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x 页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说]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6H 页
易说
易有太极者何也。(天地未剖判。先有此太极。又有此阴阳。盖太极阴阳本不如此。则河图不出。伏羲无所画矣。)
 周子太极图曰。无极而太极。
 朱子曰。自两仪未分浑然太极。而两仪四象之理。已粲然于其中。
 又曰。易者阴阳之变。太极者其理也。
 又曰。太极者。象数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称。形器已具而其理无朕之目。
 
又曰。太极之义。正谓理之极致耳。有是理。即有是物。无先后次第之可言。故曰易有太极。则是太极乃在阴阳之中。而非在阴阳之外也。若以乾坤未判大衍未分之时论之则非也。(按庄子以道在太极之先。所谓太极。乃是指作浑沦未判者之名。故朱子明之。非谓未判之前无易而又无太极也。)
 又曰。此太极却是为画卦说。当未画卦前。太极只是一个混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偶。无所不有。
 又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所谓易也。但先倒说此一句。故曰易有太极。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6L 页
又曰。周子,康节说太极。是和阴阳衮说。盖太极只在阴阳里。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则先从实理处说。若说其生则具生太极依旧在阴阳里。但言其次序。须有这实理。方始有阴阳也。自见在事理而观之。则阴阳函太极。推原其本则太极生阴阳。
 又曰。动静两端。循环不已。更无馀事。此之谓易。而其动其静。必有所以动静之理焉。是则所谓太极也。
 南轩张氏曰。易者生生之妙。而太极者所以生生者也。
是生两仪者何也。
 周子太极图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
 邵子曰。一分为二。又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矣。
 程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道也。阴阳气也。既曰气则便有二言。开阖便是感。既二则便有感。所以开阖者道。开阖便是阴阳。老氏言虚而生气。非也。阴阳开阖。本无先后。不可道今日有阴。明日有阳。如人形影一时。不可言今日有形。明日有影。有便齐有。
 朱子原象曰。太一肇判。阴降阳升。阳一以施。阴两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7H 页
而承。
 又曰。有是理。即有是气。理一而已。气则无不两者。故曰太极生两仪。
 又曰。有是理则有是象。有是象则其数便自在这里。
 又曰。凡数之始。一阴一阳而已。
 又曰。太极分而两仪。则太极固太极。两仪固两仪也。
 又曰。太极之所以为太极。却不离乎两仪。(按此条。理气不离不杂之谓也。)
 
又曰。程子言动静无端。阴阳无始。盖此亦且从动处说起。若论那动以前又有静。静以前又有动。
 又曰。一气而已分而为二。则为阴阳。而五行造化。万物终始。无不管于是焉。
 西山蔡氏曰。一动一静之间。所谓太极也。动静所谓两仪也。
 思斋翁氏曰。邵子所谓无极之前阴含阳也。静之妙也。有象之后阳分阴也。动之妙也。
 云峰胡氏曰。太极判而生阴阳。一每生两。此自然之易也。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7L 页
两仪生四象者何也。
 邵子曰。二分为四。又曰。阳上交于阴。阴下交于阳。而四象生矣。
 又曰。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父。故母孕父生。
 朱子曰。四象者。阳生一阳则谓之太阳。生一阴则谓之少阴。阴生一阳则谓之少阳。生一阴则谓之太阴也。
 问。一阴一阳又各生一阴一阳。就天地间着实。如何验得。朱子曰。一物上自各有阴阳。如人之男女阴阳也。逐人身上。又各有这血气。血阴而气阳也。如昼夜之间。昼阳也夜阴也。而昼阳自午后属阴。夜阴自子后又是阳。便是阴阳各生阴阳之象。
 周子太极图曰。阳变阴合。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
 朱子曰。四象如金木水火东西南北。无不推矣。
 又曰。阳下之半。上交于阴上之半。则生阴中之一奇一偶。而为少阳太阴矣。阴上之半。下交于阳下之半。则生阳中之一奇一偶而为太阳少阴矣。所谓两仪生四象者也。
四象生八卦者何也。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8H 页
邵子曰。四分为八。又曰。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
 朱子曰。阳谓太阳。阴谓太阴。刚谓少阳。柔谓少阴。太阳之下半。交于太阴之上半。则生太阴中之一奇一偶。而为艮为坤矣。太阴之上半。交于太阳之下半。则生太阳中之一奇一偶。而为乾为兑矣。少阳之上半。交于少阴之下半。则生少阴之一奇一偶。而为离为震矣。少阴之下半。交于少阳之上半。则生少阳之一奇一偶。而为巽为坎。此所谓四象生八卦也。
河图之太极者何也。
 朱子曰。太极者。虚中之象也。又曰。虚五与十者太极也。
河图之两仪者何也。
 朱子曰。鸿荒之世。天地之间阴阳之气虽各有象。然初未尝有数也。至于河图之出。然后五十有五之数。奇偶生成。粲然可见。
 又曰。两仪者。阴阳奇偶之象也。
 又曰。奇数二十。偶数二十者。两仪也。
河图之四象者何也。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8L 页
朱子曰。四象者。一合六。二合七。三合八。四合九。
 又曰。以一二三四为六七八九者。四象也。
 又曰。六七八九既附于生数之外。此阴阳老少进退饶乏之正也。其九者。生数一三五之积也。故自北而东。自东而西。以成于四之外。其六者。生数二四之积也。故自南而西。自西而北。以成于一之外。七则九之自西而南者也。八则六之自北而东者也。此又阴阳老少互藏其宅之变也。
 又曰。老阳之位一。老阴之位四。今河图以老阳之九。居乎四之外。而老阴之六。却居乎一之外。是老阴老阳互藏其宅也。少阴之位二。少阳之位三。而河图以少阴之八居乎三之外。少阳之七却居乎二之外。是少阴少阳互藏其宅也。
