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沙先生文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沙先生文集卷之三
 敎
  
江原司書
 
 王若曰
勞來鎭南土。
蘇殘方委於惟良
聿至活東觀風宜責於有德
望協僉曰。
簡在予心。
惟卿雅量韜名。
淸規警俗。
傳世閥。
詩禮早聞於過庭
隆儒宮。
議論折衷於片說。
棲心淡泊之地。
素守肯屈於趨營
絶意進取之途。
沖襟益堅於斂退
沈潛郞署
人惜公輔之材。
棲遲郡州
民被絃歌之化。
特施褒忠之典。
遂超頂玉之班。
敷奏出納得宜
職是喉舌
德敎威風之兼盡。
郡吾股肱
望已屬於棠陰
期適及於瓜遞。
土瘠以貧。
治法宜有所出
俗偸而薄。
化率豈無其方。
迫近京師
要須得力緩急
整治軍旅
必先留意撫摩
矧惟巡宣牧之臣。
奚但簿書期會而止。
學校鞠爲茂草
絃誦寂寥
士習狃於浮華
趨向鶻突
有見乎此。
未嘗不中慨然
無踰於卿。
以是終日惕若。
茲授卿江原道觀察使
卿其無拘文法。
以旌廉黜貪爲先。
丕變士風
以明倫立敎爲首
勤奬勵。
要使讀禮通經
餘力文詞
更加課忠而責孝。
斯爲急務
餘尙奚論。
於戲
由其任之專。
所以責之重。
右文察俗之政。
固將大書一書
飮氷食蘗之風。
特其餘事非
能事
故茲敎示
想宜知悉
左議政南以雄書。
 
 王若曰
責成方專。
予已篤於倚毗
求去益力。
卿何果於退休
殫盡悴之誠。
亟寢丐閑之計。
惟卿峻整器局
飄灑胸襟
少日英華斐然
折節勤學
中年德業成就
轉豪爲端。
窮且益堅
處昏季而斂跡
猶自晦。
淸時而韜名。
頃當搶攘之時。
不避艱險之地。
守正繩己。
可見操履
憂國忘身
心麴糱之托。
自登黃閣以後
大慰蒼生之望。
正色垂紳
朝野以爲重。
剸煩剗劇。
籌畫賴而得宜
方期庶績之咸煕。
誰意辭章三至
謨謀無不用也。
每爲之虛己以聽。
接遇有未誠歟。
追思反躬自責
用則行而舍止
須體先聖之言。
昔者進而今亡。
敢昧鄒賢之戒。
國事抗捏之日。
臣子高尙之秋。
上天降災。
臘月疾雷孔慘。
外敵伺釁
島夷駭機可虞
豈合苟去於危疑
固當勉留夙夜
於戲
安危所繫者大。
進退不可以輕。
神明所扶。
無曰不幸有疾
艱難共濟
庶幾自此無憂
沙先生文集卷之三
 疏
  
請遇災修省疏(時爲校理)
嗚呼
之國無可爲者。
百度瓦裂
萬目睽睽
大綱小紀
公元1638年
陵遲不振
人心士習
波蕩畔渙
廉隅毀頓而濁浪橫流
奢侈成風而上無章
以至民怨于下而謗讟朋興
天怒于上而變異斯生。
內則逆節橫生國勢抗捏。
外則島夷伺釁邊圉蕩然
是何危亡之象。
禍亂之兆。
叢萃于 聖明之世耶。
雖然
今日之憂。
不在於茲數者。
而又有大於此者。
戊寅至今年。
十年之內。
九年大旱
己卯稍稔。
癸未丙戌
半熟旱氣亦甚。
至于今年
不雨夏節過半
大江徒涉
小川斷流
井泉皆涸。
畜物渴死。
重之以嚴霜
仍之以凄風
木葉焦乾
蕭颯如秋
況穀種托根不深者乎。
麥枯損。
百穀未芽
饁婦耕男
時到田間
手驗其生枯。
有相痛哭者。
若使鄭俠者。
爲圖而進。
一經 聖眼。
便可流涕
夫以積年飢荒之餘。
生民膏澤已盡。
編草爲衣
摘葉爲食者居多
而忽又當此節拍
大小遑遑
氣像愁慘
上天至仁
何故厄我民生至此極哉。
變異之作。
必有其由。
 聖明闕失而然歟。
 朝政疵弊而然歟。
臣聞宋臣眞德秀之言曰。
民心則天爲之喜而祥瑞生焉。
民心不悅則天爲之怒而災異生焉。
祥多者其國安
異衆者其國危
不敢知今民生乎苦乎愁乎樂乎
今之所以病民而病國者。
難遍以毛擧
姑撮其大者言之。
一曰
宮家勢家漁奪民利也。
二曰。
衙門營門販賣牟利也。
三曰。
列邑
守令之浚剝膏血也。
目今公私赤立
上下俱困。
而宮家勢家奢溢
不及太平全盛之時者幾希矣。
猶且怙勢縱恣
侵漁無厭
沿海列邑之鹽盆漁梁漁船
盡爲其有。
而立之海洋有禁。
曝魚之巖壁有主
以致列邑凋弊
齊民失業
 聖明讀書萬卷
之前史。
亦嘗見有如此之時乎
京外各衙門營門
不以興販先務
東海之碧魚。
西海石魚
漁戶一年活計
而各遣差人。
逐船給價。
勒奪無藝
其他魚鹽藿菜。
莫不皆然。
流來已久。
商賈不行
魚鹽價高
布賤如草芥
穀賤如泥沙。
臣尙忍言之哉。
桑弘羊孔瑾之徒。
專爲調度國用
時人猶有烹弘羊天乃雨之語。
王安石富強之法。
欲效周官法度。
殃民病國之禍。
至于靖康而極。
況今所謂興販所得十分
九分尾閭
歸于私。
禍中於國。
亦可謂拙謀矣。
夫旣漁奪一國商賈漁人之利
而緣畝之民。
亦被其害。
物價騰踊
齊民騷屑
理勢必至者也。
至於守令縱恣之習。
未有甚於今日
其故何哉。
彼其嚴憚者。
不過臺諫彈論也。
方伯黜陟也。
繡衣按察也。
自古臺評
豈盡得其實哉。
必須優而容之。
然後守令有所畏不敢爲非矣。
今 殿下則不然。
必先疑其失實而例加訑訑之色。
彼將何所憚而自戢。
方伯黜陟
由於右之毀譽
不足懲勸
近日以來
或視其炎
涼而等第之。
循例溢美而黜其孤寒一二人塞責
暗行御史
