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鹤岩集册六
鹤岩集册六 第 x 页
鹤岩集册六
 [日记]
  
鹤岩集册六 第 591H 页
燕行日记
  乙巳五月
十八日乙卯。臣与平安都事李台徵,义州府尹李廷熽。先往鸭绿江边。搜检一行卜物。正使臣砺城君楫,副使臣权追至。封渡江状 启后先发。臣毕检后始渡鸭江。过马转坂至金石山。山北有松鹘山。石峰削立半空。望之可爱。路逢十胡设幕而处。问之乃伏兵。清人也。近昏遂至温井坪。正副使来已久矣。义州之护行将校已先到。略刬草莽。连设三幕。入夜张网燔柴。以防虎患。先送清译崔寿溟于栅门。以通使行入来之由。
丙辰过汤站。站有废城基址。过所谓葱秀山。比诸我国之葱秀。其峰形水势。略相髣髴。而苍岩玉溜。终觉少逊焉。至穴岩。义州护行将校鎗军辈始辞去。到栅门。盖栅门。编木为藩。高丈馀。而门则板门。茅屋三间而已。在昔自鸭绿江至凤城设堡置站。无立栅限界之事矣。丙子东抢之后。凤城以南。悉为空地荒野。故使龚将军设栅门以守。而始于离凤城二十里地为界。丁卯年间移退十里设栅。南至于海边。北至宁古塔地界。栅木则随毁随葺。而木必腐伤而后改之。故
鹤岩集册六 第 591L 页
间或十馀年云。此即使任译李枢问于凤城将而知之者。噫。栅门重地。而犹或间十馀年而改易。窃念我国箭场之栅。立之数朔。遽归花消。而逐年为例。使 国家有用之材。归于无用之用。讵不惜哉。正使以下设幕于栅外。使首译辈依例供酒馔。给礼单。修封状 启。付湾府回人。移时始许开门。衙译麻贝章京甲军及雇车群胡。喧闹杂遝。装服诡怪。骤见不觉惊骇。一行人马无弊入栅。道中望见凤凰山。峰峦秀拔。体势奇壮。颇似我 国之三角山矣。其下有俗称安市城遗址。可容兵十万馀。但唐宗东征时。安市城云在盖州。而又在于此。未可知也。
戊午踰大长岭渡瓮北河。河即八渡河下流也。又踰小长岭至八道河。河一源而八渡。故名以是焉。朝饭于川边。自此沿河而行三十里。至通远堡。入商胡卢成进家止宿。成进即兀金条。金条即崇德初拔辽东后。汉人之投降而入于旗下者子孙。仍谓之兀金条。自沈阳以至山海关外则清人居多。自山海关内至北京则汉人居多。惟东八站则兀金条居多云。成进略通文字。自言其祖先仕 明时云。故臣使善语译官韩永禧问丧葬祭祀。尚能用汉制否。答以颇多用
鹤岩集册六 第 592H 页
之。而仍极论火葬之非。问其与清人婚娶否。答以不愿为婚。而清人强之则不得已从之。而妻妾间皆如是云。问渠亦有妻妾否。答曰有妻无妾。仍问曰吾闻皇帝好色云。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尔独无何也。曰家有妻妾必妒。妒必生乱阶。家道不齐。是以不有之也云。若此语者。不可以夷狄待之。仍问曰此处亦有文庙否。答曰孔圣天下熟不尊敬。而第东八站小处也。无文庙。而大处如辽东等地则有之。二八月中丁日。行释奠祭。而颇用汉制云。
己未至沓洞。沓洞一名即草河沟。在昔丙子后。 孝庙北辕时。雨滞此河。 亲制御歌。歌曰青石岭何许。草河沟此处。胡风冷且冷。淫雨何事。谁也摸吾行色。寄与 君在所。歌曲至今流传人口。而薪胆之意。自形于歌曲之中。当日 圣心之悲愤慷慨。于此可掬。一回讽诵。不禁悲涕。
辛酉至高丽洞。才过一山隅。旷野茫茫。西南北三面渺无涯际。东面残山逶迤。此乃辽野初头也。旧辽东西白塔数十丈。屹然攒空。塔下有一寺。庭有一折碑隐于草莽。拭苔寻看则自东晋已建此塔。唐尉迟敬德重修。而辽金天总元年亦改筑云。而字多剥落。难
鹤岩集册六 第 592L 页
可细考也。俗云此乃华表柱。未知是否。而但广舆记亦曰华表柱在辽阳城内鼓楼之东。此塔之为华表柱未可知。而其为丁令威旧里。似或无疑也。南有一尖峰。唐太宗东征时驻跸于此山。故名以驻跸云。