 又曰。一六共宗。一为老阳之位。六为老阴之数。四九为友。四为老阴之位。九为老阳之数。此固二老之合。然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亦二老互藏其宅也。二七为朋。二为少阴之位。七为少阳之数。三八同道。三为少阳之位。八为少阴之数。此则二少之合。然亦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亦二少互藏其宅也。
 又曰。成数虽阳。固亦生之阴也。如子者父之阴。臣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9H 页
者君之阴。
 又曰。其所以为数者。不过一阴一阳一奇一偶。以两其五行而已。
 又曰。天地生数到五便住一二三四遇五便生六七八九。五却自对五成十。又曰。皆从五过。则一对五而成六。二对五而成七。三对五而成八。四对五而成九。到末梢。五又撞着个五便成十。
 系辞。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朱子曰。天位乎上。地位乎下。阳数奇。故一三五七九皆属乎天。二四六八十皆属乎地。天数地数各以类而相求。所谓五位之相得者然也。又曰。相得。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各以奇偶为异而自相得。(按二说不同。当更详之。)
 又曰。天以一生水而地以六成之。地以二生火而天以七成之。天以三生木而地以八成之。地以四主金而天以九成之。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此又其所谓各有合焉者也。
 又曰。相得各有合。是两个意。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是奇偶。以类相得。一与六合。二与七合。四与九合。五与十合。是各有合。在十干。甲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89L 页
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便是相得。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是各有合。
 又曰。相得如兄弟。有合如夫妇。盖相得则取其奇偶之相为次第。辨其类而不容紊也。有合则取其奇偶之相为生成。合其类而不容间也。
 勉斋黄氏曰。自一至十。特言奇偶之多寡尔。初非以次序而言。天得奇而为水。故曰一生水。一之极为三。故曰三生木。地得偶而为火。故曰二生火。二之极为四。故曰四生金。何也。一极为三。以一运之。圆而成三。故一而三也。二极为四。以二周之。方而成四。故二而四也。如果以次序言。则一生水而未成水。必至五行俱足。犹待第六而后成水。二生火而未成火。必待五行俱足。然后第七而成火耶。此则全不成造化。亦不成义理。六之成水也。犹坎之为卦也一阳居中。天一生水也。地六包于外。阳少阴多而水始盛。七之成火也。犹离之为卦也一阴居中。地二生火也。天七包于外。阴少阳多而火始盛。坎属阳而离属阴。以其内者为主而在外者成之也。(按阴阳之气与其所以然之理。具在于天地未开辟之前。然所谓阴阳者。水火金木土之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0H 页
总名也。其气之轻清者上而为天。重浊者下而为地。此天地之所以开辟也。方天地开辟之时。水火木金土一时成质。然水则清而止。故成之最先。火光而动。故成之差后。木坚故次于火。金尤坚故次于木。土愈实故又次于金。所谓一生水。二生火。三生木。四生金。五生土也。盖水火木金土。象也。有象则有数。五行之数。起于一而止于五。然水属阳。阳不能独成故必待其阴。则五数之外又计其阴。其序为六也。火属阴。阴不能独成。故必待其阳。则五数之外又计其阳。其序为七也。木金土皆然。此数之所以终于十也。五行生成。有以行变化。则各居其所。故于是水居北。北属冬。乃阴极阳始生之方。而所谓阴中有阳之象也。是以冬至一阳生也。木居东。东属春。阳方长之方也。火居南。南属夏。乃阳极阴始生之方。而所谓阳中之阴也。是以夏至一阴生也。金居西。阴方长之方也。土居中。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自北而东。东而南。南而西。西而北。自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春。如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立乎外。女立乎内。男女交感。生生不穷也。土则播于五行。寄于四时。故无专气。无专位。)
 问。以五居中者何也。朱子曰。凡数之始。一阴一阳。阳之象圆。圆者径一而围三。阴之象方。方者径一而围四。围三者以一为一。故参其一阳而为三。围四者以二为一。故两其一阴而为二。是所谓参天两地者也。三二之合。则为五矣。此所以以五为中也。然图以生数为主。故其中之所以为五者。亦具五生数之象焉。其下一点天一之象也。其上一点。地二之象也。其左一点。天三之象也。其右一点。地四之象也。其中一点。天五之象也。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0L 页
问。中央之五。固为五数之象矣。然则其为数也奈何。朱子曰。以数言之则通乎一图。由内及外。固各有积实可纪之数矣。然图之一二三四各居其五象本方之外。而六七八九者又各因五而得数。以附其生数之外。
 盘涧董氏曰。河图之数。不过一奇一偶相错而已。故太阳之位即太阴之数。太阴之位即太阳之数。少阴之位即少阳之数。少阳之位即少阴之数。见其迭阴迭阳。阴阳相错。所以为生成也。天五地十居中者。地十亦天五之成数。盖一二三四含六七八九者。以五乘之故也。盖数不过五也。
 问其序。朱子曰。图以生出之次言之。则始下次上次左次右。以复于中而又始于下也。以运行之次言之。则始东次南次中次北。左旋一周而又始于东也。其生数之在内者。则阳居下左而阴居上右也。其成数之在外者。则阴居下左而阳居上右也。思斋翁氏曰。河图运行之序。自北而东。左旋相生。固也。然对待之位。则北方一六水克南方二七火。西方四九金克东方三八木。而相克者已寓于相生之中。盖造化之运。生而不克。则生者无从而裁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1H 页
制。克而不生。则克者有时而间断。
河图之八卦者何也。
 邵子曰。四分为八。
