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来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序
  
公元1604年
南冥先生詩集序(萬曆甲辰八月日缺)平日發之文辭也。
不經意而風軀雷迅
不可點改。
奇辭奧意。
宿儒
不能看透
霜天新月之氣。
有心目者皆可見也。
此誠美在其中
發於遣辭
自爲一種趣味
初非攻文尙辭而然也。
常持詩荒戒。
以爲詩人意致虛曠
大爲學者之病。
故旣不喜述作
又失於收拾
遺散已多矣。
先生旣沒。
收錄若干篇。
亦出於後輩傳誦之餘。
隨聞隨記。
頗有訛誤
是誠後學之一大恨也。
就爲一通
鳩工鋟梓
覬爲斯文幸焉。
噫。
文章見重於人者。
有道德爲之本也。
不爲急於見知
務爲諧世之文。
先生所不能也。
勦襲前言
粉飾文字
了無擴未發之功者。
先生所不屑也。
世之觀文章者。
誦詩讀書而必論其世。
不眩詞華之美。
而必究其內腴之實。
言以尙德
玩文以求道
先生橫流砥柱之標。
勇往積學之地。
時晦時止之道。
景仰想像有得焉。
則有本之詩文
不與未必有德者
同歸也。
至於微意底蘊
有非淺見所及者。
則以竢夫後之君子焉。
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記
  
孚飮亭記
羲經中一爻辭
以爲一身自處之地。
蓋酒而非酒。
飮而非飮也。
無望於天。
無求於人。
營爲旣省。
自閑安者。
飮之地也。
閑靜自牧
不怨不知。
飯蔬飮水
膏粱不願者。
飮之味也。
古人書。
前言往行
朋友來。
相與麗澤者。
飮之資也。
至於靑天白日
晝夜寒暑
飮之時也。
山雲水月
陰晴變態
飮之肴羞也。
寒松孤竹
飛鳶躍魚
飮之隣也。
其爲飮也初非托麯孼昏冥之比云云
換鵝詩板重修
公元1590年
灌圃魚公。
聞人也。
文行筆華。
一世
公某年號幾年庚寅生。
登第外補爲縣監。
時年二十七也。
司諫河公晉寶。
州人也。
灌圃之甥。
孫某年號幾年庚寅生。
登第時年
亦二十七也。
孫兒棱。
特恩授縣監。
萬曆庚寅生。
而年亦二十七也。
噫。
灌圃以及棱。
有餘歲。
旣與之同庚
除縣時年俱二十七。
科第與恩授不同
其隔百年而略相符
若有不偶然者焉。
灌圃之爲縣也。
名亭以換鵝
其餘溪山淸絶處。
皆革其名一新之。
仍詠十二絶
懸楣輝映之。
文詞甲於南州
不幸鯨波遽驚。
兇燹遍宇
亭亦不免
灌圃詩板許多名公所題。
一蕩而不復存。
灌之孫河上舍憕。
十二咏文集中。
令棱入板再新之。
棱求記其大略
不能無感而爲之說。
因以勖之曰。
公之詩板重新矣。
久亭重光矣。
此固又爲一事也。
身爲邑宰
重新政理
使邑民飮德
一邑務滋
朝廷務本
然後庶乎不忝朝命
是乃重光祖先實事云云
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祭文
  
先師南冥曺先生
嗚呼
先生淸高所性。
豪邁出天。
惟獨見。
考諸聖賢
操存之固。
勇剋之力。
一君拱深。
三軍戰血。
惟敬與義
以之終始
玉蘊珠藏
山輝澤媚
霜嚴日烈
山立淵澄
應事接物
精神凝。
高見遠識
夙決行藏
時乎否亨。
龍蟄鳳翔
遯世無悶
屢空其樂。
確乎不拔
易所稱德
綸音屢至。
猶穀是恥。
長往非志。
自重者義。
生乎一念
眷眷憂世
經綸手袖。
只自康濟
天假年。
鼓水來學
命矣劇疾。
一夕遽作。
庶幾有喜
終何不瘳
斯文靡托
賢愚同憂
安仰一痛。
獨我懷歸
弘也無狀
弱冠摳衣
執卷受讀。
小子無幾
開發窺斑
或猶諸人
山天靜夜
海亭淸晨
函丈從容
提敎諄諄
豈意於今
儀形永隔
奔赴獨後。
不憑哭。
含哀抱痛
曷有其極。
奉奠菲薄
庶其右只。
不得盡。
鑑此誠意
嗚呼哀哉
尙饗
祭崔守愚堂文
上天明威
靡人不勝
而今不能勝人
公獨何辜于天。
區區孝子
尙能免於賊累。
以公之至行高義
二兇豎敢行胸臆
構虛媒孼
使公終不見渙釋
嗚呼
天耶人耶。
數年以來
固有病。
而今疾作
莫知其由。
擧扶無人
不及時
嗚呼
時耶命耶。
近名埸嬰好爵
一進不能退。
觸禍阽身者。
終古名流往往有之。
今公疏野性成。
樂城府。
高蹈入海。
保我靈龜
千仞鳳。
九淵龍。
終於不幸
嗚呼
將天之不憖遺耶。
直書時事而孫將作老死於家。
好爲臧否郭林宗不及於禍。
此將桓溫凶肆
有宰相器度。
王甫禍心
猶或遺於韋布耶。
抑人之生世
有幸不幸耶。
今公談時事而不春秋
藏否無與奪。
畢竟不容於時
有甚於孫與郭。
則此蓋有不可知者
嗚呼
殆天之不憖遺也。
以爲是。
而獨以爲不是
以爲賢。
而獨以爲非賢
明見高識
固有先於人者。
而孰謂此反忤
時好
取誣於人。
至此極耶。
魯聖不免伐樹
鄒賢不能戒心
聖賢處世
無間然。
而一二不逞
必欲加害
一至於此
然則
豈能天下一人我惡哉。
必欲使天下一人惡我。
則此豈聖賢之所能。
而亦非聖賢之情也。
今世之欲公於禍者。
不止一二。
道德不如
則公之被誣。
誠有不得免者。
嗚呼
果天之不憖遺也。
從古禍作。
不在大。
西伯一歎息。
已足致羑里之囚。
文公之脫粟飯。
未免請斬之效。
雖其道尊德盛。
不至隕於當日
繫械之厄。
甈揑之危。
不旣甚乎。
若必曰九鄂之死
不須歎息
鑿飯鷄酒
飽了胡氏子然後可也。
則雖
亦有所不能矣。
然則二凶相好
免禍
此豈公之所能哉。
釁生於抄忽之間。
誣起於形影之外。
此公之所以不免
而雖古人亦無如何
嗚呼
何天之不憖遺耶。
若余無狀
久被相知
聞訃驚號
北天茫茫
區區勢阻。
奔哭無期
敢敍孔曖之懷。
用慰幽鬱之冤。
公平所存
非所以告於公。
欲強爲說。
知公者也。
靈其知否。
嗚呼痛哉。
祭朴持平(汝樑)文
(缺)故獻納朴君公幹之靈。
古語有之。
得正(缺缺)無死
死而不失正
不朽矣。
惟君少與梁,
鄭,朴三人友。
久與梁(缺)已正矣。
與朴景實,鄭德顒交親
動必相從
不幸(缺)景實不能遠去。
賊死義。
其死不旣正乎。
惟君與德顒。
得全性命
婆娑林丘
往來相倚。
昔在壬寅。
與君同升
以爲揚庭之美。
老物亦自有舍車之見。
去國南還
君有遁去之說。
此誠相愛之切。
而恐其(缺)戊申一事
非君早來相報
老物何以得知
憂國一念
相悉一心
亦可謂出於一上
擧國仇視
風聲氣勢
海湧山起。
人惟風靡波(缺)望其能豎立不撓乎。
於此時。
挺然獨立
不以一國非之爲意
不能深明
箚(缺)亦足爲鷄羣中一孤鶴
橫流中一砥柱也。
鄒志完言(缺)田子送行曰。
使君隱默京師
寒疾不汗五日死。
(缺)嶺海之外。
死人哉。
君子所存固當如是也。
使君耽戀名爵
終無一言
有斯疾而不起
名利場中患得失
何以自別也。
嗚呼
君今已矣。
獨鄭德顒。
老物在世耳。
獨立不懼。
老物敢望
衰朽已甚
疾病侵尋
如絲性命
朝不保夕
惟君庶於冥冥中。
相顧護。
