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自动笺注)
龍潭先生文集卷之七
 附錄
  
行狀[趙絅]
公元前205年
公諱而章。
字叔彬
號龍潭
姓朴氏
其貫順天也。
朴氏爲東方著姓
系出新羅
迄麗季有諱叔貞
寶文閣提學
是生元龍
吏部侍郞
天祥
大匡僉議侍中平陽府院君
與圃隱鄭文忠同日取義
可權
開城判尹。
避世居星州修倫洞。
隱遯守志
我 太宗朝。
徵以判書不起
柳星
義州
淸白吏
寔公五世祖也。
高祖禮孫。
副司猛。
曾祖漢何。
司僕寺正
祖埴。
進士
 敬陖參奉
 贈左承旨
良佐
號復齋
承旨
 贈吏曹參判。
公貴也。
妣星山裵氏。
 贈貞夫人。
尙衣院別座垠之女。
 明廟二年嘉靖丁未十一月二十七日
生公于陜川藍橋村第。
復齋嘗夢。
一老人來賀文章兩奇兒出。
仍寓夢而名二子曰文曰章。
公其季也。
生有異質
英睿明達
孩提
孝愛至性
七歲
受書
過眼成誦
有疑必叩。
往往造字之義質之。
問天於何
地窮於何
復齋奇之曰。
此兒所問。
晦菴幼時相符
舞象
盥櫛定省
瞻拜祠堂
一遵
公元1573年
家法
及遊蘇齋盧相國門。
肆力於經禮。
學問日進
萬曆癸酉
中生兩試
華人見而歎曰。
眉宇宣朗
神氣
眞有德君子也。
以館薦授箕子殿參奉
不就
旋授永崇殿
黽勉出肅。
在直。
羲經朱書
講學不輟
人謂之讀書郞
嘗欲廢擧子業
專意爲己之學。
復齋曰。
優仕
優學
聖人之訓也。
不仕無義
於是承意明經
赴會講。
盡通諸經。
偶錯一字
考官惜之。
欲置選。
固辭曰。
國試不可自我壞了。
遂書下栍而退。
丙戌
別試甲科
院未旬日
內翰
侍夜對。
 上問民間苦樂。
對曰。
民之苦樂。
惟在君德
人君明其德則民亦自新。
自新則有樂無苦矣。
因進明德說曰。
夫德者。
心之具此理之名也。
人性皆善。
本非不明
私慾蔽之
如水之滓。
如鑑之塵。
聖凡或殊。
眞妄相雜
苟無存養省察之工。
無以復其初矣。
存省之要。
不過誠敬二字
先儒有言曰。
一誠足以百僞
一敬足以敵千邪。
一之微。
御百千之危者。
可不戒愼恐懼於不覩不聞之地。
嚴恭寅畏幽暗細微之事乎。
人君之學。
韋布不同
經綸之業。
章句有異。
蓋其根本節目
未嘗不同
而特以處地發施有異耳。
公元1588年
崇高富貴之地。
有聲音綵色之娛。
不能無驕盈之志淫佚之慾。
從以奸邪欺負之徒浸潤之讒。
膚受之愬
壅蔽聰明
蠱惑方寸
時君世主不至於覆敗者鮮矣。
 殿下英睿之資。
緝熙之工。
須以學問思辨涵養本源
而克去已私。
恒存天理
勿使王覇雜用而有齊頭竝出之患。
敬怠相勝而有半上落下之功。
收斂一心虛靈
酬應萬機運用
無所間斷
然後可以明其德。
而能成天下之務矣。
 上嘉歎之。
因下詢父母俱存。
 命崇酒宮壺
金盤
撤 御前金蓮燭
使中官前導歸院。
公感 恩作歌
世榮之。
戊子春
藝文館待敎。
應 旨製辨誣 璿系詩。
未幾
六品職。
弘文館修撰校理
湖南士林變甚梗。
方伯梱帥皆不能制。
 上命玉筍中有望者鎭之。
廟堂薦公按撫羅州
公曰。
潢池赤子
不可血刃
單車馳赴
諭以禍福
開示誠信
亂徒相率歸順
帖然無事
辛卯
書狀官赴 天朝
時倭有射天之謀。
要我通信
朝廷疑懼不決。
公 啓曰。
有犯無隱
古人事君之道。
但實摭旣著之釁奏之。
有何不敢也。
專對
上使金應南。
陳奏倭情甚悉
 皇上
公元1592年
嘉之
賞賜車書籍。
翌年壬辰
倭寇大至
王圻旣陷。
 大駕西狩
慨然曰。
主辱臣死今其日也。
兄而文募集壯士
從義兵將金沔仁弘
遏過江之賊。
籌畫居多
招諭使金鶴峯誠一公 啓請爲從事官
軍務
蕩殘之餘。
非但軍械枵然無備。
嶺海被兵荒。
軍餉匱乏
計議移貿湖南
事甚艱棘
途且險阻
無人使者
奮然自往。
南原見湖臬。
湖臬不肯許。
睢陽之師三日不食詰之。
移數千包餉士。
江右軍民得溝壑者。
實公之力焉。
癸巳三月
復往湖南
旋聞親病徑歸。
未幾
金公遘癘卒。
公任後事
搜得遺衣物及海槎錄付之。
決意赴 行朝
到永柔縣扈 駕。
十月
京師
弘文館應敎
尋移吏曹佐郞
吏判金應南薦曰。
山南第一流人。
被選
注擬公平
旋拜議政府檢詳舍人
甲午
正言承 召。
湖南伯 啓請和倭之策。
抗疏斥之。
因進安邊機務八條
亂定。
以扈 聖宣武
參原從勳。
乙未
 特除淳昌府。
便養老。
 陛辭日。
疏論君德政弊。
且上 東宮書。
極言進修之方。
 上降優批嘉尙
之任
漢上止宿
備局 啓曰。
朴而章才德學識
置之 經
公元1596年
幄則可備顧問
今畀一小縣。
使朝著失望
還收除 旨何如
 上曰。
依啓。
因召還。
卽拜大人公 慶基殿參奉
替酬榮養
又 命畫公像賜之。
以慰倚閭之望。
蓋欲使公常在 經幄也。
丙申
承 命權行同知經筵事。
 上方經筵講易
 命選精邃易學之士爲講官
大臣不拘資格
以公
出知水原府。
一王狂易喪性。
羈管府城下。
殺越無忌
每持白刃入府脅府使。
府使蒼黃走避以免患。
及公下車
王子復拔劍直入。
欲刺之。
不少變。
諭以義理
王子瞿然感悟
爲善人。
己亥
考妣憂。
盡禮服闋
辛丑秋
典籍
尙衣正。
遞拜司憲府執義
上疏辭。
旋拜弘文館應敎
侍講院弼善兼輔德
承 命校正經書板。
入侍講書無逸
君子所其無逸
 上曰。
所字極有味
