,强弱殊科,众寡异论,假天之助,小战大克,遂陵蹑奔背,因垒馆谷。
此非天威棐谌,福丰有礼之符表乎?
足下志犹未厌,乃复纠合余烬,率我蛑贼,以焚爇渤海
孤又不获宁,用及龙河之师。
羸兵前诱,大军未济,而足下胆破众散,不鼓而败,兵众扰乱,君臣并奔。
此又足下为之,非孤之咎也,自此以后,祸隙弥深,孤之师旅,不胜其忿,遂至积尸为京,头颅满野。
悯彼无辜,未尝不慨然失涕也。
后比得足下书,辞意婉约,有改往修来之言。
仆既欣于旧好克复,且悯兆民之不宁,每辄引师南驾,以顺简书。
弗盈一时,而北边羽檄之文,未尝不至。
孤是用痛心疾首,靡所错情。
夫处三军之帅,当列将之任,宜令怒如严霜,喜如时雨,臧否好恶,坦然可观。
而足下二三其德,强弱易谋,急则曲躬,缓则放逸,行无定端,言无质要,为壮士者固若此乎!
既乃残杀老弱,幽土愤怨,众叛亲离,了然无党。
又乌丸、濊貊,皆与足下同州,仆与之殊俗,各备迅激怒,争为锋锐;
又东西鲜卑,举踵来附。
此非孤德所能招,乃足下驱而致之也。
夫当荒危之世,处干戈之险,内违同盟之誓,外失戎狄之心,兵兴州壤,祸发萧墙,将以定霸,不亦难乎!
前以西山陆梁,出兵平讨,会曲义余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
此兵,孤之前行,乃界桥搴旗拔垒,先登制敌者也。
始闻足下镌金纡紫,命以元帅,谓当因兹奋发,以报孟明之耻,是以战夫引领,竦望旌旆,怪遂含光匿影,寂尔无闻,卒臻屠灭,相为惜之。
夫有平天下之怒,希长世之功,权御师徒,带养戎马,叛者无讨,服者不收,威怀并丧,何以立名?
今旧京克复,天罔云补,罪人斯亡,忠干翼化,华夏俨然,望于穆之作,将戢干戈,放散牛马,足下独何守区区之土,保军内之广,甘恶名以速朽,亡令德之久长?
壮而筹之,非良策也。
宜释憾除嫌,敦我旧好。
若斯言之玷,皇天是闻(《魏志·公孙瓒传》注引《汉晋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