出入民間
最得其實狀。
而爲守令者。
亦無周旋自解之路。
故 反正以來
守令之稍自懲戢者以此也。
不幸十數年來
罕有發遣御史之時。
雖或發遣
不許遍察一道
而抽栍若干邑。
故入于抽栍。
則雖良吏
指摘小疵而罪之。
不入抽栍者。
貪暴
高枕肆志晏如
御史旣過之後
便謂前頭無復可憂。
益逞其欲。
益肆其惡。
其害反不如不遣御史之爲愈也。
貪虐嘬之狀。
更僕難數
姑擧其表著者
 反正之初。
 敎諭中外
盡革廢朝時列邑橫斂色目
民皆欣悅鼓舞之矣。
到今稱以官用不足
稍稍復設。
間有昏朝時所未嘗設者。
或收之於八夫。
或掠之於軍丁
惟所咀啖無忌憚矣。
迎送夫馬國有定式
近日守令遞歸之際。
必分其衙眷。
先後發行
夫馬之數。
罔有紀極
或至六七十馱。
據此二者而其他饕餮剝割
可知矣。
上古時風淳俗美。
猶有撫后虐讎之說。
況今日之人心何如
世道何如
小者號呼
大者造訕
貧而弱者
轉而之四方塡壑焉。
一國間者
無非怨聲乖氣
視聽自我之天。
當爲之喜而降祥乎。
當爲之怒而降災乎。
臣嘗腐心雪涕
反覆推究而莫測其所由。
則又爲之仰屋長吁
寢食俱忘者。
有年于茲矣。
伏惟 殿下天出睿智
日躋聖敬
不患不明
不患不察
不患不斷
不患不勤
其所以致此者
抑獨何哉。
今日變異
今日施措
則臣恐 殿下於制心發政之間。
或有未能打去一箇私字而然也。
傳曰。
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者。
今之甚焉者。
豈獨無所由而致之哉。
古人曰。
百姓皆民。
府庫皆財。
今日黎庶
孰非 殿下之民。
今日府庫
孰非 殿下之財。
而其獨眷眷於內需司。
擧國之而從者
何哉。
然則宮家勢家衙門營門列邑守宰所爲
何足怪哉
君子之過。
如日月之蝕。
過也人皆見之。
更也人皆仰之。
轉移之機。
其不在於 殿下一念覺悟乎。
臣愚以爲不能革罷此司。
廷臣提調郞廳之任
使之釐革其痼弊。
撙節浮費
防閑其奸濫。
時出羨餘
以爲軍國之需。
躬先節儉
以爲群下之倡。
亟下哀痛之 敎。
深陳旣往之失。
而且諭以一切革罷臣所陳數者之弊。
如是民心不悅。
天意不回
甘雨下者
無是理也。
  貼黃
 臣方裁疏繕寫之際。
始聞內需司老吏能言 祖宗朝故事
以爲本司堂上
必以名宰爲之。
郞廳則以銓曹郞官兼之
所以重其事也。
中國諸臣厭避其法。
廢閣不行
至今本司各項文書
經由吏曹以此云。
於是
始信瞽言之偶中也。
伏望 殿下斷然行之。
豈非千古一快
公元1623年
前日筵臣屢言各衙門營門興販之弊。
自 上卽許停罷
旋復爲之。
良由有停罷之 敎而不立停罷之制故也。
西海之舒川靈光。
東海興海
自前以名官爲之。
若兼差使員之號。
俾管此事。
戶曹差人外。
衙門營門差人
則隨現捉囚。
報于監司
 啓聞科罪
至於宮家勢家鹽盆漁梁漁船之占奪者及海洋巖石稱以立案禁斷者。
竝依衙門差人例囚治。
無如中廢不行之患矣。
癸亥以後
設立邑官橫斂色目
監司行會革罷
迎送夫馬
則遣所帶軍官。
暗行擲奸。
隨現 啓聞論罪事。
爲行宜當
雖然
勉從於言。
不若眞悟於心。
事爲之私。
雖或鐫改
心中之私。
猶有存者。
未必今日罷之明日復然
何足以感天心而弭天災乎。
 殿下倘於萬機之暇。
溫理舊業
從事克己復禮之目。
後義先利之戒。
與夫財聚民散之說而反覆焉。
則以 聖質高明
其於天理人欲之分。
公道私意之判。
不啻八字打開
豈待愚臣瞽說哉。
臣本以鄕曲腐儒
不足通方
不足識務
老癃昏醜之狀。
國人之所共知。
而猥從侍臣之後
適有狗馬之疾。
當此求言之日。
未參獻箚之列。
幸而少甦
稍能省事
不勝
憂國之誠。
輒敢披瀝肝血而爲之說。
伏惟 聖慈矜其愚恕其僭。
不以人而廢言。
 國家幸甚
生民幸甚
答曰。
省疏具悉
深嘉爾憂愛之誠。
疏陳之事。
無非至論
予當惕念而採施焉。
 備邊司 啓曰。
連校理金應祖上疏云云
經幄儒臣
應旨進言
朝政闕失
生民困悴
歷陳無蘊。
誠可救時藥石也。
宮家勢家漁奪民利
衙門營門販賣牟利
列邑守令之剝割民膏
乃是當今巨弊。
海洋巖石
竝皆有主。
魚鹽藿菜。
不得私花。
以致商賈不行
物價騰踊
病民之弊。
不一其端。
而守令貪縱
未有甚於今日
優容臺閣
俾得隨事彈劾
申飭方伯
嚴明黜陟
時遣繡衣
不拘抽栍。
遍察一道
則列邑橫斂
衙門差人
自當畏顧。
不敢肆行
迎送夫馬濫數調用者。
監司摘發 啓聞。
隨現重治
不饒貸。
諸宮家及衙門不遵 朝家法令者。
至於內司之占海。
與民爭利者。
亦令該道監司一一査出 啓聞。
痛革其弊俾無如前旋罷旋仍之患。
名宰銓郞。
堂上郞廳。
果爲 祖宗故事
則令該曹稟 上旨施行何如
 依允
辭司諫疏
伏以自古明王
孰不欲爲官擇人
而或未免非才闒茸
廁乎其間者。
豈不知人則哲
惟帝其難。
或出於試可乃已之義歟。
臣之才。
菅蒯鈍劣
臣之學。
口耳而蔑裂。
臣之容貌
山野醜陋
視之庸夫也。
視之騃漢也。
立朝殆三十年。
歷試中外
一善可稱。
猶且貪戀祿位
恬不知恥
諸王法。
固當退黜之流放之。
風勵一世