對曰。
 聖旨得之
因進 啓曰。
 殿下嗣服之初。
勵精圖治
不敢自逸
至誠事大
竭力攘夷
洪濟艱業。
光復舊物
萬世無疆之休。
而亦無疆惟恤。
夫何近日以來
朝綱墜紐。
官僚怠職。
宮省糜費夥多府庫空虛
公家賦斂煩重生民困瘁
 睿智有所未盡聰察
無乃宴安之氣勝。
儆戒之志怠歟。
其對病
公元1601年
之藥。
不過正心誠意講明治道
虛懷遜志進諫諍。
講道誠正
終無體驗之要。
納諫虛遜
未免面從之弊。
二者之功。
又豈在於持敬之外哉。
 上嘉納焉。
尋移弘文館典翰。
與同僚合 啓。
伸崔守愚永慶冤死
拜直提學
承政院同副承旨
侍講春秋
因陳黜覇行王罪罪賢賢之義。
移成均館大司成
進箚請設立學制
養育賢才
遷司諫院司諫
引嫌辭遞。
未幾
弘文館副提學
旋拜吏曹參議
上疏校正廳 賞典
乞暇休木川地
講究禮說。
士友多從之。
 召拜承政院都承旨
 旨製進醫國策。
冬至謝 恩正使
以座目先後上 啓。
副使宋駿。
嘉善階。
上護軍
是癸卯八月也。
翌年春
還朝復 命。
復除副提學
拜禮曹參判。
四月
遷吏曹參判。
轉司憲府大司憲
上疏辭遞。
六月
復以副提學被 召。
晦齋李先生誣事
嶺之士叫 閽伸辨。
公筵奏甚力。
八月
又拜大司憲
率臺僚參賀班。
上尊號。
十二月
拜漢城府左尹
兼 世子副賓客
乙巳
言事寧海府。
還爲兵曹參判。
兼承文院提調禁火提調
丙午
褒功永緖
忤時議。
丹陽
尋遞還。
公元1606年
正月
大司憲被 召。
副提學
辭遞。
與大司諫李效元論 啓仁弘締結壬人
動搖 宮闈之狀。
後嫉其奸。
作詩以詆之。
僑居眞寶三昧村。
不與近卿里。
 宣廟昇遐
赴 闕哭臨
論 國葬典禮
時大喪新陟。
人心疑懼
不敢安於朝廷之上。
浩然南下
遂初之意。
辛亥
復除曹參不就
癸丑延興悌男之死
禮官柳潚訃聞于 慈殿。
折之曰。
春秋豈有子讐母之義乎。
永昌獄起。
致書南判書以恭曰。
竊聞三司交章攻斥。
吾輩不能救正
無以見 先王地下
上疏右全恩。
群小所陷。
黜補靑松府。
愛周王巖壑之勝。
每公餘。
肩輿往遊。
嘯咏忘歸
不以嶮巇介意焉。
乙卯
廢母之議張甚。
萬言疏。
歷陳主失。
直截無諱
斥鄭造尹訒之罪。
宰相李元翼
略曰。
巫蠱之事。
非聖氣像也。
其言妖惑
其事難明。
一時罪人
不堪嚴刑
譸張虛言
爲全喘息須臾者。
今皆捃摭爰書
撰成赦文。
上告 七廟
下誥八縣
以此人心疑惑
聚首相顧
以爲造訒等負此罪名
今復爲論思之職。
更擧廢 大妃之事昭昭矣。
牛童馬卒
亦皆傳說
如臣疏遠者。
猶得與聞憂惶
李元翼
公元1617年
以 兩朝宗臣
受 恩偏重
豈可自同凡臣
囊括避咎
越視國事
不爲救正耶。
封疏以爭。
亦且晩矣。
又曰。
永昌之事。
臣旣發端於前。
若不盡訟於後則當受不盡言之罪。
寧爲刑戮所加。
不忍終負於聖明
敢以素所欲陳者仰達焉。
聞天之道。
而已
聖人之德。
好生而已
佗人尙然
天顯之親乎。
孟子曰。
仁人之於弟也。
藏怒焉。
不宿怨焉。
親愛之而已矣
今此永昌
以爲作大逆。
則年纔八歲之兒。
豈有心於爭位乎。
以爲不謀作逆
則似爲不得其死然。
然則於 殿下好生之德。
親愛之道。
恐或有所未盡也。
疏入不報
削職放逐
丁巳
靈川龍潭里
未幾
卜星州延鳳居
蕭蕭弊廬。
風日不障。
生徒別構一堂
以爲講道之所。
謂之慕德窩。
公以五常導諭鄕俗
十誨勉進後學
學者鼓篋繈至
佔畢齋金先生廡事。
道儒高陽校。
議疏擧。
先質于公。
公以詩止之曰。
天綱地紀渾壞了。
扶植斯文不暇論。
衆咸服之。
戊午
聞 西宮之報。
憂傷作詩曰。
沈沈斗鑰鎻 西宮
思子臺空起夕風
仙馭乘雲終不返。
孤臣淚盡 穆陵東。
壬戌
寢疾閱月
猶使門人周張程朱之書。
聽之不倦
公元1622年
遺命身後官銜
副提學書之。
蓋 宣廟末命帶職也。
是年八月二十六日
終于寢。
享年七十有六。
遠近士友奔吊。
十里村不相
市撤屠宰
葬于星山蝟谷負卯之原。
貞夫忠州朴氏。
參判應福女
先公歿。
葬楊根烏賓驛。
公家文學
耳目擩染
聞道山海
就正於蘇齋。
存養省察第一工夫
幽暗得肆之地。
未嘗見其惰容
英邁之資。
濟之學問
㑺逸之才。
而韜之以敦樸
嚴厲之中。
藹然可親之意。
粹和之中。
嶷然不可犯之儀。
兒時得一句云。
雲消碧落眞態
月照澄潭本心
湛然虛明之氣。
感發尋常夢寐之間。
於此可見矣。
孝友根於天性
父母有疾
在幼而能色憂如老成人
常以愉婉承順爲己職。
丁憂也。
年考已大。
種種皤矣。
哭泣苫塊
不怠不懈
終身之喪。
必致如在之誠。
與兄篤愛
聯枕同案
兼有麗澤之資。
閨門內外
穆穆斬斬
夫人
相敬如賓
婢僕之賤。
不敢耦坐混處
直宿永崇也。
監司公謹嚴。
試遣二妓薦枕
謝却之。
持敬之工。
確然有守
不待勉强而能如此
及其正色臺端遇事敢言
謇謇諤諤
足以懦夫
而懼賊子也。
執經論道於 前席則非堯舜不陳。
引而當道
欲與唐虞比隆矣。
屢典州郡
興學校。
孝悌
賑飢乏。
弊政
刑賞不差
綱條精密
所莅皆有氷蘖聲。
居家
自奉甚約。
簞食布衣
處之若命。
風花雪月
逍遙遊詠於碧松養松亭之勝。
未嘗見其有靑紫趣也。
文詞典雅贍敏
著述甚多
灰燼慕德窩之災。
只餘斷爛若干帙。
嗚呼惜哉。
公之學本之孝悌
移之於忠
猶子事父。
前後疏箚。
不爲矯激過讜之
