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紫岩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紫巖集卷之三
 序
  
朝聞後序
公元1619年
余嘗讀魯論
子曰。
聞道
夕死
可矣。
及看漢史
夏侯勝黃霸下獄
欲從尙書
辭以罪當死。
仲尼之訓以請。
感而從之。
囚繫經時
講論不輟
未嘗三復歎咤焉。
歲己未
余參幕府僚。
天將征㺚虜。
轉鬪深入
無後繼。
一日不戒
被拘窖中。
朝夕瀕死者。
豈特之厄。
適胡中。
有名大海華人之被陷者。
以書若干來示余。
性理群書二程全書名臣言行錄皇華集。
此書元是我國所印。
東征之役。
天將所取去。
年前鐵嶺之破。
漂轉到此者也。
余於悲憤中。
喜得是書。
晝夜誦習
殆廢寢食
顧其爲書
斷爛不秩。
雖欲參究首尾
融會本末
末由也已
遂將其格言至論有契於心者。
拈出而錄之爲書焉。
有同被拘者謂余曰。
吾儕於此
命在朝夕
而子之好讀書
何其迂也。
余應以之講。
則亦知悅而慕之。
相與繕寫誦讀
因以朝聞
名其錄焉。
夫道之爲言路也。
天下古今所共由之路也。
天地之間。
無適
非道
君臣君臣在所嚴。
父子父子在所親。
以至喜怒哀樂之發。
死生夷險之間。
莫不各有當行之道。
不可須臾離者。
正謂此也。
矧乎拘縶大窖
延頸待刃之日。
尤當以道自勵
成仁取義之訓。
余之聞之也夙矣。
而是書之錄。
目之以朝聞者。
祇取乎死之時近耳。
噫。
是書也印於我國。
經於倭燹。
移於遼陽
淪於胡中。
終歸於余輩。
物理之數蓋不可常者如此
亦安知異時羝乳雁飛之日。
得返故國
將此錄終身誦而行之。
則道盡在是。
豈止可矣而已也哉
公元1620年
萬曆庚申夏四月日。
後學永陽李民寏
題。
博約集說
聖門下通六藝者七十餘子。
獨以顏子好學
旣答君相之問。
至繫於易辭。
嗚呼
其至矣乎
程伊川有言
學者學顏子。
入聖人爲近。
有用力處。
不幸短命
未及著書
微言妙旨僅有存者。
一時師友所稱曁後來鄒聖所論。
略載於語,孟,禮,易等書。
散出間見。
未易融會
不敏
僭不自揆。
謹以裒集
若干章。
本書註疏
亦竝收錄
且附以先儒之說。
合而名之曰博約
取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之語也。
其諸家中。
所稱顏子曰者。
未必可信
不敢取之耳。
顏子亞聖之資。
陋巷簞瓢
屢至空匱
而著力於視聽言動
竭才於高堅前後
不遷不貳
若無若虛
以至於欲罷不能
眞可好學也已
首之以克己復禮
中之以四代禮樂
終之以禹稷道者
實此書編集之序也。
倘後之學者有得入聖之說。
從事博約之訓。
顏何人予人爲立志
必將有感於斯云爾
族譜
公元1646年
謹按三國史。
遺事
新羅六大姓。
永川李氏居其一。
蓋吾姓之顯於世。
惟久哉。
但十三代祖以上
譜牒不傳
可恨耳。
上護軍祖。
武功超擢
子拜判書
孫除判事
一時門戶赫奕
槩可想矣。
自是以後
世世業儒
