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字学典

 第一百四十六卷目录

 方言部艺文
 方言部纪事
 方言部杂录

字学典第一百四十六卷

方言部艺文

《与扬雄求方言书》汉·刘歆
歆叩头,昨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僮谣歌戏,欲得其最目,因从事郝隆,求之有日篇,中但有其目,无见文者。歆先君数为孝成皇帝言,当使诸儒共集《训诂》《尔雅》,所及五经,所诂不合《尔雅》者,诂为病,及诸经氏之属,皆无證验。博士至以穷世之博学者,偶有所见,非徒无主而生是也。会成帝未以为意,先君又不能独集,至于歆身修轨不暇何徨,或更创属。闻子云独采集先代绝言,异国殊语,以为十五卷,其所解略多矣,而不知其目,非子云淡雅之才,沈郁之思,不能经年锐精,以成此书,良为勤矣。歆虽不遘过庭,亦克识先君雅训三代之书,蕴藏于家,直不计耳。今闻此,甚为子云嘉之已。今圣朝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之事,不劳戎马高车之使,坐知徭俗,适子云攘意之秋也。不以是时,发仓廪以赈,赡殊无为明语,将何独挈之宝。上以忠信明于上,下以置恩于罢朽,所谓知蓄积善布施也。盖萧何造律,张仓推历,皆成之干帷幕。贡之于王门,功列于汉室,名流乎无穷。诚以隆秋之时,收藏不殆,饥春之岁散之,不疑,故至于此也。今谨使密人奉手书,愿颇与其最目,得使入录,令圣朝留明明之典,歆叩头,叩头。

方言部纪事

《汉书·陈胜传》:胜,字涉,阳城人。初为王,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乃叩宫门欲见,门令不肯为通。胜出,遮道而呼涉。乃召见,载与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
《西京杂记》:扬子云好事,常怀铅提椠从诸计。吏访殊方绝域,四方之语,以为裨补,輶轩所载,亦洪意也。《避暑录话》:刘惔盛暑见王导,导以腹熨弹棋局,云何乃渹,惔出人问王公何如,惔曰:未见他异,唯闻吴语。尝谓渹为冷,吴人语也。今二浙乃无此语。
《世说新语》:桓元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羊曰:当以其妖而浮。
郝隆为桓公南蛮参军。三月三日会,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娵隅跃清池。桓问:娵隅是何物。答曰:蛮名鱼为娵隅。桓公曰:作诗何以作蛮语。隆曰:千里投公,始得蛮府参军,那得不作蛮语也。
王仲祖闻蛮语不解,茫然曰:若使介葛卢来朝,故当不昧此语。
高坐道人不作汉语。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注〉《高坐别传》:和尚名尸黎密,西域人。永嘉中,始到此土。天姿高朗,风韵遒迈。丞相王公一见,奇之,以为吾之徒也。性高简,不学晋语,诸公与之言,皆因传译,然神领意得,顿在言前。
《南史·顾琛传》:宋世江东贵达者,会稽孔季恭子灵符、吴兴丘深之及琛,吴音不变。
《梁始兴忠武王憺传》:憺行荆州事,厉精为政,人甚安之。天监七年冬,诏徵还朝。人歌曰:始兴王,人之爹,赴人急,如水火,何时复来哺乳我。荆土方言谓父为爹,故云。
《北史·咸阳王禧传》:孝文,诏断北语,一从正音,禧赞成其事。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朕尝与李冲论此,冲言:四方之语,竟知谁是;帝者言之,即为正矣,何必改旧从新。冲之此言,应合死罪。
《高昂传》:昂,幼时便有壮气。及长,俶傥,胆力过人。时鲜卑共轻中华朝士,唯惮昂。神武每申令三军,常为鲜卑言:若昂在列时,则为华言。
《大业拾遗记》:炀帝尝醉游诸宫,偶戏宫婢罗罗者。罗罗畏萧妃,不敢迎帝。且辞以有程姬之疾,不可荐寝。帝乃嘲之,曰:个人无赖,是横波黛染,隆颅簇小蛾,幸得留侬,伴成梦,不留侬住,意如何?帝自达广陵宫中,多效吴言,因有侬语也。
《唐书·柳宗元传》:宗元,贬永州司马。雅善萧俛,贻书言情曰: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恬然不怪,已与为类矣。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五代史·后唐·康福传》:福为将无他能,善诸戎语,明宗常召入便殿,访以外事,福辄为蕃语以对。枢密使安重诲恶之,常戒福曰:无妄奏事,当斩汝。福惧,求外任,乃拜凉州刺史。
《调谑篇》:熙宁初,有人自常调上书,迎合宰相意。遂擢御史苏长公戏之,曰:有甚意,头求富贵,没些巴鼻,便奸邪有甚意。头没些巴鼻,皆俗语也。
《云麓漫抄》:朱勔之父朱冲者,吴中常卖人。方言以微细物博,易于乡市中,自唱曰:常卖一日至虎丘,主僧听其声甚惊,出观之,但见憩于庑下。延之,设茶,语以他日必贵,自是主僧颇周给之。
《癸辛杂识》:浙之东言语,黄王不辨,自昔而然。王克仁居越荣邸,近属也。所居尝独燬于火,于是乡人呼为王火烧。同时有黄瑰者,亦越人。尝为评事,忽遭台评云其积恶,以遭天谴。至于独焚其家,乡人有王火烧之号,盖误以王为黄耳。邸报既行,而评事之邻有李应麟者,为维扬幕,一见大惊,知有被火之事,亟告假而归,制使李应山邻也。馈以官楮二万,及归,则家无患,乃知为误耳。
《金史·世宗本纪》:大定十四年三月甲午。上命:应卫士有不闲女直语者,并勒习学,仍自后不得汉语。《元史·仁宗本纪》:延祐四年。翰林学士承旨忽都鲁都儿迷失、刘赓等译《大学衍义》以进,帝览之,谓群臣曰:《大学衍义》议论甚嘉,其令翰林学士阿怜铁木儿译以国语。
《耶律楚材传》:楚材,美髯宏声,帝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唐仁祖传》:仁祖少颖悟,父没,母教之读书,通诸方语言。
《松江府志》:陆泳隐居大蒸尽心农事采方言习俗作田家五行以占丰歉

