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草廬先生文集卷之十二
 書
  
公元1660年
宋明甫書(庚子)
迂相之計。
何爲而至耶。
爲位盡哀而哀不能盡。
過累日涕潸然不自禁
爲國家之不幸耶。
師門不幸耶。
余亦不自知其何心也。
海內同此懷者惟老兄耶。
此後吾輩復見其人耶思之益悲。
又思之又益悲也。
台書以爲就訣迂。
不可復支此日。
其日果不起矣。
奈何
節宣之宜。
近復如何
日見吾輩凋謝
存者益復戀愛也。
宋明甫書(庚子)
疏已上否。
市公之論。
惹帶難言之理利害之心而言之。
文義不得明。
議論不得暢矣。
數日往復
乍合乍離耳。
鄙說發明高明之見。
非別有意見也。
傳示甑山使之送吉甫如何
此一大訟
不可草草論說耳。
召對
有何說話
示及
宋明甫書(庚子)
此事非細
請對悉陳。
得矣。
凡今之弊。
不可勝言
而宮家之弊。
大失民心所由源也。
先王末年
御史發遣
爲此事。
大變革而未及焉。
然封書回
在於初服
折受被奪之地。
還本主。
人心悅服
未幾時。
有此失望之擧。
極可慨然
吏曹防啓。
大得事體矣。
昨示給田結之法。
國典所載職田之謂耶。
鄙疏亦謂職田之規廢。
免稅之弊作云云矣。
所謂折受者。
凡宮家立案之類也。
今日何等時。
而使宮家與民爭利
失衆心乎。
雖或以謂殿之敎。
不可從親之令爲孝耳。
退思之補。
想已周悉
進思之忠。
可知深切
何容贅說
罷出大綱略及
以破憂鬱如何
兼陳今日岌岌之勢不可玩愒牽補之意爲佳。
宋明甫書(庚子)
連承動靜
欣慰
判書
謹覽。
台所答恐是。
小祥正服
用大七升布。
家禮
大功用熟布。
冠帶皆變。
至於蓋頭頭𢄼用練
何妨禮意耶。
蓋頭古禮無之
家禮變除之節。
無可據者耳。
宋明甫書(庚子)
昨夕携被不利而還
耿耿倍切
來書伏承。
誨意尤
盛疏論議
比初加詳。
可喜
通典議。
不可以爲證矣。
設令所謂太后果是天子母。
亦安知其天子之本爲適妻所生第一第二者耶。
必得第一適子不受重者死。
不爲三年服。
後以第二子服爲後者之證。
可據而爲說也。
宋明甫
續承動靜
欣慰無已
昨獻共事之說。
及親疏之混。
敎語似有激而發。
然究其所由。
厥責惟均。
天下豈有有誠而不動有感不應者乎。
惟其皆不誠。
是以俱無應也。
除是執事以儒逸徵。
負荷甚重。
入告于后。
無所不從
若此而有誤事則其咎誰執。
必以大力擔當
乃有可觀
區區明公早夜憂念不但已也。
幸無執過謙
經意大計
先與宰執中欲爲國事者。
定爲腹心之契。
廣延群彥
奮勵作事成敗不可逆睹
豈不於今日之泄泄沓沓
至於委靡頹亡而後已哉。
宋明甫書(庚子)
朝以一書
本宅要致之。
未及焉而手字忽至。
倍慰聖明所以處置者至矣。
感泣感泣
兄之不可陛辭之意。
鄙見奉達前書
未知果如何
似聞諫院極論云。
若有拿彼之擧。
事體尤重。
被告者何敢自以爲吾心明白
聖上可恃。
而輕爲退去耶。
見其決末後去就可也。
若但論彼罪則吾行亦綽綽矣。
凶疏見否。
一字一句
無非上變之言。
不可常道
自處
如何
宋明甫書(庚子)
昨對前山
人如玉
伏見手書
正似面語。
靜中味道日深
尤慰。
不足道
日事吟病。
意思蕭颯
民事至此
公私之慮罔極
惟願明公速爲趨朝之行。
以副安石之望。
書意奉領。
然此何足有無其間
而有此勤懇之敎耶。
不佞
從前只是承附諸賢之下風者。
而到此益懷滕間之恥。
常自誦齊亦未得之說而已耳。
各自勉。
何復資人。
兄敎足感。
此亦出肝。
乞更念之。
公元1661年
宋明甫書(辛丑)
昨承台札三數紙自蘇堤傳至。
奉玩慰豁。
后台動靜如何
瞻戀倍切
廟議謹悉
來示此中所言有據。
尤必能詳之。
不能一一更量。
無與違異以招旁鬧爲佳。
時事罔極
宵旰必甚。
玉候靡寧。
未必不由於此
肉食之憂。
亦必有甚田畝蚩蚩耳。
區區一分之望。
只在明公在朝
率同志。
竭力盡誠。
期以死殉之而已。
宋明甫書(辛丑)