 朱子曰。析四方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补四隅之空。以为兑震巽艮者八卦也。
 又曰。以四象观之。太阳之位居一而数则九。乾得其数而兑得其位。故乾为九而兑为一。少阴之位居二而数则八。离得其数而震得其位。故离为八而震为二。少阳之位居三而数则七。坎得其数而巽得其位。故坎为七而巽为三。太阴之位居四而数则六。坤得其数而艮得其位。故坤为六而艮为四。今析六七八九之合。以为乾坤离坎而在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以为震兑巽艮而补四隅之空也。(考伏羲八卦方位之图。可见。)
 伏羲则河图画八卦。其曰太极者何也。
 朱子曰。太极。象数未形之全体也。(详见上易有太极条)
 卦画所谓两仪者何也。
 朱子曰。两仪者。一为阳而一为阴。阳数一而阴数二也。
 又曰。两仪者。始为一画。以为阴阳。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1L 页
又曰。太极之判。始生一奇一偶。而为一画者二。是为两仪。其数则阳一而阴二。在河图则奇偶是也。又曰。当未画卦前。太极只是一个浑沦底道理。及画一奇一偶。是生两仪。
 又曰。左一奇为阳。右一偶为阴。所谓两仪者也。一奇为左三十二卦之初爻。一偶为右三十二卦之初爻。
 又曰。圣人作易之初。盖是仰观俯察。见得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有是理则有是象。有是象则其数便自在这里。非特河图洛书为然。盖所谓数者。祗是气之分限节度处。得阳必奇。得阴必偶。凡物皆然。而图书为特巧而著耳。于是圣人因之而画卦。其始也。只是画一奇以象阳。画一偶以象阴而已。但才有两则便有四。有四则便有八。又曰。天地之间。别有甚事只是阴与阳两个字。伏羲只因此画卦以示人。若只就一阴一阳。又不足以该众理。于是错综为六十四卦。
 又曰。龟山过黄亭詹季鲁家。季鲁问易。龟山取一张纸画个圈子。用墨涂其半云。这便是易。只是一阴一阳。做出许多般样。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2H 页
卦画所谓四象者何也。
 朱子曰。四象者。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太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少阴。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谓之少阳。生一阴则为⚏而谓之太阴也。四象既立。则太阳居一而含九。少阴居二而含八。少阳居三而含七。太阴居四而含六。此六七八九之数所由定也。
 又曰。四象者。次为二画。以分太少。
 又曰。两仪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为二画者四。是谓四象。其位则太阳一。少阴二。少阳三。太阴四。其数则太阳九。少阴八。少阳七。太阴六。
 又曰。画一奇一偶。是生两仪再于一奇画上加一奇。此是阳中之阳。又于一奇画上加一偶。此是阳中之阴。又于一偶上加一奇。此是阴中之阳。又于一偶上加一偶。此是阴中之阴。是谓四象。
 又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两边交易。各各相对。其实非此往彼来。只是其象如此。
 又曰。太阳一奇今分为左上十六卦之第二爻。少阴一偶今分为右下十六卦之第二爻。少阳太阴其分放此。而初爻之二。亦分为四矣。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2L 页
又曰。圣人当初亦不恁地思量。只是画一个阴。画一个阳。每个便生两个。就一个阳上。又生一个阳一个阴。就一个阴上。又生一个阴一个阳。只管恁地去。自一为二。二为四。四为八。八为十六。十六为三十二。三十二为六十四。既成便如此齐整。皆是天地本然之妙无如此。但略假圣人手画出来。
 又曰。伏羲当初也只见太极下面有个阴阳。便知得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恁地推去。做成这物事。不觉成来却如此齐整。
卦画所谓八卦者何也。
 
朱子曰。八卦者。太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乾。生一阴则为☱而名兑。少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离。生一阴则为☳而名震。少阳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巽。生一阴则为☵而名坎。太阴之上。生一阳则为☶而名艮。生一阴则为☷而名坤。康节先天之说所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者。盖谓此也。至于八卦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四画者十有六。四画之上又各生一阴一阳。则为五画者三十有二。五画之上又各生一画。则为六画之卦六十有四。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3H 页
又曰。一画为仪。二画为象。三画为卦。则八卦备矣。此上若旋次各加阴阳一画。则积至三重。再成八卦者八。方有六十四卦之名。若径以八卦编加乎一卦之上。则亦如其位而得名焉。
 又曰。第四画者。以八卦为太极。而复生之两仪也。第五画者。八卦之四象也。第六画者。八卦之八卦也。
 邵子曰。阳交于阴。阴交于阳。而生天之四象。刚交于柔。柔交于刚。而生地之四象。朱子曰。乾一奇。今分为八卦之第三爻。坤一隅。今分为八卦之第三爻。馀皆仿此。而初爻二爻之四。今又分而为八矣。乾兑艮坤生于二太。故为天之四象。离震巽坎生于二少。故为地之四象。
 西山蔡氏曰。动者为天。天有阴阳。阳者动之始。阴者动之极。阴阳之中又各有阴阳。故有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太阳为日乾。太阴为月兑。少阳为星离。少阴为辰震。是为天之四象。静者为地。地有柔刚。柔者静之始。刚者静之极。刚柔之中又有刚柔。故有太刚太柔少刚少柔。太柔为水坤。太刚为火艮。少柔为土坎。少刚为石巽。是为地之四象。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3L 页