方言部杂录

《韩诗外传》:楚之狂者楚言,齐之狂者齐言,习使然也。《梦溪笔谈》《庄子》云:程生马。尝观《文字注》:秦人谓豹曰程。予至延州,人至今谓虎豹为程,盖言虫也。方言如此,抑亦旧俗也。
《闻见后录》:南人谓象齿为白暗,犀角为黑暗。少陵诗云黑暗通蛮货,用方言也。
《贡父诗话》:司马温公论九旗之名,旗与旂相近。诗云:言观其旂。《左传》:龙尾伏辰,取虢之旂。然则此旂当为芹音,周人语转,亦如关中以中为蒸虫为尘,丹青之青为萋也。五方语异,闽以高为歌。荆楚以南,为难荆为斤。
昔闽士作清明象天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深高。会考官同里,遂中选。
荆楚士题雪,用先字,后曰:十二峰峦旋旋。添反读添,为天字也。向敏中镇,长安土人,不敢买蒸饼,恐触中字讳也。
《容斋三笔》:今世所传扬子云《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列国方言,凡十三卷。郭璞序而解之,其末又有汉成帝时刘子骏与雄书,从取方言。及雄答书,以予考之,殆非也。雄自序所为文汉史,本传但云经莫大于《易》,故作太元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雄平生所为文,尽于是矣。初无所谓方言,汉《艺文志》《小学》《训纂》一篇,儒家有雄所序三十八篇,注云:太元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杂,赋有雄赋十二篇,亦不载方言。观其《答刘子骏书》,称蜀人严君平。按君平本姓庄,汉显帝讳庄,改曰严。法言所称,蜀庄沈。冥蜀庄之才之珍,吾珍庄也。皆是本字,何独至此书而曰严?又子骏只从之,求书而答云:必欲胁之以威,陵之以武,则缢死以从命也,何至是哉?既云成帝时,子骏与雄书,而其中乃云孝成皇帝,反覆抵牾。又书称汝颍之间,先汉人无此语也,必汉魏之际好事者为之云。
世人语音有以切脚而称者,亦闻见之于史书中。如以蓬为勃,笼槃为勃阑,铎为突落,叵为不可,团为突栾,钲为丁宁,顶为滴𩕳,角为矻落,蒲为勃卢,精为即零,螳为突郎,诸为之于,旁为步廊,茨为蒺藜,圈为屈挛,锢为骨露,窠为窟驼是也。
《墨客挥犀》:诗人多用方言,南人谓睡美为黑,甜饮酒为软饱。故东坡诗曰:三杯软饱后,一枕黑甜馀。《却扫编》:石林公言吴中俚语,若等人易得,久瞋人易得丑,虽鄙亦甚有理。
《中吴纪闻》:吴人呼来为釐,始于陆德明,贻我来牟。弃甲复来,皆音釐。盖德明吴人也。言罢则以休,继始前。吴王一日语孙武曰:将军罢休。亦吴语也。
《野客丛谈》:吴曾漫录曰:江西俚俗骂人,曰客作儿。按陈从易寄荔枝与盛参政诗,橄榄为下辈枇杷,客作儿。今人斥受雇者,为客作已,见于南北朝。观袁翻谓人曰:邢家小儿为人客作章表。此语自古而然,因知俗语皆有所自。
龚养正作《续释常谈》二十七卷。余病其未广,更欲续之未果,姑疏大略于左。楼罗见《南史》,噤门见《晋书》,主故见《东汉》,人力见《北史》,承受见《后汉》,證左见《前汉》,相仆见《吴书》,直日见《礼记》,注门客见《南北史》,察子见《唐书》,驵狯见《前汉》,求食见《左传》,措大见《唐书》,高手医见《晋书》,小家子、无状子见《前汉》,浮浪人见《隋书》,茶博士见《语林》,酒家儿、见栾布传、厨下儿见《吴书》,家常使令见《卫子夫传》,快活三郎见《开元传》,信录掉书袋见《南唐书》,同年友见《刘禹锡集注》,斋衬钱年月日子,入粗入细,看人眉睫见《南北史》,近市无价见《曾子巧诈》,宁拙诚见《说苑》,十指有长短,痛惜皆相似见《曹植诗》,卖浆值天凉见《姜子牙语》,近朱赤近墨黑见傅元太子。箴积财千万不如薄艺随身教儿婴孩教妇初来见《颜氏家训》,生为人所呾嚼死为人所欢快见《左雄》,语举头三尺有神明见《徐铉语》,龙生龙凤生凤见《丹霞语》,对牛弹琴作死马医冷灰豆爆皆见《禅录》。似此等语,不可枚举。今鄙俗语,谓不在被中眠,安知被无边?而卢仝诗曰:不予衾之,眠信予衾之穿。