台體若何
此到果川聞近事
不覺心膽俱墜。
國家何負於此人。
而乃爲此耶。
吾輩不知死所
不足
恤。
聖上勢益孤危
可爲痛哭
此則雖微事
相關不敢入城。
故少留此初三欲往廣府
四日後卽下先山。
端陽展掃而歸。
何如
明示所以自處之道。
而又能暇及於敎我耶。
宋明甫書(辛丑)
遠問良感。
去留作惡
此懷則同。
今日入疏後渡江
少留廣陵山下待批。
未卽遞。
又疏而歸而已
惠贈四字
願處兄以兩句
何也。
安危大臣在。
何必長流是也
況共貞者天故縶之。
先號後笑
豈無理之或然者耶。
此意在默會而毋泛聽。
所欲言者不能盡。
所以奉處者雖欠戒意。
若以安危自任
愼重之道在其中矣。
如何如何
宋明甫書(辛丑)
卽者台候何如
昨見張書。
兄有決歸之意云。
果否
鄙疏批答未下。
伏想聖衷激惱於諸大論
未暇及小酬酢耶。
時事至此
奈何奈何
弟聞老人前患。
尙未快復。
欲呈小疏而歸。
若蒙賜對
則暫肅入侍後卽自闕下而走。
此意如何
無間人已。
細量而敎之也。
兄之遲速
亦在近事輸勝之決。
若得小靖。
從容登對後爲進退似穩。
如何
不足道
諸公
在朝
豈云無補
橫生事端
波及諸人
貽禍國家大矣
明公若無大段可去之勢。
姑且隱忍以觀末梢所歸可也。
不能則恐未免竈錯之蘇譏耳。
疏草潤敎之。
公元1662年
宋明甫書(壬寅)
玆蒙辱書。
開慰
六符施之狂妄
爲着力處。
然人之病痛
亦各爲長。
吾輩見人開心
得言不諱
常見敗。
要自不妨
若復過誡。
並此而失之。
則恐未爲得。
如何
宋明甫
尼山袖傳台札。
方欲奉復未及忽。
又耑使。
寵示疏本。
一讀令人痛快
誠得儒臣進言之體。
其義切。
其言婉。
無以加矣。
經筵豈不爲人萬化根本哉。
此兄平日雅言者。
而乃直斥之。
無他飾語
可貴也。
文字間雖有巧拙處。
何傷乎。
此則以吾觀之。
亦未見其有疵病耳。
使吾君因此警發聖志
有所豎立
宗社臣民之福也。
但末段甚是剩語
如不欲盡删。
則招字切忌
不可存也。
不足恤。
人謂兄何。
抑恐滿篇嘉言
未免白玉微瑕之譏。
非細事也。
如何如何
表記中上下之說。
不意雅度有此辭氣之盛加也。
鄙意以爲先朝委寄
擔當自任者。
兄或讓於某台。
初本如許
更思之。
前後之擧。
兄實首之。
其實而又改之
美兄之意亦如此如此而已
有何造化之爲。
羞愧欲死之敎。
有甚焉耳
至於小人之言。
一時妄少之發。
而今已灰矣。
何必復提而移之於乙乎。
爲此論者。
以兄爲好名而務悅其心。
有何祈望之事。
好名之名則兄抵死欲辭
而至以有氣權力使人諂附者乃反自居
亦何義耶。
呵呵
三復來紙。
未免發笑
然苟有所蘊。
無隱乎者。
自是盛德之素所優爲者。
每深嘆服
此等久執不回
則不可說也。
一膜之間。
置此燕越
則其可乎哉
宋明甫書(壬寅)
昨下復書
閔生所附者。
今纔承拜。
所以勉敎者深懇且切。
足以仁人君子爲國之誠。
無間廟堂江湖也。
此之去就
無甚難易
而以諸公卷歸之餘。
有何大踼。
而敢爲進取之銳乎。
所以徊徨前却不敢承聖命者也。
以吾之所欲言於執事者。
而反施於不佞耶。
公元1664年
宋明甫書(甲辰)
昨因公營
修上復札。
計已登徹。
卽惟調體益安。
尤家
喪變。
可勝言哉。
此歸寓纔有日
益覺病困
不能起。
奈何
碣文字。
想已寫畢。
私幸曷喩。
因此一進
區區之願。
而量此筋力
決不可動。
未免送人
罪恨無窮。
兵判兄弟疏及幼能前後疏本。
纔得見之。
以爲歎。
語意向尤果極斟酌
而爲能頗深。
似不但已
公私之憂。
不可勝說。
批答尤公之疏。
敎旨洞達無隱
則可令臣下感泣
然有惶恐處。
未知尤公此後陳章何以爲說也。
吾輩散處
未易一合
殊甚鬱鬱
除是星尾亘長不滅。
如之何如之何
盛疏未及批下耶。
此時或可以慰聖心鎭浮議之責。
惟在執事者。
公私之望。
誠不淺淺
自上盡從疏之所達而收召不置
則任其責者。
不可但爲一身計。
左右不能無私憂也。
如何如何
公元1665年
宋明甫書(乙巳)
惟泰家禍益深。
