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记¶ (自动笺注)
天界覺浪盛禪師全錄卷之二十三
門人大別大聞大選大權
*記
**武夷西來巖記
武夷以奇稱天下不待虎嘯巖頂有新獲之奇
出於三十六峰此殆世人所未知也試舉開創之故
以自紀其歲月可乎此山三十年前人秪知有虎嘯
公元1602年
巖至萬曆壬寅麗空翁於巖頂右得一洞以搆
公元1621年
禪室始知有虎嘯天啟辛酉吾師東苑和尚囑予
曰此洞是我授業先師塔所在子可棲之予受命
與普周行策杖造巔見此巖壁萬仞千峰
繞間如老胡西來為此鼻祖其捧缽傳衣衲子
接踵趨承焉因指其頂之中曰此處對千盃渡可
建一梵剎公能苦力輒自握鋤歷數載始闢成插
公元1630年
草之地此西來巖之所繇名也崇禎庚午予乃攜小
子大銓隱此以撥草于頂左復啟一洞儼發天藏
以坐數六六之奇予顧銓曰異哉此天授吾與子也
右洞既謂虎嘯左洞不謂龍吟乎前有岩圓秀可
摩配此二洞三相掩映其中宮正洞山之正偏兼
大覺三星偃月也予且自幸獲其全勝不期
更於抵盡陡見參天斷崖巨靈所擘其中猶聞瀑
流淙淙俯之莫測其底遂以獨木為橋如天台石梁
雖慣乘險者股慄不敢過予與銓子直度於峭絕
一小石龕懸於立屏之上寒山子云上安心
下有定命橋今日得之矣予與二三子磅礡翠微
六時鐘梵漏逗九曲之岸可中臨風採聽
尋於別峰者我不箕踞巖前遙見步驟乎曲岸音
別峰客亦虛中之真景耳此巖孤峻絕無攀躋之逕
先祖于劍峽中鑿石接梯而上唯一門而復狹
小此劍峽梯誠登巖之第一奇也惟岩峻水源
高枕巔之瀑收而引之遂為石沼滴滴不落別處
可協高山流水雅調特命十景付囑此山藍彭
潘王諸子唱和自不容已也客曰此山奇則奇矣
比之五岳不啻盆中小景掌上怪石秪資人翫弄
師獨戀此頓忘匡衡之詩謂何日子知文佛示現
華藏不大娑婆不小乎子知鹿野苑仙人
楞伽峰為夜又宅佛於此大轉法輪乎子知五嶽
崑崙崑崙不如須彌須彌不如拄杖乎吾
出祖之鄉武夷舊稱棲真之域即影不出山亦何
匡衡之志哉客謝曰小子幸甚一遊武夷西來
茅塞開矣請記以待來者
**天臺山聖寺
黃安僻壤也自天臺耿先生請命立邑仲叔
鄉士夫以性道文禮啟迪一世於是化行俗美而天
下遂指之為小魯國矣因有出世英偉若鄧豁翁
卓吾茶仙輩咸相繼策杖遊息焉復有於此開
蓮漏若喪吾尊宿如若無諸大士高標白社
布山林而世人又指之為小樂邦矣蓮池上首獨守
澹然禪學自命公曾受知黃檗澹公嘗親謁
公元1625年
博山嚌嚅道真每聚一處天啟乙丑有秦德茂慨然
天臺山下一袈裟地捨二公阿練李文齋首
殿宇雲門子石雨三倪者適相與刀耕火種
三間細雨斜風屋數畝寒苔瘦石田之句耿九一
先生父子天資超穎乃祖父之風深與聞澹相洽
公元1631年
不數載巳成小祗林矣崇禎辛未聞谷大師入楚澹
公特迎山中遂得吳浙佛像經典莊嚴大師
四眾開導戒法衲子日漸歸從亡何為閩緣強去
公元1632年
去年壬申余有嵩衡之役道過金陵公正擬撥棹
閩越忽交值於天界遇耿玉齊居士一見契合即載
同歸此山因得時與九一先生及守聞諸公商搉
向上大事先生欣然獨出手眼激勵讚揚及諸縉紳
君子互相唱酬不覺成篇集四居緇白乘風而起
放生社背楞嚴經受參禪此時機緣護法
不忘付囑二公自留神則余煢煢椰子何足
鼓舞振作一方玉齋袖出馮漸卿書曰永嘉
僧摩大士今日雙林善慧也曾見吾師宗門不自
欺說將為不請之友特來臺山與師作大法喜惟杖
頭鏡尺弗指別峰則亦不負響應之機也是若愚
諸禪徒蹴踏而至因結制以慰之復有熏普從匡山
