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堂私载卷之十二 (自动笺注)
西堂私載卷之十二
 行狀
  
先府君行狀
公元1708年
先府君徵明
字伯祥
李氏
全義縣人
有諱棹。
佐麗祖。
開國功。
官爲太師
府君實後之。
迄于我祖。
赫世繁昌
孝靖公貞榦
善養百歲母。
江公濟臣
文武全才
世宗宣祖名臣
事迹具載國乘家譜
江公正字諱耆俊
正字縣令諱重基
縣令同知樞府事諱行健
自淸江公以下四世
皆贈大官
同知生諱萬䧺。
文學行誼
負一世望
官止黃海道觀察使
寔生府君
妣曰達城徐氏
達城尉景霌之女。
府君之生。
仁廟戊子歲十一月二十四日
始生之夕。
觀察公有夢月之異。
少字月徵。
所以志也。
府君年十四。
丁觀察公憂。
繼居祖妣夫人喪。
自盡哀戚
而禮無違焉。
癸丑
上庠第五名。
遊賢關
言議英發
率常屈其座人。
儕流翕翕推伏
每有大議論。
就正焉。
館官秀芳。
策士爲文
褻語
侮弄經訓而慢先聖
府君入泮庭。
聲其罪逐之。
秀芳由是廢。
甲寅當事者
必殺宋尤菴時烈
士類多欲抗䟽頌其寃。
顧畏忌無肯。
先發强起府君
府君在野
騎一欵段以入于城。
遠近聞之。
爭赴七百餘人
事乃克擧
府君布衣
名論甚
盛。
先輩名公
皆深相期與。
而淸城金相公錫胄
每稱以國士國士云。
府君長身鬚髯
神采燁然異衆。
開爽
與人交。
推誠不疑。
輸發府藏
無所欺隱
時亦間以諧笑
然素剛簡
志節落落
遇事直前
無所回避
未甞毁譽之恤。
以此爲時輩所側目
而許積當國用事。
尤心憚府君
屢形於言。
于時羅織之禍。
遍及士流
府君亦不樂在京。
徐夫人
歸東峽。
躬服力畎畒以爲養。
其所自奉
率人所不堪者。
徐夫人未甞不具甘毳焉。
以其隙留意古人學。
自病豪雋不受繩墨
則益讀論語自警編等書。
皆能成誦
庚申
當事諸公
交口薦進
家拜桃源察訪
不就
無何
徐夫人憂。
旣闋。
又用薦者言。
待次
連除義禁府都事歸厚別提
遷戶曹佐郞兼國都監郞。
坐事罷。
中甲子庭試文科。
官居野處
相慶以得人
唱名
除禮曹佐郞
兵曹
判書趙公師錫才府君
府中事無大小
悉以委之。
遷司諫院正言
旋以繡衣
廉問北關
復命
復爲正言
轉司憲府持平
擧奏世紀父子
居官不謹
詆辱臺閣之失。
選入玉堂
修撰兼備邊司郞。
時上免喪
拜陵日。
觀戎西郊
府君進曰。
殿下諒闇纔畢
展謁園陵
雨露之感。
不勝怵惕
而禮畢升路。
鼓吹發音
秉戎麾。
介士交馳
臣謂此擧非其時
必欲閱武
抑豈無他日乎。
上怒變色
罷。
梁友澈之獄。
選爲問事郞。
申公汝哲。
又辟從事
副修撰修撰者二。
副校理者四。
又兼南西二學敎授,知製敎
朝議府君甚重。
盖將浸浸嚮用矣。
丙寅
京師諸道地震。
上因灾異
責躬求言
府君校理
應旨進䟽
前史陳戒累百言
而首論外戚曰。
今之戚畹
雖名爲士流
居養之所習移。
人情易變。
臺彈之所激惱
素志難守。
臣願勉戒我坤聖。
飭厲戚里
俾各謙抑畏愼
明德馬皇后之於外家
豈非公私之福。
又論所幸張貴人曰。
聽言之堦不一
而來讒之路易啓。
致傷之道旣廣。
而愼疾之意易弛。
此宜聖明惕然加意
張炫父子
曾所附麗於楨,者。
處心行事
見疑國人
殿下今使其近族
昵侍左右
前頭之憂。
不可勝言
自古國家之禍。
多出於女謁
而又多由於此等人。
臣亦願殿下放出
毋累淸明之治
䟽入。
上大怒。
使政院。
招詰事實
天威震疊
旁觀者色死。
府君對益剴切不少撓。
金公昌協又言。
府君不可罪。
上益怒。
施以削黜之罰。
於是大臣交章
三司伏閤力爭
不能得。
府君退居西湖
不悅府君者。
有謂臣事猶子事父。
子而謂父戒母。
之前聞。
府君笑曰。
不倫之談也。
愛君敬君
當如子之愛親敬親。
則事如事父固也。
有過當諫。
亦可取類乎。
聖人於親。
則曰柔色婉容
則曰有
無隱
至其爲臣者。
聖君而戒以毋傲。
中主而化於桀紂
今必證此。
而戒父以傲。
比父於桀紂則可乎。
又况先事之戒。
何不可之有哉。
久之諸臣。
以爲言。
不得已下。
叙命銓曹
連擧擬於內外凡數百餘官。
而上終不用。
最後除忠原縣監。
介於湖嶺之間。
地大而俗悍。
闘訟
府君莅以剛明
發吏之舞奸者罪之。
立殺牛之禁。
令行而民不怨。
頃之
擅開倉。
賑貸飢民
廷尉問。
叙拜議政府檢詳文兼宣傳官。
以嫌遆。
復拜副校理兼西學敎授
張貴人往來闕中。
而輒乘有屋轎。
諫官知之。
焚其轎。
榜其奴。
震怒
杖殺法吏
府君請對
極言其非。
且曰。
殿下使閭閻賤女子。
入禁中。
接見王子
非所導養之道也。
後因冬雷之異。
復陳修德用人之道。
府君因進曰。
大學傳之第九章曰。
治國必先齊其家。
必先之云。
他章所不見。
而此獨言
格致誠正修齊
雖以工夫次第
序有先後
然不可以物有所未盡格。
知有所未盡至而廢誠正之工。
不可以身有所未盡脩而廢齊家之工。
至治國則自齊家而推之。
聖人於此
所以見家之不齊
則斷不可其國也。
聖上之加之意。
上默不應
府君有謂而發也。
未幾
時事大變
諸臣或死或竄。
府君亦就謫南海
趙公師錫拜右相
人言噂𠴲。
至謂由宮禁得之
府君世道
憂。
私與妹壻沈公權有所言。
而沈公亦已因水原府使趙亨期有所聞
至是。
上詰言根所從出。
而趙公之子泰耈引沈公。
公引亨期。
亨期怒沈公不引府君而引己。
乃擧府君名。
府君遂就囚。
置對明白
無復可問者。
該府奏當請釋。
上初可之
特命海島
盖上久已府君矣。
府君聞命就道
旣至
地湫惡。
瘴毒
府君之無所不堪者。
所居南。
有望柱峯。
府君易其名爲望主。
築室其下。
扁以怳如
賦詩見志
六年
未甞作入京書。
甲戌
壼位復正
廢置次第召還。
府君重臣言。
叙拜吏曹佐郞
府君以爲近世用人多不實選
更化之初。
不宜不明好惡
欲力祛近世因循之習。
務恢公道通塞人。
識者韙之。
怨怒囂然不止矣。
修撰
吏曹
正郞
復爲校理
自是連拜弘文館應敎,司憲府執義,司僕正,司諫院司諫
又兼侍講司書東學學敎授校書校理等職。
其冬
董役都監勞。
進秩通政
爲禮曹參議
銀臺
爲同副承旨
轉至右副。
移拜吏曹參議
其黜私秉公
率視郞署時。
移疾辭遆。
佐貳春曹
改大司諫
俄除黃海監司
觀察遺愛地也。
時値大殺
死者相望
府君憊心罷精。
以爲政爲他道之所不行也。
五斗別收之規。
猾吏旁緣爲病也。
魚場春夏之稅。
以其利與民。
至其廵列邑則
禁飭廚傳割俸之私。
入以補賑。
綏集流逋
使各安業力農
有牛者相假借。
無資粮者。
官爲助之。
視其勤慢而賞罰之。
治事之暇。
留意軍政
使畫工
五山城形便及設置方畧以上
又以民弊之不可不變而通之者
前後陳請
而議多格不行
府君凡於爲民易弊興壞
必殫誠竭思。
以爲之。
至是復上䟽爭之。
其終曰。
今臣思以先臣之所欲報於顯庙者。
報之於殿下
臣若慢棄職事
則是負殿下也。
先臣也。
周年不以病告。
及遆歸。
立石追思者。
數十邑。
皆然。
海西人穪古監司之善其治者。
必以府君爲首云。
入爲判决事,吏曹參議
先是
金榦學術
著名山林
甚爲先輩推重
而府君雅亦聞其名。
遂擬除儒官
掌令重茂。
目以鄕生劾之。
府君不韙
戱謂人曰。
柳臺侮儒。
吾將斥補遠惡地。
重茂微聞其語。
府君
終不但已
自訴於上。
上入其言。
府君專恣不一參究
特命罷其官。
久之
儒臣有爲府君言於前席者。
上尋亦悟。
卽拜成均大司成
旋復選部
府君上章力辭。
因歷言近世蔑儒之弊。
旣遆。
又爲大司諫兼管籌司有司提調
籌司選也。
有司尤選也。
府君逡廵自安
中宮廢置也。
發使陳請燕京
而閔黯撰奏文。
語絶悖。
爲臣無不痛惋欲死。
書狀官權持。
不敢有所違覆
至其竣事
論賞陞資
而持
又擇便利田園
自占
前後除拜
一不遜辭
府君以爲持宜愧恨內頌。
而今如此爲可醜。
朴公泰輔諫廢妃䟽。
則其初與搢紳諸人
共立藁草
方朴公受刑
上親鉤䟽中數文字以成罪。
而率李墪所下語
一又出於趙大壽者。
朴公自當就死。
而墪等終不敢首實
朴公之寃未伸。
則宜自廢其身而今不然
公議所不與。
乃並泥其淸要之選。
墪恨甚。
是得居銓地。
首引持。
處於喉官。
佐郞李寅炳。
難以政規。
而墪不爲動。
府君上䟽言狀
而並劾墪。
上以持故右墪。
批旨極嚴不忍聞。
府君詣臺自列而曰。
殿下喜怒之節。
不免失中
臣固甞爲之慨然
今又爲權持。
並與墪而置之無過之地。
不軆在下公議
不諒當日政䂓。
欲以雷威摧折
使不敢一語
則是豈所望聖明者哉。
於是
修撰李師尙獨箚請遆府君
而尹伉者。
素無賴。
受人陰嗾。
上章力詆府君
上察傾險
斥而不受也。
府君顧常有恒言曰。
黨論不息
國家終亦必亡。
無他才學裨補國事者。
然唯不欲抱薪助爇。
以益焰焰之勢。
以故
立朝言論
未甞不在和平
而雖平日忌疾者。
不敢偏私目之。
至是墪之黨與疑惧
恠論百出
至謂府君欲分門樹黨
屬有秋官新除之命。
府君因辭䟽言。
臣之爲銓郞。
適當戌初
凡於通塞人。
雖其持議
平恕
而緣臣語鋒太銳。
招怨日深
一人見塞。
十人懷疑
十人造謗
百人同嫉。
遂使擧一世幾爲仇敵
臣之蹤跡
安得不危且孤哉。
關西伯以罪罷。
客使壓境
廟堂僉擧府君
增秩嘉善兼兩西管餉使以往
關西
煩劇難理爲八路最。
府君視事未久。
諳悉事宜
賞罰以別淑慝
簿訟盈庭
令數吏執筆
耳聽口授
須臾而盡。
無不各當於理。
由是無滯牘。
吏服其明。
國家設軆府庫
廣居銀貨
不虞備。
日久
浸爲大商因利之資。
儲偫一罄。
官擁虗簿。
少欲整頓
輒走京師
謗言以傾任事之人。
百計沮遏
遂乃已。
前後按道之臣。
其然以爲是當然者。
不復致詰
爲弊滋甚
府君曰。
不可以廢吾職。
徵債廳。
嚴督之。
豪猾不少撓。
於是
庫豊而財羨。
通事數人。
締交淸人
憑藉氣燄。
以病官利己。
人皆患之。
而顧無以戢其勢。
及是憚府君鋤治豪强
雉兔逃匿
不能得。
府君懸賞購捕
杖而斃之。
人皆快焉。
府君在西堇數月。
威聲所及
一路肅然
或謂府君政。
無或過於猛。
非所以治海西者。
府君曰。
胡可同也。
海西之人。
饑饉於困。
危亡於阽。
吾唯是之拊摩
又安可鰌以威罰
至於關西
俗紛厖輕觸法。
