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x 页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附录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2H 页
行状[赵絅]
公讳而章。字叔彬。号龙潭。姓朴氏。其贯顺天也。朴氏为东方著姓。系出新罗王。迄丽季有讳叔贞。官宝文阁大提学。是生元龙。吏部侍郎。生天祥。大匡都佥议侍中平阳府院君。与圃隐郑文忠同日取义。生可权。开城判尹。避世居星州修伦洞。隐遁守志。我 太宗朝。徵以判书不起。生柳星。宰义州。选清白吏。寔公五世祖也。高祖礼孙。副司猛。曾祖汉何。司仆寺正。祖埴。进士。 敬峻参奉。 赠左承旨。父良佐。号复斋。官承旨。 赠吏曹参判。以公贵也。妣星山裴氏。 赠贞夫人。尚衣院别座垠之女。 明庙二年嘉靖丁未十一月二十七日。生公于陜川蓝桥村第。复斋尝梦。一老人来贺文章两奇儿出。仍寓梦而名二子曰文曰章。公其季也。生有异质。英睿明达。自孩提。孝爱有至性。七岁。始受书。过眼成诵。有疑必叩。往往以造字之义质之。又问天附于何。地穷于何。复斋奇之曰。此儿所问。颇与晦庵幼时语相符。至舞象。盥栉定省。瞻拜祠堂。一遵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2L 页
家法。及游苏斋卢相国门。益肆力于经礼。学问日进。万历癸酉。中生进两试。有华人见而叹曰。眉宇宣朗。神气睟盎。真有德君子也。以馆荐授箕子殿参奉。不就。旋授永崇殿。黾勉出肃。在直。取羲经及朱书。讲学不辍。人谓之读书郎。尝欲废举子业。专意为己之学。复斋曰。学优仕。仕优学。圣人之训也。不仕无义。于是承意业明经。赴会讲。尽通诸经。偶错一字。考官惜之。欲置选。公固辞曰。国试不可自我坏了。遂书下栍而退。丙戌。登别试甲科。隶槐院未旬日。选内翰。侍夜对。 上问民间苦乐。对曰。民之苦乐。惟在君德。人君明其德则民亦自新。民自新则有乐无苦矣。因进明德说曰。夫德者。心之具此理之名也。人性皆善。本非不明。而私欲蔽之。如水之滓。如鉴之尘。圣凡或殊。真妄相杂。苟无存养省察之工。则无以复其初矣。存省之要。不过诚敬二字。故先儒有言曰。一诚足以胜百伪。一敬足以敌千邪。以一之微。御百千之危者。可不戒慎恐惧于不睹不闻之地。严恭寅畏于幽暗细微之事乎。人君之学。与韦布不同。经纶之业。与章句有异。盖其根本节目。未尝不同。而特以处地发施有异耳。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3H 页
居崇高富贵之地。而有声音䌽色之娱。不能无骄盈之志淫佚之欲。从以奸邪欺负之徒浸润之谗。肤受之愬。壅蔽聪明。蛊惑方寸。则时君世主不至于覆败者鲜矣。 殿下禀英睿之资。加缉熙之工。须以学问思辨涵养本源。而克去已私。恒存天理。勿使王霸杂用而有齐头并出之患。敬怠相胜而有半上落下之功。收敛于一心之虚灵。酬应于万机之运用。无所间断。然后可以明其德。而能成天下之务矣。 上嘉叹之。因下询父母俱存。 命崇酒于宫壶。盛橘于金盘。撤 御前金莲烛。使中官前导归院。公感 恩作歌。一世荣之。戊子春。拜艺文馆待教。应 旨制辨诬 璿系诗。未几。升六品职。拜弘文馆修撰校理。湖南有士林变甚梗。方伯梱帅皆不能制。 上命选玉笋中有望者镇之。庙堂荐公按抚罗州。公曰。潢池赤子。不可以血刃。遂单车驰赴。谕以祸福。开示诚信。乱徒相率归顺。帖然无事。辛卯。以书状官赴 天朝。时倭有射天之谋。要我通信。朝廷疑惧不决。公 启曰。有犯无隐。古人事君之道。但实摭既著之衅奏之。有何不敢也。及专对。与上使金应南。陈奏倭情甚悉。 皇上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3L 页
嘉之。赏赐数车书籍。翌年壬辰。倭寇大至。王圻既陷。 大驾西狩。公慨然曰。主辱臣死今其日也。与兄而文募集壮士。从义兵将金沔及仁弘。合遏过江之贼。筹画居多。招谕使金鹤峰诚一公 启请为从事官。与议军务。荡残之馀。非但军械枵然无备。岭海偏被兵荒。军饷亦匮乏。乃计议移贸于湖南。事甚艰棘。途且险阻。无人可使者。公奋然自往。到南原见湖臬。湖臬不肯许。以睢阳之师三日不食诘之。移数千包饷士。江右军民得免沟壑者。实公之力焉。癸巳三月。复往湖南。旋闻亲病径归。未几。金公遘疠卒。公任后事。搜得遗衣物及海槎录付之。遂决意赴 行朝。到永柔县扈 驾。十月。返京师。拜弘文馆副应教。寻移吏曹佐郎。吏判金应南荐曰。山南第一流人。及被选。注拟公平。旋拜议政府检详舍人。甲午。以正言承 召。湖南伯 启请和倭之策。公抗疏斥之。因进安边机务八条。乱定。以扈 圣宣武。参原从勋。乙未。 特除淳昌府。俾便养老。 陛辞日。疏论君德政弊。且上 东宫书。极言进修之方。 上降优批嘉尚。将之任。到汉上止宿。备局 启曰。朴而章才德学识。置之 经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4H 页
幄则可备顾问。今畀一小县。使朝著失望。还收除 旨何如。 上曰。依启。因召还。即拜大人公 庆基殿参奉。替酬荣养。又 命画公像赐之。以慰倚闾之望。盖欲使公常在 经幄也。丙申。承 命权行同知经筵事。 上方御经筵讲易。 命选精邃易学之士为讲官。大臣不拘资格。以公应。出知水原府。有一王子狂易丧性。羁管府城下。杀越人无忌。每持白刃入府胁府使。府使苍黄走避以免患。及公下车。王子复拔剑直入。欲刺之。公不少变。谕以义理。王子瞿然感悟。卒为善人。己亥。丁考妣忧。尽礼服阕。辛丑秋。付典籍。历尚衣正。递拜司宪府执义。上疏辞。旋拜弘文馆应教。移侍讲院弼善兼辅德。承 命校正经书板。因入侍讲书无逸。至君子所其无逸。 上曰。所字极有味。对曰。 圣旨得之。因进 启曰。 殿下嗣服之初。励精图治。不敢自逸。故至诚事大。竭力攘夷。洪济艰业。光复旧物。实万世无疆之休。而亦无疆惟恤。夫何近日以来。朝纲坠纽。官僚怠职。宫省之糜费夥多而府库空虚。公家之赋敛烦重而生民困瘁。 睿智有所未尽聪察。无乃宴安之气胜。儆戒之志怠欤。其对病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4L 页