而誤 恩荐加。
愈往愈隆。
噫。
 殿下試可於臣。
亦已至矣。
其於乃已之義。
何如也。
涯分已極。
罪戾山積
天地雖大。
措躬無所
不能引分退伏
鞭策駑鈍
死而後已者。
乃臣之願也。
第臣於歲時
重得寒疾
積數十日猶未解。
呈告祈免之際。
重被臺評
顚頓狼狽
冒寒作行。
道路添傷。
遂致增劇
還家以後
于今一朔有餘
一向沈緜
方在死生地頭
不意今者 特命又下。
驚惶隕越
繼以涕淚
豈不欲生行死歸。
以答 鴻私之萬一。
日復一日
症勢益痼。
除限已迫。
無計登程
北望長號
直欲鑽地以入而無從矣。
伏乞 聖慈哀憐而亟遞之。
以便公私
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也。
司諫疏[第二疏]
伏以昊天不弔
降茲大割
譬如天崩而日淪。
萬物何所資生而仰照哉。
東土一域
深山窮谷
莫不奔走悲號而不知止。
況在受 恩未報。
茹痛不死。
猶言猶食者。
何如人哉。
伏惟 聖孝出天。
執喪逾制
 玉指刃傷之後
粥飮
久御之餘。
七時哭泣之哀。
晝夜衰絰之禮。
有非閭閻匹夫可堪者。
一國人心
孰不感服戚戚哉。
臣雖至愚。
亦有良知
每讀 聖上哀痛之敎。
未嘗不血沾衣也。
雖然
主一身。
自幼至長。
所以保護滋養之者
凡庶絶異
而氣移於居。
體移於養。
苟於起居飮食之節。
一失其宜。
則輒成痼疾不可爲矣。
毀不滅性
聖訓孔昭
有疾病。
從權制。
誠以徑情致傷非孝抑情勝喪爲孝也。
不審 殿下亦嘗惕然念及于此乎。
伏願 殿下抑情忍痛
勉從禮制
以終純孝
不勝幸甚
夫孝莫大繼述
哀疚之孝小。
繼述之孝大。
近日所聞見者言之。
 先王末年
量移洪茂績之遠竄
 殿下嗣服
首撤李敬輿之圍籬。
 先王末年
移置三孫於近島。
 殿下嗣服
又許移置內地
此實放勛之有遺意
重華之所成美
而處之不遽。
行之有漸。
 聖人深意
流俗豈知。
臣何敢妄爲覼縷而增 殿下傷痛乎。
雖然
繼述事爲之間。
不若繼述本原之地也。
 先王卽位之初。
勵精爲學
孜孜講究體認方者
積十有四年而不懈焉。
不幸重之以喪亂
仍之以違豫
 經席久廢
臣僚罕接。
末年深歎。
發於言語文字之間。
則 殿下之所當繼所當述。
豈有於此乎。
 殿下貳宮時。
銳意於學。
日再開筵
惟勤惟勵。
中外臣民
孰不歡欣鼓舞哉。
公元1647年
丁亥怠於丙戌
戊子怠於丁亥
曾未數年。
已有不承權輿之歎。
況今一日萬機
其何能保無作輟。
此臣之所以爲 殿下懼焉者也。
大抵 聖明之學。
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
而其於講學之際。
微似玩索文義上工夫多。
沈潛肯綮上工夫少。
此又臣之所嘗過慮焉者也。
在易大畜大象曰。
君子多識前言往行
以畜其德。
後賢繼之曰。
多聞聖賢之言與行
考跡以觀其用。
察言以求其心。
所謂觀用求心者。
在行之於身心而發之於事爲
若其討論而已
誦讀而已
則雖多而奚益。
何自而畜哉。
古之學者
猶有居喪讀禮之文。
帝王之孝。
匹夫不同
天位不可一日曠。
萬機不可一日廢。
故自 祖宗以來
公除之後
例有開筵之擧。
今 殿下誠孝之過。
雖不許諫院之請。
而 諒闇之中。
宜常精一之法。
日將聖賢格言聖王行事
澆灌胸中
而存之於心。
發之於行。
無徒徑情逾禮爲孝焉。
則其於他日問學工夫
自有欲罷而不能已者。
安有有始鮮終之患哉。
嗚呼
 國家數十年來
兵喪相繼
水旱連仍
烝黎失業
怨讟徹天
氣像愁慘
危亡將迫。
幸賴 大行大王聖斷赫然
遺大投艱于我 殿下
殿下受命
無疆惟休
亦無疆惟恤。
此正 國家危急之日。
 宗社存亡
天命人心去就離合之機。
 殿下其可忽於遠大而狃於近小
哉。
抑臣又有所隱憂於中者。
 殿下卽位以來
從諫如流
凡有臺評一 啓卽允。
而沈大孚之被責。
金弘郁之特遞。
出於衆望之外。
近日兩司之論。
久不 允從
識者皆憂其爲拒諫之漸。
 聖上讀書萬卷
亦嘗見有拒諫而不亡者乎。
伏願 殿下留神反復於斯焉。
山野罔兩漢也。
叨被 先朝謬恩
至玷近班
欲進則尸素可愧
欲退則分義未安。
所以數三十年來。
不全進不全退。
徒貽屑屑往來之誚矣。
幸嘗獲侍 耿光春宮
疲慵昏憒之狀。
老癃盲廢之態。
旣已畢露於 聖鑑之下。
而知其百無用矣。
自今退伏田廬
耕鑿爲事
須臾無死
得見大平日月
此臣之分。
亦臣之願也。
第以 山陵未畢。
臣子分義
不忍決去
千萬夢寐之外。
 新命遽下。
誠惶煎迫
撫躬反復而未得其由也。
方今 新化之初。
衆賢登進
臣何敢廁迹其間
以犯虞人不敢往之戒乎。
況臣抱病旅邸
積時月。
近又添傷於暑濕
症勢遂劇。
四肢百體
無不作痛
食飮久廢
喘息煩促
何等時。
不卽 肅謝逋慢之罪。
烏得免乎。
伏乞 天地父母
哀憐而亟遞之。
以便公私
不勝幸甚
無任惶蹙戰灼之至。
答曰。
省疏具悉
爾愛予之誠至此。
使予得聞其所未聞者。
再三嘉歎而讀之不已也。
書紳以記之。
爾其勿辭察職。
應敎兼陳所懷
伏以臣耕夫祿仕
庸品而淸選
譬如糞土汚器。