來素善泉石一日坐參之暇隨余扶策山中指顧
間得八石景普呼奇絕余留題彼獨親手描刻諸
石余亦目擊天然各命一號復係以詩諸學人輒拍
歌詠如有以助其清機怡然請日吾師至此
桴鼓非偶然也八景有作而此山開所自可無
記乎余頷之因仰天窩顏植聖寺一切聖智皆從
種植直推原其風教之端歷述其建化之事泉
霞起鼓吹同時庶後之住此山護此法者讀記
慨然雷奮雲興大畜山中天之衢則於今時一
豈有隔耶。
**西陵龍源
麻城東七十里許龍潭衝乃少司馬衡湘梅公
遺業佳公子惠連熉公今年九月偕諸方外友
違師輩登高舒嘯杖屨周游龜峰鷲嶺之間見其
山水有靈氣民俗淳風幡然思古躬耕畎畝
堯舜之道之意乃復相尋龍潭之源其中峰巒
峭異巖壑幽深廓然一廣平之地若發之天藏
焉公乃顧違師曰此非武陵桃源摩詰輞川
違師曰是固開闢以來泄之秘也乃於此時授公
非天有厚望於公乎公跫然而喜曰有是哉予將以
樂天存吾所性而俟命焉可也師其為我相之公即
植其杖於地曰皇天后土為我盟證以成我此志庶
幾不負天之所以與我也時諸山禪客諸村鄰民
咸聞此風共相推告日我山主檀越藏修游息
此乎我梅家大叔隱居求志於此自是素衣
白叟黃童相與提攜跋涉岡澗繹絡不絕公方
經營正室傍建書齋與諸精舍相為主伴四向之民
各來運木迻石薦負糧協助其事所有種種不啻
城市之備也不三月基搆創制巋然一新而欣聲載
聚落安堵自相勉勵吾儕善為孝友和順
行毋使忤逆麤獷之聲辱我大叔也盍想吾儕
以來日惟荒亂是畏劫爭是懼將無所恃勞生
矣今何幸大叔至此賴其德惠教養不猶鯤鯢蝦蟹
之遇溟渤非特所托抑且逍遙相忘化育
矣噫吾儕將效華封三祝矣吾之所以大叔
所以祝吾鄉之民也吾又安有疇昔之憂於荒亂
爭哉吾又安有忤逆麤獷聲色哉吾且將因大叔
延諸高僧衲子於此白椎法震我山啟我冥頑
使天龍寂聽而生忻虎狼受旨而得度吾儕身心
性命皆有皈依也又何慮夫土苴糠秕不變化哉
中有長者掀髯而談日此誠不世遇也然大叔春秋
方盛功名富貴日迫況聖朝側席求賢不翅饑渴
大叔忠孝根於心性安忍退藏決不出之策乎使忽
而出也則吾鄉仍為落寞之地亦何從而仰望之耶
猶今邑中鄉宰輔冠蓋如雲朝廷治政之不
亦何及此巖穴隱昧哉復有一少挺然出席
鞠躬而應曰是不然夫諸大老未嘗親涉吾境而
設身吾謀固有不可測也茲大叔身歷
心切其情則其所過者化所存神使異日奮庸
得志不特擴充此鄉即天下可兼矣獨不憶當日
司馬公之處鄉黨與朝邊之成勣長者日異哉
吾徒有此耆也子可謂能有年矣即今日觀大叔
風教有如草偃他日潛養變見非吾儕所得而端
倪也予當此時亦訪公於龍潭坐於會源石上忍俊
不禁振衣而起執公手曰公非靈山付囑者安能
自致苦空寂寞之濱而大作不世奇特乎違
師曰吾大師幸以鉗鎚之手援筆為記并為我歌揚
此緣以作法施俾異日臺閣山林同心斷金信乎
無二道也余乃應聲扣石而歌曰楚山高兮瞻衡陽
楚水深兮睨瀟湘誰其人兮可比克肖自命天頡
頏屢世閥閱冠縉裳生氣凜凜邊疆子公然熉
光天粹美鸞凰砥柱中流自強浮華膴爵
秕糠好古敏熊膽尚友慕義不遑從容
就慨而慷金剛斷玉成琮璜老天報施無弗償夢麟
日時所當錦帶居士玉藻澄潭九曲肝腸
衲子齋莊採取孺子歌滄浪瓶鵝喏喏呼欲狂
笑看庭前花孕香春生大地文章一點水墨龍兩
鹽梅霖雨稱觴端以我今為之倡。
**齊頭山水晶寺復山記
六安齊頭山水晶寺梁武帝寶誌公敕建者是山
昂然如踞地獅其光熊熊於中幽密森嚴不啻文殊
小清涼也地接南北通水陸有把斷要津收放
凡聖之勢焉當宗門鼎盛時如二祖三祖之舒皖四