之药。不过正心诚意讲明治道。虚怀逊志纳进谏诤。讲道非诚正。终无体验之要。纳谏非虚逊。未免面从之弊。二者之功。又岂在于持敬之外哉。 上嘉纳焉。寻移弘文馆典翰。与同僚合 启。伸崔守愚永庆冤死。升拜直提学。历承政院同副承旨。入侍讲春秋。因陈黜霸行王罪罪贤贤之义。寻移成均馆大司成。进劄请设立学制。养育贤才。迁司谏院大司谏。引嫌辞递。未几。拜弘文馆副提学。旋拜吏曹参议。上疏辞校正厅 赏典。乞暇休木川地。讲究礼说。士友多从之。 召拜承政院都承旨。应 旨制进医国策。选冬至谢 恩正使。以座目先后上 启。让副使宋骏。进嘉善阶。付上护军。是癸卯八月也。翌年春。还朝复 命。复除副提学。升拜礼曹参判。四月。迁吏曹参判。转司宪府大司宪。上疏辞递。六月。复以副提学被 召。时晦斋李先生被诬事。岭之士叫 阍伸辨。公筵奏甚力。八月。又拜大司宪。率台僚参贺班。请上尊号。十二月。拜汉城府左尹。兼 世子左副宾客。乙巳。以言事补宁海府。冬。还为兵曹参判。兼承文院提调禁火司提调。丙午。请褒功柳永绪。忤时议。补丹阳。寻递还。戊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5H 页
申正月。以大司宪被 召。移副提学。辞递。与大司谏李效元论 启仁弘缔结壬人。动摇 宫闱之状。后嫉其奸。作诗以诋之。侨居真宝三昧村。不与近卿里。 宣庙升遐。赴 阙哭临。论 国葬典礼。时大丧新陟。人心疑惧。公不敢安于朝廷之上。浩然南下。有遂初之意。辛亥。复除吏曹参判不就。癸丑金延兴悌男之死。礼官柳潚不讣闻于 慈殿。公折之曰。春秋岂有子雠母之义乎。及永昌狱起。致书南判书以恭曰。窃闻三司交章攻斥。吾辈不能救正。无以见 先王于地下。遂上疏右全恩。为群小所陷。黜补青松府。爱周王岩壑之胜。每公馀。肩舆往游。啸咏忘归。不以崄巇介意焉。乙卯。废母之议张甚。上万言疏。历陈主失。直截无讳。斥郑造尹讱之罪。救宰相李元翼。略曰。巫蛊之事。殊非圣世气像也。其言妖惑。其事难明。一时罪人。不堪严刑。诪张虚言。为全喘息于须臾者。今皆捃摭爰书。撰成赦文。上告 七庙。下诰八县。以此人心疑惑。或聚首相顾。以为造讱等负此罪名。今复为论思之职。其更举废 大妃之事昭昭矣。牛童马卒。亦皆传说。如臣疏远者。犹得与闻而忧惶。况李元翼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5L 页
以 两朝宗臣。受 恩偏重。岂可自同凡臣。囊括避咎。越视国事。不为救正耶。封疏以争。亦且晚矣。又曰。永昌之事。臣既发端于前。若不尽讼于后则当受不尽言之罪。宁为刑戮所加。不忍终负于圣明。敢以素所欲陈者仰达焉。臣闻天之道。生而已。圣人之德。好生而已。在佗人尚然。况天显之亲乎。故孟子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今此永昌。以为谋作大逆。则年才八岁之儿。岂有心于争位乎。若以为不谋作逆。则似为不得其死然。然则于 殿下好生之德。亲爱之道。恐或有所未尽也。疏入不报。竟削职放逐。丁巳。返灵川龙潭里。未几。卜星州延凤居。萧萧弊庐。风日不障。生徒别构一堂。以为讲道之所。谓之慕德窝。公以五常导谕乡俗。十诲勉进后学。学者鼓箧而襁至。佔毕斋金先生升庑事。道儒会高阳校。方议疏举。先质于公。公以诗止之曰。天纲地纪浑坏了。扶植斯文不暇论。众咸服之。戊午。闻 西宫之报。忧伤作诗曰。沈沈斗钥锁 西宫。思子台空起夕风。仙驭乘云终不返。孤臣泪尽 穆陵东。壬戌。寝疾阅月。犹使门人读周张程朱之书。听之不倦。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6H 页
遗命身后官衔。用副提学书之。盖 宣庙末命所带职也。是年八月二十六日。终于寝。享年七十有六。远近士友奔吊。环十里村舂不相。市撤屠宰。葬于星山猬谷负卯之原。配贞夫人忠州朴氏。参判应福女。先公殁。葬杨根乌宾驿。公家世文学。耳目擩染。及闻道于山海。就正于苏斋。以存养省察为第一工夫。虽幽暗得肆之地。未尝见其惰容。有英迈之资。而济之以学问。有俊逸之才。而韬之以敦朴。严厉之中。蔼然有可亲之意。粹和之中。嶷然有不可犯之仪。儿时梦得一句云。云消碧落呈真态。月照澄潭见本心。其湛然虚明之气。感发于寻常梦寐之间。于此可见矣。孝友根于天性。父母有疾。在幼而能色忧如老成人。常以愉婉承顺为己职。其丁忧也。年考已大。发种种皤矣。哭泣苫块。不怠不懈。及终身之丧。必致如在之诚。与兄笃爱。联枕同案。兼有丽泽之资。闺门内外。穆穆斩斩。待夫人。相敬如宾。虽婢仆之贱。不敢耦坐混处。尝直宿永崇也。监司知公谨严。试遣二妓荐枕。而谢却之。盖持敬之工。确然有守。不待勉强而能如此。及其正色立台端则遇事敢言。謇謇谔谔。有足以起懦夫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6L 页