天台董氏曰。邵子以乾兑离震。分太阳太阴少阳少阴。为天之四象。以巽坎艮坤。分少刚少柔太刚太柔。为地之四象。蔡氏之说是也。朱子以乾兑艮坤分阴阳。为天之四象。以离震巽坎分刚柔。为地之四象。又别是一说。当阙疑以俟知者。
 玉斋胡氏曰。邵子,朱子天四象地四象。其言乾兑巽坎同。而言离震艮坤异。何也。盖四象八卦之位。邵子以阴阳刚柔四字分之。朱子惟以阴阳二字明之。其论四象既殊。则论八卦亦异。邵子以乾兑离震为天四象者。以此四卦自阳仪中来。以巽坎艮坤为地四象者。以此四卦自阴仪中来。朱子则以乾兑艮坤生于太阳太阴。故属其象于天。离震巽坎生于少阴少阳。故属其象于地。二者各有不同也。但详玩邵子本意。谓阴阳相交者。指阳仪中之阴阳刚柔相交者。指阴仪中之刚柔。是以老交少。少交老。而生天地四象。其机混然而无间。朱子易阳为太阳。阴为太阴。刚为少阳。柔为少阴。二太相交而生天四象。二少相交而生地四象。其分粲然而有别。朱子之说虽非邵子本意。然因是可以见图之分阴阳者。以交易而成象之或老或少。初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4H 页
不易其分也。朱子尝言文王后天八卦震东兑西为长少。相合于西方。巽东南艮东北为长少。相合于偏方。以长少之合为非其偶。必若伏羲先天八卦震以长男而合阴长之巽。为雷风不相悖。艮以少男而合阴少之兑。为山泽通气。以长合长。以少合少。为得其偶。今邵子说四象之交。即文王之说也。朱子说四象之交。即伏羲之说也。观朱子之说。实广邵子未尽之意。
伏羲八卦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邵子曰。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也。
 邵子又曰。震始交阴而阳生。巽始消阳而阴生。兑阳长也。艮阴长也。震兑在天之阴也。巽艮在地之阳也。故震兑上阴而下阳。巽艮上阳而下阴。天以始生言之。故阴上而阳下。交泰之义也。地以既成言之。故阳上而阴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上下之位。坎离列左右之门。
 朱子曰。震与坤接。是震始交阴而一阳生也。巽与乾接。是巽始消阳而一阴生也。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4L 页
进斋徐氏曰。一气循环。自复至乾为阳。生物之始也。故震兑阴上而阳下。为交泰之义。盖主动而言。自垢至坤为阴。成物之终也。故巽艮阳上而阴下。为尊卑之位。盖主静而言。
 思斋翁氏曰。卯为日门。太阳所生。酉为月门。太阴所生。不但日月出入于此。大而天地之开物虽始于寅。至卯而门弥辟。闭物虽始于戌。至酉而门已阖。一岁而春夏秋冬。一月而晦朔弦望。一日而昼夜行度。莫不由乎左右之门。
 双湖胡氏曰。观此图。以四正卦居四方之正位。乾坤坎离反覆只是一卦。以二反卦居四偶不正之位。震反为艮。巽反为兑。本只震巽二卦反而成四卦。合而言之。天位乎上。地位乎下。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山镇西北。泽注东南。风起西南。雷动东北。自然与天地大造化合。
 又曰。先天八卦。对待以立体。其位则乾一坤八。兑二艮七。离三坎六。震四巽五。各各相对而合成九数。其画则乾三坤六。兑四艮五。离四坎五。震五巽四。各各相对而合成九数。九。老阳之数。乾之象无所不包也。造化隐然。尊乾之意可见矣。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5H 页
伏羲六十四卦方位
 朱子曰。此图圆布者。乾尽午中。坤尽子中。离尽卯中。坎尽酉中。阳生于子中。极于午中。阴生于午中。极于子中。其阳在南。其阴在北。方布者。乾始于西北。坤尽于东南。其阳在北。其阴在南。此二者阴阳对待之数。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者动而为天。方者静而为地者也。
乾易坤简说
乾道变化故成易。坤道相生故能简。易简而人物乃得天地之性于两间。观羲圣之因河图而揲著倚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画卦之道。则天地之变化可知矣。阴阳变化之中。致知格物之道成焉。致知格物而后穷神知化。不可躐等而径进焉。故子贡之贤。而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则其他弟子可知焉。道学之难知也如此。而我欲明之。俗儒之疑惑宜矣。虽然。诚知乾易坤简之道。而明于致知格物之学。则盈虚消息之道。变化进退之理。广大之德。神明之化。在于指掌之中。而天下无难事矣。教化之隆。而治国平天下之道行矣。此易理之所以为大也。宋之陈搏。明于周易六十四卦之爻辞。数往知来。穷神知化为事。此坤道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5L 页
相生相克之法也。陈搏精于其术。能知吉凶。而以卜筮自负。而不复知有乾道之变化焉。康节传得其学而占验高妙。故乃以道学自任。而论易理于盈虚有无之间。世之人莫能窥其端绪。而景仰如神。故康节自以为知天道也。因言五声六律十二辰皆六十也。阴阳之数。不分轻重。而俱以六十为准则。不合于河图之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何耶。河图之数。非天之不及于地而数不足也。君逸臣劳。阴阳不可以同体。康节其未之思耶。乾坤自有其度。而康节以河图洛书方圆之体不为夫妇。而谓之先后天也。有违于阴阳之理。故我欲明羲圣与夫子之道。作三二圆章及四营成易与参天两地之文。又作天地人书。而诸儒犹未之信。故复作乾易坤简之说。以明阴阳逆顺之不可同体焉。观者详之。
道近求远书
宋之陈搏,邵雍。明于易理。而数往知来。避凶趋吉为事。此圣门之极工与天地无穷之道。非人人之所知也。无以议为。而康节之道。精于物外之理。能知高远之事。而似不究生生之德。噫。天地乃万物之父母。而康节以河图洛书方圆之体。不为夫妇。而谓之先后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6H 页
天。则是不思化育之理也。而况覆载之间。以天地之无穷。而康节为三十六宫。而论消息之理于地下。则是有违于运用之道也。造物以天地之心而行天地之化。则何赖于地下焉。以天地之大德而成天下之品物。则何暇于地下焉。天地之德广大。而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具于一身之上。而康节以日月星辰在天之象。推明盈虚进退之理于后土之下。其说难信而其理难究焉。世之人以父母之德。求之于天地之心。则无高远难知之理矣。为之作道近求远之说以明之。此非我之言也。天地之理也。
