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甲子(晋哀帝兴宁二年起)丙寅(帝奕太和元年)辛未(简文咸安元年)癸酉(孝武¶ (自动笺注)
佛祖綱目卷第二十五(閏字號)
公元364年
*甲子(晉哀帝興寧二年起)丙寅(帝奕太和元年)辛未(簡文咸安元年)癸酉(孝武
公元373年
寧康元年)丙子(改太元)丁酉(安帝隆安元年)壬寅(改元興)乙巳(改義熙)
公元419年
己未(恭帝元熙元年)庚申(宋高祖永初元年)癸亥(宋文帝景平元年止)
南北朝宋。
劉姓
八主
共六十年。
拓拔
二主
共一百四十九年。
分而為東西魏。
公元367年
**(丁卯)支遁法師隱居剡山
公元364年
支遁
字道林
壯歲出家
興寧二年
都講道行般若
經。
謝安王義殷浩郗超孫綽許詢何充王坦之等。
公元367年
皆與結方外交
太和二年
歸隱剡山。
甞著銘以勗眾
有曰。
勤之勤之
至道非彌。
茫茫三界
渺渺長羈謹守
明禁。
抗志無為
有遺以馬者。
畜之曰。
吾愛神駿耳。
有遺以鶴者。
縱之曰。
冲天之物。
耳目玩哉。
晚移石
城山
木食㵎飲
復至山陰
維摩經。
許詢都講
欽服慧永
內江潘氏子。
慧遠同師道安
相期
結屋羅浮
及遠為安所留。
永乃先至。
潯陽剌史陶範
留憩廬山舍宅
西林以居之。
峯嵿別立茅室
甞有
一虎馴伏
其室者。
輙聞異香
因號香谷
**(已卯)道安法師長安
道安
常山衛氏子。
世業儒。
年十一出家
師事佛圖澄
讀書日記萬言
才辯無敵
性聰而貌醜。
時人語曰。
公元373年
道人四隣
澄歿。
徒眾陸渾山
寧康元年
至襄
陽立檀溪寺。
時有高士習鑿齒
詣安。
自稱曰四海習
公元379年
鑿齒
應聲答曰。
彌天釋道安
太元四年
秦主符堅
攻拔襄陽
得安而喜。
左右曰。
吾以十萬師取襄陽
才得一人半耳。
左右問為誰。
安公一人
習鑿齒
人也。
安至長安
大弘法化
公元386年
**(丙戌)慧遠法師廬山
慧遠
鴈門賈氏子。
少好學。
博綜六經
尤善莊老
宿儒
先進
不服深致
年二十一。
與弟慧持
道安
席。
出世法
悅之嘆曰。
儒道九流
糠粃耳。
遂出
家。
門徒數千。
居第一座
安甞謂眾曰。
使道流
國者。
其在遠乎。
關中擾亂
安散其徒。
各隨所往。
諄諄規誨
獨遠不聞一言
因恠問之。
安曰。
若汝者
吾尚何言哉。
遂自荊州
將之羅浮
潯陽
廬山
之。
乃立精舍
以去水猶遠。
舉杖扣地曰。
若此可居
使朽壤抽泉。
言畢。
清流湧出
學侶漸眾。
遠慮居隘。
弘道之所。
夜山神忽見夢曰。
山足棲神
願母
他往。
一夕大雷雨
詰旦林麓廣闢。
素沙布地
楩柟
文梓
布地上。
剌史大相感動
乃為建剎。
丙戌畢功。
名其殿曰神運
號曰東林
先是陶侃廣州
漁人
海中有神光。
網之得金文殊
商人海東
獲一
圓光
持以就像。
彌縫然。
侃以送武昌寒溪寺。
及侃
移督江州
迎像將還。
至舟而溺。
及寺成。
遠至江上
禱。
像忽浮出。
遂迎至神運殿。
造重閣以奉之。
公元388年
