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忍斋先生文集卷之四 (自动笺注)
忍齋先生文集卷之四
 [雜著]
  
漢陽宮闕圖記
我 殿下卽位之十有五年。
進修之學旣明。
爲治之本已立。
四聰所及
重瞳所寓。
猶不廢箴警之具。
秋八月丁卯
 出御景福宮之翠露亭。
引接宰執
兼試儒臣
 特命判中樞府事臣鄭士龍曁臣暹。
香案前。
 賜以溫語曰。
予頃在乙卯
畫師模寫漢陽城宮闕之狀。
遂成屛風
寘諸大內
可作記。
士龍作詩以進。
仍出其屛。
展于 玉座之西。
臣暹聞 命祗慄
伏覩大略
穿雲掃黛
中屛而北者。
白岳山也。
當山之南。
殿閣崢嶸
繚以高墉者。
景福宮也。
碧瓦丹桷。
雙峙岌嶪
內爲論經聽政便殿
思政其名也。
外爲臨朝接賓正衙
勤政其號也。
半空朱樓
龍礎高擎
環以靈沼
匝以琪樹者。
慶會樓之所以靈臺也。
宮東闢。
密邇紫微
講堂南敞
問寢路近者。
資善堂之所以法周文也。
東而爲昌德
卽古之所謂離宮
西京之有建章也。
又東而爲昌慶。
卽 先朝奉養慈后之所。
漢家之有長信也。
位置之盛。
法宮略有裁損
而小樓別殿
設因岡巒
登臨之勝殆過之。
無不適於淸燕之 睿賞焉。
左祖右社
前朝後市
鍾鼓
有樓。
當國之中。
萬雉金城
三朝之廣路。
廓通八門
輻輳八方
至若華之迎 帝詔。
濟川習戰艦。
三山鎭北而秀拔
一江繞南而蕩漾
襟抱控扼
護衛 宸居
豈非周禮所謂辨方正位
體國經野
周詩所謂相其陰陽
豳居允荒者乎。
竊惟山水之有圖畫
古也
宮闕之有圖畫
古也
所以爲屛者。
何哉。
山川不改於萬古
宮闕隨人興廢
不改者。
於人無與
興廢者。
感人必深。
雖然
目之所寓而思從之。
思之所起而憂喜從之。
世之人主
山河險固
宮室壯麗
其心以謂險固何以保界
壯麗何以寧處
如此者。
可謂知其可憂而致隆之本也。
山河之險。
彼孰侮之。
宮室之美。
彼孰移之。
如此者。
可謂惟知其可喜而取亡之道也。
今我 殿下尋常展畫。
自警于 聖念曰。
理亂無常
成壞由人。
千門萬戶
何以常有。
不敢忘 聖祖櫛沐經理之苦。
聿來胥宇之勤。
 睿鑑所照。
無非可憂之境。
興廢之感。
不輟宴安之警。
所以爲屛。
 聖慮在此。
若是丹靑初非玩物
養 聖眼。
所以養 聖德也。
班孟堅兩京
王延壽賦靈光。
極其宮室瑰壯
池臺崇深
曾不知因鋪張而及箴警
雖其文章
汪然而肆。
斐然而文。
何嘗有補於時君之治道乎。
今我 殿下池臺殿閣眞形呈露者。
以爲足觀
而必欲移之於繪事
斂之於一紙者。
蓋欲不出九重之內。
六寢之邃。
而流峙之遠。
締搆之廣。
瞭然一指點之際。
可喜可憂。
無不因所矚而警于心。
警于心而推於政。
推於政而國勢益鞏。
有以知 聖學日高
治本日厚也。
而況據成而慮壞者。
有國之先務
因事而獻規者。
愛君常情
此臣所以不復效孟堅延壽無益之辭。
而必惓惓宋璟無逸之圖。
德裕丹扆之箴也。
嗚呼
繼自今以往
 聖子神孫
對越茲屛。
每以 殿下今日之心爲心。
常知金甌之完缺。
實由警省之存否。
所謂王者之里
天府之國
永爲文子文孫之有。
而茲屛之有關興廢
可不矣乎
於是乎颺言以爲記。
景福重新
公元1176年
中廟在位三十有八年癸卯春正月初七日
景福宮東宮火。
資善承華殿宇
焚蕩殆盡
 中廟移御昌德宮。
置造成都監。
鳩材輦石。
卜歲之吉。
甲辰
 中廟賓天
乙巳
 仁廟繼薨。
國事多艱。
又歲之不易
不克以時改構
蓋亦有竢也。
今 上卽位之九年癸丑。
右議政尹漑爲都提調
禮曹判書鄭士龍,工曹
公元1554年
判書尹思翼爲提調
始役于三月
旋因旱乾停之。
間用舊材之當撤者。
宮中頗有繕葺
九月十三日
中人不謹
復起康寧殿之後廊。
變生中夜
百僚駭奔。
行火所焮。
濟濡帷幕
鬱攸從之。
而猶不能救。
南至思政殿之南廊
東至康寧殿之東廊
東北淸讌樓之南月廊。
西北含元殿永泰門。
北延于交泰殿
西南慶會門。
烈焰飛騰
有若神熾而鬼噓之者
終夜而盡。
樓殿僅存者。
勤政慶會含元淸讌而已
 殿下震警。
下旨罪己
處以喪禮
若無所容。
延訪宰執
若曰
擧贏時屈。
重勞吾民。
非所以弭大災而答天譴
但以法宮
所以取象帝宸
四方之表。
受之 祖宗而世守之者也。
百七十餘年而至于寡躬。
不弔于天。
擧爲灰燼
不忍煙煤狼藉
重予罪戾
盍謀所以不竭民力
而舊宮得以復完。
於是
繕修都監于景福宮之內。
以領議政沈連源爲都提調
左贊成尹元衡吏曹判書安玹,工曹判書李名珪等爲提調
造成都監
以爲一。
選郞僚有幹能者。
分曹布局
各掌其役。
以爲都廳
離而爲八所
東宮木石已具。
當先構。
計日董役
甲寅六月而工告訖功
於是
大內役巨。
不得不廣煩民力
徒庸
慮財
用。
取材水路便近之地。
不足者。
貿諸江原咸鏡兩道
調發水步卒及僧徒二千二百。
償直而役之者亦一千五百。
三月而始營。
九月斷手
蕭何重威之設。
唐皇泰之心。
勸樂趨之役。
俄成不日之功。
凡爲殿者五。
康寧思政交泰慶成延生
爲堂者二。
紫微養心
爲閣者一。
欽敬
爲閤者一。
丕顯
門廊廳房以間計者。
亡慮三百七十餘間架
名稱悉因其舊。
華榱金榜
星辰環拱太微
複道飛橋
雲氣迥接于蓬萊
是月二十四日
 賜連源等宴于昌慶宮之明政殿庭
錫賚進級有差
答勤酬勞
遍及隷匠。
是年十二月甲申
 上還御景福宮。
 三宮從之。
於焉顧瞻
載喜載感。
松茂竹苞
依然舊觀
都監請備記顚末
後世得以考焉。
 上以命臣暹。
以不文辭不可
臣嘗從一人瞻仰焉。
跂然翼然
輪焉奐焉
尊嚴體貌
四方觀瞻
役之鉅而民力不殫焉。
用之廣而國財不耗焉。
信乎 聖慮之周。
宣力效伎者之多也。
昔者
柏梁臺災。
武帝因作建章宮
至於千門萬戶
以爲壯觀
而不知財用內竭
民力下困
爲後世笑。
豈若今日之無前人
廢後觀。
王者之居而已哉。
臣竊思之。
多難所以固邦本。
殷憂
以啓聖明
天之於聖賢
欲將大有爲也。
迺始困阨震悸
於是
或有水火之孼勞苦困橫。
而後爲能光明
斯宮也 太祖刱之於王業定之初。
聖子神孫之所世守。
固宜與國匹休
一火癸卯
再火于癸丑
重以天不悔禍
 二聖繼陟。
其難之多而憂之殷。
未有甚於近歲
所以勞苦困橫我 殿下心慮者。
豈不深乎。
伏想 殿下於斯
於斯
昕夕於斯
惕然丹雘一新曰。
何以有此。
一以懼皇天警予若此其著明。
一以痛 祖宗舊物適毀于予手。
一以傷阻飢之民重困土木
引慝于 聖躬
警省勉之功。
斯須忽忘焉。
朱戶金鋪
何異茅茨土階之儉。
增益明乎 聖德者。
夫豈淺淺哉。
倘或見其役之易就。
而輒以謂營建難。
在令之而已。
則非臣等所望於今日者也。
嗚呼
其自今以往
思政知政多失於不思。
三思之功。
不可不勉。
康寧則知攸好德爲康寧之本。
酬酢百度
唯德是好。
昧爽待朝。
俊彥之念。
能不忘於坐丕顯之日。
裁成輔相
左右民之政。
能不懈於臨交泰之時
養心之莫先於寡慾
欽敬之敬天而勤民
不但顧名思義
期稱其實而已
閶闔曉啓。
端直軒豁
于以宋祖心無邪曲之言。
棟楹脩直。
鴦瓦欲流。
于以思唐宗易榱正瓦之喩。
見其築址旣固。
堂宇以不傾。
則知善建不拔
樹德欲堅。
大廈深簷。
然後能庇風雨
則知仰我者衆。
覆燾欲廣。
水殿涼生。
淸陰所以分之。
當寒而溫寢凝煖。
緜纊所以周之。
自脩及物之功。
所處而密焉。
不唯舊宮之重新
而 聖德又從而新焉。
足以天譴
而斯無負於殿閣崇深之享矣。
資憲大夫禮曹判書同知 經筵成均館事,藝文館提學洪暹
拜手稽首謹記
南陽府淸暑樓記
公元1542年
府治舊無樓臺
屋宇湫隘
賓客之來。
若値炎暑
無不有坐甑遭炊之嘆。
嘉靖壬寅
全義李侯瑀甫。
來守是邦。
治本愛民
疏祛冤瘼。
爲政數歲。
弊革事理
李侯旣知其民心悅樂趨。
庭除
繚以周垣
薙雜樹。
植以嘉木
中起小樓。
爲楹。
略加丹雘
不侈不陋。
以爲使命滌暑蠲煩之所。
癸卯秋
余按畿甸
甲辰夏
巡過是邑。
而樓適告成
李侯勸我登眺
召集鄕黨
以落其成。
仍索名於余。
不獲
則請以淸暑名之。
客有難之者曰。
古之名樓亭者。
不獨稱其美而已
必因其名而推演其義。
以寓勸戒之意。
子之命名
何取義之不廣耶。
余曰。
不然
寒暑無不爲有生之病。
而唯暑最酷。
古人炎熱酷吏
淸陰擬君恩。
獨不見夫病暑者乎。
畏景爍空。
炎蒸薰體。
雖有冠,羅衫輕箑,淸氷。
無所逃焉。
起而登是樓
淸吹四至
神魂俱醒。
輕安而興油然
異時病民者。
炎蒸之無所逃也。
今日蘇民瘼者。
何獨李侯淸吹乎。
然則余之名是樓者。
豈獨樓焉而已哉。
旣以此名此樓
而忙不暇扁也。
後此十三年而復過之。
則樓猶闕其榜。
噫。
李侯則今已去矣。
見今太守治踵李侯
務抉民隱
闔境欣欣李侯再來
嗚呼
其自今以往
宰是邑登是樓者。
莫不顧名思義
期稱其實
庶乎宰不負樓。
樓不負名
而名樓者亦將無負於吾鄕人矣。
於是乎揭其名。
而繼之以詩曰。
白汗翻漿畏日烘。
誰將淸暑跨虛空。
吳牛喘月寧非病。
楚箑邀涼末是工。
不覺氷壺爽氣
休憐石步獨淸風。
南朝舊號留金榜
莫道名樓小海東。
野菊離披斷鴻
季鷹思正悤悤。
喚人小閣筵初鋪。
捲霧遙山眼不窮
庭樹淸霜秋實艶。
海門殘雨夕霞紅。
淹留兼爲戀。
跋馬何心更向東。
引見圖序
公元1560年
惟我 主上殿下勤於爲治十有六年。
朝野寧謐
時多暇豫
乃於庚申九月十九日
設帳殿於昌德宮之瑞臺。
禁蘌曉闢
玉露浥塵。
日初出。
 上乘肩輿黼座
六幕高褰
風日淸美
綴金而遶砌
楓染猩而粧林。
前置法酒
樂奏於後。
宰執以下入侍左右
文武皆與焉。
太官供具
黃門 宣勸
 御筆降題。
在坐賦詩以進。
又令武臣耦射。
以觀其能。
散花簪帽
榮光可掬
數巡
 命三品以上升階上壽
回杯訖。
輒親輟御饌以賜之。
無不飽德醉酒
至感泣。
 上亦爲之逌然
日將暮。
 命出內帑虎豹皮及太僕馬匹等物。
 頒賜貴臣
以賞應製武才中格有差
加賜貴近 御燭各一條而罷。
醉歸扶路
蠟炬盈街。
觀者以謂近歲以來罕見也。
翌日
詣闕上箋謝 恩。
諸公與謀曰。
遭際之盛。
感戴之深。
必待圖畫
然後可以久於其傳。
遂以繪事
屬之禮曹。
甲子
軸始粧䌙。
嗚呼
感 恩之不足則誇耀之。
誇耀之不足圖畫之。
自今以往
掛諸壁寓諸目。
尋常對越
莫非忠愛之念之所由激乎。
此圖畫之不能已也。
夏孟旣望
左贊洪暹
謹識
禮曹堂上先生案序
公元1554年
官府之有題名
古也
內自政府以下
外薄州府郡縣
悉有所謂先生案者。
況禮曹職掌典故
名勝所萃。
莅官去來
獨無攷據
安知初實有之。
而失於典守者之手乎。
嘉靖甲寅
余忝判本曹。
爲此缺然
諸郞椽。
徧考諸司先生名人文集諸公碑誌碣文政府所藏請諡行狀
拈出開國以後曾爲本曹堂上人員姓名
試加編次
事末及就。
余移他官。
未幾
判書鄭大提吉元公
遣吏袖草案報余曰。
案已成。
於是
更定次序
刪去重複
略敍成案首末卷端而還之。
第慮開國之久。
遞代之頻。
提掇姓名
疏略如此
豈不詳密者之所笑。
然猶愈於幷與聞知者無傳焉。
覽者恕其略而續其後
不使往蹟無徵
豈非幸乎。
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世子貳師洪暹
書。
皇華集序
欽惟 皇朝天明命。
撫有萬寓。
以敝封雖處海表
世謹候度。
視均內服
慶弔騁問。
必首及焉。
今我 聖天子新登寶位
正朔八荒
於是
翰林院檢討許公,兵科給事中魏公。
實膺使朝鮮之 命。
行未數月。
已抵我境。
迎接始而小邦不祿
 先王奄棄
庶。
我 殿下權署國事
吉與凶仍。
哀與慶幷。
荒迷不次
禮多未具。
兩公不肯鄙夷之。
悼亡弔存。
情若同朝
其氣全而秀。
其言溫而詳。
不但將命之際周旋甚度。
儀觀整美
操節淸峻
皆可爲遠人矜式
景星儀鳳
何幸得覩。
使事甫已。
四牡言旋
國人依依
無不悵然自失
遠接使工曹判書朴忠元還自境上。
兩公留詩若干篇。
進于我 殿下
我 殿下命臣暹。
若曰
兩公皆 天子侍從拾遺之彥。
來使也。
適値皇天降割我家之日。
哀予有喪。
憫予沖幼
略其禮數
而情文則備。
予小子感 皇恩而歆使華。
所以禮接之者
固當自盡
而秪以在疚
未達意。
不敢挽而留之。
今欲編次咳唾之餘。
以寓景仰之思爾。
宜序其卷端
竊惟
所謂詩者。
根於性情
著乎歌詠
可以善心
可以逸志
人心邪正
於是焉徵之。
世道汚隆
於是焉卜之。
聖人所謂可以觀。
成周採詩之官所由設也。
茲豈後世吟詠風月
工於組織
以爲詩者之所可擬乎。
而況新安道學。
遠泝淵源
文貞忠直
有家風。
遭 休明之時。
譽髦之美。
掌誥封駁
職供補 衮。
率爾道途紀行之什。
莫非性情之正。
精華之著。
大雅之作。
文蔚然。
可以
公元1567年
天朝氣化之全。
人才之盛。
陽春白雪之調。
巴人俚曲所敢和也
我 殿下 皇眷而罔以報。
使乎不可留。
容音日遠
無以自慰
則不欲令片言隻字
散落泯滅
鋟梓而壽其傳。
封植嘉樹
無忘角弓
何嘗有古今之異情乎。
弊邦不幸
兩公之來。
適丁 大慼。
以其襟宇之曠。
詞藻之富。
滿目愁慘
無意覽物輒題。
逐篇和進。
亦非有喪者所當爲
所以唱之少而和之寡也。
嗚呼
景陽機錦。
僅露其尺寸
足以駭人耳目
使其當 國內無事之日。
二三儒紳
樽俎而接笑談
江山遊賞
樓臺登眺
助發其興懷
璀璨崑玉
遇鵲輒抵。
則將見吾東人收拾寶藏不暇
而偶不諧焉。
此吾東人所以不幸
而尤愛惜乎是編者也。
隆慶元年八月上旬
崇祿大夫
政府左贊成兼知 書筵秋館洪暹
拜序。
平壤題詠
樓臺之有詩詠。
古也
天下勝絶
未必黃鶴鳳凰之比。
李白崔灝諸公傑作
膾炙人口
千載之下。
吟詠詩句者。
莫不歆艶企聳。
恨不得身躋而目覩
發於夢寐
樓臺詩句而添勝。
詩句樓臺而增顯。
然則樓臺不可無詩詠。
久矣。
平安一道
詔使經過
公元1552年
之地。
詩板可貴
莫敢侔擬
嘉靖壬子冬
余按平安之節。
平日誦詠者。
攷諸板上。
不但刓缺失誤
幷與板而無者頗多
文簿之餘。
考之輿地勝覽皇華集。
正其訛而補其缺。
自生陽而西及于義順。
閱月訖功
竊念
歲月旣久。
人不愛惜呵護
或爲風雨之所磨洗
無賴之所打殘。
後雖有欲加葺完者。
而苟無寫本。
必至茫然泯然
不復知有某人留某詩。