三二圆章说
三二者。天地之数也。圆者蓍之德也。易六位而成章。故取其义以名篇者。是赞羲圣作易之道也。以明求道于数而不当求道于虚无之域矣。天开地辟而人物生焉。既有运动之性。乃有知觉之理。河图者。天垂象。全体浑然。故曰图。洛书者。地呈形。位数昭明。故曰书。圣人仰观俯察。则无声无臭。而位育之功在人。故乃取大衍之数五十。而揲蓍倚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画八卦。变化之理具而仁义之道立矣。此所以河图之数十也。尊卑有定。贵贱有序。而君道行焉。文明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6L 页
之化在君。非人臣之所敢干也。此所以洛书之数九也。道由人行而人以道显。道倚于人而人依于学。三代之上。道学明而礼法正。故人才盛而治道休矣。三代之下。道学微而礼法乖。故以儒为迂而治不及古。噫。秦坑儒焚书而弃礼义。汉不好儒而治道杂霸。虽有名儒硕士于其间。而独善其身。老于岩穴而不能有为于世。晋崇尚虚无而轻蔑礼法。以致五胡之乱天下。先王之大经大法。尽为亡灭。故隋唐五代之间。无人识道者。呜呼。宋之陈搏。虽以数学鸣。而任其私智。不遵夫子之明教。大失羲圣画卦之旨。而康节传得其学。以穷神知化为事。而不究变化之理。天其不欲使道学明于世耶。以若人之才能而其失如此。信乎知道者之鲜矣。我家贫年老。不能专意于学。近得系辞。观夫子天一之章。而按图而揲蓍。则画卦之法。在于目中。而气力已衰。所见不逮。既非见知之才。又无难疑之处。盈虚消长之道。变化进退之理。不能窥其端绪。则其于致知格物之学。穷神知化之事。无以自得焉。所当缄默不言。以待后之明智君子。而夫子有言曰。知之为知之者。欲其以所知之理言乎人也。我若不言则康节之说行。而先儒从之已久。或恐后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7H 页
之君子随风而靡。不察夫子之言。而使羲圣画卦之法。不明于世。故不得已而言之。言之虽勤。而能信者必鲜矣。羲圣揲蓍作易之法。则参天两地而倚数焉。而既得四营而成易则数变为卦矣。诚知成易之道。则八卦成列。变化在其中而康节卦中爻辞之阴阳。以图书九六之数论之。是天人失位而尊卑未定矣。河图洛书则天地之象也。八卦则羲圣之所以范围天地之化而作之者也。天人虽曰一理。动静自有二致焉。三三九也。故阳曰九。二三六也。故阴曰六。此以揲蓍画卦之分阴分阳而言也。非有拘于天地图书之数也。天人之理甚明。故我因夫子已陈之义而推明之。伏羲八卦之次第。则以揲蓍画卦之先后而言也。天道流行之迹。是为圆图。文王八卦之方位。则因龟文位数。而定尊卑贵贱之序也。四时运用之理。是为方图。易则法天地而成人道。顺阴阳而兼仁义。变化无穷。一阴一阳。其理有难测焉。天人有别而不可相杂。故河图洛书及易同而有异焉。是以我不能无疑焉。乃正圆图方图之大少阴阳及其策数与方位。以俟后之君子焉。道学之明于世者天也。其不明于世者亦天也。我何有意于其间哉。然而不自量力。排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7L 页
群议而备陈变数成易之道者。正为吾夫子以天纵之圣。遵羲圣之继天立极。而大明天人之道。以诏后之学者。而诸儒不顾夫子之所论。而各以所见论难。使圣学遂泯焉。故我因夫子之教。而言揲蓍画卦之道。以为一助云。
四营成易书
河图之数十也。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以十数成易矣。而画八卦者五十则大衍之数。而其用四十有九。圣人揲蓍依数而分阴分阳。四营而成易。故变八数而作八卦。弥纶天地之道而神变化。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引而伸之。八卦成列于八方。而为六十四卦。则极其数。当期之日。而当万物之数也。天下之能事在于是数之中矣。非揲蓍则圣人无以分阴分阳而成易焉。四十九策之中。阴阳之体用备。而鬼神之道行矣。言天下之至赜。言天下之至动。其可不察欤。阴阳之体用。不可以他求者也。天地半分十数。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五七九二十一则是为太阳。而其用二十八矣。五六八十九则是为少阳。而其用三十矣。四六八十八则是为太阴。而其用三十一矣。六七五十八则是为少阴。而其用亦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8H 页
三十一矣。奇偶之数可据者。五位相得之间。而康节之论揲蓍挂扐之数曰。五四为奇而九八为偶之说。乃揲蓍得卦而卜筮之道。非分阴分阳而成易之规也。天下至精至变至神之道。圣人化而裁之。既尽其理。而康节以用策求卦之道。为揲蓍成易之规。故有违于天地之度矣。我故慨先儒之不察。欲后生之易晓。作三二圆章。以明变数成易之道云尔。
参天两地文
河图者。天之示人以道而成象者也。天道均平而流行不息。故羲圣观而则之。参天两地而依数。分阴分阳而画八卦。所以崇德广业而神变化也。古之圣人明于是学。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同变化。光被四表。故天下归其德而乐其仁。称其知而安其教。为君为师于百世而不能忘也。周室既微。王迹熄而尊卑失位。诸侯并争。后义先利而失元亨利贞之。道圣贤不在其位。而商鞅申不害之徒。害民病国而以乱天道。故圣学之不明于世者。千有馀年矣。诸儒虽欲明之。而不达天地人之道。言易理则以吉凶悔吝为事。而不知仁义礼智乃易之本。言河图洛书之数则以相生相克为其体用。而不知均平和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8L 页
顺乃天之道。故阴阳错乱。大少易置。此非天道变化成象示人。有古今之异也耶。正因人事失宜。不及古之圣人参天两地而倚数。分阴分阳而成易。故天道失其度而人事失其智矣。变化进退之理。盈虚消息之道。无以明之则致知格物之学。穷神知化之事。无能知之。天意不悔。不欲人之知道也则已矣。如欲知之。则道必复明于世矣。道之明也虽在于天。而神而明之。实存乎人。虽知不可妄论先儒之得失。而亦不可以人而废道。故按图而究其源。则诸儒各以所见相尚。而不察先圣揲蓍作易之旨。故我因夫子之教。而遵羲圣三天两地而画卦之法。作四营成易之书。以明羲圣之经天纬地而立人成物之道焉。
天地人书
天地乃万物之父母也。以天地为父母者。人与物之所同然。而人为最灵。故以父母之道事天地者。则人而已矣。是故。易为天地之心。而人乃易之身也。天地人之无间者。可见于此矣。父母之道慈爱为大。故天地以德泽化育群生焉。心以神明为大。故易以变化开物成务焉。身以孝悌为大。故人以仁义礼智修省焉。此伏羲氏之因河图而作八卦。教人以广大之德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9H 页