瓦礫混珠。
猶自物議寧論
乃於上年
自速重駁。
至以知有其黨而不知有法典爲罪案
退伏田野
心魂猶悸。
猶幸其分得心安矣。
不自意屢蒙 誤恩
猥入薇垣
兪棨等事
與憲府少異同
全昧義理
視 君父蔑如之罪。
臣豈宜獨免。
前乎知有其黨而不知有法典者臣也。
後乎全昧義理
視 君父蔑如者。
亦臣也。
雖萬被誅戮
實所甘心
豈料今者疊叨新 命。
罪名同而陟罰異。
誠惶感激
不知死所
數十年前。
草土失攝。
兩目全盲。
方萬法。
終未見快效。
小字吐釋
不解見。
曾侍 胄筵。
一讀再三誤。
非但 聖明洞燭
入侍同僚
無不爲臣憫然
到今犬馬之齒
已迫七十。
盲翳之患。
月異而歲不同
與其大字迷暗
不獨小字爲然
自料不出一二年。
當不復見天地日月。
逢堯舜之君。
不免永辭 聖明之朝。
此臣之所悲也。
伏乞 聖慈察臣罪戾
憐臣盲廢
許臣屛退
不勝幸甚
竊伏念。
臣旣負犯俟罪
不宜復有干冒
自陷不測之誅。
目覩時事艱危
不得不瀝血哀鳴。
以伸臣子愛君憂國之忱。
伏願 聖明垂察焉。
臣竊覵 殿下聖質天縱
英明冠古
而其於學問上體認克養之功。
猶有所未盡。
故其
發之言語諸事爲者。
微似過於察傷於果
臣請爲 殿下一二焉。
嗚呼
 殿下今日人才爲何如也。
今之人才
不及於 先王踐祚之初。
 先王人才
不及於 宣廟朝。
此非臣之言。
一國公言也。
今日人才
雖俱收竝畜。
較短量長而用之。
猶恐其不足一世事。
又從而摧傷之震薄之。
不少顧藉愛惜焉。
則其何望輩出彬彬而供一世之需哉。
乃者歸家經宿之査。
自外遲到之罰。
已是前古之所未聞。
至於權臣黨與之駁而 朝廷潰裂極矣。
豈料今日又以兪棨,沈大孚等事
得罪尤多
臣竊惑焉。
臣聞治世氣像
欲其寬裕
不欲其迫促
古者 國恤之初。
初無就宿 闕門外之例。
暫時往來
何嘗問其經宿。
自外入臨
何嘗問其遲速
而秩卑前銜之奔哭 闕門者。
先儒以爲僭猥。
以爲佞哀
以不卽奔哭。
一切罪之。
恐或過也。
自古權臣得罪
必治其黨與
誠以助其爲惡而神人憤疾故也。
今之所謂黨與者。
曾無隻字半句說出其罪過
而徒以平日相知而罪之。
若以其相知而謂之黨與
今日 朝廷之上。
與彼相知何限
此臣之所未曉也。
至於兪棨,沈大孚等僭率狂妄之罪。
非但臣等知之渠等亦必自知之。
若以譏謗 君父罪案
非但渠等不服
臣等亦以爲萬無此理也。
昔故判書鄭經世疏論 宣祖
大王廟號事。
今其全文
尙在遺稿中云。
只是創業繼世之別耳。
沈大孚之論。
蓋出於此
彼其先輩定論
竊慕效而爲之。
豈有他腸
至於兪棨之疏。
臣未之得見。
不過惜大孚之以言被責。
而措語之間。
自不覺其陷於僭妄而已
謂之譏謗 先王
不亦冤乎。
雖然
重典禮。
非人人所可妄議。
鄭經世猶可
在沈大孚則妄也。
昏朝追改時則猶可
今日定之後則尤非也。
 殿下乃能容而置之。
又從而屢加 恩點。
使之出入臺閣
非止一再
一國臣民
孰不欽仰 殿下優容言者盛德哉。
經年之後
加重律。
昔置之鑾坡
今投之有北。
豈非 大聖用法之失秤停者乎。
因此一事
憲府全數被削。
 經席爲之一空
右相引入矣。
趙錫胤已自黜退矣。
其他忤旨而俟譴者。
亦非一二。
何等氣像也。
竊念 殿下調劑偏黨隨才參用之道。
已不如 先王
所以摧傷震薄者太過
前年如是
今年如是
 殿下朝廷
不幾空虛乎。
方今乾象示警
物怪雲興
人心騷騷
擧國鼎沸
此正 殿下側身修省
收拾人心
以迓續天命
 殿下安可不惕然於此耶。
今者兪棨,沈大孚等。
已蒙放釋
而數行 天札
辭旨益嚴。
至以快輿人不逞爲 敎。
今日群下之罪。
至此而又加一層矣。
先儒曰。
人當於怒時。
遽忘其怒而觀
理之是非
 殿下倘於燕閒之中。
試思前日原情而置之者爲非乎。
今日之有激而罪之者爲是乎。
以及於從群下之論啓而放釋爲非乎。
旣釋其人而仍罪論啓其人之諫官爲是乎。
以此數者。
平心與氣而反復焉。
則其理之是非
豈不自然呈露於 聖鑑之下哉。
伏願 殿下留神焉。
臣之至愚極陋。
尙有區區血忱
不得終默於 天地父母之前
倘蒙 殿下案其罪而鐫黜之。
不勝幸甚
無任受恩感激兢惶戰灼之至。
答曰。
省疏具悉
愛君忠悃
縷縷不已
予甚嘉歎也。
爾其勿辭。
從速察職。
應敎
伏以君臣猶父子也。
孔子曰。
父母在。
遠遊
遊必有方
後賢解之曰。
不惟己之思親不置
召己則必至無失也。
今臣自離 丹極
閱歲矣。
草野跧伏之中。
豈勝葵藿向日之誠。
適緣狗馬之疾。
未赴 召命
非止一再
其於古人必至無失之道。
何如也。
罪譴不加
遷擢頻仍
 聖恩如天。
報補無地
臣誠隕越于下。
感激于中而繼之以涕淚也。
仍念臣旣老且病。
重遭慘喪。
哀傷增劇
死亡無日
身旣不能進。
口又不能言。
不免生爲負 恩之人。
死爲負 恩之鬼。
茲敢瀝血哀鳴。
以伸臣子死不忘 君父之義。
伏願
公元1652年
 殿下垂察焉。
臣竊覩 殿下臨御以來
勵精憂勤
已數年矣。
下焉而人妖疊現。
釁孼橫生
上焉而乾文示警
變異日滋
不止於有亂之萌而已
臣嘗於仰屋太息流涕痛哭之餘。
妄意 殿下中和之德未建。
表率之方未立而然也。