五祖之蘄與夫浮山投子諸處皆在襟帶照映
間登巔長嘯震驚列剎相望中峰國師尚有
庵基在絕峭菁處其廣錄之住六安十詠寄跡
此耳至正斷碑儼然山場之廣與靜室之多幾周
百里僅存由旬之界猶屬它人恒產矣萬
末年桐城吳本如司馬深願重興何岳相國
觀我太史廣長舌伸毋陀手為之激揚提持遂得
舒皖曉空賢公修竹彬公矢死戮力誓恢復之蹋翻
鳩巢回龍古風接待鐘鼓肅然雖地未盡歸而
公元1630年
遠近相指如表焉崇禎庚午特請博山大師立法
幢值師遷化乃與觀我太史議推鹿門法師蒞此適
鹿門會予於穎正追罷講聞角之風不肯自任竟致
書太史彬公曰此古祖道場非真具手眼足以振作
一世者孰能當齊頭哉今有夢筆浪師親承壽昌
乳方在穎州伸指中原倘能延主吾必贊襄使此水
宗風大播縣宇吾與諸公之願不倍酬乎彬公
聞此大喜即與諸護法合力來請予方決志造嵩不
寇亂公即拏舟歸山中乃自敘生平恨為外
緣所累急欲委謝脫手作一輸心爐鎚之人屬予紀
其復山之緣以俟創繼予亦感公體信之深敢漠置
時為黃李諸公所邀因略述之以告後來
前人苦心也。
**湯開先別號黃巖記
袁石公云人而無癖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然則
所謂癖癖于奇也黃茆白葦彌望汩汩安得一奇
驚醒之奇以拔萃而言癖以專好而言山水人情
而與高曠之士相合有好之者取以自命性命
之矣奇哉奇哉季雲子生于臨川出于湯氏名以開
別號黃巖父母生前巳先尋一奇路而投奇
儼然若士之奇男矣若士公奇才奇識超超
乎方之內也季雲不肯自負其先人命匡廬之開
先故又命號以開先黃巖其身雖在風雅場中
公元1632年
心實煙霞物外世人徒見其神清月韻春花
孰知夙生之癖于奇所使然乎東林之館四山
北窗之絃香爐之記何非靈山之花嵩少之壁耶
癖固病也士生末世有病為貴古人癖于拔俗而又
其拔焉先迷後得不癖不迷但視其所何事
今人拔俗之志而庸庸厚福尸祝之反假藥
言以奇士之病又安知湯公之癖于匡廬開先
黃巖許身山川以孝不匱是何旨趣哉予因譚擬陶
之癖于淵明者屬予為湯黃巖記則亦同癖相憐
免獵喜故無辭于以病為藥而一笑記之。
**小龍華山中方寺記
皖桐之南有山號大龍小龍小龍華山黃連山踞
銜桐湖之口華山中有阿垂方即古隱龍菴也菴
所自來遠矣其廢巳久萬曆時苦行阿練游方
至此林氏捨其地與自募建四眾感動為之運木
塹石遂成庵院時聞古心和尚傳律乃藉何岳相
吳觀我太史延之開戒至於千僧衣缽登壇自茲
庵中以持戒修淨業儀範天啟間吳本如開府
敕賜中方禪寺及其徒證無主事博山大師
將至桐即趨迎於山中留五日作法喜游先師乃指
修造之法謂此可成叢近來數年屢遭兵荒
公元1648年
舍漸為頹落戊子春予適在浮山證公乃率徒開
遠輩恭迎至山休夏諸子授戒樅陽居士亦多
於此問法登山眺望樅陽為案大小龍為屏鹿湖
梅嶺諸湖匯之七十二螺點綴几席之下洵隱龍之
地也證公與諸子感激必欲通方仁植中丞護法
以此中方交授請予令人主之予以潛行無多從者
亦何代為之理哉但得一日在山即與之議千古
不易法則庶幾矣中方藏圓周作範巍巍堂堂
非以大小限也此山殿宇纍層登頓而橫翼甚寬連
絡周楹則亦可成余小選聖圖酇侯漢高刱平
陽為酇侯守世謂刱守異才其實本行願品久則感
通而大小依法自然乘裕十幢十林詎謂一心行布
須臾離耶證公請予記其事用泐諸石予曰中方
巳有何相國之碑吳太史之文足以千古何復
公元1632年
贅乎但記杖人曾來華山周旋一月指出方藏
大小龍開勝因可也將來有人發揮者。