辭婉而理直
旨約而義明。
懇懇魏玄成諫林。
切切陸敬輿奏議
隱然回天轉日之功。
可謂諫諍之體。
藥石箴規也。
惟其見道篤而信道深。
大事不苟
大義不惑
力扶綱常
身絀道亨
能使斯文有所矜式
世敎不至壞夷。
然則公之進退出處
有關於時運之盛衰者非耶。
不佞蚤從胤子羾衢遊。
得侍於函席
竊有所觀感者矣。
旣喪之卒。
委以絅狀德之文。
以非嫺於辭。
不獲
遂薰盥而敍其聞見之略。
以俟秉筆採用焉。
漢陽趙絅
謹狀
遺事[申益愰]
先生諱而章
字叔彬
姓朴氏
其先順天人也。
嘉靖
公元1573年
二十六年我 明宗大二年生
生而不凡
成童
行孝悌之道。
受業于蘇齋盧先生
硏究性理
存養第一工夫
癸酉
俱中進士生員試。
才行被薦。
連授箕子殿永崇殿參奉
公嘗欲廢擧子業
親意不欲。
則業明經
乃曰。
聖賢豈可摘取章句
祇爲決科第計。
竝傳誦習無遺
嘗入講席
通諸經且盡。
偶誤一字
考官惜之。
欲置之第。
不可曰。
國法自我一人壞乎。
遂書不字而出。
考官莫不歎服
丙戌
別試及第
選補院。
卽拜內翰
因夜對。
 宣廟父母存沒
金盤盛賜黃橘十枚
侑酒十鍾
輟 御前蓮燭
使中官前導歸院。
公感而作歌云云
時榮之。
東坡故事
湖南士林之變。
提督羅州以鎭之。
多士丕變
絃誦洋洋之美。
壬辰
 龍馭西巡
 命金文忠公誠一嶺南西道觀察使討賊
文忠以公忠義與共大事
 啓請 行在都事
事無大小
諮決焉。
未幾
薇垣
旋拜銓郞。
注擬甄拔
非其人。
不可干以私。
朝議與倭和。
公陳疏力言其非。
靖亂參原從。
公以親老丐郡。
除淳昌縣監。
 陛辭日。
疏論君德政弊。
及上 東宮書。
極陳保養之宜。
 上深加嘉
賞。
出宿江上
卽日 召還內職
仍 命父良佐爲 慶基殿寢郞。
俾酬其榮養之願。
異數也。
尋丁內外艱。
戚易備至
喪祭皆從文公家禮。
歷拜持平掌令執義弼善輔德正言獻納司修撰校理應敎檢詳舍人典翰直提學
陞秩銀臺
轉吏曹參議大司成大司憲吏曹參判。
副提學
臺閣
風裁自持
匪躬謇諤
玉堂
論思獻替
裨益弘多
皆 宣廟世也。
嘗再赴京師
一以書狀
一以副价。
弧矢宿願
往來行李
惟一詩囊而已
守宰也則水原寧海丹陽靑松
皆有治績
務在抑豪猾小民
紀綱風俗
其爲水原
一王狂易喪性。
羈管城傍
刑殺無忌憚。
持兵入官府。
搏逐太守
太守蒼黃走避山谷中。
公至。
王子復拔劍直入。
欲刺狀。
凝然不少動。
因諭以義理
王子感悟
爲善人。
吏民亦爲之安堵
最後靑松
愛周王巖壑之勝。
每公餘。
籃輿獨往
嘯詠忘歸
琴鶴淸風
邁古無比
蓋公初與鄭仁弘鄕邑
相善
旣而頗偏僻側媚。
公作詩詆之曰。
羅鶴林言眞的訣。
保初雖易保終難。
君於中夜深思處。
回首平生不忸顔。
由是大爲所銜。
 宣廟昇遐
廢主立。
仁弘得志
公元1622年
燻灼
嗾其徒毁公家
又貶爲是府。
公旣解官
上疏救 大妃
被罪鄕里
不欲返陝川舊居
僑居眞寶三昧村。
逍遙山水間。
已又卜菟裘高陽龍潭里
自號龍潭
天啓二年壬戌卒。
享年七十六。
葬于星州蝟谷里
天分旣異。
充養有道
直而能溫。
柔而能立。
簡而能廉。
粹乎金之精也。
溫乎玉之潤也。
自幼端慤
盛暑
有禮意。
未嘗露其肌體
淫聲亂色
不留耳目
邪思曲念
不接心術
見人之善。
若己有之。
見人不善
有望望然去底意思
故人之於公。
可愛不可褻。
可敬不可慢。
尤嚴於男女之別。
夫婦敬。
相待如賓
男僕不入於內。
女僕不得男僕竝坐
女子子未字在室者。
僕肄往往不知其有無
嘗曰。
身受父母
而莫潔焉。
惡可與賤者偶而自汚乎。
永崇時。
二名陰受監司指揮
必欲亂之。
而終不得云。
淸白一節
終始自勵
未嘗經營産業
屢典州郡
去之日。
一介在行中。
所在僦屋而居。
環堵蕭然
簞食屢空
怡然不以爲意
際遇昌辰
歷揚華顯
同僚一代之望。
濟濟相讓
期躋熙皥
人皆想望風彩
月川寒岡東岡大菴先生
講劘道義
麗澤尤多
與禹斯文伏龍相善
同宿逆旅
布衾不掩足。
相與笑曰。
吾輩今日
庶不負所學也。
嗣子畸翁曰。
先君廣大光明
浩然無邊
一點私慾之累。
兒時夢中得句云。
雲消碧落眞態
月照澄潭本心
平生心迹
發見於此
又曰。
群小用事
最爲所忌。
將陷之不測
爾瞻曰。
斯人在泮宮。
人皆望之若祥麟瑞鳳
吾豈忍厚誣善人
自作千古小人之歸。
由是不逞不敢肆其猘牙云公
嘗於聖賢書。
無不博通
常讀心經近思錄。
究極其趣。
爲文章。
典雅贍敏
長於詩。
製述多矣。
不幸家籍屢遭鬱攸
歷官歲月
啓沃謨猷
未盡詳備
年代旣敻。
徽猷懿德嘉言善行
亦多湮沒無傳
惜也。
主時
復拜吏曹參判。
不肯就。
臨卒。
遺令以嘉善大夫弘文館副提學題其主。
蓋公素志也。
後學平山申益愰。
盥手書。
神道碑銘(竝序)[姜鋧]
不佞嘗聞 宣廟名臣龍潭先生內翰侍夜對。
 上問父母存沒
金盤
崇酒宮壺
撤 御前燭。
仍令黃門引路歸院。
公感而作歌
至比於蘇長公故事云。
噫。
不遇世。
立朝
至有英
公元1607年
州之謫。
際遇昌辰
遍歷名塗。
而及其晩年
運値陽九
終老於荒山野水之間。
余竊悲之。
況其向學門路
又非蘇氏之比乎。
曠世興感
不覺掩卷歔欷
謹按狀。
公諱而章
字叔彬
號龍潭
順天人也。
順天之朴。
遠祖新羅赫居王。
高麗
有曰英規
左相
鳳。
政丞
及麗季。
有諱叔貞
寶文閣提學
生諱元龍