姑以其驗於事爲者言之。
今日危亡之兆。
大有三。
一曰
朝論携貳
物色猜訝也。
自古國家將亂。
必有朋黨相傾軋之事。
東京黨錮之禍
唐朝牛李之黨。
宋室洛黨川黨朔黨之議作。
而其禍乃發於十年數十之後
史籍所載。
班班可考。
至於我 聖朝
壬辰丁酉之亂。
起於癸未年東西分黨之後
于今
喪亂相仍
干戈未息
是孰使之然哉。
昔我 先王反正之初。
至誠調劑
朝廷之上。
和氣藹然
好事者爲之語曰。
跡西心南吳允謙
南心西李粹光。
當時寅協之美。
蓋可想見矣。
其或有論議之涉於偏黨者。
則重者屛黜
輕者補外
不饒貸。
數十年間
始終如一
不幸兵革之變。
金甌罔缺。
景命維新
豈無所由而然歟。
目今偏黨之習。
愈往愈甚
展轉煽激。
數年之間。
江河推蕩之勢。
相尋未已
臣尙忍言之哉。
古人曰。
小人以是爲非
非爲是。
以賢不肖
以不肖爲賢。
偏黨之論。
不幸近之。
夫以一小人亂是非正邪之分。
足以病國。
況擧一世而亂是非正邪之分。
則政何由得中
何由得安
天怒何由
而可弭。
國家何由得不亡乎。
變不虛生
必有其由。
此臣之所以日夜腐心搥胸不能自已者也。
伏願 殿下惕然于此
其於中和表率之方。
益加勉勵
而其於用捨進退之際。
一以 先王大公至正之道處之。
庶幾猜訝氣像
潛消大化沕穆之中。
天意或可回矣。
二曰。
各司收布。
弊端日甚也。
高麗末收布之弊。
罔有紀極
蓋其品極其細。
極其長。
而其末用靑絲以別之。
至今故老相傳曰麗末靑絲布。
蓋傷之也。
 祖宗朝深懲旣往之弊。
五升三十五尺爲準。
行之二百餘年。
未嘗有事
不幸數十年來
此弊復甚
而一二年來。
爲尤甚。
外方列邑。
承望風旨
苟冀無事
刑杖狼藉
怨讟朋興
安得不感傷和氣哉。
究厥所由
由於胥吏操弄刀鐙。
以爲牟利之地。
而爲司員者。
不知東西
陷其術中。
惟以點退爲能事
大口瞋目
呵喝鞭箠之。
外方之吏。
惶惑失措
出月利。
行賂吏胥
前之退郤者。
得以呈納焉。
以至各樣上納之物。
莫不皆然。
涓涓滔天
炎炎燎原
其勢蔓難圖矣。
嗚呼
孰知東土百萬億蒼生之命。
將盡於此輩之手乎。
 國家億萬斯年之業。
將亡於此輩之手乎。
近來吏胥之家。
富溢豪奢
百倍昏朝時。
豈不大可寒心
糾正官司
憲府之職也。
各司請臺。
其意有在。
殿中之官
袖手傍觀
有同尸童。
其來已久。
 
祖宗朝設立良法
歸於虛套
可痛也。
伏願 殿下躬行節儉
以爲表率之方。
申飭法府。
常加廉察彈論之。
又令外方之吏。
得以申訴法府。
司員犯法者。
一切繩以重律。
吏胥尤甚作弊者。
或梟于市。
或竄配于絶塞
庶幾弊源可塞。
民怨可紓。
天怒或可弭矣。
三曰。
增設衙門
販賣牟利也。
臣聞爲國之道。
貴於汰宂官
未聞以增宂官先務也。
 祖宗朝設官分職
各有所主
無不詳盡
壬辰以後
未免有權設衙門
至于 先王朝。
又多增設
夫旣設局開府
則有官僚焉。
吏胥焉。
皁隷焉。
其所需用
未必天墜地出
已非節省之道。
其所掌。
專以販賣爲事
一國細民之利而輸之。
且其衙門所入毫毛
私門所泄尾閭
濁浪滔天
弊端百出
商買爲之不行
魚鹽爲之價高
未有甚於今日者。
近又別設一局
以各道各邑三分之耗。
作木而輸納之。
將以販賣
迎接需用
國家經費
當責戶曹
何必別設一局
行商賈之事而後足哉。
又況作木之際。
例以廉價而抑賣之。
民間騷屑氣像愁慘
此實 聖明臨御以來第一弊政也。
臣之愚意在前增設衙門
雖難輕議。
新設之局。
速宜停罷
而依當初備局 啓辭。
取耗數之半。
俾令列邑增價而作木。
歸之戶曹
或可以紓一分民怨
而其有補於經費者。
淺鮮矣。
  
貼黃
 臣聞寧有遺利
不可使匹夫抱冤
臣伏見該局作木之規。
不過市直
稍增其價焉。
近年市上行用之木。
升甚麤尺甚短。
而該廳所納。
則以五升三十三尺爲準。
以彼易此。
倍數而猶不足矣
況列邑所捧倉穀
不實無用
而入倉之後
吏偸鼠破。
分給之際。
又多耗費
民間所得一石
不過十餘斗。
則其未準之數。
安得不剝民而克之。
以此言之。
則市木三疋。
不足當上納一疋矣。
至於耗穀一半
則令列邑或補官用。
或補民役
似爲便當
蓋此穀。
本列邑所用故也。
嗚呼
前數弊者。
皆是閭巷間陳談。
而實有關生民休戚
 國家存亡
以 殿下勵精圖治之誠。
未見有大變革大更張
因循玩愒
一歲二歲三歲而猶蔑蔑焉。
馴致世道日趨於淆漓。
 國勢日至危亡
此臣之所以不計僭妄之誅而敢爲之說者也。
抑臣又有所獻焉。
古人曰。
一利
不如一害
生一事。
不如一事
非獨古之時爲然也。
臣實聾瞽然竊聞之。
今日人才
不及古昔盛時遠矣。
遵守 祖宗法度
與民休息靜而鎭之。
北京酬應
雖極浩大
可以責徵於民而民無所憾矣。
設立新法
紛紛作爲
則民受其病。
召怨起謗。
恐其失之多於得也
臣之愚陋
昏憒
自知甚明。
不勝受 恩感激傷時憂國之誠。
敢效千慮一得
伏願 殿下採其言而誅其僭。
俾得屛廢田里
無貽 淸朝羞辱
則雖死之日。
猶生之年也。
不勝瞻 天望 聖泣血祈懇之至。
答曰。
省疏具悉
深嘉爾憂愛之誠。
首陳之事。
