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讲解下¶
讲解下¶ 第 153a 页
讲解下¶ 第 161c 页


华严经传记卷第三

京兆崇福寺僧沙门法藏集

* 讲解下


* 唐并州武德寺释慧觉
* 唐越州静林寺释法敏
* 唐襄州神足寺释慧眺
* 唐蒲州普齐寺释道英
* 唐襄州寒陵寺释道昂
* 唐京师大慈恩寺释灵辨
* 唐终南山至相寺释智俨
讲解下¶ 第 162a 页 T51-0162.png

释慧觉。姓范氏。齐人也。达量通鉴。罕附其
伦。而仪形秀峙。长七尺馀。眉目峰映。衣服
鲜洁。容止温弘。锵锵然也。凡行路士子。莫不
迎睇目送焉。虽博学群经。多以华严为首。被
请高阳。久当讲匠。听众千馀。堂宇充溢。而来
者不绝。遂停法肆。爰有施主。即为造千人讲
堂。缔搆斯须不月便讫。登法座引众充满。时
讶其法会之盛也。著华严十地维摩等疏。至
武德三年。觉少有心痛。告门人曰。吾其去矣。
乃出身资。为僧设食。与众取诀。于是通夜。正
念明相。才动奄然从化。春秋九十。

释法敏。姓孙氏。丹阳人。八岁出家。事英禅
师。为弟子入茅山。听明法师三论。又听高丽
实讲大乘经论。躬为南座。结轸三周。贞观
元年。出还丹阳。讲华严涅槃。二年越州田都
督。追还一音寺。相续法轮。于时四方义学沙
门八百馀人。当境僧千二百人。尼众三百。士
俗之集。不可复记。时为法庆之嘉会也。至十
九年会稽士俗。请住静林寺。讲华严经。至六
月末正讲。有蛇悬半身。在敏顶上长七尺许。
作黄金色。吐五色光。终讲方隐。至夏讫还一
音寺。夜有赤衣二人。礼敏曰。法师讲四部大
经。功德难量。须往他方教化。故从东方来迎
法师。弟子数十人同见。至八月十七日卒。尔
前三日三夜。无故闇冥。恰至将逝。忽放大光。
夜明如日。异香不灭。莫不怪叹。道俗庄严。送
于隆安之山焉。造华严疏七卷。

释慧眺。姓庄氏。少出家以小乘为业。驰誉江
汉。承象王哲公在龙泉讲三论。心生不忍曰。
讲解下¶ 第 162b 页 T51-0162.png
三论明空。讲者著空。言讫舌出三尺。鼻眼两
耳并皆流血。七日不语。有伏法师。闻之曰。汝
大痴也。一言毁经。罪过五逆。可信大乘方得
免耳。乃令忏悔。舌还故入。便举往哲所。唯
听大乘。哲之云。亡为建七处八会方广齐。百
日既满。即往香山神足寺。足不踰阃。常习大
乘。四时每讲华严经。用陈忏谢。贞观十一年
四月。在松林坐禅。见有三人形服都雅。请受
菩萨戒。受讫白曰。禅师大利根。若不改心信
大乘者。千佛出世。犹在地狱。房此重厉。涕血
交流。大哭还寺。在讲者房前。宛转呜咽不得
能言。以水洒醒。乃更大哭。绕佛忏悔。用此为
常。又勤化士俗。造华严大品等各一百部。
至十三年三月。佛前礼忏。安然坐化。因此而
终。春秋八十馀矣。终后七日。林树白色。过
此方复焉。斯亦知过能改。诚可嘉也。寺去城
五十里。从受归戒七千馀人。填赴山河。为建
大斋。于墓所三十法师。各开一经。用津灵
造。