神明之化。而成性道义之门也。是故。夫子大其智而称其德。以教当时而诏后世。其为教也至矣尽矣。学者崇信而遵奉焉。则大道终必不泯于世矣。而世之人不以父母之德论天地。而以无声无臭为其体用焉。不以神明之化论易理。而以相生相克为阴阳之消长焉。不以敬慎仁义之道为人事。而以多言或中妄论吉凶为高致。我甚惑焉。乃作三二圆章及四营成易与参天两地之文以示诸儒。而欲教羲圣揲蓍画卦之道。则有一儒生曰。康节圣门传道之人也。妄论其得失则人必非之。不欲学也。人性之难悟也如此。虽使伏羲氏复生。而易理则不可复明于世矣。此非诸儒之过也。康节之言为人之所重故也。康节之学出于图南。而图南之学。习诵周易六十四卦之爻辞。而以卜筮为业焉。盖其爻辞。文王羑里之作也。数往知来。避凶趋吉之辞。康节传得而潜心于其道。无奈未遑于详究成易之道耶。以康节之高才明见。而不能致知于河图天地数之变化。何耶。河图之数十也。五位相得而各有合。而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四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499L 页
营成易。而十有八变而成卦。故八卦而小成。则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而天下之能事毕矣。四十九策之中。有广大和平之德。有盈虚进退之理。有仁义礼智之性。而千变万化。以类万物之情而行鬼神之道焉。其为教也至大至广。不止于卜筮而已也。故夫子叹美而称说之。乃作彖,象,系辞,说卦,文言。以明易理之无穷。而言羲圣化民成物之道焉。其为道也不可以言语形容而康节之论揲蓍卦扐之道曰。五四为奇而九八为偶。故四四五为三奇而八八九为三偶。何耶。河图之数自天一至于地十。皆以一而贯之。安有三四三八焉。此康节揲蓍取卦而占卜之法也。非羲圣揲蓍倚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作易之道也。故羲圣则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焉。康节则以四九四六四八四七为阴阳之体用而求卦。故惟知吉凶而不合于变化之理。乃以河图洛书方圆之体。不以为夫妇。而谓之先后天也。天道虽健而不以地配之。则无阴阳之合德。而何以有化育之功焉。无母而何以有相生之理乎。是故夫子之系辞曰。天地絪缊。万物化醇男女搆精。万物化生。又曰。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焉。夫子之说卦曰。乾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0H 页
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焉。夫子之序卦曰。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又曰。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是以。人伦正然后治国平天下之道行矣。是故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先后天则不几于二君乎。夫子天一之章。言羲圣揲蓍作易之道详矣。而又曰。三五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传授心法也。康节之学。能用其才于穷神知化之道。而似不究易理于道德仁义之门。我用慨然。揲蓍而求羲圣之道。从夫子之教而究天地之数。则历法大乖而天文失其度。地理失其形。人事失其智。阴阳错乱。不可复正焉。噫。我既年老。徒费精神而正之为难。虽能正之而惟增诸儒之多言。何益于天地之理乎。以夫子天纵之圣明羲圣之道。而犹尚如此。我欲明羲圣与夫子之道。而得无人言乎。此俗儒之所以多言也。虽然。天地既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0L 页
赋人以大道。则我不顺天地之理。而为俗儒之多言而不为一言也哉。于是乎书。
羲易邵易有不同辞
易理其可易言哉。康节言易。而乃与羲易之位次不同。何耶。河图洛书。天地方圆之体也。阴阳之逆顺不同。而动静自有常也。而康节传得图南之学。沈潜文王六十四卦之爻辞。数往知来。穷神知化为事。此洛书坤道相生相克之理也。而河图之数则乾道也。一阴一阳。变化不测。羲圣知造化之理。揲蓍依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画八卦。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天下之疑。顺阴阳而神变化。开物成务。与天地准。故夫子喜其大而化之之德。寻绎吟玩。因思先圣揲蓍成易之道或差。而圣学不明于后世。故乃作系辞而反覆详言之。其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何谓耶。羲圣因河图而揲蓍倚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画八卦。乃以四十九策揲河图之数。而五与七九为奇而四与六八为偶。揲之而五七九相得则太阳也。二十一策为体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1H 页
而二十八策为用。揲之而四六八相得则太阴也。十八策为体而三十一策为用。揲之而五与六八相合则少阳也。十九策为体而三十策为用。揲之而六与五七相合则少阴也。十八策为体而三十一策亦为用。河图之数在于目中。此见而知之之事也。天地鬼神之变化。可坐而策也。其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者。何谓耶。羲圣见河图阴阳之数。而乃知天地化育之理。分四十九策而为二。左阳右阴。故曰以象两也。乃取右之一策而挂于左手小指之间。以象阴合阳而化育人物。故曰以象三也。揲之以四以成岁焉。故曰以象四也。一岁三百六十日。乃河图阴阳之数。而六日为虚。故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岁。而因有六日焉。又一岁则合二六而为十二日也。乃用大衍之五数十数生成之馀物为十八日。而合十二日为一月。成闰于二十五月。而五十月再闰。故曰五岁再闰者。大衍之数五十故也。阴阳之造化在于掌中。岁工运用之理。可指诸掌矣。不难知也。其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1L 页