**(戊子)二十六不如蜜多傳法般若多羅
不如蜜多
姓剎帝利
印度王之次子。
得法於婆
舍斯多。
後行化至東印度
彼王名堅固
外道師長
梵志
蜜多將至。
王與梵志
同覩白氣貫於上下
王曰。
斯何瑞也。
梵志曰。
此魔來之兆耳。
何瑞之有。
徒眾
議曰。
不如蜜多將入都城
誰能挫之。
弟子曰。
我等各有呪術
可以動天地入水火
何患哉。
蜜多至。
宮墻黑氣
乃曰。
小難耳。
直詣王所
王曰。
師來何
為。
曰將度眾生
王曰。
以何法度
曰各以其類度之。
梵志聞言。
不勝其忿。
即以幻法
化一大山蜜多
上。
蜜多指之。
移化山。
還壓彼頭。
復以手按地。
地動
五百外道不能立。
梵志怖懼
懺禮蜜多
蜜多復按
地。
地靜
指山。
山滅。
王異大治齋。
集諸外道
蜜多
預會
蜜多初不欲行。
而知所會地將陷。
乃往
王喜曰。
師肯來耶。
蜜多曰。
吾非應供
救死耳。
此地巳為龍
窟。
須臾當下陷。
王大恐。
與其眾俱如高原
反顧其地。
巳淵然成湫矣。
王益敬信
蜜多乃為王演說法要
真乘
且曰。
王國聖人
當繼我法。
先是東印有婆
羅門子
年二十。
幼失殳母。
不知名氏
或自言。
瓔珞人。
遂名曰瓔珞童子
丐行閭里
有問汝行何急。
即曰。
行何緩。
問何姓
即曰。
汝同姓。
人莫測之。
一日王與
蜜多
同車而出。
瓔珞稽首於前。
蜜多曰。
汝憶往事否。
答曰。
我憶往劫中與師同居
師演摩訶般若
我演甚
修多羅
今日之事。
蓋契昔因。
蜜多謂王曰。
大勢
菩薩也。
繼後二人
一人化南印度
一人在震
九年却返此方。
遂以昔因。
童子般若多羅
正法眼藏
偈曰。
真性心地藏。
無頭亦無尾。
應緣而化
物。
方便呼為智。
蜜多付法巳。
即辭王曰。
化緣
終。
當歸寂滅
願王最上乘
無忘外護。
還本座。
如日
少頃復呈十八變
三昧火。
自焚
雨金色舍
利。
王以金塔閟之
當此土晉武帝戊子歲也。
**(已丑)道安法師入寂
公元389年
太元十四年。
正月二十七日。
道安見有異僧出入
隙。
安以生處問之。
異僧手指西北
即時雲開
樓閣
幻出
曰彼兜率天也。
二月八日
跏趺而逝。
安每䟽
經義
必求聖證。
一日龐眉尊者降。
安出所製似之。
尊者欽嘆
以為盡契佛心
仍許以密助弘通
安識其
為賓頭盧
因設日供。
門弟子通其業者數十人
有法
遇者。
傳教長沙
徒眾百中
一人私飲。
遇縱而不
舉。
安廉知之。
即封荊以寄。
遇抱荊泣曰。
董眾無狀
遺師憂。
於是俯伏受譴。
左臂一肉串。
隆起如印。
捋可上下
而不出腕。
時號印手菩薩
公元390年
**(庚寅)慧遠法師蓮社
晉室式微
天下奇才
絕俗之士。
隱居不仕。
來歸
遠。
遠曰。
諸君有心
淨土之遊。
宜加勉勵
於是率眾
共結蓮社
一心念佛
期生淨土
劉程之
發願文。
王喬之等。
復為念佛三昧詩。
見志
遠序曰。
念佛
三昧者何。
思專想寂之謂。
思專則志一不撓
想寂則
氣虗神朗。
氣虗則智恬其照。
神朗則無幽不徹
斯二
乃是自然玄符
會一致用也。
是故靖恭閒宇而
感物
通靈御心。
惟正動而入微