释道英。姓陈氏。蒲州猗氏人也。年十八。二亲
重之。便为取妇。五年同床。誓不相触。后遂巡
至并洲炬法师下听华严等经。开皇十年。方
预缁服。遂入大行山柏梯寺。修行止观。忽然
大解。后在京住胜光寺。从昙迁禅师听摄论。
迁特赏异之。听讲之暇。常供僧役。因事呈理。
既以调心。常云。余冥目坐禅。如有所诣。及开
目后。还复常识。故于事务。游观役心。使空有
无滞耳。然其常坐。开目如钱。动逾信宿。初
无顿𥇒。后入禅定。稍呈异迹。尝与人争地。忽
讲解下¶ 第 162c 页 T51-0162.png
现僵尸。气绝色变。俄欲膀胀。彼归心启悔。乃
言笑如常又入池六宿。卧雪三夕。唯云火
灰土坌。诚难测也。一日讲起信论。至真如门。
奄然不语。怪往观之。气绝身冷。众知灭想。即
而任之。经于累宿。方从定起。又曾亢旱。遂讲
华严。以祈甘泽。有二老翁。稍异常人。各二童
侍恒来在听。英每异之。后因讯问由绪。答曰。
弟子是海神。爱此经故来听。英曰。今既为檀
越讲经。请下微雨。神敕二童。二童便从窗出。
须臾滂沛。远近咸赖焉。二翁拜谢。倏忽而退。
及将终索水。剃洗还坐。被以大衣。告门人曰。
无常至也。但不可自欺。即令讲此经贤首
偈。至于属纩。令侍人称佛。奄然神逝。贞观
十年九月也。春秋八十。初将终感群鸟数万。
悲鸣房宇。青衣二童。执华而入。紫气如光。从
英身出。腾焰数大。及明露结。周二十里。人
物失光。三日方歇。蒲晋山川修行之侣。闻
哀屯赴。如丧重亲。又感僧牛吼鸣流泪不
息。断绝水草经七日。将欲藏殓。则下一钁。
地忽大震。周十五里。皆大惊怖。又感白虹
两道远属龛旋。白鸟二头翔鸣。随送至于龛
所。详英道开物悟。慧解入神。故得灵相𣱦氲。
存亡总萃。不负身世。诚斯人乎。

释道昂。未详其氏。魏郡人。风神清彻。高尚世
表。慧解夙成。殆非开悟。初投于灵裕法师。而
出家焉。既而饮沐清化。爱敬亲承。岁积炎凉。
齐踪上位。常于寒陵山寺。陶融初教。日照
高山此焉。欣属讲华严地论。谅超先哲。又
曾登讲之夜。素无灯烛。昂举掌高示。便发
讲解下¶ 第 163a 页 T51-0163.png
晕光。朗照堂宇。大众观瑞。怪所从来。昂曰。
此光手中恒有耳。何可怪耶。其福业隆深诚
不可度也。化物馀景。志结西方。常愿生安养。
后自知命极。预告有缘。时未测其言也。期月
既临。一无信患。问斋时至未。景次昆吾。即
升高座。身含奇相。炉发异香。爰引四众。受菩
萨戒。词理切要。听者寒心。时七众围绕。餐承
道味。昂举目高视。乃见天众缤纷弦管繁会。
中有声。告众曰。兜率陀天乐音下迎。昂曰。天
道乃生死根本。由来非愿。常祈心净土。如何
此诚不遂耶。言讫便睹天乐上腾须臾还灭。
更见西方香华伎乐飞涌而来旋环顶上。举
众皆见。昂曰。大众好住。今灵相来迎。事须同
往。言讫但见香炉坠手。终于高座焉。春秋八
十有九。则贞观七年八月也。道俗共观。崩恸
如山。及将殡殓。足下有普光堂等文字生焉。
自非道会灵章行符邻圣者。何能现斯嘉应
哉。送寒陵山。凿窟为处。经春不朽。端坐俨
然。

释灵辨。姓李氏。泷西犾道人也。祖龙骧。高齐
代。任相州司马。父楞伽。随任洛州录事参军。
遂从居洛。辨生而埋照。沈默若愚。八岁始
言。言辄聪敏。宗族异之。因名广辨。后以炀帝
同讳。改从今称焉。年十丧父。哀毁过礼。伯父
干法师悯之。亲自抚育。教以义方。年十三得
出家。住胜光寺。干素与昙迁禅师。芝兰允洽。
因令亲侍。咨受异闻。辨宿夜研精。俄升堂奥。
十八讲唯识起信等论。胜鬘维摩等经。进具
之后。日新其德。又讲仁王经十地地持摄大
讲解下¶ 第 163b 页 T51-0163.png
乘等论。然以为一乘妙旨无越华严。遂废敷
扬。于终南山至相寺智正法师所。研味兹典。
既卒师资之功。备举传灯之业。并采众经。傍
求异义。撰疏十二卷抄十卷章三卷。并行
于代。属慈恩创搆。妙选英𨱞。辨以鹤誉闻天。
遂当斯举。然其怀望贞峻中外式瞻。每于崇
圣宫鹤林寺德业寺百福殿等。而行受戒法。
京城及诸州僧尼。从受归戒者。一千馀人。凡
讲华严。四十八遍。后因菩提寺讲。便觉不念。
寻返慈恩。俄从永化。春秋七十八。即龙朔三
年九月五日也。但辨孝姓淳至。出自天真。每
讲遇父母恩重之文。未尝不哽塞良久。或因
之废讲。其音乐市[门@厘]由来不顾。从小至老。衬
衣足靺。并自缝洗。不役门人。弟子或四人已
上晨昏参候。若须教诫则命令坐。若其无事。
皆起立遂出。须有对问。自称己名。斯亦恭谨
教敬之良轨也。

