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
记¶ 第 723b 页
天界觉浪盛禅师全录卷之二十三

门人 大别 大闻 大选 大权 较

* 记

** 武夷西来岩记

武夷以奇称天下固不待言虎啸岩顶有新获之奇
出于三十六峰此殆世人所未知也试举开创之故
以自纪其岁月可乎此山三十年前人秪知有虎啸
岩至万历壬寅予丽空翁于岩顶之右得一洞以搆
禅室始知有虎啸洞天启辛酉吾师东苑和尚嘱予
曰此洞是我授业先师骨塔所在子可栖之予受命
与普周行公策杖造巅见此岩壁立万仞于千峰环
绕间如老胡西来为此方鼻祖其捧钵传衣之衲子
咸接踵趋承焉因指其顶之中曰此处对千杯渡可
建一梵刹行公能苦力辄自握锄历数载始辟成插
草之地此西来岩之所繇名也崇祯庚午予乃携小
子大铨隐此以拨草于顶左复启一洞俨发天藏可
以坐数六六之奇予顾铨曰异哉此天授吾与子也
右洞既谓虎啸左洞不谓之龙吟乎前有岩圆秀可
摩配此二洞三相掩映其中宫正如洞山之正偏兼
带大觉之三星偃月也予且自幸获其全胜矣不期
更于抵尽陡见参天断崖如巨灵所擘其中犹闻瀑
流淙淙俯之莫测其底遂以独木为桥如天台石梁
虽惯乘险者股慄不敢过予与铨子直度于峭绝又
获一小石龛悬于立屏之上寒山子云上有安心窟
下有定命桥今日得之矣予与二三子磅礡翠微间
六时钟梵每漏逗于九曲之岸可中有临风采听相
寻于别峰者我不箕踞岩前遥见其步骤乎曲岸音
别峰客亦虚中之真景耳此岩孤峻绝无攀跻之径
是先祖于剑峡中凿石接梯而上故唯一门而复狭
记¶ 第 723c 页
小此剑峡梯诚登岩之第一奇也惟岩峻故水源亦
高枕巅之瀑收而引之遂为石沼滴滴不落别处亦
可协高山流水之雅调矣特命十景付嘱此山蓝彭
潘王诸子之唱和自不容已也客曰此山奇则奇矣
比之五岳不啻盆中小景掌上怪石秪资人玩弄耳
师独恋此顿忘匡衡之诗谓何予日子知文佛示现
于华藏不大于娑婆不小乎子知鹿野苑为仙人居
楞伽峰为夜又宅佛于此大转法轮乎子知五岳不
如昆崙昆崙不如须弥须弥不如我拄杖乎吾闽素
号出祖之乡武夷旧称栖真之域即影不出山亦何
负匡衡之志哉客谢曰小子幸甚一游武夷西来岩
而茅塞开矣请记以待来者。