隱德不耀。
至我先大夫
釋褐登第
官至觀察使
女壻判決不肖兄弟科目發身
冒忝侍從
不肖之壻與子。
登科第
豈非祖先積德累善之報也耶
古人有言
觀吾之譜。
孝悌之心。
油然而生。
嗟我門中族生曁我子若孫。
各自勉勵
謹身力行
毋墜祖先之業。
所望也。
時歲在丙戌五月下澣
後孫嘉善大夫慶州府尹民寏
書于月城鶴軒
紫巖集卷之三
 跋
  
成仁錄後
友有寄余一卷書。
名曰成仁
乃故相尹海原之所編錄也。
文山圃隱誠可殺身成仁者。
第恨是錄簡之太簡
無以考其出處終始
至如登溷作詩等事
不必錄也。
吁。
二公名聲節義
貫古今。
宇宙
如日雷霆運行於天。
愚夫愚婦
亦知誦其名字
則有不待是篇之有無也。
而然旣錄是書。
則該終始
記錄
有望於後之君子云爾。
公元1618年
萬曆戊午五月日。
紫巖書。
鄭古玉先生(碏)詩集
公元1599年
往在己亥秋
先大夫作宰中原
古玉先生道經信宿閱月
兄弟獲侍下風
承顏接話。
昂然仙鶴整翮獨立
塵垢所不犯。
殆未喩其淸高也。
一日
自誦淸平寺聞子規詩。
劍外皇帝
人間託子規。
梨花古寺月。
啼到五更時。
遊子千年淚。
孤臣再拜詩。
愁腸一叫斷。
何用苦催悲】。
舍兄曰。
先生之詩。
美則美矣
小子有請焉。
先生曰。
何。
舍兄曰。
梨花古寺月。
啼到五更時。
含蓄無限意。
宛然一唱
公元1618年
歎之調。
後四句。
似是剩語
未知如何
先生停杯起拜曰。
子。
吾師也。
虛己無我
奬進後輩
有如此焉。
嘗以文章許舍兄。
享福賤子
到今思之。
舍兄文章
似不後於作者
而賤子實無福可享。
先生風鑑
不幾一失耶。
仍自念櫟社不材
得免斤斧
養鷄種黍
偃仰田畝間。
亦安知非福也耶
伏覩遺稿
若聞謦欬
不勝感舊之懷。
遂贅一說
略記昔日得御之幸。
因以自嘲焉。
辛未
鐵峯居士書于壽樂堂
題鄕規後(所著鄕規。
七綱三十五目。
揭版鄕射堂。
至今遵行。)
鄕規者。
何。
規乎鄕者也。
吾鄕爲俗。
謹厚多質。
野而少文
淳朴儉率之稱。
載於輿圖
苟以善導之則。
不過一變之間而已
夫何近年來。
淳漓朴散
不如古昔
父老爲是懼。
勤屬余作規。
余是何人。
敢當此乎。
固辭不得免。
遂僭爲之商略
專依退溪先生鄕中約條。
不得不土俗不同
今古異宜
爲之增損焉。
蓋爲規也。
其綱有七。
七綱之下。
各有衆目
總略干條。
不以風俗爲本。
所謂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者。
豈欺余哉。
古者導之以德行道藝
糾之以不率之刑。
賓興之以三物者。
無非鄕大夫之職也。
退溪先生曰。
今之留鄕。
古鄕大夫遺意也。
得人一鄕肅然
匪人一鄕解體
今日鄕規之所以執綱者也。
噫。
規不自規。
之者留鄕。
其母墜。
父老曰。
然。
此後鄕風美惡
係乎規之行不行
規之行不行
在乎留鄕之賢不肖如何
可不愼哉。
紫巖集卷之三
 墓誌
  
先考通政大夫江原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