而惧贼子也。执经论道于 前席则非尧舜不陈。引而当道。必欲与唐虞比隆矣。屡典州郡。兴学校。敦孝悌。赈饥乏。修弊政。刑赏不差。纲条精密。所莅皆有冰蘖声。居家。自奉甚约。箪食布衣。处之若命。每风花雪月。逍遥游咏于碧松亭养松亭之胜。未尝见其有青紫趣也。文词典雅赡敏。所著述甚多。灰烬于慕德窝之灾。只馀断烂若干帙。呜呼惜哉。公之学本之孝悌。移之于忠。犹子事父。故前后疏劄。不为矫激过谠之言。辞婉而理直。旨约而义明。恳恳如魏玄成谏林。切切如陆敬舆奏议。隐然有回天转日之功。可谓得谏诤之体。而药石之箴规也。惟其见道笃而信道深。临大事而不苟。处大义而不惑。力扶纲常。身绌道亨。能使斯文有所矜式。世教不至坏夷。然则公之进退出处。其有关于时运之盛衰者非耶。不佞蚤从胤子羾衢游。得侍于函席。窃有所观感者矣。既丧之卒。委以絅状德之文。以非娴于辞。辞不获。遂薰盥而叙其闻见之略。以俟秉笔者采用焉。汉阳赵絅。谨状。
遗事[申益愰]
先生讳而章。字叔彬。姓朴氏。其先顺天人也。嘉靖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7H 页
二十六年我 明宗大王二年生。生而不凡。甫成童。能行孝悌之道。受业于苏斋卢先生。研究性理。以存养为第一工夫。癸酉。俱中进士生员试。以才行被荐。连授箕子殿永崇殿参奉。公尝欲废举子业。亲意不欲。则业明经。乃曰。圣贤书岂可摘取章句。祇为决科第计。并传注诵习无遗。尝入讲席。通诸经且尽。偶误一字。考官惜之。欲置之第。公不可曰。国法自我一人坏乎。遂书不字而出。考官莫不叹服。丙戌。登别试及第。选补槐院。即拜内翰。因夜对。 宣庙问父母存没。以金盘盛赐黄橘累十枚。侑酒累十钟。辍 御前莲烛。使中官前导归院。公感而作歌云云。一时荣之。比东坡故事。湖南有士林之变。公提督罗州以镇之。多士丕变。有弦诵洋洋之美。壬辰。 龙驭西巡。 命金文忠公诚一为岭南西道观察使讨贼。文忠以公忠义可与共大事。 启请 行在为都事。事无大小。咸咨决焉。未几。入薇垣。旋拜铨郎。注拟甄拔。非其人。不可干以私。时朝议与倭和。公陈疏力言其非。靖乱参原从。公以亲老丐郡。除淳昌县监。 陛辞日。疏论君德政弊。及上 东宫书。极陈保养之宜。 上深加嘉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7L 页
赏。既出宿江上。即日 召还内职。仍 命父良佐为 庆基殿寝郎。俾酬其荣养之愿。实异数也。寻丁内外艰。戚易备至。丧祭皆从文公家礼。历拜持平掌令执义弼善辅德正言献纳司谏修撰校理应教检详舍人典翰直提学。升秩银台。转吏曹参议大司成大司宪吏曹参判。行副提学。在台阁。风裁自持。匪躬謇谔。在玉堂。论思献替。裨益弘多。皆 宣庙世也。尝再赴京师。一以书状。一以副价。偿弧矢宿愿。往来行李。惟一诗囊而已。为守宰也则水原宁海丹阳青松。皆有治绩。务在抑豪猾字小民。振纪纲厚风俗。其为水原。有一王子狂易丧性。羁管城傍。刑杀人无忌惮。每持兵入官府。搏逐太守。太守苍黄走避山谷中。公至。王子复拔剑直入。有欲刺状。公凝然不少动。因谕以义理。王子感悟。卒为善人。吏民亦为之安堵。最后为青松。爱周王岩壑之胜。每公馀。篮舆独往。啸咏忘归。琴鹤清风。迈古无比。盖公初与郑仁弘同乡邑。相善。既而颇偏僻侧媚。公作诗诋之曰。罗鹤林言真的诀。保初虽易保终难。君于中夜深思处。回首平生不忸颜。由是大为所衔。 宣庙升遐。废主立。仁弘得志。势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8H 页
焰熏灼。嗾其徒毁公家。又贬为是府。公既解官。上疏救 大妃。被罪黜乡里。不欲返陕川旧居。侨居于真宝之三昧村。逍遥山水间。已又卜菟裘于高阳龙潭里。因自号龙潭。天启二年壬戌卒。享年七十六。葬于星州猬谷里。公天分既异。而充养有道。直而能温。柔而能立。简而能廉。粹乎金之精也。温乎玉之润也。自幼端悫。虽盛暑。动有礼意。未尝露其肌体。淫声乱色。不留耳目。邪思曲念。不接心术。见人之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有望望然去底意思。故人之于公。可爱而不可亵。可敬而不可慢。尤严于男女之别。夫妇敬。相待如宾。男仆不入于内。女仆不得与男仆并坐。女子子未字在室者。仆肄往往不知其有无。尝曰。吾身受之父母。而莫洁焉。恶可与贱者偶而自污乎。永崇时。有二名妓阴受监司指挥。必欲乱之。而终不得云。清白一节。终始自励。未尝经营产业。屡典州郡。去之日。无一介物在行中。所在僦屋而居。环堵萧然。箪食屡空。而怡然不以为意。际遇昌辰。历扬华显。同僚皆一代之望。济济相让。期跻熙皞。人皆想望其风彩。与月川寒冈东冈大庵诸先生。讲劘道义。得丽泽尤多。又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8L 页
与禹斯文伏龙最相善。尝同宿逆旅。皆布衾不掩足。相与笑曰。吾辈今日。庶不负所学也。嗣子畸翁曰。先君广大光明。浩然无边。无一点私欲之累。儿时梦中得句云。云消碧落呈真态。月照澄潭见本心。其平生心迹。皆发见于此。又曰。当群小用事。最为所忌。将陷之不测。尔瞻曰。斯人在泮宫。人皆望之若祥麟瑞凤。吾岂忍厚诬善人。自作千古小人之归。由是群不逞不敢肆其猘牙云公。尝于圣贤书。无不博通。常读心经近思录。究极其趣。为文章。典雅赡敏。尤长于诗。所制述多矣。不幸家籍屡遭郁攸。并历官岁月。启沃谟猷。未尽详备。年代既夐。其徽猷懿德嘉言善行。亦多湮没无传。惜也。废主时。复拜吏曹参判。不肯就。临卒。遗令以嘉善大夫行弘文馆副提学题其主。盖公之素志也。后学平山申益愰。盥手书。
神道碑铭(并序)[姜鋧]
不佞尝闻 宣庙朝名臣龙潭朴先生自内翰侍夜对。 上问父母存没。盛橘于金盘。崇酒于宫壶。撤 御前烛。仍令黄门引路归院。公感而作歌。至比于苏长公故事云。噫。苏不遇世。才立朝。至有英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9H 页