弟又先我而死。
此生人世
能復幾時
而乃重困化兒如此
聞其病重
蒼黃入去
中路聞訃。
至家成服後周繞尼衙。
而昨還新寓。
召旨已下矣。
此旣不得祗迎於行幸之日。
竢罪譴。
不意聖慈反加諄諭
驚惶罔措
束裝登途
將以待罪行宮之下。
卽此承台兄手書
所以相慰者悲切
尤令
隕涕也。
竊聞玉體湯沐之後
有神效。
此豈人之所爲哉。
寔我祖考在天之靈
有所默佑
以厚我臣民之福也。
向來災變
反而爲祥。
卽今人心
可回而爲安矣。
太平萬世。
吾兄適當是任。
一事也。
此未接報。
然憲啓以不賑恤
推考監司
千房首僧梟示後更勿設其寺云。
強人意也。
乘此聖候新復。
接見舊臣
善端藹然之際。
不可不汲進言
開悟上心以爲大事根基
不可一二塞責
徒事末流救弊也。
在此道理。
雖無索言之敎。
猶當一言
以佐下風
況蒙不鄙。
有此勤詢之擧乎。
第此無他奇策可以稱副
如之何
到彼。
尤,美左右宜出善計
然以今賑政言之。
監司有罪矣。
朝廷豈不根本乎。
竊聞賑民蠲役。
爲世所諱。
有及於此
堂上色怒。
無敢言者
若然方伯獨被譴責
不亦冤乎。
兄所嘗云云推之。
何所不及
銓郞拿囚。
平山査覈
三事將必次第駁正之。
恐自此太不寂寥矣。
千僧之禍。
兄常畏慄
而乃敢言之
不計其身也。
是以知兄之必進無退。
不復爲一時一言塞責之計而已也。
敬服敬服
然不可但駁人而已
吾必有設施之策。
可以行之有效矣。
此則吉甫頗有所蘊。
幸與詢問而用之如何。
宋明甫書(乙巳)
卽見台書抵尼弟者。
伏承聖候益安。
至於開筵
頻講心經
猗歟休哉
宗社之慶。
生民之福也。
昨年喪次有以勸入京者。
答以吾君若能開筵。
則雖成服後。
豈不卽進非自道者耶。
區區欽仰大人君子一息不敢君父
不以進退有間之義者久矣。
推此心以往
更無今日退之說。
所祝聖志間斷
儒賢恒在左右
無復一毫邪氣其間
則引而長之。
何事不濟
須臾毋死
得見治化之盛幸也。
千萬鼎食加護
日思所以贊贊襄哉。
宋明甫書(乙巳)
經筵進說
不可草草
老兄今日之責。
不趐重大矣。
進德修業不可先後之義。
老兄講之熟矣。
治心之法。
心經一冊。
更無餘蘊。
設施之方。
更取國典修擧
則亦庶矣哉
老兄亦宜自任
不可但爲目前之計而已
公私亦然矣。
如何如何
近日朝廷氣象
浸浸仁祖末年
未有其時事之大者耳。
若得聖心開寤
痛自懲革
風草之效。
只在一轉移之間。
其機如此
老兄之責。
豈不重且大歟。
老兄平日容貌辭氣
豈不樂易慈諒。
而似欠莊重嚴毅之味。
故人易親而愛之
未免輕之也。
願言必簡而重。
對人尤加愼密
進對之際。
齋宿書思
期以引君於道。
不可先有退歸之意也。
國朝家法
親親之懿。
豈不卓越千古哉。
凡事過當
則雖美而必有後弊矣。
寧考天倫敦愛之實。
尤所罕聞
殺徐杖兪。
可謂聖人盛德
宮闈不嚴
於斯甚矣。
今日豈無可憂之端乎。
老兄其亦默而思之耶。
以是存心
或因講筵
此等說話
則不可不反復畢陳。
期以聖心曉然
其如此則可。
不如則不可也。
如何
廟堂務爲聚斂之謀。
全無恤民之心。
日見昏濁之漸。
未有淸明之氣。
但爲一時之計。
未聞遠大之規。
豈非可憂之大者乎。
守令不可一一選擇
大處必須以有治行之效者處之。
可以少紓一邑生民之苦。
寵擢增秩
不无旁近艶慕之人矣。
老兄之所嘗言者
而恐或遺忘
偶及之。
宋明甫書(乙巳)
季明附手札。
亦旣承拜。
以爲慰。
本月十四日書。
且承起居勝安。
深喜最是玉候益復康豫
至有告廟之慶。
天之福我邦家未艾也。
足以驗祈天之命而卜中興之機耶。
頻數開筵之說。
諸書有之。
云云
不覺失喜起立也。
寂寥空山
獨寓無隣
終日偃臥
病懶成習
開卷未畢。
輒復昏頹。
不意新命又下。
以此形勢
豈有前進之望。
惟願老兄當此幸會
旣已復入
則更無速退之義。
基於此。
漸進佳境
使嚴穴咸有于于之心。
則恐不患無人也。
如何
來諭憂悶萬端云者
謂私耶公耶。
公私並云耶。
上心
堅定專一於此
大業當前