使不至大段狼狽失正而死也。
文不盡言
言不盡意
何以相贈。
鷄酒蛟珠
嗚呼哀哉
文察訪(景虎)文
公元1619年
維萬曆四十七年己未十月十六日
老夫來庵鄭仁弘
山鷄薄酒之具。
奠于故文君君變之靈。
嗚呼哀哉
欑宮旣啓。
䞔幅將行
將欲何之。
今來相送。
尙何言哉。
尙何言哉。
若一二話平生
則雖更僕難了。
而顧不亦淺乎。
嗚呼
同一洞同志業
髫年白首
始終不貳
鄕國所共知也。
天分恬靜
不尙繁華
一切世味淡如也。
至於讀書求義致。
臨事趣舍
不撓奪於聲習
不疚惕於威利。
確然不易之操。
同遊同業之人。
亦或有不知者焉。
嗚呼惜哉。
君其知否。
疾亟之日。
御淚相看
兩手挽我衣。
欲有所言而奈不能何。
將非北堂未解情事伸之故耶。
嗚呼哀哉
以車爲槨之請。
亦何恨之訣。
自古在昔
容或有之。
不須今日獨抱含視之冤也。
孤嗣幹蠱
遹追先志
異日之事。
托付有人
豈不知。
而永以爲憂慮也。
嗚呼哀哉
繩點玉上。
萋斐成錦
老漢尙存
神質在傍。
國是已明。
將欲有爲
虛誣罔極
不足以爲意。
豈不自知也。
嗚呼
老漢在世
耄荒不歸
知舊落落
一似晨星
踽踽形影
相弔疇依
無聽唱無和。
是古人所悶。
在世無樂
不如遄歸之爲安。
衰病已深。
君所見知
朝夕踵而歸。
豈不知也。
嗚呼哀哉
祭權君(伯珍)文
公元1609年
維萬曆己酉正月二十五日戊申
老夫來庵鄭仁弘
遣某也。
鷄酒奠于故權君伯珍之靈而告曰。
嗚呼哀哉
嗚呼哀哉
病也吾不得執手永訣
沒也吾不能撫柩而致哀
今將窆也。
不能臨穴而哭送。
長負平生
一慟奈何
詞哀一幅
粗敍老懷
鷄酒薄具
用伸情遠。
曷維其極。
靈其知否。
嗚呼哀哉
祭河君文(名缺)
以君爲不壽也。
今年七十三。
以君爲壽也。
何棄我而先。
柳車今辰。
將欲何向
嗚呼哀哉
同一時同鄕國同志業。
三同而姓不同
戊申昔日
一觸震威
死是其分。
北望而行。
於是時。
挺身相顧
到此不貳
他復何疑。
君在髫載。
後族父家。
適與相從
于彼僧舍
語及揚觶
君乃瞿然
傾年聳身
不更後。
守愚瘦死。
禍焰未休。
薄具綿。
千里哭奠
此實天分
所難能。
嗚呼哀哉
老夫今日
姓名如絲
武溪風月
誰共逍遙
入地最遲。
是天所厄。
相隨不遠。
豈不知。
嗚呼哀哉
祭文(姓名缺)
嗚呼
令尊何遽至此
年垂日制
每聞康寧
縱有愆和
實維無妄
如何一夕
上承塵。
三世同朝
門慶斯極。
意外承訃。
北天茫茫
無狀此身。
作親義重。
身在親
側。
動不自由
每承問書
阻夐是恨。
一拜未再。
御意常深。
疾未問候
儀形永隔
奔訃亦後。
坐負平生
一幅哀詞
十行悲淚
嗚呼慟哉。
靈其知否。
李處士文(名缺)
嗚呼哀哉
之於衆木。
竊脂之於羣禽。
筠心獨強。
不穀其性。
固有此。
何爲不然
嗚呼哀哉
確乎其資。
溝壑其志。
少壯立脚
大耋不渝
風習曷移。
阨窮不悶。
不知不慍
自牧囂囂
與世無求
何尤何怨。
也。
竊脂耶。
本分無虧
古人兮何愧。
兵燹十載。
公私磬懸
滔滔一世
誰不失其本心
守泌洋以樂飢
靈龜不舍
假數年之天靳。
林下之無人。
嗚呼哀哉
老夫同時
遊從最久。
性命尙存
芝焚遽哭。
䞔幅先逝
老懷如何
不出戶庭
有似拘係
憑哭旣欠。
遠將闕如
日負平生
雙血(缺)聊陳薄具
庶其歆哉。
嗚乎哀哉
祭李仲發文
公元1611年
維萬曆辛亥四月十三日
老友來庵
令許從善遠具鷄酒之奠。
敬祭于星州李君仲發之靈。
嗚呼仲發
難怙者天。
老而尙存
少而先逝
星落落。
踽踽何歸。
多少老懷
所知也。
三坡一遊
更無期日
儀容永隔
爲慟
如何
違闕如。
終天一恨
何以遠贈。
鮫珠數行。
嗚呼哀哉
祭裵君(君吉)文
老夫來庵鄭仁弘
謹以香燭鷄酒之奠。
告于友人裵君君吉之靈曰。
嗚呼哀哉
生同世。
趨向
同鄕國。
有若同隊魚
豈謂今日落晨星
九十殘年
涼涼隻影
吾黨何厄。
老懷焚如
䞓幅將行
今欲何往。
老來哭少。
天道難諶
一息雖存。
衰病俱刻。
相隨不遠。
君其知否。
嗚呼哀哉
祭文(姓名缺)
嗚呼惟兄。
一日有病。
二日沈綿
三日不起
嗚呼兄死也。
不得終。
不得憑。
不得斂。
嗚呼兄死也。
世路崎嶇
齎志莫伸。
終於薄官。
嗚乎兄死也。
顧余衰質。
弱冠相從
賴兄而行。
依兄而立
自期偕老
終始無違
窮達路殊。
紫陌蓬蓽
相思不見
秋月春風
那知一朝
永隔兄儀。
惟我老物
竟將疇依
隻影涼涼
住世何久。
握手更見。
地下爲期
靜言思之。
寧不悲痛
一杯薄奠
萬斛心情
靈乎有知
庶幾來格
白首痛哭
靑山欲摧。
嗚乎哀哉
祭子(沇)文
公元1592年
汝今永棄父母
將歸幽宅
至情不容文。
深痛豈得無言。
汝以壬辰十一月十九日
父母妻子
荏苒三載
尋常不覺其亡。
只隔一木不面。
父母親朋來哭。
奠酹單杯。
父哭母哭妻哭而汝不哭。
嗚呼
汝喪矣。
汝自幼兒時。
不殺生物
同輩犯而不校
余常視爲祥麟
父母無違德。
朋友親愛
喜怒不形
毁譽不撓
自信之力。
寬裕之資。
余常視爲成德之器。
遇事明敏
職趣不俗
余常視爲友生
一爲父子
一爲知音
今遽棄我而去耶。
伯魚端慤亡。
聖賢不能全人世之福。
況在無狀
能不使汝夭。
干戈滿地。
監戎間。
有病余不知。
尋醫已晩
湯劑無效
使汝終不起
實余不慈
不是天年
老母少妻幼孤
都付余老身
當此亂離
恐難自保。
生同死同。
聽天所命。
同歸有日
不悲者無窮期矣。
往安窀穸
以待父母之歸。
永訣終天
  又
公元1610年
去年汝喪子。
今年我喪汝。
父子之情。
先知之。
汝葬我葬。
我葬誰葬。
汝哭我哭。
我哭誰哭。
白首痛哭
靑山欲裂。
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祝文
  
山書重修奉安
震來之厲。
當躋于陵
棟撓奈何
七日斯得。
舊址再構。
廟位重新
于妥于寧。
瞻依有所。
幸我來學
白賁斯文
從配有人
永保不孤
龍巖書院重修奉安
山頹燬。
羣子靡依。
天作一區
載卜載築。
神人齊力
工告訖功
妥靈位成。
吉從事
茀喪七日。
得自有時。
儀形在玆。
宜用享祀
虔共一獻
庶其右之
百世無艱
佑我後學
龍巖書院享祀祝文
成敬義。
道合中庸
以遯而亨
百世不惑
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雜著
  
柳學士(震禎)哀詞
嗚呼哀哉
柳君而止於斯也。
劬書劇嗜炎。
惜乎時甫。
好德如好色
惜乎時甫。
風聲氣習
不撓不沮。
惜乎時甫。
獨立不懼大過人。
惜乎時甫。
聞其語見其人。
以爲生世之幸。
年五十而不淑
不可知者命也。
白首殘年
猶有一息
知舊落落
一似晨星
山川悠悠
精英不寐。
涼涼形影
平昔所知
䞔幅之行。
于將莫及
奠單無路。
儀形永違。
武陵風煙
空垂老淚。
哭河長源
嗚呼哀哉
泒連分舊。
遊從楔深。
窮老年來
又同村落
如何不淑
遽在人先。
嗚呼哀哉