州之谪。公际遇昌辰。遍历名涂。而及其晚年。运值阳九。终老于荒山野水之间。余窃悲之。况其向学门路。又非苏氏之比乎。旷世兴感。不觉掩卷而歔欷。谨按状。公讳而章。字叔彬。号龙潭。顺天人也。顺天之朴。远祖新罗赫居王。至高丽。有曰英规。左相。曰兰凤。政丞。及丽季。有讳叔贞。宝文阁大提学。生讳元龙。吏部侍郎。生讳天祥。大匡都佥议侍中平阳府院君。丽亡殉国。生讳可权。开城判尹。避世居星州伽倻山。我 太宗朝。徵以判书不起。乡人立祠祀之。生讳柳星。入 本朝。宰义州。选清白吏。即公五世祖也。高祖讳礼孙。副司猛。曾祖讳汉何。司仆寺正。祖讳埴。进士。 敬陵参奉。 赠左承旨。父讳良佐。官承旨。 赠吏曹参判。号复斋。有德行文学。妣 赠贞夫人星山裴氏。别座垠之女。以嘉靖丁未十一月二十七日。举公于陜川蓝桥村第。生有异质。自龆龀。能行孝悌之道。及游苏斋卢先生门。研穷性理书。以存养省察。为第一工夫。癸酉。中生进两试。应学行荐。连授箕子永崇两殿参奉。公尝欲废科养静。亲意不肯。故不敢自守。乃业明经曰。圣贤书岂可摘取章句。只为决科计。并注解诵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39L 页
习无遗。入会讲。尽通诸经。偶误一字。考官惜之欲置选。公固辞曰。国试自我一人坏乎。遂书不字而退。考官叹服焉。丙戌。登别试及第。选补槐院。即拜内翰。湖南有士林变。 命公提督罗州以镇之。士习丕变。有弦诵声。壬辰。倭寇猖獗。 大驾西狩。公从义旅遏贼。时金文忠公诚一为岭南西道观察使。 启请 行在。以公为都事。事无大小。咸咨决焉。盖知公忠义可与共大事也。翌年夏。赴 行朝扈 驾。冬应铨荐。为吏曹佐郎。注拟公平。人不敢干以私。旋拜司谏院正言。时朝议与倭和。公陈疏力谏。辞意凛然。士林多之。乱定。参原从勋。 上悯其亲老。除淳昌郡守。 陛辞日。疏论君德政弊。且上 东宫书。极言进修方。 上优批嘉尚之。备局覆 启曰。朴而章才德兼备。置诸 经幄则可以有为。请递外任。 上即命召还。仍拜大人公 庆基殿参奉。俾酬荣养之愿。又 命画影帧赐之。以慰倚闾之望。实异数也。及丁内外艰。哀毁笃至。丧制尽礼。服阕。历扬华贯。于谏院为大司谏者二。于宪府为大司宪者三。历议政府检详舍人。成均馆大司成。繇承政院同副承旨。循阶至都承旨。吏曹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0H 页
则经铨郎。再为参议。再为参判。侍讲院则弼善辅德副宾客。转汉城府左右尹。艺文馆待教直提学。弘文馆修撰校理应教典翰。四为副提学。其佗礼兵曹参议而参判。屡除州郡。或以 特恩。或以补外也。在台阁则謇谔恺切。风裁自持。在 经幄则论思献替。裨益弘多。 宣庙方讲易于 经筵。郑愚伏经世以体察使从事官出外。 上命以邃于易学者代之。大臣即以公荐进。可想其士望也。再赴 天朝。一以书状。一以副使。往来行李萧然。所随但赏赐书籍及诗囊而已。宰水原也。有一王子病心癫狂。编谪在邑邸。杀越人无忌惮。有时持白刃入府庭。劫逐太守。太守苍黄逃避。乃得免。及公下车。王子复拔剑直入。上阶有欲刺状。公凝然不少动。因谕以义理。王子感悟。卒为善人。吏民亦安焉。及 补青松府。爱周王岩壑之胜。每公馀。肩舆往游。啸咏忘归。不以落拓为意也。公初与仁弘同乡邑有旧。戊申论 启之后。遂成嫌怨。逮至 穆陵宾天。老奸益彰。作诗诋之曰。保初虽易保终难。回首平生不忸颜。遂不欲近乡里。侨居于真宝。后上万言疏。陈主失斥造讱。护 西宫则引朱子谏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0L 页
两宫疑阻之疏。讼永昌之冤则喻大舜处象之事。使天理民彝不容泯灭于世。小人怨恨者众。将陷不测。尔瞻服其人望。犹曰。斯人也自游泮中有盛名。吾不忍厚诬戕害云。由是。群奸不敢肆其锋刃。闻 西宫之报。忧伤有诗曰。沈沈斗钥锁 西宫。思子台空起夕风。仙驭乘云终不返。孤臣泪尽 穆陵东。返高灵龙潭里。又卜星州延凤居。奖进后学。生徒筑慕德窝。以为讲道之所。天启二年壬戌八月二十六日。易箦。春秋七十六。葬同郡猬谷负卯原。公天质醇粹。且济以学问。有刚直之操。而待人则温和。律己则廉简。自幼端悫。动遵礼法。虽盛暑。必正襟危坐不少倦。性恶声色。念绝邪僻。见不善。有望望然去底意。人皆敬爱而不敢慢亵。尤严于男女之别。夫妇敬。相待如宾。闺门肃然。至于奴婢。男女使不得并坐杂处。平生不近媵侍。敬遵程夫子偶贱倡禽兽不若之戒。常自敬饬。尝直宿永崇也。巡相送二妓荐枕。而终不顾。其自守严刻如是。未尝营生产业。屡典雄府。而赋归后无一物擩染。矮屋蓬扉。箪瓢屡空而晏如也。遭遇 宣庙。恩顾日渥。同僚皆一代名贤。朋来盍簪。朝野想望其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1H 页
风彩。与鹤峰东冈寒冈月川大庵诸贤。为道义交。又与禹斯文伏龙相善。尝同宿逆旅。布衾不掩足。相笑曰。吾辈今日。庶不负所学云。儿时梦得一句云。云消碧落呈真态。月照澄潭见本心。其性情之发见于诗者。此亦可见。公于经史子集。无不博通。而尤致意于易象太极图心经近思录等书。文词亦赡敏。所著述甚富。而不幸经回禄之灾。多不传焉。废朝时复除吏曹参判。不就。临卒。遗命以副提学为身后官衔。盖公素志也。配忠州朴氏。参判应福女。先公殁。墓京畿杨根乌宾驿。生二男四女。长翀衢。承训郎。次羾衢。 大君师傅。婿。进士郑维垣都事李𥳕应教柳惺县监韩汝浻。翀衢娶振威将军洪大男女。无子。有一女。适县监郭卫国。羾衢娶参判张世哲女。有一女。适参奉郑昌谟。后娶参判李民寏女。有二男四女。长元畐。娶司评姜𨓯女。次元荣。参奉。娶 赠承旨吕灿女。出为承训嗣。婿。士人曹振昌参奉洪德彝进士李道济金相玉。郑维垣有三男一女。男允升舜升文升。女适尹元举。掌令。李𥳕有一子一女。男命龟。进士。女适许积。领议政。柳惺有一女。适金以亨。进士。韩汝浻有二男。𣖶。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1L 页