**武夷石屏巖塔塔地記
吾師東苑和尚向隱武夷石屏巖為人孤峻衲子
公元1690年
能親依獨二行服勤庚午七月示寂先指石屏
下地曰我死須葬於此大笑一聲而逝行者走於
公元1632年
建陽報其侄甥輩遂厝師於指處三月後盛於建州
始聞訃及奔至山而靜室皆空行者亦去矣盛登穴
禮拜雖不知堪輿亦覺奇異遂作奠章并托人守護
公元1700年
以時機未至當行道始不負祖父付囑庚辰
黃元公與盛擬遷靈骨壽昌及同到山見三十六
峰之秀九曲來朝之奇公乃驚曰此殆天授也雖為
天下三十六洞天之仙地既有三教峰而大隱屏
朱文公得今石屏之逆龍為東苑和尚豈非山靈
有待乎因相與祭文以表之武夷從來宗門
人今得先和尚靈塔在此則武夷開山第一祖也公
更為塔銘特揭明之不期時世多變太平時乃
建州太守吳公崇安殷公為先師窣堵波
塔院又為兵火所焚前年因余繼泉嫡孫興標者相
從於博山剃落命往重搆石屏塔院僅為草屋彼偶
先師族姪處得石屏放閒集又於彼俗家得玉函
秘要涅槃和尚鈐記武夷久作神仙府更應興
王崇世儒三教中峰迥拔西坤逆有臥龍居曰此
中當歷世出諸聖祖在逆龍為最奇也乃詫異此地
與彼鈐記劵合特持於夢筆盛甚怪之風水之理甚
微雖有稱贊者皆浮誇之辭未足信也況世間功名
美器造物不與人全余何人敢掠天之功謬為巳有
不亦重損其德乎即今司馬頭陀百丈溈山
萬世祖庭文矩禪師雪峰千古法窟武夷
三教聖地亦必於後世始信其說如九曲龍潭之出
趙王大隱屏之出文公此雖可信西坤之宅何
敢據為必在此耶盛不肖不能親守師塔罪莫此大
特命敏之訥子歸武夷奉祀石屏先師塔乃引
前事以鼓其志趣使始終堅密成就祖庭安知後世
公元1632年
不以成驗為此記之不謬以遺厥遠嗣哉巳亥春日
不肖盛書皋亭鶴飛處。
**破皮鞋
有箇沒巴鼻來求作破皮鞋記杖人曰破皮鞋
有何可取而記之乎日無可取也以此鞋是達磨
遺遮一隻熊耳山定林寺深恐土人以為西天
所遺者為詫異竊去而作怪故求大手筆記之以防
閑也杖人曰何於今乃求記而防閑之乎正以今時
事窮故也昔老達磨無端得得而來自謂不立文字
教外別傳乃見梁武帝只道得一廓然聖與
不識便渡蘆過江去若後之好事而作宗旨者只
一則便可作也何必面壁立雪何必安心得髓
脫身遺履而後宗旨雖然若非彼時斷臂
安心得髓遮則為一花五葉宗旨則前所見
武帝與渡蘆與面壁立雪與後遺履節節皆可作
宗旨者有誰能記之以附會於傳佛心印為標宗立
旨哉杖人曰既有彼斷臂人記之能使後人附會
宗旨妙有不可測者在矣又何獨於破皮鞋而防
閑之乎曰非防閑此破皮鞋也蓋防閑歷世之久宗
旨窮時或竊此所遺之物以作怪也杖人曰若能竊
皮鞋作怪則天下如河洛經史與三藏五宗
木頭󵎛磚之類無有不可之而作怪也又何能令
杖人一一記而防閑之乎曰不見渾沌乎偶與倏
忽善厚為穿鑿七日渾沌死則此鞋雖巳被人
竊去尚不知彼欲竊去作怪耶或彼恐人詫異故先
竊去以滅其跡耶故須預作記以防閑以免後來
倏忽穿鑿使之死也杖人咄曰天下豈有未痒
先搔者乎若真渾沌倏忽豈能鑿死哉鑿得死者一
任鑿之何足惜乎彼果鑿不死即汝沒巴鼻漢強欲
為彼防閑卻是無端為破皮鞋穿鑿西天達磨
狀領過也汝以間事無明者罪又浮於達磨之無
端遺此毒于我東土矣若我東土真本色漢自不
達磨惑亂豈復為彼所遺之破皮鞋惑亂
待汝為之防閑乎乃以杖將此沒巴鼻漢逐出復大
笑曰我雖不為他破皮鞋作記如此沒巴鼻真是
毒物卻須借此作記以防閑之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