貧不悲愁
善心赤。
窮鄕晩輩
誰復如君
愚老當年
有事金境。
旁有不逞
相識憂虞
君不憚勞
遠遠從衛
誰想一夕
同哭芝焚
尤舍新成。
名區入手
始終經理
實幹功。
共此溪山
庶幾同老。
也已矣。
一隔終天
雙婺無歸
遺孤丱角
人事至此
君知也麽
嗚呼哀哉
尹堪傳
公元1577年
尹堪字守之。
世居湖南南原府。
勢儫侈。
僕從列屋
成一大村
養耽羅駒三四匹。
爽鳩五六座。
衣必綺紈凌亂
食必珍味方丈
以府妓爲妾。
常在妓家
僮僕供億絡繹
邑人認爲豪客
識者指爲浪子
歲丁丑秋
垂四十。
余爲鳳城縣閱月
南原邊上舍士貞
於吾族也。
邀我於竹寺
竹寺距尹家數里許
邊與堪有舊
與之偕。
居士金應慶,鄭以吉等先在寺讀書
余往與相聚
把杯談笑
一人中坐瞪目而視。
默無一言
問其姓名
乃堪也。
留一日將散。
堪請邊公於洗心亭。
亭是堪族叔父舊別業也。
邊又邀我同賞
遂與偕焉。
堪爲設一席飮。
水陸味。
酒亦內法
一醉乃別。
公元1578年
數日。
堪爲來訪我。
同宿茅齋
問曰。
公少不學乎。
曰。
少時父歿。
華侈自養
及其長大
不肯執冊於人。
以至於此。
不免虛過一生
悲歎無及矣。
余曰。
執冊請學。
已晩矣。
見金兩生
解文義者。
相從講問
猶有所疑。
就正有道
如此久之
心眼自能開明
此古所謂秉燭者也。
忻然志於學
遂與金,鄭兩人爲友。
動必相隨
余又語之曰。
衣服飮食
若要華盛
此亦學者之病也。
惕然一尙儉約
戊寅冬
余自鳳城移授永陽
己卯冬
投紱而歸。
堪與金,鄭兩人共來。
寓于僧舍
往來問學
劬劇嗜炙。
晝夜不少輟。
三冬
文理頓解
知識大進。
非復昔日阿蒙
講學經禮。
後嫁女一向循行
一事近俗
聲色鞍馬鷹犬嗜好
一切掃去。
只存一隻鷹。
奴僕調養
以爲老母養。
前時隣里人。
如或不從令者。
輒施笞鞭威制
斷不復有此事。
閭里間雜客。
博奕飮酒常滿堂。
皆謝不相接。
相識人。
或怪之或敬之。
蚩蚩氓隸。
皆稱換作別人。
一家僮僕
皆喜其善變
四十年強項筋骸
宜若不勝
拱手危坐
晝夜不懈
方在僧舍
余嘗往共數日夜。
古人所難若干事件試問之。
少時思量
己見言。
皆不遠聿。
宜其氣稟近道如此
其後疸病遽作。
遂至
沈錮
不起
可惜也。
古人謂朝聞道
夕死
可矣。
可謂得正而斃。
顧何憾焉。
騏驥長道而遽斃。
鴻鵠翔天衢而遽隕。
莫不歎惜
豪傑之士。
過半世。
晩始廻車
方期以遠大
天不假年
奄至不幸
不得爲善之福。
不爲痛悼也。
改絃更張
易轍而復路。
確然向學之誠。
擺脫俗習之勇。
自足窮鄕晩輩師範
豈不豪傑之士乎。
不可使無傳焉。
公元1571年
南冥先生時事蹟(辛未十二月二十一日)
公元1579年
謂宇顒曰。
平生一長處。
抵死不肯苟從
汝尙識之。
又語仁弘及顒,逑曰。
等於出處
有見處。
心許也。
士君子大節
惟在出處一事而已
十五日朝
仁弘,宇顒曰。
今日精神異前。
殆其死矣。
其勿復進藥。
以手拭兩眼
開視眸子
精明無異平生
又令開窓日。
天日如許淸明也。
又曰。
書壁敬義二字
極切云云
學者要在用工熟。
熟則無一物胸中
吾未到這境界以死矣。
是日先生旣斷藥物
米飮入口
終日沈臥了不亂。
仁弘進曰。
藥之斷。
聞命矣。
至於米飮入口
恐非自然道理
先生爲進少許
日夕而稍蘇。
留連二十餘日而終。
先生雖在甚病之中。
未嘗一刻操存之意。
古人所謂一息尙存
此志
不容少懈者也。
白雲書院圖帖
東國自箕封以來
文章節行之士。
相望世代間。
至於道學己任
聖賢自期待者。
絶無而僅有。
本朝
靜菴趙先生一蠹鄭先生諸君子出。
起道學。
士家頗知向方
此誠東方之幸也。
及我南冥曹先生
奮乎南服
己卯斬伐之餘。
士類怵於兇禍
惟換面改頭之不暇
先生挺然豎立
不沮不撓
如貫大冬
打透名利關。
千仞翔鳳
以敬直方爲要。
內外交養
不貳竢死。
一向爲己而不求知
除拜徵召
不肯就。
晩赴徵命
登對訖。
便還山以歿。
所謂遯世不見是而不悔。
先生有焉。
士子之稍有志業者。
莫不觀感興起
尊仰之如山斗
自拔俗。
私淑諸人者多矣。
豈特于皐之於成邑而已
擊蒙開來。
挽回世道之功。
殆非衒文詞謄口說者。
所能也。
第以世衰道微矣。
尙論不明矣。
或有指高尙過中
認時中爲一節
殊不知伊尹始實莘野耕夫
太公初亦渭濱釣叟
避居海濱
一芥不取
不與濁世同流
曾子與孫聖。
高尙不事
程先生於蠱之上九
以兩夫子當之。
此亦可謂一節乎。
可謂過中乎。
所謂時止者此也。
中庸傳道之書。
聖問全經
而以遯世不見是而不悔。
爲依乎中庸
以國無道至死不變
爲君子之強。
而比列於中立不倚之君子
觀此中庸之義。
自(缺)若或反此。
必將同流合汚
黯然媚世爲道
畢竟使中庸
不免爲亂誤人之書。
胡廣不失中庸賢相而後已也。
易曰。
天地閉賢人隱。
先生盛年
奸兇當路
否塞極矣。
君子于行不食舍車賁趾之
主人雖有言。
何病。
誠使先生
除拜之官
介不于石。
或俟終日
少垂明夷之翼。
則雖有包承之吉。
豈得爲否亨之火人而茀喪七日得乎。
李公某平生先生
獨見先生道德
與古聖賢符合
謀於同志
創建書院白雲山下。
因號焉。
請賜他書院之號。
又令畫師
圖取院宇所在山川面目
装成帖子
以爲常日目在之地。
不出都門一步
區域形勝
了然一擧目之間。
噫。
公於先生也。
後居亦遠矣。
無日函丈之分矣。
景慕之思。
有始有終如此
非賢以誠
不饒時好
何以得此。
公又不以無狀
爲耄頓荒拙。
必欲有一語
不敢辭焉。
金李兩君墨竹屛後
疏翁赴鐵城
有請靈川此君爲贈。
有八箇樣子。
名卉不與焉。
當時二公相與
可知也。
就書諸公詞詠作小屛。
一家藏。
疏翁歿。
轉爲金君得。
金君。
疏翁甥裔也。
兵火蕩覆中。
八幅尙免汚壞
此誠非偶然。
金君與李君語及。
李君靈川甥孫也。
求見甚力。
珍愛不肯舍。
分爲二。
各得四幅
李君伯氏手書四幅詩詞補缺
俱成六疊屛。
物色輝映
生氣重新
若初從淇岸上移入。
二公後有二君
顧非天乎。
寇虜所過。
天兵所駐。
萬園千章
一剗無遺
獨此八箇竿。
依舊贈處餘痕。
賢人君子精神所着。
意思所寓。
有以感動神明
陰爲慳護明矣。
噫。
疏翁所求。
靈川所貺。
未必爲後世計也。
自今以觀其所遺。
大矣
古人遺之以安。
不爲無所遺。
況遺以善乎。
通直一物
旣筠且苞。
寒暑一節
百世不拔
巖雪
今古竝稱
此非二公遺子美意乎。
二君乎哉
疏翁姓某諱某。
靈川姓某諱某。
金君某,李君某,其伯氏某。
知友也。
於其請也。
可終辭乎。
公元1610年
問答(庚戌秋)
客有有志能文者。
嘗不赴試
見訪
余問曰。
子治科文積功
何遽不擧
客曰。
屢擧不得
實由命薄
今旣年晩。
尤無興味故也。
余曰。
君有老親
若不欲。
自由
曰。
老父亦知余不肯赴。
許令任意爾。
余曰。
不易也。
父母者。
不念子才不能決科第取榮耀
而強之使擧。
使其子。
不免急急焉求必得之。
白首荊圍。