县监。𣖔。进士。元畐无子。有一女。元荣有三男。世冑。圣冑参奉。出为元畐嗣。贤冑。噫。士生斯世。孰不欲得君行道。而生不遇时。赍志而殁者。古今何限。先生早逢 明主。蔚为名臣。将展布所蕴。而事业未半。旋值昏朝。屏迹丘园。斯文之盛衰。其有关于时运之否泰欤。吾闻位不称德者必有后。先生之子孙。其将振振矣乎。是为铭。铭曰。
维岭以南。即邹鲁乡。岳毓清秀。天挺贤良。遭遇 明时。思日赞襄。端笏 玉陛。惟直惟刚。纪勋麟阁。拟重岩廊。 龙驭才远。羿彀交张。元祐正人。一网夷伤。危言独立。万古伦纲。栖迟下邑。政绩深彰。废锢归田。晦彩韬光。名教可乐。十诲五常。抠衣诸子。慕德构堂。瞻彼猬谷。哲人攸藏。永世不谖。高山景行。崇政大夫行礼曹判书兼判义禁府事。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成均馆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晋阳姜鋧。撰。
墓志铭(并序)[郭钟锡]
龙潭先生朴公没而葬于星州之飞凤山南猬谷枕震之原。且三百年。龙洲赵文简先生絅状其迹。大提学白阁姜公鋧铭显诗于神道。先生之伟行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2H 页
徽节。已奕然烂映于有目矣。独其所以识幽而诏之玄远者。尚未遑也。先生之裔肇铉海益诸君。方孝思于永言。求其辞于钟锡甚勤。钟窃惟先生。斯文之标帜也。 王国之黼黻也。匪躬于大蹇之会。而炜煌铁券之勒也。明伦于攸斁之日。而森严乘杌之载也。即天壤之弊。而先生之迹可与终矣。又何须有无于土中之片磁也。无已则敬叙其系绪履历之概。聊备例于竁道而已焉可乎。先生讳而章。字叔彬。其先湖南之顺天府人也。丽季有侍中平阳君天祥。殉节于革命之际。其子判尹可权。遁靖于星。我 圣朝徵以正卿不起。是生柳星。始就仕牧义州。选清白。是生礼孙。副司猛。卜居于陜之蓝桥。生汉何。仆正。生埴。参奉。 赠承旨。生良佐。号复斋。有行学。官承旨。 赠参判。三世并以公贵也。是娶星山人别座裴垠之女。以嘉靖丁未生公。天姿英达。孝爱根于性。甫就学。能研穷大义。笃于常行。踰弱冠。谒南冥曹先生于德山。与吴德溪崔守愚金东冈郑寒冈诸君子。讲道质业而归。益肆力于经礼之学。万历癸酉。举生员进士。游泮中。拜苏斋卢先生而师事之。自是文学日邃。望实渐隆。馆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2L 页
中交荐。授箕子殿参奉。不就。已而。移授永崇殿。乃黾勉肃谢。在直。惟日诵周易及朱子书。人谓之读书郎。尝以大人公命。治明经业。赴试闱。偶错一字。主者以通练经义。欲置嵬选。公曰。国试有程。不可自我坏了。遂自书下栍而退。年四十丙戌。登别试甲科。隶承文院正字。旋拜内翰。入侍夜对。 上问民苦乐。对曰。民之苦乐。惟在于君德。德者。心之具此理之名也。而私欲蔽之。苟无存省之功。则无以复其初矣。仍陈诚敬之要。以及乎声色骄佚之戒。奸邪壅蔽之患。而极言王霸杂用。敬怠相胜之几。 上嘉叹久之。 命崇酒于宫壶。盛橘于金盘。撤 御前金莲烛。令小黄门前导归院。一时荣之。戊子。迁艺文馆待教。己丑。转弘文馆修撰校理。庚寅。湖南有士林之变。道臣梱帅不能制。 上命选儒臣有望者镇之。庙堂以公应。遂牧罗州按抚之。境内帖然。辛卯。岛夷有射天之谋。朝廷疑惧。公以贺节使书状行。 启请直奏倭情。 天子嘉之。赏赐书籍殆数车。翌年壬辰。倭寇大至。列郡崩溃。 銮舆西狩。公募乡勇家丁。属义兵将金沔及郑仁弘。举义讨贼。劳绩甚茂。已而招谕使金文忠公诚一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3H 页
署公为从事。与议军务。徵粮饷于湖南。备涉艰险。事卒以办。及金公卒。公决意赴 行朝。扈 驾还京师。拜副应教。寻选铨曹郎。转检详舍人。盖金判书应南荐之。谓山南第一流也。甲午。湖南伯以和寇息民为请。公以正言。上疏陈 宗社陵寝之雠。万世不可忘。仍进安边机务八事。曰择监司守令。曰选将鍊兵。曰屯田积仓。曰占地形据险要。曰轻赋敛节财用。曰抚军民得死力。曰用人才不拘品。曰立信义防奸猾。乱定。策扈 圣宣武原从勋。乙未。除淳昌府。辞 陛之日。疏论君德政弊。兼上书 储宫。极勉进修之实。 上优批嘉尚。未渡汉。备局 启而章学识可置 经幄资顾问。不宜补远县。即 召还拜校理。授大人公 庆基殿参奉。替酬荣养。且 命画公像赐之。慰倚闾之望。盖异 恩也。丙申春。 上方读易。讲官郑文庄公经世适从事于体府。 上命选邃于易者代其职。大臣举公。不宜拘资格。权行同知 经筵事。出知水原府。有王子狂易者编管府下。恣杀人无忌。恒操兵入府。胁逐府使。公至。凝然不少变。谕以义理。王子瞿然感悟。卒为善人。己亥。丁考妣忧。致哀尽礼。服阕。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3L 页
付典籍。历尚衣正。壬寅。 召以执义。旋拜应教。移侍讲院弼善辅德。讲无逸。仍陈宴安之失。宫省糜费赋敛烦重之弊。请正心诚意。纳谏诤。讲治道。用力于精一之工。拜典翰。与同僚合 启。伸崔守愚永庆之冤。升直提学。迁同副承旨。讲春秋褒善诛恶之义。寻拜大司成。进劄请设立学制。养育贤才。由大司谏为副提学。癸卯。拜左承旨吏曹参议都承旨。应 旨制进医国策。由吏曹参议进阶嘉善。付上护军。充冬至贺节副使。翌年春。复 命。重拜副提学。升礼曹参判。转吏曹。迁大司宪。辞递。复以副提学被 召。时憸人有论晦斋李文元先生者。公辨其诬。 筵奏甚力。竟无事。又拜大司宪。移汉城左尹。兼 世子左副宾客。乙巳。以言事出补宁海府。冬。 召还为兵曹参判。兼承文院禁火司提调。丙午。忤时议。斥守丹阳。未几递归。戊申。 召为大司宪。论 启郑仁弘见欺奸壬摇间 官闱之失。后又作诗以讽之。移副提学。辞递。自是敛然有遂初之志。占地于真宝之渔湖。盖将老焉。是岁。 宣庙升遐。光海主即位。朝著颇不靖。公奔赴哭临。 山陵才毕。便退伏新寓。忧时恋国。每形于吟韵。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4H 页