而其赴利如騖。
內而貨財之源日傷。
外則强隣喜怒恒是之。
由此而弛吾法。
烏乎施吾法哉。
其冬
朝臣建議開市鴨綠江
公元1699年
府君甚憂之曰。
非我之利。
唯敵是資。
又啓日後無已之弊。
旣力不能禁。
則遂有解歸之意。
而又病甚。
累䟽辭遆。
以故其所規畫者。
未及設施焉。
入爲刑曹參判。
移拜行大司成
府君凡於除拜
未甞餙讓
其所辭。
必於不受。
至是引徐公必遠事。
力辭不就
屢擬都憲玉堂之長。
恩命輒皆不及
俄出爲京畿廵察使
管兩府事。
翌年己卯二月
舊疾重發。
所親醫請進其方。
府君不許曰。
先子純懿茂德
而位不穪焉。
不永厥年。
吾才與德皆不逮前人
而壽與位獨過之。
若此不足
於何而足。
命之在天久矣。
治疾何爲
自是病益加。
封章乞遆見任
大臣爲言於上。
上始許焉。
俄而王世子痘瘡彌留
府君擔舁詣闕下。
子弟諫。
不聽曰。
一息尙存
敢自寧處乎。
旣返。
遂至危谻。
口占寄弟詩。
家人進藥則却之。
神識不亂如平日
啓手之夕。
不肖號泣請所欲言者
府君曰。
胷中正自無滯礙。
其何言之有。
先人見背吾兄弟藐眇。
自意成立
至今日。
亦旣抱孫
亦旣從大夫人之後矣。
死奚所憾焉。
風水之說。
吾性所不喜。
糜財厚葬
古人所譏。
吾死之後
以時服。
棺用薄板
返而葬於先兆之側。
足以蔽棺。
祭不得豊
如斯而已
其可矣。
京兆之除。
不能拜命
是月十三日
終于正寢
春秋五十二。
其年四月
窆于楊根古同山
丑坐之原。
去淸江公不數武而近焉。
府君二男一女
長德壽。
次德海。
女適沈鳳儀
府君氣峻而言厲。
明决果斷
敏於辨事
務持大軆
而畧其細者。
至其自信而守之確也。
凜然不可撓奪者。
信命順理
善能開遣滯累
家人未甞見其有憂惱之色。
設於容面。
每論事上前。
截直方正
無所屈撓
不肯俯仰人主意。
朋友盡言
見有不可
面告直斥。
至或有面頸發赤者。
前後立朝十年
以此積忤上下
屢遭挫揠。
而不之悔也。
居家子弟
嚴而有敎法
事寡妹。
甚有恩意
通共有無
不使匱乏
敎其二子。
勤勞勿憚。
俾厥終有所成就
長賢而早死。
府君哭之過時而悲。
斂葬具。
皆己之自出
季判官公
友愛甚篤。
分基連屋
朝夕與處。
得一味之新。
與共之。
從兄沒而其家無所依。
則瞻恤益勤。
經理家事
男娶婦。
女有所歸
不失其時焉。
自以早失二親
生日不設饌。
不聽絲竹
朝服之外。
終身不衣純采。
祭則致其誠。
在外不親
晨起冠帶俯伏
未嘗不涕沾衣襟也。
不肖孤旣罪重惡極。
遘玆酷罰
叫號上下
無所逮及
則大平日言行浸遠而浸微。
迷頓絶。
不能文字
敢直耳目所及記者
以爲狀。
至於發揚幽潛
則敢以祈於當世立言子云
京畿觀察使公行
公元1648年
公諱世載
字持叔
龍仁之李。
皆祖麗朝太師吉卷。
太師之後
圭組相望
有名德。
國乘家譜載之備矣
至諱士慶
文科司諫
光海政亂
扶正論。
是爲公曾大父
大父後地。
進士早沒。
承政左承旨
河岳
羅州使贈戶曹參判。
海平尹氏
縣監悅之女。
二男
繼娶靑興君贈諡忠莊李公重老女
生三男。
公李出而序居第四。
生以仁祖戊子歲八月九日
幼穎特。
稍長。
氣度偉然
遇事果决
晩庵李公尙眞
敀以子甚器重之。
甫冠。
連發大小科解。
又中丁巳增廣
旋罷榜。
判公憂。
壬戌
上庠
癸亥
又丁母夫人憂。
乙丑
服闋
典設司別檢。
丙寅
別試魁。
違格拔我民。
越境淸人
淸差到灤行査。
領相南公九萬,判金吾南公龍翼
當赴灤聽勘
公有識慮
膽於文筆
啓換義禁府都事自隨
戊辰
掌苑別提
以僚席匪人
不仕。
俄除長興主簿
轉司憲府監察,工曹佐郞
己巳
出爲黃州判官
其夏
中宮遜于私第
治事餘。
閉戶看書
不聽聲伎
任閫者爲其晬辰設宴
躬請隣邑宰
多與席而公竟獨不赴。
新貴西關
慕公政聲
辟置下邑
故以言觸其怒。
竟又免其偪。
黃爲西路巨邑。
公莅事未幾
束吏拊民。
節用祛弊。
百度脩擧。
又捐月俸
得米六百斛。
別貯一庾。
以爲客使雇馬備。
民力大紓。
及解歸。
立石追思
壬申
南原縣監。
不赴。
甲戌
謁聖第二
卽除成均直講
移兵曹佐郞
正郞
國家大小需用
取資軍丁布。
而法久弊生。
猾胥作窠穴。
庫儲一空
郞官者。
方且斂手受制
漫不省察
公塞奸竇。
釐亂簿。
使吏不敢復售其奸。
侍講司書
移司憲府持平
希載罪犯不道
領相南公九萬周禮八議
欲貸其死。
公曰。
大臣遠慮職耳。
臺閣唯知斷以大義
爭之甚力。
乙亥
拜司諫院正言
病遆。
復拜兵曹正郞
三月
王世子入學
極選陪從宮僚
復拜司書
禮成
移病遆。
正郞兵曹
因掌試嶺南
持平復命
䟽陳嶺外民瘼
又論接慰官兪集一奉使不職之罪曰。
交隣之道。
誠信爲貴。
集一逞其欺詐
遠人心。
其終怨敀朝廷
上允其言。
命削集一官
逆抗爲謝恩正使
憚暑程。
退行期。
公又言。
抗以近宗。
只爲身啚。
不念國軆
驕縱無嚴之習。
不可不懲
上又命罷抗官。
連拜正言司書持平
甞論李義罪名於筵中曰。
不但國人皆曰可殺
殿下歷觀前史
豈有人臣負此罪名
免於刑僇者乎。
上命義徵死。
遆拜京畿都事
還拜正言
丙子
又除持平
自鄕承召。
道見明惠宮人滛祠
公因辭䟽言。
目今民窮財匱。
賙賑無策
殿下捐累萬生仰哺之資。
盡敀妖巫囊槖
此已寒心
且托以光陵密邇
別設一卓。
指擬不敢擬之地。
其辱先王在天之
靈。
殿下奉先之德大矣
優答之。
命杖配宮人巫女
病遞。
軍銜管賑政。
侍講文學兼帶春秋記注官
移持平。
李弘渤埋兇事發覺
辭連希載奴業同。
南公九萬又不欲究竟
以爲關係甚重。
不可不窮訊。
或有止之者曰。
前後所爭。
恐致大臣不悅。
以爲臺閣大臣
豈淸朝美事。
竟發啓力爭
柳相公尙運
以公剛方綜核
可當一面
剡薦于朝。
俄而東萊缺倅。
庙堂僉擧公。
爲府使。
通政階。
經幄乏人
公薦入館錄。
未勘堂圈。
而遽超資
朝議甚惜之。
公旣赴任
揭榜布告
申明約條。
商賈冒濫之習。
幕裨受賂之逕。
幷加禁絶
謹守館門
以嚴倭人出入
操切任譯。
以防吾民外交
交市必令早罷。
無得犯昏。
接待則又務盡其恩信
奸猾屛息
殊俗畏慕
時倭差絡繹
請行新銀。
或强爭欝島
以爲尋常買賣
必有可否
豈宜以不可用之貨。
强行隣國
銀礦不如前。
唯當隨採精鍊
而必使我國重鍊者何意
銖兩之微。
一出館門
是示我開許之意。
啓彼徼倖之心。
若有犯者。
當卽梟示
又論欝島曰。
欝島是我國疆土
輿圖所載。
文迹昭然
若爾所穪竹島
非我所知
今於書契
國乘所載之名。
遽改以所不知之竹島可乎。
疆埸自有定界
再來强聒
惹起邊釁
咎將誰敀。
我爲邊吏
豈敢煩稟朝廷
倭差理屈
請書契中。
注以竹島一名欝
島。
以明一島之有二名
於是欝島始敀我國。
爭端息矣。
公乃請改給書契
朝廷不許
有奸誘引兩女子。
將行倭人
事覺而逸。
公意其匿館中。
軍守館門
大索終不得。
乃以文字
責諭頭倭。
摘其可疑二倭。
拘致馬島。
俾卽處法
有民廬八十餘區。
密邇舘所。
倭人犯禁
我民潛通
由於此。
迺移其民遠島。
而燒其廬。
舘倭望見色沮
十日
新銀代官倭及栽(一作裁)判欝島差倭等。
從倭二百餘名。
連日闌出
公已料商譯輩爲之慫惥
啓請隨現梟示
有一賈竪自知不免
嘔血而死。
於是
令任譯責違約之失。
仍撤兩委日供之需。
不以使价相待
申請朝廷
切責馬島令先正闌出之罪。
然後徐議其所要。
兩倭大窮
請以五件事輸誠贖過
所謂五件事。
卽公作米權减。
一年九次使价權停。
不送積年所逋。
公米减價和賣等事也。
公卽馳啓曰。
彼雖虛喝抵賴
實欲乞哀𦇯縫。
若使遠人
罪無自贖之地。
書無改撰之望。
則罪倭之依朝令處法
未可必。
而適使輸誠之意。
反爲含憾之歸。
無寧姑示寬典
使操縱在我。
國軆無損
不害爲羈靡一道
朝廷反以公爲忼愒邊情
至請拿問
戊寅二月
就理
置對明晣(一作晰)。
蒙宥
其後改給書契
許用新銀。
凡倭所欲無不曲從
輸誠之說竟無實
罪倭亦未能致法
公之所料鑿鑿符驗
朝廷處分
適中狡倭奸計
至今
公元1698年
識者恨之。
始公赴萊也。
無以資裝
貸訓局軍需數十兩。
及其遆歸。
幕裨交謁
苟今不報
後恐無從辦出。
公終不許。
繼莅者聞而償之。
後有舌官入馬島。
裁判平常成問曰。
嚮時萊伯。
今做何官。
曰。
方爲關西伯。
常成曰。
廉威才望
萊府百年一人
常成曾所不悅於公者。
而其言如此
叙拜兵曹參議
承政院同副承旨
俄出爲嶺南觀察使
嶺南難治於諸路。
且當飢疫餘。
軍額大縮
良丁萬餘方可。
以爲有國急務
無大於此
先汰廵營匠軍二千名以充之
亦令左右兵水使視廵營爲準。
皆狃於收私用
初俱不欲。
及聞公將論啓致罪
恐惧如今
孑遺之民。
以免
括丁騷擾
田制踈漏
經界混而虗實不分
豪右占其利。
小民重困
公乃取閱七十州田簿。
盡得其隱漏
與地部稅案而釐正之。
一歲貢賦
加至萬有餘石。
柒谷架山城左右賊路。
公移旁邑米萬餘石。
多造守堞器械
加築重城
以爲陰雨備。
慶州有數土賊
朝議動於虛聲
欲以輦下宿將出鎭
公聞而笑曰。
不過鼠窃狗偸
何至官軍
廵到慶州
以不善治盜啓罷府尹討捕使。
下令旁邑
能捕竹長賊者。
有厚賞。
永川民果襲賊射殺三十六名。
生獲百餘人
巨魁二人黨賊吏。
流民投屬及婦女被掠者。
遣還本土
焚其徒籍。
奸黨散落
淸道一人不知
公元1699年
自何來。
言語詭異
自穪漂海漢人
不但小民信之。
列邑守宰
亦多爲言。
公卽召至。
賜以食與之言。
徐曰。
此必我國人
誑惑愚民
以討食者。
移牒譯院。
招漢譯以試之。
果得虗妄狀誅之。
忘憂堂郭公再祐庶孫女。
玄風
許嫁於人而未行。
密陽賈竪詐穪曾與女有奸
訟于官。
詞證甚備
隣家嫗又證其行媒
女家無以明其不然
公甚疑之。
易推官
前後如一
乃上之營。
公命老嫗別所
先問賈竪曰。
汝奸郭女。
有何贓證。
曰以烟茶囊換其裹肚
爲兩相記信之物。
公退賈竪
而進老嫗問曰。
郭女裹肚
何以偸傳賈竪
色動曰。
吾旣爲賈人行媒
其夕與女同寢
夜分後。
女曰。
北戶不閉耶。
何多寒氣
翌朝。
女又曰。
裹肚不知在處
又見烟茶囊在女枕邊
以是賈人如約而來
公復厲聲詰之曰。
汝旣行媒
其夜何必往宿。
女果以裹肚相贈。