使他人見之。
亦可矜憐
此果愛其子乎。
惑之甚者也。
俗間人。
不足怪也。
往往粗知義理者。
亦且不免
子年勝冠
髮或須白。
之如駒犢然。
幸而中則登龍門
不得則若墮深井
充詘隕穫之狀。
殊不忍見。
豈謂名利惑人
一至此也。
曰。
名利途開。
人之顚倒歸之。
何怪焉。
曰。
古有楊爲我兼愛
人多惑焉。
禪佛之淸虛修鍊
尤爲近理
故惟士之高明者惑之。
卑下不能焉。
名利之誘。
智愚高下
相率奔走焉。
計較得失
無所不至
甚至蠅營狗苟而不知恥
喪志槩壞心術
爲害之劇。
豈特異端而已也。
噫。
爲我兼愛
末稍不免無父無君
則謀利患得之極。
亦將何所不至
父母者不知愛子之道。
子弟者不思事親之義。
靡然入於坑塹中而莫可拯捄
如有以世道己任者。
闢之當如抑洪水異端之嚴。
然後庶幾有望
但恐如以一塊土
孟津之流也。
曰。
前賢言。
不是科擧累人
自累爾。
科擧雖曰名利之路。
古人不甚病之。
何也。
曰。
前賢固曰不以得失爲心。
日日應擧可也。
然旣有應擧之心。
豈得無計得之念也。
應擧不以得失爲累者。
或人品高。
學力勝。
然後可能
中人所望也。
余於年少時。
嘗墮於臼中
其於輕重權量審矣。
朱子心術旣壞於未仕之前
旣仕之後
氣節可想。
此爲科擧壞人心術說來也。
余嘗以爲
從古賢君子。
時尙是非
學術邪正
不嚴切。
未有如董子之峻截者。
董子嘗言大一統者。
天地常經
古今通誼
不在六藝之科孔子術者
皆絶其道。
然後統紀可一。
法度可明。
而民知所從矣。
今人所謂科業者。
所謂文學之餘技。
不可謂非孔子之術。
而反爲人心之害。
正如莨莠生於穀而害嘉穀
盜賊起於民而害良民
此乃文學中一異端也。
且古所謂文學者。
豈今之鹵莽句讀
雕篆聲病
趨時好取爵祿之謂也。
孔孟曾思之書。
尙言而不尙行
務華而不務實
身與書判而爲二。
與行不相管涉。
始以誤其身。
終以誤人國。
前後一轍不戒
言之至此
令人氣塞
況世之爲士者。
擧業發身之路。
規規焉如不及
不啻商賈之規得三倍。
晝夜營營
愁其心神
則士農賈其名雖殊。
心術淸濁
不以寸也。
其間或有資稟明秀
見得士學不止科文
事業
不局於名利
專務擧業一向求利爲恥者。
而或不能豎立
或制由父母
悠悠兩間
奄過一生
其情或可矜也。
又有巧於進取
敏於趨時
覰見儒學
士林所安。
時好所尙。
假飾取名
此以進。
如李芑之中庸
李楨志學
奸巧之情。
深一節。
似張儀之於秦魏。
秦檜之於宋金。
所主在彼。
所客在此。
使見者眩於眞僞
好官自做。
終享富貴者。
肩磨踵接世間
以爲得術畢竟秦相國耳。
金參謀耳。
豈得瞞天下之耳目
春秋斧鉞也。
故士之志學者。
董子一統之說。
必先擺脫科擧之習。
屛距名利之誘。
專意致力
然後庶乎知所尙而造詣淺深
方可論也。
不然
弓射鴻鵠
豈不爲學奕之大害也。
區區之意。
常憤士學分裂。
人心壞毁。
利欲滔天
墊溺世道
故今此語及。
衝口而出
自不覺其傷於激也。
旁有言者曰。
今之士者。
若無科擧
不肯讀書做文。
儒學亦將仍此埋沒
科業不可無也。
儒學科業
同事異實
正如天理與人慾。
同行異情
今人蒙不知察。
擧業爲儒學。
仍以有詞華善決科者。
爲人才。
夫善決科者。
只得爲文人。
不得爲人材。
而至以儒學坐此荒廢爲慮。
適曰其不智也。
呂東萊亦有此見
解。
先勸人爲科業
朱子斥之爲佛家先以利誘敎入道者
若欲仍科業
今人讀書爲文而後入道學。
敎人姑舍大路
先由邪徑而往也。
吾恐身在邪徑上。
載驟駸駸
其行旣遠。
與時馳。
回車無日
大道不啻千萬里。
雖欲復從大路而行。
得乎。
然則儒學興廢
科業甚事。
古人所謂斷港絶潢
以求至海者。
正此之謂也。
誠使科業
可因以求道
兩程夫子曷嘗皆厭其習。
而更別嘅然求道也。
若曰科業歷代取人之規。
其來已久。
不可容易爲言猶可
以爲儒學仍以埋沒則不可。
科業未設時。
自有聖賢
曷嘗以無科業埋沒也。
嘗見擧子耽於決科
讀誦經書
因勞致疾。
不自覺
卒至枕床以死。
噫。
父母亡。
不可哀毁致死
而乃科擧
殺身以殉之。
果得爲儒學乎。
於此可見儒學科業不同
不啻莨莠於嘉穀。
盜賊之於良民也。
今之人無不欲死於科擧
幸而免耳。
身雖不死。
病根常在
所居而長。
必曰好官我須爲之。
天位天爵
認爲私物。
期於必得
死而後已
名利場中。
宜其無柱國強臣
救時賢材
曷嘗張儀爲魏忠臣
爲宋良相也。
噫。
古者二十五年學。
絶無利誘
專意進修
及出爲世用
誠僞
邪正
猶恐其參錯
一日矇昧中。
特取其膝口之能。
毛錐之才。
以爲人材
至於輔世長民
如山僧飛鷹。
隴人操舟
豈得敗事而病國乎。
況人有一心
利慾不可竝存
如漢魏宋元。
不容兩立天下
魏強而漢弱。
元盛而宋衰。
一與之戰。
漢宋常負。
魏元常勝。
畢竟漢亡而爲全魏。
宋折而爲全元。
若以魏元爲非則不然。
勝負旣分。
存亡自決
豈不識者寒心也。
孟子曰。
養心善於寡欲
爲人也多欲。
雖有存焉者。
寡矣。
爲人寡欲
雖有不存焉者。
寡矣。
又曰。
不可不愼也。
術旣不愼
矢人
雖欲不傷人得乎。
凡爲士者。
當以養心擇術
先務也。
遂記之。
竊自附於朱文公貢擧私議云爾
遺與兒孫昌後
公元1592年
壬辰初夏
賊兵密陽分路
一路直向鳥嶺。
一路靈山昌寧玄風,茂溪,星州,開寧,金山
湖西
上下充斥
江路則自金海直至洛東
倭船絡繹其中
茂溪爲水陸要衝
玄風,星州之間。
賊兵千結營屯據。
江左道路斷絶
邈不相聞
金子盎(巡察使晬)金士純(招諭使誠一)。
棲泊咸陽山陰等處。
號令已無所施。
幸而江右數邑。
義丘稍起。
人心始有維係之望。
世道頗有
可廻之勢。
郭再祐守宜寧。
金沔守居昌。
全致遠,李大期在草溪。
金應聖在高靈
文勵,李弘等守星州一面
陜川之軍。
往來其間
變急赴援
其年六月陜軍。
高靈,星州軍。
合勢攻茂溪之賊。
出其不意
盡燒屯糧寶物所藏處。
射殺一屯之賊。
無遺類
無火具。
未及燒屯生力
救倭自玄風猝至。
不得已還軍
此一大戰也。
未幾賊船
多自洛江下來
草溪,高靈
皆來請援
郡將孫仁甲又領兵赴之。
追及於馬首江中
指揮衆軍
一時齊進。
賊勢窮蹙
爭墜江中
流屍蔽江
八船之倭無一人逃死
第以墜江者多。
斬級則不多。
賊屍流下。
爲宜寧,昌寧所得
斬首獻級。
衆所共知
二大戰也。
孫仁溺死
又請金俊民爲假將。
高靈,星州軍合勢
設伏於安彦驛旁。
要擊上來賊。
殺賊幾盡。
牛馬百四十餘頭。
軍糧器械火藥等物不知數目
詳在其時報牒。
三大戰也。
自此三大之後
賊兵不得江上下。
不能玄風往來
茂溪,玄風其勢孤約。
一時遁去。
江左道路始通。
高靈,草溪之境。
焚蕩遂絶。
其後州城下。
誘引蛇院。
設伏泉坪。
截殺大小數十餘戰。
星州之賊。
終亦遁去。
合幷於善山。
而賊右賊害稍遠焉。
郭再祐朝廷已記
其功矣。
全致遠,李大期金應聖,文勵,李弘宇等。
雖功有大小之差。
俱是與郭再祜一體之人。