** 天台山植圣寺记

楚黄安僻壤也自天台耿先生请命立邑偕仲叔及
乡士夫以性道文礼启迪一世于是化行俗美而天
下遂指之为小鲁国矣因有出世英伟若邓豁翁李
卓吾周茶仙辈咸相继策杖而游息焉复有于此开
倡莲漏若丧吾尊宿心如若无诸大士高标白社棋
布山林而世人又指之为小乐邦矣莲池上首独守
开澹然以禅学自命闻公曾受知黄檗澹公尝亲谒
博山哜嚅道真每聚一处天启乙丑有秦德茂慨然
以天台山下一袈裟地舍二公作阿练若李文斋首
开殿宇而云门子石雨三倪者适相与刀耕火种尝
有三间细雨斜风屋数亩寒苔瘦石田之句耿九一
先生父子天资超颖有乃祖父之风深与闻澹相洽
不数载巳成小祗林矣崇祯辛未闻谷大师入楚澹
公特迎山中遂得吴浙佛像经典之庄严而大师始
与四众开导戒法衲子日渐归从亡何为闽缘强去
去年壬申余有嵩衡之役道过金陵澹公正拟拨棹
闽越忽交值于天界遇耿玉齐居士一见契合即载
记¶ 第 724a 页
予同归此山因得时与九一先生及守闻诸公商搉
向上大事先生欣然独出手眼激励赞扬及诸缙绅
君子互相唱酬不觉巳成篇集四居缁白乘风而起
立放生社背楞严经受戒参禅矣此时机缘非护法
不忘付嘱与二公能自留神则余茕茕椰子又何足
以鼓舞振作此一方哉玉斋袖出冯渐卿书曰永嘉
僧摩大士今日之双林善慧也曾见吾师宗门不自
欺说将为不请之友特来台山与师作大法喜惟杖
头镜尺弗指别峰则亦不负响应之机也是夏若愚
诸禅徒蹴踏而至因结制以慰之复有熏普从匡山
来素善泉石一日坐参之暇随余扶策山中于指顾
间得八石景普呼奇绝乞余留题彼独亲手描刻诸
石余亦目击天然各命一号复系以诗诸学人辄拍
手歌咏如有以助其清机者怡然请日吾师至此如
是桴鼓非偶然也八景有作而此山开创所自可无
记乎余颔之因仰天窝颜植圣寺以一切圣智皆从
此种植也直推原其风教之端历述其建化之事泉
呜霞起鼓吹同时庶后之住此山护此法者读记咏
诗慨然雷奋云兴大畜山中荷天之衢则于今时一
笑岂有隔耶。

** 西陵龙源记

麻城东七十里许有龙潭冲乃少司马衡湘梅公之
遗业也佳公子惠连熉公今年九月偕诸方外友不
违师辈登高舒啸杖屦周游于龟峰鹫岭之间见其
山水有灵气民俗有淳风幡然思古人躬耕畎亩以
乐尧舜之道之意乃复相寻于龙潭之源其中峰峦
峭异岩壑幽深辄廓然献一广平之地若发之天藏
焉公乃顾违师曰此非武陵之桃源摩诘之辋川乎
违师曰是固开辟以来未泄之秘也乃于此时授公
非天有厚望于公乎公跫然而喜曰有是哉予将以
记¶ 第 724b 页
乐天存吾所性而俟命焉可也师其为我相之公即
植其杖于地曰皇天后土为我盟證以成我此志庶
几不负天之所以与我也时诸山禅客与诸村邻民
咸闻此风共相推告日我山主檀越亦藏修游息于
此乎我梅家大叔亦隐居求志于此乎自是素衣缁
衲白叟黄童相与提携跋涉于冈涧绎络不绝公方
经营正室傍建书斋与诸精舍相为主伴四向之民
各来运木移石荐芹负粮协助其事所有种种不啻
城市之备也不三月基搆创制岿然一新而欣声载
野聚落安堵复自相勉励曰吾侪善为孝友和顺之
行毋使忤逆粗犷之声辱我梅大叔也盍想吾侪历
年以来日惟荒乱是畏劫争是惧将无所恃此劳生
矣今何幸大叔至此赖其德惠教养不犹鲲鲵虾蟹
之遇溟渤非特有所托命抑且逍遥乎相忘于化育
矣噫吾侪将效华封而三祝矣吾之所以祝大叔正
所以祝吾乡之民也吾又安有畴昔之忧于荒乱劫
争哉吾又安有忤逆粗犷之声色哉吾且将因大叔
延诸高僧衲子于此白椎说法震我山谷启我冥顽
使天龙寂听而生忻虎狼受旨而得度则吾侪身心
性命皆有皈依也又何虑夫土苴糠秕之不变化哉
中有长者掀髯而谈日此诚不世遇也然大叔春秋
方盛功名富贵日迫况圣朝侧席求贤不翅饥渴而
大叔忠孝根于心性安忍退藏决不出之策乎使忽
而出也则吾乡仍为落寞之地亦何从而仰望之耶
犹今邑中乡绅宰辅虽冠盖如云任朝廷治政之不
暇亦何及此岩穴之隐昧哉复有一少年挺然出席
鞠躬而应曰是不然夫诸大老虽未尝亲涉吾境而
悬设身为吾谋者固有不可测也兹大叔既身历其
境心切其情则其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使异日奋庸
得志不特能扩充此乡即天下可兼矣独不忆当日
记¶ 第 724c 页
先司马公之处乡党与朝边之成绩乎长者日异哉
吾徒有此耆也子可谓能有年矣即今日观大叔之
风教有如草偃则他日潜养变见非吾侪所得而端
倪也予当此时亦访公于龙潭坐于会源石上忍俊
不禁振衣而起执公手曰公非灵山之付嘱者安能
自致于苦空寂寞之滨而大作此不世之奇特乎违
师曰吾大师幸以钳锤之手援笔为记并为我歌扬
此缘以作法施俾异日者台阁山林同心断金信乎
无二道也余乃应声扣石而歌曰楚山高兮瞻衡阳
楚水深兮睨潇湘谁其人兮可比量克肖自命天颉
颃屡世阀阅冠缙裳生气凛凛恩边疆其子公然熉
而光天资粹美如鸾凰砥柱中流果自强浮华膴爵
何秕糠好古敏学熊胆尝尚友慕义寐不遑从容去
就慨而慷金刚断玉成琮璜老天报施无弗偿梦麟
吞日时所当锦带居士玉藻藏澄潭九曲清肝肠野
人衲子同斋庄采取孺子歌沧浪瓶鹅喏喏呼欲狂
笑看庭前花孕香春生大地皆文章一点水墨龙两
骧盐梅霖雨齐称觞端以我今为之倡。