某板揭某樓。
所存者幾。
所失者幾。
設値 詔使之來。
皇華集而尋之。
不得見。
則其必曰。
右文之不篤。
敬慕 天子命使之意。
於何可見
其所係者。
顧不重歟。
是用裒成。
謄錄二通
一留平壤府。
一分諸邑
以爲右文萬一之助云。
氏族譜序
自古
世家大族
不有譜。
上欲以不忘其本。
下欲使子孫尊祖睦族之道。
隱然有贊化成俗之美。
觀乎蘇明允眉山族譜序。
可知矣。
南陽洪氏爲國大姓
世有聞人
列于朝著。
近數百年
而獨闕其譜。
蓋嘗有之。
而或失其傳也。
頃年
族姪縣令挺立
袖其外曾祖洪承旨手書小帖來示之。
則略記先世名位本土戶籍
此吾宿昔所願見而未得見者也。
六代
公元1576年
典書府君以下
則洪文匡公貴達所撰王父碣文內。
載之頗詳。
而諸墓之在南陽者。
悉有墓表可考。
若其十二代祖諱先幸以下
則得見挺立示小帖。
然後始知吾先世之爲某某焉。
從祖洪湜承旨公。
酷禍甲子昏朝
家藏書籍
盡沒爲官有。
而帖獨見漏。
棄置篋笥中。
亦幾七十年餘。
至于今日
得及於吾數人之目。
此固非智力營爲之所可及
而或隱或見。
疑若有數存乎其間
嗚呼矣哉
兵使祖父以上男女兄弟兄弟之子孫。
闕而不得錄者。
非略也。
由文之無可攷耳。
吾祖所從出。
幸得以知之。
諸子孫祖吾祖者。
欲知此身之所自出。
夫豈後於吾心哉。
編次爲洪氏族譜。
鋟梓壽其傳。
樂與諸弟姪共之。
萬曆丙子夏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政府議政兼領 經筵弘文館,藝文館春秋館,觀象監事洪暹
拜序。
辛亥救趙應奎箚子
公元1573年
朝廷將趙應奎事。
相繼論執
而 天聽愈邈。
士林氣沮
緇流揚臂
不足顧。
可惜者。
 殿下六七年來。
迎接儒臣
講論切磨功效
一朝而掃如。
 卽位以後
奠謁先聖
尊師重儒之美稱
盡歸諸虛假
所失者。
不過一人
虧缺玷汚
不可勝言者。
竊惜焉。
 殿下日 御經筵
古人書。
所以聞所未聞
開益心地
法古人之爲善者。
古人之爲不善者也。
豈但多聞博覽
茫然善惡之分。
無益政令之間哉。
今者。
試讀前史
史書之曰。
有儒打僧。
其君怒而杖之。
又書之曰。
有儒打僧。
其君釋而不問
殿下至於此。
評論兩君是非
未知以杖之者爲是乎。
之者爲是乎。
若果以杖之者爲是
前聖書籍
將何益於講究
一國臣民
觀 殿下是非取捨之歸。
豈不寒心失望
若果以釋不問爲是
則今此之擧。
得無戾於 殿下所讀所是者乎。
僧徒不敢儒士抗禮近六十年。
卒見其乘馬呵擁
倨傲無禮者。
急遽之忿。
不覺歐捽。
此讀古書嘐嘐然者之所必至
若爲不見而過之。
當責諸老成達識
不可望於窮鄕狂狷也。
設令內使銜 命。
往來寺刹
儒生若爲不知者而加手。
則固不可諉諸狂童而恕之。
江西主僧
初無名位之可籍。
應奎歐傷。
不過爲狂儒歐一野僧而已
此 聖德所不必護也。
非唯不必護。
不必問也。
 上敎欲以此杜殘傷無辜之弊。
 聖慮在於此。
而下揣度
必將曰。
杖儒所以護僧。
旣曰護之。
則其欲免乎崇信異敎之名。
難矣。
今夫
刑官抵罪相繼
武夫悍豎殘暴下人接跡
今欲杖一布衣。
以絶殘傷之奸。
臣等未敢以 聖敎爲信。
而適以張執左亂化者之氣勢
況曾許其贖。
已非不罪
而必欲杖之。
不亦已甚乎。
宰執臺諫侍從
其於白川一儒生。
何曾識名而見面
然其批鱗抗爭者。
未知其欲護狂儒乎。
欲尊 聖德乎。
於彼一僧
其曾有一毫私怨乎。
 殿下知擧朝之諍。
初非忿一僧一儒而發。
邈然愛君之懇。
豈非 聖算之謬乎。
靑史褒貶之筆。
不足恤。
崇儒闢異之美。
不足取
吾意必欲行。
人言不顧
今日以後入侍 經幄者。
其何敢以無益之言。
強聒於 黈纊之外乎。
事微而機重。
言近而慮遠
宜 聖念之改圖者也。
昔。
宋太祖朝罷不樂曰。
早作乘快
誤決一事
是以不樂。
大抵乘快之失。
其悔必大
明主三思快意之地曰。
此擧果無後悔乎。
無取譏乎。
以己作人
以今作後。
虛心以思。
適有箴警
乘我快意之際。
我執拗之見。
捨我快而取人不快
始懣然而終必豁然
所以無可悔而快意不必遂者也。
伏望益恢 聖量。
三思廷諍之懇。
不使快意之悔。
臣等俱忝顯秩
見吾君疵政過擧
其忍囊括不言
以負 累朝覆燾之恩。
是以
不覺言之支離
公元1576年
己未備忘記回 啓
伏覩 上敎
不勝悚懼
臣雖無狀。
待罪文職已久。
每見自 上銳意文治
屢下詞頭
無非常情未及料者。
在朝大小
不捧覽而心服
時出 御題
不但歷代好文之主爲然
我朝 先王
亦多是例。
豈不治本
徒事酬唱詩句之君之比乎。
微臣淺見
實未知其不可也。
含垢匿瑕
姸蚩竝容。
人主所以體天覆燾之義。
勿用老殘人五字
不無圭角之露。
故職在論思之地者。
欲因事獻規。
以廣 聖上包荒之量。
作句之際。
語意不圓
辭多未穩。
豈有譏侮 命題之意。
若果譏侮
則其不敬大焉
況當愛惜儒臣
朝夕與之論思
而遽加以譏侮之名。
則彼將措躬於何地。
臣恐自此難於發言
遂長含默之風。
伏望 聖上
於此釋然
勿使有擇言之習。
所謂老成
卽是年德俱邁
耆舊尊顯之人。
承旨之敢擬哉。
此特不知措語輕重
誤用老成二字
彼聞 上敎
寧不愧懼
彼等如見素無知識
只見墨行等 上敎
則想不自安
皆欲隕越于下。
臣亦聞此 上敎
不覺汗出沾背
且 上敎不欲當聖明等字。
此卽漢光武臣下不得
神聖盛意也。
人臣進言於君。
自不得無此等語也。
爲是者。
豈有他意
微臣平日區區之心。
以謂人君雖見臣下過誤
但事包含
不肯發言
內實宿怒
直待積怒深。
然後加以罪譴
則夫豈上下一體
情意無阻之義。
見非輒言
知其不非。
坦懷如舊
若果不是
人臣自此知懼改過
如是人臣自不獲戾于上。
而知保全之路矣。
旣承 上敎丁寧
不可默無一言而退。
敢陳聾瞽之見。
不勝惶恐之至。
請停 內殿拜 陵
臣等伏覩自 上答言者之敎。
或曰
觀過知仁
以謂我朝亦多有例。
臣等竊恐 聖鑑之明。
猶有所未盡燭而有是敎也。
事雖順理
而行或過中者。
謂之觀過知仁
可也。
后妃拜陵
內外之分。
違 祖宗之訓。
牽情違禮甚者
亦可謂之仁乎。
我朝 先后雖間有謁 陵之擧。
上違 祖訓
下拂公議
當時大臣臺諫
爭之不力
遂陷 母后有過之地。
不忠之罪。
臣等亦與有焉。
大抵人情之㠁痛。
甚於初喪
聖人制禮。
不許下堂而哭。
展謁 園陵
顧非初喪之比。
堂陛至近。
尙不許下
況出宮門乎。
宮門難於輕出
況出郊闉乎。
況至山野乎。
深宮固門。
閽寺守之。
史在側。
思不踰閾。
所以 母儀一國
犯夜遠行
防範掃地
何以一國而垂內則乎。
始誤於丁卯
再誤於己巳
二之謂甚。
可三乎。
情之所誤。
禮失漸廣。
至於不可救之域。
故任喉舌耳目論思之責者。
無不以前事爲懲。
明目誓心
不忍使吾 母后三入遂非之地。
爲後世之口實
矧伊臣等。
待罪宰相
其忍不爭
以負 國母乎。
 國母不可負。
其忍負 明廟在天之靈乎。
 聖上不以等爲可棄。
委以股肱之重。
其肯以臣等瀝血之懇。
不達于 慈聖乎。
旣達 慈聖。
而猶邈邈於臣等之言。
則自此之後
將無復可爲者矣。
爲 國母儀。
而反以謂天威足畏
 祖訓足法
 聖子不必從。
大臣不必聽。
唯意所欲。
無復顧忌
則 壺儀蕩悉。
異日之患。
豈止拊膺流涕而已哉。
臣等所以累日叩閤。
自知退者
欲使吾 國母
得免違禮失義之譏耳。
豈但以煩民爲慮乎。
聖上將臣區區之懇。
悉達 慈聰。
庶幾 聖母三從之美。
免獨遂之累。
而 聖上不失爭子
國家幸甚
耆老會軸
公元1564年
嘉靖甲子年間。
國家無虞
朝多耆德舊相。
鈴平尹公
與德爵俱邁
年踰七十。
諸公耆老會于耆老所。
畫工圖畫爲軸。
因以屬余曰。
子可無一言
嗚呼
天下達尊
德,爵,壽三者。
得一而遺二。
兼之者蓋寡。
苟能全斯三者而竝生一世。
則安得不結爲君子交。
晩景而圖不朽乎。
李文正公昉與張好問等。
欲踵白傅舊規。
因蜀寇爲患
不果諧。
終身之恨。
今幸克就。
入承康侯三接之寵。
有桑自逸之樂。
昇平氣象
森然一幅
豈不爲後來之榮觀也。
試展畫而觀之。
蒼顏白髮
壽可尊也。
犀金橫帶
可敬也。
所不畫者
德也。
在乎我。
爵與齒聽乎天。
在我者。
爲我有。
而聽乎天者。
又爲天之所付與
爲樂
顧不多哉。
歌舞絲管
形容此樂而已
雖然
宛然在目者。
莫良於繪事
壽乎其傳者。
莫過乎詩文
若無履道西洛諸公和唱之什。
何遽歆艶先賢盛美
當時圖畫泯焉無傳
久矣。
然則其如暹之不能文
何。
嘗聞司馬溫公
未及七十者四歲
而得齒文富耆英之會。
爲作序文
司馬道德之文。
非所敢擬。
而倘得天假之年
許登眞率會席之末。
未必非此文爲之贄焉。
題樂院樂器形止案後
公元1576年
丙子秋
主簿朴湘。
點檢庫藏雜物
得一弊冊于破笥中
携以示余。
正統十三年戊辰
先正翼成公喜所成奉常寺 欽賜樂器形止案也。
案留院中一百三十年。
提調僚屬
下及胥隷
不曾知有是案。
未免爲覆諸瓿而塗之壁。
吁亦幸矣哉
高麗樂志
睿宗吏部尙書王字之文公美于宋。
及其還。
徽宗皇帝下詔
大晟樂。
政和丙申
李資諒于宋。
賜樂綱目
徽宗政和三年
新樂
所存編鐘二十一下付標書曰。
宋朝出來
四下標書曰。
洪武時出來
編鐘十六下付標書曰。
永樂丙戌出來
其餘特鐘鎛鐘召磬瑟笙。
竝無標識可辨。
不知孰爲頒大晟樂時所賜。
孰爲洪武永樂年所賜。
所謂鎛鐘
始見于周禮
歷代通用
而我國五禮儀。
無所謂鎛鐘者。
徽宗新樂時。
鎛鐘十二之文。
疑此爲大晟樂之一。
而然無標識
不敢以爲是也
但四琴所書。
一曰靜對
一曰風搖玉佩
一曰九霄鳴佩
一曰淸古
有四琴銘
宋帝押字
又有復古殿三字御書寶圖書。
不可指爲大晟一時之頒。
所謂復古殿
不但見於宋史。
考諸玉海宮殿付有曰。
高宗復古殿
帝所常御。
大明一統紹興府曰。
復古殿
高宗所建。
蓋殿作於宋室南渡之後
知此琴非徽宗所賜明矣。
而史無所載。
豈非高宗先帝厚遇高麗之意。
特撤而貺之者乎。
嗚呼矣哉
翼成文敬
遭際 英陵制作樂治敎休明之日。
相業之隆。
眞無讓於宋之王文正公韓魏公矣。
如彼好古君子
得見宋帝御製親筆於數百年之後
愛惜敬重之。
修補不已
則架樻之。
架樻而不已
則樓而尊閣之。
至於會計
解由
猶懼或失。
提調封署之。
無所不用其極焉。
況後黃,許百三十年而生者乎。
彬彬相業
不敢仰希二公
一端好古之心。
寧獨後於二公乎。
所以補完護藏之。
一依二公成規
得案首末及事可疑無可質者。
略跋于案之尾。
以俟後來古君子焉。
順懷宮禊軸後
公元1563年
嘉靖癸亥九月乙未
國家弗祿。
順懷世子奄棄東宮
葬庀旣完。
 宸衷愴慟。
按 懿敬故規。
爰就永慶舊殿。
奉安神位
妙揀宗室近屬內侍謹愼者。
衣衰輪直
昕夕拜哭。
以供三年之祭。
豐山以下服闋將歸
餘痛依依
繪畫姓名
屬余錄其實
嗚呼
喪莫酷於此喪。
哀莫苦於此哀。
跡將散而情益慘。
由其情之
慘。
所以知斯契之不負也。
乙丑冬孟
崇政大夫政府左贊成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 世子貳師洪暹
書。
戊子司馬榜會圖後
世之聯名一榜者。
輒以兄弟相呼喚。
國俗所同。
交厚情親
義均骨肉
司馬爲甚
況我戊子同年
閥閱子弟生長京華者。
十居七八。
過從里閭
講習昕夕
四五十年之間。
窮達榮枯不同
未曾反目相失。
風流篤厚
士林稱美者久矣。
萬曆甲戌冬
參贊仲晦諸公曰。
戊子去今幾五十年。
落落晨星
存者無幾
盍設一夕之會。
申講舊好
吾已謀諸婦
置酒以速諸君焉。
十月二十有三日
元朴參贊曁領相權以下與會十一人
于斯時也。
嚴霜旣零。
風日凄淸
林楓染猩。
綴黃。
備樂動。
所以耳目助歡緖者。
不一而足
犀金輝映
鬚髮皓白
迭起酬獻
笑語款洽
不覺繼之以燭。
酒將半。
醉書七律七絶
以示仲晦
因諗于坐曰。
今夕之歡。
可謂極矣。
一散之後
便成陳跡
宜倩繪事
以圖永久
咸曰諾。
遂以囑仲晦
旣成
不迷袖而語暹曰。
子其敍始末
嗚呼
旣貴而布衣舊情
宛如昨日
旣老而追
合簪
未覺少倦。
謂之義均骨肉
不亦宜乎
交契之久。
而慮或衰替
萃聚講歡
所以契分也。
有窮而迹已陳。
圖畫狀貌之。
所以備後觀也。
丹靑已了。
毫髮森然
一段交情
顧非畫手所能形容
可以時展畫拂拭
生楚愴而已
噫。
倘假以年。
吾輩重設斯會於數年之後
談今日之勝。
此則未易取必于天者也。
遂敍其事。
而書姓名焉。
  詩
歷盡榮枯白盡頭。
明霜義分豈容婾。
追隨未肯成新契。
凄斷何須舊遊
歌換前腔添酒興。
琴彈別調勸人留。
淸歡直待紅燭
夢罷華胥再不
樽前一闋金縷
杯面濃香玉蛆
合翦鮫綃勝迹
莫敎行樂空虛
冊封東宮赦文
體天立極
孰不思久遠之圖。
建儲貳君
所以宗社之本。
肆擧封崇之典。
以繫億兆之心。
粤予眇躬
纘此洪緖
造命未鞏。
根本之易搖。
錫胤難期
嗣續之或晩。
 先祖之垂祐。
而致甲觀之啓祥。
一索得男之不遲。
重明作离而有繼
衆情建立之宜早。
在予心方謙讓未遑
顧以立子傳家
后實期於
萬世
卽祚命嫡。
漢文不出乎初年
矧予上嗣之良。
合居少陽之位。
載涓吉日
肇闢靑宮
盍推曠蕩之恩。
用慰遐邇之望。
嗚呼
明震長。
名位之極隆。
解吉渙亨
雷雨普施
敎領中樞府柳溥致仕不允 賜几杖書
若曰
文潞公懇辭告老
德則邵而年則高。
宋神宗溫詔請留
賜之詩而錫之燕。
賢能獨乏於當世
耆德莫踰於斯人。
自古猶然
其在今而可忽。
惟卿莅官惟謹
心常戒於循墻
事上克忠
志祗在乎徇國
蔚乎見大臣體。
隱然長者風。
何容量之休休
進退綽綽
稽疑謀國
蓍龜之可憑。
告老乞閑
氣力之尙健。
遜讓無異於文潞。
寵數不及神宗
愍勞于事務劇煩
許處樞府閑靜
榮貴無間
勞佚則殊。
況今几杖之分。
實備尊安之具。
豈但因循故例
所以愛惜舊臣
當如富弼愛君
以輔台德。
毋執祁奚請老
而有遐心
故茲敎示
想宜知悉
公元1559年
己未九月赦文
若曰
馬紿銜於不虞
足見天心仁愛
勿藥有喜
可知輿情歡欣
予沖人
叨承丕緖
念此眇躬之寧否。
實係一國安危
臨淵格言
垂堂
之善誡。
頃嘗出郊而閱武
蓋欲攬轡而習勞。
豈期馬乘易心
適値倉卒失御
上致 慈殿之震駭