朝廷邈然不以爲意
使數人心事。
終不暴白天日之下。
在數人。
了無損益
在朝酬功奬義之意。
豈得欠缺也。
晉州前被圍時。
郭再祐一軍
自安入援
陜軍自丹溪入援
郡將俊民中衛將鄭邦俊等。
猝遇賊兵丹城境上。
大戰一場
賊兵退奔。
追至晉州城下。
圍城之賊已解圍而去。
又追之出境而返。
其時丹城一境
得免焚蕩
賊兵不犯山陰
晉州圍解。
皆出此一戰之功。
丹城之民。
壺漿迎慰陜軍。
四大戰也。
是時天兵未來
晉州被圍。
賊兵旁掠。
(此下缺)
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行狀
  
公元1572年
南冥曺先生行狀(隆慶六年壬申閏二月日)
公元1501年
先生姓曺氏。
諱植。
字楗仲
系出昌山
高麗太祖宮公主下嫁
生子瑞。
刑部員外郞
先生始祖
高祖諱殷
中郞將
妣郭氏。
縣監興仁之女。
曾王父安習
成均生員
妣文氏。
學諭可容之女。
王父諱永。
不仕。
趙氏
監察瓚之女。
考諱彦亨
通訓大夫文院判校。
忠順衛李女。
弘治辛酉六月壬寅
先生於嘉縣之兔洞。
未冠
功名文章自期
有駕一世
公元1526年
千古之意。
讀書喜左文字
製作好奇高。
不屑爲世體。
屢捷發解
名震士林
嘉靖丙戌
先大夫憂。
廬墓三年
先生家世淸貧
授室金官
婦家頗饒。
母夫人就養
乙巳丁憂
奉柩還葬先大夫墓東岡
廬墓如初
不脫衰。
足不出廬。
服闋因居本業
舊宅一室鷄伏堂。
前流結茅屋曰雷龍舍。
使工畫者雷龍狀棲諸壁。
晩卜頭流山下
其室復以雷龍名。
別構精舍
扁曰山天齋。
老焉。
先生豪邁不羣
明見高識
出於天性
中廟丁酉
先生年三十七。
于時國家無朝夕之虞。
獨見有憂違之幾。
請命先夫人。
擧子業
筮遯山林
宜春明鏡臺。
往來接息。
累歲月。
作山海亭金官之炭洞。
講學蓄德。
不願乎外者亦有年矣。
中廟始授獻陵參奉不就
明廟除爲主簿
典牲也宗簿也。
又除爲縣監丹城也。
不就
上疏不報
其後又授司紙不就
丙寅遺逸召辭。
復以尙瑞院判官徵
拜命引對思政殿。
上問治亂之道爲學之方。
對曰古今治亂
載在方冊
不須臣言。
臣竊以爲君臣之際。
情義相孚
洞然無間
此乃爲治之道。
古之帝王
遇臣僚若朋友
與之講明治道
今雖不能如此
必須情義相孚然後可也。
又言生民離散如水
公元1592年
之流
救之當如失火之家。
人主之學。
出治之本。
必須自得
聽人無益也。
上又問三顧草廬事。
對曰必得英雄然後可以有爲
至於三顧
三顧不起
或者時勢然也。
然與昭烈同事數十年。
竟未能興復漢室
此則未可知也。
去歸故山
隆憂丁卯
今上嗣服
敎書召之。
辭曰臣老甚病深罪深。
不敢趨命。
宰相之職。
莫大用人
今乃不論善惡
不分邪正
蓋時有近臣於筵中白上曰。
曺植所學。
異於儒者
故以此辭。
有旨繼下。
必欲徵起
復辭曰諸獻救急二字
以代獻身
因歷擧時十數條曰。
百疾方急。
天意人事
有未能測。
舍此不救
徒事虛名
論篤是與。
竝求山野棄物
以助求賢美名
不足以救實。
如畫餠之不足救飢
請以緩急虛實
更加審處焉。
時主上方儒學
諸賢滿朝。
論說性理
朝綱不振
邦本日壞
先生深念之故及之。
戊辰又下旨趣召。
上封云云
批下云觀格言
益知才德高矣
轉授宗親府典籤
以病辭不就
朝廷虛位以待者逾一年。
辛未凶歉
上賜
陳謝
復以疏意申啓而更剴切焉。
是年十二月疾作
鍼藥久不效。
上遣中使問疾
未至而終。
壬申二月八日也。
享年七十有二。
士子相弔
公元1572年
斯文慟。
不獨門下人也。
先生天資旣異。
克治力久。
義爲之質而信以之成。
力量足以岳立萬仞
神采可與日月爭光
一切世好
視若草芥
不以此望於人。
以仁以義。
吾何慊乎。
不自輕以求用。
方嚴淸峻
和易懇惻之意。
未嘗相濟
高蹈遠引
愛物憂世之念。
未嘗一日忘。
事親也。
晨必省昏必定
終不或輟。
老家貧。
菽水猶歡。
不欲爲祿仕
執親之喪。
遵禮不愆
友睦也。
家藏盡以業兄弟
一毫不自與。
弟桓居共一垣。
出入同門
年老嫡嗣
承重付桓。
接物也。
鄙夫野人
和顔溫語
使得盡其情。
爲善面稱
有過輒導於相識之人。
不諱病痛
投鍼劑。
使之自治
疏遠
不沒其長。
親愛不掩其短。
至於觀人之際。
視察之鑑。
斤兩之蘊。
未易窺測者。
其不忘世也。
生民困悴
恫癏在身
懷抱委襞。
言之或至嗚噎
繼以涕下。
當官者言。
一分可以利民者。
極力告語
覬其或施。
屢徵不起
不見是而無憫。
人或認爲高元不仕之人。
而不知初非潔身長往之士也。
趨朝命。
奏對誠切
上封章。
披瀝丹悃
君臣之義初不欲廢也。
蠱之上九傳曰。
士之高尙
亦非一道
有懷抱道德。
不偶於時
高潔自守者。
知止足
道。
退以自保者
量能度分。
安於不求知者
有淸自守
不屑天下之事。
而獨潔其身者矣。
或者偸弊。
利欲勝而義理喪。
假道學
內實懷利
趨時取名者。
擧世同流
心術世道
豈特洪水異端而已
觀其行已做事
往往專不似學者所爲
俗學從而譏誚焉。
此固取名蔑實者之罪也。
其間倘有眞實爲學者。
被假僞之名。
可痛也。
然特患學不眞實而已
庸何於此乎。
每聞初學高談性命之理。
未嘗呵止之曰。
爲學初不出事親敬兄之間。
始學之士。
不能於其父母兄弟
而遽欲探天道之妙。
何等學也。
何等習也。
李芑嘗出使嶺外
芑曾以喜讀中庸
爲時所推。
以書抵先生論義理疑處。
答曰相公以植擧業入山林。
意或積學有見
而不知被欺已多矣。
此身多病。
投閑靜。
只爲保得餘生。
義理之學。
非所講也。
遜辭靳避。
實有深意
芑卒爲乙巳兇魁
深以出處
爲君子大節
泛論古今人物
必先觀其出處
然後論其行事得失
嘗曰近世君子自處者。
不爲不多。
出處合義
蔑乎無聞
頃者景浩庶幾古人
論人欲。
畢竟有未盡分矣。
丙寅拜命時。
李一齋。
亦以司畜召至京師
日相見。
士子坌集
一齋師道自任
後輩
講論義理
先生杯勺
遽爲之戲曰。
君與我儘是盜。
盜名字官爵
乃敢向人論學
胡不彎君牛角
不甚敬重
士子多怪議。
先生一齋滾同世習
儼然以賢自當
所不服也。
先生苟從
不苟默。
識者雖好之。
不知者亦頗惡之。
隱見必欲相時
自守不欲徇人
守關巖穴
死而不悔。
謂之翔千仞鳳凰可也。
惜世之君子
爲時用。
做好事
事敗身僇。
貽禍士林者。
正坐見幾不明
相時不審
又不知與元豐大臣同之義也。
當國大事者。
不知幾不相時不協心
強銳自任
胡亂作爲
或相前却
較勝負。
初非赤心謀國
只是徇私意而已。
有人問。
使先生得行於世。
做得大事業否。
未嘗有德有才而不長。
豈得了事
但尊舊相奬後輩
推拔大小賢材
使之各效其能。
坐觀成功
吾或庶幾焉。
或言今之科擧
決不可廢。
曰古有選士法。
比肩而出者。
良材
譬如養得林木
棟楹樑桷之材。
靡有不具
比株而伐之。
以構大廈
養之有道而取不遺。
材用自無不足矣
嘗謂諸葛孔明昭烈三顧而出。