吏部侍郞
生諱天祥
大匡僉議侍中平陽府院君
麗亡殉國
生諱可權
開城判尹。
避世居星州伽倻山。
我 太宗朝。
徵以判書不起
鄕人立祠祀之。
生諱柳星
入 本朝
義州
淸白吏
卽公五世祖也。
高祖諱禮孫
副司猛。
曾祖諱漢何。
司僕寺正
祖諱埴。
進士
 敬陵參奉
 贈左承旨
父諱良佐
承旨
 贈吏曹參判。
號復齋
有德文學
妣 贈貞夫人星山裵氏。
別座垠之女。
以嘉靖丁未十一月二十七日
擧公于陜川藍橋村第。
生有異質
齠齔
行孝悌之道。
及遊蘇齋盧先生門。
硏窮性理書。
存養省察
第一工夫
癸酉
中生兩試
學行薦。
連授箕子永崇兩殿參奉
公嘗欲廢科養靜
親意不肯
不敢自守
乃業明經曰。
聖賢豈可摘取章句
只爲決科計。
註解
公元1586年
無遺
入會講。
盡通諸經。
偶誤一字
考官惜之欲置選。
固辭曰。
國試自我一人壞乎。
遂書不字而退。
考官歎服焉。
丙戌
別試及第
選補院。
卽拜內翰
湖南士林變。
 命公提督羅州以鎭之。
士習丕變
絃誦聲。
壬辰
倭寇猖獗
 大駕西狩
從義旅遏賊。
金文忠公誠一嶺南西道觀察使
 啓請 行在
以公爲都事
事無大小
諮決焉。
知公忠義與共大事也。
翌年夏
赴 行朝扈 駕。
應銓薦。
爲吏曹佐郞
注擬公平
不敢干以私。
旋拜司諫院正言
朝議與倭和。
公陳疏力
辭意凜然
士林多之。
亂定。
原從勳。
 上憫其親老。
除淳昌郡守
 陛辭日。
疏論君德政弊。
且上 東宮書。
極言進修方。
 上優批嘉尙之。
備局覆 啓曰。
朴而章才德兼備
置諸 經幄可以有爲
請遞外任
 上卽命召還。
仍拜大人公 慶基殿參奉
俾酬榮養之願。
又 命畫影幀賜之。
以慰倚閭之望。
異數也。
及丁內外艱。
哀毁篤至
喪制盡禮
服闋
歷揚華貫
諫院大司者二。
憲府大司憲者三。
歷議政府檢詳舍人
成均大司成
承政院同副承旨
循階至都承旨
吏曹
公元1608年
則經銓郞。
再爲參議
再爲判。
侍講院則弼善輔德副賓客
轉漢城府左右尹。
藝文館待敎直提學
弘文館修撰校理應敎典翰。
四爲副提學
其佗禮兵曹參議判。
屢除州郡
或以 特恩
或以補外也。
臺閣謇諤愷切
風裁自持
在 經幄論思獻替
裨益弘多
 宣廟講易於 經筵
鄭愚經世體察使從事出外
 上命以邃於易學者代之。
大臣卽以公薦進。
可想其士望也。
再赴 天朝
一以書狀
一以副使
往來行李蕭然
隨但賞賜書籍詩囊而已
水原也。
一王病心癲狂
編謫在邑邸。
殺越無忌憚。
有時白刃府庭
刦逐太守
太守蒼黃逃避
乃得免。
及公下車
王子復拔劍直入。
上階欲刺狀。
凝然不少動。
因諭以義理
王子感悟
爲善人。
吏民安焉
及 補靑松府。
愛周王巖壑之勝。
每公餘。
肩輿往遊。
嘯詠忘歸
不以落拓爲意也。
公初與仁弘鄕邑有舊
戊申論 啓之後
遂成嫌怨
逮至 穆陵賓天
老奸益彰。
作詩詆之曰。
保初雖易保終難。
回首平生不忸顔。
遂不欲近鄕里
僑居眞寶
後上萬言疏。
陳主失斥造訒。
護 西宮則引朱子
公元1622年
兩宮疑阻之疏。
永昌之冤則喩大舜處象之事。
使天理民彝不容泯滅於世。
小人怨恨者衆。
將陷不測
爾瞻服其人望
猶曰。
斯人也自遊泮中有盛名
不忍厚誣戕害云。
由是
群奸不敢肆其鋒刃
聞 西宮之報。
憂傷有詩曰。
沈沈斗鑰鎻 西宮
思子臺空起夕風
仙馭乘雲終不返。
孤臣淚盡 穆陵東。
高靈龍潭里
又卜星州延鳳居
獎進後學
生徒慕德窩。
以爲講道之所。
天啓二年壬戌八月二十六日
易簀
春秋七十六。
葬同郡蝟谷負卯原。
天質醇粹
且濟以學問
剛直之操。
待人溫和
律己廉簡
自幼端慤
遵禮法。
盛暑
正襟危坐不少倦。
性惡聲色
念絶邪僻
不善
有望望然去底意。
人皆敬愛不敢慢褻
尤嚴於男女之別。
夫婦敬。
相待如賓
閨門肅然
至於奴婢
男女使不得竝坐雜處
平生不近媵侍
敬遵夫子偶賤倡禽獸不若之戒。
常自敬飭。
直宿永崇也。
巡相送二妓薦枕
而終不顧。
自守嚴刻如是
未嘗營生産業
屢典雄府。
賦歸後無一物擩染
矮屋蓬扉。
簞瓢屢空晏如也。
遭遇 宣廟
恩顧日渥。
同僚一代名賢
朋來盍簪
朝野想望
風彩
鶴峯東岡寒岡月川大菴諸賢。
爲道義交。
又與禹斯文伏龍相善
同宿逆旅
布衾不掩足。
相笑曰。
吾輩今日
庶不負所學云。
兒時得一句云。
雲消碧落眞態
月照澄潭本心
性情發見於詩者。
此亦可見。
公於經史子集
無不博通
而尤致意於易象太極圖心經近思錄等書。
文詞贍敏
著述甚富。
不幸回祿之災。
不傳焉。
廢朝時復除吏曹參判。
不就
臨卒。
遺命副提學爲身官銜
公素志也。
忠州朴氏。
判應福女
先公歿。
京畿楊根烏賓驛。
二男四女
長翀衢。
承訓郞。
次羾衢。
 大君師傅
壻。
進士鄭維垣都事李𥳕應敎惺縣監韓汝浻。
翀衢娶振威將軍洪大男女
無子。
一女
適縣監郭衛國
羾衢娶張世哲女。
一女
參奉鄭昌謨。
後娶李民寏女。
二男四女
長元畐。
娶司評姜𨓯女。
次元榮。
參奉
娶 贈承旨呂燦女。
出爲承訓嗣。
壻。
士人曺振參奉洪德進士道濟金相玉。
鄭維垣三男一女
允升文升
女適尹元擧
掌令。
李𥳕一子一女
命龜
進士
女適許積。
議政
惺有一女
適金以亨。
進士
韓汝浻有二男
𣖶。
縣監。
𣖔。
進士
元畐無子。
一女
元榮有三男
世冑。
聖冑參奉
爲元畐嗣。
賢冑。
噫。
士生斯世
孰不欲得行道