下使國人驚惶
陰騭幸賴神明
克豫不逾乎旬朔
豈非 宗社大慶
賀亦出臣子至情
肆布曠蕩之恩。
用答中外之喜。
於戲
渙亨解吉。
旣擧 先朝之舊規。
石固磐安
庶延今日新命
謝 賜几杖箋
引年乞退
微臣知足至情
念舊勸留。
 聖主接下之深眷
顧何關於輕重
秪自增乎笑譏。
伏念臣一腐儒
 四朝舊物
愧乏涓埃之報。
叨依日月之光。
齒旣暮於懸車
養猶霑於竊廩。
寧料几杖之錫。
猥加斗筲之身。
鮐背瘦消。
坐倚烏皮安穩
鳧脛疲弱
行携鳩首之便輕。
方懼 恩數荐臻
況蒙酒樂之加賜。
擎 宣勸心醉
感淚交頤
聆法奏而魂驚。
好音盈耳。
茲蓋伏遇 主上殿下恩深雨露
量廓包容
憲章動遵乎古先
禮貌尤隆於耆耇
致令庸品。
亦被殊私
敢不祗奉 明綸
益堅晩節
堯衢擊壤
樂與群黎而竝生。
海屋添籌
長爲 一人祝壽
無任望天仰 聖激切屛營之至。
丙寅正朝賀箋
伏覩前歲以來
 聖躬愆和
久曠視事
 天光莫近。
輿情悶鬱
今復 康寧
御殿朝正
臣等不勝慶忭之至。
謹上稱賀者。
伏以。
 宗祧屬乎 一人
敢曰微恙不謹
康寧摠乎五福
獲覩 聖候之復常
 耿光高臨
歡聲競沸。
恭惟 主上殿下動靜順序
淸明在躬。
蓋欲存節宣
久未瞻 華衮黼黻之御。
庶幾疾病
何幸聞鍾鼓管籥之音。
至於 御殿朝正
是謂勿藥有喜
伏念臣等才慙魯莽
運際 休明
前席彤墀
情寧阻於 上下
懸心 紫極
壽共祝乎岡陵
同日赦文
黼座久虛。
聖人愼疾之戒。
天和自復。
王者當宁之儀。
輿情歡騰
鴻恩逮下
頃因慘酷交迫
未免榮衛之俱傷。
九重調護之功。
致群臣疏迎接之禮。
幸賴神明之扶佑。
漸覺體履康寧
況當三元改年
正値百僚拭目
可知衆心胥悅
盍推一國之汪恩云云
於戲
寬大詔隨
欲與民而更始
雷雨作爲解。
予用體天同仁
焦尾琴
物不自貴。
因人而成。
人不自鳴
因物而聲。
爨下殘査。
誰識其高
人誰無耳
物亦有遭。
時之不來
烈焰之中。
時乎來矣。
以南風。
爾焚爾燎。
得我而存。
我樂我悲。
爾代我言。
盍觀厥初。
有焦其尾。
琴乎琴乎。
夙夜亹亹
祭尙領府
嗚呼
天之賦與。
於公獨豐。
滄海爲量。
人莫測其淵洪。
風月盈襟。
人但覺其沖融
裕如進退之間。
怡然逆境之逢。
才周於用而常爲德掩。
名惡赫赫勢利莫撼。
忠信內植
久矣 主知。
蓍龜廊廟
身係安危
引年釋位
優老有 賜。
將養安閑
 咨以大事
豈料偶爾微恙
忽驗木稼之示祅。
愴秦舂兮不相
儀表百僚
眇小子兮晩進
忝伴直于道山
承緖論而自壯。
和氣一團
凶訃長慟
兩楹漣洏
酹觴酒而永辭
何日而忘之。
祭權景遇
嗚呼哀哉
英才敏識
生世有數
施展罔終。
信命誰咎。
天之賦公。
旣粹而秀。
達早位顯。
忠竭其有。
庶務之來。
過手無難
明睿所燭。
物莫欺謾
如其眸。
凜如其容。
溫乎其言。
宏乎其中
勞國忘己
有疾潛遘
我往見君。
已爲君懼。
歸對妻孥
曰天何恃。
賦予者豐。
十僅一施
久於處否。
宜亨而泰。
未躋列卿
巧與厄會
奄忽而化。
莫及攻。
平生知己
聞訃叩腦。
嗚呼哀哉
我從君遊。
長君一年
量材較德。
我後君先。
玉署鳳池
聯席齊肩
交期耐久
若弟兄然。
訣不執手
不憑棺。
事與情乖。
赧汗顏。
嗚呼哀哉
有生兩間
起滅常理
執存戚亡。
達者所鄙。
我獨於君。
情至不禁
文以哭之。
有淚盈襟。
祭權領相文
惟靈天資弘毅
夙成國器
風度凝遠
厥德純備
早捷巍科
亨道發軔
昵侍 螭頭
直筆是秉。
論思 經幄
允合顧問
柏府薇垣
謇諤無隱
擢處喉舌
出納克審。
宸眷日隆
屢控危袵。
餘事韜鈐
儒將風。
巡審兩南。
責萃于公。
措置鞏固
非公功。
 王曰其來。
大司馬
料敵算邊。
公自整暇
何止於斯
入而弘化
試長銓衡
藻鑑克明
遂膺爰立
深愜輿情
先事料理
夙夜殫精
雖切求退
國重身輕
辭而復進。
孰諒公誠
要人扶。
疾病先嬰。
東山之志
雅願莫成
身則已矣
百世鴻名
等俱以薄劣
忝仄台鼎
袖手仰成
盛德咸敬
寧料浹旬
遽閟儀形
山頹焉仰。
國無典刑
撫迹酸辛
若虛廟廊
升堂叫公。
凝塵滿床。
如聞警咳。
敢云公亡。
淸酌之奠。
薄情長。
嗚呼哀哉
策問一道
問。
歷代史家
人主善惡褒貶
是非似有不盡合於事情者。
試擧,唐言之。
古人漢高無可無不可
不敢光武擬之。
杯羹之說。
得罪彝倫
安事詩書
近於焚坑
韓,彭菹醢功臣不保。
欲易樹子幾乎亂家
光武失德無幾
而重道崇儒。
禮賢納諫
似非高祖之可及
而反以高祖
遠過光武
何耶。
古人以文,景擬諸成,康。
景帝微過
搏殺骨肉
鼓怨諸侯
切責小失
不得社稷大臣
不忘舊恨。
直臣見屈。
至於太子皇后
失德甚多
猶得竝數於文帝
何耶。
魏武殺伏后。
唐太宗手刃同氣
得罪於網常同矣。
魏武上有垂亡之主。
不敢臣位
唐宗北面慈父
急於禪代
猶以唐宗。
列於明辟
何耶。
曺丕乘父之資。
漢開魏。
昭烈坐視獻帝播越流離
而不之救。
經營戰爭
急於自取
無爲漢之心。
史氏不以漢賊昭烈
而獨指漢賊
一何偏耶。
孔明答三顧之問。
不肯昭烈漢帝之危。
賢者所見
抑別有在耶。
若曰已往之跡而爲之優劣
未必皆得其實
則將焉用史爲。
諸生讀史之際。
必有折衷之見。
試爲執事陳之。
廷試對策
 
 王若曰
儲君副。
宗統所在
輔之翼之。
使歸諸道。
旣重且大也
三代輔養之道。
可得聞歟。
降及後世
能盡輔養道者誰歟
庶幾三代者歟。
不能盡其道。
以成危亡之禍者誰歟
歷數詳言之歟。
君人者孰不知國本之爲大。
而或不能扶持左右之。
至於愛惡顚倒
禍不旋踵
其由君心之不明而然歟。
抑亦縱臾而釀成之者歟。
輔養之方。
學問爲先。
如或怠於學問
日新之功。
小有作輟。
則將何以勸之。
伊欲輔養之得其道。
而躋於三代之盛。
其道何由
臣對。
恭惟 主上殿下聰明睿智之資。
性理淵源之學。
以謂正家治國之本。
主鬯國君之副。
所以輔養東宮者。
無所不至
猶慮輔養之方。
一毫之或遺。
擧古之能盡其道。
不能盡其道者
眷眷下詢草茅之臣。
臣雖愚昧
敢不罄竭卑抱。
以效涓埃之報。
臣伏讀 聖策曰。
儲君止可得聞歟。
有以殿下急先務之盛心也。
臣聞。
人君天理物。
一身社稷生民之寄。
任可謂重矣。
儲副
所以繼我而有天下國家者也。
故善爲天下國家者。
必以養儲副爲重。
蓋生於富貴之中。
長於深宮之內。
所親非宦
寺則婦人
奢麗之色。
亂其目。
諛佞之言。
惑於耳。
降衷秉彝之性。
從而易蕩。
故隆古帝王
莫不先修其身。
以爲國家準則
使儲副一動一靜
皆得而取法於己。
然後端重敦實之士。
列于左右前後
降其尊貴
爲師爲傅
開其爲善
禁其爲惡。
內有君父之敎。
外有嚴師之誨。
侈心邪念
不動於中。
仁孝恭儉
有若天成
此身可以四海之治
故雖以三代之盛。
所以之者
不過曰師曰傅曰保。
輔之翼之。
所以躬行而率之者
不過卑宮惡衣
克寬克仁
小心翼翼而已
伏願以此爲法焉。
臣伏讀 聖策曰。
降及後世詳言之歟。
有以見 殿下法善戒惡之盛心也。
臣聞。
三代以後
道學不明
爲人君者。
不知躬行而率之者易從。
而反以言語
可以化人
不知行爲治身之本。
而反以才藝
成人之道。
先使取則之地。
已無足觀
而使之爲師爲傅者。
但取高官崇爵而已
導之敎訓
非所取也。
傅之德義
非所取也。
其所以接於目聽於耳者。
淫聲美色而已
戰鬪殺戮而已
視聽一惑。
念慮隨差。
黑白倒置
邪正雜糅
如此一朝登之大位
授之大柄
禍福與奪
皆入其手。
則鮮不爲亂亡歸矣
其或有庶幾焉者。
宋之眞宗
李沆太子太傅
公元1544年
輔養之。
爲人
寬厚正大
爲時重望
仁宗卽位
好學慈仁
諸賢滿朝。
三代絶學
文明盛治
輔養之效有如是夫。
唐文皇作範太子
若曰
稍知輔養之名。
則可矣。
閨門不正
家法已亂。
儲副者。
何以取則乎。
嗚呼
眞宗太宗者。
不可多得
而雖輔養之名。
亦有所不知者
可勝數。
秦始皇使扶蘇持重在外
扶蘇不終
漢武帝博望賓客
而戾據受冤。
二君所以授以兵權
假以尊貴者。
愛之非不深也。
然不輔養大本
其所愛之者。
所以害之。
伏願 殿下以此爲戒焉。
臣伏讀 聖策曰。
人君者止釀成者歟。
有以見 殿下謹微之意也。
臣聞。
天下國家
器之大者也。
主器之重。
必以長子
如或以弟易兄。
以庶奪嫡
愛一惡。
惟其邪心
則非有泰伯子臧之節者。
必奮刃而相鬩。
宋文易太子
劉劭有落指之慘。
以弟易兄。
楊廣有弑父之禍。
唐高祖欲以建成易秦王
而終有臨湖之變。
愛惡一念
其弊有如是之慘毒
而雖以漢高寬仁大度
欲易樹子
幾危天下
倘非張良四皓之諫。
高祖幾爲慈之天所蔽也。
此由心術不正
愛惡之私動其心。
而使前後左右莫非諛佞傾邪
之輩。
勸誘掖。
以至於危亡之地矣。
伏願 殿下以此爲鑑焉。
臣伏讀 聖策曰。
輔養方止三代之盛歟。
有以見 殿下重國本之盛心也。
臣聞。
帝王之務。
莫先於學。
好學之方。
急於明理
理之旣明。
則當知爲君者必盡其仁。
爲臣者必盡其忠。
爲父者必盡其慈。
爲子者必盡其孝。
知吾所以立乎億兆之上者。
非所自安
所以安天下也。
如或好學
方寸之理。
暗昧雜亂
是非邪正
皆失其理。
至於謂暴無傷者也。
如或志於學問。
而其於理有所未盡明。
則或作或輟。
學問之效。
無所成。
如使其心眞知實蹈。
知之好之。
至於樂之之地。
勉勉循循
如口之悅蒭豢而自不知已矣
焉有怠惰之志萌於其中乎。
聖問所謂作輟者。
學問之功未盡。
其所學者非其本也。
伏願 殿下加意焉。
臣伏讀 聖策曰。
伊欲使輔養之得其道止悉著于篇。
有以見 殿下邇言必察之盛心也。
臣伏見 殿下道德高明
家法
輔養東宮
出於慈誠。
旣令躬詣先聖
橫經講學
揀選重臣
以師以傳。
手書訓誡
以敎以誨。
所以三代輔養者至矣。
然以身爲敎者易。
以言爲敎者難。
不敢知 殿下所以躬帥者。
盡合三代聖主耶。
傳之所以輔養者。
盡合三代所以輔益者耶。
今若 聖上躬行聖道
以救於內。
師傅之席者。
盡得溫良正直多聞博洽之人。
朝夕與居。
引誘箴磨。
以其身爲東宮準繩
一毫邪念
無由而入。
則其爲他日聖明之主。
可以必矣。
昔者
賈生輔養太子之道。
勸於文帝
文帝不能用其言。
漢家之治
終不復古
遭逢 聖明
 殿下之明。
不止漢文
而居大臣之位者。
又非絳,灌拒言之類。
使臣言。
不以愚陋見棄
庶或可以三代之盛。
而實我朝鮮無疆之休矣。
伏惟 殿下少垂覽焉。
謹對
忍齋先生文集卷之四
 求退
  
贊成兼吏判典文疏
伏以。
臣子之於君父
不得聽者
由言非不盡。
而誠不足以動其聽也。
自知職任重大
不稱器。
懇辭求免。
固非一再
而 天聽愈邈。
未蒙允可。
豈非微臣平日所以事 殿下無足取信
而 天聽不回者。
安知不以謂欲獲能讓之名。
而所辭非其情乎。
思之至此
未覺顏忸怩而汗沾背也。
策名 靖陵朝。
謬被 恩遇幾十五年。
敭歷顯要
致位橫金
無非盜名欺 主。
逮事 聖明
濫躋崇班
不獨人皆嗤點
臣亦自知甚熟。
貳公寅亮
周三孤
臣之位可謂崇矣。
題品人物
銓注低仰
臣之權可謂重矣。
典司文衡
責以華國
之任可謂大矣
提此三大任
三人分與之。
猶恐有所難辦。
況付之一駑才而能責其成乎。
上有 聖主
而不復問職務之辦與不辦
中有大臣
而曰任他能否
何與焉。
下有臺諫
而曰彼當自處
何必糾擧
人微任重
才劣。
積事謬。
待其自敗。
然後從以罪之。
則臣不足惜
咎將誰執。
臣歷攷 祖宗朝以來名臣家譜
所謂判書
或在主少國疑之日。
或在新造未集之朝。
以謂非此人。
則無
以典邦禮
以謂非此人。
無以掌理材。
皆出於不得已
然後兼之
當此 聖明照臨
國勢堂堂之際。
許使一微臣。
政府
銓曹如此者。
古未之聞也。
揆之故事無據
慮國後弊則可憂。
爲政疵纇
實無過此。
文章盛衰
雖根於治化汚隆
轉移之機。
由於典文之才否。
當初簡畀
只問職秩之當次。
其實而摭其名。
不廣而委之易。
若曰彼當有以自處
國將何事文云爾。
豈非謬算失策甚者乎。
臣伏朝廷
聞一戎政之或失。
偏將非人
則聚大臣以謀之。
睿算以慮之。
猶恐不得其人。
至如爲文章司命
爲國榮辱者。
則才與不才
國不與聞
此而可忽。
孰爲當務之急
臣獨爲國家深惜焉。
不但此也。
人之才智有限
事之酬酢無窮
有限應無窮。
其寧有不窘且敗者乎。
在 祖宗朝
良臣碩輔非無才德足以當四五重任者。
贊成判書
鮮有兼授之者
蓋以設官分職
宜各其人。
不使不勝任而罹覆敗之患。
其所保護人臣而曲全之者深矣。
臣不欲受能讓之名。
亦不欲免貪權之罪。
深憂者。
 恩寵之謬施。
名器之日卑。
取譏靑史而已
唐虞用人
必待岳牧僉諧
爵人於朝。
無不與衆共之。
二聖人。
欽明
哲。
宜無待於咨訪。
然後知其賢否
而其必如此者。
所以不敢自聖
名器不可不惜也。
伏望將臣不欲兼兩實職
文柄授其人之微懇。
爲官擇人
量才授職
不復竝委一人
 俯咨大臣
然後使得各供其職而效其能。
國事幸甚
臣身幸甚
贊成
贊成卽周官之三孤
貳公弘化
亮天地
一人乃其職任
大小之職。
顧名思義
則誰非所不堪者。
此則政府東壁
佐貳三公
朝野衆目所共瞻視
不得名望素隆。
爲人所屬意者授之。
名器不尊。
國體虧損
人皆有輕料政府之心。
所係如此之重。
畀付豈不難愼。
小臣昏妄殘劣。
甚於庸人
遭際 聖明
冒列六卿
但知感荷 天恩
顧無絲毫禆補
然而巧免彈斥。
特其幸也。
今者。
驟躋崇班
不啻平日思想之所未及
雖於夢寐
所不到。
臣始聞 特命下降
驚駭震慄
終夜不得少睡。
犬馬餘齒
得少延。
心力所及
何辭糜粉
待賢之器。
緣臣而不重。
政府崇嚴
因臣而卑淺
則貪寵冒竊之罪。
不暇恤。
不惜名器
其爲 聖明之累。
夫豈少哉。
中外有識
其見政目。
竊笑不肯言者
寧有限焉。
臣之辭避
他人新授例辭之比。
事有悶迫。
不得不仰訴 君父
請改崇政之加。
重名器。
以尊朝廷
一。
一品崇秩
不可濫施非人之意。
上達已盡。
不但此也。
 祖宗朝以來
以他官兼六卿者。
實非例除。
咸有其由。
兼判吏,兵曹
則或以用人之權。
屬諸係國家安危之人。
以固國勢
或以其人明於取捨人物
或以其人曉達戎政武略
以此兼判吏,兵曹
或其人性通理財。
足以國用
則兼判戶曹
或其人練習典故
善於交隣事大
則兼判禮曹。
臣歷考前世事蹟