** 齐头山水晶寺复山记

六安齐头山水晶寺梁武帝为宝志公敕建者是山
昂然如踞地狮其光熊熊于中幽密森严不啻文殊
之小清凉也地接南北途通水陆有把断要津收放
凡圣之势焉当宗门鼎盛时如二祖三祖之舒皖四
祖五祖之蕲梅与夫浮山投子诸处皆在襟带照映
间登巅长啸震惊列刹固相望也中峰本国师尚有
庵基在绝峭菁处其广录之住六安山十咏正寄迹
此耳至正断碑俨然其山场之广与静室之多几周
数百里今仅存此由旬之界犹属它人为恒产矣万
历末年桐城吴本如司马深愿重兴何芝岳相国吴
观我太史出广长舌伸毋陀手为之激扬提持遂得
记¶ 第 725a 页
舒皖晓空贤公修竹彬公矢死戮力誓恢复之蹋翻
鸠巢夺回龙窟古风接待钟鼓肃然虽地未尽归而
远近相指如表焉崇祯庚午特请博山大师重立法
幢值师迁化乃与观我太史议推鹿门法师莅此适
鹿门会予于颖正追罢讲闻角之风不肯自任竟致
书太史彬公曰此古祖道场非真具手眼足以振作
一世者孰能当齐头哉今有梦笔浪师亲承寿昌滴
乳方在颖州伸指中原倘能延主吾必赞襄使此水
晶宗风大播县宇则吾与诸公之愿不倍酬乎彬公
闻此大喜即与诸护法合力来请予方决志造嵩不
意寇乱公即拿舟挽归山中乃自叙其生平恨为外
缘所累急欲委谢脱手作一输心炉锤之人属予纪
其复山之缘以俟创继予亦感公体信之深敢漠置
耶时为楚黄李梅诸公所邀因略述之以告后来毋
忘前人苦心也。