贈嘉善大夫曹參判兼同知禁府春秋成均館事衛都摠副摠管鶴洞府君墓誌
公元1290年
先大夫葬時誌石之瘞。
姑竢後日
不幸諸兄奄忽
不肖孤老病將死。
次世系與踐歷
泣血而書之。
謹按三國史,遺事
新羅六大姓。
永川李氏居第一。
蓋吾姓之顯於世。
惟舊哉。
但十四代祖領同正諱磚以上
譜牒不傳
可恨耳。
同正生領同正貞固
同正生朝大夫諱仁達
大夫慶州仲章女。
生保勝將軍諱均
金化高得材女
上護軍諱暉
元至元庚寅
哈丹賊犯姑嶺。
直指南京
不惜身命
先入勝戰。
出衆成功
左軍府
公元1618年
戶韓希愈申聞于朝。
授領別將
同州領軍監尹辭莘女。
生奉翊大夫典工判書諱永堅。
安德孫繼女。
生通憲大夫軍器寺事諱績。
密直使崔之祐女。
精勇郞將諱興龍
郞將仇純女。
生諱麗。
軍威居領別將天益女。
永川移居軍威良谷焉。
墓在廣石山
生成均館生員諱斯亨。
享年八十三。
川朴讓興女。
生贈通訓大夫通禮院左通禮宗林
享年六十。
娶善山張壽山女
生成進士
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諱世憲
享年八十。
上黨韓保井女。
生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諱汝諧
享年八十一。
配善山金氏。
判事成美之後
亨孫之女。
貞夫三代推恩
先大夫貴也。
五子
先大夫居第二。
嘉靖辛卯七月己未
先大夫初度也。
諱光俊
字俊秀
年甫成童
勇力絶人
業武
馬傷臂。
學書
晝夜刻勵
以嘉靖壬戌別試登第
成均權知學諭慶州安東敎授
學錄學正博士典籍
拜刑曹佐郞河東昌寧縣監,刑曹正郞,林川醴泉郡守
壬午
丁外艱
甲申
丁內艱
丙戌
靑松府使。
瓜滿除成均司成內資
公元1592年
正。
壬辰春
江陵府使。
陞秩通政
癸巳
遞赴行在
中和府使。
三度仍任。
己亥
判決事,忠州使。
壬寅
除刑曹參議江原道觀察使
先大夫一生踐歷也。
乙酉
贈嘉善大夫曹參判兼同知禁府春秋成均館事衛都摠副摠管
以不肖忝二品也。
先大夫剛方有守
不屈權勢
少與判義
同榻登第
同榜
契分甚厚。
沈以銓郞當塗
力欲引進
將擬淸要
先大夫親絶不往來
是以沈下僚。
屈跡州縣
約已便民
束吏制豪。
到處有聲績。
其在昌寧也。
時有籍軍之擧。
使者張威虐。
列邑承風
不堪苦。
先大夫守正不阿
事有條理
使者不敢訾焉。
爲之霽威
赴任江陵
旬月
大亂
招集軍兵
爲必守計。
時賊將吉成傳檄列邑。
所向風靡
倭差與襄陽官奴齎檄而來
先大夫卽斬之。
馳報方伯
具由啓聞。
路塞不達
其後行在所盡心奉職
特加通政
變初。
中和郡人。
私自團結
築城抗賊。
屠戮焚蕩
甚於列邑。
廷嘉忠義
陞爲府。
命擇宰三下其望。
先大夫以副擬受點
馳赴之。
公廨民居盡爲灰燼
蓬蒿極目
吏民逃竄山谷
先大夫刻日
公元1594年
集。
作土宇。
坐臥其中
民皆感懼
惟恐居後。
天兵連絡
橫挐狼藉
先大夫略不動搖
拮据酬應
有致敬而去者。
甲午春
大作屯田
勸諭耕耘
人皆樂赴。
收租千斛