無他岐路
雖有小小可憂之端。
何足深念
今日朝廷卑微
無復激勵之意。
時有相搏之擧。
雖或過當
鄙意以爲委靡全無意思
寧此爲愈云。
如何
常慮執事者喜其無事
務爲鎭定故及之。
爲此說者或失其義。
近於浮躁喜事
無乃子成之弊。
而自不免於有弊耶。
尤疏昨始求見
似有鬧端。
只此而已
不至深憂耶。
宋明甫書(乙巳)
惠書謹已奉悉。
感荷
卽日秋氣凄冷
伏惟旅榻動止神佑萬福
一自軺駕之西。
區區一念
何嘗少弛哉。
卽與尤兄會鷄東山寺
粗校老先生遺稿未半。
各以祀事。
昨日罷散
方爲後計
未知果成否。
日夜語及左右
憂者多。
只願毋爲遁思
遇事善爲之謀。
公私之幸。
可勝言。
自量不能則勢須奉身而來
乃下
計也。
然有建請。
不聽後。
可爲下計
竊意有不建。
建則上必聽。
左右
無爲下計之日。
如何
此非愚言也。
朝野以爲然云。
左右今日之責。
不亦難乎。
人之末節極難。
千萬加勉。
年來殞穫於喪禍
心事荒落自家日用常事
悠悠不着念頭
而暇爲人謀乎。
只是大綱說。
強爲之言。
乞恕諒。
宋明甫書(乙巳)
見方伯書
始知台軒過天安
然未得其所以能得脫歸之由。
方深耿耿
欲伻而未及
玆承下札。
且蒙賢孫次棘見過
奉悉示諭之意。
慰甚。
適得幾會
左右私計可謂幸矣。
其奈聖上缺然何。
最是世子進講
岐嶷之日。
賴有輔翼之益。
朝野共喜
而乃有戲之者如此
奈何
此中深深寂寂
數年不見外客
昨者偶有一名官過去
地主支待出來
語及近日妓夫之弊。
乃言此是枕戈之時。
進宴恐非其宜。
未知某丈在朝
可以言耶而已
東寺之會。
尤公聞之。
以此爲言座下耶。
此外所欲言不啻千萬。
不過欲聞世子英明之慶與敍此積久阻戀之懷。
不能委進。
則亦悵然而已
宋明甫書(乙巳)
陽生
伏惟節宣順序否。
此病未蘇。
扶至尼衙。
不能起。
然要與尤台入山
復修所事
以此神氣
不得致精
且遠於左右爲嫌耳。
一秩
卽更稟勘計也。
應旨其已入文字耶。
草本因營投示如何
此則病不搆成。
茫然不知所以爲說。
愧悚耳。
最是盜賊肆橫
憂虞不測
民方困弊
無所賴聊。
救活之責。
未知何出。
願聞之。
方伯聞以小民身役之重。
爲今第一弊瘼。
誠是矣。
若不從頭整理
徒欲一時救急
則奈杯水薪火何。
高明前後獻替豈無補塞。
而但所論多不循本
所謂憂勤惻怛
雖播於兒童走卒之口。
未有以喩乎士大夫之心者。
未免左右誦之。
幸加之意而竭論到底如何
此則言之已多。
而未見少效。
則亦可以已者耶。
有所感偶及之。
公元1666年
宋明甫書(丙午)
一宵之奉。
良幸。
卽日
起居益復康寧否。
弟困倒殆不能起。
可憐
昨拜得聞新語
又有所不安於心者。
故有書于尤公。
未知書意無兩搆之語耶。
幸開見一笑而還之。
其中且有兄之宜復者。
不妨不外
如何如何
前日未免說之敎。
有甚於春堂酒談之戲。
奈何
此則自兄近日處事明快而後
尤有所愧服於君
子之盛德
而淺之爲丈夫也。
尤見此書。
必有所答。
至於以我爲證則似乎無辭耳。
明日禫事。
尤或來彼。
無所聞耶。
此於九日間欲更進。
然却怕爲何而搆。
未知齊楚之間滕何以爲國也。
呵呵
宋明甫書(丙午)
塊坐空山
瞻想益切。
手書忽至。
明日挐舟有江上之會。
預甚欣躍
病困特甚
不能遠到鳴灘
期以錦壁爲分手之地。
但聞主人不在
何須問也。
尤書答來。
謂此閒說足以破睡
且言截去首尾
單行一句
大意全沒。
欲知前後曲折
須於某兄。
盡取往復書而見之。
吾不欲分疏
見其全文
不無見原云。
豈尤兄有些意思如是爲說耶。
恐兄過疑而索其言耶。
歸稅幸以諸紙因便示之。
解過惑也。
明日不得從容
茲敢爲之言。
兩兄終不快釋。
則此何敢自解其間
而以取困辱哉。
不過閤下之庭無愈之跡而已
奈何
呵呵
宋明甫書(丙午)
二度手札
次第承拜。
無異合席。
良用慰
此聞杖屨久駐高榭
欲從而末由矣。
書中無病語。
尤喜。
此昨過兒禫。
而其子因冠於首耳。
辨疑校過者。
吉甫求見
數日後招邀遯儒之書手