而生不遇時
齎志而歿者。
古今何限
先生早逢 明主
蔚爲名臣
展布所蘊。
事業未半。
旋値昏朝
屛跡丘園
斯文盛衰
有關於時運之否泰歟。
吾聞位不稱德者必有後
先生之子孫。
其將矣乎
是爲銘。
銘曰。
維嶺以南
鄒魯鄕。
岳毓淸秀
天挺賢良
遭遇 明時
思日贊襄
端笏 玉陛
惟直惟剛。
紀勳麟閣
重巖廊。
 龍馭纔遠。
羿彀交張。
元祐正人
一網夷傷
危言獨立
萬古倫綱。
棲遲下邑
政績冞彰。
廢錮歸田
晦彩韜光
名敎可樂
十誨五常
摳衣諸子
慕德構堂
瞻彼蝟谷。
哲人攸藏。
永世不諼
高山景行
崇政大夫行禮判書兼判義禁府事。
弘文館提學文館提學
知 經筵春秋成均館事
衛都總都總管晉陽姜鋧。
撰。
墓誌銘(竝序)[郭鍾錫]
龍潭先生朴公沒而葬于星州之飛鳳山南蝟谷枕震之原。
且三百年。
龍洲趙文簡先生絅狀其蹟。
提學白閣姜公鋧銘顯詩于神道
先生偉行
公元1607年
徽節。
已奕然爛映于有目矣。
其所以識幽而詔之玄遠者。
尙未遑也。
先生之裔肇鉉海益諸君
孝思于永言。
求其辭于鍾錫甚勤。
竊惟先生
斯文標幟也。
 王國黼黻也。
匪躬大蹇之會。
煒煌鐵券之勒也。
明倫於攸斁之日。
森嚴乘杌之載也。
天壤之弊。
先生之蹟可終矣。
何須有無土中之片磁也。
無已則敬敍其系緖履歷之槪。
聊備例於竁道而已焉可乎。
先生諱而章
字叔彬
其先湖南順天府人也。
麗季有侍中平陽君天祥
殉節于革命之際。
子判可權
遯靖于星。
我 聖朝徵以正卿不起
是生柳星
始就仕牧義州
選淸白。
是生禮孫。
副司猛。
卜居于陜之藍橋
生漢何。
僕正
生埴。
參奉
 贈承旨
良佐
號復齋
有行學。
承旨
 贈參判。
三世竝以公貴也。
是娶星山人別座裵垠之女。
以嘉丁未生公
天姿英達
孝愛根於性。
就學
硏窮大義
篤於常行
弱冠
南冥曺先生於德山。
吳德溪崔守愚東岡鄭寒岡諸君子。
講道質業而歸。
肆力於經禮之學。
萬曆癸酉
生員進士
遊泮中。
拜蘇齋盧先生師事之。
自是文學日邃。
望實漸隆。
公元1586年
中交薦。
箕子殿參奉
不就
已而
移授崇殿
黽勉肅謝
日誦周易及朱子書。
人謂之讀書郞
嘗以大人公命。
治明經業
赴試闈。
偶錯一字
主者通練經義
欲置嵬選。
公曰。
國試有程
不可自我壞了。
遂自書下栍而退。
年四十丙戌
別試甲科
隷承文院正字
旋拜內翰
入侍夜對。
 上問民苦樂。
對曰。
民之苦樂。
在於君德
德者。
心之具此理之名也。
私慾蔽之
苟無存省之功。
無以復其初矣。
仍陳誠敬之要。
以及聲色驕佚之戒。
奸邪壅蔽之患。
極言王霸雜用
敬怠相勝之幾。
 上嘉久之
 命崇酒宮壺
金盤
撤 御前金蓮燭
小黃門前導歸院。
時榮之。
戊子
藝文館待敎。
己丑
弘文館修撰校理
庚寅
湖南士林之變。
道臣梱帥不能制。
 上命儒臣有望者鎭之。
廟堂以公應。
遂牧羅州按撫之。
境內帖然
辛卯
島夷射天之謀。
朝廷疑懼
公以賀節使書狀行。
 啓請奏倭情。
 天子嘉之
賞賜書籍殆數車。
翌年壬辰
倭寇大至
列郡崩潰
 鑾輿西狩
公募鄕勇家丁
屬義兵將金沔鄭仁弘
擧義討賊
勞績甚茂。
已而招諭使金文忠公誠一
公元1594年
署公爲從事
與議軍務
糧餉湖南
備涉艱險
事卒以辦。
及金公卒
公決意赴 行朝
扈 駕還京師
拜副應敎
尋選銓曹郞
檢詳舍人
蓋金判書南薦之。
山南第一流也。
甲午
湖南伯以和寇息民爲請。
公以正言
上疏陳 宗社陵寢之讐。
萬世不可忘。
仍進安邊機務八事
曰擇監司守令。
曰選將鍊兵。
屯田積倉
占地據險要。
輕賦節財用。
撫軍民得死力
用人不拘品。
曰立信義奸猾
亂定。
策扈 聖宣武原從勳。
乙未
除淳昌府。
辭 陛之日。
疏論君德政弊。
上書 儲宮
極勉進修之實。
 上優批嘉尙
未渡漢。
備局 啓而章學識可置 經幄顧問
不宜補遠縣。
卽 召還拜校理
大人公 慶基殿參奉
替酬榮養
且 命畫公像賜之。
倚閭之望。
蓋異 恩也。
丙申春
 上方讀易。
講官文莊公經世從事于體府。
 上命選邃於易者代其職。
大臣擧公。
不宜資格
權行同知 經筵事。
出知水原府。
王子狂易編管府下。
殺人無忌
恒操兵入府。
脅逐府使。
公至。
凝然不少變。
諭以義理
王子瞿然感悟
爲善人。
己亥
考妣憂。
致哀盡禮
服闋
公元1602年
典籍
尙衣正。
壬寅
 召以執義
旋拜應敎
侍講院弼善輔德
無逸
仍陳宴安之失。
宮省糜費賦斂煩重之弊。
正心誠意
納諫諍。
講治道。
用力精一之工。
拜典翰。
與同僚合 啓。
伸崔守愚永慶之冤。
陞直提學
遷同副承旨
春秋褒善誅惡之義。
尋拜大司成
進箚請設立學制
養育賢才
由大司諫副提學
癸卯
左承旨吏曹參議承旨
應 旨製進醫國策。
由吏曹參議進階嘉善
上護軍
冬至賀節副使
翌年春
復 命。
重拜副提學
陞禮曹參判。
吏曹
大司憲
辭遞。
復以副提學被 召。
憸人有論晦齋李文元先生者。
公辨其誣。
 筵奏甚力。
無事
又拜大司憲
漢城左尹
兼 世子副賓客
乙巳
言事出補寧海府。
 召還爲兵曹參判。
兼承文院禁火提調
丙午
忤時議。
斥守丹陽
未幾遞歸
戊申
 召爲大司憲
論 啓鄭仁弘見欺奸壬搖間 官闈之失。
後又作詩以諷之。
副提學
辭遞。
自是斂然遂初之志。
占地眞寶漁湖
蓋將老焉。
是歲。
 宣廟昇遐
光海主卽位
朝著頗不靖
奔赴哭臨