辛亥。 召以吏曹参判。牢辞不就。癸丑。国舅金延兴悌男被诬死。礼官柳潚不计于 慈殿。公责以子无雠母之义。及永昌狱起。公贻书南判书以恭曰。吾辈不能救正。无以见 先王于地下。遂上疏争甚。黜为青松监务。既而罢归。乙卯。永昌已遇害。废母之议又张甚。完平李相国元翼上劄请尽孝。触主怒。付处洪州。上万言疏以救之。历陈主失。斥郑造尹讱之恶。引朱子过宫之疏。大舜处象之义。汉文粟布之谣。直犯而不讳。主怒。将置之极典。奸魁犹知公盛名。言于主。止削职放逐。丁巳。自真宝返灵川之龙潭。寻寓星之延凤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粝饭藜羹。泊如也。引进英秀。讲学不倦。学子坌集。为筑室以居之。名曰慕德窝。戊午。闻 西宫之报。忧伤不能寐。有诗曰。思子台空起夕风。孤臣泪尽 穆陵东。令诸生废绝举业。专意于义理之学。壬戌。寝疾而革。犹使诸生诵周张程朱之书。听之不倦。八月二十六日。考终于寝。村舂不相。市撤屠宰。远近士友。扶服咸吊。一辞以为人之云亡。邦国其疹瘁矣。呜呼。先生袭忠贞之世。而薰陶于师友之间。志专而气烈。学优而行修。蓄之内者宏博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4L 页
而笃厚。发于外者疏畅而光明。其出处进退。夷险治乱。始终一于义而无所苟。不以一毫私利有所低仰。其洒然胸次之间而确乎有不可夺之节者。概可想矣。其居家孝悌。律已庄矜。当官清慎。爱民恻怛之迹。皆足以见学力之不诬。而状铭家已备矣。玆不枚赘。先生文章典丽而著述甚富。其所编纂。有冠昏撮要程书节要六经蠡海心经撮要桑梓漫录等书。而慕德窝之灾也。并输之以煨烬。其立朝疏劄论启。亦不留藁。今不能存十一于千百。可胜惜哉。士林追慕之不衰。如陜之桧山。星之晴川。皆以俎豆享公焉。今亦无所矣。世道之变。其适然哉。呜呼唏矣。先生之配。贞夫人忠原朴氏。参判应福女。有六子男。长翀衢。承训郎。次羾衢。 大君师傅。四女。适进士郑维垣都事李𥳕应教柳惺县监韩汝浻。承训有一女。归持平郭卫国。师傅二男。元畐。宣教郎。元荣。参奉。入为承训嗣。五女。嫁参奉郑昌谟士人曹振昌参奉洪德彝进士李道济金相玉。外孙则郑允升舜升文升。李命龟。进士。韩𣖶。县监。𣖔。进士。馀不可具录。铭曰。
有龙于潭。厥象在易。不易乎世。确乎不可拔者。初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5H 页
之潜也。进修及时。上下非为邪者。四之跃也。盖忠信修辞。闲邪存诚。皆龙德之乾乾于日夕者也。其耀图于河。绘章于裳。风霆于太虚而烨烨然者。固已有养于九渊深穆之中。而不可测也。于乎。玆其为先生之邃于易者乎。后学苞山郭钟锡。撰。
奉安文[后学星山吕八举撰]
恭惟先生。天姿英特。麟凤之表。櫲樟之材。妙年从师。考德问业。文章夙达。学问精明。名擢嵬科。孝全荣养。历扬华显。际遇风云。 圣朝殊恩。一心循国。垂绅正笏。沥血封章。正士气增。邪党魄丧。苍蝇天地。白鸥江湖。一律诗锋。老奸心剖。伤时忧国。发短心长。两冈先师。道义之契。展也君子。终不可谖。至今并乡。遗芬未泯。有玆晴川。文贞妥灵。志同当世。神栖一室。义当并享。群议允叶。百年今日。二月中丁。缛仪载陈。多士相庆。清酌在樽。洁牲在俎。即事虔告。永奠无疆。
常享祝文[前人]
道承远绪。学究真源。对扬 王庭。师式儒门。启迪我蒙。馀泽尚存。德不孤邻。敬荐牲樽。
请 赠谥上言[进士黄中炯等]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5L 页
右谨 启。臣等窃伏以我 朝崇儒学尚名节。云逵羽仪之士。涧阿薖轴之人。随其行能。举蒙崇奖之 恩。貤赠之荣。节惠之典。前后相续。而独故副提学臣朴而章及其子 大君师傅臣羾衢。邃学伟节。世济其美。而寥寥数百年。尚未蒙显褒之 宠。臣等不胜赍郁之心。敢摭其行迹之实。仰彻于 黈纩之下。伏愿 圣明垂察焉。而章生有异质。忠孝根天。其学祖述先正臣金宏弼。私淑先正臣李滉曹植。就正于文简公臣卢守慎门。研赜性命之理。专致存养之工。与文正公臣金宇颙文穆公臣郑逑为道义交。从事实地。绝意名涂。屡登剡章。再除寝郎不就。以亲教。屈意赴明经试。通诸经将讫。偶误一字。考官惜之。欲置选。而章固辞曰。国试不可自我坏。遂书下栍而出。考官叹服焉。翌年。登别试。入翰院侍夜对。进明德说曰。德者。心之具此理之名也。人性皆善。本非不明。而私欲之蔽。如水之滓。如鉴之尘。圣凡或殊。真妄相杂。苟无存养省察之工。则无以复其初矣。须以学问思辨涵养本原。而克去己私。恒存天理。勿使王霸杂用而有齐头并出之患。敬怠相胜而有半上落下之功。收敛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6H 页
于一心之虚灵。酬应于万机之运用。无所间断。然后可以明其德而能成天下之务矣。 宣庙嘉叹之。撤莲烛以导归院之路。礼遇 恩渥。今古罕比。湖南有士林变。 上特命督罗州以镇之。士习丕变。遂以无事。辛卯。以书状官赴 天朝。直奏倭情。 皇上嘉之。壬辰之乱。举义讨贼。倡忠臣义士之胆。讨金晬曹大坤之罪。文忠公臣金诚一时为招谕使。 启请为从事。慷慨奋厉。赞画机务。因督运南原军粮。再往未返。诚一病疠不起。制置措画。中涂瓦散。而章叹曰。大事去矣。人之云亡。即赴 行朝扈 驾。后有和倭之议。而章抗疏力争。辞意凛然。乱定。录原从功。为养乞外。除淳昌。 陛辞日。疏论君德政弊。且上 东宫书。极言进修之方。未赴任。庙堂 启请置 经幄。 命复召还。锡爵于亲。俾遂荣养之愿。至于寄影帧以慰倚闾之望。 上尝读易。讲官文庄公臣郑经世。以体府从事出外。欲得邃于易学者。代置 经筵。大臣以而章荐授。其经学之见推于世。可知也。初与仁弘同乡相善。戊申论 启。遂成嫌怨。逮昏朝。恶偏僻侧媚。作诗斥之以晚节难保。回首颜忸等语。仁弘大衔之。而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6L 页