以爲江寺聚寫之計。
知其不如寫字官之精。
忙急未及周旋
姑依尤言以試此耳。
書末之敎。
以爲誤。
尤見雅度之容含也。
至於要質神明
欲使姑信此而深思耶。
可愧
然竊瞯左右接物自信
開示心腸
往往無復撙節
使傍觀或疑款曲之過。
此可爲君子之戒。
然要其終不害於正。
則吾無愧而已
宋明甫書(丙午)
今年暑雨
不比常時
伏惟起居神相萬福
辨疑校正
淸川後往復。
大段可改處。
而重被寫刻迫促
不得更稟於左右
是爲欠歎。
蓋初使淸川便經由高案。
而見其一字不動
想於湯劑中有所不點檢耶。
諸意以爲校之不精
寧無刊者。
誠然誠然
此役數十年來期以合並同勘。
遷就至今
老來人事
若復遲徊
恐無其時
小學四書尙書禮記
旣已始事
今當完畢
疏箚禮變數冊。
方送淸川
使與校出得了
亦可繼此幷刊。
臨板愈覺愈難。
如是悤悤。
豈皆無憾
譜亦多誤。
可歎
公元1667年
宋明甫書(丁未)
昨者手書兩度
次第承拜。
此中憂患
卒卒无暇
不得專謝。
罪恨。
伏惟卽日
靜履康勝
味道日深
倍切瞻仰
此奉老久在花山
昨歸江寓
因方伯得兩兄近日文字
洗手玩讀
毛骨俱竦。
俄而黃人疏本繼至
足以一笑之資。
用意深巧。
微有動人主處。
世道更落一層
則此畢竟有見售時耳。
然以諸公之力。
有以百年扶植
今日所論。
亦可謂太不草草耶。
第恨執事急於救弊
所以今日之事者非不切至
而但於根本處有所未盡耳。
江南雖曰寡弱
其實不無方寸之刃。
故能使郉貞下車張昭一言
今日廟堂之責。
一寸鐵爲重而五百金爲輕矣。
如何如何
觀目國事似難收拾
九重憂惱必甚。
大聖權度所以之者
不能一一合宜
爲自耿耿耳。
公元1670年
宋明甫書(庚戌)
到家益想執事何以經過
然所執不愧
雖被許多唇舌
豈不於此行全無事屑屑道路之爲無據耶。
隋城路上
祗受傳諭
入辭疏。
略有說話
未免馮婦見笑於人耶。
委頓數日。
却食不能起。
自笑自憐
今見錦鄕人
爲舍兄有此不可必之擧。
曾無所稟於座下耶。
不敢勸沮
使之先進門屛
聽其指揮耳。
執事脫然辭歸
未易辦。
雖或少遲。
如此之狂
走顚妄也。
前後行止與此少異故也。
如何
宋明甫書(庚戌)
昨自錦峽。
取路連山
還到江寓
則台札與關西伯書在案矣。
三復以還
慰感交並
仍承新搆淸淨
杖屨閒放。
外間風色
不足以累我靈臺
愧悔多端
至欲露章之敎。
令人不勝痛慨也。
人心叵量。
世道至此
區區之憂。
非但一事而已
奈何
弟傷於行役
頹塌不能起。
少待涼至。
洞台潭。
一擧兩計
未知果無戲魔否。
千萬在默會
公元1672年
宋明甫書(壬子)
頃承下書
有末部浮氣之示。
謂是偶感矣。
繼聞台體久未平復。
有根本。
深用憂慮
弟有六月峽中之行。
準擬其時歷拜。
故以疾患憂宂。
未卽專伻奉候
今聞宗姪始疾。
染家人。
不得已忌祀將行于他所。
方將取路尼連。
東西相左
不勝瞻悵。
敢送兒子替謁。
如有所敎。
不妨付語。
昨遯院儒生致書。
老先生遺稿校讎事。
尤庵欲來于其齋室云。
然則歸路仍與少留耳。
日益毒熱
不能周繞而進之門下
雖甚鬱戀。
少待秋涼
體淸健。
一握豈無其時
千萬之祝。
竊意近日衆口所鑠。
兄安得晏然而已乎。
自是神明
勞。
吾有所恃而不恐耳。
宋明甫書(壬子)
朝因沃守之過。
略聞動靜矣。
當此盛熱
淸坐不至頹臥。
老人奇特事。
此中昏倦度日
昨聞從弟癘死。
悲撓益困耳。
宋珍山久奄忽
相聞華陽
梨洞校會又復遷就
窮途所遭
到處敗意
柰何
今歲休徵
西成可望
家家乏絶
目前危急
將來大椀。
未知屬誰。
伏乞休置萬慮
衡門省事
恨此未能致身下風
開口一噱耳。
公元1649年
宋英甫(時烈)書(己丑)
侍奉諸況。
此時如何
戀想憧憧
弟十六到淸州
已先至。
八日
並轡木川
明留弟行。
廿一。
早入城。
函丈無病。
翌朝往拜石爺。
頗有從容之話。
弟之肅後陳短疏。
亦其敎也。
批意如此
可感激石爺。
慨然時事
前已箚論銓長徇私
風浪亦起。
一臺官事