** 汤开先别号黄岩记

袁石公云人而无癖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然则其
所谓癖癖于奇也黄茆白苇弥望汩汩安得一奇而
惊醒之奇以拔萃而言癖以专好而言山水无人情
而与高旷之士相合有好之者取以自命是性命以
之矣奇哉奇哉季云子生于临川出于汤氏名以开
先别号黄岩其父母未生前巳先寻一奇路而投奇
胎俨然为若士之奇男矣若士公以奇才奇识超超
乎方之内也季云不肯自负其先人命以匡庐之开
先故又命号以开先之黄岩其身虽在风雅场中其
心实在烟霞物外世人徒见其神清秋月韵入春花
孰知其夙生之癖于奇所使然乎东林之馆四山之
响北窗之弦香炉之记何非灵山之花嵩少之壁耶
癖固病也士生末世有病为贵古人癖于拔俗而又
拔其拔焉先迷后得不癖不迷但视其所癖何事耳
记¶ 第 725b 页
今人无拔俗之志而庸庸多厚福日尸祝之反假药
言以诋奇士之病又安知汤公之癖于匡庐之开先
黄岩许身山川以孝不匮是何旨趣哉予因谭拟陶
之癖于渊明者属予为汤黄岩记则亦同癖相怜难
免猎喜故无辞于以病为药而一笑记之。

** 小龙华山中方寺记

皖桐之南有山号大龙小龙小龙之华山黄连山踞
衔桐湖之口华山之中有阿垂方即古隐龙庵也庵
所自来远矣其废巳久万历时有苦行阿练若游方
至此遇林氏舍其地与自募建四众感动为之运木
堑石遂成庵院时闻古心和尚传律乃藉何芝岳相
国吴观我太史延之开戒至于千僧衣钵登坛自兹
庵中以持戒修净业为仪范天启间吴本如开府请
敕赐为中方禅寺及其徒證无主事闻博山先大师
将至桐即趋迎于山中留五日作法喜游先师乃指
示修造之法谓此可成丛林近来数年屡遭兵荒庵
舍渐为颓落今戊子春予适在浮山證公乃率徒开
远辈恭迎至山休夏为诸子授戒枞阳诸居士亦多
于此问法予登山眺望枞阳为案大小龙为屏鹿湖
梅岭诸湖汇之七十二螺点缀几席之下洵隐龙之
地也證公与诸子感激必欲通方仁植中丞诸护法
以此中方交授请予令人主之予以潜行无多从者
亦何能代为之理哉但得一日在山即与之议千古
不易之法则庶几矣中方藏圆周边作范巍巍堂堂
非以大小限也此山殿宇累层登顿而横翼甚宽连
络周楹则亦可成余小选圣图矣酂侯为汉高刱平
阳为酂侯守世谓刱守异才其实本行愿品久则感
通而大小依法自然乘裕十幢十林讵谓一心行布
可须臾离耶證公请予记其事用泐诸石予曰中方
巳有何相国之碑吴太史之文足以光千古矣何复
记¶ 第 725c 页
赘乎但记杖人曾来华山周旋一月指出中方藏圆
为大小龙开此胜因可也将来必有人发挥者。