释智俨。姓赵氏。天水人也。高祖弘高尚其志。
父景申州录事参军。母初梦。梵僧执锡而谓
曰。速宜齐戒净尔身心。遂惊觉。又闻异香有
娠焉。及俨生数岁。卓异凡童。或累块为塔。或
缉华成盖。或率同辈为听众。而自作法师。生
智宿殖皆此类也。年十二有神僧杜顺。无何
而辄入其舍。抚俨顶谓景曰。此我儿。可还我
来。父母知其有道。欣然不吝。顺即以俨付上
足达法师。令其顺诲。晓夜诵持。曾无再问。
后属二梵僧来游至相。见俨精爽非常。遂授
以梵文。不日便熟。梵僧谓诸僧曰。此童子当
为弘法之匠也。年甫十四。即预缁衣于时隋
讲解下¶ 第 163c 页 T51-0163.png
运将终。人民饥喂。俨虽童稚杭志弥坚。后依
常法师听摄大乘论。未盈数岁。词解精微。常
因龙象盛集。令其竖义。时有辨法师。玄门准
的。欲观其神器。躬自击扬。往复徵研。辞理弥
王。咸叹其慧悟。天纵哲人。进具之后。听四分
迦延毗昙成实十地地持涅槃等经。后于琳
法师所。广学徵心。索隐探微。时称得意。俨以
法门繁旷。智海冲深。方驾司南。未知何厝。乃
至于经藏前。礼而自立誓。信手取之。得华严
第一。即于当寺智正法师下。听受此经。虽阅
旧闻。常怀新致。炎凉亟改。未革所疑。遂遍览
藏经。讨寻众释。传光统律师文疏。稍开殊轸。
谓别教一乘无尽缘起。欣然赏会。粗知毛目。
后遇异僧来。谓曰。汝欲得解一乘义者。其十
地中六相之义。慎勿轻也。可一两月间。摄静
思之当自知耳。言讫忽然不现。俨惊惕良久。
因则陶研。不盈累朔。于焉大启。遂立教分宗。
制此经疏。时年二十七。又七宵行道。祈请是
非。爰梦神童。深蒙印可。而栖遑草泽。不竞
当代。及乎暮齿。方屈弘宣。皇储往封沛王。亲
为讲主。频命府司。优事供给。故使法轮无辍。
是所赖焉。然其精练庶事。藻思多能。造莲华
藏世界图一铺。盖[葸-十+夕]河之左。古今未闻者也。
至总章元年梦。当寺般若台倾倒。门人慧晓
又梦。上高幢上侵云汉。幢首宝珠。明如晓日。
渐渐移来。入京便倒。俨自觉迁神之候。告门
人曰。吾此幻躯从缘无性。今当暂往净方。后
游莲华藏世界。汝等随我。亦同此志。俄至十
月二十九日夜。神色如常。右胁而卧。终于
讲解下¶ 第 164a 页 T51-0164.png
清净寺焉。春秋六十七矣。时有业净方者。其
夜闻空中香乐。从西方而来。须臾还返。以
为大福德人也。往生之验。明晨询问。果知
其应也。俨所撰义疏。解诸经论。凡二十馀部。
皆简略章句。剖曜新奇。故得其门寮其寡矣。
门人怀齐贤首。近永隆年中。雍洲长安县人。
廓神亮梵行清净。因忽患暴终。诸天引至兜
率天宫。礼敬弥勒。有一菩萨。语亮云。何不受
持华严。对曰。为无人讲。菩萨曰。有人见讲。
何以言无。亮后再苏。具向薄尘法师。论叙其
事。以此而详。首之弘转法轮。亚迹参微矣。怀
济秀而不实。早从冥穸。大周圣神皇帝。植道
种于尘劫。当乐推于亿兆。大云授记。转金轮
而御之。河图应录。桴玉鼓而临之。乃圣乃神。
运六神通而不极。尽善尽美。畅十善化于无
边。解网泣辜。超夏轹殷。于是环块襄城于汾
水。方智日于锱铢。是以摩顶至踵。驰精十力。
捉发吐哺。委质四依。铸铣彫檀。霞镜千门之
里。乘杯振锡。雾集九重之内。虽汉魏殊感梁
齐深信。亦何足以言乎。尔其辟龙宫之宝藏。
迓象扉之雄俊。则日月相继。岁时不绝。赞颂
佛德。歌咏法言。则弦管流溢。翰墨繁积矣。以
永昌元年正月七日夜。敕僧等。于玄武北门。
建立华严高座八会道场。阐扬方广妙典。八
日僧尼众等数千馀人。共设齐会。当时有司
藏冰。获瑞冰一段。中有双浮图。现于冰内。高
一尺馀。层级自成。如白银色。形相具足。映彻
分明。敕以示诸僧等。大众惊嗟。悲忻顶礼。咸
称圣德所感。实为希有瑞矣。御因制听华严
讲解下¶ 第 164b 页 T51-0164.png
诗并序。其词曰。暂因务隙。听讲华严。观辨智
之纵广。睹龙象之蹴踏。既资熏习。顿解深疑。
故述所怀。爰题短制。其词曰。法席开方广。缁
徒满胜筵圣众随云集。天华照日鲜。座分千
叶华。香引六铢烟。钟声闻有顶。梵响韵无边。
一音宣妙义。七处重弘宣。唯心明八会。涤
卢体三禅。既悟无生灭。常欣佛现前。于是
莲华世界。注海印之波澜。微尘刹土。入因陀
罗之网。圣上万机之暇。哀矜兆庶。朗七觉以
悟迷津。扬四辨而惊龙俗。玄门造极。跨域
中而独秀。精义入神。轹系表而孤峙。一音演
妙。实是闻所未闻。七处弘宣。诚为见所不见。
岂与夫马皇赞易㔁后通诗。可同日而言也。