而此身親爲之。
逢彼之慍。
可歎
函丈復拜憲長
無意一出
蓋見此時不得施爲
旅榻苦甚。
一日如歲。
禮冊亦不少行。
安得不如此乎。
方與洲公務合心力。
而自兄決歸。
意思破碎
更難收拾
兄遞之後更無擧措
自下不復議擬
時意如此
年少輩如李氏及。
以石爺論銓爲不
是。
他又何說。
函丈雖出而一向退意。
其誰力起
聖意終不許遞則有可望耳。
武兄以兵郞入直
赴闕少得從容
無復舊時大氣力。
只自心慨。
吾輩不得團聚故也。
宋英甫書(己丑)
山高蹈。
益深瞻仰
室中尖物。
愈見愈苦。
函丈無人
石門冷落
時議橫流
一葦之可杭。
孚鼎侵爺。
此月陰附二司
論科從減。
玉堂箚遞亦輕。
蓋緣時論貪沈同利
代得邯鄲上黨不如云者
一邊通同之意。
言之亦可羞也。
解沈之言曰。
彼此通用
公非私。
吾應之曰。
公輩愛官爵
故以通用進爲無私
士林爲國家。
故以並取交征爲行私。
豈有原洛之黨俱收而謂之無私乎。
月之辭以爲無他謗議
殊不知自家諫長沈行私之一大端云。
聽者錯愕耳。
函丈一疏
三司紛披
少快瞻聆。
陰陽方分
邪正正混。
決西決東。
實在此時
樞機之會。
間不容髮
石爺復入
函丈久留
二老同心
百事可做。
人心靡靡
無所體統
慨然國事
雖切何益。
纍進纍說。
披肝苦口
石爺之意。
庶幾可回。
函丈堅志不欲出。
暮講稟。
冀其頷可耳。
若不來。
來又後時
則事已去矣。
無復可爲。
山陵
公元1639年
後。
吾奉二爺
浩然作歸而已
其意決矣。
最是國恩難報。
堯舜忍訣。
仲文所謂好事在手。
推擠不受者。
遂成千古之恨也。
除非此時不可有爲
則固無可望。
兄來後時
亦復可爲則何必強之。
聖上待賢之禮。
豈不前古所罕。
而兄之決歸。
只是帶職還入。
廉恥所關故也。
以兄愛君忠國
退有耿耿
則今爲他職。
適當山陵之會。
兄之復來。
不爲無據
如何如何
不有特召。
勸兄必來。
吾之初意亦變。
而實有以焉。
人心散渙
時論橫決
若復遲回
遽失此時
山陵之後
二老不留。
一出都門
豈望再入
思之痛迫
兄非果哉
不測然。
聖孝出天。
行誼未過。
政事施爲洽人心。
二老言事
未有拒受。
有君如此
何忍負之。
況此腥風汚俗
人心盡死
今日諸流。
貪沈同利
不知世有大爺者。
以此也。
世道如此
其責豈不士流乎。
力陳吾君。
仁義
少見其效。
則人或知有此爺矣。
知有此爺而後
天下事可爲。
兄意以爲如何
東方道學大事業。
只有己卯癸未開眼目處。
吾輩小人
不及於古之趨下風者。
二老足多讓於儒先乎。
石爺每稱兄王佐才
此實有見
兄勿傷大爺之明。
一事也。
今日第一義
只在善易不言易之間。
古道
桓文
事。
可俯而取之也。
聖上昔於書筵
宮寮以漢君之優劣
必以武勝文。
惜乎當時無以發揮者。
聖意所在
亦可妄度否。
如吾出處何有輕重
區區有所量入。
廿二拜命
三日供職者。
只見二老爲之兆。
而事有瓦裂之勢。
可爲流涕也。
明甫掌憲
方且趑趄
由善之
亦何遲遲
此中同人
未盡完聚精神
然此豈以言語糾合哉。
二老出力
公議頗張。
則不患不得人
顯比之義。
不占而已
今日爻象大槩如此
石爺頃至函丈
語兄甚力。
不可不來
長者之意。
必有所見
吾兄雖欲十分自信
欲將共事
凡百
初頭不可不從
如何如何
山陵已迫。
中外前銜皆來會。
之無於義
從俗亦可。
高明量度
不失大義爲望。
公元1650年
宋英甫書(庚寅)
恭承行將發。
爲國則喜。
以私則慮。
雲山從此別。
不可不一面而送之。
飛菴未穩。
當依敎。
午後可至沙山明舍或僧房
幸促鞭相就
仍成一宿聯枕之款。
至佳至佳。
天雨若下
恐有魔戲之爲念。
以此先之
試看今日事。
百僚胥吏皆有畏憚之色。
直指暗廉庶見列邑之空。
是則可爲之機。
天心不能不動於西査之喝。
五竄無故特宥
有悔過之敎。
非所謂固難
測者乎。
以我勢則破碎牽補
未有完聚之力。
向來只擧其一。
則明疏曰必大同。
長者榻前以不可。
是何同轍之轅一南一北耶。
天官任長。