翌朝之搜索
豈理也。
欲施杖究。
嫗始欵服
果受賈人金。
偸給裹肚
以證其行媒
卽杖配賈人老嫗
使約婚人。
必娶是女。
資以奩具
一道咸服神明
後郭女聞公沒。
爲位而哭。
心喪三年
至親相訟者。
必兩治然後栽(一作裁)决。
訟山者。
必先罪占山地師。
牛禁。
付之討捕
使不徵贖。
而治以治盜之刑。
莅任三載
終不甞牛肉
各邑無敢冒犯
以致牛馬郊放經夜。
而無偸窃患。
安東民有非理者。
判狀斥退後一年
變其名。
爲再
公元1698年
訟計。
公記之。
詰其變名狀
人果服。
廵至昌原。
邑民土豪所困。
庭訴其枉。
爲杖土豪
踰年昌民復到營。
公曰。
彼昌原民。
爲何又來。
幕裨訝而詢之。
果昌民之曾訴土豪者。
少日家使僮指亡去
落髮爲僧。
十數年後遇諸道。
便能識之。
文移列邑。
過限不報者。
輒一一督責無遺忘。
故吏不敢肆其欺。
守宰雖遠在數百里外。
常如公在側。
惴惴奉職
不敢慢忽。
盖公爲政
必先紀綱
威制豪强
擧劾貪汚
而其餘細節瑣目。
無不隨而張擧
長理劇。
遇事立斷
無滯牘。
由是號令風行
一路肅然
嶺南人論公治績曰。
聦明無愧於具洛洲鳳瑞
嚴威過之。
庚辰
秩滿遆。
拜刑曹參議
移禮曹。
又移同副承旨
轉至左副。
遆拜兵曹參議
旋移右副承旨
以病違召罷。
叙拜戶曹參議
辛巳六月
擢授平安道觀察使兼兩西管餉等使。
陞秩嘉善
關外穡事大無。
秋成之節。
已見流民
赴任之初。
遍諭列邑。
省民浮費
發土巨商䂓利藏穀者。
罷市酒沽
申禁海西關北之牛商。
先籍道內穀物
次計四十二州人口。
伐薪海島
煑鹽七千餘石。
又以軍丁綿布三百同。
湖南米一萬石。
而又以地遠難輸。
江都米。
駕海運致。
浿江
作醬一千餘甔。
歲前計口分給
至春又俵鹽列邑。
以救民間菜食
量給穀種。
勸民耕作
北民聞風就哺營下者
六千
餘口。
衆以賑資不贍爲言
公曰。
北民亦朝家赤子
豈忍二視
乃計日頒粮。
招營下居民
每戶各授三四名。
使備樵汲
旣慮其有霧露之病。
亦欲使主客俱便。
麥熟後。
放還故土
人人感泣
是歲灾荒西民。
免於流離顚連
安坐穡事
同樂歲者。
繄公是賴
立石頌恩。
嶺南爲多。
龜城路傍田。
有公暫憇處。
民相戒曰。
此我公所憇。
愼勿耕夷。
至今耒耟不入云
北使接應大爲西民弊。
其中站紬尤難支。
一經勑行。
道內所費可百餘同。
以爲此乃我國舌官輩所幻弄。
令之曰。
敢言站紬者斬。
移文海西
亦使一例勿許。
廟堂諸宰。
動於舌官之虛嚇。
移書勸公。
公終不爲動。
淸人所索。
只憑口傳
公令舌官。
手本着押以上
受手署然後驗照施行
當該邑倅。
又着署考還。
一如地部之爲。
通事不敢居間用事
支勑之需。
前减半。
凡有勅行。
申禁操切
一如前。
通官士傑
果因站紬事發怒
聲色甚厲。
公乃斬通事犯令者一人首。
揭之龍灤館前。
一行胡人無不失色
士傑氣沮不敢復爭。
通計三路所除站紬。
大約三百餘同。
仍啓聞爲恒式
勑行還至宣川
公以鬢癤不得隨。
上价揆叙藥物數種及一小石曰。
此石善消腫毒。
傳家之寶。
今以獻公
私語舌官曰。
爾國關西伯。
他日伏節死義之人。
安得不敬
士傑又以綵段雜貨來獻
三獻
公元1701年
三却之。
士傑慍曰。
胡人我也。
不得已受而散之
從胡之落後行者
望見公路上。
下馬避匿林藪間。
公過
乃敢騎。
畏慴如此
慈母山城。
西路要衝
而舊無粮餉器械
公取賑餘米萬斛,銀萬兩綿布三百同。
以爲不虞儲。
又造鳥銃七千柄,火藥四千斤,弓矢,鎗劍其數亦多。
幷庫而貯之。
陞郡爲府。
移駐城內
永柔之德池筒。
稻田下種千餘石。
歲收滿數千斛
公多備農器耕牛
使標下軍卒
耕墾其中
倣古屯田之制。
秋果獲二萬斛。
倉舍三百間於城東南
而積著之。
城內巖石
鑿百餘臼。
以作守城時舂粮具。
聚稈菆煑焰硝三千餘斤。
言德筒所收逐歲增加。
將無積置處。
公曰。
關西有十二山城
餉道不贍
各借德筒二年
不數十年
皆將爲得力之地。
人服其遠慮
公又以爲江邊賊路踰越嶺隘
不趍寧邊
則必出龜城
而今之議者。
徒知設關寧邊
思致龜城
不可謂智。
乃聞于朝。
使府使權洵。
董築州城二年而功訖。
是役也公自往莅之。
城外累累塠阜
使人掘之。
高麗名將朴犀所埋甎甓中。
有一大甎刻朴犀二字
遂取築女墻
以其事甚異。
爲犀立祠
春秋享獻。
箕城西路第一關防
拘於丙子約條。
不敢繕修
公每周覽城池
爲之歎惋
植木塹外。
石城內曰。
以待日後有志者。
西北素穪弓馬之鄕。
而狃安日久。
文敎太勝。
公每存戒苞桑
作閱武亭
善射三百人
逐月試才
分番以五十名。
而厚其廩餼
於是武士競勸
公西關之政。
大者如此
其餘若歲出江界耗穀。
以資戍卒
刱給布絮無衣鎭將
變通關市
以革積弊
放還徙邊人子孫永罪籍者。
摘發虗减穀物
還錄餉簿。
擧劾贓汚吏。
以除民害
若此類雖畧而不詳可也。
成川有銀店。
前按使以李旭監採。
剝民私入。
寃苦載路
終至狀訴秋曹
下本營。
於營底各庫。
又多窃簿書官物
公按査盡得其實
乃請梟示境上。
快人心。
前使憾公入骨
密嗾臺官
必欲甘心公。
飛語構煽。
無所不至
計旣不售
則又募平壤鄭明金。
假穪店人。
登聞皷
構捏公甚力。
及至査究
情狀敗露
末乃使子興瑞。
叫閽穪枉。
誣辱公尤絶醜。
公乃上章辨之曰。
昔宋知台州唐仲友
多行不法
朱子按之。
不撓私囑。
不過先公後私。
夫豈偏惡仲友爲此已甚之擧哉。
臣之當此査事。
已不幸。
而昨今年來。
訾臣蜚語無所不有
搢紳之間。
亦多噂𠴲。
且令賈竪賤隷
爲臣對隻。
不念貽辱朝廷乎。
列數可死十罪
諫院方請誅公狀
疏入。
優答之。
卽允臺請。
自是公見巨室
官職多在通塞之間矣。
癸未
秩滿還朝
拜漢城府右尹
甲申
移拜戶曹參判。
三月
兩拜諫院司諫
皆以
旣通而曾見枳。
不就
復拜戶曹參判兼同知禁府事。
承政院都承旨
遆拜兵曹參判。
陳奏邊民事。
拜副价。
赴燕
鳳城
守將問公軍官曰。
老爺非年前出鎭西關者耶。
爾時燕人不敢東漁
我聞威名慣矣。
東關
吏部郞奉使山東
歷過舍舘
願識公面。
饋生鵝山査煎。
薊州
知州亦送魚饌香茗
勞問行李
至燕。
吏部侍郞揆叙
以書致意
使十二人
送酒糕餠魚肉
逮復路。
又遺琉璃筆筒班竹扇,貂尾筆,白鴈圖障子。
公病不服水土
通官士傑得仁等。
爲汲半百里外玉井水
以備廚用。
食味之稍可於口者。
無不競致。
每日候問甚謹
此皆東出時見塞站紬者。
宿憾於公。
而今如此
太和殿日。
提督以公病稟于禮部
屢勸公還舘善攝
使大通金彦陪從
會率家丁
自居前呵路。
通官輩曰。
非副老爺
豈爲此以自損體貌乎。
舊例我使入中朝。
鳳城通州
皆有頒料。
前後使俱未之知。
一任胡人冒取
人馬飢疲
冒犯淸債。
職是之由。
嚴飭護行通官
遵舊例受出。
一行賴以有濟使。
常禁喧譁步履聲。
胡人之過公戶外者
脫靴竦身
疾趍節使行後。
公渡灤關。
東駈胡人皆言先去。
老爺嚴威
無减老虎
例受銀繒鞍馬
散從行。
行槖蕭然
東使自燕還。
輒言張飛虎者。
海島出沒剽掠
將爲東國患。
此乃
公元1705年
譯輩誑譎。
而朝廷信以爲然。
一飛虎而前後數十年間
告其死者十數人
告其不死者亦十數人
輒俱蒙恩賞而一紙題本
每費公貨百金
居常笑之。
是行。
試令飛虎事。
譯官持示數行書曰。
此乃中書官秘謄海賊事。
價約二百金。
密令軍官
持紙束。
海錯換取之。
於是
悉得其奸僞
歸奏筵中曰。
多費公貨
購求僞書實無益。
而徒爲譯舌欺賣。
上曰。
卿言誠是
此後勿令購得
不數年兪得一
又以飛虎請賞譯官
而此路復開。
乙酉春
復命
卽拜曹參判。
俄出爲京畿觀察使兼兩留守
道內諸驛。
煩弊痼。
走卒
皆雇都下無賴輩。
昇平時
雖或支吾
若値緩急
必致渙散
此由馬位土田經界紊亂
諸驛奴婢漏落者多。
公使察訪
考較帳籍
踏審田。
得八百餘結。
男女一千三百餘口。
年壯百餘人
除貢輪番
驛路頗蘇。
公又甞言畿輔輦下重任
無所統軍兵。
無以倉卒變。
且今耗財瘠國。
病在諸軍門。
捴戎使尤爲冗官
牙兵散在圻邑。
若革附廵營
團束操鍊。
有事調發入扈。
可以根本
甞欲一陳筵席
而竟亦未果
丙戌
秩滿
遆拜刑曹參判兼帶同知義禁府事,籌司有司提調
輿論望公長本兵
大臣意亦然。
而公竟以是年三月十九日
暴疾卒。
訃聞
上敎議政崔公錫鼎曰。
李某宣力藩垣
素著忠勤
方當嚮用
喪逝
予甚悼惜
五月十一日
于廣州治東武山下
越十年乙未。
移窆于退村面下牛山丙向之原。
元妃贈貞夫人李氏
祔焉。
公長不踰中人
廣顙方面
闊眉踈髯。
眼彩烱然。
視遠不眩
平居言笑溫溫
臨事嚴毅不可犯。
天性孝慈
父母有疾
刺股進血。
每以祿不逮養
終身之戚。
見人有父母者。
愴然疚懷
一弟無依
友愛甚篤。
微物薄味。
必與分之。
宗孫幼稚
挈置于家。
衣食敎養
俾不失所
祭祀亦自經紀
撫愛諸姪。
無間己出。
疾病躬視醫藥
遠近宗族亡友遺孤貧窶無依者。
常加存恤
曲有恩意
平生不事産業
百口不免飢寒
振窮周急
若不及。
見人有過失。
不少假借
引義規責
若不相容
繼以諄諄勉誨。
事過曾不置懷
故人無不感悅
敎子弟曰。
奢儉禍福之兆。
無才德而飽食煖衣
於汝過矣。
愼勿喜侈靡
祈福也。
又曰。
黨論已成痼弊。
色目雖分。
俱是士類
何必齮齕傾陷而後快於心乎。
世之好黨者。
專意進取
無體國誠。
是豈士君子用心乎。
取友擇賢否。
事別是非
斯已可矣。
又曰。
甞見孜孜營利子孫計者。
未必久享富厚
子孫不學無識
財貨適足爲博奕酒食之資。
如其賢也。
雖無祖先之業。
何憂貧賤
以故擧世侈汰之時。
口絶財利之談。
黨議橫潰之日。
不事矯激之論。
前後所莅。
大州
藩。
而室堇容膝
衣止掩身
峽庄石田
不增一畒
爲文不事彫餙。
凡有所作。
使人操筆
口占纚纚不窮
筆䂓松雪
遒逸有法
公旣不以自多
而世之知者亦寡矣。
德壽甞問公之爲治。
無或太過於猛。
公笑曰。
諸葛公甞治蜀尙嚴
况今末世人心狡詐
紀綱解弛
欲化以呴呴之仁。
豈可得哉。
然吾屢鎭外藩
其用棍刑未甞過十。
故無一經殞其命者。
如是而謂之猛。
不爲猛。
此見公寬以濟猛。
深達治體也。
德壽又甞問世公坐宣化堂。