欲爲於不可爲之時。
未免小用之憾。
若終不爲昭烈起。
老死隆中
天下後世
不知有武侯事業
未爲不可矣。
尙論古人
不拘前言
更求一段新義
往往如此
爲學也。
先生年二十五歲時
友人隸業山寺
性理大全
許魯齋之言曰。
伊尹之所志。
學顔淵之所學。
出則有爲
處則有守
丈夫如此
無爲處無守。
所志所學將何爲
於是始悟舊學不是
心愧背汗。
惘若自失
終夜就席
遲明友人而歸。
自是刻意聖賢之學。
勇猛直前
不復爲俗學所撓。
飛揚不羈之氣。
一頓點化
動靜語默
非復舊時樣子
猶自以謂未消了。
讀書也。
不曾章解句析。
十行俱下
切己處。
便領略過。
用功也。
以和恒直方。
四字符。
格物致知
第一功夫
敬以心息相顧
幾以察識動微
主一謹獨法。
金人銘。
書塞兌字。
謹言戒。
標題而念在焉。
佩金鈐。
號曰惺惺子
蓋喚惺之功也。
先聖遺像
時展几案
肅容以對。
常束革帶
銘曰舌者泄。
革者結。
生龍
藏漠沖。
愛佩寶劍
銘曰內明者敬。
外斷者義。
嘗作神明舍圖。
繼爲之銘。
內以著操存涵養之實。
外以明省察克治之工。
表裏無間之體。
動靜交養之理。
按圖了然
有目皆可見
先生所自得而手摹畫者也。
以至先儒論天天命心性情理氣等處。
爲學次等入德路脈
手自圖畫者非二。
而皆極分明
亦不
示人
常繹論孟,庸學,近思錄等書。
以培其本。
以廣其趣。
其中切己處。
更加翫味
仍擧以告人。
未嘗苟爲博洽
以絢聽聞之美。
未嘗便爲講說
引惹外人論議
先生着實從約者也。
最後特提敬義字。
大書窓壁間。
嘗曰吾家有此兩箇字。
如天之有日月。
萬古不易
聖賢千言萬語
要其歸。
都不出二字外也。
學必以自得爲貴曰。
徒靠冊字上講義理無實得者。
終不見受用
得之於心。
口苟難言
學者不以能言爲貴。
先生旣以博求經傳
旁通百家
然後斂繁就簡
反躬造約而自成一家之學。
嘗謂學者曰。
爲學要先使知識高明
如上東岱
萬品皆低。
然後惟吾所行。
自無不利
又曰遨遊通都大市中。
金銀珍玩
所不有。
盡日上下街衢而談其價。
終非自家家裏物。
不如用吾一匹布。
買取一尾魚來也。
今之學者
高談性理無得於己。
何以異此。
又曰夜中工儘多
不可多睡。
又曰恒居不宜令妻混處
資質之美。
因循汨溺。
不做人矣。
此皆所雅言也。
敎人必觀資稟
將順激勵之。
不欲便與開卷講論曰。
終古聖人微辭奧旨
不易曉者。
,程,張,朱相繼闡明
有餘蘊。
學者不患其難知。
特患其不爲已耳。
只要喚覺。
其眊
覺復。
天地日月
將自覩得矣。
未嘗著書
只有讀書箚記要語
名之曰學記。
先生氣宇淸高
兩目炯燿
望之知其非塵世間人物。
言論英發
雷厲風起
使人潛消利慾之念而不自覺
動人如此
燕居終日危坐
未嘗惰容
貴客不爲動。
接畢幼不以懈。
年踰七旬
如一日。
自然如此
於嘉先業甚尠。
歲或不熟
家人蔬食不繼。
先生怡然不以爲意
山居之後菑畬所收。
僅賴以不死。
先生熙然常若甚饒。
罹殃之日。
絶而復甦者數。
不以死生毫髮亂義。
不絶婦人手。
繼室不得近。
少間以敬義字。
舋舋爲門生言曰。
二字極切要。
學者要在用功熟。
熟則無一物胸中
尙未到這境界以死矣。
平生所存
至此益驗矣。
嗚呼
偏荒晩世
道學未倡。
先生傑然奮起
不由師傳
自樹立。
迥發獨往
蓋亦民鮮能久矣。
此非阿所好之言也。
是冬頭流木稼
識者頗爲哲人憂。
先生果得不瘳
卒之日。
烈風暴雨
以爲不偶然也。
南平曹氏忠順衛琇之女。
先沒。
生男一女
男曰次山
風骨不常
九歲而夭。
女適萬戶金行
二女
長適權知承文院副正字金宇顒
次適幼學郭再祐
繼室生三一女
曰次石。
娶府使金水生女。
曰次磨。
未娶。
曰次矴。
女皆幼。
四月初六日
葬于山天齋後壬坐丙向
隆慶六年壬申閏二月日。
門人生員鄭仁弘謹狀
松溪申先生行蹟
申處士季誠
自號石溪
後學者尊之曰松溪先生焉。
姿狀端潔
氣度耿介
莊嚴毅。
未嘗疾言遽色
動靜語默
皆律以規矩
蓋自少時
有志聖賢之學。
不爲科擧之習。
沈潛六經之文。
從事小學之書。
以敬存心之要。
以誠持敬之本。
眞積力久。
道精仁熟
義理蘊奧
事物巨細
觸處洞然
表裏通徹
論說本末
卞析是非
應接酬酢
纖芥底滯胸中
浩然不可御者矣。
早從松堂先生學。
又與雲門金先生南冥曺先生遊。
頗有師友淵源之正。
嘗曰名敎之中。
自有樂地
膏粱而飽。
文繡而美。
鍾鼓而樂。
聖賢豈欺我哉。
又曰存養則氣高大
省察久則此心自然誠明
事物之來泛應曲當
又曰顧確二字未嘗諸懷
又作素屛二幅
一書敬以直內義以方外
一書艮其背不獲其身。
行其庭不見人
展之燕居
客至則卷去。
中年長子
傷痛
卽入載岳山絶頂
金剛菴。
面壁默坐
終日竟夜
不與人世相通幾數年。
後以子弟之請。
舊居
草堂數間
石溪竹林中
號石溪精舍
所處厪能容滕。
寒暑不離
左右圖書
焚香端坐
泊乎無營
冠服惟謹
儼如泥塑
望之甚嚴。
不可近。
待人接物
渾然一團和氣也。
人有不可者至。
則接之以禮而正色不言
其人慙汗惶懼辭去
子弟請其故。
先生曰。
邪人不可近。
不可拒。
其來但當待之如是。
則彼必不復來矣。
所謂不惡而嚴。
不怒而威者也。
自三十以前
寢無衾枕
夜去燈燭
不脫冠帶
木几整坐。
潛思默念
至夜深則憑暫睡而已
四十以後
始有寢具
然率以二更就枕
鷄鳴卽起。
易簀如是
平居厭煩擾。
婦人小子
不使近前
家事之子弟。
淡如也。
治家嚴肅不可犯。
子弟年壯
不許升堂對坐。
進退周旋
悉敎以禮節
爲學必先入之小學
使爲涵養之根。
而以踐履篤實爲務。
至於僮僕
亦莫不待之以嚴。
不敢有所放縱
出外人遇之。
皆知爲某人之子弟與僮僕也。
人有喪。
雖不知者
素服而弔。
朋友之喪。
斷肉一月
近則親爲之護喪
遠則遣人弔祭
然量其情之輕重而有隆殺焉。
其篤於行義如是
人有不義者。
必曰寧受罪於官。
願勿使申某知也。
爲人所畏服又如此
卿大夫士入其境者。
必先趨謁
猶恐過
其門。
時謂之山中宰相
朝廷屢以德行徵之。
托疾不起
終身白衣
嗚呼
先生者。
篤信君子
亦可謂高尙其志。
不事王侯者也。
守愚崔公行狀
公元1589年
公諱永慶。
字孝元
和順人
海州使永儒之後
有士老爲通訓大夫大司成
於公爲五世祖。
高祖諱漢楨
通政大夫曹參議
贈嘉善大夫,禮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
曾祖諱重洪。
通政大夫
全羅道觀察使
曾祖妣玄風郭氏。
祖諱纁。
陽縣監。
考諱世俊。
曹佐郞
以嘉靖己丑七月十六日生。
生有異質
觀察奇愛之。
幼兒時。
人家珍果異味
斂手不食
問之則曰思以進父母大父母。
讀史麥秀歌。
嗚咽垂涕不成聲。
人知其非常兒。
長口無俚近語。
步趨有法度。
儼然學者氣像
佐郞公期以遠器
蒙養亦端。
使遊嬉不得近婦人麤鄙事。
年未二十。
讀書劇嗜灸。
舍人未之知。
纔冠屢發解
不利禮闈
佐郞公歿。