申叔舟奉使日本
諳識撫接之方。
文章德望
高出一時
已經領相之後
 光陵命以高靈君兼判禮曹。
專委典禮交隣之任
鄭麟趾不但勳業德望
天文地理數學
靡不洞曉
至於動中華。
故 文宗命以判中樞判禮曹。
朴元亨不唯文章可稱。
儀容秀偉
知計明達
又四接名高 詔使
見稱美。
華人至比諸晉叔向
故 光陵命以右贊成判禮曹。
至如金勘。
雖兼判禮曹。
其所兼之之由。
臣未得詳知。
臣則器輕暗。
淺才短。
雖久忝禮官之長。
尋常公事
必待吏胥覺悟
然後知之。
或一依前謄錄
所謂依樣胡蘆者也。
至於事大交隣之際。
但知稟問三公
若爲出於己者而爲之。
苟圖目前
僅免大失
於申,鄭,朴三名臣。
有何相似
而敢繼三名之任乎。
因臣一人
遂開近歲所不擧之例。
則兼判禮曹之名。
人孰以謂榮且重乎。
 顯陵以後
一時宰相才德可稱者。
亦豈少哉。
而禮曹兼判。
不過鄭朴三人
其授之難選。
可知也。
請收崇政贊成之 命。
勿令貽辱國家
取笑靑史
辭大提學
伏以。
爲官擇人
人君爲國先務
量材受任
人臣事君之常道
苟或爲人擇官
非材冒據。
待賢之具。
用之已䙝。
無恥之誚。
爲國恥矣。
資稟昏庸
局量輕淺
猥蒙 擢拔
謬典文衡
遞而復授
前昔未有
渾身光耀
爲衆所榮。
欲報答。
語口誓心
事苟有殫計慮竭筋力而可辦者。
則悉欲忘勞忍疾。
顚仆而後迺已。
至於典文
須得學問之䆳。
才華之富。
可爲儒林領袖者。
然後足以當之。
故自在昔
例重是任。
旣得其人。
又趁其精力未衰。
聰明不減任之
枚數已往
臣言不誣
臣少罹禍患。
精神夙耗。
犬馬之齒
今已六十有三。
憒憒有素
加以老昏
眼如隔縰。
視物䀮䀮。
一日之內。
自辰至未。
則僅得看文案作名署。
自申以後
看字而群蟻鬧前。
署名而二三其畫。
閉眼過夜
分爲棄物
況老在堂
年踰八十。
疾病纏緜
長賴藥餌
臣以獨子
不敢離側。
方寸亂擾。
無意看書
何暇提筆詩文乎。
已爲頑然一無用之人。
而猶稱典文
取人笑侮
人雖不言
豈不知。
在 祖宗朝
主文者。
常兼成均大司成
今之知館事
卽其任也。
一身而爲諸生師表
學士領袖
造士華國
任莫重焉。
將此重任
擧屬干臣
前後計之。
九年矣。
之無恥。
不足論。
其如下辱多士
上辱名器何。
是豈 聖明爲官擇人之道乎。
大抵勸士之方。
須得士林屬望
才學適用者。
處以崇顯
以此勸他。
然後觀瞻所歸
爭知勸。
使如臣者。
一國文衡
爲學表帥
欲以勸他。
恐非 聖算之得者也。
前聞盡忘。
更無新得。
把筆構思
倒空甕。
自知不稱
而喑不求退
逮被彈論
始許遞免。
則其於名器
玷辱增多
未必不爲 聖明之累也。
臣世受 國恩
叨躋崇班
踰越涯分
只思殞結。
敢更叫閽貢章。
欲受能讓之名乎。
顧以有其名而無其實
居其位而不事事
何異盜得而陰據。
所以發於囁嚅之餘。
不自覺支離也。
伏願 俯察微懇。
妙棟才學爲衆所推許者。
授以臣任。
使知名不可久假
士林
矜式
於臣幸甚
於國幸甚
伏以。
臣頃貢封章
請遞典文
而誠末上孚。
猶阻 允命。
豈不仰體 睿眷
循默守職
以此任。
在朝只有一員
爲士林領袖
斯文宗匠
隱然朝廷所以輕重
人才所以沮勸
其爲任顧不重耶。
自臣忝冒以來
士林無所矜式
自激昂。
失望解體
領袖非人
宗匠非才
其爲右文之治之累。
可勝言哉。
於此任。
自知決不可堪者有二焉。
上國頒 詔之使。
例揀翰林院官長詩文者。
我國迎接
亦極一時之選
必也才思贍敏
酬答不窘。
華使嘉賞者。
然後可以賓主之歡。
一國之光。
不然見笑華人
虧損國體
所謂一時之選者。
卽大提學之任也。
其在平日
學識足以明理
詩文足以酬答
自料擔當者已熟。
臨遣無自縮之慮。
逢場有才乎之譽。
臣則年齒旣衰。
眼昏而專廢文字
老母抱疾
醫療方寸先擾。
悸忪健忘
昏憒日增
表箋則委之知製敎
咨奏則委之漢吏官。
獨無爲。
袖手享成。
如此而使之迎接 詔使
豈但取笑虧損而已哉。
筆下無所做。
母病子不可離
當此之時。
不得不他人代之。
平居號稱主文
臨事代用他手。
此 祖宗朝以來未曾有。
公元1559年
不可冒處者一也。
公卿士夫旣歿之子孫。
欲銘先世功德
碑碣後世者。
例必求文於主文之人。
臣欲不受則無辭
欲受則無以副其求。
孝子慈孫缺望而去者何限
不可冒處者二也。
臣自仰承 批答而來
心神悚慄
欲不復違拂 聖旨
把筆還釋。
一月矣。
而終有所不能已者。
曩日崔希孝還自京師
言中朝人因雲南主事海瑞題本
以謂將有建儲之擧。
事固當然
安可諉諸臆料
不爲之備乎。
先聲朝至。
迎使夕發。
不可不預定其人。
使知自爲己任
鍊習有素
待敵至。
俾無遭渴穿井之患。
不然
事至然後差遣
人必以臣爲旣知不堪
何不自引避。
臣亦將何以誤事之責乎。
此實 睿念之所當軫
廟算不可緩者也。
伏望 恕臣審於自知
非得已。
 下詢大臣
付諸任之人。
不勝幸甚
右議政
輔相之職。
位崇責重。
必須才德兼隆。
方可表率百僚
治道汚隆
國家興替
常由輔相得人與否。
微臣才器
出群臣之下。
備員顯秩
至今日。
已累 列聖知人之明
況此大拜猥及臣身
雖欲冒受
其於辱朝廷何。
覆餗之虞。
不暇顧。
名器之不重。
得無 聖明
日之悔乎。
 命下以來
若將隕越
坐俟公論之發。
而猶不擧劾者
以謂彼將自處
何待彈論而然也。
請亟收成 命。
授諸宿望
一。
端揆之任
國安危。
帝王爲政
急於此。
所以官不必備
惟其人也。
不可一員庸愚有何害而苟容之也。
不可爵秩久次而循陞之也。
況今拭目望治之始。
當謹置相共理之擧。
不惜鼎鼐之重。
假借一老臣乎。
除目一下
扼腕竊嘆者何限焉。
靑史續貂之譏。
其爲新政之累。
不亦甚哉。
追還成 命。
以尊國體
一。
累瀆 天聽
極知猥濫
百爾思之。
不敢噤默而退。
臣學專章句
心無定力。
識量淺狹
爲一鄙夫
加以早經患亂。
精神耗憒。
遇事茫然
眩於措處
常賴同僚覺悟之助。
僅免失墜
如此之身。
調劑之任
何異使蚊蜹丘山乎。
旣知其不可支。
豈若不任爲善也。
 臨政以來
渴於求賢
欲使庶官
得賢俊。
庶官不能盡得其人。
三事之重。
可授非人乎。
臣雖嗜進無恥
自知則審。
改卜賢能
以尊朝廷
重名器。
右議政
伏以。
自古人臣辭避相位者。
大槩有四
其一。
則有才德足以任重
斂身而退。
理亂成敗
不與焉者。
其二。
有識寡才疏。
自知任鉅力纖。
引分乞退者。
其三。
有自盛滿
挹損釋位
保全餘生者。
其四。
則有雖欲竭力奉公
疾病沈痼
解官調治者焉。
才可任重斂身退者
不足言矣。
引分乞退
不履盛滿
抱病求解
夫此三者。
出於情之不得已
不可槩以退讓論也。
君之視臣。
情均父子
其所不能
不強使爲。
慮其盛滿
不令顚覆
軫其疾病
安軀命。
於此可見君之不忍於其臣。
猶父不忍於其子也。
體質孱弱
異於凡人
加以早嬰患禍
殘傷肌骨
齒牙脫落
頭髮禿盡。
屢經喪亂
心忪魂悸。
遇事健忘
恍惚昏迷
至於腦冷鼻流。
疝痔陋疾
不可煩 上聽者。
亦多有之。
況又冷積脾傷。
因成咳𩚚。
朝夕所食。
俱不消化
塡塞食嗓中。
氣逆而不降。
肌消而力乏。
雖當入侍經幄
咫尺 天顏
咳逆內激。
不能禁聲
幾吐而強吞者。
不知其幾度。
廢食忍飢。
腸虛眼眩。
猶自掩護
若爲病者
欺人冒據。
亦已久矣。
控訴至三。
非得已。
而輒下絲綸
敦勉強起
 寵眷之隆。
自覺隕首莫報。
而謬施異數
恐反貽譏靑史
所謂任鉅力纖。
自懼盛
滿。
疾病沈痼
皆臣今日自處之所當急者。
安得不瀆冒 天威
期於釋位乎。
如曰相臣不可輕遞。
則在我朝申叔舟年四十八。
而以盛滿議政
 世祖大王許遞。
封高靈君
崔恒年五十九。
亦以盛滿議政
 世祖大王許遞。
而只封寧城君
尹子雲年五十九。
盛滿右議政
 成宗大王許遞。
封茂松君
柳洵力辭議政
 中宗大王許遞。
而只封文城君
 祖宗朝曾經議政甚多
賓廳北壁
坐席常滿
叔舟崔恒子雲辭位之日。
年皆不逮于臣。
又無疾病
只以盛滿請免。
 世廟, 成廟曲循其願。
蓋以其辭非虛僞
而於子視其臣之義。
自有所不忍拒也。
今臣犬馬之齒
已至六十有六。
衆疾交攻
不可療。
以此較彼。
宜加矜恤
矧伊先臣
遭遇 中廟
得躋議政
以臣庸劣
誤受 睿眷
繼父職。
歷數 聖朝啓運以後
父子相繼相者
黃喜,李克培,鄭佸三家而已
一百七十餘年間勳名宰相
非不多。
父子爲相。
止於三家
臣之自懼盛滿
豈居叔舟崔恒子雲之下。
終免顚覆
非臣力之所能辦
不特此也。
八十三歲老在堂
見臣父子繼相。
憫臣疾病多端
勸臣辭退
欲使終養
此臣所以佇聞許遞之 命。
至於四訴而不能止者
也。
伏望天地生成之 量。
法 祖宗體臣之仁。
使微臣得遂叔舟崔恒子雲之願。
老母之望。
亦蒙 聖明之採。
將臣本職及領 經筵摠裁官
悉 許遞差。
不勝幸甚
左議政
公元1572年
伏以。
人臣事君。
委質許國
雖當艱險
固宜死生以之。
年齡衰老
筋力已殫。
疾病仍荐。
無以自效
人君以仁覆憫下。
子視其臣之心。
安得不惻然體下。
不忍強之以所不能乎。
稟賦孱弱
不勝衣
加以少陷禍網。
栲掠配竄。
幾死復甦
不如人。
逮遇 聖明
出入 經幄
已六七年。
其病不可收用之狀。
 睿鑑所已下燭
臣亦昵侍 丹陛
言端所及
以不供職之意。
屢煩 天聽
吐露微懇。
非自今日發也。
壬申季冬以來
腦後腫浮。
牽痛如刺。
腦膈窒塞
𩚬逆不止
連三四日不得執匙。
心疾苦劇
忪悸不睡。
只啜粥飮。
日就瘦削
下道不收之病。
汚穢難於入侍
一夕
無端牙齒脫落者。
至於五箇
死亡之迫。
何待醫診。
敢以病告。
至於五次
不獲已
欲得能讓之名而然也。
臣身沈痼
所不暇計。
八十七歲病母。
本以如線氣息
近加痰壅。
頭痛發熱
達夜呻吟
幾廢粥食。
奄忽
日。
臣以七十獨子
方寸先擾。
不及他。
恇怯如狂。
罔知所爲
他餘臣僚之病告者。
猶是一身疾痛而已
臣則母子俱老。
一時遘疾。
臣一家。
豈不重且大乎。
老母所望醫藥其身者。
臣外無人
臣之所欲一心救護
願終人子之孝者。
亦情之所不能已也。
大抵人之一身
不能分而二之
非不欲分。
而勢有所不周。
可望衰朽愚臣乎。
臣本庸暗淺劣
遇事茫然
況當母病。
瞿瞿遑遑
昏迷亂。
塊然一土木。
如此之人。
備數調元之任
寄以安危之重。
未知其可也。
上貽 聖上不擇相臣之譏。
積微貪戀不肯釋之罪。
如是不得蒙 聖鑑曲照
循例 降批者。
蓋由微臣不能上格。
不能達意而已
何所逃罪乎。
伏望 法中庸體群臣之心。
 推孟子及人老之仁。
下 採母子區區之懇。
 許遞臣本職及領 經筵
使之專意救藥
免爲 聖朝不孝之人。
母子夕入地。
得兩無遺憾矣。
辭領相啓
三公爲人股肱
其任固無可差等
而上下所倚望
首相尤重。
須以德宏才俊
朝廷所屬望者居是位。
然後人主有所仗倚。
國體尊嚴
豈料今日擧此重
任。
屬之微臣
聞者誰不驚駭
在列誰不解體
大臣卜啓。
其意難度
必以微臣曾忝台班。
欲捨而不得捨
備數以啓而已
何敢以臣爲合受是任也。
微臣少習雕篆
素無學識
歷職朝著已四十四年。
而徒竊榮顯
一無可觀
罷軟凡庸
出群臣之下。
而猶不被斥黜
馴致崇秩
於身則幸矣。
而於國則焉用。
自聞大拜
感激殊寵
卽當詣 闕謝恩
心神怖悸
廢食與寢。
緣病稽謝。
不勝惶恐
伏望速收前 命。
改授其人。
愛惜名器
以尊朝廷
辭領議政
伏以。
臣子之所大敬畏者。
莫過於君父
不敢情通以私干也。
然而無所不通
私亦不敢隱者。
以至惻怛心根於中。
感通之妙。
自無間於名分孔嚴
堂陛有截也。
不然一體相須義安在。
天地不幾於否乎。
顧如臣職忝貴近
身擬股肱
而情不能上格。
不得見採
豈非中無惻怛感通之誠。
足以君父之聽乎。
自知無復可爲。
唯當含默退伏而已
但念。
自古大臣
遭疾病。
拜狀乞免
則或賜暇調治
敦勉強起
古今禮下之常規
如或父母老病已甚
其身亦不能自由
急於就便終養者。
則以 
主子視其臣之心。
安得不爲矜憫
有以曲徇私願
成人生死無憾之孝乎。
頭腦刺痛
水道不通
脾胃重傷
不思飮食
𩚚逆膈塞。
心虛忪悸。
四五根深之病。
乘衰交攻
此則唯餘一死。
不暇更瀆 天聽
事有重於此者。
何敢隱默不言
臣母年今八十有八。
庚午辛未再經大病之後
氣力如線。
正類嬰孩長在人手
少欲運動
輒坐以方席。
令人舁移。
食飮幾廢。
奄奄朝不保夕
況以七十餘歲單獨一子。
老母臥吟床蓐。
則寧有念慮更及他事。
遑遑瞿瞿
如癡如狂。
人情之所必至也。
以方寸旣亂之人。
而委以首相之重。
調元之責。
有何精神自專一。
有何謀猷入告 后。
爲國置相。
豈願如此
此臣所以強聒不已者也。
臣竊考我朝宰相行蹟
家有老親
釋位奉養者。
其齒皆僅過六十。
親年不及八十。
而 祖宗仁聖
不忍不許
所以無不遂其情。
孝理之隆。
後世莫及也。
臣之以老母爲辭者。
其於國家
無係關。
臣一家。
豈不重且大乎。
在朝宰執
自休退。
不無其人。
而年垂八十之子
得事九十之母者。
微臣一人而已
其所自危自愛惜。
欲無毫髮忤意者。
庸有極乎。
雖 四聰之明。
難以遍及
臣母雖一老
婦人
亦知盛滿之可懼。
頃年
因臣辭狀
備忘記曰。
卿自前累辭。
情勢俱難。
冀免之意。
出於中心
姑許所請。
茲遞議政
母聞此 敎。
攢手祝天。
自臣忝首相以後
僅續聲氣語臣曰。
吾目將不瞑地下
不可請釋相位
以孝垂死之母乎。
臣聞此言。
如刺在骨。
一家私願
所不當聞於 冕旒之嚴。
情自內激。
不能猥䙝無禮之譴也。
嗚呼
欲必循母志。
則恐孤委質之義。
欲死後釋負。
則正拂老母之願。
臣之一身
不可分二。
庶幾 聖裁居一於此
中庸曰。
體群臣。
朱子釋之曰。
體者。
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
夫君臣之分。
尊卑懸絶
人臣好惡
宜若君不得知
明君誼辟
能不拂其願欲
以上下所同者情也。
處地察心
有望聖慈
辭領議政
伏以。
爲人臣子
訴悶于君父
不見採納者。
以誠未得 上
言未能動 聽也。
況訴不止一再
君父之聽。
猶且邈然
則其可不敢盡其言。
抱悶扼腕而已乎。
微臣病告。
非自今日。
曾於 經席。
詳陳病根沈痼之意。
仰干 四聰
已有年矣。
病隨齒增。
受傷益深。
夫豈年紀未衰。