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而赵世家曰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谓让一寸饶一尺,则曹氏令曰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谓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饭,而曹氏令曰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
岩下放言古语,多不同。或各从其方言,亦有造字之初,未备假借。用之后有正字,遂别出。如若字训顺,未有顺字时,但言若后有顺字,故但言顺不言,若无无二义。而后人必妄分别。《尔雅》《训释》最为近古世,言周公作妄矣。其间多是类诗中语,而取毛氏说为正。余意此,但汉人所作尔。
扬雄能识字,亲作训纂,不复见而方言尚存,亦不为无意矣。然太元书用其字奇险多,前此所无其有据邪,抑雄自为之也。有据当有所见,自为之则正字之夕,别为一字。乃与其以太元准易同一法门,雄言司马子长好奇,不知己,乃好奇之甚者,而弗悟也。《楚辞》言:些沈存中谓梵语萨缚阿三合之音,此非是。不知梵语,何缘得通荆楚之间。此正方言各系其山川风气所然,安可以义考?大抵古文多有卒语之辞,如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绳绳兮,以兮为终,老子文亦多。然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以只为终,狂童之狂也。且椒聊且远条,且以且为终,唐棣之华,偏其反而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以而为终,既曰归止,曷又怀止以止为终无,不皆然。风俗所习,齐不可移之。宋郑不可移之,许后世文体既变,不复论,其终为楚辞者类,仍用些语已误,更欲穷其义,失之远矣。《癸辛杂识》:译者之称见《礼记》云:东方曰寄,言传寄内外言语。南方曰象,言放象内外之言。西方曰狄,鞮,鞮知也。通传裔狄之语与中国相知。北方曰译,译,陈也。陈说内外之言,皆立此传。语之人以通其志,今北方谓之通事,南蕃海舶谓之唐帕,西方蛮猺谓之蒲,又皆译之名也。
《齐东野语》:余生长泽国,每闻舟子呼造帆曰欢,以牵船之索曰弹,〈平声〉子称使风之帆为去声,意谓吾谚耳。及观《唐乐府》有诗云蒲帆,犹未织争得一般,成而钟会呼捉,船索为百丈。赵氏注云:百丈者,牵船篾。内地谓之宣。〈音弹〉韩昌黎诗云:无因帆江水。而《韵书》去声,内亦有扶帆切者。是知方言俗语皆有所据。陆放翁入蜀,闻舟人祠神,方悟杜诗长年三老摊钱之语,亦此类也。
《北户录》:广州南当米饼,合生熟粉为之白薄。而软按刘孝威:谢官赐交州米饼四百屈,详其言。屈,岂今之数乎?且前朝短书杂说有呼食为头,以鱼为㪷茗,为簿,为夹笔,为双,为床,为枝墨,为螺,为丸,为枚纸,为番锦,为两衣,为裁袈裟,为缘奴,为头麝,为子蜡,为饼槟榔,为口胡桃,为子其事,不可备论。
《黄氏笔记》:龚养正《续释》,常谈最号详博。按酒二字出《仪礼》,注乃遗而弗及。盖其所释者,当时南方之常谈耳。
潜溪邃言声韵出于天自然,而不可易。故燕代之迟,重荆楚之剽疾。其方言有不可一律齐者,近世解诗者,十五国风皆以一音叶之,何邪?是必有其故也。《辍耕录》:天子凡宴飨一人,执酒觞立于右阶,一人执拍板立于左阶。执板者,抑扬其声曰斡脱。执觞者,如其声和之,曰打弼。则执板者节一板从,而王侯卿相合坐者,坐合立者,立斡脱打弼。彼中方言未暇,考求其义。
《丹铅总录》:今之巷道名为胡洞,字书不载。或作衙衕,又作衕,皆无据也。南齐书萧鸾弑其君昭于西弄。注弄巷也。南方曰弄,北方曰衕。弄,之反切,为衕也,盖方言耳。