 山陵纔畢
便退伏新寓。
憂時戀國。
每形於吟韻。
公元1611年
辛亥
 召以吏曹參判。
牢辭不就
癸丑
國舅延興悌男被誣死。
禮官柳潚不計于 慈殿。
公責以子無讐母之義。
永昌獄起。
公貽書南判書以恭曰。
吾輩不能救正
無以見 先王地下
上疏爭甚。
黜爲靑松監務。
旣而罷歸
乙卯
永昌遇害
廢母之議又張甚。
完平李相國元翼上箚請盡孝
觸主怒。
付處洪州
萬言疏以救之。
歷陳主失。
斥鄭造尹訒之惡。
朱子過宮之疏。
大舜處象之義。
漢文布之謠。
直犯而不諱
主怒。
將置之極典
奸魁猶知公盛名
言于主。
削職放逐
丁巳
眞寶靈川龍潭
尋寓星之延鳳里
環堵蕭然
不蔽風日
糲飯藜羹
泊如也。
引進英秀
講學不倦
學子坌集
築室以居之。
名曰慕德窩。
戊午
聞 西宮之報。
憂傷不能寐。
有詩曰。
思子臺空起夕風
孤臣淚盡 穆陵東。
諸生廢絶擧業
專意於義理之學。
壬戌
寢疾而革。
猶使諸生周張程朱之書。
聽之不倦
八月二十六日
考終于寢。
村舂不相
市撤屠宰
遠近士友
扶服咸吊。
一辭以爲人之云亡
邦國其疹瘁矣。
嗚呼
先生忠貞之世。
薰陶師友之間。
志專而氣烈。
學優而行修
蓄之內者宏博
篤厚
發於外者疏暢光明
出處進退
夷險治亂
始終於義無所苟。
不以一毫私利有所低仰
灑然胸次之間而確乎不可奪之節者。
槪可想矣。
居家孝悌
律已莊矜。
當官淸愼
愛民惻怛之跡。
足以學力不誣
而狀銘家已備矣
玆不枚贅。
先生文章典麗著述甚富。
其所編纂
冠昏撮要程書節要六經海心撮要桑梓漫錄等書。
慕德窩之災也。
竝輸之以煨燼
立朝疏箚論啓。
亦不留藁。
不能存十一於千百
可勝惜哉。
士林追慕不衰
如陜之檜山
星之晴川
皆以俎豆享公焉。
今亦無所矣。
世道之變。
適然哉。
嗚呼唏矣。
先生之配。
貞夫人忠原朴氏。
判應福女
六子男。
長翀衢。
承訓郞。
次羾衢。
 大君師傅
四女
進士鄭維垣都事李𥳕應敎惺縣監韓汝浻。
承訓一女
歸持平郭衛國
師傅二男
元畐。
宣敎郞
元榮。
參奉
入爲承訓嗣。
五女
參奉鄭昌謨士曺振參奉洪德進士道濟金相玉。
外孫則鄭允升文升
命龜
進士
韓𣖶。
縣監。
𣖔。
進士
不可具錄。
銘曰。
有龍于潭。
厥象在易。
不易乎世。
確乎不可拔者。
之潛也。
進修及時
上下非爲邪者。
四之躍也。
忠信修辭
閑邪存誠
龍德乾乾日夕者也。
其耀圖于河。
繪章于裳。
風霆太虛燁燁然者。
固已有養於九淵穆之中。
不可測也。
於乎
玆其爲先生之邃於易者乎。
後學山郭鍾錫。
撰。
奉安文[後學星山呂八擧撰]
恭惟先生
天姿英特
麟鳳之表。
櫲樟之材。
妙年從師
德問業。
文章夙達
學問精明
名擢嵬科。
孝全榮養
歷揚華顯
際遇風雲
 聖朝殊恩
一心循國
垂紳正笏。
瀝血封章
正士氣增。
邪黨魄喪。
蒼蠅天地
白鷗江湖
一律詩鋒。
老奸心剖。
傷時憂國
髮短心長
兩岡先師
道義之契。
展也君子
終不可諼。
至今幷鄕。
遺芬未泯。
有玆晴川
文貞妥靈
志同當世
棲一室。
義當竝享。
群議允叶
百年今日
二月中丁
縟儀載陳。
多士相慶。
淸酌在罇。
潔牲在俎。
卽事虔告。
永奠無疆
常享祝文[前人]
承遠緖。
學究眞源
對揚 王庭
師式儒門
啓迪我蒙。
餘澤尙存
不孤隣。
敬薦牲罇。
請 贈諡上言[進士黃中炯等]
公元1623年
右謹 啓。
臣等竊伏以我 朝崇儒學尙名節
雲逵羽儀之士。
澗阿薖軸之人。
隨其行能
擧蒙崇奬之 恩。
貤贈之榮。
節惠之典。
前後相續
而獨故副提學朴而章及其子 大君師傅臣羾衢。
邃學偉節
世濟其美
寥寥百年
尙未蒙顯褒之 寵。
臣等不勝齎鬱之心。
敢摭其行蹟之實。
仰徹於 黈纊之下。
伏願 聖明垂察焉。
而章生有異質
忠孝根天。
其學祖述正臣金宏弼
私淑正臣李滉曺植
就正文簡公盧守愼門。
硏賾性命之理。
專致存養之工。
文正公金宇顒文穆公鄭逑爲道義交。
從事實地
絶意名塗。
屢登剡章
再除寢郞不就
以親敎。
屈意明經試。
通諸經將訖。
偶誤一字
考官惜之。
欲置選。
而章固辭曰。
國試不可自我壞。
遂書下栍而出。
考官歎服焉。
翌年
別試
翰院侍夜對。
明德說曰。
德者。
心之具此理之名也。
人性皆善。
本非不明
私慾之蔽。
如水之滓。
如鑑之塵。
聖凡或殊。
眞妄相雜
苟無存養省察之工。
無以復其初矣。
須以學問思辨涵養本原
而克去己私
恒存天理
勿使王霸雜用而有齊頭竝出之患。
敬怠相勝而有半上落下之功。
收斂
公元1591年
一心虛靈
酬應萬機運用
無所間斷
然後可以明其德而能成天下之務矣。
 宣廟嘉歎之。
蓮燭以導歸院之路。
禮遇 恩渥
今古罕比。
湖南士林變。
 上特命羅州以鎭之。
士習丕變
遂以無事
辛卯
書狀官赴 天朝
直奏倭情。
 皇上嘉之
壬辰之亂。
擧義討賊
忠臣義士之膽。
討金晬曺大坤之罪。
文忠公金誠一時爲招諭使
 啓請從事
慷慨奮厲
贊畫機務
督運南原軍糧
再往未返。
誠一病癘不起
制置措畫
中塗瓦散
而章歎曰。
大事去矣。
人之云亡
卽赴 行朝扈 駕。
後有和倭之議。
而章抗疏力爭
辭意凜然
亂定。
錄原從功。
爲養乞外
除淳昌。
 陛辭日。
疏論君德政弊。
且上 東宮書。
極言進修
赴任
廟堂 啓請置 經幄
 命復召還。
錫爵于親。
俾遂榮養之願。
至於寄影幀以慰倚閭之望。