何谓耶。神无方而易无体也。伏羲氏与天地同变化。故乃以四十九策。揲河图之六数而为阳画。故谓之一也。揲七数而为阳画。故谓之二也。揲九数而为阳画。故谓之三也。揲三数而为阳画。故谓之四也。并计五数而乃变置一策。而以四十八策揲四数而为阴画。故谓之五也。揲一数而为阴画故谓之六也。揲八数而为阴画。故谓之七也。揲二数而为阴画。故谓之八也。并计十数而乃变合四十九策。而揲六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一则太阳也。又揲六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太阳之上则乾卦矣。揲七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二则太阳也。乃变置一策。而以四十八策揲二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八则太阴也。又揲二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太阴之上则坤卦矣。揲八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七则太阴也。乃变以四十九策揲七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五则少阴也。揲九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少阴之上则巽卦矣。揲九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六则少阴也。乃变置一策。而以四十八策揲一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四则少阳也又揲一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2H 页
少阳之上则震卦矣。揲八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三则少阳也。乃变以四十九策揲三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少阳之上则离卦矣。又揲三数而为阳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太阴之上则艮卦矣。乃变置一策。而以四十八策揲四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少阴之上则坎卦矣。又揲四数而为阴画故变数而成画于太阴之上则兑卦矣。八卦已成。大衍之五数十数之于八卦。为馀数者变化云为。自有其度。五数则乾道也。司天而成日月之运行。十数则坤德也。司地而成岁工运用之理。而絪缊天地。定四时成岁者也。引而伸之。成列八卦于八方。而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六十四卦之成。在于是数之中矣。羲圣之变化。与天地同体。故夫子赞美而推明之。此羲圣阴阳不测之道也。非羲圣之神明。则无以定阴阳之位。非夫子之大圣。则无以曲成万物而不遗焉。康节学坤道相生之法。而通论乾道之变化。故位数不同也。何者。风云雨露。天泽也。万物资始焉。化育群生。坤德也。万物资生焉。阴阳不可以同体。而康节以坤道相生之理。并论乾道之变化。则是乃二女也。而河图洛书方圆之体不为夫妇。而谓之先天后天。则是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2L 页
乃二男也。二女无相合之道而二男无相生之理。何以不思天无二日而人皆有一本焉。是故康节之论河图之数揲蓍挂扐之道。曰太阳居一焉。而夫子之论羲易揲蓍作易之道。一为坎六。则月也非太阳矣。康节之论河图之数揲蓍挂扐之道。曰太阴居四焉。而夫子之论羲圣揲蓍作易之道。四为巽五。则长女也非太阴矣。康节之论河图之数揲蓍挂扐之道。曰少阴居二焉。而夫子之论羲圣揲蓍作易之道。二为坤八。则地也非少阴矣。地理书云。乾主六数。坤主二数。震主三数。巽主四数。坎主一数。离主九数。艮主八数。兑主七数。与洛书戴九履一之位数同。则是地理之书犹遵圣人之规。而康节则以三十六宫为重拆单爻而成易。故邵易之位数与羲圣之变化不同焉。羲圣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人性而究天地之理焉。康节则以日月在天之象。推明盈虚消息之理于地下。体天者人也。而不肯究道于人。而求之于地下。信无人焉则易何以成哉。天地运用之道。夫子言之详矣。地下之理则斯未之信也。夫子之系辞曰。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又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又曰。夫易广矣大矣。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3H 页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又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而不言地下之理。又曰。齐小大者存乎卦。观于卦则可知阴阳之策数。而康节以四九四六四八四七为阴阳之体。而其于当万物之数。则以四八四七为少阴少阳而不用焉。以四九四六为老阴老阳而再用其数。则此非齐小大之道。而天数六千九百一十二策。地数四千六百八策。则不合河图之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而有违于羲圣揲蓍作易之道。河图乃八卦之本。而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故变化不行而四象未成。此羲易邵易之所以不同也。
伏羲,康节河图八卦相左说。
易理出于伏羲氏之因河图而揲蓍依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画八卦矣。而康节之河图八卦。与羲易相左。何耶。伏羲氏与天地同体。故顺阴阳而神变化。康节学图南相生相克而数往知来之法。穷神知化为事。此坤道简能之法也。非乾道阴阳不测之理。故河图十数之变化不行。而致知格物之学难能。故治国平天下之道不传于世。而无人或言。何耶。虽然。羲圣立人成物之德既大。而吾夫子道德仁义之教亦勤且明矣。夫子之文言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系辞曰。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3L 页