敢言所不敢言者。
實是藥石之論。
可不體念哉。
條陳之事。
當令該曹議處焉。
爾其勿辭。
調理上來
所懷
仍乞解職下鄕
遷葬父母墳疏。
不揆愚陋
頃於 榻前
陳右文褒孝兩款事。
自知瀆犯 天威
罪在不赦。
乃蒙 殿下天顏溫粹
酬酢如響。
繼而因該曹回 啓。
斷然行之。
驚喜過望
以至感泣
何者
右文興學
爲國第一件事。
作成之方。
權廢已久。
人心已狃。
聞見習熟
臣言一出
未免爲衆君子嘲笑
況 殿下深居九重
春秋鼎盛
何由知 祖宗舊章
一聞蒭蕘之言。
從之不疑。
乃知 殿下天縱文武生知之資。
聲入心通
不思而得。
豈資於愚臣妄論而然也。
不暇遠引歷代事。
壬辰丁酉之亂。
人民殲盡。
國內空虛
列邑守令。
稱貸民間以食。
比之今時
豐約何如
而乃汲汲於提訓導設立之擧。
誠以有國一日不可一日敎化也。
嗚呼其可忽哉。
竊觀近日中外所爲
靡靡近於申商
設令致富強之
治。
亦非天命人心所以去就向背
未必然乎。
從古富強之治
莫如 大明
未免一敗塗地
我 聖朝武略不競
有同兒戲
而祚曆緜於無窮
以此推之。
天命所以不替。
人心所以固結
不在彼而在此者
於此可見矣。
目今士不知學。
絃誦寂寥
人才不作
未有甚於此時
雕篆小技。
已不如昔。
科場之文。
不成文理
況望典文衡詞命乎。
又況望向上事業乎。
士習不正
人心日敗。
世道極於澆漓
冠裳變於禽犢
是孰使之然哉。
雖然
變化汚習。
貴得其要。
設敎養之官。
不加申飭
任其怠慢曩日
則終不免存名而蔑實。
爲言者之口實耳。
何必徒費廩料爲哉。
伏願 殿下常常申飭監司敎養之官
大典嚴明殿最之法。
而時遣暗行御史
糾摘尤甚不職者。
繩以重律。
擧國絃誦之盛。
庶幾可見
不過十年
必有顯效
不過三四十年。
可見人才蔚興美矣
抑臣聞朝廷者。
四方之本也。
欲令外方興學
必先太學始。
古者國子祭酒
太學諸生
通讀勸講之外。
巡歷四學課講課製
以及童蒙
今果能然乎。
 殿下於各司之官
每因輪對
其所掌。
館學之官
雖或有輪對之時。
未嘗問及於奬士之道。
臣竊惜之。
伏願 殿下留神反復於斯焉。
大抵導率之本。
專在人主自修之如何。
不可以他求者也。
臣曾侍 殿
下於春宮
伏見 殿下北京禮幣
歸之戶曹
一國臣民
無不悅喜
以爲投珠捐金之化。
不難致矣。
迺者臣在政院直中。
伏見 殿下以瑞山鹽盆漁箭事。
至下 嚴敎
辭意之間。
殊欠和平氣像
於是日。
通夜耿耿
豈 殿下之愛公主不如自愛而然耶。
何以諸王子諸臣之濫觴之弊哉。
伏願 殿下更加三思焉。
且臣聞古人曰。
欲法堯舜
法祖宗。
今 殿下慨然有意作成人才之法。
是 殿下之心。
與 祖宗合而欲復 祖宗之制也。
近見 仁烈王后諡冊文
見失於兵火中。
若非作文在世
不免泯泯無傳
豈不大可寒心
臣愚以爲 列聖行狀哀冊誌文
非如史記之比。
若令撰修裒聚成秩刊刻印出。
藏之史庫。
又許令群臣得以印出而廣布焉。
可以傳之永久磊磊軒天地矣。
其於 聖上追遠之誠。
豈不恔然。
而燕閒之中。
淸心省覽
感發興起焉。
則其有補於 聖治
有裨於 聖學
淺鮮
豈特作成人才一款爲可取也哉
稟賦本薄。
不比平人
一生杜門
合眼靜坐
僅能延喘度日
而到今犬馬之齒
已迫七十。
筋力已衰。
精神已耗。
志慮已昏。
加之種種疾病侵尋
竊恐朝暮溘然
永辭堯舜之世。
豈不悲哉。
且臣近欲遷葬父母墳。
兄弟九人
零落殆盡
送終之禮。
獨當之。
西銜在身
不敢徑歸。
人子情理
極。
伏乞 聖慈亟遞臣職名
俾得下鄕完了大事
不勝幸甚
答曰。
省疏具悉
深嘉爾忠讜之言。
亦令該曹議處焉。
爾其勿辭。
臨時往來宜矣。
公元1660年
庚子應 旨疏
伏以臣於上年
扶曳入都。
出入哭班之外。
不得外人接。
猶聞變異日滋
時事可虞
不勝杞人之憂
固嘗瀝血封章
誠意淺薄
未蒙 聖察
惶蹙退伏田間久矣。
道路之傳。
多言災異益甚
人心危懼
臣嘗仰天拊膺
寢食俱廢者有日矣。
近日郡吏謄送七月十七日所降因旱災求言 聖敎
臣伏未了
血涕交流
以爲 聖上聖質天縱聖德夙成
自 卽祚以來
所以發於言施於政。
無非藹然誠意中流出。
中外欣欣然相賀
而天之示警
至此而極。
何歟。
雖然
災不虛生
必有其由。
夫以成湯盛德
猶以六事自責
在 聖明可以自無闕失不爲修省乎。
臣請以 祖宗朝事明之。
臣伏頃年 先王遇災而懼。
不待群言
斷自 聖衷
特赦竄配諸王及至赦使入境
甘霔滂沱
四方傳聞
孰不感泣
誠以王室至親
凡庶不同
事關 宗社則行王法
隆敦恤則全私恩
 聖人經權竝行
以至誠感天心如此矣。
臣又聞頃年有 穆
公元1636年
莎草壞損之變。
朝議諉以非災異而忽之。
終有丙子之禍。
均是災也。
懼災而休祥卽應。
諱災而禍變立至。
可不懼哉。
近聞朝議略與頃日諱災事相類
不勝痛哭焉。
至於戊戌
旱荒不至太甚
而 先王所以勤恤民隱
無所不用其極
至令八路守宰
自當貢賦不以徵於民間
前古未有之事也。
上年水災
甚於戊戌旱荒遠矣。
朝廷未遑修擧 先王之政焉。
姑以本道事言之。
嶺底若干邑外。
民飢死者甚衆。
貢賦一如平日矣。
噫。
設令租賦