章上疏力主全恩。为群奸倾轧。黜补青松。又上万言封事。论 西宫之事则引朱子过宫之疏。讼永昌之冤则谕大舜处象之事。深斥凶党造讱之奸状。力救李相元翼之被谪。其疏略曰。臣尝读宋臣朱熹疏曰。君臣父子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今两宫阂隔。恩礼两阙。人言藉藉。远近相骇。草野之人。争仗义而起。夷狄兴问罪之师。当此之时。虽欲以义固结人心。其可得乎。此言恳到直截。令人起感而流涕。当今李元翼之疏。只写出众人寻常说话而已。未有如朱子之疏凛凛不可言之事。而治元翼之罪。甚于朱子。不徒今日重失人心。后世良史。当置 殿下何如主也。又曰。 殿下嗣服之初。侧躬耸立。卜相尽收一国之望。谏官亦求尽言之流。破朋党。抑侥倖之命。相继而下。人心洽然。以为至治可望。至于今日。其时宰相。几人在职乎。李德馨,李恒福亦一时之望也。而皆以言见黜。只馀李元翼一人。而亦不免于罪。当今 殿下之廷。尽忠殉国者几人乎。上下唯唯。不顾是非。惟以媚灶为能事。承奉为得计。三纲将绝而不扶。 宗社几丧而莫言。 殿下之廷。虽谓之无一人。可也。又曰。郑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7H 页
造尹讱一番避嫌之后。群心遑遑。众口纷纷。以万万无理之事致疑于上。 殿下纵无此心。岂能家道而户说哉。造讱等陷君之罪。至此而无所逃矣。虽然。 殿下不此之斥。而斥之者反斥之。如愚臣者。 亦不得无疑于此间也。至于 移御法宫。而独一 慈殿留在 行宫。供帐萧条。 问寝亦稀。此岂 圣上之心哉。人皆以此致疑于 殿下者。亦无非造讱等各处之说暗售惎间故也。凡使 殿下受此无前之谤语者。皆是造讱等之所作也。欲论其罪。日亦不足矣。又曰。淮南王明有叛状。文帝废徙于蜀。年穷命毒。奄忽于道。以今观之。其法似宽。而尺布斗粟之谣。终为文帝之病。象以杀舜为事。及舜为帝则封之有庳。如舜可谓善处人伦之变者也。今致君不以舜为期。反欲出文帝之下。是不近于吾君不能之贼乎云。遂放逐田里。戊午。闻 西宫之变。忧伤作诗曰。沈沈斗钥锁 西宫。思子台空起夕风。仙驭乘云终不返。孤臣泪尽 穆陵东。观此疏与诗。可验其平生所养也。既殁。士林会葬。文简公臣赵絅状其行。故大提学臣姜鋧题其墓。其佗名硕之挽诔称述。不可胜记。峤南人士。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7L 页
久益钦慕。享于星州之晴川书院。其学问造诣之深。出处树立之正。谠言直节之可尚者。有非后生辈所可妄议。而文穆公臣郑逑尝与之书曰。君子进修之工。不以小事而忽焉。岂不为之大可敬服乎。又曰。须出大谟猷。以壮国脉。故判书臣金应南铨荐于朝曰。山南第一流云云。观此诸贤推服之言。则可想其万一也。其子 大君师傅臣羾衢。自在龆龀。容止异众。观者以为是儿能知礼。莫不以远到期。七岁。入学读经传。过眼辄记。先贤未释之旨。往往自解。受业未几。能通百家。人皆惊叹。及长。游于文穆公臣郑逑之门。文行兼备。性甚端穆。心存敬畏。终日俨然。衣带必饬。讲论不懈。文穆甚爱敬之。平生志业。邃于庸学及易象。精思力践。钩深赜微。尝叹曰。士生斯世。既不得君行道。兼济一世。则多识前言往行。不坠前贤绪业。亦兼济之一事。又曰。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科举学问。本非两件事。每诵朱夫子科举非累人人累科举之训。与同志相约。分日做工。一月。十日做举业。二十日取心经近思大小学性理大全等书。潜心诵读。其进学工夫。于此可想矣。尝赴试场。用深邃文字。其友人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8H 页
曰。主司孤陋。安知如此文字。改之可也。羾衢不从曰。可用文字。岂可以得失改涂也。文穆闻而喜曰。朴羾衢此言。实不下董子明其道不计功之言。壬子。中司马试。归路经阁寺有诗曰。老桧阴浓掩夕晖。烈云迷壑转霏微。惊波触石争崩聒。似向青山说是非。盖讥仁弘藉势山林。妄作威福也。后过公州。见湖伯船游。作诗曰。西北戍兵无半菽。太平惟属使君筵。刺其无君国之忧也。虽寻常诗句。其忠直之性发于辞表者。类如此。乙卯。其父罪黜乡里。杜门养静。羾衢亦无意世路。专心性理之学。入则讲究于家庭。出则质疑于师门。惟日孜孜。殆忘寝食。 仁庙改玉。以其父荫授教官。后以学行荐。选洗马。历卫率副率。转拜邮官。即投簪归。 仁庙尝欲为诸大君求贤师。 命岭南伯简进可为师表者一人。道伯询诸文穆之门。遂以羾衢单荐。以 大君师傅召之。屡辞不获。遂就职。时 孝庙在潜邸。与麟坪大君第相接。羾衢恳恳陈箴。勉之以孝友。导之以诚实。不以尊贵而少挠。 仁庙嘉之。后以职重不可久居。再三辞递。丙子之乱。羾衢患痿。转侧须人。不能起义奔问。中夜慷慨涕泗而已。闻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8L 页