能盡知列邑守宰所爲
或疑有術
誠有是事否。
公復笑曰。
言者過也。
守宰近接以言語
遠接以文報
較覈之久。
自能推此知彼。
何術之有。
此又見公精神絶異
吏事精密也。
公與吾先君子交最厚。
年甲又同。
先君子名位公先
當公釋褐之初。
先君子喜見於色曰。
西北方面之任
度支司馬之長。
朝廷自此不患無人矣。
先君子旣沒。
德壽稚弟累焉在疚
平日交好先君子者。
皆棹臂不一顧
獨公存恤愍念有踰於先君子在世之日。
凡醫藥之冠婚之具。
無不畢致
悲夫
今世寧復見此義耶。
今因狀公之文。
感念疇昔
自不知涕之流落也。
公又善尹公趾仁,李公寅燁。
而若李公喜茂。
則實世所謂莫逆交也。
先君子先公沒。
而餘數公者。
皆後公後先沒。
先輩風流日遠
世道亦日以艱矣。
豈不
可悲哉。
謹據公實跡。
叙次如右
以竢立言君子採擇
兵曹判書公行
公諱森。
字遠伯
姓李氏
其先咸平人
遠祖彦。
麗朝
官至上將軍
入我朝。
有諱從生
光陵朝。
敵愾勳。
封咸城君
諡莊襄
載名臣錄。
四傳而爲咸豊君贈右贊成應星
於公爲曾大父
大父諱瀤。
府使贈判書
光海時以太學齋任。
抗䟽李偉鄕等凶論。
父諱師吉。
少遊尹美村宣擧之門。
己巳
繼朴定齋泰輔陳疏諫廢妃。
見遏喉司。
前後三娶
淸州楊氏
同知樞府汝弼女。
驪興閔氏。
廣興守汝鎭女。
幷贈貞敬夫人南陽田氏
副提學稼生五世孫。
學生一成女。
貞敬夫人
田氏出也。
丁巳正月六日
擧於尼山酒谷。
三歲患痘。
幾殊。
夫人老人
敎以藥。
依其方試之。
果奇效。
五歲
仲父壺山任所
府有池。
方議取魚。
公卽曰。
此是引泉之池。
苟决下而堤上
魚可得也
左右驚異
趙相公師錫
甞行過尼山
公奇之。
歸語子(一作于)相國兄弟曰。
尼山某家兒。
他日若輩與同昇遊尹明齋拯門。
明齋期許
甞與學徒會山寺。
卽景賦詩
公有二句曰。
大風天中
落葉滿空山。
月如將卒星。
星如兵衛月。
明齋穪賞久之曰。
首句有卷舒肅殺之象。
下句帶將氣。
遂取唐人詩兵衛森之義。
命名森。
時公十二歲矣。
弱冠
隨季南原公廨
鬼魅迷人
及公至。
一切屛息
又甞隨至新寧官。
公元1737年
紙砧。
用丁百餘人
不能致。
公夜獨出
移置門外
翌日
人吏迭進以灾告。
季父心知公所爲。
不之恠也。
盤松舊第
近慕華館。
多大石。
夜或移置
多疑公所爲。
金相公構在本兵
穪公膽畧過人
陳達勸武。
特於宣傳官。
加出蔭窠。
以公爲之。
癸未
親臨試射
公居首。
特命直赴殿試
仍命公射騶。
五發皆中。
上大喜。
勉以勤藝盡職
面賜豹皮
他日試藝
公輒走上奔馬
發矢奇中
時穪爲飛宣傳
丁外艱
乙酉
唱名
宣傳官。
訓鍊主簿判官,副正,都捴都事經歷兼備局郞,司僕內乘
丁亥
出爲昌原府使。
爲治廉明
朞而遆。
繡衣啓其治績
而昌原民又立祠尸祝焉。
訓鍊正。
拜內禁將。
甞因試藝
以不賜第時所敎。
予用嘉尙
錫賚便蕃
長湍府使。
適當北使之來。
通官宿嫌於公。
故欲生事
急索活秀魚及牛潼數椀。
公取麻子汁。
盛以瓦盆
將擧進。
佯跌而覆之。
旋命捽致嚴杖。
實以重囚
替入。
通官就地而嗅潼也。
受刑血流殷庭。
惻然救解
活魚亦因此不復索。
府舍頹圮年久
至無所寓。
多方鳩材。
一新之。
而民不知其役。
治理登聞
己丑
嘉善
移拜全羅左水使。
辛卯
又除慶尙左兵使。
周年告病
上軫其傷於水土
特許遆。
癸巳
副捴管
出爲通津府使。
數月而遆。
旋除定州使。
定爲西關要衝
而舊無城池
殫心
精。
備物力。
躬操板鍤。
役夫均其勞。
三朔訖功
東西改觀焉。
乙卯
陞拜本道兵使。
定民竪碑以思。
肅川有內奴持馬出商。
馬歸而人不歸
家其狀告本府廵營
而皆不得踪跡
又訴於公。
公心本府結怨所爲
故以捕賊之名。
傳播使聞。
過數月。
營校本府塲市。
初爲伺察狀。
仍呼於衆曰。
殺人賊果在是矣。
一人從人避走
捕得具服
白氈裹屍澤中
翌朝釣屍不得
而囚反前辭。
公使於近澤五里內嚴搜得之
人問其故。
公曰。
殺人者恒有自㥘心。
虗喝而走。
固其宜也
移藏死屍乃同。
所爲欲使初招歸虗
然一夜間
勢難遠致也。
瓜遆。
楊州使。
丁酉
移拜南兵使。
己亥
禁軍別將
庚子肅廟國恤
盛暑具甲冑。
晝夜坐陣門。
部伍嚴整危疑之際。
羣情恃以無恐。
水原府使。
掌令任泂。
以資歷尙淺論啓。
景廟敎以此不當論。
辛丑
內遷捕盜大將
摘發如神。
盜爲屛息
招捕校語之曰。
今日湖南咸安等邑大同數十餘駄。
當到板橋
强盜謀刦。
黑夜掩捕
不無生得失。
等由迂路埋伏以待。
期於盡執拘以歸。
捕校等口雖應。
而心不信
翌日
果縛致三十餘賊。
京城遊食豪悍之類。
不杖而服。
皆穪神明
訓鍊都正兼都監中軍任泂。
又論啓以隨彈隨遷。
上批曰。
李某素有膽畧
所莅皆有治績
費辭
毁。
未知其當。
出爲忠淸兵使。
內移捴戎使。
又拜漢城左尹
移刑曹參判兼捕盜大將
時有三手逆謀
所謂劍貨。
不得端緖
多般釣得。
俾諸賊望風吐欵
於是崔右相錫恒
白於筵中。
欲以公錄勳。
且曰。
李某凶黨所憚。
隱然爲國長城
只此可爲首功
上遂錄公元勳
促公膺命
公陳䟽力辭。
違牌者至十有三。
得請乃已。
左尹
䟽乞解職
就沐有佩符往來之命。
仍宣醞。
甲辰
御營大將曹參判。
告病三度
加由異數也。
其冬
李鳳翼陳䟽持公甚急
上以其挾雜。
嚴批斥之。
公卽納命召。
胥命金吾
繼有崔補踵鳳翼而起。
公遂逬出城外
上旣命勿待命
而又命來待政院。
再三催促
隨以重推
不得已入侍
上諭公曰。
觀歷讒人
每不出將相
無他
將相權重
爲人上者易疑故耳。
仍引周亞夫馬援事。
反覆千言
且曰。
此等䟽。
沓至
予豈撓動
卿以名武。
歷事兩朝
予之待卿雖淺。
爲國之忠。
豈待予言。
親給命召
使佩以出。
林柱國等。
連䟽構公。
公復胥命金吾
陳䟽願與鳳翼等對辨。
批旨優渥
三遣太醫視病。
掖隷連持珍劑御膳
問安否。
俾勿控辭
歸家調理
乙巳正月
司諫兪命弘首發絶島栫棘之啓。
上斥不受。
至三月始許遆諸職。
五月
因筵臣陳達
遂有遠竄命。
旋以廷玉誣招。
就囚。
時旱甚。
祈雨社壇
歸路
公元1725年
親臨金吾閱囚。
而首問公。
辨對甚悉
卽命移西間。
大臣禁堂及政院三司同聲爭執
上幷嚴斥。
至有三百年宗社將危之敎。
嶺南昆陽
前一日。
旋風起自虎頭閣。
板門隙而入。
凈掃塵穢
迤邐而出。
又於公第
彩虹庭際
不過數丈。
高漸明。
明滅三次
家人之。
翌日
公得釋。
二日而雨。
整衣出庭中。
冒雨危坐
行遣後。
臺啓三年不停。
批旨或曰刻薄已甚
或曰公臺諫。
若此不一
不可盡記。
丁未七月
昆陽特拜訓鍊大將
上臨筵敎曰。
某以名武著穪
故尤見忌嫉
向時人必欲構殺。
予知其寃。
所以親臨放釋
方當新之日。
豈可沉滯不用
公承召入
陳䟽辭職曰。
乙巳以前
父母生之。
乙巳以後
殿下生之。
父母之恩。
人皆有之。
殿下之恩臣獨有之。
上賜優批。
仍命引見
公旣入對
上諭公曰。
向來使卿陷於縲紲
自顧初心
予常愧恧
王府䟽釋時。
非特閔旱。
保卿之道。
不爾則難。
予心卿幾知之矣。
旣釋之後
則當復授將任。
仍令隨駕可也。
若爾則重觸時議。
有害保卿之道。
移送西間矣。
若使卿數年風霜
終至不還。
今日雖欲召。
豈可得哉。
終始未能盡對卿。
實愧予顔。
拜謝因進曰。
向來之人構臣罪者十餘事。
其中劍貨一欵。
罔極
乙巳秋
有令捕廳更査之令。
而尙未入啓。
此尤臣難冒之端。
顧問
公元1728年
旨。
錫命對曰。
捕將吳重費力究覈。
而終無絲髮近似
大臣謂其老病而遆之。
代以他將。
不得白地鍛鍊
破綻可知
上遂諭公曰。
其事於卿。
苟有一毫近似
百計構捏。
必欲殺卿。
而何不卽覆啓。
尙今置之。
卿之白脫者一也。
捕廳雖有故。
不卽入啓。
出入臺閣者。
無不知之理。
若有可罪之端。
豈不論啓而終不更提。
卿之白脫者二也。
旣知其白脫
有何難安之端。
自是恩眷日隆
甞於次對
關西狀聞左相所達。
兵營軍停番之敎。
公獨陳其不可
仍請令帥臣
每抽栍一二邑廵檢
上卽納公言
改前命。
左尹,刑曹參判兼知訓鍊院事,軍器提調
戊申三月
淸州逆變猝起。
中外沸動
首捕世龍
挫賊勢。
又多條陳方畧
仍請身自出征三日彌懇。
上曰。
卿若出去
將奈宗庙社稷何。
予又何依。
公遂不敢更請。
一日
召公御座前。
密書平火二字
而示之。
公卽取記註之筆。
書對曰。
晟賊常時畏臣。
不必過用聖慮
且臣已送親將校淸州
俾火軍器
未知此計能行與否。
上甚喜機謀之暗合。
時賊報甚急
都城一日屢驚。
廷議列兵守堞。
不足則用坊民參錯其間
召公問便否。
公對以爲見今諸賊。
多伏城中
若使坊民排列城上
側耳愜心
混在其中
乘機闖發。
爲禍不少
要害處。
臣已排布伏兵
如是足矣
上大以爲
然。
卽寢其議。
庙議又慮臨急徵兵。
有所未及
將使黃海兵使領兵上來
發遣標信。
公聞之。
宣傳官於路。
入告上曰。
量此賊不過爲怨國之類。
一時烏合
勢必瓦解
京官軍。
自足撲滅
何必紛紛外兵
見今南人心波蕩。
獨兩西稍安。
今又示以朝夕不保之形。
使西土人心
隨復驚動
非得計。
上敎以非卿。
誤事
遂寢成命
晝夜不脫戎服
拊循士卒
一人病而號寒。
解所着衣衣之。
軍中感泣
敦化崇禮受䤋之日。
上見軍容整肅
侍臣曰。
觀此軍容
外寇不難底平
小醜乎。
仍目公曰。
此吾良將也。
上又以動駕時。
觀光士女
玉色不怡者久曰。
經亂後閭里離散
致此蕭索
公卽對曰。
今此受䤋。
異於常時
臣故嚴禁縱觀
肅軍行。
流散所致也。
上曰。
使然乎。
色稍解。
凡有大小軍務
必諮公以决。
應對警敏
算無遺策
吳相公命恒出征而還言。
賊徒畏某忠勇
不敢直犯王城
自相流言曰。
已爲刺客所殺。
今無所憚云。
未久凶竪
果有欲害公者。
誣以罔測之言。
旋卽自服
而公因此不安
胥命闕下
上特送標信。
使公偕入。
執手慰諭
恩數曠絶
母夫人有疾
上命日歸省。
公陳疏言。
母有戒不敢歸。
批曰。
嘉卿母訓子有方。
四月
錄勳二等
陞資憲。
封咸恩君
公疏辭。
上又批以竭力扈衛
使宮城晏然
等之力。
何辭乎勳命。
旣出謝。
命宣醞賜綵段。