未必保無餓死。
催徵租賦於餓死之家。
所見慘矣。
上天至仁
豈不咈然而怒乎。
臣意今年旱蝗。
未必不由於此也。
仄聞 聖上軫念民隱
出於至誠
百官祿俸
旣已減矣。
稅入許令用於賑救矣。
貢賦未聞有稍加裁損之擧。
臣竊惑焉。
抑臣竊有所大憂所深痛者。
醫藥之設。
自古聖神
功效可以造化而讋鬼神
夭札養壽命。
漢武帝世代近古
而猶曰節食服藥
差可少病。
季世風氣不調而人多夭札
其在 玉體
豈容少忽於將護乎。
歷事三 朝。
見聞多矣。
所謂御醫等。
全昧審察 聖候。
進良劑。
保護 聖躬平日
臨症議藥。
未免要見速效
以自衒其能。
以致眞元積損。
擧世無能知者
獨故正郞臣李燦。
每言及於此
爲之扼腕抑塞終焉。
 二聖繼陟
而俱未享期頤之壽。
此輩之罪。
可謂上通於天矣。
在朝
竊聞 聖上稟賦之厚。
不及於 二聖
誠宜診察 聖候。
積用神劑於庶幾無疾之日。
以爲祈天永命之地。
御醫懵然不以爲意
此臣所以叩心搥胸狂叫而不知止者也。
噫。
犬馬戀主
葵藿傾陽
物性然也。
耄老入地
一線猶存。
不忍含默於 聖旨之下。
如或言 聖擇而一毫有裨於 宗社
則臣死將爲報國之鬼。
豈不榮哉。
臣無任瞻天望 聖泣血祈祝之至。
公元1667年
丁未辭職
折衝將軍前行龍驤衛副護軍金應祖
誠惶誠恐
齋沐百拜
上言于 主上殿下
伏以臣今年八十有一。
罪廢屛伏
朝暮待盡
千萬夢寐之外。
人或傳言職牒已還給。
敍 命繼下。
濫秩之陞。
樞府之除。
皆出於優老之典云。
道路傳聞
不敢取信
近日兵曹吏傳送給祿文字
而後始信其非誣。
驚惶戰灼
無地自容
臣始旣不能祇謝 恩命
終又不能奔問 行朝
人臣分義
掃地盡矣。
伏惟 聖慈以臣耄老垂死
不忍加以刑章
而濫秩 恩除
決無仍冒之理。
伏乞 天地父母
還收 恩命
俾得復爲白徒
畢命堯舜之世。
豈不幸哉。
仍念臣罪犯旣重。
方竢 嚴譴
死亡無日
不得不萬死哀鳴。
以伸臣子死不忘 君父
義。
何敢望以螢燭末光
增輝日月
伏願 聖慈留神少垂察焉。
臣伏覩 殿下臨御以來
乾文屢示警。
人妖物怪
疊見層出
于今八九年來。
中外乂安
無警急。
豈非 殿下側身修省之實。
有以感人格天意而然歟。
水旱天數
堯湯所不免。
從古以來
安有減稅救荒之時。
而始見於 聖明之朝。
一國臣民
擧皆欣欣感激
繼之以泣涕
民情如此
天心其有不格
災異其有不消乎。
古人所謂轉災爲祥。
不誣矣。
常願須臾無死
復見 聖化之成。
而獨於文敎一款。
猶有所未遑焉。
人心世道
駸駸日就傲敗。
豈關時運盛衰
不容人力其間而然歟。
書曰。
監于先王成憲
其永無愆
孟子曰。
先王之法而過者未之有也。
 祖宗朝右文興學之法。
具在大典
全然廢而不行久矣。
 殿下惕然振作
銓曹一依大典
差出中外學官中廢者。
禮曹申飭八路
修擧學政
而自 上益加精一之工。
以爲典學之要而以身先焉。
則將見風行於上。
草偃於下。
而治隆俗美。
邦其永孚干休矣。
 明宗大王下敎于學宮曰。
學宮
風化之本。
首善之地
來學陵夷
是雖上不能鼓舞振作之致。
師生之習。
亦爲偸靡
惟爾師長學子
各勉授受
以副予樂英才之意。
又曰。
人之爲學
莫切於小學
而近廢不講。
惑莫甚焉。
其令禮曹申飭勸勉
使人
人樂學。
以敦根本
敎于八道觀察使
各其地方
如有孝子烈女
廣問馳 啓。
大哉 王言
古人有言曰。
欲法堯舜
法祖宗。
臣敢爲 聖明獻焉。
至於中外弊端
非耄廢之臣所敢知所敢言
第念三分耗。
本一時權設之擧。
而行之旣久。
逐年會錄。
元穀最多之官
一夫所受。
至於百石之多。
分糶收糴之際。
民怨徹天
流散相繼
存者擧皆荷擔而立
將有渙散之漸。
有識扼腕久矣。
此事當初緣臣妄有陳獻
貽禍生民至於此。
臣罪萬死
伏願 聖明令廟堂商確變通
不勝幸甚
噫。
臣之事君之日短矣。
報 國之願亦已矣北。
望 天門
徒有雪涕
無任兢惶隕越之至。
右尹
折衝將軍龍驤衛副護軍金應祖
誠惶誠恐
頓首頓首
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
伏以臣曾於春末
叨除樞府
爾時老病方劇。
不能趨 肅 恩命
方俟鈇鉞之誅。
而又於前月初五日政。
猥蒙 恩點。
爲漢城府右尹
竊料東西政官之意。
不過修擧優老之典。
而在臣微分
所當冒萬死
不俟駕
不幸適得盲廢之疾。
左目偏枯
晝夜刺痛者已數月。
氣息奄奄
寸步無以自致
北望 天門
徒增隕絶
逋慢之罪。
萬死難贖。
況臣曾上短章
猥陳兩款事。
出位犯分
罪在罔赦者乎。
臣之愚意
以爲爲治莫要於文敎
 
公元1652年
聖明讀書萬卷
自漢以來
未有全廢文敎之時。
雖以煕寧變法僞學禁嚴之時。
未聞竝與文敎變通之。
至我 祖宗朝壬辰南亂八年兵革公私赤立之日。
未嘗革廢提督敎授之官
以不職糜廩而革罷
目今中外之官
可以革罷何限
何獨廢 祖宗朝金石之典乎。
設官分職
固當存名而責實
名之不存
於何有。
至於三分耗。
乃是丙子大亂之後
中外蕩然
愚臣妄言而新設。
逐年增錄。
無有限極
今日民間之弊。
臣竊聞頃日因筵臣 啓辭。