用度充饒。
流亡坌集
遂爲西路富盛之邑。
特賜表裏
仍任者三。
解歸之後
邑民立碑頌。
于今稱之。
其在刑曹參議也。
李延平貴爲正郞
人皆以浮誕笑之。
先大夫獨稱確實有力量。
他日國有大事
必此人當之。
癸亥後。
咸服知人之鑑焉。
壬戌釋褐
至于壬午
二十年間。
兩親享壽八十。
專城之養。
至于四邑
人間之樂。
孰大於是
及其謝事而還也。
康寧壽考
日與鄕黨
壺觴談笑
判決不肖兄弟
趨走階庭
遠近聞見
莫不榮之
先大夫中年以後
軍威移居義城縣南金鶴山蘇侍郞洞。
因號鶴洞
萬曆己酉七月十六日
終于正寢
享年七十九。
翌年正月
窆于義城縣西霞峴里兌坐震向之原。
貞夫平山申氏合葬焉。
貞夫人。
高麗大師節公崇謙之後
高祖自敬。
知中樞府事。
曾祖允完。
江西縣令。
祖宗輔。
廣興奉事
考權。
宣敎郞
妣綾城具氏。
承旨仲連之女。
夫人勤於治家
睦於親黨
子弟
公元1589年
嚴正
萬曆己丑九月十八日
終焉。
享年六十一。
生三一女
男民宖。
承訓郞。
女適西原鄭士信
萬曆壬午榜。
官至掌隷院判決事
男民宬。
丁酉庭試。
文章名望
一時推服
官至承政左承旨
民寏
庚子別試
今爲慶州府尹
承訓郞娶商山周命新女。
生一女。
光山光岳
判決事生二子二女
男鄭億。
有才而殀。
鄭侙
中丁卯生員。
除章陵參奉
女適洗馬褍。
次適別提金時忱。
承旨
前娶襄陽文淵女。
後娶察訪南以仁女。
無出
以不第三子廷機。
爲繼。
不肖
前娶廣城李氏
生員山岳女。
未數月而殀。
後娶南陽洪氏。
郡守龜祥女。
五子四女
女適李襑。
今爲大君師傅
次適前大君師傅朴羾衢。
次適申弘望
己卯別試
今爲司諫院正言
男廷相。
戊寅庭試。
今爲高靈縣監。
次廷橚。
業儒
女適宋世彬
業儒
男廷機。
乙亥生進。
長陵參奉
次廷材。
業儒
早殀
次廷彬。
業儒
內外曾玄男女六十餘人
不能盡載。
先大夫去世三十八年之間。
霜露悽愴
如將見之而僾然必有聞乎容聲
凡幾日矣。
不肖今年七十有四
夕入地。
懼先跡之昧昧
敢撰如右
錄之磁
公元1646年
石。
埋於塋側。
且以傳之後子孫爾。
丙戌三月日。
男嘉善大夫慶州府尹民寏
泣血謹誌
紫巖集卷之三
 行狀
  
申梧峯行狀
公元1622年
夫源深者流遠。
根厚者枝茂。
天理必然也。
水木尙爾
積善餘慶者乎。
觀於鵝洲申氏家。
尤信。
在昔麗朝
全羅道廉使申祐
版圖判書允濡之子也。
至行
廬墓三年
日夜號哭
雙竹生塋前。
以爲誠孝所感。
事聞旌閭
丹陽郡希信。
乃其孫。
卽公之七代祖也。
公諱之悌
字順夫
考諱夢得
通政大夫承政左承旨經筵參贊官
祖諱應奎
贈嘉善大夫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行承仕郞。
恭陵參奉
曾祖諱翰。
通政大夫掌隷院判決事
妣贈淑夫人月城朴氏。
士人敏樹之女。
厚陵參奉亨孫之孫也。
以嘉壬戌七月辛丑
生公
天性至孝
八歲
母夫人憂。
執喪終制
無異成人
小妹未晬母夫人下世
襁褓中啼聲甚哀。
公亦稚齡
痛自悼念
常抱置所處房內