此假修以凝神
積習
以移性。
或若茲。
況夫尸居坐忘
冥懷至極
智落宇
宙。
而暗蹈大方者哉。
請言其始。
菩薩初登道位。
甫窺
玄門
體寂無為
而無弗為及其神變也。
令修短葺
常度
巨細互相違。
三光迴景
以移照。
天地卷而入懷
矣。
又諸三昧
其名甚眾。
功高易進。
念佛為先。
玄極
微。
尊號如來
神體合變
應不以方
故令入斯定者
然忘知。
所緣成鑒
鑒明內照交映
而色像生
焉。
耳目之所暨。
聞見行焉。
於是覩夫淵凝虗鏡
公元389年
之體。
則悟靈相
湛一清明
自然玄音之叩。
心聽則
塵累每消。
滯情融朗
天下之至玅。
孰能與於此
茲而觀。
一覿之感。
乃發久習深覆
豁昬習之重迷。
匹夫定之所緣
不得與其優劣
可知也。
以奉誡諸賢。
咸思一揆之契感。
寸陰頹景
懼來儲
之未積。
於是洗心法堂
整衿清向
夜分忘𥨊。
夙宵
勒。
庶夫貞詣之功。
通三乘之志。
臨津濟物
九流
而同往。
仰援超步
之興。
俯引約進。
秉䇿其後
覧眾篇之揮翰
豈徒文詠而巳哉○釋慧巍。
山居
定。
山鬼種種形。
皆隨巍點化而隱。
時大雪
一女
子。
姿容婉媚
衣服鮮麗
來白巍曰。
上人有德
天遣
來。
以相慰諭
因說種種欲言。
巍一心不動
乃謂女曰。
心若死灰
無以革囊見試。
女遂凌雲而去。
顧嘆曰。
海水可竭。
須彌可傾。
上人者。
秉志堅貞
公元401年
**(辛丑)鳩摩羅什法師長安
鳩摩羅什
(此翻童壽)中天竺人。
父名鳩摩羅炎。
家世相國
棄榮出遊
龜茲王以妹妻之。
生羅什。
什生而神靈
歲隨母入寺。
鐵鉢
試取加項。
俄念。
此鉢甚重。
我何
能舉。
不勝重。
遂悟萬法惟心。
博學強記
人莫能及。
年二十。
什母辭王。
天竺
謂什曰方等深教。
不可
議。
傳之東土
惟爾之力。
但於汝無利。
其可柰何
什曰。
必使大化流轉
雖苦無恨。
母至天竺
道成獲阿那含
果。
符堅據秦攻襄陽
道安
安因勸堅。
西域羅什。
太史奏。
德星現於西域分野
當有大智人。
入輔中
國。
堅曰。
朕聞龜茲有羅什者。
得非此耶。
遣將呂光
曰。
朕非貪地用兵。
聞羅什深解法相
為後學宗
若克
龜茲
即宜馳驛送什。
及破龜茲
送什以歸。
中道聞堅
巳為姚萇所害。
遂止不返。
什因不至
亦聞什
名。
要請
而光不𠃔。
亡。
子興復請。
亦不𠃔。
因遣兵伐
公元389年
光。
光敗降。
秦方得迎什。
十二月
什至長安
主命什。
西內逍遙園譯經
什尋覽舊經
多所紕繆
不與
本相應。
乃集沙門僧肇僧叡重譯僧肇
自為
門。
名震三輔
什在姑臧
往依之。
什與語驚曰。
法中
龍象也。
及歸關中
助什詳定經論
因出大品之後
般若無知論。
什覽奇之。
傳其論。
廬山
慧遠深相讚
嘆○僧叡
冀州人
遊學諸方
後入關從羅什。
講成
實論。
什嘆曰。
子真精識
傳譯有賞音。
吾何恨焉。
**○慧遠法師法性等論
慧遠
廬山
大弘法道
鳩摩羅什入關。
遣書通好
什答書略曰。
經言。
末後東方
當有護法菩薩
勗哉仁
者。
善弘其事。
并遺偈一章曰。
既巳捨染樂。