布置極難。
渺渺人物
何處得來
默念諸公雖有公明之心。
而終乏恢廣之量。
大事大業
有可憂者
今日事機都在此行。
竭誠而爲之。
至於利鈍則天也。
奈何
然事有輕重
勢有緩急
凡有彈擧
苟非繫乎大者
則其於親舊
不必自犯吾手。
其間豈無方便之道乎。
衆叛親離
必敗之機也。
本來褊狹自用
不可苟從
不可攻去。
一難處者。
今日諸賢。
十年不仕。
一朝奔趨
非偶然。
有諸內必形於外。
無惑乎人之有言也。
惜乎幾事不密。
善易未免言易
不待彼言。
而吾之所以取敗必由於是者。
審已久矣。
査縛之擧。
不必若是
造言胥動。
足以撓楚權而乃公事。
可歎
旣往不可追。
來者猶可言。
竊願諸公
克攻吾闕。
一毫之未盡。
然後大人格非之事。
次第行之。
開發聖心
斷然大事自期
小小罅漏
一彈足以塡補矣。
吾兄之學之才無愧古人
知遇之隆。
亦所罕比。
德愈盛而責愈重。
則大而慮則深。
吾子勉之哉。
朋友之望於兄。
豈不卓卓
而但少欠從容
至於敗事
公元1643年
機。
幸願容受
務持大體
出入經幄
大明誠正之學。
使吾君恒立於淸明粹正之地。
則天下事如絜領而裘順矣
不必人人而去之。
事事而更之。
無如前日止呂沮尹。
一時紛如。
如何如何
試看冬日將上。
寒氣尤凜。
蓋以陽將起而陰退
有戰搏肆厲之象。
此亦庶見一曝之溫耶。
千萬愼之
如有北擧則合有素定
一身不足恤。
國家事至重大
不可自首以及吾君。
只可罪人自處
緘口結舌
片言不出。
折頭陷胸。
惟其所爲而已
未知隱之於心如何
頃聞榻前有以卞誣送使啓者
抑末也。
國家未有顯擧
先發於彼者。
不佞之徒之所爲也。
自上凝然定慮。
示以重威。
嚴命譯者
並與不悅之流
必知其孥戮如烓之爲。
則民之被侵本官者。
不得越訴方伯
況以國家之威乎。
竊惜夫當時北人發言也。
何不自上怒詰責讓。
委曲作說。
將欲卞之。
何言不可
無可執之端。
彼有誣喝之罪。
則渠亦自服。
不必費五百金而可無事矣。
上至
欲親入北京而卞之。
則渠何辭而實之
有如力量手段
可以有爲
所以憂虞者。
不在彼而在我也。
公元1650年
宋英甫
兼示宋明甫書。
(庚寅正月)
行在途。
眠食安閒
合席有日
歡喜可占
明書前後大槩得之
凡百已定
無奈何
何必熏慮。
徒傷無益
天心凝定
陽氣日回
大小邪沴
自然消去矣。
諸公一心
聖意契合
何患孔壬
何畏共工
更須堅志。
無復顧慮
竭誠而爲之。
不可小小疑嫌決吾去就
如何如何
出入經幄
進言說。
毋惜投示也。
今日諸賢重被恩遇
比古罕有
無可退之義。
竊恐明行從此復遲遲也。
蘇氏晁錯論。
可見無故而發。
難身不自任
義理亦未穩。
今日事機
正異尋常
君上牢固此心。
程杵之事。
亦可爲也。
吾心先動
天意豈得不撓
石箚明疏。
俱有危懼之色。
不妥矣。
但吾無戒具耳。
所謂標榜登呼。
何足云云
宋英甫書(庚寅三月)
昨日書。
今朝承拜。
侍奉平安
慰喜
潮熱之症。
爲兄不無所慮。
洛狀之露。
邯鄲之醜。
不足說。
卽見尼孝書。
聖上有悶惜大老之敎。
而筵臣乃進當社稷何之言云。
已知其有此事。
而當如社稷何。
痛心痛心
函丈姓名
果出於胡口。
則不君命而當有入洛之行耶。
比聞靜叔則弟名亦在於嘉山投書中。
庶免度遼之恥耶。
呵呵
狂疏辱奬。
令人愧笑
不好看者。
在所
如何
奈何
宋英甫書(庚寅七月)
卽接汝老。
槩審所患漸平。
何慰如之。
根深可慮
加護力治。
完復天和朋友之幸也。
千萬自愛
謝遣學子
捐書冊。
專務涵養之功。
至佳。
默念天心左右無偏
雖有或抑或揚之擧。
終無全捨全取之理。
廟算鶻突
廷議含糊
無足怪也。
異日時事
可占耶。
兄欲入文字
不可無言則其說如何
先賢下誣事。
任斯道者終不可默然而已
早晩一言
不可已。
此意石,愼二爺亦有稟達者耶。
兄試與一往復亦佳。
欹枕之責。
非所聞也。
宋英甫書(庚寅七月)
濠書。
承兄患漸復。
有根本爲憂。
此大槩也。
近日文字有及別件事否。
凡百懸懸
