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贤良方正对策 东汉 · 鲁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政莫先于从民之所欲,除民之所恶,先教后刑,先近后远。君为阳,臣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京师为阳,诸夏为阴;男为阳,女为阴;乐和为阳,忧苦为阴,各得其所则和调。精诚之所发,无不感浃。吏多不良,在于贱德,而贵功欲速,莫能修长久之道。古者贡士,得其人者有庆,不得其人者有让,是以举者务力行。选举不实,咎在刺史二千石。《书》曰:「天工人其代之」。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设难以观其谋,烦事以观其治,穷则观其所守,达则观其所施,此所以核之也。民多贫困者急,急则致寒,寒则万物不成。去本就末,奢所致也。制度明则民用足,刑罚不中,则于名不正。正名之道,所以明上下之称,班爵号之制,定卿大夫之位也。狱讼不息,在争夺之心不绝。法者,民之仪表也,法正则民悫。吏民凋弊,所从久矣。不求其本,浸以益甚。吏政多欲速,又州官秩卑而任重,竞为小功,以求进取,生凋弊之俗。救弊莫若忠,故孔子曰:「孝慈则忠」。治奸诡之道,必明慎刑罚,孔子曰:「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说以犯难,民忘其死」。死且忘之,况使为礼义乎(袁宏《后汉纪》十六)?
上疏论说经 东汉 · 鲁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臣以愚顽,显备大位,犬马气衰,猥得进见,论难于前,无所甄明,衣服之赐,诚为优过。臣闻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浮华无用之言不陈于前,故精思不劳而道术愈章。法异者,各令自说师法,博观其义。览诗人之旨意,察《雅》《颂》之终始,明舜、禹、皋陶之相戒,显周公、箕子之所陈,观乎人文,化成天下。陛下既广纳謇謇以开四聪,无令刍荛以言得罪;既显岩穴以求仁贤,无使幽远独有遗失(《后汉·鲁丕传》)。
奏止赵王避疾学宫 东汉 · 鲁丕
出处:全后汉文 卷三十三
臣闻《礼》,诸侯薨于路寝,大夫卒于适室,死生有命,非有逃避之典也。学宫传五帝之道,修先王礼乐教化之处,王欲废塞,以广游宴,事不可听(《后汉·鲁丕传》「丕拜赵相。赵王商尝欲避疾,便时移住学宫,丕止不听。王乃上疏自言,诏书下丕。丕奏」云云。「诏从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