己酉
拜判尹。
以加望拜兵曹判書
正言沈星鎭以驟擢論啓。
上諭除拜之意。
公屢違牌。
胥命金吾
上開備至
不得已膺命
仍行大政
輿論洽然服其公。
公自以爲國朝以來
武臣之掌本兵絶少其人。
遂力辭。
上引前例
反覆開諭曰。
若許遆。
初何授焉。
公復穪病篤。
遣醫來視。
優批不許所辭。
後因左相公台佐所陳。
上曰。
卿雖不言
予欲保兵判。
豈可使之不安
正言趙尙命又疏言。
李某忠勇才畧
非不合於將兵之任
而第自京兆直授本兵
致有物議
大臣旣有所陳。
謂宜姑賜變通
重事體。
上斥以無義意。
公求去益力。
告病三度
不得已特下備忘
許遆其職。
以示保全之意。
拜工曹判書都捴管
又因特敎遆趙公文命訓將之職。
而以公代之。
時又有逆獄。
宮婢伏法
端緖遂絶。
公設機。
道昌
捕之洛。
玉貞
次第取服正法
五月
昌慶宮內失火
公急遣幕校授以撲滅之。
方身詣昌德宮奏狀。
上始奸細之徒。
有所闖發。
公意言頗安。
公因奏曰。
變亂廵檢
不宜前宮城外三軍門。
分更巡察
而此不過當更一次而已
况明炬高喝。
雖有奸細
易以隱避
今宜自三軍門。
加定外營將校一人軍卒五人
暗行窺察
上卽允之
相臣鎭遠疏。
胥命
吾。
納命召者三。
而還給者亦三
催促來待者四。
而公四不進。
上對三司痛析前後事實
縷縷百言
仍敎曰。
閔相疏。
殆同急書。
大臣如此
國事何。
苟能追憶明陵
不忍如此
噓唏良久
更命促召公
繼送標信。
不得已入侍
上諭以不當以大臣過擧
引嫌至此
又曰。
今聞玉貞招。
埋凶亦及卿家
以此觀之。
前後被誣。
亦可以洞辨。
又曰。
乙巳親臨金吾
特放者。
心事故也。
御手親授命召
涕泣跪受。
退而陳疏。
待命金吾
批曰。
久矣。
開釋至矣。
何若是其不安
久之
特下備忘命罷公職
而又命勿出公代。
甞臨筵敎曰。
手握重兵
身參大勳
而當戊申之變。
賊招中。
有受國再生之恩。
决難撓動
至欲害之。
其人豈非忠臣
雖疑嫉之人。
見此可以釋疑
而疑之轉甚。
有以朝夕待變爲言者。
其亦無倫之甚矣。
漢城判尹陳疏辭。
批曰。
苟一毫疑
前後眷顧豈若此。
予志旣定
决不
景純王妃昇遐
未成服。
上特令承旨備忘
復授公訓將。
懇辭屢違召。
屢承嚴敎
抵死不出。
趙右相文命所達。
罷職
叙拜判尹捴戎使。
又因特敎兼備堂上
亦終不肯出。
右相上言
臣於辛壬間。
猶未知爲人矣。
戊申亂後。
深知其人之一心向國
捨之誠可惜。
思其保全之道。
許遆似得宜
上曰。
與同盟情
誼必厚。
猶謂戊申後始知。
不如予之知咸恩。
遂引宋太祖全功臣事。
許遆將任。
未幾
手書賜公曰。
曲循願。
許解將任。
使無事雲臺閑勳。
有用於國。
爲于爲城。
須體予保卿之意。
成琢者。
京城無賴受人陰嗾。
在朝公卿
以及於公。
廷鞫杖斃
趙觀彬繼疏構公甚酷。
公疏前後事實
鑿鑿有據。
上批有曰。
疑之勿任。
任之勿疑。
古人所戒。
予知心。
此等讒說
豈敢於今日。
除工曹判書
壬子夏
內艱
上敎曰。
咸恩屢經事
色養無多
今遭巨創。
予甚傷惻
該曹宜從厚顧助。
翌年
上使掖隷。
御饌
問安否。
翌年
又如之。
服闋
詣闕謝恩
留待而會。
公自以特進入侍
上以衰年草土
不瑕有傷。
眷眷顧問
公淚隨言發。
嗚咽不能已。
勳臣于映花堂
賜以銀盃御製詩。
詢以軍法車制。
援擧古法以對。
乙卯正月初十日
暴疾卒于家。
享年五十九。
臨沒之際。
一語家事
唯連呼國恩未報。
上聞訃。
驚悼敎曰。
咸恩經歷艱險
尙有筋力
暫休其身。
欲爲復用
闋服。
入侍衰容。
頓覺頗爲愍。
豈意調理之批纔下。
長逝之單遽上。
失吾良將
切痛衋。
却疑非眞。
欲諭無語
喪葬諸需。
依舊例擧行。
服闋
收用其後
以表予意。
又因筵臣所達。
左贊成咸恩府院君
遣祀官致祭
其年三月十四日
葬于公州佳佐洞癸
坐之原。
夫人祔焉。
稟性英邁
處身廉儉
人見之癯然一書生耳。
然鷹肩豹腰。
雙眸炯炯射人
弓馬拳勇
無能及者。
歷事三朝
恩遇冠絶
以是
人之忌疾亦深。
前後屢遭罔極之讒。
夷然不以動心
秉戎政。
幕校吏胥
仍舊用之。
未甞換置私人
至於施賞
尤加愼重曰。
平時狃於厚賞。
臨亂何以激勸
至戊申亂後人。
始服公識慮之遠。
捕廳刑杖甚酷。
就訊者多誣服
公每令各置罪人
使不得相通
往復盤詰
鉤得其情僞
不待刑杖
輒能取服。
以故寃伸罪明。
而無一濫刑者
潛邸時。
以捴府首堂。
與公伴直。
得內賜饌物。
要公共餐
公辭以外朝之臣。
不敢貴介同席而食。
諸堂皆以王子坐府。
出入不敢正門
而由夾門
公獨由正門平日
上恠而使人問其意。
公對曰。
旣忝堂上
當由堂上所由之門。
奚可由郞廳所行夾門
壓尊而改舊例。
非吾所知
昆陽金泓
公名罪籍
蹈籍無所忌。
不以介意
後遂檢置幕僚
其他所甞陷公以危言者。
一皆待之如初
前後莅邑。
婚喪之過時未擧者。
必捐俸助成
在西閫。
川地士族女。
父母俱喪。
過期未醮。
公致其門長
定期來告。
畀以諸需嫁遣之。
其女感公恩。
紡績屢致衣資
聞公喪。
勸其夫千里吊賻
常感親臨放釋之恩。
遇其日。
必設酌如晬辰。
母夫人
誠孝備至
甞作嬰兒戱。
以娛
公元1703年
其意。
所得官廩外邑所饋。
必先母夫人及姊氏。
待其取用而後及於妻子
內外宗族窮乏者。
無不收恤喣濡之。
緦功之親。
待公以擧火者十有餘家。
宗家忌祀及節祀之需。
自家辦送。
公所行多篤行
儒生所不能及。
其早遊儒門
從事義訓之力。
不可誣也。
有感君恩慨時廿二闋
其詞曰。
報了報了。
聖主鴻恩報了。
此身雖死。
何以盡報了。
玆生未報恩。
後生當報了。
又曰。
慨然者人兮。
一片丹心誰復知。
爲國一死庶幾乎知。
知而不之知。
是以悲之。
所著有關西節要若干卷。
藏于家。
夫人晉州柳氏
學生祐女。
慈良淑哲
舅姑以誠
公未顯時貧甚。
夫人拮据供給
無有匱乏
不以貧窶形於色。
公少不勝氣
時或激發
夫人和顔解之。
公每言吾因亡夫人內助
多致矯楺(一作揉)氣質
悼念不衰
卒於癸未五月二十二日
壽三十五。
一子希逸
唐津縣監。
夫人順天張氏。
兵使漢相女。
希逸淸風金錫紀女
生一一女
男埴。
說書鄭俊一女
女幼。
德壽公有世好
公甞從容語余。
使吾而先子死者
子宜狀吾。
德壽口雖不言
而心固許之矣。
今唐津以公紀德之文。
見托
將以成公平日之志。
余又何辭以辭。
錄公平日言行大致
以備立言君子採擇云。
政府左議政公行
公諱泰億。
字大年
號謙齋
趙氏
世爲漢陽人
其初自高麗中樞院使岑。
本朝
有諱末生
文學才識
顯於太宗世宗之際。
官領中樞院事兼兵曹判書寶文閣提學
諡文剛
五世
有諱存性。
知敦寧府事贈領議政
諡昭敏
生諱啓遠。
刑曹判書贈領議政
諡忠靖
生諱嘉錫
曹參議贈領議政
南陽洪氏。
士人㦿女。
再娶南原尹氏
縣監以明女。
忠簡公棨之孫。
公之自出也。
公幼聦悟絶人
自言自語在胎。
已以祿養
豈待仕而爲世祿
自號胎祿堂
聞者奇之。
早孤。
能力不怠
十歲有詩曰。
月明人語在前村。
金淸城錫胄楊文公復生
遂以名公且字之。
十五歲。
蜃樓賦。
壺谷龍翼爲誦於人。
由是名播一世
癸酉
司馬
丁丑
製。
旋遭母夫人喪。
服闋
壬午殿試
薦拜藝文館檢閱
待敎奉敎
甲申
典籍
移兵曹佐郞侍講文學,司憲府持平兼知製敎
前持李東彦,韓永徽,承旨德基等悖倫貪婪之罪。
並命拿覈。
乙酉
除司諫院正言
復論三人不可赦。
獄官道臣
專事掩護
於是西銓出公爲北評事
實擠之也。
彦父在官遘癘死。
彦不躬視。
官隷替含焉。
公雖駭而論之。
然初未甞索言也。
至是愛彦者。
廹公緘問。
公始悉陳事狀
復命嚴覈
將致之辟。
會東彦庾死。
事遂已。
上知時議必欲逐公。
命特遞評事
異數也。
連除司書文學天文學敎授
與院僚上書東宮
勉以敦孝悌
勤學問。
遠宦妾。
親賢士。
聲色
東宮特賜褒答
薦拜弘文館副校理
冬雷
陳遇修省之意。
上嘉納焉。
丁亥
掌令李裕民
上尊號。
公陳䟽力斥。
畧曰。
尊號非古也
刱行於唐之高宗
史氏書諸策以譏之。
文宗時群臣請上尊號。
中使薛季稜之言而不許
夫人喜聞贊揚之言。
則易流於驕怠
人臣樂爲崇美之擧。
則必趨於諂諛
先儒曰。
所爲爲善
則善必不誠。
無所爲而爲之者
眞義也。
殿下盡誠於無可報效之地。
築壇歲祀者。
非以求知天下也。
非以徼名後來也。
此眞所謂無所爲而爲之者
欲以此請尊名號。
殆非殿下本旨也。
一種邪枉之徒。
假托尊君之名。
實有希覬之跡。
淸朝臺閣之臣。
反有愧於衰唐之閹竪
不早斥退
臣恐百恠層出
國不爲國
上以忠愛之誠。
深用嘉尙爲批。
裕民復詆公盛言
尊號之不可已
公復陳䟽言。
裕民謂媚者。
無實德之可言。
而强請揄揚之謂。
益見其無識之甚。
虞書曰。
帝德廣運
乃聖乃神。
乃文乃武。
箋註家釋爲頌舜之辭。
朱子曰。
此贊堯也。
唐虞之際。
未有諛佞之風。
朱子之意。
豈以大舜實德
未足聖神
武之名而然哉。
人臣事君。
惟貴勉戒。
雖以舜爲君。
不當專事頌美云爾
献納尹世綏右裕民
䟽斥公。
上亦以公䟽假托希覬等語。
謂未得當。
公遂違召罷。
叙拜修撰
中文臣庭試。
繼擢重試。
校理文學中學校授。
又除司諫院献納,吏曹佐郞校書校理
修撰時。
以二千金爲王子買宅。
公言太侈
露臺惜費之意。
上命减其數。
副校理,吏曹正郞
差別春秋學校授。
己丑
因朝參言天灾可惧。
民困宜恤。
仍及進退之際。
偏任有弊。
掌樂院正兼侍講院弼善。
又除司憲府執義弘文館應敎
入侍講筵
上言黨禍亡國
災異宜存警。
推是類具言之。
上曰。
儒臣勤勤懇懇
具見憂國至誠
移司諫院司諫
復還應敎
公甞致罪科塲闌入擧子
至是崔有泰,金道淳通文館學
詬公甚酷。
公屢䟽乞退
上曰。
世道艱險
予已洞知
世祿之臣。
寧有可退之義。
執義
陞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轉右副求外。
除鉄原府使。
其冬
以大司諫召。
還遞拜吏曹參議
又遞拜戶曹參議
旋罷。
憲臣李東寃死
由於公。
削黜
公屢啓竟不從。
朝廷通信日本
大臣公叙正使
大司成
辭遞。
辛卯
復拜吏曹參議