和议成。遂作古诗一篇。自矢以蹈海之志。故判书臣闵馨男。荐之以伏节死义之士。而终不复就 召。遂著明义录读书要览等书。自号畸翁。盖取与世不群之意也。既卒讣闻。 孝庙念甘盘之旧。悼惜不已。 命官以礼庀葬。 亲题墓碑。环赐局内四山。 恩礼之优渥如是。而生不旌招。任其高蹈之志者。盖知自靖于丙子之后。而不欲强之以爵禄。所谓微光武不能成子陵之高者也。灼心之契。吁亦盛矣。是父是子。前后匹美。深邃之学。炳朗之节。允为当世之矜式。后生之模范。褒奖之固宜加隆。而尚此荏苒。臣等以平生钦仰之诚。有世远湮晦之虑。千里裹足。屡度上言。而该曹覆 启以为爵谥之请。不可谓滥屑。而百年未遑之事。亦难遽议云云。既曰非滥屑。则何嫌于年久而难慎乎。难慎不已。年愈久而迹愈泯。则其为 朝家之欠典实大。士林之抑郁滋甚。玆敢不避猥越之诛。申吁于 跸路之前。伏乞 天地父母。深轸旷世兴感之意。克懋树风励节之道。亟命攸司。俾举徽典。故副提学臣朴而章及其子 大君师傅臣羾衢。 赠显爵。仍赐美谥。以贲 熙代表章之典。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9H 页
复请谥上言[进士具锡俭等]
右谨 启。臣等伏以崇儒奖节。有国之先务。赠秩易名。象贤之美规。恭惟我 朝尤重是典。学问名节之士。举蒙身后之 貤赠。而独故副提学臣朴而章。以若经学树立之卓然。尚未得蒙崇褒之典。臣等百年赍郁。千里裹足。敢此申吁于 法驾之前。而章即 宣庙朝名贤也。生有异质。忠孝根天。受业文简公臣卢守慎之门。得闻为学大方。与文贞公臣金宇颙文穆公臣郑逑为道义交。从事实地。绝意名涂。屡以学行登剡荐。再除寝郎。其造诣浅深。固非后生所可窥测。而文简公臣卢守慎尝赠诗曰。非无豪迈质。存养似君稀。文穆公臣郑逑与之书曰。君子进修之工。不以小事而忽焉。又曰。须出大猷谟。以壮国胍。以副山野之望。观此两贤敬许之言。可想其万一也。尝欲废举养静。而亲意不肯。故业明经。入讲席。尽通诸经。偶误一字。考官惜之。欲置选。固辞曰。国试不可自我坏。遂书下栍而出。考官叹服焉。翌年。登别试及第。湖南有士变。以 特选。提督罗州以镇之。辛卯。以书状官赴 天朝。直奏倭情。专对甚悉。 皇上嘉之。壬辰。倭寇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49L 页
大至。而章募集壮士。从义兵多殪贼。文忠公臣金诚一为招谕使。 请为从事官。以军粮搬运事再往南原。未及归。文忠以疠疾不起。叹曰。大事去矣。人之云亡。遂赴 行朝扈 驾。甲午。朝议将与倭和。而章陈疏力争。且进安边机务。乱定。录原从功。以亲老丐郡。辞 陛日。疏论君德政弊。且上 东宫书。勉以进修方。因备局 启请。即复 召入。锡爵于亲。俾遂荣养之愿。仍 命寄影帧。以慰其父倚闾之望。实异数也。尝侍夜对。进明德说曰。德者。心之具此理之名也。人性皆善。本非不明。而私欲之蔽。如水之滓。如鉴之尘。圣凡或殊。真妄相杂。苟无存省之工。则无以复其初矣。须以学问思辨涵养本原。而克去已私。恒存天理。勿使王霸杂用而有齐头并出之患。敬怠相胜而有半上落下之功。收敛于一心之虚灵。酬应于万机之运用。无所间断。然后可以明其德而能成天下之务矣。 宣庙嘉叹之。撤前金莲烛。 命黄门引路归院。 上讲易经筵。而文庄公臣郑经世。以体察从事官出外。大臣以而章荐进。代置 经筵。其经学之见推于世。可知也。戊申。仁弘疏劾故相臣柳永庆。动摇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0H 页
离间。而章上 启论之。后作诗诋之曰。罗鹤林言真的诀。保初虽易保终难。君于中夜深思处。回首平生不忸颜。及永昌狱起。贻书故判书臣南以恭曰。大君虽出贼犀之诬招。八岁稚儿。万无谋逆之理。彼辈之构陷。至此之极。此不独陷大君。亦将陷君父于不义之地。吾辈不能救正。无以见 先王于地下。遂上疏右全恩。为群小所陷。贬出青松。乙卯。上万言封事。论 西宫之事则引朱子过宫之疏。讼永昌之冤则喻大舜处象之事。深斥造讱之奸状。力救元老之被谪。触犯时忌。竟削职放逐。戊午。闻 西宫之变。忧伤作诗曰。沈沈斗钥锁 西宫。思子台空起夕风。仙驭乘云终不返。孤臣泪尽 穆陵东。自是杜门养静。日与生徒讲学不废。乡人筑室以慕德。及殁。文简公臣赵絅状其行。故大提学臣姜鋧题其墓。峤南人士久愈钦慕。享于星州晴川书院。盖而章早从事于为己之工。学问道义。允为一世之所矜式。而出而仕于朝。尽忠于危乱之际。疏斥于和倭之日。及夫遭时不幸。不顾一身之祸福。抗疏直言。冀寤君心。终为群凶之所挤陷。则又超然远引。绝意于世。其树立之卓。出处之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0L 页
正。践履之笃。虽求之古人。罕有伦比。朝家 赠谥之法。大概有三。学问也。功勋也。直节也。有一于此。尚皆褒崇。三者之美萃于一身。而寥寥数百年。尚无褒显之 命。不但士林之抑郁。朝家之欠阙。当复如何。前秋 陵行时。仰吁 跸路。至于下该曹禀处。而前判书臣徐能辅回 启曰。故参判朴而章学问道义之实。启沃谟猷之迹。为一世所矜式。而贲诸乘史。甲午陈疏斥和。辞意凛烈。乱定。录原从功。逮昏朝。上万言封事。反覆乎天理人彝之际。斥造讱之奸。极论其君子小人之分积忤权奸。构陷不测。树立之卓。出处之正。罕有伦比。至有享星州晴川书院。尚稽节惠之典。亟令攸司。施以加 赠易名之典。朴而章经术之表著。言议之直截。至今为士林之钦慕。今此爵谥之请。不可谓之滥屑。数百年未遑之事。亦难遽议。今姑置之何如。伏念节惠。重典也。该曹所 启。虽出慎重之道。而既云爵谥之请不可谓之滥屑。则可知其当伸而不伸者也。虽千载之屈。尚有一朝之伸。岂可以二百年未遑。而归之于亦难遽议之科乎。玆敢更吁于 法驾之前。伏乞 圣明。亟命攸司。故副提学臣朴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第 251H 页
而章。特为 赠秩赐谥。以光 圣世崇德象贤之典事。伏蒙 天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