避事厭劇。
稱疾謀免者之比。
朝暮
將入于地。
構成無之證。
以欺 黈纊
臣雖無狀。
何忍爲此
癸酉之辭左相
甲戍之辭領相。
 聖明洞察
輒 許遞免。
於是時。
以謂天高而聽先乎至卑
大陽而必照乎容光
區區微懇。
何幸君父之聽。
豈料今日反阻 兪音
頃年
伏覩備忘記。
略曰。
自前累辭。
情勢俱難。
冀免之意。
出於中心
茲遞議政
臣與九十奄奄之母。
捧誦 聖敎
感泣刻骨者久矣。
寧有情勢難於前。
反易於後。
前則出於中心
而今却不出於中心之理乎。
此實臣衰老日甚
不能達情而然也。
且臣之病狀
不復條擧者。
誠恐 聖覽以謂支離
無益採納也。
顧惟輔佐之首。
爲國輕重
而謬屬于臣。
失政莫甚。
耳目之官
非不彈劾當先
袖手竊笑
試觀病臣自處何如
此臣所以不得呈狀累次
而徑以箚啓者也。
嗚呼
廊廟非跛人所履
政府養病之地。
矧今百僚方以大事爲請。
此時而闕首相之位。
其於觀瞻
豈不虧損
伏望爲國大計
速 許遞免。
以全朝廷
不勝幸甚
辭領議政
伏以。
近年以來
大小臣僚
引疾請免。
殆無虛月。
厭於上聞
鬧於人聽
臣不欲效此。
然病果在身
事果難便。
則安得嫌於同衆。
遲疑苟且
不肯以實仰籲 君父乎。
微臣疾病事勢
大異他人
理所必至
臣在少時
持身不謹
遭罹慘禍
九死一生
當其年齒未甚老。
氣血未甚衰。
猶可奔走服役之任
過七十。
衰病如期
膝攣蹇。
行輒跛曳
痬瘡滿首。
加以撲傷。
眩目暈。
欲立則倒。
心又忪悸。
達夜不寐。
下道陋穢之病。
乘虛彌甚
不敢上汚 天聽
此則但當以死爲期而已
秪緣臣母年過九十。
氣息奄奄
自六七日來
喘嗽氣急
不思食飮
似睡非睡。
沈困委頓
臣以七十三歲抱病獨子
有此母病。
何以爲心。
瞿瞿遑遑
精神散亂
惻耳者無非呻吟之聲。
關心不過藥餌之勸。
如此方寸旣亂之人。
而付以經邦之責。
有何謨猷入告后。
有何思慮能審利害
臣欲專心職事
付母病於一婢子之手。
則不古人報劉日短之爲可懼。
而以 聖上老老不忍之心。
其肯忍於一病臣乎。
臣若欲不念職事
專力救母。
兼治己病。
具瞻首相
顧可爲一人
虛位以待之乎。
臣之進退
豈不狼狽
臣嘗私聚我朝宰相行狀
遍究事迹
有九十之母而年過七十。
猶據相位者。
獨有一人
且驚且悚
置身無地
仰敷危袵。
至于三。
而猶靳兪音
竊恐白日之明。
獨不
委照於微臣一家也。
頃年
緣臣辭職
 降備忘記曰。
情勢俱難。
冀免之意。
出於中心
玆遞議政
 諄諄聖敎
洋洋盈耳。
嗚呼
一年深於一年
寧有勢難於前。
而今反不難。
前則情出於中。
而今不由於中。
朱子九經體群臣之語曰。
設以身處其地而察其心。
伏望 聖慈體察微臣今日心事之難。
俾釋重負
專心將母。
則病臣幸甚
老母幸甚
於以爲理之政。
尤有光焉。
辭領議政
伏以。
微臣因病請免。
至于至于三。
尙懼狀啓之不能盡臣情。
疏以畢其說。
疏而猶不能動 上聽
豈非區區之誠不足以回 天意乎。
嗚呼
昵侍 經帷
十年于茲
而情未 上孚。
 天聽愈邈。
則臣之罪也。
臣若實無疾病
托病求免。
則誣 上之譴。
無所逃。
如臣貌㾛質殘。
夙經傷毀
加以齒踰七十。
內抱之病。
不外現。
而其尫癃跛曳之狀。
難掩香案前。
出入之際。
 睿鑑赫臨。
無遺照。
況今頭顱穿破
諸病乘之。
其能如氣血方盛之人。
調久則復如舊者乎。
有父母者。
親病雖不至危苦
托以親病。
容或有之。
臣母則年已九十。
病當自生。
頭痛喘逆
病隨年添。
深尤苦。
藥餌保護
長在子手者乎。
臣旣衰替
又緣母病。
已成一狂惑喪心之人。
何可令此人爲首相
料理國事
人情於此
則不及於彼。
專於彼。
則不於此
一人之身。
不得分而二之
常理也。
目今臣僚相繼以免官爲請者。
年齒衰暮
果皆如臣乎。
肌骨殘傷
果有臣比乎。
母年九十。
有如臣者乎。
具是三者。
臣安得不跂足傾耳
期承 兪音乎。
自昔人臣請釋職任者。
率多辭謝簪紱
歸老田里
故人主或有不卽聽去。
以示 眷顧之意。
今臣則生長世臣之家。
豈少戀主之誠。
所望者。
不過釋負調病。
專心救母而已
斯豈遠離輦轂
畢命者之比乎。
宜 天心感悟也。
臣病久神昏
言多荒雜。
惶懼增深。
伏望 體察微臣危懇。
 許遞本職
 曲遂母子之願。
不勝幸甚
左議政
伏以。
臣在秋初
衰朽頭骨
重物所觸穿。
絶而復生
急於救母之病。
屢貢封章
幸賴 聖明下體臣心。
遞相職。
母子感泣
結草期報。
遞未滿五朔
又處以台鼎
雖因大臣卜薦。
出人望之外。
輔相不擇
名器之輕紊。
則臣之無狀。
所不暇計。
但以年近八十之子
護養垂百之母。
其果可以職事嬰其心。
而分
其力乎。
心固不可他糜。
力固不可他分。
則於 聖上君臨視之心。
豈不爲之惻憫
思欲全烏鳥區區之孝乎。
自臣先世
生長世臣之家。
食國家之廩。
渾身毫髮
國家 賜也。
急於事親
緩於報主
夕入地之臣。
寧容有此心乎。
世之稱人衰老
必曰頹齡
頹者。
漸下而不可還收之意。
子垂八十。
母垂百歲
此正所謂頹齡
今年加於前年
明年於今年。
明日於今日。
豈有却少而還健之理乎。
冬深以來
臣之衰疾。
尤痼。
母病則如線氣力
坐臥須人。
奄奄在床。
朝而不能保其夕。
夕而不能必其晨。
微臣一身
方寸旣亂。
遑遑瞿瞿
只餘軀殼
其將委國安危於此人之手乎。
朝著其將謂臣自知其將謂國擇相乎。
若曰
領右有人
左雖謬授。
庸何傷乎。
苟且容貸
姑延時月
負乘不下
必竢憂國明目之臣指斥請退
然後方 許遞罷。
則不但病臣事無終
於 聖上保全舊臣之義。
安得無虧損乎。
至於然後
臣雖欲上章請免。
亦無及矣。
願爲大計
於簡畀。
勿令具瞻之重。
久爲匪人之據。
不勝幸甚
伏以。
明王立政
莫先乎置相。
所置者非人望攸屬。
則衆所賤易
人主何以倚仗斯人責成
豈非擇與
不擇
理亂所由分也。
今我 聖上聰明睿智
有赫照臨
試觀微臣爲人
以謂學行可以範物乎。
謀謨足以施設乎。
力量足以鎭俗乎。
無一於此
 聖鑑洞照
廷臣所共知。
百責所萃。
何以冒據。
頃日大臣卜薦。
安知不以年齡旣暮。
曾忝相職。
難於獨遺乎。
不唯此也。
臣之老母
若過兩旬
則年垂一百。
自 祖宗朝以來
寧有奉養百歲之母。
而其子尙膴仕
不肯止者乎。
身苟爲時所屬
而其進退爲國安危
則容有不敢去位之理。
如臣非時望所歸
不關有無
四入政府
謬蒙敦勉勸留之 寵。
名器日卑而不足恤。
朝著竊笑而莫之顧。
坐待顯斥。
臣雖無厭。
豈願如此
所以不畏 嚴譴
強聒不已者。
秪以審於自知
而不欲貽朝廷羞辱也。
伏望 俯察危懇。
速 許遞免。
愼惜名器
必授其人。
不勝幸甚
伏以。
人臣愬悶于其君。
不見聽許者。
必以平日所以行己事上
不直不忠。
未足取信而然也。
將臣不宜冒據相位之意。
似狀以箚。
已至五次
而輒批以 不允
臣竊悶焉。
曾於 香案前。
攄出心肝
反覆冒瀆
固非一再
意謂 天鑑照燭無遺
狀箚之入。
朝啓夕允。
一向邈然
非慮所及
此正由微臣平日所以
之者
不足見信于 上。
莫非臣之罪也。
少而肌骨殘傷
衰病沈痼
理所必至
不敢枚擧病狀
復塵 聖聽。
但以經幄廊廟
跛蹩所得出入
相府尊嚴
決非一腐朽養病之地。
加以九十有二年紀莫高之母。
臥床奄奄
難保朝夕。
如此之子
如此之母。
瞿瞿遑遑
方寸旣亂。
不及他。
輔佐股肱之重。
安危存亡之責。
委諸此人。
望其有成
其可得乎。
容護姑息
必待折足覆餗
然後方許斥退
恐非 聖明保全舊臣之道。
伏望亟回 乾斷
遞臣本職
以新具瞻
以尊體貌
不勝幸甚
伏以。
君臣分嚴。
堂陛有截
臣而控訴於君。
五至
可謂不憚煩
而其不敬甚矣。
不得斷章退伏者。
豈非其所訴實出於自知之審乎。
臣之跛蹩吐蟲。
眼目脾胃可醜極陋多般病狀
則有死而已
不敢復爲之開錄 上聞矣。
但以微臣
忝辱相職十有一年。
寧有一嘉猷發於臣口。
一施設出於臣手。
唯知謹備唯諾
署紙尾而已
爲國置相。
豈願如此
廷臣引疾乞免者。
前後相續
其情與勢。
有如臣之極難且切者乎。
長見百病母。
奄奄床褥
勸食勸藥。
患力不贍
喪心亂。
正類狂癡
有何計慮。
可備咨訪
有何德望
儀朝著。
謬蒙 隆眷
屢近 丹陛
上霑底裏固非 再。
此豈微臣急於遞免。
誣飾非實之訴乎。
臣之病廢供職
今已閱月
政府重任
獨責諸一領養病之譏。
何以當之。
伏望爲國大慮
勿復容護
亟降遞 命。
全體貌。
不勝幸甚
伏以。
臣生而體質羸殘。
不齒諸人
前歲夏秋以後
疾日痼。
貪戀 殊恩
不敢言病。
呻吟伏枕
已淹四旬
欲起則更無餘力可支。
如有物執而揮仆之者
萬目具瞻
經邦重任
決不可長委諸一老殘。
於人見聞
孰不病之。
不肯形諸奏牘
顯加斥退
臣雖昏憒
豈不面赧背汗。
入地無從也。
有年紀高之偏親
臥病沈綿
不察人事
臣以年近八十獨子
何嘗一刻欲離其側乎。
一身方寸
散亂膠擾
喪心之人。
於何用。
政府重任
果可付諸此人之手。
臣之乞免
夫豈他人比。
而於 聖上體群臣之意。
恐有所未盡也。
況今日候和暖
正當開朝講。
以廣進言之路。
 經筵領事
不得不備員
任重不可久假
事急不當姑息
八煩 宸聰
有餘罪。
伏望速降遞 命。
以重相職。
不勝幸甚
伏以。
人臣之請解其職者。
人各異意
或有欲避權勢。
退而保全者。
有緣身老病。
不堪從仕者。
有自知無能。
爲時輕賤
不欲辱朝廷者。
大槩有三。
而臣居其二。
所以犯冒君父之尊。
強聒 黈纊之聰。
不能自已者也。
軀幹殘㾛。
不如人。
蹇跛曳。
行賴挾扶。
況今犬馬之齒七十有五。
無留髮。
齒餘六七。
腦髓冷流
穿出鼻目
難於視物。
近乎盲瞽
至於入侍 講筵
冊雖在手。
不復知讀至幾行
病狀醜怪
人不欲近。
此臣之一宜退也。
少學雕篆
無遠圖。
又乏學力
暗於訃慮。
所不言。
言則必誤。
有司問議備邊之策。
則答曰。
其問他相。
問議人物差除
則答曰。
問諸他相。
議禮何如
則答曰。
問諸他相。
正類木偶長望人口
人皆目爲堂下執禮
見輕且賤。
何待言知。
此果可謂議政乎。
臣非避事
由中無定見。
昧於施措而然。
此臣之二宜退也。
昵侍 耿光有餘年。
 天日照臨。
洞察肺肝
知臣不稱
豈不審。
此果出於微臣誣飾之言乎。
負此二宜退
不肯重任
則於 聖上賢愚
惜名器。
朝廷之政。
不能譏議也。
每當入侍之日。
不可不退之意。
反覆陳達
伏想 四聰之明。
猶有所記念也。
自古
明主聞人辭位之懇。
不卽聽許者。
實以其人未至衰病
辭謝簪紱
歸老
 里爲可惜也。
如臣世食國廩。
生長京華
今雖老病
旣無鄕土可以庇身
百病母。
不可隨臣出城。
古人所謂去國還鄕
皆非臣之所能爲也。
不過遞免相職。
終於 輦轂之下而已
以 聖上體群臣之明。
安有不察微臣請免之情。
異於他宰執乎。
告至四。
猶不 示拂旨之譴。
反有安心調理之 敎。
感泣視之 仁。
不欲更干 天威
頃在癸酉
因臣請免左相
備忘記曰。
情勢俱難。
冀免之意。
出於中心
姑許所請。
諄諄 聖敎
至今洋洋盈耳。
癸酉距今已經五歲
一年深于一年
母子衰病增加
宜 聖慈憐憫也。
伏望 諒臣辭無虛僞
亟降遞 命。
改卜賢德
以重具瞻之地。
不勝幸甚
伏以。
微臣年近八十。
母齒近百。
母子疾病
一時俱痼。
有耳有目。
無不爲臣危之。
此果忘親戀權。
進取彌銳之日乎。
所急在此。
不得不違拂 聖旨
辭至七八。
君父視之仁。
不忍不許
遞 命一下
母子感淚交頤
以爲從此可以專心救藥
今者。
復相之 命。
所不逮。
不但未及料。
中外大小
誰念於此
疑惑驚惶
思之不得
有一於此
終不能默。
臣於病中。
伏見弘文上箚。
論辨臣及盧守愼情勢緩急
無不詳盡
所謂洪暹近百之母。
有間守愼年齡差少之言。
安有一毫私意彼此其間
大臣亦非不知臣難於仍任。
特以無非比肩之人。
嫌於取捨
泛然卜啓而退。
固宜 聖明酌量裁斷而已
衰老庸劣
雖無臣比。
所謂議政
職則大臣
大臣進退
果皆竢一二人可否乎。
可遞可存。
當出 上命
昨日今日仍。
雖在微末庶僚
猶知其苟且不敢爲。
所謂議政乎。
 君命難諶
政體顚倒
一微臣。
此弊始啓。
則臣罪尤重。
伏望更煩 聖慮
邇言必察。
勿寢已行之 命。
無令相職久曠
不勝幸甚
伏以。
人臣之欲解其職者。
多引疾。
輕重未易知。
不可槩指爲欺君聽也。
禮記
以七十爲老。
八九十爲耋。
安有七八九十而血氣不衰
疾病不能侵者乎。
微臣跛蹇殘疾
 聖鑑洞照
臣母過耋垂百。
 聖聰所審聞。
其能復委病臣以職事
期病母以久生乎。
頃者
 天眷殊異
惠養老母食物
繼以釋臣重負
母子感泣曰。
离明雖高。
蔀屋畢照。
自此眉可伸。
食下咽。
豈意令出惟反
不過兩日之內哉。
而況邇言不足察乎。
衆望其可孤乎。
前此五六年。
臣欲解職救母之病。
 上敎以爲情勢俱難。
茲遞本職
臣心喜幸
誠感于 天。
安有五六年前衰極病痼之人。
平健於五六年之後之理哉。
其母與子。
今猶不死幸矣。
情勢如此
臣何敢當復相之 命哉。
詞臣之撰臣批答者。
顧不難哉。
褒稱近於戲誣。
摭實則嫌於駁劾。
求其說而不得
或疑托疾
或疑人言
質諸神明
寧有是理。
皆由臣之無狀。
不能見信於人也。
百病交侵
加以心恙復發
達夜不睡。
兩目盡腫。
粥食幾廢。
有何氣力
可以供職
伏願 聖明量臣情勢
速降遞 命。
終始 聖恩
不勝幸甚
忍齋先生文集卷之四
 附錄
  
行狀(忠勤貞亮效節協策扈 聖功臣輔國崇祿大夫延陵府院君李好閔
撰。)
公姓洪。
名暹
字退之
號忍齋
南陽人也。
公年未冠
對策試闈
考官奇其才。
第爲異等
戊子
司馬
明年己丑
對庭試策
第一人
直赴辛卯殿試
選補承文院。
卽擢爲弘文館正字
著作
壬辰
博士
侍講說書
甲午
副修撰,知製 敎。
侍講司書
國家翹館儲才
 賜公長暇讀書
以爲他日大用之地。
遷司諫院正言
乙未
薦爲吏曹佐郞
是時。
金安老秉政
其徒寔繁。
權傾人主
公憤時事日非
見嘗所識者。
力數其罪。
兇徒切齒
共搆下獄
必欲致之死地。
杖流全羅之興陽縣
丁酉
安老伏辜
起公謫籍
弘文館修撰
道陞憲府持平
仍前 賜暇。
時治阿附濁亂之輩。
彈擊虛日
公略不爲形迹
持正大之議。
戊戌
弘文館校理
累轉副應敎
己亥
應敎,典翰。
移司憲府執義
庚子
弘文館提學
特陞通政階。