遞拜戶曹參議
其五月
出疆
御便殿賜對
宣醞。
親製詩以賜。
後聞渡海。
輒再有詩。
至江傳國書。
關白復書
有犯中庙
諱者
書封違舊式。
往復責諭。
十日夜
倭執我國國書中光字。
謂犯其所諱。
公曰。
國有日光山
爾國不曾用諱法。
無以應。
乃曰。
自今宜用諱法。
朝鮮先改我所諱。
我亦當諱朝鮮所諱。
書式兩俱從新例其可。
公曰。
旣傳之國書。
寧可追改
爭之力。
倭性狠毒
終以改書爲恥
公與副使從事議曰。
不可義理曉。
辱國生釁。
不可不念
若我先改倭所欲改。
彼亦當改其所宜改。
彼我相當
庶可無損國体
遂狀稟于朝。
上以在我無損
如其請。
當路以不能力爭。
交章請罪
持平有慶至請拿問
壬辰春
公遂就理
削黜
翌年廷臣上尊號。
公自此蹇連十年矣。
其冬
特放。
未幾
軍衘
乙未冬
始拜工曹參議
䟽陳前後被誣狀曰。
臣固奉使無狀
亦緣遭値不幸
唯是削黜之罰。
未足以快時人之意。
於是鼓煽譸張
直驅臣於貪饕貨賄之科。
禮單例贈
皆有定數
使臣區處
悉憑前規
雖使盜跖當之。
無以施其貪。
伯夷遇之。
無以表其廉。
雖欲黷貨
于何染指
上賜優批。
昭濯誣衊
丙申
公不樂在朝
求外得楊州使。
旋拜吏曹參議
崔公錫恒白公論人見嫉。
海役回。
花卉之微。
亦不載來
知舊所共知。
領相徐公宗泰
亦言公平生綽有淸名。
向來人言
全出虗捏
上敎媢嫉之言。
萬不近理
仍促公行公。
再除終不肯應命
坐是罷。
拜禮
公元1717年
曹參議
時有申球者。
抉摘尹魯西集中語。
謂之誣辱聖祖
上命毁其板。
仍禁明齋先正之稱。
公上章論之曰。
尼懷兩家不得保其情好
此特兩家不幸
不關涉於朝廷
唯當戢燎止瀾。
以務鎭靜
而扶抑太偏。
至於妖惡之䟽出。
則擧朝盡言多士忘生而竄逐聯翩
此豈和平鎭安之道。
人文字。
其計必售
一事纔了。
又惹一事
訐而復訐。
嫁禍無已
此路一開
後弊無窮
先正之稱。
非如朝家爵命可以予奪
道之所存
自隨焉。
殿下儒臣之始歿也。
不待臣僚之言。
而先稱二字
於今日。
謂之僭稱設禁焉。
則臣未敢知擧何如也。
嚴敎
俄命遞職。
丁酉七月
引見藥院臣。
唐太宗故事
示意旨。
御便殿
相臣李頤命獨對
承旨史官
不得入。
少頃又召諸大臣
有所詢問
俄有春宮代理之命。
中外汹汹
憂疑多端
倡率散班諸臣。
聯名陳䟽曰。
一國之政。
委之主鬯之人。
國家大事
其所處分
所宜光明正大
而獨與一大臣屛人私語
畢竟聽政之命。
出於筵敎未安之餘。
輿情疑惑
國言喧沸
唯願殿下遠覽前代治亂之原。
細究聖人幾微之戒。
政令間。
或有未盡當於聖心者。
隨事提誨。
善加開導
使宮庭之間。
氣象泰和
宗社無彊之休。
孰有大於此者。
批旨頗嚴。
出爲驪州牧使。
翌年
棄歸。
己亥
判決
事。
文廟木之變。
上書東宮
申論魯西明齋被誣之寃。
玉堂趙尙健又肆詆斥公。
再以䟽辨。
景庙批以誣罔之言。
不必爲嫌
庚子
伊川府使。
病不赴。
夏六月
景庙卽阼
差肅庙行狀纂集堂上
復拜判决事。
左副承旨兼司饔院副提調
在外遞。
除慶尙道觀察使
歲惡
賑救有方
民免捐瘠
嶺南繁劇
牒訴雲委
公目覽耳受
口詢手判。
縱橫膠輵
咸適其宜。
窮荒絶徼
轍迹皆遍。
所至延訪人才
民疾苦。
立樂育齋於營下。
以道儒士
親與講論文義
其所業而賞罰之。
多士立石齋傍。
以頌儒化
䟽請崇德象矣。
甄叙淹滯
撫綏顚連
無失嶺南人心
前後論列設施
眷眷於此
朝家以良役弊滋。
以戶布口錢結布游布。
孰爲便利
詢及諸道方伯
公旣條陳四法
皆敀厲民
皆不可行
仍舊貫而稍加整理曰。
一道之內。
不緊名色
其數不億
一倂刷括
隨闕代定。
侵徵之患。
可立除也。
魯哀公年飢有若
對曰。
盍徹乎。
百姓足。
孰與不足
夫子之論爲國
不過節用愛民
君子謀國
當省費而裕財。
未聞加賦而救弊也。
辛丑
辭遞。
右副承旨
遞拜刑曹參議兼肅庙實錄春秋修撰官。
八月
今上陞儲位。
差公奏請副使
嘉善階。
拜戶曹參判兼副捴管,承文院提調
賊臣趙聖復䟽。
猝有王世弟聽政之命。
崔公錫恒
筵請還收。
而公謂聖復不討。
大分壞矣。
詣閤求對。
力請明加典刑
又言大臣三司一人爭論
無人臣禮也。
對纔罷。
臺官已論公罪矣。
然猶畏正議
亦論竄聖復。
居數日。
下聽政之命。
時相原任
外廹公議
庭請三日
旋卽聯名陳箚。
將尋舊典擧行焉。
忼慨悲憤
顧方臺參
乃援古人在囚上書之義。
請寢成命
䟽扼不得入。
相臣啓遞使价。
十二月
特除公同知義禁府事兼實錄同春秋備局提調
閹竪有謀危東宮者。
東宮引接宮僚
欲辭位。
公會直捴府。
夜叩閤求對。
走報大臣諸宰。
天明始獲對。
涕泣請討。
且請慰安春宮
大司成兼右副賓客,司圃署掌樂提調
副提學
遞兼弘文館提學同知成均館事
䟽請懋學勤政曰。
先大王克聖學
日御經筵
殿下所宜法。
玉堂之官
終年養閑
或請開筵不見採施。
羣下寒心
四方失望
今餘寒乍解。
春煦漸長。
及此時。
開講幄。
硏究義理
論確治体
無替先王日講之故事
先大王克勤庶政
酬應如響。
殿下所宜法。
接對臣僚
專事淵默
裁决庶務
多至稽滯
關係民隱
動皆後時
一味暇豫
唯事委靡
如是而國不危者。
未之有也。
壬寅
出爲京畿觀察使
進資憲階。
伴送北使
仍拜刑曹判書兼知經筵實錄,知春秋社稷署,司譯院,校書提調
因撰進惠
順大妣玉冊文
正憲階兼都捴管
弘文館提學,藝文館提學,知成均館事
王世弟入學
博士事。
以病遞。
除工曹判書
先是
賊臣一鏡
中批入銓。
顓擅濁亂
駸駸世道憂。
公貽書鐫責
一鏡恚甚。
至是規占文衡
以公與李公光佐迭典也。
猜忮恨望益甚
投書蜚語
傳播遠近
人莫不駭憤。
無敢誰何
公乃騰章
備陳一鏡造言狀。
竟自引免。
癸卯
差遠接使。
又差伴送使。
復命
除禮曹判書兼備有司提調,良役廳堂上。
遞拜刑曹判書司僕提調
又遞拜漢城府判尹,議政府右參贊弘文館提學濟用提調
甲辰
戶曹判書左賓客,知春秋館事
兼兩館大提學
八月
景庙昇遐
今上卽祚
登對陳戒。
以敬天勤民。
孝悌
崇儉約。
節財用。
收人材。
言路爲目。
而以勤聖學爲本。
終又泣涕曰。
治亦今日
亂亦今日
爲王爲伯。
亦唯今日
上亟加歎賞
移拜兵曹判書
三日
特除判義禁府事。
八日
進拜政府右議政
仍管文衡兼訓局社稷提調,扈衛大將
公陳箚辭文衡曰。
師文貞公崔錫鼎,臣師之師文公南九萬
並以文衡入相
皆辭避。
批曰。
師卿師之師。
並兼是任。
則今卿仍帶。
豈非美事
無賴李義淵投進凶䟽
公請對曰。
義淵敢以辛丑以後事。
謂非先王之意。
其誣逼先王
莫大於此
先大
不幸無嗣
殿下之子
先王之弟。
自當依明庙故事
紹承大統
羣下雖不建請。
天意人心
不敀殿下于何歸乎。
陞儲
先王所以東朝命而命之者
授受之節。
光明正大
義淵敢曰。
先王倦勤疾。
先朝顧命諸臣。
策命殿下
此正如唐時閹竪自稱定策國老門生
天子者之爲人君。
天與人敀。
人臣豈敢貪天功爲己力乎。
不敬無倫甚矣。
此而不罪
倫綱頹矣。
上命義淵正其罪。
於是換面迭起者。
前後相繼
構誣公百端
而其言大率俱無所據。
公爲相堇兩月
胥命金吾者六。
逬出城外者四。
讒言交亂如此
上屢加慰諭曰。
蕭何繫獄
魏徵之踣碑。
予甞慨然前史
卿世篤忠貞
國士遇之。
宜以國士報之。
賊臣萬規
壬寅逆獄後。
討金姓宮婢之論。
謂之誣逼東朝
公在江外
聞之曰。
此關綱常
吾雖屛退
安可不言
上章請討萬規伏乞
乙巳朝一變
兩司首論公罷職
上嚴批不許
序陞左議政
三月
始許遞相職曰。
卿其閑游西樞
体予保卿之意。
尋又解文衡及扈衛大將
時反壬寅逆獄。
削黜前後請討卿宰
特命兩大勿論
公及李公光佐也。
三司繼請栫棘絶島
批曰。
是何言歟。
予猶削黜之靳。
而况栫棘乎。
連賜豹皮箑。
異恩也。
相臣鎭遠三司
力請不已
不得已止命罷職
楺者陳䟽。
以公撰登極文中
那知半夜之間。
遽承憑几之命一句語。
指謂叵測凶言
震怒招楺。
殿庭詰責
仍命島配。
壬寅
李觀命入相
禍燄益熾
伏閤爭屢日。
請會卿宰議罪名。
上亦不從
乃驅百僚設庭請。
首尾十四日
上又不得已止命削黜
而猶爭之不已
上連嚴敎
至曰。
寧欲溘然
又曰。
南面百工
不亦慚乎。
庭請始罷。
遂往原州
時相卿宰三司
請對
不遂不止
上責諭嚴厲
未幾
連遞鎭遠觀命相職。
於是
稱以京外儒䟽者。
紛紛繼起
臺官李倚天等
亦䟽請加律。
上引漢昭察霍光無罪事以折之
旣計無所施。
則又搜剔公所諸司文簿
粧撰疑似
藏名混說
先罪郞吏
欲陰螫之。
上輒皆辨燭。
讒不得行
丁未七月
上盡斥黨人
特拜左議政禁衛軍器寺司饔院都提調
連遣史官承旨
直前誣。
公復䟽辨。
而敦召不置
公就城外
陳不遞相職。
則不敢冒進。
上始勉副曰。
伸卿廉義
卽入謝西樞之命。
引見
慰諭曰。
無妄奏對之言。
一邊以爲極罪
而頃見名奏議
亦有此語。
深知心與古人符。
盖指門生國老說也。
章世子冠禮
公膺筮賓
又差嘉禮正使
復拜左議政世子傅。
公再䟽辭。
上連承旨趣召。
公旣膺命
首陳端本出治
收拾人材
拯濟生民之道。
上爲之嘉
公元1727年
納。
甞率諸臣奏事
法筵整肅
上歎曰。
今日復睹先朝威儀
戊申
兼扈衛大將
又差實錄捴裁官
三月
賊起湖嶺
帥臣
陷列邑。
進逼畿甸
廢族驍弁。
多爲內應者。
王師三出。
鞫獄大起
時昇平日久。
變出不虞
警報交馳
中外震蕩
上命環衛宮城
親臨幄殿
命領相李公光佐及公。
別直禁中
戎務屬李公。
而鞫事則屬於公。
逮繫滿獄。
端緖紛錯
而公能挈其要領
辨其情僞
訊囚奏讞
詳而平。
敏而愼。
叶贊戎籌。
動中機宜
應接如流。
神明意用
溢發周匝
衆皆悅服
上亦倚而爲安。
四月
王師献䤋。
始命罷別直。
而鞫事猶未了
公曉衙夜罷。
積瘁成疾。
舁敀于家。
上轍侍衛
御醫藥物救護
日三以起居聞。
連章丐免。
遂遞付領敦寧府事。
十月三日
告終正寢
春秋五十四。
訃聞
震悼
命給棺材
給祿三年
視朝三日
遣官
致吊致祭
有司喪具
又因校理鄭羽良䟽。
特命太常
不待贈諡
哀榮之典備矣
其年十二月
葬于楊州七峯黃麻洞子坐之原。
明年九月
移窆于局內丑坐之原。
爲人坦直英達
風標俊朗