心得善攝
否。
得不馳散。
深入實相否。
異境空相中。
其心無所
樂。
若悅禪智慧
法性無照
虗誑無實亦非停心
處。
仁者所得法。
幸願示其要。
遠復答以偈曰。
本端
何從
起滅有無際。
一微涉動境。
成此頹山勢。
惑想更
相乘
觸理自生滯。
因緣雖無主。
開塗非一世
時無悟
宗匠
誰將握玄契
來問尚悠悠
相與暮歲
震旦
未有涅槃常住之說。
但云壽命長遠
遠曰。
佛是至極
至極則無變。
無變之理。
豈有窮哉。
乃著法性論十四
篇。
略曰。
至極以不為性
得性體極為宗。
羅什見
論歎曰。
邊方未見經便。
闇與理會
豈不玅哉。
公元406年
**(丙午)天竺佛䭾䟦陀關中
天竺佛䭾跋陀
(此云覺賢)得正法於佛大先。
佛大先與達
磨。
同參二十七祖跋陀。
得法後。
罽賓國。
積歲
宴坐
時有秦沙門智嚴等。
西往罽賓
迎陀入關。
鳩摩
羅什倒屣而迎。
相見之晚。
議論多所發藥
秦太子
姚泓
延至東宮
對什論法
問法云何空。
陀曰。
眾微
成色
色無自性
故色即空。
又問。
既以極微色空
云何一微
陀曰。
一微故眾微空。
以眾微故一微
空。
沙門寶雲
不省其意。
咸謂䟦陀所計微塵是常。
申請之。
陀曰。
法不自生。
緣會故生。
一微故有眾微。
微無自性
則是空矣。
寧當言不破一微乎。
時秦尚玄
沙門
出入宮闕者數千。
䟦陀隤然而巳。
一日偶謂
弟子曰。
昨見天竺五舶俱發。
應合至矣。
又其徒自言。
得那含果。
僧正道[(丰*力)石]曰。
不許言自所得法。
五舶
論。
何所窮詰
弟子輕言
誑惑於律。
違義
同處
渡江
匡廬
慧遠論義
高之
乃請出禪數諸
經。
稽考別傳之旨。
源流所自
未幾五舶俱至。
公元407年
**(丁未)天竺佛陀耶舍關中
鳩摩羅什
在秦。
甞於草堂寺講經
秦主姚興朝臣
沙門數千。
肅容觀聽
一日謂什曰。
大師聰明
才辨
海內無雙
何可使法不嗣哉。
遂以宮女十輩
逼令
受之。
自是不住僧房
別立廨舍
諸僧中有欲效之
者。
什乃聚鍼盈鉢。
諸僧曰。
若能見效此者
乃可
畜室耳。
因舉七進鍼
如常膳。
諸僧媿服乃止。
天竺
陀耶舍
(此云覺明)至姑臧
聞羅什受秦宮女
嘆曰。
什如好
綿。
其可使入棘剌乎。
什聞耶舍為巳遠來。
勸秦主迎
之。
使者至彼。
耶舍曰。
旨遠降。
便當驛馳。
檀越
士之勤。
脫如見禮羅什。
貧道當在北山北矣。
使還。
興復敦請
耶舍乃來。
秦主郊迎
別創精舍處之。
設供
王者
耶舍一無所受。
時至分衛
一食而巳。
**○陶潛居士慧遠大師
慧遠
東林寺
下有虎溪
送客
每以虎溪為限
三年
道士陸修靜
陶潛入山
見遠。
遠送之。
執手
談話
不覺過虎溪
虎便哮吼
三人相顧大笑
世傳
三笑圖
時潛柴桑
廬山
常訪遠。
遠愛其曠達
書招入社
潛性嗜酒
謂許飲即來。
遠許之。
乃造焉。
之。
無酒
攢眉而去。
潛字元亮
初名淵明
甞仕
彭澤
晉滅。
改名潛
時號靖節先生
公元410年
**(庚戌)遺民居士劉程之示生淨土
劉程之
字仲思
彭城人
少孤。
事母。
以孝聞。