勤求乳嬭。
親自護養
晝夜不離于傍。
聞者異之。
自幼刻意爲學
隣有一門老。
挾冊請學。
門老方鋤圃。
久不出。
公輒涕泣
立於樊外。
必受課學
然後辭去
稍長。
辨志勵業。
左承旨公慨念門戶衰替
日夜勸督
冀其成立
安東金上舍彥璣有學行
敎誨生徒
公年未成童。
負笈往從之。
厲志力學
夙夜勤苦
公奇之曰。
此兒言貌謹重
篤學如此
他日必成大器
年十七。
讀書山堂。
一日村女美貌者。
就見因以往來。
或至夜深躕躇
默識其意。
使其女取楚來。
正色曰。
無端到此。
夜分不還。
有意於吾也。
汝以村女
懷貳心。
欲䙝書生
焉得逃其罪乎。
撻之以送。
數十日。
一漢持酒進餽
公素相知
其故。
漢曰。
公有盛德
村女正道
故來拜耳。
蓋其女感其言。
還告其夫也。
公自少持身莊嚴
類如此。
萬曆己丑
增廣甲科三人
拜司贍寺直長
中人見公風儀秀出
動止閒習。
無不嘖嘖稱歎
辛卯春
成均典籍
卽授司憲府監察
除禮安縣監。
金鶴峯惜之曰。
仕進之初。
汲汲外補乎。
近日朝議將薦君兵郞。
少待乎。
公答曰。
仕路通塞有數
且縣近庭闈
便於省養。
赴任
翌年壬辰
遭倭變。
領兵赴東邊
聞賊充斥內地
還守本縣
安集使以安東
公元1649年
守。
檄公兼任
招集兩邑兵民
親領赴龍宮地。
遮截賊路。
兵散而還
賊自安東本縣
公更謀擧兵
賊退乃止。
當亂初搶攘之日。
郡守令皆棄城逃竄
而公白面書生
提兵奮義。
爲遏賊之計。
時論韙之。
巡察使以公不離任所
論啓賞職。
兼禮曹正郞春秋編修官
時歲民飢
盡力賑救
逐日分給斗粟
人情多則易費。
不如隨急輒救。
以此縣民賴免顚壑。
遠近流丐
聞聲坌集
無不賑恤曰。
此皆國民
何分彼此
全活者甚衆。
公常慨念年少未及溪門。
自莅本縣
往來陶山
長老士友
講究學問旨訣。
商確政務
殆無虛日
公與烏川金內翰垓。
同登己丑榜。
亂離中。
公守本縣
金內翰義將
因以相從
交契甚篤。
每語及時事。
相與慨然曰。
吾輩一心殉國
脫有不幸
可託以妻子
未久。
金內翰卒逝。
闔家飢餒濱死。
公爲之愍念
盡力賑濟
率致稚兒衙內
羸瘠骨立
夫人公命
親自梳頮。
去其垢蝨。
先以稀粥。
潤其枯腸
經月後始飯之。
得以保活。
幽明之間。
終始不負。
公之高義
可謂無媿古人矣。
丙申夏
瓜蒲。
體察使啓請仍任。
丁酉春
拜司諫院正言
遞授侍講文學
公元1597年
親家南方
去賊藪不遠。
無意遠宦
從事巡營幕下者二年。
庚子
拜全羅都事
辛丑
除禮曹佐郞
正郞
全州判官
巡察使兼任營事煩劇
盡心裁決
咸當於理。
巡察弟。
恃勢干請
一切揮斥
強扶弱。
威惠竝行
吏民不畏服。
遞後。
州人立碑頌之。
壬寅春
拜司憲府持平
旋遞爲體察使從事官。
全羅道暗行御史
癸卯
按覈慶尙道軍務
甲辰夏
復除侍講文學春秋記注官製敎
宣武扈聖一等
乙巳夏
復入持平
兼職如故
時有風水災。
上求言。
府中將陳箚。
公構草。
權奸當國語。
大司憲承宗怒其語逼時宰
格而不奏。
呈告歸鄕
丙午秋
除統制使從事官。
行裝諸具。
無不破毀
有言統營。