** 武夷石屏岩塔塔地记

吾师东苑和尚向隐武夷石屏岩为人孤峻衲子无
能亲依独二行者服勤庚午七月欲示寂先指石屏
下地曰我死须葬于此俄大笑一声而逝行者走于
建阳报其侄甥辈遂厝师于指处三月后盛于建州
始闻讣及奔至山而静室皆空行者亦去矣盛登穴
礼拜虽不知堪舆亦觉奇异遂作奠章并托人守护
自以时机未至当以行道始不负祖父付嘱也庚辰
黄元公与盛拟迁灵骨到寿昌及同到山见三十六
峰之秀九曲来朝之奇公乃惊曰此殆天授也虽为
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仙地既有三教峰而大隐屏为
朱文公得今石屏之逆龙为东苑和尚得岂非山灵
之有待乎因相与作祭文以表之武夷从来无宗门
人今得先和尚灵塔在此则武夷开山第一祖也公
后更为塔铭特揭明之不期时世多变至太平时乃
托建州太守吴公崇安令殷公为先师造窣堵波及
塔院又为兵火所焚前年因余继泉嫡孙兴标者相
从于博山剃落命往重搆石屏塔院仅为草屋彼偶
于先师族侄处得石屏放閒集又于彼俗家得玉函
秘要有涅槃和尚钤记曰武夷久作神仙府更应兴
王崇世儒三教中峰能迥拔西坤逆有卧龙居曰此
中当历世出诸圣祖在逆龙为最奇也乃诧异此地
与彼钤记劵合特持于梦笔盛甚怪之风水之理甚
微虽有称赞者皆浮誇之辞未足信也况世间功名
美器造物不与人全余何人敢掠天之功谬为巳有
不亦重损其德乎即今有司马头陀指百丈沩山为
万世祖庭文矩禅师指雪峰为千古法窟与武夷为
三教圣地亦必于后世始信其说如九曲龙潭之出
记¶ 第 726a 页
赵王与大隐屏之出文公此虽可信而西坤之宅何
敢据为必在此耶盛不肖不能亲守师塔罪莫此大
今特命敏之讷子归武夷以奉祀石屏先师塔乃引
前事以鼓其志趣使始终坚密成就祖庭安知后世
不以成验为此记之不谬以遗厥远嗣哉巳亥春日
不肖盛书于皋亭鹤飞处。

** 破皮鞋记

偶有个没巴鼻汉来求作破皮鞋记杖人曰破皮鞋
有何可取而记之乎日无可取也以此鞋是达磨所
遗遮一只于熊耳山定林寺深恐此土人以为西天
所遗者为诧异窃去而作怪故求大手笔记之以防
闲也杖人曰何于今乃求记而防闲之乎正以今时
事穷故也昔老达磨无端得得而来自谓不立文字
教外别传乃见梁武帝只道得一个廓然无圣与对
面不识便渡芦过江去若后之好事而作宗旨者只
这一则便可作也何必面壁立雪何必安心得髓何
必脱身遗履而后立宗旨哉虽然若非彼时断臂人
以安心得髓遮则为一花开五叶之宗旨则前所见
武帝与渡芦与面壁与立雪与后遗履节节皆可作
宗旨者有谁能记之以附会于传佛心印为标宗立
旨哉杖人曰既有彼断臂人记之能使后人附会为
宗旨则妙有不可测者在矣又何独于破皮鞋而防
闲之乎曰非防闲此破皮鞋也盖防闲历世之久宗
旨穷时或窃此所遗之物以作怪也杖人曰若能窃
破皮鞋而作怪则天下如河洛经史与三藏五宗及
木头󵎛砖之类无有不可窃之而作怪也又何能令
杖人一一记而防闲之乎曰不见彼浑沌乎偶与倏
忽善厚为穿凿之七日而浑沌死则此鞋虽巳被人
窃去尚不知彼欲窃去作怪耶或彼恐人诧异故先
窃去以灭其迹耶故须预作记以防闲之以免后来
记¶ 第 726b 页
如倏忽亦穿凿使之死也杖人咄曰天下岂有未痒
先搔者乎若真浑沌倏忽岂能凿死哉凿得死者一
任凿之何足惜乎彼果凿不死即汝没巴鼻汉强欲
为彼防闲却是无端为破皮鞋穿凿与西天达磨一
状领过也汝以间事长无明者罪又浮于达磨之无
端遗此毒于我东土矣若我东土有真本色汉自不
为达磨所惑乱岂复为彼所遗之破皮鞋所惑乱而
待汝为之防闲乎乃以杖将此没巴鼻汉逐出复大
笑曰我虽不为他破皮鞋作记如此没巴鼻汉真是
毒物却须借此作记以防闲之耳。
记¶ 第 726c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