 上嘗讀易。
講官文莊公鄭經世
以體府從事出外
欲得邃於易學者
代置 經筵
大臣而章薦授。
經學之見推於世。
可知也。
初與仁弘同鄕相善
戊申論 啓。
遂成嫌怨
昏朝
偏僻側媚
作詩斥之以晩難保
回首顔忸等語。
仁弘大銜之。
上疏力主全恩。
群奸傾軋
黜補靑松
又上萬言封事
論 西宮之事則引朱子過宮之疏。
永昌之冤則諭大舜處象之事。
深斥凶黨造訒之奸狀
力救李相元翼之被謫。
疏略曰。
臣嘗讀宋臣朱熹疏曰。
君臣父子之義。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
兩宮閡隔
恩禮兩闕
人言藉藉
遠近相駭。
草野之人。
仗義而起。
夷狄問罪之師
當此之時。
欲以義固人心
其可得乎。
此言懇到直截
令人起感而流涕
當今李元翼之疏。
只寫出衆尋常說話而已
未有朱子之疏凜凜不可言之事。
翼之罪。
甚於朱子
不徒今日重失人心
後世良史
當置 殿下何如主也。
又曰。
 殿下嗣服之初。
側躬聳立
卜相盡收一國之望。
諫官亦求盡言之流
朋黨
抑僥倖之命。
相繼而下
人心洽然。
以爲至治可望
至於今日
其時宰相
幾人在職乎。
李德馨李恒福一時之望也。
而皆以言見黜。
只餘李元翼一人
而亦不免於罪。
當今 殿下之廷。
盡忠殉國者幾人乎。
上下唯唯
不顧是非
惟以媚竈能事
承奉得計
三綱將絶而不扶。
 宗社幾喪而莫言。
 殿下之廷。
雖謂之無一人
可也。
又曰。
公元1618年
造尹訒一番避嫌之後
群心遑遑
衆口紛紛
以萬萬無理之事致疑於上。
 殿下縱無此心。
豈能家道戶說哉。
造訒等陷君之罪。
至此無所逃矣。
雖然
 殿下不此之斥。
而斥之者反斥之。
愚臣者。
不得無疑於此間也。
至於 移御法宮
獨一 慈殿留在 行宮
供帳蕭條
 問寢亦稀。
此豈 聖上之心哉。
人皆以此致疑於 殿下者。
亦無非造訒等各處之說暗售惎間故也。
凡使 殿下受此無前謗語者。
皆是造訒等之所作也。
欲論其罪。
日亦不足矣
又曰。
淮南王明有叛狀。
文帝廢徙於蜀。
窮命毒。
奄忽於道。
以今觀之。
其法似寬。
尺布斗粟之謠。
終爲文帝之病。
象以殺舜爲事
及舜爲帝則封之有庳
如舜可謂善處人倫之變者也。
致君不以爲期
反欲出文帝之下。
是不近於吾君不能之賊乎云。
放逐田里
戊午
聞 西宮之變。
憂傷作詩曰。
沈沈斗鑰鎻 西宮
思子臺空起夕風
仙馭乘雲終不返。
孤臣淚盡 穆陵東。
觀此疏與詩。
可驗其平生所養也。
旣歿
士林會葬
文簡公趙絅狀其行。
故大提學臣姜鋧題其墓。
其佗名碩之挽誄稱述
不可勝記
嶠南人士
久益欽慕
享于星州之晴川書院
學問造詣之深。
出處樹立之正。
讜言直節之可尙者。
有非後生輩所可妄議。
文穆公鄭逑嘗與之書曰。
君子進修之工。
不以小事忽焉
豈不爲之大可敬服乎。
又曰。
須出大謨猷
以壯國脈
判書金應南銓薦於朝曰。
山南第一流云云
觀此諸賢推服之言。
則可想其萬一也。
其子 大君師傅臣羾衢。
自在齠齔
容止異衆。
觀者以爲是兒能知禮。
不以遠到期。
七歲
入學讀經傳。
過眼輒記。
先賢未釋之旨。
往往自解
受業未幾
能通百家
人皆驚歎
及長。
遊於文穆公鄭逑之門。
文行兼備
性甚端穆。
心存敬畏
終日儼然
衣帶必飭。
講論不懈
文穆愛敬之。
平生志業
邃於庸學及易象。
精思力踐。
鉤深賾微。
嘗歎曰。
士生斯世
不得行道
兼濟一世
多識前言往行
不墜前賢緖業
兼濟一事
又曰。
幼而學之。
壯而欲行之。
科擧學問
本非兩件事。
每誦朱夫子科擧非累人人科擧之訓。
與同相約
分日做工
一月
十日擧業
二十日心經近思小學性理大全等書。
潛心誦讀
進學工夫
於此可想矣。
赴試場。
深邃文字
友人
公元1612年
曰。
主司孤陋
安知如此文字
改之可也。
羾衢不從曰。
可用文字
豈可得失改塗也。
文穆聞而喜曰。
朴羾衢此言。
不下子明其道不計功之言。
壬子
司馬試。
歸路經閣寺有詩曰。
檜陰濃掩夕暉
雲迷壑轉霏微
驚波觸石爭崩聒。
似向靑山說是非
蓋譏仁弘藉勢山林
作威福也。
過公州。
湖伯船遊。
作詩曰。
西北戍兵半菽
太平惟屬使君筵。
刺其無君國之憂也。
尋常詩句
忠直性發於辭表者。
類如此。
乙卯
其父罪黜鄕里
杜門養靜
羾衢亦無意世路
專心性理之學。
入則講究家庭
出則質疑師門
日孜孜
殆忘寢食
 仁廟改玉
以其父蔭敎官
後以學行薦。
洗馬
歷衞率副率
轉拜郵官。
投簪歸。
 仁廟嘗欲爲諸大君求賢師。
 命嶺南伯簡進可爲師表一人
道伯詢諸文穆之門。
遂以羾衢單薦。
以 大君師傅召之。
屢辭不獲
就職
時 孝廟在潛邸
與麟坪大君相接
羾衢懇懇陳箴。
勉之以孝友。
導之以誠實
不以尊貴而少撓。
 仁廟嘉之
後以職重不可久居
再三辭遞。
丙子之亂。
羾衢患痿。
轉側須人。
不能起義奔問。
中夜慷慨涕泗而已
公元1576年
和議成。
作古一篇
自矢蹈海之志。
判書臣閔馨男。
薦之以伏節死義之士。
而終不復就 召。
遂著明義讀書要覽等書。
自號畸翁
取與不群之意也。
旣卒訃聞
 孝廟念甘盤之舊。
悼惜不已
 命官以禮庀葬。
 親題墓碑
環賜局內四山
 恩禮優渥如是
而生不旌招
其高蹈之志者。
蓋知自靖丙子之後
而不欲強之以爵祿
所謂光武不能子陵之高者也。
灼心之契。
吁亦盛矣。
是父是子。
前後匹美。