工匠聚會處。
何如罷弊耶。
公曰。
吾嘗見統制使內外求請軸。
其中所載。
不可勝計
目閱可駭
吾何忍添名於其間乎。
丁未春
江界判官
以親病未赴。
其夏
丁內艱
廬墓三年
哀毀盡禮
足不出山門
己酉
服闋
時昏政亂
除工曹正郞
不赴。
庚戌
忠淸都事
李蒼石贈詩曰。
臺閣卽今後進
朝廷誰復記先生
數月卽解歸。
咸鏡道
公元1611年
事。
辛亥冬
除全羅都事
皆不赴。
癸丑秋
除昌原府使。
繼母養。
黽勉赴任
當路者以奴婢訟事
請囑
公據理斥之。
鄭仁弘以領相在陜川。
遙執朝權
四隣守令。
莫不奔走干謁
惟恐或後。
而昌原去陜川不遠。
公絶不到其門。
仁弘雖知其不附
而亦無以怒也。
一品官做言。
府使私用宮闕綿布四十疋。
播告仁弘
仁弘曰。
吾聞其爲政
不爲此也。
公聞之。
卽令鄕所。
會府民。
査覈綿布
而終不問做言者
及公之歸也。
其人來餞路上。
追謝而去。
蓋其心服也。
本府兵燹之後
學校頹廢
公卽鳩材營建
勸課儒學
有獷賊群聚島中持兵阻險
出入焚掠
隣邑懼不能下手
朝家甚憂之。
公設方略
悉加勦捕
其黨瓦解
沿海諸郡賴以無事
事聞。
通政階。
戊午春遞還。
閒居六年
至癸亥春
朝廷淸明
公聞反正之夜。
廢主蒼黃逃竄
潸然出涕曰。
自取誰尤。
今上卽位初。
擢拜副承旨經筵參贊官
春秋修撰官。
以病陳疏不赴。
甲子正月初八日
終于正寢
享年六十三。
義城縣羽谷面谷里己坐亥向之原。
丙戌
追贈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經筵禁府春秋成均
公元1592年
事。
世子副賓客
蓋以公在宣廟勳。
故有恩例也。
天資粹美
器度寬偉。
居家以孝悌爲本。
持身忠信爲主
平生以早失所恃。
爲至痛。
義興外家
母夫人結縭時寢房猶在。
公自少往來之日。
嘗到房外
遶壁叩窓。
悲泣不自勝
傍人爲之隕淚。
繼母吳氏。
至老不懈
滫瀡之供。
盡力取足
凡家間事
無不將順
有人所難能者。
而亦有人所不知者
伯氏長於公纔一歲
而自兒時之如嚴父
愛敬備至
壬辰亂。
鴒原之變。
縻職事。
未及奔赴救護
尋常追戀
泫然流涕
友愛諸弟
加警誨。
恩義俱篤。
是以人無間言
憫念宗姪之少孤零丁。
祠廟之修。
享祀之具。
躬自措置
分己田土
以助奉先之資。
祭祀時。
前期齋沐
悲感之容。
見於顏面
及其老病
敎督姪孫
略無暇日
子弟等諫其病中勤昔。
公卽斥之曰。
何忍使亡兄子孫
禽獸乎。
歲癸亥
年過六十。
已患風痺
往調山齋
繼母吳氏。
感疾
公以山齋親家稍隔。
卽強疾來侍湯藥
三冬
日夜不怠
氣萎薾。
殆不支持
子弟親屬
咸言他子弟多在親側。
宜退家調病。
堅執不許
及其病篤
不省人事
憂慮母病。
頃刻不弛。
吳氏病革
公亦奄奄
子弟舁公還家
母氏何嘗之問。
嗚咽在口。
侍者砂糖入口
不能下咽
而惟聞喉中微聲。
此物進母氏否。
身後事無一毫言及。
而母病何如之說。
旣絶乃已。
嗚呼孝乎。
孝子不匱
永錫爾類者。
其公之謂乎。
公性勤儉仁厚
莊毅有守
居常晦默
自矜伐。