玉立朝班
符彩照暎
左右人目屬之。
樂善好士
濟人愛物
出於誠心
自幼孝友篤至
弱冠而侍大夫人疾。
有爲之白者。
及其瀕危
號泣先庙。
垂陰庇。
刺指血以進。
遭憂
哀毁踰禮
甞閱孝經。
簌簌下曰。
不得
公元1728年
此道。
遇先忌。
輒誦歐陽公祭而豊。
不如養之薄之語。
嗚咽不能已。
在嶺藩。
路遇負母行乞者。
與之俱敀。
贈以衣襦。
飮食之曰。
我欲效汝負母行乞
何可得也
爲文而送之。
其語甚悲。
仲氏同巷而居。
非有大故
日必往省。
在峽。
聞其喪。
設位號慟
連日不釋衰絰
逮葬而甚雨
公往董其役。
膝沒泥土
子姪請少休。
公泣曰。
吾事吾兄
唯此日而已
子弟有過
自撾其股曰。
汝曹之過。
由余不敎。
收恤諸族。
軫其飢寒衣食之。
嫁娶喪葬
不有助。
視力所及
遐方踈屬
之如家。
人有片善一藝。
樂聞而稱揚之。
唯恐不有聞於世。
唯其風裁峻整
疾惡如讐
遇事盡言
言無苟同
或見干犯倫義者。
刺擧糾劾
犯衆怒而不避
故世側目
多方敲撼。
在朝未有數歲之安。
而不之恤焉
受知肅庙。
眷遇之隆。
冠絶羣僚
讒構之加。
輒加昭釋。
景庙登極
特被進擢
今上嗣服
畀以股肱承弼之任
公益感激
竭誠圖酬。
甞泣曰。
陛下而報先帝
卽先獲語也。
每勸上以勤學修德
尙儉而節用
用人以公。
而必辨其賢否
澤民以仁。
而先察其緩急
事爲無尙文具
政化唯懋實績
反復諄切
從容開陳
未甞不傾聽也。
丁未後。
時論主調停。
上以問公。
公對曰。
於義理所重處
毋或撓改。
負犯至重者。
初不輕議。
然後物情平允
識者以爲知言
朝有闕政
日色
公元1737年
憂。
乃至慨然流涕
或上所爲當理
喜甚誇語於人。
亹亹不知止。
當其復入相。
獨當改紀之政。
眷遇彌隆
而陞薦除拜
一循公議曰。
不敢專也。
注措猷爲
嚴守典章曰。
安敢改也。
痼疾在身
孜孜不自懈。
或勸之止則曰。
吾病殆矣。
國家不幸
遭變故。
唯思自便
匪躬哉。
逆亂之初。
家人起居于禁直則曰。
國存則存。
國亡則亡。
安問我也。
九年
上臨傷悼曰。
相臣某。
戊申積悴而逝。
古人所謂鞠躬盡瘁者也。
內外歷職
其所居。
必盡其分。
于鉄于驪。
民皆竪碑頌德。
其在嶺營
賑活數千人
民皆曰。
匪我廵相。
我其爲路傍之屍。
秋曹
關節不行
聽斷公明
案牘之如洗。
曹中拘係之例。
䟽釋數十年滯獄。
至今稱善其職者。
必先數公。
及掌度支
屢經客使
國有大喪
儲偫告磬。
經費浩煩
盡心周旋
策應無闕。
又蠲十二廛積逋萬斛
都民又大歡悅。
當公遜荒
相率來謁於郊外
丁未
還朝
長男嶺南敀。
嶺民遮道曰。
致吾相公
公復相。
吾屬庶幾活乎。
崇儒尙節
吉注書以下九人高霽峯六人
收用子孫
李晦齋立後
自公發之。
竪碑雙嶺
以紀戰亡之跡。
新羅始祖殿。
設官司享。
麗太祖陵
加封植。
公所建請也。
平居不事邊幅
而謹於禮法
早起晏寢
冠服必整。
男女之別。
少長之等。
斬斬焉。
自以早貴。
恒存挹損
卑幼
不以䙝見。
行路
必避中逵
居家
不問有無
乃至所使臧獲
或不知其名。
一切外物
泊然無所好。
燕處
書卷數床而已
衣不華彩
廐無粟馬
喜施與人
有求者。
輕重擧而與之。
無慳色曰。
財物
有則散。
散則復至。
理有固然者。
士苟不達於斯
無足觀。
日本還。
擧所看鏡
投諸海曰。
微物也。
不宜自隨
日本人詩頌之曰。
如氷檗忠照日
追送繪像
以致景慕之意。
肅庙甞命東平鄭載崙。
求見其像。
公曰。
不由喉司。
不敢承命
竟不進。
甞謂人生天定
禍福亂其心。
達識也。
隨所遇而安之若命。
雖屢遭危厲
處之夷然
海行遇風
舟幾覆。
舟中之人皆號哭曰。
在頃刻。
公何安坐不動。
公曰。
命也。
奚爲
爲文投海。
風濤卽止
疾革
陶淵明乘化樂天之句曰。
淵明達識
曠絶千古
屬纊
子孫環泣
公乍開睫。
責之曰。
宜靜以俟之。
大臣
家衆瞻式
無禮若是
喜觀書。
終身不廢。
沒一日。
猶閱盡一卷
稗官雜書
不曾披見曰。
見旣無益
徒費光陰
爲文唯取理達
信筆沛然
不經意
明白贍鬯。
程度
章箚尤剴切
每謂近世爲詩者。
專尙尖巧
足以衰末氣象
能免是。
斯亦可矣。
崔副學昌大評公詩以爲才思敏暢。
詞致圓妙
千篇滔滔
一罅縫。
昔谿谷稱石洲
情境妥適
律呂諧協
吾於某亦云。
凡於典章
制。
氏族派流
山川道里
無不淹該貫通
尤詳於國朝故事
朝有引例證據者。
必咨於公。
著詩二十卷
文衡故事二卷
藏于家。
夫人靑松沈氏。
注書龜瑞女。
惠莊正。
治家井井有法
諸子冠帶不敢見。
居公喪。
寒暑不易服。
不去衰絰
三年如一日。
後公九年而卒。
壽六十二。
葬祔公墓
五男一女
男長趾彬。
成均大司成
次儀彬。
早夭
次甲彬。
童蒙敎官
次震彬。
出後仲氏
次炳彬。
女適進士邦鎭
德壽識公自布衣
登朝後於公。
甞辱公一言推奬
訖今未之敢忘也。
今公逝已十年
而余亦老矣。
敎官兄弟
公狀文見屬。
撫念今昔
居然九原難作之慟。
謹據家乘撰次如右
世之君子
庶有考信焉。
先妣行錄
  始先妣之喪。
亡兒手錄遺事甚悉
余亦自製誌文
其實余文䟽略
不及兒作遠矣。
今閱此文。
追遠傷今
俛仰血涕。
遂錄置余稿中。
庶子孫之欲知先妣德行者。
有所考焉。
題曰。
先妣行錄者。
以載余集也。
文曰先祖妣者。
從兒本文也。
先祖妣生而淸弱善病。
李夫人愛深
不離懷抱
稍長。
內弟趙夫人姨兄夫人
嬉遊
趙,鄭兩夫人
從事針績之工。
先祖妣亦欲與同學
李夫人輒止之曰。
兒甚弱。
宜自保護
無至生病
若壯而完實
本性明慧
雖吾不敎汝
汝當自解
吾則憂汝病弱
不憂汝不學女工耳。
(趙夫人
李大諫世勉夫人
夫人
判書鎭周夫人。)
李夫人聡明穎睿。
書史
於義理。
雖甚愛先祖妣。
而亦隨事訓誨
少微通鑑小學等書。
排日課讀
夜則令誦其所讀書
又指乾象
使知星躔次
以及古來哲婦賢媛
是非得失
不勤指導
先祖妣能一聞卽記。
終身不忘。
所以明見博識
一家之所敬服
李夫人早寡當家
膝下只有應敎公及先祖妣。
應敎公所學。
先祖妣亦皆旁學。
或一家婦聚會堂上
相與謔浪笑言
先祖妣惟穆然孤坐。
不喜與人爭長短。
一日
應敎公自
外入
取三片紙
各署一字曰明。
曰賢。
曰安。
使趙,鄭兩夫人先祖妣。
自擇而取之。
先祖妣取安字。
笑曰。
則不不明
只欲爲安逸無憂而已
其內性之溫謙如此
公元1728年
年十六。
歸于李氏
時姑徐夫人王姑夫人
寡居
家業旁落
朝夕之供。
亦時屢闕。
以先祖妣新婦之故。
設朝夕飯
先祖以爲不食則不可。
獨食則輒不安於心。
卽請韓,鄭二祖姑。
分其飯而與之。
自親女工
每夜必焚膏獨坐
至曉少寢
不敢本家豪富
驕怠自便之意。
先王考赴學堂
或泮試。
先祖鷄鳴而起。
以簪釵之屬。
貿米以供晨炊
不以憂苦之態。
見於姑堂。
不以舅家之貧乏
有干於本家
有時歸寧
則內舅通川公。
使一家年少婦女
各陳其舅家所聞。
諸婦人競有所陳說
或有愁慽之容。
或有嬌貴之態。
先祖最後
但曰。
我則舅家淸貧而已
此外無他所言。
先王考早孤。
知事公同居。
當先祖妣入門也。
知事公年尙幼。
衣食盥梳。
皆仰於先祖妣。
先祖撫恤親愛
無異親弟。
不以年稚而有所慢。
知事晩年
常曰。
世豈無賢淑婦人
夫孰有如吾嫂之靜定安和
令人自然心服起敬者乎。
吾與吾嫂六十年同居
終未聞怒詈詬呵之聲。
亦未見懈怠放逸之色。
憂慽喜樂
迭變於前。
而處之安如
終未見哀悅之踰度。
如吾嫂者。
世俗婦人所能跂及哉。
乙卯
先王考奉徐夫人
砥平之釜淵村庄
家用艱乏
家大人生甫三年
姑母亦年才十歲
先祖妣率兩乳兒。
一日
只得麥飯一器
蒸醬數匙。
而心甚安之。
若將終身
外則先王考親執耒鋤。
內則先祖妣達夜治絲麻。
居峽屢年。
使徐夫人不知貧寒之苦。
甘旨之供。
無闕於朝夕。
每當徐夫人晬日
則必盛備酒饌
京中族黨鄕居父老
宴飮數日而罷。
知事公。
挈眷同住
先祖妣待諸姪如己出。
一器之饌。
必分以與之。
由是
一家之內。
雍然和穆
世之婦女
類喜論人長短
或怨或謗。
而至先祖妣。
則輒一口皆頌其德。
至於連姻之家隣里之人。
皆曰。
夫人實有賢聖德云
先祖稟姿溫仁
自然感化人心
非若他人欵曲外面人事而得其感悅也。
己巳
先王考與祖姑沈觀察就理
禍將不測
祖姑先祖妣手。
叩胸欲哭。
先祖和顔溫辭而止之。
王考竄配於萬頃群山島。
先祖妣從之。
六年居謫。
烟瘴海颶
令人難堪
先祖怡然安分
眉間終不設憂慽色。
小學及唐詩絶句一卷
潛自翫閱
消遣
京居婦女
有時書問
則亦不以憂愁怨懟之意。
見於簡牘
至今一家間。
稱道不已焉。
(沈觀察諱權。)
甲戌以後
先王歷踐淸華
名位甚盛。
先祖一遵節儉
居處器用
皆近朴陋
針績之筐。
不離於前。
除食睡之外。
未甞垂手閑坐
其於奉祭祀之節。
尤竭其心力
每當先世忌祀。
必未明起盥梳。
令婢輩掃洒內外
烹炙剝割
親自監視
限內四代先忌。
必行三日素。
不以衰病而有所或廢。
朝夕只進三合食。
而亦不盡
非時饌膳。
絶不近口。
以是一家婦女
不敢私自設饌。
先王考性旣好施
凡於一家貧窮孤獨者
必欲悉心救濟
先祖一意承奉
無敢怠忽
先王考有從兄早逝
子女四五人
先祖妣取而養之
撫愛篤至
无異親子女。
親備衣衾
婚嫁以時
高氏新婚也。
先祖妣令盛餙珠翠
欣喜之色。
溢於顔面
人謂今日始見某夫人喜色可掬
公元1696年
先王考爲海西伯。
有所眄妓。
王考遞歸
妓能以節自守
丙子秋
家大人司馬
妓輒自備僕馬
艱關上來
時適一家男女聚會堂上
祖姑沈觀察夫人
聞海妓來現。
命僕逐出。
卽招先王切責
先祖妣徐進以告曰。
彼以好意遠來。
自當回去
何必忩忩若此
祖姑怒猶不止
離席徑還。
先祖妣令婢輩。
設飯善待。
及遭己卯大喪後。
待遇之道。
尤加於前。
妓雖敀居本鄕
先祖書問不絶。
或時海土所無者寄送。
一家服其德。
而妓亦銘心感恩
先祖妣棄
世。
妓卽聞訃上來
哀號摧裂
余慈無異
先祖仁德入人深。
有如此者
僉使沈若淳。
祖妣王考僉樞公之庶出
幼而失依。
飢窮無所於敀。
先祖妣收而養之曰。
此亦吾祖骨肉
豈忍見其顚仆道路乎。
先王考按關西
若淳從之。