初為府參
軍。
即隱去。
桓玄劉裕交薦
不就
乃之廬山
慧遠
遠曰。
官祿巍巍
何以不為
程之君臣相疑
疣贅
虧。
晉室磐石之固。
物情累卵之危。
何為哉。
然其說。
大相器厚。
朝廷知其志不可奪。
旌其號。
曰遺
民。
遠創蓮社
程之誓文
其略曰。
神者可以感涉。
不可以迹求。
必感之有物。
幽路咫尺
苟求之無
方。
渺茫何津。
今幸以不謀而感。
僉心西境
機象
通。
於𥨊夢欣懽
百於子來
可不克心克念。
重精疊思。
以凝其慮哉。
然景續參差
功福不一
雖晨期云同
夕歸攸隔
我師友之眷良。
可悲矣。
是以慨然胥命
整衿法堂
等施一心
亭懷幽極
誓茲同人
俱遊絕域
其有警世絕倫
首登神界。
則無獨善雲嶠
兼金
幽谷
先進後升。
勉思彚征之道。
然後妙觀大儀
心真照。
識以悟新
形繇化革。
程之復著念佛三昧詩。
以表專志
始涉半歲
即於定中。
佛光照地。
皆作金
公元390年
色。
十五年
又見阿彌陀佛
玉毫光照
垂手慰接。
之懇曰。
安得如來為我摩頂
覆我以衣。
俄而佛為摩
頂。
袈裟被之。
翼日念佛
又見身入寶池
蓮花青白
其水湛然
一人頂有圓光
胸出卍字
池水曰。
八功
德水
汝可飲之。
程之飲水
甘美
及寤猶覺。
毛孔香發
乃告眾曰。
淨土之緣。
至矣。
對像焚香
再拜祝曰。
釋迦遺教故。
知有阿彌陀佛
香供釋迦如來
次供阿彌陀佛
妙法華經。
一切有情
俱生淨土
公元389年
言訖
面西合掌而逝。
異香郁然
七日而息。
時晉義熈
六年也○周續之
字道祖
鴈門人
幼通五經五緯
十經童子
養志閒居。
公卿交辟
皆不就事
慧遠預蓮
社。
宋文帝踐祚
召對辯析
大悅
或問
身為處士
王廷
可乎。
答曰。
心馳魏闕者。
江湖桎梏
情致
兩忘者。
市朝巖穴耳。
時稱通隱先生
後居鍾山
心念佛。
愈老愈篤。
一日向空云。
佛來迎我
合掌而逝
張野
字莘民
潯陽
兼通華梵
尤善屬文
茂才
屢徵散騎常侍
不就
廬山蓮社
淨業
義熈
四年。
家人別。
入室端坐而逝○張詮
字秀碩
野之
族子
高逸好學
耕鋤間。
帶經不釋
屢徵弗就。
庚悅以
其貧。
舉為潯陽
笑曰。
古人容膝為安。
屈志就祿
榮之有。
乃入廬山
蓮社
研窮內典
多有悟入
公元423年
景平元年
無疾安臥而逝○雷次宗
字仲倫
廬山
蓮社
館東林之側。
及遠示寂
與子侄書曰。
弱冠
廬山
事釋和尚
於時師友淵源
務宏聖道
心佛
理。
夜以繼日
樂而忘憂
二十餘載
淵匠既傾。
良朋
喪。
遂與汝曹
歸耕隴畔山。
十年
齒逾知命
及今
未至昏。
尚可勵志西歸津梁
自今以往
家務
小。
一勿見關子平之言。
可以為法○闕公則
廬山
蓮社
既卒。
友人洛陽白馬寺
夜中為作忌祭。
忽一
林木殿宇皆成。
色空中。
有聲曰。
我闕公則也。
極樂
今巳得生
言訖
無所見。
公元472年
**(壬子)慧持法入寂
慧持
慧遠之弟。
年十八。
與遠同事道安
廬山
公元424年
二年
辭遠入
遠留之曰。
人生愛聚。
獨樂離。
曰。
滯情愛聚者。
不應出家
今既割欲求道。
正以西