函丈有書。
以栗谷集方刊湖營。
欲修出年譜並刊。
邀弟備繕寫役而促之。
臨行作此。
幷魯札致之濟郵。
早晩達去。
遯留未必多日
回程當向那邊
未知兄無動他意耶。
彼役似不可草草
宜自函丈往復諸兄
色目出處
難會合。
歎也。
張之指斥
不可辭。
惟其朋道之如何。
不與同流則烏免其名哉。
旣曰天下大老矣。
目爲大老
朋。
其可辭乎。
呵呵
世道益險。
何奈何。
吾人身在閑地
宜噤不合開口
而每臨兄紙。
不免
亦自笑耳。
公元1652年
宋英甫書(壬辰正月)
歲換不得賀大夫人。
恨其地遠
承兄書。
恭審嘉福
深慰。
示意俱領。
新年欲入文字耶。
欲言則豈不可也。
昨聞論崇遠置。
以爲保全之計。
心甚慨然
累日不釋也。
豈謂完公復爲此論耶。
事如孝昭有異濠上之會。
恐兄不盡察納鄙意耳。
今廿五日。
惟澤之子顗。
惟泰之子頔。
惟謙之子頛,從姪頌將冠其首。
旣已許來敎矣。
顒俟枉辱。
雖有拘礙
幸乞方便圖之。
毋負闔室之望。
視之何異一家事。
一家事何拘礙之有。
惟兄諒之。
亦欲懇濠。
而未知肯臨否。
路險家僻。
朋友之來。
無乃過分計耶。
呵呵
宋英甫書(壬辰十二月)
昨奉一書
兄駕遠出。
未得承復。
未知雪中行李淸勝否。
興昏專便如此
誠可慨然
納幣異日假館一節
無甚難行
必務已勝。
至曰吾先祖亦莫之行。
其意不在行事之便而已
最恨元錫之冠。
重違兄敎。
忝據賓席
爲主人之羞。
今日宛轉之責。
不可辭。
不意禮宗門實爲禮家之俗人
兄言不入。
終不回頭
則不
可奪來。
不可因此破昏
吾欲坐此新寓。
醮送兒子
委禽明日
自還家。
必待其婦見舅姑而後
往見婦之父母
無害於義理。
無駭於瞻聆耶。
且欲設牢於新寓。
前一日進宿其近。
當日日早奠雁卽出。
先歸於此以竢之。
不知女氏亦許從之否。
道路稍遠。
日早親迎
朱子之所許者。
只此一節
雖甚有據。
興執不改。
壻出之後
不使車從
取笑於人。
必大可念
鄙劣無狀
從事朋友之後
無德可記。
無行可述。
只有故人糟粕
倣而行之。
一朝遇興
區區此禮。
亦自我廢之。
寒微之喜托德門
果安在哉。
不可使聞於他友也。
須默之。
善爲指揮
不至於狼狽如何
此中書齋
果是器之十數人
合謀營建
欲爲閭塾公共之所。
故吾亦從之。
有以吾指爲洞主云云者。
吾實苦之。
不待兄敎而已止之耳。
公元1655年
宋英甫書(乙未十一月)
石便承哀書
恭審支勝。
在草亦拜哀復。
令人感涕
凡百已定
奈何奈何
所及者。
有以自勉而已
前此每以山行
煩人聽聞
奉戎季哀過近鳴葬而不見明公
還致其訝。
可笑
此中近日親傍會聚
聊遣草眷入
仍爲過冬計。
頔婦送寧。
顒婦未還。
新愚無守。
計活
到處聊落
開卷茫然無意味。
見函丈書。
湖南所刻通解一秩令取看。
不患無書。
而眷敎如此
可愧
師門不爲子孫各授傳遠計
欲寄庸陋無用
盛意難以承副。
感恩則深耳。
近想哀號之餘。
披閱此書。
有深義處。
不妨敎示耶。
公元1656年
宋英甫書(丙申正月)
雪風凍沍。
誠哀遠臨草外山形
深歎未能占測而躬來。
聞之歸程遇風雪。
必致大傷。
懸懸奉慮。
山事可信盡情不欺無如成。
成之所稱。
以永爲首
則其術雖不知其如何。
而聞其地空閒無弊。
恐此爲哀家物也。
草山亦無弊。
幸齊眼參看
如何如何
惟澤初七日欲發洛行。
取路連山
並進師門
數日計還。
將就拜廬次。
豈不一見哀家定山處。
衰病今年尤甚
近出輒加痛。
一兩日事。
不可預期
可憐可憐
思欲搬家深入靜僻中。
斗室粥飯僧活計
聚敎一家子姪。
課督其業。
有成立。
不至大家墜落門戶
則自作方外閒人
其可免罪名敎
塵緣未斷。
超脫不得
柰何
敎官須臾無事
得一少隣。
能事畢矣。
而吾所欲爲者。
得以綽綽然矣。
偶懷及之。
碣文
白軒所改如此如此而已乎。
某書許其不憚
改。
函丈亦然
幸賜更勘敎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