卽差成川別將
先祖妣招而曉之曰。
汝以吾家私親
先得饒任。
須自謹畏
毋致外間浮謗
苟或有過
難以相恕。
吾豈以私情之故。
而有累外政乎。
若淳自是自知檢身
仍能成立
先祖棄世
若淳哽咽不成語曰。
生我者雖父母
使我能成人者。
莫非先夫人大德。
吾雖粉身磨骨
何以報此德之萬一哉。
己卯
先王下世
先祖三年哭泣
一遵禮制
作一小冊
外邑賻助及親知慰問者。
手自記錄
以爲後考。
盤盂椀楪。
別爲措備。
以藏于壁後小龕。
每當朝夕祭奠
親自洗淨
三年之內。
未甞開口劇笑。
未甞見號咷叩踊。
而人之見之者
自然哀傷敬服之心。
至于今。
稱道不已
家大人辛卯製。
至癸巳
始唱榜。
叔父是年亦魁司馬
人皆謂某夫人仁德所種。
慶事叢萃
沈觀察夫人先祖妣手曰。
夫人之賢。
上奉祭祀
使家道不替。
下率兩兒
終見此莫大之慶。
夫人之賢。
如是乎。
夫人平日心德
今日之福。
矣哉
先祖遜辭以謝。
終不以侈忲之容欣悅之色。
形諸顔面
但時有懷舊愴悼之心而已
乙未。
叔父棄世
叔母有孕已數月矣。
先祖務使保護
終不以哀傷之言。
惻慽之容。
以動其心。
和顔溫語
親勸糜粥
叔母貴家女。
徑遭巨創。
哀號過節
不能自制
每當勸粥之際。
多致激怒之事。
先祖妣必開容强笑
若已無悲慘之心者。
至今一家相謂夫人心中
本無怒之一字
三年內朝哭奠
先祖妣必親自行之。
不以疾病而有所廢。
堂叔修撰公甞曰。
叔母心事
聞哭聲而益知敬服矣。
哀號之聲。
類多急遽促數
及其久也
必皆徐緩支離
叔母則自初喪至于三年
終始如一
令人墮淚
山培幼時
受學先祖妣。
游浪踰度。
全無程課
先祖妣終不以箠楚見加。
只當夜間以至前。
歷數古來不肖曰。
某則兒時勤於讀書
使芳名流於後。
某則兒時讀書
終成亡賴之人。
汝其欲學讀書垂名之人乎。
欲學不讀書亡賴之人乎。
且以目前所見曉之曰。
某則年少登科
孝於親榮於鄕黨
讀書之效也。
某則乞食馳走
庇身無地
此不讀書之效也。
反覆開諭
每日如是
故山因此惕然警悟
得不至爲放宕誤入之人。
公元1714年
山培庚子。
與堂叔修撰公同司馬發解
翌年會圍。
撰公高參
山培獨見屈。
心甚怏然
先祖妣責之曰。
汝叔年近五十。
始得小科。
假使當得而反失。
汝叔不當得而得之
當爲幸。
况汝之一鳴
旣出僥倖。
而汝叔之先於汝。
在理爲當
須勿爲狷狹之態。
一家同樂焉。
公元1716年
先祖好生之德。
異於凡人
甞曰。
幼時
得二草虫
繫頸而嬉。
因懸於戶樞
先妣夢二靑衣人來跪而告曰。
在頃刻。
敢乞殘命。
及覺而見草虫懸戶
卽解而放諸林薄中。
夫以草虫之微。
猶有求生之心。
人命之至重者乎。
以是雖婢侍有過
不以鞭笞過加。
丙申春
家大人出宰義縣
一吏抱病被重杖。
先祖妣聞之。
米肉繼給。
使之救護
及死惻然不怡
每對家大人
愼刑杖之意諄諄戒勑
家大人踈於家政
田園所收。
以至凡百出入
一切不省
先祖一皆総執升斗尺寸之微。
身自檢察
每當先世忌祀。
雖有祭需之艱乏者。
先祖經營料理
必皆準備
不以諸子孫。
動於聲色
所以一室安靜
家大人得閑無營
專心經籍者也。
先祖天性淡然
一生艷羨嗜慾之累。
至於餠果魚肉之味。
亦无偏嗜之物。
甞曰。
珠玉之屬。
不可以爲衣。
不可以爲食。
而徒費重價
以爲一時盛餙
天生之質。
以是而益麗乎。
由是箱盒之內。
奇巧之寶。
平居
淨掃室堂
晨起而坐。
終日女工
以自消遣而已
先祖天性恬澹徐緩
憂病喪慽絶。
驚惶倉卒之容。
內懷憂悶
而亦顰蹙愁悒之狀。
尋常所思戀之人。
一見但問其寒暄而已
別無傾倒喜悅之色。
婢僕諠譁相閧。
則輒嚴禁而止之。
內外穆然
一遵禮法
容止溫和
無難犯之色。
一家婦女
自然敬畏
不敢詼調謔浪
相加於前。
肌膚瘦瘁
實多脆弱之慮。
一生無病。
時時有些少欠安之節。
未甞擁衾而卧。
旁人不覺其有病。
內德純粹發於外。
而人自然心服
未甞喜怒元氣
自致壽耈也。
先祖妣喜澡浴其身。
間數日必洗脛足。
每淸晨盥漱
疾病沈篤之中。
未甞暫廢。
一家年少婦女
或因憂慽蓬髮垢面
先祖再三敎諭
必使靧顔櫛髮
整齊衣裳
從祖母夫人甞曰。
我常抱病
專廢盥梳。
每對吾兄
自然心媿面赧。
先祖妣有兄應敎公。
早逝
其胤三陟公亦下世
十數年之間。
家事荒墜
先祖妣常嘆曰。
我家陵替
一至於此
正由婦女偏愛小女
浮文太過
內政益踈故也。
人家興覆。
恒繫於婦女
人之得賢內助
其亦難乎。
癸卯
家大人出宰杆城。
魚鮮甚饒。
積於官庫
每遇京便。
大人告於先祖妣曰。
中乾甚多
苟欲饋問一家
宜令取來。
先祖妣曰。
此是官物
豈可濫用
只聚朝夕供奉之。
餘曝乾而分之。
邑妓與婢輩情熟
自出入。
先祖妣嚴加禁制曰。
此是官人
豈可使內婢交結
以傷体貌乎。
由是內言不出於外。
外言不入乎內。
居任一年
內外肅然
公元1724年
甲辰秋
山培讀書於邑後小庵。
庵僧跪問曰。
小釋聞邑底人所傳。
王大夫有神明之德。
門外百里之事。
无不洞知
果是女中菩蕯(一作薩)。
先祖平生
無前知之異術
性度靜肅
未甞干係外事者。
惟其天然之德。
至使遠外之人。
自然化服之深。
乙巳時象一變
家大人不安於朝。
屛居于楊根先墓下。
先祖妣從之。
峽里蕭條
事多艱窘
每當夕飯時。
只有數器熟菜
山培或時皺眉不肯下箸
先祖妣讓之曰。
汝甚年少
不知吾在砥平時。
苟得一器蒸醬。
則擧舍欣欣以爲珍饌
今則朝夕之飯無失其時
况有數器菜。
足以佐飯。
不亦過濫乎。
先祖妣之於山培。
慈愛篤至
山培有時出外
先祖苟得果之屬。
則必裹置箱盒。
待其敀而與之食。
由是山培每當夕飯時。
不敢獨食於他處
侍側而後
方始進盤。
及自先祖棄世之後
每當食。
則山培必先欲下淚。
不能
吞食下咽
山培口氣甚銳。
每呼卿相姓名
且或輕呼一家長老名氏
先祖妣必責之曰。
今之宰相雖多闒茸
爵位年齒旣皆崇高
年少兒何敢輕呼名姓
無異僕隷乎。
至於一家長老
則尤不宜妄呼名氏
豈不小學乎。
楊氏一門
踈遠之族。
必穪某叔某大父
不敢名字相呼
朱子穪爲知禮。
兒輩須念之。
先祖妣甞語山培曰。
先妣平生酷愛文學
常曰。
吾子孫中苟有能文者。
吾雖已死之後
慰悅地下矣。
今汝父以文學著名
三陟不得一第
亦是名下士
吾每追念先妣當日之言。
而心自悲喜矣。
汝亦吾先妣子孫
自勉勵焉。
(三陟公。
諱齊賢。)
先祖妣常曰。
世俗婦女遭其夫喪者。
哀號絶食
以從亡爲賢。
此非貞孝之道也。
當其哀號欲絶之時。
父母之怜我。
舅姑之憂我。
宗祀子女所望於我者。
何如也。
而惟以一時之哀。
不顧父母舅姑
不顧宗祀與子女。
烈則烈矣。
而獨不念孝之一字乎
百年之期。
中途而乖。
人孰有欲生之心。
而上有父母。
下有子女
不宜循情志。
以决一朝之命。
婦女輩雖乳下兒小之慽。
號慟摧絶
有若自盡者然。
此實不思之甚者
則不取也。
公元1725年
世之年老者。
類皆眼視耳聞
不及年少時。
先祖妣則年雖耋老
聡明無異少時
燈下能閱稗說之屬。
或時執針線。
補衣裳之罅綻處。
乙巳秋夕
家大人與山培有事上京
時値潦雨
川渠漲溢
鄕路阻。
先祖妣親乘藍輿
冒雨登山
遍行諸位節祀。
日暮始敀。
不見疲薾困憊之色。
及潦霽路通
鄕人來傳其事。
京中親知之聞之者
莫不驚嘆以爲異事
公元1724年
先祖撫御婢僕
肅而有惠。
箠撻呵責
未甞過加。
威行仁覆。
自然畏服
其在杆城。
一老自邑上京
中路爲盜所殺。
先祖惻然
三日不進肉。
乙巳冬
楊山一人貧甚。
其妻新産。
飢不得食
先祖妣以米藿繼給。
作一小兒衣以與之。
至今京鄕奴僕
感恩稱頌
先祖妣性端方
寡言笑。
文史詩賦
多所通曉
而韜能靜嘿
若不知。
聡明絶人
少時經眼
皆能暗誦而對人酬酢
如甚遲鈍
故雖一家婦女
只服其恬和安靜之德而已
亦不知其聡明穎達
每當夜深人靜時。
山培或時與諸妹誦唐詩三大作及滕王閣赤壁賦之屬。
有時礙滯。
先祖妣必提其礙處。
使之記悟而已
不肎盡誦其全篇
公元1727年
丁未五月
先祖妣猝得痢患。
首尾兩朔。
症情沉篤。
終日瞑目而卧。
不理人事
京中書札
不肎披覽
姑母手書
親閱
知事公聞先祖疾篤
修書以候。
先祖妣卽起而坐。
披見再三
仍又强就筆硯
作答以謝之。
先祖好種樹。
女工之暇。
臨東苑。
愛翫林樹
丁未病篤之日。
時時開囱。
令兒婢扶植階前
至六月晦
病勢少差
先祖妣親至階下
手摘雜草
精神氣力
雖在大病之餘。
猶能如此
六月
少差時。
顧謂山培曰。
吾已年廹八十。
死固何惜
但以渾舍來住窮峽之故。
祠庙時祀
一未親參。
於吾心。
尋常不安
今年毒痢苟得蘇完。
則當竢明
木道上京
聚會族黨
一行時祭
歸死楊峽。
吾當無恨。
七月初。
痢患添加
比初尤涉危重。
自知其已无可爲。
却藥絶不近口。
頻取溫水
使之淨洗手足
時朝象猝變。
祖妣之姪判書公。
安城乘召上京
先祖妣雖在奄奄之中。
而顧語家大人曰。
判書上來
何其速也。
醫人眞元枯脫。
宜用參
先祖妣終以爲無益
不肯服。
判書公以數兩參送來。
山培煎而告曰。
判書叔之所送。
幸一吸也。
先祖妣曰。
病已無可爲。
藥復何益。
而此判書所送。
則何難一飮。
擧首强進而卧。
(判書公。
名壽賢
後大拜。)
先祖妣病旣革。
季妹尹氏婦曰。
吾有小箱在壁龕中。
宜謹藏而毋失。
先祖棄世
慈堂與諸妹取而閱之。
中有
二小紙。
一則區處家事者。
一則手錄李夫人遺事三條也。
先祖妣年前。
甞語慈堂曰。
夜夢汝之先舅謂余曰。
七月當與君相見
幸姑保重
吾若病死。
則其必在七月乎。
七月十三日別世。
成服
慈堂哭語諸人曰。
吾侍先姑三十年。
恩愛之篤。
非世俗姑婦之比。
先姑不以過分之寵非望之恩。
加於吾輩
若其愛重之深。
禮待之篤。
則偏厚於吾身。
年來病痼。
不離床簀
先姑必朝夕親臨
言語溫諄。
情意無間阻。
吾眼病旣深。
視物不明
先姑哀愍嗟惜
撫恤尤加。
尋常書札之微。
親自開讀
使吾聞知
先姑愛之恩。
與吾感戴之忱。
承侍數十年。
終始如一
世孰無姑婦。
而又孰有如吾姑婦者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