方為期耳。
遂辭至成都
大弘佛法
升其堂者。
皆號登
公元412年
龍門
晉義熈八年
垂誡門徒訖。
入定龍龕樹。
公元413年
**(癸丑)鳩摩羅什法師示寂
鳩摩羅什
雅好大乘
志在敷演
常嘆曰。
吾若著筆。
大乘阿毗曇
非迦旃子比也。
深識者既寡。
何所
論。
惟為姚興
實相二卷
後秦弘始十五年四月
有疾
乃口出三番神呪
外國弟子誦之。
自救
未及致力
病覺危殆
遂集眾曰。
法相逢。
殊未盡心
方復後世惻愴可言。
自以闇短
謬充傳譯
願傳之後
世咸共流通
今於眾前。
誠實誓。
若所傳無謬。
義契
佛心
當使焚身之後
舌不焦爛
言訖而寂。
闍維薪滅
形盡。
舌根不壞。
紅蓮色。
壽七十。
初什甞與母。
謁大
月氏北山尊者
北山謂其母曰。
善護此沙彌
年三
十五。
毗尼無缺
度人如優波毱多。
杯度彭城
聞什
入關。
嘆曰。
吾與此子。
戲別三百餘年。
相見杳然
未期
遲於來世耳。
什自入關後
弟子凡千餘人
生肇融叡。
謂之什門四聖
譯經論。
三百九十餘卷釋道生
姓魏氏
生而頴悟
不喜塵囂
落髮受戒
初入廬山
七年
後游關中
從羅什受業
關中僧眾
欽服若神。
公元414年
**(甲寅)慧永法師往生淨土
慧永
西林三十年。
絕志塵囂
一心安養
鎮南將軍
何無忌虎溪
慧遠從徒數百人
高言華論。
舉止
觀。
而永衲衣半脛持鉢
松下飄然而來
神氣
若。
無忌嘆曰。
公清散之風。
多於遠公也。
義熈
年。
微疾
忽斂合掌
求屣欲起。
如有所見
眾咸驚
公元413年
問。
永曰。
佛來迎我
言訖而化。
異香七日乃歇。
公元416年
**(丙辰)慧遠法師示生淨土
慧遠
廬山三十年。
影不出山
尅志西方
初十一年。
公元432年
三覩聖相
沉厚不言
後十九年
義熈丙辰七月晦夕
般若臺前。
方從定起。
阿彌陀佛滿虗空。
圓光
之中。
有諸化佛觀音勢至
左右侍立
又見水流光明
分十四支流
上下
演說玅法
佛告遠曰。
我以本願
公元416年
力故。
來安慰汝。
七日後。
當生我國。
又見佛陀耶舍
慧永劉遺民在佛之側。
前揖遠曰。
師志在先
何來
之晚耶。
遠乃謂弟子曰。
吾始居此。
三覩聖相
復再
見。
吾生淨土必矣。
至八月六日
遠乃端坐入寂
壽八
十四○僧濟。
慧遠游。
遠甞曰。
紹隆大法
其在爾乎。
後疾篤。
誠期淨土
遺燭一枝曰。
汝可運心安養
執燭憑几
停想無亂
又集眾諷淨土諸經。
五更濟以
燭授弟子
元弼令隨眾行道。
頃之覺自秉一燭
乘空
而行。
阿彌陀佛
接置於掌。
遍至十方
然而覺。
悲且慰。
自省四大了無疾苦
明夕忽起立
目逆虗空
如有所見
須臾還臥。
容色愉悅
謂傍人曰。
吾行矣。
脇而逝。
時方炎暑
三日而體不變
異香郁然○道敬。
瑯琊人
凝之江州
因從慧遠出家
博通經論
公元420年
志念佛。
宋永初元年
謂眾曰。
先師見命。
吾其行矣。
坐唱佛而化。
見光明滿室。
彌時方滅。
佛祖綱目卷第二十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