三年姑罷。
如知其不可
則斯速已矣何必三年哉。
此雖微細之事。
而其弊滔天
頃日該曹 啓辭。
豈無所見而然歟。
嗚呼
文敎不可廢。
三分耗之不可不廢明矣。
 聖旨溫諭
不啻丁寧
終歸一番行會而止。
臣之不識時宜。
妄論時政之罪。
所當誅殛
而反有寵擢之典。
驚惶隕越
直欲鑽地而入。
伏乞 聖慈鐫削臣職名
以懲臣前後逋慢出位妄言之罪。
不勝幸甚
葵藿之忱。
老而益篤
漆室之憂。
抵死益切。
嘗念古人死有遺表
以伸臣子死不忘君父之義。
而今臣病劇。
志慮已亂。
精神已昏。
率爾封章
無倫次。
不勝兢惶戰灼隕越之至。
請誅李爾瞻疏(代嶺儒作)
聞天下之事有常有變。
處事之道。
有緩有急。
當事之常
而處之以緩。
猶可牽補架漏。
過時度日
當事之變而處之不急
則其必有不測之禍起於肘腋之間。
倉卒之際。
而雖有智者
無如之何矣。
賊臣爾瞻
包藏禍心
竊弄威福
致 君父孤立於上。
生民愁怨於下。
凡有血氣者。
孰不欲食其肉而寢其皮哉。
今而罪盈惡稔。
公議奮發
館學疏焉。
三司 啓焉。
 聖度包容
兪音雖閟。
而使薰天之勢。
有以少挫。
或者未必不以此爲淸朝盛擧
而臣等區區過慮
竊有所隱度於中而愍然以憂。
仄聽於外而駭然以驚。
心煩氣塞
寢食俱忘者。
不得不裂裳裹足
千里跋涉
急言渴論。
以徇 國家之急。
伏惟 聖明少垂察焉。
今之論爾瞻之罪者曰。
私黨盤據中外也。
異己獨專權柄也。
私取人以聚凶黨也。
逐殺言者鉗制一世也。
怙寵無忌伐木 喬山
循私蔑公而擅墾鴨島。
諸子竊科而魚魯不辨
凡民破產饕餮無厭
其他蠹國亂政之罪。
固難毛擧
而以 殿下之明。
豈不洞燭於此耶。
至於景禧凶謀已著。
爾瞻與之親密
賊筠逆狀已彰。
爾瞻爲之腹心
可疑之跡。
可問之端。
非止一二。
則稽諸國典
所當鞫問
大臣敢言
鞫廳不敢 啓。
三司不敢論。
一國之人而側目結舌
縮頸屛氣
使其奸謀日長
凶焰日熾。
而略無所忌憚
則詐箚之敢爲刊行中朝
詔使每事輒怒於
 聖明
有由矣。
雖然
等之意。
以爲景禧已斃。
賊筠已刑。
大陽之下。
魑魅屛跡
中朝父母之國
有以諒 殿下至誠
則臣等之大憂大駭而來叫 闕下者。
不在於是焉
嗚呼
方今之勢。
其亦危矣
孔子曰。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其未得之。
得之
得之
患失之。
患失之。
無所不至
自古人臣
權勢已極。
罪惡已彰。
國言未已
主疑未釋
則其計始出於自全
勢必至於不測
已事之驗。
必然之理也。
 殿下眞以爾瞻無罪
而以館學三司之言爲誣罔耶。
抑或不能無疑爾瞻之心。
不能無悟於館學三司之言。
而特以眷顧之深。
遲回不忍決乎。
臣等竊觀前後 聖批。
有曰爾等獨非爾瞻鷹犬乎。
又曰。
爾瞻有罪無罪
姑置不論
等之歎服
未有於此 敎。
而臣等之疑懼
未有甚於此 敎也。
夫人主之於權臣
不疑則已。
疑而不斷
鮮有不速其禍者。
今 殿下旣以爾瞻鷹犬渠魁
則 殿下之疑爾瞻
亦明矣。
而又以姑置不論爲 敎。
爾瞻豈肯信 殿下之終置不論乎。
 殿下疑之於上。
爾瞻疑之於下。
上下相疑
轉成釁隙
誠恐 殿下之疑未決
爾瞻凶謀祕計
已先決也。
姑以近日已著之事言之。
盜造標信之賊。
出自爾瞻諸子之門。
而標信等物。
果在其家。
則不軌之跡。
不可
公元1667年
掩。
國楨不書大燁姓名於賊招。
以祕其狀宗海
致國逃躱於王獄。
以滅其跡。
甚至乘夜率黨。
自稱軍官而詐托 上旨
出罪囚者。
其志將欲何爲也。
此誠國家危急
而 宗社存亡之兆。
天命人心去就離合之機。
 殿下其可忽於此乎。
晉元帝王敦之勢。
加損約。
而不亟奪其權。
石頭之役。
宗社幾危
憂憤成疾。
遂至大漸
唐文宗欲去仇士良之黨。
而不亟擧其刑。
甘露之變。
僅以身免受制家奴
自比赧獻
爾瞻之奸。
甚於王敦
爾瞻之權。
重於士良
館學三司沐浴之請。
不但訓注密謀
隗協之分權而已
則臣等竊恐 殿下遲疑不決爾瞻者。
有以不測之禍。
王敦士良
復生於今日矣。
然則景禧賊筠。
未必爾瞻之逆。
館學三司
有以爾瞻之疑而速爾瞻之逆也。
一朝禍起蕭墻
奸生帷幄
則滿朝諸臣。
其能毅然特立持危定傾者。
幾何人哉。
嗚呼可畏也已
奈何以 殿下聖明而莫之悟也。
伏願 殿下离明洞照
乾剛獨斷
爲 宗社爲生民。
亟誅此賊。
方來之禍。
猶可及止也。
抑臣等又有所竊痛於心者。
方今輔相之位而任安危之責者。
果何人歟。
 國家之危。
如此其急。
方且依違取容
默無一言
此古聖所謂危而不持
顚而不扶。
則將焉用彼相者也。
更乞 聖明竝治此輩護逆不
忠之罪。
則 國家幸甚
臣等嶺外人也。
跡賤蓬蒿
非言責。
沐浴 聖朝休養之澤。
薰炙先賢導率之化。
知愛憂國之義。
常切共戴一天之恥。
安敢以越俎爲嫌
批鱗爲懼。
見 殿下危亡不一言乎。
伏願 殿下更加三思
如以臣等之言爲不可
則請先斬臣等。
以謝爾瞻
上天鑑臨
臣不怨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