聞人善。
而務掩其過。
早起頭不脫冠
腰不解帶
一家人
未嘗見其惰慢之容。
平生華靡之服。
不掛於身。
嘗著木綿衣曰。
此服於余甚便。
平居手不釋卷
在官時。
晝則整理公務
夜則張燈讀書
輒至夜分
夫人曰。
釋褐已久。
何乃自苦至此
公笑曰讀書豈但爲立揚而已乎。
常戒子弟曰。
吾以草莽
幸叨科第
汝等須十分謹愼
勿言人之惡。
人或議己。
切勿相較。
內外親屬之貧窮者。
曲加矜念
隨力周急
至於婢僕下賤
飢寒疾病
無不救恤曰。
是亦人子
寄命於我者也。
惠愛勤至。
咸得歡心焉。
其處鄕也和氣藹然
與人有父母者語。
必敎之以孝養。
與有兄弟者語。
必勖之以友愛
儒士語。
必勸之以讀書
待人接物
一以誠款
至今鄕人不敬慕焉。
立朝也。
志操堅確
進退明正
律己淸謹
大體
常曰居官者以罷職爲恐。
不得不屈於人。
是以在官爲政
行己志。
寘散之日。
尋常書札
絶不入
一生蹤跡
未嘗及於權貴之門。
嘗在京時。
有連時士來見曰。
宰相愛君欲見。
君須往拜。
公不答。
他日又來言。
公曰。
草莽寒士
何敢跡及權貴門庭乎。
其人怫然而去。
隣邑。
有一朝士
方幸於權門
一日
夜來宿公寓所曰。
宰相常語及君。
頗願見。
君可往拜。
切責曰。
君我俱是寒士
濫叨科第
此亦萬踰涯分
仕路窮通有命
不可汲汲榮進之心。
我則決不敢。
君當自愼行止。
其人慙恨而去。
未久。
竟遭竄謫
公閒居有詩曰。
可惜南州淪謫客。
失群何事落深坑。
自註其下曰。
災厄之來。
有係於天。
有係於人。
係於天者。
無如何。
係於人者。
可愼而避之。
某也。
不念友生忠告之情。
急於仕進
蹈禍機。
惜哉。
渠能記憶吾言否。
世之知公者。
皆以公輔期之。
卒之位不滿德。
年未耄耋
豈非有數存乎其間
而抑難進易退之節。
有以致之耶。
柳西厓一見
稱其爲第一人物。
張旅軒亦謂公賢人
稱道不已
諫詞曰。
溫恭雅度虛矯
樂易眞情自然
先兄敬亭祭文
有曰。
確乎難拔之操。
毅然
公元1600年
犯之色。
恢乎有容之量。
不可得而復見矣。
又曰。
秉簡而著直節之名。
理劇而騰循良之聲。
余雖不言
固有知者云。
則公之風神事蹟
槪可想見矣。
公初居梧桐山北
自號梧峯
晩年
移居龜村
又號龜老
公娶咸安趙氏
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行通訓大夫珍山郡守銅虎曾孫
贈資憲大夫刑曹判書知義禁府事址之女。
生一一男
女適進士李擧。
弘望
前司諫院正言
娶前李民寏女。
一男八女。
男曰漢老
女壻士人重河金時任,李朝衡,任世準,都爾卨。
餘未嫁。
庶子漢傑漢伯
公在宣城
大饑
血誠賑救
全活千人
時公無嗣
夢忽有神人來告。
積善
天將錫君奇兒。
君其受之。
以望字名焉。
庚子
正言果生。
積善餘慶
其理有必然者。
有才行。
士類所重。
不墜家聲
流遠而枝茂者。
其將復在斯歟。
年月日。
善大夫前刑曹參李民寏
謹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