執喪一依古禮
母夫人毁瘠成疾。
不食麋粥
卒哭始食粟飯
服闋
家貧親老。
黽勉科文
所欲不存焉。
母夫人墜傷病危
刺臂和藥以進得甦。
丁憂
哀毁不勝
猶身執奠具。
及葬
竭家力辦油灰
石槨
自致
不計其餘。
三年廬墓
朝夕上食
必有魚肉
大雨道市不通
哭於墓。
虎將猪來置床石上
及來晉陽
先忌已迫。
無肉以祭。
悲歎終日
有獐來入園中
人謂在昔氷鯉躍出。
鳥飛入。
殆是誠孝所感也。
兄弟婚嫁畢
先業當分。
田之磽瘠自與。
不要均一
只計饒乏多少
無敢一言異同者。
誠意神人如此
一同服其行義
申于該曹。
慶州參奉不就
升秩主簿
不就
後連授守令,都事佐郞,掌藝等官。
不起
家計屢空
日間不擧火
或勸曰(或卽安敏學也)同力築浦堰。
謀生不妨
強之不許曰。
貧富天也。
此非吾分內事。
身上無完衣。
風寒肌骨
出入借於親舊以着。
不以爲意
不忘溝壑
不可奪也。
吳舍人(號德溪)爲銓郞。
金公孝元(號省庵)曰。
健在吏部數年。
得人
今有間世人物
金遽曰必吾崔丈也。
撼山易。
撼渠丈難。
公能起之耶。
閔幸村純稱曰飢寒入骨泰然
胸衿灑落常樂易。
安貧樂道者。
不能也。
每稱畏友
公卒
門人有以悖慢語加公者。
絶之。
(缺)原有山水勝。
嘗欲卜業不果
晉陽先人田廬
將老焉。
投司畜曰。
吾家世臣
今又累蒙恩命。
畢竟邈焉而去。
於義未安。
拜命將作南行
盧公守愼族且友也。
累留之不廻
公元1572年
致書曰執之病大矣
公復曰通之害亦不小矣。
晉陽
若干同志人。
南冥先生書院于德山洞幽居旁。
晉之不逞
詆謗遺餘力。
確然終不爲動。
而乃定。
公之初拜南冥先生
國恤
執爲贄。
先生一見異之。
許爲高世人物
一子弘濂夭死
傷痛不能食。
只以酒自抑。
無人世念
性嚴寡欲
疾惡不少假借
愛人好賢。
亦自天性
縉紳人有貪汚行者
求見亦避之。
若人趨附時勢
視如塗承。
漢城時與成渾有舊
坡山城中
公將詣焉。
路間見友人渾家返。
言今訪成。
成與沈同知(卽義謙也)語。
戒門不通賓客
不得見。
公遽返不復往。
不數日。
滿城士子無不知。
以此公之名益高
與其黨。
噎娼始深。
安敏學兄弟相容
得罪
敏學嘗訪公。
言論勁直
公欲收拾
極言事兄之道。
敏學感悟俱全
見成名勢
遂與交結
又言吾友有鄭季涵(也)誠善士也。
願見尊丈。
不應
後日稱譽曰此人盡心國事
可見
公曰吾久在城中
惟聞渠好官
未聞有建明也。
歸以告
銜之甚。
敏學亦視公爲讐怨
辛巳除司憲府持平
辭職疏。
中有當今國是靡定。
公論不行
朋比成風
綱紀日墜
此實消長安危之機。
明以
燭之
威以鎭之。
使偏黨之徒。
不得肆其胸臆云云
以此忤時輩益深。
李珥登朝
人皆謂古人復出
獨言不然
人以公爲狂爲愚。
公見士論多岐
名利是爭。
不欲近朝市。
南行意。
(缺)
▣▣▣▣▣人始公先見(缺)
其後公再授持平不赴。
一屋竹林中
命曰守愚堂。
有菊若干叢。
若干本。
蓮數莖。
一隻焉。
有請學者
不許曰斅學非吾所能。
只能飮酒何用
逆變起。
渾澈等因以爲機穽
打中外異己者。
與其鷹犬湖南千頃金克寬,洪千璟,姜瀣等。
揑造三峯之說。
三峯初不知有無虛實
便稱爲賊。
逆臣鄭汝立通。
未久變稱崔三峯
陰嗾趙應箕。
謂崔三峯常會逆賊萬場洞。
告于兵使李鎰。
密移于慶尙監司金晬。
晉陽獄。
金吾郞到。
欲脫板架。
向之再拜君命也。
不可脫。
滿庭吏卒垂涕
繫在王獄。
日必面闕坐。
未嘗少變。
家奴若干輩亦被逮。
當供辭。
同繫人曰奴若失辭
禍且不測
指敎
公曰渠當自爲
何與焉。
終不近。
人皆悶之。
尤服公不撓
委官澈。
欲因奴誣辭以及公。
沙火鞠甚酷。
奴終無亂辭
委官鞠逆家奴曰有崔三峯者。
往來爾賊家耶。
奴曰嘗見之矣。
其人有二毛
以公三易衣置羣囚間。
使奴認之。
終不得。
公色不動。
不爲懼。
不爲幸。
有必欲害公者。
渠首猝黑。
意鑷去也。
公聞之笑曰。
昨夕始聞賊奴辭。
雖欲鑷去。
奈暮夜何。
且誰爲鑷者。
人服其量。
公嘗自晉陽
葬子在城中
因李潑見逆賊面目
語潑等曰。
爲人狡猾慢上。
無父無兄者。
相親信。
後借友人簡尾相問
至是其書下鞠廳。
得之色喜
問事李恒福
恐公忘了諱之。
起旋於外曰崔某死矣。
有此借尾。
得不死乎。
公方省覺
置辭以實。
無如何。
不得一杖
李之力也。
公自言以吾聾耳。
得聞其言。
必大聲也。
云公獄辭入。
上察無辜
特命放出
片簡自外入。
公覽之泣曰。
今恩旨。
太陽偏照
感戴罔極
第念吾弟先死
獨未蒙此恩。
有何罪。
由我而死。
所以長痛
聞者惻然
公出獄寓族人家。
成渾令其子文濬。
齎來斗米曰。
此米可爲還鄕路資
仍言何故見疾於人至此
公答曰。
見疾於乃翁爾。
翌日憲府請更鞠。
逮囚。
尹斗壽憲長
澈黨也。
委官令獄皁捽曳拗傷。
困辱備極
辭氣不動。
置辭揭別始終
官叱曰第陳鞠辭。
惹起旣往事端
枉費辭說
公正色曰第依獄囚所言。
費辭說。
于公甚事。
其人不復言
其正直如此
有晉州人鄭弘
亦當逮囚。
人告曰若弘祚誣辭
事將奈何
公曰某與鄭未有面分
其如命何。
及弘祚至。
公已卒。
弘祚從士人朴士吉。
問供辭利害
士吉曰凡獄事
以正而已
天道孔昭
鬼神難欺。
弘祚慨然崔公戇士也。
一壤蟲耳。
常以足不及爲恥
今吾已老矣。
雖罔而生。
人將唾罵曰是嘗誣崔某者
獨如子孫何。
蓋獄起自金堤倅許昕,晉州判官廷瑞
昕謂廷瑞曰聞逆賊往來某家
廷瑞曰州座首鄭弘祚嘗有此言。
至是廷瑞先在獄。
數遣人脅弘祚。
弘祚不答。
及供辭曰。
某家州治五里許。
弘祚家在四十里外
逆賊盜名已久。
設使白日往來
豈有名士來。
五里許判官不知。
而四十里外弘祚獨知乎。
若謂往來
判官所不知。
尤非弘祚所得知。
曷嘗以此言向廷瑞說。
獄事上。
宣旨速訊廷瑞
委官私廷瑞
友請訊弘祚。
反覆宣旨
廷瑞,弘祚俱梜一次竝釋。
公在獄。
飯食衣服
承命小違
愼氏妹嚮獄。
一日寒衣來。
公不受曰吾得罪祖宗
不足惜
重在阿路(公弟路)身上
可遺之。
強之。
乃書阿路名于帶上還之曰。
阿妹不知輕重
公相識人(意是尹革也)亦係獄
公食西果
一邊分送
人曰公不亦齒間留酸耶。
(志同同故云)公笑曰禍福有限
非此果所能
究竟也。
嘗論食慾曰。
吾嘗嗜蘿葍。
方舁致獄時。
市廛無鬚軟滑者。
不覺流涎
人欲之可懼如此
人所當戒也。
公嘗病。
委官臨鞠。
數遣醫官詮問。
最後銀人來。
請診甚堅。
公徐縮臂曰。
這病非委官所能治。
終拒不聽
時自上問公病危
命罷。
刑郞有韓匡國上疏鄭彦信叛狀。
同間繫。
終始相對
匡國坐誣
竟斃獄中。
後數日。
公亦卒。
朴士吉移公屍別處曰。
公不欲與那尸相近
公雖久繫
危坐
未嘗攲倚。
一日顔色揚揚如昔。
食罷神氣遽惡。
就枕士吉滕。
旁人驚怪
家人欲試之。
請寫一字送來
徐起大書正字
畫已訛。
顧士吉曰。
公能識否。
有頃而卒。
行乎患難
可謂其道無入不自得
庶幾焉。