弘文館副提學
辛丑
遷司諫院司諫
移成均館大司成
遷吏曹參議
承政院同副承旨
壬寅
轉至都承旨
癸卯秋
特拜京畿觀察使
甲辰
瓜滿。
公元1545年
拜漢城府右尹
乙巳
拜禮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成均館事
是年
 詔使來冊 明廟。
公受遠接使之 命。
往來江上
承接稱禮。
俄拜司憲府大司憲
兼職仍之。
朝廷定 文定王大妃垂簾之儀。
 明廟尙幼沖
坐于簾內
公啓曰。
人君正位南面
使萬目咸覩。
今者。
 慈殿在簾內
上縱不得南面而坐。
出臨簾外
以接群臣。
卽 允之
時議多之。
遞拜工曹參判。
丁未
陞資憲。
拜知中樞府事。
仍兼 經筵
蓋自數年來
文僖公多疾。
侍藥乞解劇務也。
己酉
文僖公憂。
辛亥
服闋
漢城府尹同知 經筵成均館事都摠都摠管
壬子冬
出按平安道
甲寅冬
文僖公配享 仁宗廟廷
朝廷召公與祭。
 上命召公
特拜工曹判書同知 經筵成均館事,藝文館提學
乙卯春
拜禮判書
加兼知義禁府事。
丁巳春
春宮受冊
又兼 世子左賓客
雅習禮文
及居是任。
多所講定
 明廟展謁 祖宗陵寢殆遍。
爲贊禮。
導 上周旋。
無不中節
是年
又兼弘文館提學
故事
將授文柄者。
兼兩提學
深執退讓
力辭不已
竟不得 允。
戊午夏
加階崇政
拜議政府贊成兼禮曹判書, 世子貳師弘文館提學,藝文館
公元1558年
提學,知成均春秋館事
士林倚重
或箚或疏。
辭至八九。
大略以爲 祖宗朝良臣碩輔
非無才德足以當四五重任
贊成判書
鮮有兼授之者
設官分職
宜各得其人。
不可使才勝任
反有覆餗之患也。
臣非欲受能讓之名。
欲免貪權之罪耳。
不 允。
左贊成兼吏曹判書
別職仍初。
己未春
始遞爲判中樞府事。
庚申
 御筆特除左贊成。
兼帶仍舊
別試發策
觸時諱。
讒口交搆。
公引謝事
悉遞見任
只判敦寧府事。
癸亥
權奸屛黜
大臣合辭啓曰。
洪某。
文行宰相
不宜置諸散地
 特拜禮曹判書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知 經筵春秋成均館事
再典文衡
於古有光。
甲子
左贊成。
乙丑
 大妃昇遐
公掌治山陵之役。
賞階崇政
是年荒甚。
廷議重臣盡心國事者爲賑恤使。
公受 命以來
措治得宜
全活甚多
丙寅春
公力主文
始遞大提學
仍兼知 經筵春秋館事
丁卯
判禮曹。
旋以疾辭。
還拜左(贊成)。
六月
 明廟昇遐
 宣祖沖年嗣服
朝廷請置院相。
公與領議政李浚慶,右贊成吳謙
實膺 簡命
輪直政院。
決機務。
是時。
李文純公滉乞退甚懇。
以爲儀刑國家
領袖斯文
非此人不可
公元1568年
屢往勸留。
又請爲實總裁
 上敦敎留仕。
文純亦以公誠意停行。
後往事書札。
載在退溪集。
可見道義之交也。
戊辰
相位有闕。
 御筆右議政
旋以總裁官
修 明廟實錄
己巳夏
左議政
盛滿辭。
上敦不許
癸酉
公年七十。
禮請致仕
不許
仍 賜几酒樂
示優禮。
時大夫人年高九袠
康強
觀者嘖嘖
以謂近古未有之事也。
甲戌
陞領議政
力辭。
遞領樞府
乙亥
復爲首相
丙子
又辭相位
十上
 許遞。
復拜左議政
公以衰病日加
母年益深又辭。
上章至八。
 上賜御札
略曰。
卿元老耆德。
爲邦柱石
又有九十偏母。
特賜卿母米豆酒肉
以示予厚待大臣之意。
公力疾謝 恩。
仍辭相位甚懇。
不得已勉從。
未久。
復拜左議政
俄陞領議政
公至是。
三爲首相
連上十箚以辭。
不 允。
己卯
懇辭
章十二上。
 上始許遞。
拜領樞府兼領 經筵事。
公以國典領 經筵
以時相臣兼之
臣今遞相
宜勿兼。
不允
庚辰
大夫辭堂
 上初欲停朝市
政院啓以無故
事遂寢不行
右承旨崔興源致弔。
又遣都承旨卓然
諭曰。
聞卿衰毀過禮
八十。
齊衰之事不及
況元老大臣。
不得自輕。
勉從禮文
勿爲居廬
公元1583年
及葬
 上又令乘驛下去
公力辭得 允。
卒哭
又遣右副承旨
勸令開素
又令該司。
月送酒肉
公再上疏章。
力辭 成命
祥禫皆 賜米豆祭物以助之。
癸未
服闋
拜領樞府兼領 經筵事。
公至是。
年已八十。
哀毀之餘。
氣力益衰。
三月
始詣 經筵
面辭不堪仕進之意。
仍請依法奉朝請
 不允
甲申秋
感疾
乙酉春
病革
 上聞疾甚
 命內醫診視
仍令不離救藥
又遣左副承旨李誠中問所欲言。
公病甚。
已不能言。
二月十一日壬子
卒于第。
享年八十有二。
 上震悼
輟朝御素。
賵賻龍葬。
竝從異數
聞公之卒。
大小奔走
嗟悼載路
其年四月某甲
有司儀衛
葬于南陽西淸明山丑坐未向之原。
禮也。
資稟明粹
操履端重
身無擇行
動必以禮。
平居
未嘗開口而笑。
接賓
未嘗傾意多言
正色立於朝。
儀表肅穆
人莫不慄起敬也。
年未志學
已知爲學之方。
靜庵趙先生學。
一日
先生出宋史程,蘇二不弔溫公喪一款問公。
時年十五。
對曰。
賀班旣輟。
遇哀當哭。
程子不可之言。
不敢知。
要不蘇氏學術不正
歌哭同日之害禮而發也。
先生大加稱賞曰。
非所及也。
是時。
士禍將起。
人競韜匿
以避好善之名。
尙少
不少變。
言笑不妄。
步履有法
群兒聚道。
爭以小學譏之。
至投瓦礫相抶。
而公略不顧念
徐趨以過。
群兒不敢戲侮
自少至老。
晨興盥洗
整衣垂紳
未嘗疾病有異。
有得薰陶者深矣。
文僖公平日讀書
必以百遍爲程。
其或未竟
手不暫釋。
每見公讀未數過。
已能成誦曰。
年旣盛壯
心志外馳
必至遺忘
後令誦易,書二經
傳註浩繁處。
一字未嘗錯。
乃曰。
此兒於書。
最有精神
不比他人徒能勤讀也。
及長。
爲文章。
沈着典雅
絶去浮誇之語。
士大夫得其碑碣之述。
稱爲實錄
詩思淸新
句法端勁
企齋申公光漢湖陰鄭公士龍
嘗以公爲當詞林宗匠
而公未嘗文章自矜
嘗典文衡
執謙讓。
屢貢辭章
必以遞免爲期
嘗語子弟曰。
文章雖非雜藝之比。
不可一向致力
一向致力
則所損多矣。
知貢擧
力祛浮華之習。
務主典實之論。
掄材之日。
有得人之稱。
 中廟朝。
王子福城君嵋母子
以過寵被罪
公以博士
入侍 經筵
啓曰。
閨門之內。
恩常掩義。
無禮以制之。
恩有不終之悔。
頃者
福城君母子之被罪
雖其自取
待之不能無失也。
旣往不可追。
將來宜有所戒。
 上曰。
爾言極是
官雖未甚顯。
而其敢言
公元1551年
不諱
已爲當世所服。
文僖公憂公直言獲譴。
及爲吏曹
大爲奸兇所陷。
死者數矣
其在謫籍也。
察訪某。
兇徒之切屬也。
承差點囚於本邑。
隨例往應。
人呼點檢
窘苦百端
人謂不堪其辱。
而公之如常。
不以爲恨。
及其 賜環
或問其名。
不言曰。
自擧職耳。
初非辱我也。
太上忘怨。
其次報怨
吾雖不能忘怨。
報怨乎。
辛亥
白川儒生
江西主僧騎馬
遇諸途而毆傷
 明廟以 大妃之敎。
於都市杖之。
時爲同知 經筵
於 講筵
力陳不可之意。
退爲疏上之。
略曰。
 殿下日御經筵
講論古書
所以聞所未聞
開益心地也。
豈但多聞博覽
茫然善惡之分。
無益政令之間哉。
試讀前史
有儒毆僧。
其君有杖之者
有釋之者
未知 殿下以杖之者爲是乎。
之者爲是乎。
 明廟雖不得從。
深以公言爲是
後於 經席。
至下慰勉之敎。
己未
戚里之爲守令者。
虛譽見褒。
陞堂上。
時爲贊成
憂國日非
啓曰。
近日
無直言。
政多姑息
虛僞日滋
是非日紊。
上曰。
洪某。
言雖切直
但乏醇厚
惶懼待罪
賴時宰力辨
事得釋。
翌年秋
爲別試官
其時試官
或出策題
歷代宦侍宮妾戚里等語。
公只改數字而爲
公元1567年
問。
及其讒謗交搆。
禍將不測
出策之人。
反稱非己之作。
而公未嘗一言自明曰。
我長試席
我自當之。
寧可推調以求免乎。
丁卯
 明廟升遐
 大妃再幸 康陵。
其後又將親省。
廷爭不能得。
公時在相位
以爲 母后有獨遂之累。
大臣不以死爭之。
將焉用大臣哉。
遂以箚啓于 上曰。
人情慘痛
甚於初喪
聖人制禮。
不許下堂而哭。
況出宮門乎。
宮門難於輕出
況至山野乎。
犯夜遠行
防範掃地
何以母儀一國
而垂內則乎。
言甚切至
至再至三
 大妃不得已勉從之。
其見敬禮如此
歷事 四朝
榮顯終始
然於勢利
若將浼然。
乙巳
文僖公以曾任議政
參錄僞勳。
時爲參判。
當路者有勸公圖錄勳籍
公拒之曰。
吾雖不爲勳臣
旣爲勳臣之子
寧有不享富貴之理。
何必自爲
然後爲足耶。
勸者慙而止。
有見也。
會盟之後
公以父蔭
陞資憲。
公詣 闕。
或疏或啓。
力辭當受之加。
大略正卿之班。
宰相蔭恩所可得。
況臣初無奔走服勞之勤。
又非輪事議罪之列。
不應竝蒙 恩例
數日之內。
章十餘上。
鬚髮亦爲之變。
竟不 允。
時人或疑己甚。
而公不恤也。
公平生。
禮學精深
其在文僖服中。
嘗著讀禮類編四卷
及典
公元1580年
禮曹凡十有四年
其於事大交隣。
喪葬祀事。
遇難處之事。
靡不博訪廣詢。
大者稟定。
小者立決
必先據經義。
參以典考以行之。
無不適於天理人事之節文儀則焉。
先是
 詔使之來。
如有問答疑難之事。
必請考政日記而應之。
不無臨事顚倒之患。
公爲判書
深慮儐相之禮因而有愆。
遂請謄出倪謙以下 詔使日記
本曹應知之事。
以爲倉卒不虞之備。
題曰 天使接待錄。
二十四卷
悉經公指揮點竄
自後 詔使來。
無當顚錯之失。
其慮事詳愼類此
淸白一節
終始不渝
親舊宰邑者。
有情贐。
遜辭而却之。
典要顯。
門無苞苴之遺者。
平生不買一口之奴。
一頃之田。
人或勸之。
則曰。
我非欲保廉潔之名。
素性不存財利云。
故家中終一張文券也。
壬子
朝廷請選廉謹
以礪薄俗
僉擧公名爲首
至 錫宴闕庭
仍 賜鞍馬綵段以奬之。
天性至孝
父母
極盡誠敬
位至崇品之後
傳達公事
出入梱內
人不知爲宰卿也。
公退之暇。
讀書課功
至夜深不離於前。
不命之退。
則不退去
不以位高而少懈也。
及奉大夫人。
鷄鳴而起。
夫人俱爲上服
問訊暄涼
肅恭進退
令月吉辰
酒果上壽極歡
以悅親心
時有箴誨
公元1569年
再拜敬服也。
文僖公旣卒。
執喪踰禮
三年不出廬外
母夫人喪。
公年近八十。
哀毀一如前喪。
 上命勸肉。
後公泣謂子弟曰。
君命至嚴
豈不承順
親喪固宜自盡
可以 君命爲托。
廢人倫之大禮也。
恐有子弟和羹之嫌。
便絶湯羹。
蔬食水飮而已
朝夕上食
自盡誠。
不令子弟代行
犯寒觸暑
往來塋域
終始無疾。
持禮老而益篤
人服至誠能孝也。
喪畢。
子弟遇公生日
請以絲竹娛之。
公泣且止之曰。
前者
爲親設也。
親旣沒矣。
何忍更聞此聲。
嘗以節儉戒子孫。
位冠百僚
客座蕭然
子弟不敢妄有干請
僮僕不敢橫於里閭
立朝五十年。
常帶 經筵
每當入侍
宿齋預戒。
必思所以啓沃 上心
思之未嘗不言
言之未嘗不盡
其所陳列
常被 採納焉。
年至七十餘歲。
以領 經筵入侍
 上命宦者扶持之。
至於坐次
則自 上動容禮貌之。
極陳殿上給扶
國家未有殷禮
以臣當之。
大駭瞻聆。
貽辱 君命
扶持之間。
身不自由
反有所傷
自安出入
幸甚
自 上更命少宦者
扶持徐徐行步也。
此乃本朝大臣中唯公一人而已
 上命大臣
各薦武將可合者。
諸公各薦五六人
獨無所薦曰。
雖知。
不敢
輕擧
況吾不知武弁者乎。
不知其人而告於君。
莫如不擧之爲愈也。
以爲得體也。
公以領 經筵入侍
宰臣朴忠元啓曰。
請刊六臣傳。
廣布中外
 上曰。
是何言耶。
將素以法。
筵中皆爲忠元懼之。
公進曰。
六臣
於 文宗忠臣也。
未知 上以六臣望於臣等乎。
申叔舟望於臣等乎。
 上憮然久之曰。
卿言是也
人服公之忠直也。
晩年
喜看宋朝名臣言行錄自警編等書。
選諸賢嘉言善行
門類集。
題其卷面曰。
警切己。
又書伊川先生視聽言動箴,張思叔座右銘
作爲屛風
朝夕相對曰。
人老則志氣怠惰
爲善之心。
未必有終
吾之爲此
不欲負斯訓也。
篤志力行
如此
好閔幼少時。
嘗聞先輩大人
近世名公中推德業文章行懿之盛。
未嘗不以爲首
好閔迹微末學
不及遊公之門。
而亦欽歎而深服之矣。
今朝淸明之日
凡舊幽芳
靡不闡見而揄揚之。
之子孫。
以故沈公守慶所爲公之行狀
將請諡于朝
而沈相已下世矣。
好閔替爲之。
登牒有司
好閔平生樂慕之心。
亦有附驥之想。
不敢辭而敢爲之狀。
碑銘(左議政金貴榮撰)
公元1585年
皇明萬曆十三年二月壬子
大匡輔國崇祿大夫領中樞府兼領 經筵公卒于第。
四月某甲
葬于南陽西淸明山丑坐未向之原。
從先塋也。
旣朞。
公之孤以沈贊成守慶次行狀。
屬余墓道之碑曰。
秉筆先君
惟公最。
請銘之。
不獲
謹按
公諱某。
字某
號忍齋
洪本南陽巨姓。
遠祖諱先幸。
高麗金吾將軍
將軍七世孫諱工曹典書
典書生諱入我朝。
官至戶曹參判。
判生諱贈兵曹判書
同知樞院事。
於公爲高祖考也。
曾祖水軍節度使
左贊成。
祖諱右副承旨
贈領議政
考諱領議政
諡文僖公
文僖聘領議政宋軼女。
弘治甲子九月初十日
生公
公生而穎悟絶倫
旣長。
授以經書
過目成誦
肆力問學
戊子司馬
己丑庭試。
直赴辛卯 殿試
選補弘文館正字
再轉博士
侍講說書
入侍啓曰。
頃者
福城君嵋母子被罪
彼雖自取
未必待之失其方也。
往者不及
來者可戒。
 上曰。
爾言是。
甲午
副修撰,知製 敎。
司書
賜暇讀書
此極一時之選
人比之登瀛焉。
俄拜司諫院正言
遷吏曹佐郞
是時。
權姦亂政
目爲三兇
公見所識者。
面斥其非。
其徒共搆。
下詔獄訊之。
不測
杖流陽縣
丁酉
兇徒伏辜
召拜修撰
道陞憲府持平
時治阿附濁亂之輩頗急。
公略不爲形迹
持正大之議。
識者多之。
戊戌
爲弘文校理
累轉應敎,典翰,司憲府掌令,執義
庚子
陞直提學
特加通政
副提學
辛丑
累遷大司諫大司成,吏曹參議
承政院同副承旨
轉至都承旨
癸卯冬
特加嘉善
京畿觀察使
瓜滿。
同知中樞
乙巳
拜禮曹參判兼同知成均
是年
 勑使來冊 明廟。
公爲遠接使。
承接稱禮。
俄拜大司憲
時議文定垂簾之儀。
 明廟坐于簾內
公啓曰。
人君正位南面
萬目咸覩。
今者。
 慈殿在簾內
 殿下不得坐北。
宜出坐簾外
以臨群臣。
卽 允之
移工曹參判兼同知 經筵副摠管
丁未
陞資憲。
中樞
兼帶仍舊
己酉
