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位置
作者
标签
郑众东汉 ? — 83
婚礼谒文赞 其一 东汉 · 郑众
四言诗 押语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雁候阴阳,待时乃举。
冬南夏北,贵有其所(《艺文类聚》九十一)
其四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卷柏药草,附生山颠。
屈卷成性,终无自伸(《御览》九百八十九)
其五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嘉禾为谷,班禄是宜。
吐秀五七,乃名为嘉(《初学记》二十七)
其七
四言诗 押先韵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九子之墨,藏于松烟。
本性长生,子孙图边(《初学记》二十,《御览》六百二)
其八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金钱为质,所历长久。
金取和明,钱用不止(《御览》八百三十六)
其九
四言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舍利为兽,廉而能谦。
礼义乃食,口无讥愆(《御览》九百十三)
上疏请爵耿恭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耿恭以单兵固守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
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
前后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
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后汉·耿恭传》)
上疏谏遗使报单于 其一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臣伏料北单于所欲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令西域诸国耳,故汲汲以致汉使使既到,偃蹇自若。
臣愚以为于今宜且勿答。
单于本来归义者,望呼韩邪之助,故归心不二。
乌桓慕化,并力保蕃。
今闻北单于不屈,汉复通使不止,恐南单于必怀疑,而乌桓亦有二心。
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分离析,规为边害,其忧不轻。
今幸有充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答,不敢为害袁宏《后汉纪》十)
其二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臣伏闻北单于所以要致汉使者,欲以离南单于之众,坚三十六国之心也。
又当扬汉和亲,夸示邻敌,令西域欲归化者,局促狐疑,怀土之人绝望中国耳。
汉使既到,便偃蹇自信。
若复遗之,虏必自谓得谋,其群臣驳议者不敢复言。
如是,南庭动摇,乌桓有离心矣。
单于久居汉地,具知形势,万分离析,旋为边害。
今幸有度辽之众,扬威北垂虽勿报答,不敢为患(《后汉·郑兴附传》)
上言辞使匈奴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臣前奉命不为匈奴拜,单于恚恨,故遣兵围臣。
今复衔命,必见陵折。
臣诚不忍持大汉节对毡裘独拜。
如令匈奴遂能服臣,将有损大汉之强(《后汉·郑众传》,又见袁宏《后汉纪》九,有小异。)
婚礼(案《晋书·礼志下》《宋书·礼志一》并云「古者冠婚皆有醮,郑氏醮文三首具存。此即三首之一。」)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后汉郑众百官六礼辞,大略同于周制。
而纳采女家答辞末云:「奉酒肉若干,再拜反命」。
其所称前人,不云吾子,皆云君。
六礼文皆封之。
先以纸封表,又加以皂囊,著箧中。
又以皂衣箧表讫,以大囊表之,题检文言「谒表某君门下」。
其礼物凡三十种,各有谒文。
外有赞文各一首,封如礼文。
箧表讫,蜡封题,用皂帔盖于箱中。
无囊表,便题检文言「谒箧某群门下」,便书赞文通共在检上(《通典》五十八。案此约文。)
礼物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案以玄、纁、羊、雁、清酒、白酒、粳米、稷米、蒲、苇、卷柏、嘉禾长命缕、胶、漆、五色丝、合欢铃、九子墨、金钱、禄得香草、凤皇、舍利兽、鸳鸯、受福兽、鱼、鹿、乌、九子妇、阳燧,总物之所象者。
玄,象天。
纁,法地。
羊者,祥也,群而不党。
雁则随阳
清酒降福。
白酒,欢之由。
粳米,养食。
稷米,粢盛。
蒲,众多性柔。
苇,柔之久。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须禄。
长命缕,缝衣延寿。
胶,能合异类。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铃,音声和谐。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雌雄伉合俪。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飞止须匹,鸣则相和。
受福兽,体恭心慈。
鱼,处渊无射鹿者,禄也。
乌,知反哺,孝于父母。
九子妇,有四德。
阳燧,成明安身。
又有丹为五色之荣;
青为色首,东方始(《通典》五十八。案:此即谒文之约文。《通典》五十八,王彪之上书引郑氏《婚物赞》曰「羊者祥也」。盖礼物三十种,各有谒有赞,各题在检上。)
婚礼谒文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纳采,始相与言语,采择可否之时。
问名,谓问女名,将归卜之也。
纳吉,谓归卜吉,往告之也。
纳徵,用束帛徵成也。
请期,请吉日,将迎亲,谓成礼也(《艺文类聚》四十)
婚礼谒文赞 其二 东汉 · 郑众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粳米馥芬,婚礼之珍(《艺文类聚》八十五)
其三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稷为天官(《御览》八百四十)
其六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长命之缕,女工所为(《御览》八百三十)
其十
 出处:全后汉文 卷二十二
(鸳鸯鸟)雌雄相类。
寒凉守节,险不能倾(《艺文类聚》八十九。案:《通典》所载礼物三十种,自「玄、纁」至「阳燧」仅二十九种。而无「女贞」,岂脱此一种邪?抑「女贞」即「九子妇」邪?当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