朝士湖南尹公光啓生員朴士吉同係。
備錄始終
末後稱公可謂得正而斃。
仍歎曰。
在我何傷者再。
蓋深服公也。
上覽公家收取文字曰。
人愛兄弟篤。
往來書皆友愛懇到也。
獄事方嚴
士大夫戰慓齰舌
不敢一口
問事李恒福
獨於會中稱公曰。
渠老置死生度外
不可及也。
逆黨有崔三峯容貌者。
李執尺度身材
乃曰聞名久不得見。
今日手捫其肌膚
生世不見此老。
枉過一生
正似西代兒不見鍾樓而死也。
左相金命
元亦曰拿入鞠庭。
令人凜然起敬
平生所養可知
李憲國參鞠。
見公入庭。
不覺下怵云。
精神氣魄固可動人
平生自持
嚴毅正直
表裏交盡。
充滿發揚
自然如此
非時功力所能致也。
兵變
大駕龍灣
(義州)金參判(宇顒)見成渾
語及逆變
曰以吾愚惑
君輩推許太過
畢竟至此
不獨吾罪也。
金曰殺崔處士者誰也。
無他語。
但曰人若殺我。
公幸救得一分。
此果與公所謂見疾於乃翁語。
相符焉。
賊退▣▣▣駕還。
金爲憲長
論啓竄鄭澈申公冤。
上命大司憲
恤其家小
自公歿未十年
是非乃明。
披雲見天日
是亦迎古所未有也。
少時一蹈規矩
飮食衣服
動靜行止
無不正正有則
望之可知爲人
與人言。
開心吐懷。
有餘蘊。
同志同氣
忘形焉。
然於人小許可。
人皆畏憚
愛慕者亦多。
看書未嘗文字上過了。
必求切己致用
見人入口出。
不務踐實者。
心疾虛僞
以此大爲俗流所疾。
自喪嗣。
規矩少異。
有守不撓
貧賤不移
威武不屈
富貴豈能一毫也。
所養如此
言行重於世。
生長都下
備知士大夫心跡
好惡敢舍。
斷斷不苟
淸議稱道
兇黨必欲甘心
故其禍獨慘焉。
晩年不信讀書
故人
小之。
然非以書爲不可讀。
見世代間學道取名利。
如李芑一以中庸進。
李楨黃俊良志學稱。
王之望尹穡輩。
不足齒牙故爾
蓋欲矯時習。
言或有病。
不可以辭害意也。
遠近士子
共配公于德川祠宇焉。
余雖相從久。
居不近。
知亦晩。
公小壯時行跡。
耳目不及者多。
特就心知所得
聞見所詳。
粗擧一二焉。
逍遙堂朴公行蹟
公元399年
公諱河淡。
字應千
淸道北面水也里。
將軍忠順公諱承元
娶敬節公河叔漙之女。
生公成廟己亥九月二十日
年纔八歲
好讀古書
動靜威儀
屹如巨人
窮經之暇。
治業
中廟丙子生員
後累不中
築室雲門山下立巖之上。
自號逍遙堂
終老焉。
公性本柔直
不形喜怒
居家有法
御卑以寬。
處於鄕黨
遵禮義。
人皆畏愛
不敢凌駕
譬之孔門子貢。
事親之際。
共爲子職
定省之誠。
溫凊之奉。
老而彌篤。
六十五歲丁內憂
七十一歲遭外艱
身服衰絰
親自祭祀
哀毁終喪
無愧古人
有弟二人
各隨其稟而善遇之。
終始和好
無間焉。
朝廷聞其學行
甲申除四山監役而不就
乙酉除司贍奉事而又不
公元1572年
就。
戊子又拜掌禮院司評而竟不起。
與金公大有
沿溪卜居
動輒相隨
朝暮相訪。
年至八十二而終。
廟朝庚申十一月十九日也。
墓在故居之西毗瑟山七葉谷。
長子誠孝出天。
跬步不離
晨昏不廢。
雖身有疾病。
未嘗小衰焉。
在服末練而終。
司諫河公行錄(代作)
公元1590年
遠祖拱辰
高麗左司郞中
使契丹不屈而死。
門下侍郞同平章事
高祖諱起龍
通德通禮門通贊。
曾祖諱鮪。
彰信校尉行忠衛副司果。
祖諱禹治。
通訓大夫安州使。
考諱淑。
承仕郞。
妣咸從魚氏
善大夫諫院司諫得江之女。
以嘉庚寅六月初四日生。
生而岐嶷
氣骨超凡
聰明過人
讀書不過三遍。
而輒成誦不忘。
壬子丁外艱
乙卯文科
始選爲承文正字。
薦爲藝文館檢閱奉敎待敎
承政院注書。
侍講說書司書
癸亥
以兵曹佐郞
冬至使書狀官赴京。
公能漢語
不須譯官
華人稱之。
使還踐歷臺省
正言持平獻納掌令也。
轉遷各曹。
則兵,禮,刑佐郞正郞也。
成均館者三。
司成,司藝,典籍也。
災傷御史者四。
關東湖西湖南也。
此等歷職
皆在癸亥以後
日月先後
未可考也。
丁卯秋
除善山府使。
庚午
公元1572年
罷。
壬申安州使。
中道病辭。
癸酉入爲宗簿寺正司僕寺正
尋拜掌令。
遞爲司藝。
復出爲星州牧使。
乙亥秋
災傷罷歸
丙子冬除尙衣院正。
丁丑禮賓寺正
推鞠差官
忠淸淫婦獄。
入爲司藝。
遷右通禮
以病遞。
金海府使。
戊寅冬
司諫召。
中道辭病
己卯冬
密陽府使。
壬午夏
南川船破當遞。
一府士民遮道圍城
城門外鎖者月餘
事聞。
朝廷仍任焉。
癸未
以事罷歸
內外除授
皆兼春秋
晩年亦薦錄弘文。
乙酉拜左通禮
恩命未至而公易簀
十月十五日也。
享年五十六。
翌年二月初七日
葬于烏咎達好音先塋之側坎山之原。
公德寬厚
風神秀偉
平居疾言遽色
友愛出天。
人無間言
畦畛不見於外。
是非有嚴於內。
喜稱人之善。
而於不善
不與焉。
其在臺官也。
彈刻尹元衡
南冥先生致書賀之
又論雪府使河珽之冤。
河以己卯之禍匿金湜事。
被誅而久未得伸者也。
至於莅官
淸儉自守而務祛弊政
恩愛撫民民懷其德。
嚴明御吏而吏不敢欺。
簿牒雲堆
剖決如流。
斷訟必循公道而作紙未嘗捧木。
留意學校
力加勸導
養老宴。
親自執爵以酬。
春秋釋奠
社稷城隍等祭。
必齊沐親行。
衣服之資。
絲布之備。
必令家奴出家穀換用。
未嘗責辨官吏
自奉甚薄。
而於親族窮乏
無不極力周恤
人以厚族稱之。
星州倉穀幾三十萬石。
陳腐相因
名存實無
不勝其弊。
公郞散以二分
斂以一分
以耗穀充其元數。
民用蒙惠。
思切去後
謀擬立石
而爲裵德文所阻。
裵以士豪。
曾爲公所制者也。
金海則府多逋欠
積久難徵者。
悉焚其券。
節費而充其數。
去思之碑。
至於密陽
民俗尙鬼。
府中一神祠。
士女奔趨
有求必禱。
公命出神像。
沈之于江。
由是妖孼遂除。
舊汚盡革焉。
又習成好訟。
婦人多入訟庭
每以廉恥曉之。
有恥且格
末年無是弊。
社稷城隍位板。
置官廳。
汚衊莫甚。
公建宇壇邊藏之
又立齋舍於外以爲所。
其去也亦立石頌德焉。
公於仕宦之際。
未嘗枉道干進苟冀顯。
公議不遺。
欲其陞秩
薦望同副承旨東萊府使。
而皆未受點
位不稱德
終於堂下
命也。
公於家食之日。
日與兄弟
怡愉一堂
有酒醑我。
和樂且湛。
或至夜分乃罷。
風雨
未嘗一日廢也。
友愛之篤。
人皆歎服
守愚崔先生
交遊最密。
往來源源
及公之病革也。
先生馳到。
問疾救藥
及其纊也。
親恤斂殯
備盡哀禮。
本家無棺板。
先生以內棺槨之材賻
公元1573年
焉。
葬時又爲留山所
克襄事。
平日相與之意。
可見矣。
星州密陽二邑鄕校書院以及鄕所。
各遣校生院生品官。
爲文弔祭而又致賻焉。
其愈久不忘之意。
亦可想矣。
公先全義李公度之女。
進士貞胤之孫。
生子女俱夭。
中配晉州宣傳鄭受益之女。
水使殷富之孫。
生一女。
壻曰鄭沇。
後娶靈山辛汝謹之女。
光州使崙之孫。
生一女而夭。
副室男女
女夭。
男曰同寅
丁酉被虜。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