丁內艱服闋
復知樞府
轉判京兆
兩帶亦復
壬子
 命選廉謹之臣。
僉擧公名
錫宴闕庭
以奬臣庶
關西
甲寅
遞判工曹。
同知經筵成均,藝文提學
乙卯
判禮曹。
知義禁府
丁巳
 東宮受冊
授公左賓客
 明廟展謁 五陵
贊禮
陞降周旋中節
戊午
加階崇政
授右贊成
仍兼禮判, 世子貳師
仍舊
吏曹
爲弘文,藝文提學
餘兼依例。
公力辭不 允。
己未
遞判樞府
判禮曹。
庚申
 御筆特除左贊成。
別試
發策
歷代戚里宦寺之禍。
讒口交搆。
以爲指斥時事
公引杜門謝客
悉褫見任
只判敦寧。
癸亥
權奸屛黜
判禮曹。
再典文衡
甲子
左贊成。
乙丑文定之卹。
提調山陵之役。
賞階崇祿。
是冬荒甚。
公爲賑恤使。
措置得宜
全活甚多
丙寅春
上章力辭主文
得遞。
丁卯
判禮曹。
六月
 明廟昇遐
 上以沖年嗣服
公以院相。
輪直政院。
戊辰
 御筆右議政
摠裁官
監修 明廟實錄
己巳
辭不 允。
左議政
又以盛滿辭。
 上敦不許
癸酉
年至
禮請致仕
不 允。
賜几杖。
復以疾辭。
拜領中樞
時大夫人年垂九袠
康強
公受几杖
賜酒樂以侈之。
觀者嘖嘖
以謂近古未有也。
甲戌
陞領議政
力辭。
遞領樞府
乙亥
復爲首相
公患脚病。
不利步趨
 上命少宦挾扶出入
常被優禮如此
丙子
辭遞。
復爲左議政
公以衰病漸加。
母年亦深力辭。
章八上。
 上賜札略曰。
卿元老耆德。
爲邦柱石
又有九十偏母。
特賜卿母米豆酒肉
以示予厚待大臣之意。
公力疾謝 恩。
懇辭相職。
 上不得已從之。
未久。
復拜左議政
卽陞領。
三爲首相
連上十箚以辭。
己卯
許遞領樞府
庚辰
夫人辭堂
 上遣承旨致弔。
又遣都承旨諭曰。
聞卿哀毀過禮
禮。
八十不及齊衰之事。
況元老大臣。
不可自輕。
卿其勉從禮文
愼勿居廬
卒哭
承旨開素
令該司月給酒肉
公再疏力辭。
將祥。
 賜米豆。
禫又賜祭物。
遂領樞府
兼領 經筵
請辭 經筵奉朝請
不許
年高喪母。
衰慕不已
氣力益衰。
沈緜不起
享年八十二。
 上聞病革
承旨問所欲言。
已不能言矣。
 上震悼
輟朝御素。
贈賻龍葬。
竝從異數
大小奔走
嗟悼載路
資稟秀美
操履端重
惟耽經籍
不事產業
疾言遽色
溫溫接人。
和氣䔽然。
自在韋布
已負重望
居官莅事。
奉公盡瘁
不肯近名之事。
未嘗有崖異之行。
常持謙卑
引接士類
歷事 四朝
每於榻前
愛惜人才
恢弘士氣爲勸。
其在小官
剛方觸忤
屢挫不撓
曁都槐棘
惟持大體
務守成憲
不爲瑣屑變更之端。
爲文章。
典實溫雅
絶去浮誇之語。
士大夫得其碑碣之述。
稱爲實錄
自少。
晨典盥洗
終日端坐
未嘗見其惰容
嘗選宋賢嘉言善行
題曰。
警切己。
晩年
伊川先生四箴張思叔座右銘
掛諸壁間。
常目在之。
居常砥礪類此
文僖公家法甚嚴。
客至。
輒使公候之。
冠服寒士
子弟甚謹
客或
有不知其爲公者。
文僖公旣老有疾
公必躬湯藥
而後進。
文僖公旣卒。
執喪盡禮
三年不出廬外
公年踰七十。
奉養母夫人
至誠無違
如有微疾
不食涕泣
目不交睫
及沒。
慘痛之深。
一如前喪。
雖承 上命開素
口未接腥。
蔬食不甘
朔望奠獻
不令子弟代之。
喪畢之後
子弟遇公生日
欲以絲竹娛之。
公止之曰。
前者
親故也。
旣歿矣。
何忍聞此。
因泣下沾襟。
子弟不敢更言。
每以盛滿爲懼。
嘗於 經筵
文僖領事
公以知事
東西作頭以入。
以爲榮。
而公懍懍也。
常以節儉戒子弟。
位冠百僚
客坐蕭然
子弟不敢妄有干請
僮僕不敢橫於里閭
以賢相稱之。
不亦宜哉
公先晉山君泓之女。
而早卒。
繼室韓氏。
左議政五代孫贈參判慈之女。
內行純備
門族稱之。
生一一女
男諱掌樂院僉正。
女適宗室河原君鋥。
孼男三。
耆年耆壽,耆享。
僉正娶議政府贊成沈諱之女。
生三三女
男敬紹,敬哲,敬纘。
女幼。
河原生三一女
男引齡,享齡,錫齡
女適奇自獻。
敬紹娶都事韓浣女。
生一女。
唐恩娶判書朴啓賢女
生三男。
益城娶郡守蘇遂女。
生一一女
寧堤娶察訪誼女
生一女。
奇自獻生一女。
銘曰。
達尊有三。
齒德爵也。
一稀二難
矧兼三者。
肇見克嚮。
惟公也獨。
其德伊何
孝親忠國
其爵伊何
位冠黃閣
其齒伊何
齡逾大耋
肅靖之甥。
文僖之子
承慶于先
善于己。
詩禮傳芳
風雲繼軌
淸儉自飭
恪勤從事
鍾美受益
福履攸同。
生榮死哀
善始令終
古云世臣
其不在公
有封若堂。
南陽之阡。
伐石琢辭。
垂示千千。
世系
金吾衛將軍諱(先幸)。
檢校將軍諱(叔)。
衛尉注簿諱(光呂)。
尙衣直長諱(淳)。
大官署令諱(儒)。
禮賓寺丞諱(之瑞)。
曹典書諱(德義)。
知善州事諱(子儆)。
同知樞院事諱(益生)。
節度使諱(貴海)。
副提學諱(泂)。
議政諱(彥弼)。
 公之議諡
初在 宣廟朝。
文貞爲首望入啓。
未及受點
壬辰倭亂作矣。
厥後三十餘年。
了無諡之擧
至于乙丑
始爲更議
其時玉堂官某。
改以景憲擬首。
竟以受點
非但子孫缺望
物論亦皆惜之。
之子孫。
至欲陳請改諡。
事體重難
趑趄未敢發矣。
碑銘不書諡號者此也
噫。
以公之德業文章行懿之盛。
未得孚德之號。
墓道之銘。
尙今闕諡。
豈非欠典也。
行狀所謂今朝淸明
凡舊幽芳
靡不闡見而揄揚云者
有感於斯也。
家庭
文僖公家法甚嚴。
公每於公退省覲
卽脫朝衣
麤衣博帶
恭執子弟之禮。
出入傳語
身自當之。
爲副學時
文正字李首慶來公事
公之傳語詳密
公心異之。
問于閽者而知之。
竢公之出。
伏而謝罪
公曰。
吾家常禮
何謝之有。
(已下出家譜)
公官至卿宰之後
執禮愈謹。
文僖公坐於廳上。
公坐於階上藁席之上。
文僖公一言及他事。
綱目投給於公前。
使之讀奏
妾子等奉帚趨於庭。
時人比之唐家柳河東云。
文僖公爲領 經筵
公爲知 經筵
一日
館吏來請明日入侍
偶然許之。
曾不文僖公之入也。
翌日詣闕
文僖公先入之。
見公之入。
多有不平之色。
不勝悚憫。
無可奈何
東西作頭
相對入侍矣。
罷出文僖歸第
痛疾病。
不使謁現而歎曰。
父爲領 經。
子爲知 經。
非但所見盛滿
自 上以爲如何
父子之榮極矣。
爲此懼。
公官雖顯。
未嘗乘軒
一日
公偶乘而出。
仍詣文僖公宅。
文僖公自外入。
見其軒迹。
使人取其軒懸門上
默然不問之。
公更不敢乘軒
惶恐竢罪矣。
久而後下
其軒而送之曰。
乘轎
乘軒
於汝安乎。
深藏而勿用也。
文僖公平日讀書
必以百遍爲程。
其或未竟
手不釋卷
每見公讀未數過。
已能成誦
曰。
汝若年長
心志外馳
必盡遺忘也。
而後令誦周易之傳註浩汗處。
應口無疑
一字遺錯
文僖笑曰。
爾才長於持守矣。
少時
偶一雜戲
文僖公聞之。
無辭色。
一日
文僖公杖策散步
園中楓樹下。
胤公侍立
文僖公秋風凄冷
落葉爭飄。
令人感時興悲。
若無子弟放心
父兄之心。
平安也。
公悟聞而惶恐
平生不復近之。
文僖諷諭德量
胤公之服膺庭訓
類此也。
文僖公首相
公爲都憲
相遇於路。
下馬佇立
文僖卽下轎。
數步而復乘。
至家嗟嘆曰。
父子名位太盛。
汝以憲長
立於路上
吾何敢偃然過行乎。
後可避之。
終身誠孝
人無間言
及先相公之病。
不脫冠帶
廢食涕泣
侍坐床下
須臾不懈
至於嘗糞試症。
不使人知之。
居喪三年
不許對人談話
故鄕不敢進見
欽慕焉。
每値祭祀
則大夫人精備祭物。
手書物目。
以授相
國。
使監熟設。
相國受命
坐監設廳
親察精備
入告曰。
子方監造矣。
向夕
入告曰。
無遺精備矣。
祭之晨。
相國家廟監設。
入告曰。
祭物旣備。
當行祭矣。
大夫人輒着新衣
鋪陳正席
家廟跪坐
祭畢。
相國告曰。
謹行祭祀矣。
夫人起而再拜
是時。
夫人年九十歲。
公年七十餘歲矣。
大夫所居家園
有姊雜果。
每於成熟之節。
大夫人乘小轎
諸孫扶持園中
諸孫摘果
相國身着彩衣
奔走拾取。
獻于大夫人前。
小兒之事。
夫人喜而受之。
仍設酒果
盡歡而罷。
女奴負持果器而先導之。
相公手折果枝
行於夫人之前
以悅其心。
七月初一日
大夫初度日。
而以節度使夫人閔氏忌日
故例初二日
上壽禮於東家
(興盛坊)九月初十日
乃公初度日也。
每年是日
設宴南家
(明禮坊)大張聲樂。
極歡而罷。
皆爲大夫人也。
夫人三年喪之後
子弟遇公生日
欲以絲竹娛之。
公止之曰。
前者
爲親設也。
旣歿矣。
何忍聞此。
因泣下沾襟。
子弟不敢更言。
公每來覲
前導不敢噪唱也。
侍婢奔告政丞則大夫人上樓望見
出涕而來坐廳中。
入來拜謁
席而問曰。
侍婢
伏聞母主登樓視子之來矣。
不審氣力如何
大夫歎息曰。
吾非觀光也。
曾於父主及家翁相國威儀
今於子職有之。
豈不欲見其舊儀
旣見舊儀
所以悽感而淚下矣。
又以子爲大臣
尙在世。
古今人間有幾人乎。
俯仰乾坤
惶感不已
但願相國
敬事 聖上
德洽萬民
吾則唯其疾之憂矣。
相國再拜曰。
受敎
晨昏定省
幽暗之中。
急遽之際。
正服而謁。
大夫人亦必整衣而坐。
大夫人有不安節之候。
則公不離左右
入問氣候
則大夫人必曰。
不至大段云。
而言于侍人曰。
吾病如此
子亦年高
不忍言病以懼其心也。
公公退來謁。
則大夫人正色先問曰。
 上候如何
國家有何事乎。
子弟來謁。
則大夫人嚴肅
親狎
和而待之
常存敬謹之心。
故雖燕閑之時。
無敢喧譁失禮焉。
 大夫年過九袠
疾病
耳目聰明
每朝起寢
盥洗整衣而坐。
侍婢等咸集朝謁
各執所司
不敢任意出入
不敢笑語於前。
如有失禮
則招胤公使杖罰
公依命施之。
無加減。
旣而反命
夫人正色曰。
唯矣。
公在本宅
每晨送人問安
未還之前
進朝食。
平安然後進食也。
鷄犬三獸
人家所畜。
而必相侵害
不能容者也。
夫人之宅。
有此三獸
無意相害。
如有友愛之心也。
每値食時
夫人侍婢
以退飯共盛一器而招之。
鷄犬貓齊到飯器
一時食之。
無爭鬪之心。
食竟。
共進夫人坐堂之前
相與游戲
似有致謝之意。
以此德化所感也。
癸酉
公上乞骸
 上命賜几杖。
時大夫人無恙在堂
公上歡樂
朝野榮之
曹參判聽天沈公於座上。
首題一律曰。
几杖鴻恩罕此邦。
相公家慶無雙
傳三議政官槐棘。
大夫福海江。
滿座榮光花映席。
騰空喜氣盈缸
一時盛事應須記。
安得鋪張筆似杠。
右議政蘇齋盧公繼吟曰。
三從不出相門闈。
此事如今始有之。
更柱省中靈壽杖
却披堂上老萊
恩沾雨露千載
歡接冠紳一時
何處得來席次
愧無佳句黃扉
公元1571年
公之姪壻李掌令義健嘗言曰。
吾見當世忠孝者多矣。
未有忍齋公忠孝俱至。
不使人知也。
以吾之目覩者言之。
辛未年
大夫人年八十五。
公年六十八。
是冬
大夫人患邊頭痛。
久而不瘳
公自初。
坐於上房外涼廳。
廢食不睡。
達夜危坐
大夫苦吟
起立彷徨
涕淚交頤
伏於窓下曰。
主母主。
子今在此云。
病勢彌留
二十日少差
其間晝夜危坐涼廳。
但願天乎天乎。
乞賜少差
泣下不已
衣巾濕凍。
而不自知也。
醫女善福來診曰。
大夫人症勢稍歇。
可慰也。
不覺泣涕無數曰。
不以未得向差爲憫。
吾之誠孝
不能使老親無病。
以此罔極
善福亦飮泣而退曰。
大鑑
天生孝子也。
其後善福以診脈大內
啓于 大妃殿曰。
見天生孝子。
仍陳此事。
自 上爲之感動
別賜送以慰之。
公於每朝
捧藥而進。
強爲笑言曰。
醫女言症侯頗歇云。
母主氣侯果爲向差乎。
大夫人曰。
吾不知向差矣。
公退出。
泣下如雨
一夕
大風雪。
人不堪忍
公少不怕寒。
達夜危坐
礪城君來曰。
兄主何不終孝之道乎。
仍以湯酒勸之。
公却曰。
何等時也。
泣下如雨
礪城亦泣下而不能勸也。
大夫痛處甚熱。
思以冷物藉之。
公取冷水于前。
以手沈之。
極冷而進藉之。
少無怕寒之氣。
此乃人所弗能者也。
大夫人向差之後
公亦無恙也。
公元1578年
戊寅春
大夫人有微恙
招善福議藥。
是時。
 中殿違和
命召善福。
善福未汲速進。
自 上問來何遲。
善福以實 啓之。
 上降備忘記曰。
洪某官高。
母夫人
逾九耋。
方有病患云。
特賜米豆
以示予優待大臣之意。
仍命善福不離看病
公元1580年
庚辰十一月
 上患心恙
甚至於顧命
公奔遑涕泣
如恐不及
得間
來覲大夫人曰。
幾失 聖上
由子不忠。
呼痛不已
大夫人亦涕泣
攢手祝天。
至夜不已
公卽還詣闕
連三晝夜進食
由此觀之。
公之忠孝
豈有二致乎。
竊念
由子不忠之言。
與吾之誠孝不能使老親無病之言。
一意也。
夫君親之病。
臣子之所共憂者
而公則不唯憂之。
君親之病。
以爲己之忠孝不能感天而然也。
其亦異乎人之所憂乎。
然則李公之言。
豈非知言乎。
居憂
庚辰年十二月初五日
大夫捐世
哀慟之極。
一如前喪。
夕奠祭。
號慟盡哀
哭不絶聲。
戚戚日深
見者無不憂之。
初六日
曹公事。
卒領議政洪某妻貞夫人宋氏卒逝事入啓。
傳曰。
中樞在喪助哀及卒母氏致賻。
前例考 啓。
大臣遭喪
而無停朝市乎。
前例考 啓。
政院啓曰。
只有致賻。
朝市無之矣。
 傳曰。
知道
初七日
別致賻事。
傳敎戶曹
十二日
 傳曰。
大臣在喪
無乃近臣弔喪乎。
問 啓。
政院 啓曰。
近臣大臣遭喪
出於 聖念。
至爲允當
 傳曰。
然則右承旨往弔
 上欲給造墓軍。
有司無前例難之。
 上問于禮曹判書維吉
 啓曰。
先朝大臣之妻。
當代大臣之母。
半日延燔
未容獨靳。
 上命給軍人二百名。
穌齋盧相公挽曰。
恭惟貞敬大夫人。
天外難知世未聞。
一德三上台峻。
百年六老星尊。
 恩加賵賻逾常典。
孝俯衰麻古文
安得當時大手筆
儘將銓載照乾坤
林塘鄭大提挽曰。
懿行名閥
巍封 國恩
三從首相
百歲諸孫
耿耿晨昏事。
依依陟降魂。
通家孔文擧
空泣老萊門。
傳敎政院曰。
人子七十。
衰麻在身
禮也。
領府事欲爲勸肉何如
議啓。
政院回 啓曰。
臣等聞。
領府執喪過禮
氣息奄奄
至欲居廬無返京之意云。
本院曾欲 啓達。
今者。
伏承 聖敎
非但禮文如此
 上敎至爲允當
 上遣都承旨卓然降 敎曰。
頃聞卿遭大故
予用驚怛
今者。
哀毀過禮
孝子八十。
不及衰麻之事。
乃禮也。
況卿元老大臣。
國之休戚係焉。
不可自輕其身。
茲遣近臣
勸卿開素
宜抑哀從禮
且卿葬母之後
愼勿居廬
承旨卓然將 上敎
宣。
復命曰。
進去領府事家勸肉。
