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主墓碑赞 蜀汉 · 诸葛亮
四言诗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九
玄漠太寂,混合阴阳。
天地交泮,万品滋彰。
先生理著,分别柔刚。
鬼神以观,六度显明(《真诰》十四)。
出师表(《御览》二十一作出军表)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文选卷三十七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亡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袆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也。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士,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度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责攸之袆允等咎,以章其慢。陛下亦宜自课,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答蒋琬教(建兴元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思惟背亲舍德,以殄百姓,众人既不隐于心实,又使远近不解其义,是以君宜显其功举,以明此选之清重也(《蜀志·蒋琬传》)。
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足乔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蜀志·董和传》。又见《书钞》六十九引《诸葛亮集》,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云云;又一百三十六)。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蜀志·董和传》)。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任重才轻,固多阙漏。前参军董幼宰,每言辄尽,数有谏止。虽姿性鄙薄,不能悉纳。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未有忠于国如幼宰者,亮可以少过矣(《御览》二百四十九。案:此与《董和传》文同,而次第互异,多出首二语,故并录之。)。
罢来敏教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群(《宋书·王微传》微与江湛书引此,作「来敏乱群,过于孔文举」。)。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后主即位(案:「后主」字不应出亮口,当是后人误改。),吾暗于知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蜀志·来敏传》注引《亮集》)。
与李丰教(建兴九年)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吾与君父子戮力以奖汉室,此神明所闻,非但人知之也。表都护典汉中,委君于东关者,不与人议也。谓至心感动,终始可保,何图中乖乎?昔楚卿屡绌,亦乃克复,思道则福应,自然之数也。愿宽慰都护,勤追前阙,今虽解任,形业失故,奴婢宾客,百数十人,君以中郎参军居府,方之气类,犹为上家。若都护思负一意,君与公琰推心从事者,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详思斯戒,明吾用心。临书长叹,涕泣而已(《蜀志·李严传》注)。
教张君嗣(案:张裔字君嗣)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去妇不顾门,萎韭不入园。以妇人之性,草莱之情,犹有所耻,想忠壮者意何所之(《御览》九百七十六)!
转教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计一岁运用蓬旅席千万具(《御览》七百八)。
教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御览》八百十五引《诸葛亮集》)。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昔孙叔敖乘马三年,不知牝牡,称其贤也(《艺文类聚》九十三,《御览》八百九十七)。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若贼骑左右来至,徒从行以战者,陟岭不便,宜以车蒙阵而待之;地狭者,以锯齿而待之(《北堂书钞》一百十七《阵篇》)。
其四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作部作匕首五百枚以给军士(《书钞》一百二十三,《御览》三百四十六)。
其五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敕作部皆作五折刚铠十折矛以给之(《御览》三百五十三引《诸葛亮集》)。
作斧教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前后所作斧,都不可用。前伐鹿角,坏刀斧千馀枚,赖贼已走。间自令作部作刀斧百枚,用之百馀日,初无坏者。尔乃知彼主者无意,以收治之,非小事也。若临敌,败人军事矣(《御览》七百六十三,题作《教子》)。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前到武都一日,伐鹿角坏刀斧千馀枚。赖贼已走,若未走,无所复用(《御览》三百三十七。)。
军令(案:《诸葛氏集目录》。军令上、中、下三篇,第二十二至第二十四。) 其一 蜀汉 · 诸葛亮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始出营,竖矛戟,舒幡旗,鸣鼓角;三里,辟矛戟,结幡旗,鸣鼓角;未至营三里复竖矛戟,舒幡旗,呜鼓角;复结幡旗,止鼓角。违令者髡(《书钞》一百二十)。
其二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连卫阵狭而厚也(《御览》三百一)。
其三
出处:全三国文 卷五十八
敌已来进,持鹿角兵悉却在连冲后,敌已附鹿角,里兵但得进踞,以矛戟刺之,不得起住,起住妨弩(《御览》三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