* 魏洛都融觉寺昙无最法师
* 魏北台意法师(有疏不知几卷)
* 齐林庐山供塔僧远禅师
* 齐摄山栖霞寺僧法师
* 齐邺中昙遵法师(疏七卷)
* 齐邺下总持寺慧顺法师
* 齐蜀郡齐后山齐兴寺玄畅法师
* 齐邺西宝山寺道凭法师
* 陈摄山止观寺诠法师
* 陈扬都兴皇寺法朗法师
* 陈扬都大禅众寺慧象法师
* 陈钟山耆阇寺安廪法师
* 隋西京大兴善寺洪遵法师(疏七卷)
* 隋西京禅定道场昙迁法师(撰明难一品疏)
* 隋西京净影寺慧远法师(有疏七卷未成未讲)
* 隋终南山至相道场静渊法师
讲解下¶ 第 164c 页 T51-0164.png
* 隋江都慧日寺慧觉法师
* 唐京师延兴寺吉藏法师
* 唐常州建安寺智琚法师
* 唐终南山至相寺智正法师(有疏十一卷)
* 唐越州弘道寺慧持法师
* 唐京师清禅寺慧赜法师
* 唐襄州光福寺慧璿法师
* 唐京师普光寺光觉法师(有疏十卷)

右诸德并博综群艺。兼弘斯典。或伪谦业藏
用。或有志未从。既非专业。又无祥瑞。故直
录附之于此。庶知怀兹道者。兰芬靡绝焉。
华严经传记卷第三

文永十二年(乙亥)正月中旬之候。为听闻五教
章三十讲。暂栖息梅尾高山寺之处。自彼
寺住侣惠日房辨清之手。借得华严经五
卷。点本之间。喜悦铭肝之馀。下向南都之
后。誂能书之辈令书写。此传之内。当卷者。
表誂中川净觉房朝酉。里誂春日山麓四
恩院愿忍房觉玄。令书写之。彼院家院主
如圆房朝海令付假名并指姓毕。此假名
姓里书者。土御门大纳言入道显定卿之
所记录也。即以彼禅门自笔之点本写之。
可为无双之證本也而已。
建治元年(乙亥)六月一日(末时)于东大寺尊胜院
新弥勒堂。令写本等奉读之毕。前权僧正
宗性。听众。良晓得业。庆实法师。谈义之
后。即于当院家新学问所。为后览记之。右
笔华严宗末叶半僧宗性。年龄七十四。夏
腊六十二。
讲解下¶ 第 165a 页 T51-0165.png
抑此料纸者。去文永三年之历暮秋九月
之候。后嵯峨天皇所降赐也。不虑之朝恩
面目顿馀身之间。渐渐取出之。以写如此
之要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