《春风堂随笔》:方言以十二生肖配十二辰,为人命所属,莫知所起。周宇文护母留齐贻书护曰: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当时已有此语。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为号,所谓狗儿年、羊儿年者,岂此皆外国语耶?
逌旃璅言吴音呼大为垛,酒为就,行为杭,生为桑。虽方言大亦属个韵。《说文》曰:酒,就也。所以就人之善恶也。行以属阳韵,生叶韵,思江切。如此者不一而足,然犹正音。但声气剽清,稍为转耳。非如闽广一字为两字,甚三字与。有音无字,视正音绝相远,则如语呼天为撑可犁,地为哈札儿,雨为忽剌,雪为撤剌,城为可围,墩为可剌,马为毋林,雷为刀郎都难,妇人为哈吞,杀为哈剌,跪为抹骨等语,又何怪也?
《玉堂漫笔》:尝见阎闳尚有宪副云:笼袖娇民为我文,皇帝白沟之役,时事欧阳圭斋南词中已有此语。想是元时方言,不知是何等也。
《暖妹由笔》:方言,凡问物之在者,则曰在那里。此官语也。吾地曰来边,常州曰来头,丹阳曰来个,无锡曰来上,苏州曰来打。
《霏雪录》:骨董乃方言初无定字,东坡尝作骨董,羹用此二字,晦庵先生语类,只作汨董。
《书传正误》:古今有谚语,有谣语,有谶语,有谐语,有讥语,有隐语。语意不同,其迹易混。谚语如大学,故谚孟子、夏谚是也。谣语如檿弧萁服,实亡周国之类是也。谐语如优孟讽漆城,优旃谏葬马之类是也。讥语如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之类是也。隐语如麦曲庚癸之类是也。杨升庵作《古今谚》《古今谣》,似矣。然谚中杂谣杂谐,如狐非狐,貉非貉之类,谣而杂于谚也。谣中杂谶,如《论语》《比考》《职天监志》《公诗》、谶陆法和书谶谶而杂于谣也,似当釐正,各从其类,为六语。
《弇州山人槁》:蜀人见惊异者,必曰噫吁嘻。晋音尊者,曰啒,左右应曰喏。故太白蜀道难,表圣休,《休亭记》用之宋玉之些子云之款,乃皆方音也。款乃音袄,蔼湘中人泣舜之馀声也。
宋时上梁文有儿郎伟伟者,关中方言们也。其语极俗。
《贤奕》: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曰事。已相乱,后人宜不能分别言之也。
《日知录》:五方之语虽各不同,然使友天下之士而操一乡之音,亦君子之所不取也。故仲由之谚夫子,病之鴂舌之人,孟子所斥,而《宋书》谓:高祖虽累叶江南,楚言未变雅道风流,无闻焉尔。又谓:长沙王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施为多诸鄙拙。《世说》:言刘真河随方言之便,而淮济之名不显。
司马迁作《河渠书》,并四渎言之子。《虚赋》曰:下属江河。长见王丞相既出,人问见王公云何,答曰:未见他异,唯闻作吴语耳。又言王大将军年少时,旧有田舍名语音,亦楚又言支道林入东,见王子猷兄弟。还,人问见诸王何如,答曰:见一群白项乌,但闻唤哑哑声。北史谓丹阳王刘昶呵骂僮仆,音杂裔。夏虽在公坐,诸王每侮弄之。夫以创业之君,中兴之相,不免时人之议,而况于士大夫乎?北齐杨愔称裴谳之曰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其所贱可知矣。至于著书作文,尤忌俚俗。《公羊》多齐言,《淮南》多楚语,若易传《论语》,何尝有一字哉?若乃讲经授学弥重文言,是以孙详。蒋显曾习周官而音乖,楚夏则学徒不至。李业兴学问深博,而旧音不改,则为梁人所笑。邺下人士音辞鄙陋风,操蚩拙则颜之推不愿以为儿师,是则惟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盖必自其发言始也。
荀子每言按《楚辞》,每言羌皆方音。刘协《文心雕龙》云:张华论韵,谓士衡多楚,可谓衔灵均之馀声,失黄钟之正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