蓍之德。圆而神。又曰。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又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羲圣河图十数变化之大如此。而康节不从事焉。故康节之河图。则一二三四天地之数失位。而居于四隅焉。而八卦乃人与物之成象者。而列于天地数之间。则夫子之所谓列贵贱者存乎位之道。安在耶。康节之八卦则天地之数同列。而五数居中。其于天人之无别。何耶。康节之洛书则十数在中。而八卦错乱于其间。而俱失其序次。何故耶。任意变易天地之数。而使阴阳之位次相失而无章。则无奈不合于理耶。康节之河图则一数为艮。而康节之八卦则一数为坤。康节之河图则二数为兑。而康节之八卦则二数为巽。康节之河图则三数为震。而康节之八卦则三数为离。康节之河图则七数为乾。而康节之八卦则九数为乾。则虽乾坤逆顺之不同。而是何康节之河图及康节之八卦一人所作。而位次之相左如是耶。观于此则其与伏羲氏之河图八卦相左。固也无可言者。康节之洛书与卦象之失序不为举论。而要之图南之学能知吉凶。而从事于代有终之道。而不知成性大始之化。故康节传得而以六爻之知化自任。而不究十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4H 页
数之变化而然也。世之君子。遵羲圣之揲蓍倚数。分阴分阳。成三才而画卦之道。从夫子之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教。而以之正天地之度。而明人物之性。则地平天成。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也。大人之事哉。我既年老。作是说以勉诸君子。
总论
易理之所以不明于世者。以世之人诵法康节之数往知来避凶趋吉之事。而不究羲圣之千变万化。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而立人成物之道故也。周易六十四卦之阳爻百九十二。阴爻百九十二。而大少阴阳半分其爻。太阳之策二十八。而以九十六爻通计其数。则其策二千六百八十八策矣。少阳之策三十。而以九十六爻通计其数。则其策二千八百八十策矣。合五千五百六十八策。而太阴之策三十一。而以九十六爻通计其数。则其策二千九百七十六策矣。少阴之策亦三十一。而以九十六爻通计其数。则其策亦二千九百七十六策矣。合五千九百五十二策。而四象之策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以之正天地之度而当万物之数也。阴阳之变化如此。而康节以四九四六四八四七为阴阳之体。而四八四七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4L 页
则以为少阴少阳而不用其数。而以四九三十六为老阳而再用其数。则其策六千九百一十六策。而以四六二十四为老阴而再用其数。则其策四千六百八策。不合于河图之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而变化不行。四象未成。何耶。康节以坤道相生相克而穷神知化为事。而不以乾道之变化不测为本。故其于论易之四象也。三四乃离震少阳之位。而康节谓之少阴焉。五六乃巽坎少阴之位。而康节谓之少阳焉。是专意于穷神知化。而惟知吉凶为业焉。不知以数与卦之变化相准。故不自留意于阴阳之错乱而然也。千古之绝学。虽不可以一朝复正。而天道亦不可以难知。而付之于卜筮之间而不加察焉。世之君子诚能正天度而顺地理。观变化而察妖祥。则庶乎其益乎。必有其益焉。康节之易。有异于羲易。而无人敢言。我一言之而群疑满腹。是非多端。是康节重于羲圣与吾夫子耶。知其有康节而不知有先圣。何耶。必以康节为重。则其于天道何哉。河图洛书。天地之数也。而八卦乃易之本也。夫子之系辞曰。四营而成易者。言羲圣揲蓍依数分阴分阳而画卦之道也。易之为治国平天下之道久矣。而三代以后。去圣远而易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5H 页
学不明于世。故言易理者论河图洛书之数。而不言八卦之变化。言天道者不知致知格物于身。而求盈虚消息之理于地下。所论者非所用也。所用者非所学也。仁义礼智之性。修德安民之道。无一举论于易学之中。是知之而不言耶。不言而道在于其中耶。知之与不知。不在于多言。故我从吾夫子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之教。作易说以明之。
   乾主六数。(戌亥同)坤主二数。(未申同)震主三数。(甲乙同)巽主四数。(辰巳同)坎主一数。(壬癸同)离主九数。(丙丁同)艮主八数。(丑寅同)兑主七数。(庚辛同)
   
河图。六数先之。七数次之。九数次之。三数次之。四数次之。一数次之。八数次之。二数次之。四十九策。自六至四如法。至五去其一策。以四十八策用之如法。此所以三五以变也。
   六数先之第一。故谓之乾也。七数第二。故谓之兑也。九数第三。故谓之离也。三数第四。故谓之震也。四数第五。故谓之巽也。一数第六。故谓之坎也。八数第七。故谓之艮也。二数第八。故谓之坤也。
   洛书八卦方位相合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5L 页
康节老阳之策。六千九百一十二策。老阴之策。四千六百八策。
  伏羲河图
삽화 새창열기
  康节河图
삽화 새창열기
  
文王洛书
삽화 새창열기
  伏羲八卦
삽화 새창열기
  康节洛书
삽화 새창열기
  文王八卦
삽화 새창열기
  
草庐先生文集卷之二十四 第 506H 页
康节八卦
삽화 새창열기
 周易六十四卦之阳爻百九十二。阴爻百九十二。
 太阳之策二十八。 二千六百八十八策。
 少阳之策三十。  二千八百八十八策。
 太阴之策三十一。 二千九百七十六策。
 
少阴之策三十一。 二千九百七十六策。
 一日十二时一时八刻。一刻十五分。
 一日一千四百四十分。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日。一岁三百六十日。六日为虚。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