領府事執肉哭訴曰。
亡母在殯
死肉未冷。
來月初二日
發引
初十日
埋葬
欲過此日。
上承 聖敎
哭泣不止
臣將 傳敎之意。
再三勸之。
少進肉羹矣。
臣竊見洪某之氣力
非但羸悴已極。
眼眶赤爛。
極爲慘惻
目見大臣之病。
今因復 命。
不敢不達
 傳曰。
知道
明日
內醫看病
書啓
衰絰苫塊
無所不用其極
每日鍾鳴
起坐號慟
伏靈座前
待朝而退。
發引前一日。
自朝呼慟不已
午間
氣塞
尙不絶聲。
發引時。
步至里門外。
宰相咸勸乘擔。
不從
聽天沈公,礪城宋公泣而告曰。
豈有大鑑至此之理乎。
況諸宰步隨。
亦可未安。
不得已就藁擔。
而哭聲哀慘
者莫感泣
諸宰不忍落還。
至江上而哭送之。
葬時奉玄纁。
哀慟之極。
無知役夫
莫不涕泣不忍見也。
上敎至嚴
不得已奉主還京。
擇極陋之室而居之。
一依禮文
朝夕親奠。
未嘗言病。
祈寒盛暑
不令子弟代行也。
傳曰。
領府事勸肉後用肉乎。
政院回啓曰。
招問子弟
則自 上勸肉之後
別無大段疾病
故時未用肉云
矣。
 答曰。
領府事。
予以爲必用肉汁矣。
今聞 啓辭。
老大如此行素
予用爲慮。
更欲勸肉。
當否議啓。
 傳曰。
右副承旨崔滉。
領府事家進去勸肉。
備忘記曰。
頃遣承旨
勸卿開素
予以爲必從予言矣。
今聞卿至今素云
予用憂慮
豈有八十而行素之禮乎。
情雖無窮。
不可違。
茲用更命近臣
勸卿從禮
卿其抑哀。
勉副予心。
公上疏辭曰。
伏以。
人子父母之喪。
祥禫之前
不敢飮酒食肉
禮也。
必若蔬食羸憊
恐成疾者。
可以肉汁少許
助其滋味
此禮之權。
而人之所以不勝喪也。
所以小學一書
垂訓後世
而人不敢違者也。
微臣盈惡積。
禍延老母
以致遽捐烏鳥之養。
 聖恩曲加。
必欲全活
正月二十二日
 特遣承旨卓然
齎酒肉勸臣開素
臣壓於天威
食肉飮酒於母柩之前
又於三月十四日
右副承旨崔滉。
 賜酒及肉。
臣何敢遲疑咫尺天顏
自是以後
不輟酒肉之食。
今幾六朔。
如彼不買市廛等語。
傳說訛誤也。
聞令各該司。
每朔輒 賜酒肉。
其於見聞
豈不驚駭
身被衰絰者。
雖諉諸君上有命
前旣承勸肉之命。
一家妻孥
自當隨便養飼
期無徑斃。
自聞此命。
心神沮喪
欲死不得
伏望 俯軫淵衷
還寢月 賜之命。
上以敦國家孝理之本。
下以安老垂死之心。
昧死上聞
備忘記曰。
領府事洪某之開素
乃是經也。
非權也。
但旣在喪中。
至於月賜酒肉
則予初疑之。
旣有 經筵官之啓。
事係耆老大臣
且若賜之。
不可月賜之。
故令該司磨練爲之矣。
今上疏辭之。
何以處之乎。
政院啓曰。
領府事洪某年近八十。
衰麻在身
禮經本意也。
自 上因經筵官所啓。
令該司月賜酒肉
其待耆舊大臣之意至矣。
但此一時 恩數
至於令各司進排。
草土之人。
陳疏以辭。
固亦至情之所發也。
惟在自 上參酌處之。
 答曰。
卿之開素
禮經之意當然
予念卿年高
爰命有司
月送酒肉
卿勿以爲異。
公再疏辭曰。
伏以。
臣遭母喪。
未逾七朔。
身伏草土
天路絶。
心雖抱閔。
不敢出口
以前內臣
承宣諭。
自此以後
仰遵 聖敎
飮酒食肉
不竢人勸。
又適無疾病呻吟之苦。
而直是年而已
何至於月受酒肉
前古無之例乎。
今者。
該司下人
負載酒肉
輸委喪家
其於觀聽
寧不駭怪
朝暯入地之人。
安得一日安於心乎。
微臣今日之訴。
不過還寢月賜
酒肉之命而已
情溢事迫
更冒 天威
不勝惶恐隕越之至。
答曰。
累辭至此
當從之。
十月
 經筵官李珥戶曹判書入侍
 啓曰。
領府事洪某家淸貧
資祿奉。
在喪中。
不無艱窘難繼之患。
大臣家如彼。
自 上當示優異之典。
 上顧謂領相朴淳曰。
此言如何
相及諸宰皆曰。
當依啓。
 上命戶曹酌中賜予
傳曰。
領府事洪某家
米太各十石賜送事。
言于戶曹
公上疏謝之。
小祥後一日朝祭。
氣甚不平
子弟請代行。
臨時強起
之如一也。
旣有勸肉之命。
而終不開素
至於湯羹。
疑有肉味。
却而不進也。
一子弟諫其固執
公曰。
爾亦有父母
喪人年老
則無病而食肉乎。
子弟不敢復言也。
諸孫分番替侍。
扶持出入
則不閑游
使之侍側讀書
則不安眠
使之替起而侍坐
常示以嚴肅
出入起居
不命則不敢也。
守喪盡禮
終無疾病
外人以公爲老病不得執喪者來見之。
莫不驚歎感激焉。
公元1582年
壬午十月
 傳曰。
領府事洪某母大祥臨迫。
十石賜給也。
公上疏謝曰。
伏以。
臣八十殘軀
遭此憫
凶。
只竢隕滅
無意生全
 聖上再造鴻恩
亟遣近臣
勸以滋味
繼遺廩粟
賙其匱乏
其他 賜予
一視在朝大臣之例。
衰朽老臣
得延如線之命。
以至今日
秋毫皆 聖上賜也。
豈料茲者又命該司。
 賜臣米豆十石
且以臣母大祥臨迫。
加 賜臣米十石
 聖恩委曲
天地莫量。
知感思效
何敢復議辭受
竊惟
 國朝二百年來
大臣之身係安危
不幸親喪者。
固非一二計。
恩眷之隆。
錫予之蕃。
未有微臣今日比者
臣是何人。
在草土之中。
貪天之寵。
至於此極耶。
第念。
人臣受 賜。
不得進辭
則退具箋文。
以謝異數
禮也。
而臣年齡極衰。
精神昏憒
其於文具末藝
不成體樣
茲敢奉疏以聞。
不勝惶恐隕越之至。
答曰。
觀卿疏辭。
具悉卿意。
米豆微物
不足爲謝。
但卿以股肱元輔
丁母憂於八十之年。
今旣大祥將迫。
在卿雖有無窮之悲。
予實多勝喪之喜。
宜加自愛
以終禮制
出而輔國
予深有望焉。
公元1583年
癸未二月初四日
爲領中樞府兼領 經筵
二月十六日
謝 恩肅拜
仍啓曰。
微臣福過災生。
先老母。
臣以八十殘軀
無意生全
幸賴 聖上俯軫淵
衷。
賙救之資。
食飮之賜。
庚辰癸未
首尾四載
人負馬馱
輸載絡繹
不知臣於國家
有何功勞
便蕃之賜。
近古未有恩數也。
臣於終制之後
卽當詣闕陳謝
而自前月望後
下道陋穢之病。
展轉床褥
坐立須人。
欲起還仆者久矣。
聞數日來。
邊報雖似寢息
人情疑懼
不保朝夕。
如臣曾忝宰執之列者。
雖極衰老
固非退伏私室之日。
而臣病如此
不得以時謝 恩。
今始扶曳來詣。
不勝惶恐隕越之至。
答曰。
卿今服閱。
於卿心。
雖有無窮之悲。
予實喜焉。
卽當引見
而適今日齋戒
故未敢焉。
勿爲惶恐
四月十六日
扶病入侍 經筵
 上曰。
自聞卿之遭母喪。
子心憫然
常恐不得勝喪。
今日相見
豈獨子有感幸。
一國蒼生
所係甚大矣
仍 命勿爲俯伏
舒氣力。
安心起坐
公啓曰。
微臣保全
 天地父母之恩。
今日入侍
正是夢寐不及也。
伏承 下敎。
入骨髓。
病眼沐淚。
不敢仰視
 上亦悽然曰。
卿言至切。
令人起感。
仍又啓曰。
聖德如天。
無物不遂
臣今入侍
更無所達。
而臣今日之後
只竢瞑目
何敢望復瞻 天顏
伏乞 聖上正心接下。
臨事三思
萬物生成
聖德
臣死之日。
猶生之年。
 上曰。
敢不留念
和暖
日。
尋常來見。
予甚望焉。
此後更不得入侍也。
公元1584年
甲申秋
偶感微恙
乙酉春
漸至柴頓不起
醫言草土所傷也。
病革之時。
從姪舍人宗祿來謁。
欲試公之精神
尙書文字
則公於迷茫如醉昏之中。
答曰。
此乃多方篇云。
而仍誦一篇
洞徹無遺
辯說文義
明白無疑
人皆驚服也。
遺事
公歿之後
 上每於筵中。
有決大事大議
則必曰。
洪某若在。
以爲如何
予於洪某。
一言定事。
萬無改心
不敢忘之。
而更不見其人也。
且於論思曰。
洪某之講論
使人曉暢如醒
不得見也。
嘗問於尹斗壽曰。
卿等以爲洪某之文章忠直何如
斗壽對曰。
外人言文章優矣。
 上曰。
文章好矣。
忠直未必不足也。
至今思之。
可惜也。
洪某發言
先和而漸剛。
言雖多。
不至於支離
後思則無不合禮
恭敬正直之意。
在於其中
可謂良相也。
蓋公忠直
德量所掩。
故人但見其文章之著於外。
而不知其忠直之蘊諸中
尹公以其著於外者對之。
故 上特發其所蘊而歎之。
公之知遇
可謂盛矣。
公元1532年
壬辰年西幸時。
 上與河原君言曰。
卿卽洪某之壻
也。
洪某若在。
則今之國亂。
有何補益乎。
洪某每於進言
自始至終
必以結人心固邦本。
上下通情
且使邊臣畏法
要以愛邊民爲急。
予以偶然
到今思之。
至哉言乎。
今安在哉。
下言河原君云
宣廟入承大統之日。
或勸于河原君。
與韓璡,鄭昌瑞等定計錄勳。
事將成矣。
公正色言其不可
謀事者皆散。
一時不快服。
西崖柳相國嘗於賓廳薦兵,水使時。
言於左右曰。
昔聞尹卓然曰。
吾爲兵官時。
自 上命大臣各薦武將
故往稟于諸大臣
皆薦五六人
左相洪公獨不薦之曰。
雖知。
不敢輕擧其人。
況吾不知武弁
不可以不知其人而告於君云
終不擧一人
其意豈不欲薦一人乎。
大臣之體。
如此人也。
公元1577年
西崖又嘗曰。
丁丑年秋纛祭飮福時
曹參議李俊民
因醉遍侵座上。
又擧杯進于洪相之前
以爲將及於洪相也。
公正色曰。
朝廷公會
自 上賜宴之
令公之醉拏。
不可爲也。
李公之氣自沮
逡巡而退。
誤行於席間而仆之。
滿座含笑
非但李公之定心
人皆收斂醉容
終席肅然
大臣體面
如是也。
副提學盧守愼由歸覲。
久而不來
承 召上章
遞。
 宣廟命議大臣
獻議曰。
 經幄長官
方當銳精 聖學之日。
不可因其辭而遞之。
但其箋辭危懇。
有人不忍之情。
不可使敦迫登途
以孤厚望
似聞其貧窶無以爲養。
姑授近家一邑
俾遂孝子便養之意。
其於孝理
豈不曲當乎。
是時。
諸宰皆獻督來之議。
而唯公以此獻議
 上命依此施行
朝野咸服公之忠厚待人也。
癸未
邊警方急。
公以領府事。
合坐賓廳。
自經草土
氣常沈困
坐必合眼矣。
兵曹判書谷李公進謁
合眼而問曰。
誰耶
答曰。
兵曹判書李珥也。
公曰。
當此之時。
國家多事
兵務最緊。
聞令公勤奉職
深用嘉悅
更可加勉。
盡心國事
李公拜受而退。
謂人曰。
大臣體面
今日見之矣。
宣廟朝。
義州使郭越上疏
詆毀李浚慶白仁傑。
遺餘力。
 上震怒
召問三公曰。
李浚慶柱石元老
白仁精忠貫日
渠何敢若是譏毀
予欲拿置重典。
等之如何
公以領相對曰。
不根之說。
乃敢上達
可謂謬妄
然不包容以廣言路
 上乃止不問也。
公爲右相時。
收議南衮追削事。
獻議曰。
媢嫉良善
網打士林
其身雖死。
保官爵。
閱歲五十。
與情猶激。
明示好惡
慰答衆怒
少時
受學趙靜菴
凡所試問
無不善對。
靜菴每加歎賞
靜菴被禍後。
端拱出入
步履安祥
群兒瓦礫投之曰。
高弟小學之道。
不爲變也。
公之辛卯榜中。
名家子弟。
一言以爲擧子宰相子弟
不無用私於其間
請削之。
 中廟然之曰。
予當親講試之。
乃抄其有名者。
不時殿講。
公首入講。
周易純通。
其餘亦免不通
時議快之。
卽選公弘文正字。
公元1535年
嘉靖乙未年間。
公爲吏曹佐郞之時。
許沆,蔡無擇
方與金安老締結作威福
力圖安老之子金麒薦銓郞。
不從
語觸
怒欲搆捏中傷
而未得其便。
一日
公以公事往于許沆家。
校理羅世纘廷試對策
直言權奸用事之弊。
以此爲時輩之斥。
詔獄受刑十餘次矣。
公曰。
此非盛世事。
孝恭金相之勢拜司諫
何等政事云云
許沆卽往安老之。
群奸遂狺然而起。
啓洪某以名士
謀陷言官
動搖朝廷
其心叵測
請拿鞫定罪
卽命詔獄
是時。
公之八寸唐城礪曾以朴氏事罪死
故 傳旨有曰。
之死
常懷怨上之心云云
公曰。
父子
公元1534年
厚恩
俱列淸班
豈有八寸弟之故。
懷怨國之心乎。
天日在上
萬無此理。
只願一死而已
判事李思均每見文士無辜受刑
輒閉目不見
至公被訊。
喟然太息曰。
任其供招
何必強訊乎。
李公以庇護罪人
被論而罷。
大臣 啓曰。
年少新進
誤觸公論
若至殞命
無乃太過乎。
卽命(杖流)興陽縣
公之從弟判書日雲,頤菴宋寅昷,洪昇,趙靜菴之弟興祖,公之孼弟洪遠師弼。
終始伺候於獄門外
當日三更
蒙放。
開門而出。
天未明而渡江
一家親族
往候之。
文僖及夫追送板橋
大夫人悶公之瘡甚。
欲請金吾留一調治
文僖以爲不可
卽夕發行
文僖立於路左。
哭送之。
行路莫不流涕。
行到公州錦江
瘡甚鮮血
糢糊衣裾
見者避之。
時有科擧
南方士子騈闐上京
相値津頭
一士年最少。
相貌堂堂
揚言衆中曰。
吾聞某士類。
今者。
無罪杖流
必是小人得志
當國亂政也。
吾輩安用應擧於此時。
相與從此回鞭乎。
公臥在輿。
呻痛中聞此。
不覺洒然
徐問姓名
林亨秀也。
公曾甲午年間。
以吏郞兼書堂
月課三峽律詩末句曰。
淸猿不盡
送我上危灘。
提學陽谷科次曰。
觀此句。
此人必先而後達。
年而果遭此禍。
公之始出金吾也。
訛言公已死矣。
有人陽谷曰。
惜夫某之止於斯也。
陽谷曰。
此人必有前程
豈遽死耶。
其人曰。
何以知之。
陽谷曰。
頃者
課製三峽灘詩。
結句云云
如此詩句
可知休咎云。
入相黃閣二十年。
年八十二卒。
詩固可以占人窮達
而如蘇公亦可謂善知詩矣。
(出於東閣雜記詩林叢話及家譜。)
公雖不在位
國家如有疵政
必力回天
(如爭)儒生打僧之事。
止 內殿拜 陵之行。
可見公之誠意惻怛
使人主有感悟
而其功效淺深
固非沽名訐直者所可同日而語也。
公爲承旨時。
文僖公猶必日課所讀。
公年七十餘。
明燈火。
兀然獨坐
高聲讀書
至於夜深
文則詩傳韓碑
公於文僖服中。
嘗著讀禮類編四卷
自見用力深而精義熟。
故自身而家。
自家而國。
禮讓爲本。
公退未嘗及於家事
招子弟於前。
以先世德行。
古今嘉言
言之不倦
小學一書
嚴立課程
敎誨諄切
家庭肅穆
朝庭之上。
容貌英睿
氣質莊雅
耽書史
不喜玩好
無華麗。
坐不重茵
只有破硯一匣而已
嘗選宋朝名臣
行錄。
名曰自警切己。
選名臣事君之道。
名曰稽古提要
又選 國家君臣行績。
名曰大事記略。
置諸案上
常目在之。
晩年
伊川先生四箴張思叔座右銘
作爲屛風
朝夕相對
居常砥礪
老而彌篤。
如此也。
公與退溪
交厚相從
常言吾見善人多矣。
無如退溪之可爲欽慕者也。
當其辭朝下歸時。
奔走挽留
無所不至
入侍啓曰。
朝臣告歸者多。
而其儀表朝著。
領袖斯文
無如李某者。
請速命召還。
補治理。
 上卽命召之。
公又作書請來者甚懇。
退溪答書。
責讓者亦多。
載在退溪集中
可見二公道義之交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