深邃之學。
炳朗之節。
爲當世之矜式
後生模範
褒奬之固宜加隆
而尙此荏苒
臣等以平生欽仰之誠。
有世遠湮晦之慮。
千里裹足
屢度上言
而該曹覆 啓以爲諡之請
不可謂濫屑。
百年未遑之事。
亦難遽議云云
旣曰非濫屑。
則何嫌於年久而難愼乎。
難愼不已
年愈久而蹟愈泯。
則其爲 朝家之欠典實大。
士林抑鬱滋甚
敢不避猥越之誅。
申籲於 蹕路之前
伏乞 天地父母
深軫曠世興感之意。
克懋樹風勵節之道。
亟命攸司。
俾擧徽典
副提學朴而章及其子 大君師傅臣羾衢。
 贈顯爵
仍賜美諡
以賁 熙代表章之典。
復請諡上言[進士具錫儉等]
公元1577年
右謹 啓。
臣等伏以崇儒奬節。
有國之先務
贈秩易名
象賢之美規。
恭惟我 朝尤重是典。
學問名節之士。
擧蒙身後之 貤贈
而獨故副提學朴而章
以若經學樹立卓然
尙未得蒙崇褒之典。
臣等百年齎鬱。
千里裹足
敢此申籲於 法駕之前
而章卽 宣廟名賢也。
生有異質
忠孝根天。
受業文簡公盧守愼之門。
得聞爲學大方
文貞公金宇顒文穆公鄭逑爲道義交。
從事實地
絶意名塗。
屢以學行剡薦
再除寢郞。
造詣淺深
固非後生所可窺測
文簡公盧守愼贈詩曰。
非無豪邁質。
存養似君稀。
文穆公鄭逑與之書曰。
君子進修之工。
不以小事忽焉
又曰。
須出大猷謨。
以壯國胍。
以副山野之望。
觀此兩賢敬許之言。
可想其萬一也。
嘗欲廢擧養靜
而親意不肯
故業明經
講席
盡通諸經。
偶誤一字
考官惜之。
欲置選。
固辭曰。
國試不可自我壞。
遂書下栍而出。
考官歎服焉。
翌年
別試及第
湖南有士變。
以 特選
提督羅州以鎭之。
辛卯
書狀官赴 天朝
直奏倭情。
專對甚悉
 皇上嘉之
壬辰
倭寇
公元1594年
大至
而章募集壯士
從義兵多殪賊。
文忠公金誠一招諭使
 請爲從事官
軍糧搬運事再往南原
未及歸。
文忠癘疾不起
歎曰。
大事去矣。
人之云亡
遂赴 行朝扈 駕。
甲午
朝議將與倭和。
而章陳疏力爭
且進安邊機務
亂定。
錄原從功。
以親老丐郡。
辭 陛日。
疏論君德政弊。
且上 東宮書。
勉以進修方。
因備局 啓請
卽復 召入。
錫爵于親。
俾遂榮養之願。
仍 命寄影幀。
以慰其父倚閭之望。
異數也。
侍夜對。
明德說曰。
德者。
心之具此理之名也。
人性皆善。
本非不明
私慾之蔽。
如水之滓。
如鑑之塵。
聖凡或殊。
眞妄相雜
苟無存省之工。
無以復其初矣。
須以學問思辨涵養本原
而克去已私。
恒存天理
勿使王霸雜用而有齊頭竝出之患。
敬怠相勝而有半上落下之功。
收斂一心虛靈
酬應萬機運用
無所間斷
然後可以明其德而能成天下之務矣。
 宣廟嘉歎之。
撤前金蓮燭
 命黃門引路歸院。
 上講易經筵
文莊公鄭經世
體察從事出外
大臣而章薦進
代置 經筵
經學之見推於世。
可知也。
戊申
仁弘疏劾故相臣柳永慶。
動搖
公元1615年
離間
而章上 啓論之。
後作詩詆之曰。
羅鶴林言眞的訣。
保初雖易保終難。
君於中夜深思處。
回首平生不忸顔。
永昌獄起。
貽書故判書臣南以恭曰。
大君雖出賊犀之誣招。
八歲穉兒
萬無謀逆之理。
彼輩之構陷
至此之極。
不獨大君
亦將陷君父不義之地。
吾輩不能救正
無以見 先王地下
上疏右全恩。
群小所陷。
貶出靑松
乙卯
萬言封事
論 西宮之事則引朱子過宮之疏。
永昌之冤則喩大舜處象之事。
深斥造訒之奸狀
力救元老之被謫。
觸犯時忌
削職放逐
戊午
聞 西宮之變。
憂傷作詩曰。
沈沈斗鑰鎻 西宮
思子臺空起夕風
仙馭乘雲終不返。
孤臣淚盡 穆陵東。
自是杜門養靜
日與生徒講學不廢。
鄕人築室慕德
及歿。
文簡公趙絅狀其行。
故大提學臣姜鋧題其墓。
嶠南人士久愈欽慕
享于星州晴川書院
而章從事於爲己之工。
學問道義
允爲一世之所矜式
而出而仕于朝。
盡忠危亂之際。
疏斥於和倭之日。
及夫遭時不幸
不顧一身禍福
抗疏直言
冀寤君心。
終爲群凶之所擠陷
則又超然遠引
絶意於世。
樹立之卓。
出處
公元1594年
正。
踐履之篤。
雖求之古人
罕有倫比
朝家 贈諡之法
大槪有三。
學問也。
功勳也。
直節也。
有一於此
尙皆褒崇
三者之美萃于一身
寥寥百年
尙無褒顯之 命。
不但士林抑鬱
朝家欠闕
當復如何
前秋 陵行時
仰籲 蹕路
至於下該曹稟處。
而前判書臣徐能輔回 啓曰。
故參判朴而章學問道義之實。
啓沃謨猷之蹟。
一世矜式
賁諸乘史。
甲午疏斥和。
辭意凜烈
亂定。
錄原從功。
昏朝
萬言封事
反覆天理人彝之際。
斥造訒之奸。
極論君子小人之分積忤權奸。
構陷不測
樹立之卓。
出處之正。
罕有倫比
至有享星州晴川書院
尙稽節惠之典。
令攸司。
施以加 贈易名之典。
朴而章經術之表著。
言議直截
至今士林欽慕
今此爵諡之請
不可謂之濫屑。
百年未遑之事。
亦難遽議。
今姑置之何如
伏念節惠
重典也。
該曹所 啓。
雖出愼重之道。
而旣云爵諡之請不可謂之濫屑。
可知其當伸而不伸者也。
千載之屈。
尙有一朝之伸。
豈可以二百年未遑
而歸之於亦難遽議之科乎。
玆敢更籲於 法駕之前
伏乞 聖明
亟命攸司。
副提學臣朴
而章
特爲 贈秩賜諡
以光 聖世崇德象賢典事
伏蒙 天恩云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