癸亥至沈阳城外。三使臣皆去伞跨马。由南门入处于察院。臣问 孝庙北辕时潜邸处所。则任译李枢曰自前传在于察院后不远地。而曾于十数年前过此时。适见察院后巷。榜以朝鲜胡衕。(胡衕。即如我东街巷之称。故处处街巷。悬某某胡衕之榜。)以此推之。其在察院后无疑。而今为民村。不可寻云。城内置宫阙府署。遣都统将军守之。而户礼兵刑工五部具焉。以其为根本之地也。方物积置于院傍街上。使次知译官依例给礼单于该掌官员。照数交付于押去清人处。左右廛铺相接。物货山积。闾阎之盛。人物之殷。不啻倍蓰于辽东。真是关外之一大都会也。外城土筑而不甚高。去内城不过二里。内城乃四面方城。周回似不过十里许。以甓累筑。内外面截然如削。铁垛堞皆有两悬眼。不用炮穴。城之四角。皆有三层炮楼。城之四面亦有三层门。门之外有瓮城。瓮城之左右。又有虹门。皆以片铁缚板。以应重关复壁之制焉。臣历观关内外城池。大小差殊。
鹤岩集册六 第 593H 页
而规制则同。比诸我 国之城郭。一一相反。大抵四面方正。而有呼吸相通。首尾相救之意。非如我 国城郭之阔大难统。东不可救西。南不可救北之类也。处地不择其险阻。而必于要冲之地。非如我 国之必筑于穷绝处。不为其御贼。而徒为避乱之类也。必筑内外面。兵上于城。使不得任意上下。以死守之而已。非如我 国之只筑外面。内必平夷。小有警急。兵可易退之类也。且有城必有濠。古所谓城池者非虚语也。
甲子修封入沈状 启。付团练使赵时烱。历入崇德愿堂。名慈云寺。覆以黄瓦。绕以周墙。有西域僧自称天子师。僧为人甚魁杰。闻自康熙时迎置其寺云。臣使译官韩永禧问其路程。则相去一万一千馀里。五谷不备。只有豌豆小豆等谷。而耘苗以手而不以锄。大米贸用于南边他国。牛羊豕鸡犬有之。而鹅鸭则无。衣服则尚黑。男女及僧家只着上衣而无裤子。头戴冠而其大小如我 国之笠子。制样如僧笠。女子衣裤而头戴冠。如胡帽而上络珠宝。国无君长。在前属役于内獭子。今则大清遣一将军以镇之。地方四面皆是半月程。而称以小西天云。所谓大西天。在于
鹤岩集册六 第 593L 页
极西。而国多君长。自小西天至大西天二年可到云。出外城数里。北有崇德墓。乃造山火葬之处云。
乙丑至白旗堡。止宿于车胡家。主人曾以车胡。往来宁古塔数次云。故问其道里远近。山川险易。城郭人民。则答以宁古塔在沈阳东北一千八百里。越七八岭。渡黑龙江。江距宁古塔约二百馀里。城不以石而木。如凤城栅。栅内民户千馀家。栅外如之。地无大米。自此从直北行则道里稍近。而路经蒙古。故恐为其侵夺。不敢由此路。迂回行一月馀。方到宁古塔。而白山去宁古塔才六七日程云。取考盛京志。去宁古塔里数。与此稍左。未可知也。
  六月
初一日丁卯。抵小黑山入察院止宿。秀才宋美成汉人也。其祖先多仕于 明朝云。臣问曰吾之衣服制样。与你所服着何如。美成曰你们之所服着。曾是吾先祖之所服着。岂不好哉。颇有嗟叹之色。臣曰见尔文笔甚可爱。吾当出题。你可做示否。美成曰诺。臣欲观其意。故以孔子作春秋论为题。则美成即于席上搆成。其文颇有可观。而第一篇之中。终不提论华夷内外字。臣曰文固可佳。而但孔圣之所以作春秋。专为上下之分内外之别而作也。今无此等语。可
鹤岩集册六 第 594H 页
谓失旨矣。美成微笑曰居今之天下。安敢为此语云。其言亦自奇矣。美成弟子徐登云年十四。为人精秀可爱。颇通文理。故与之笔谈矣。臣适见其囊有钱。臣探出。唾而掷之地。钱实雍正通宝也。登云勃然变色。拾而示雍正字曰何唾为也。臣曰我 国礼义邦也。士子手卷而不手钱。今尔手战而不手卷。所以唾尔士习也。非敢唾雍正字也。登云大惭愧无言。低头周视。适见外炕马头辈。藉坐落幅油芚。遽言曰大国士子过藏书阁必下马。你国自称礼义邦。而今乃践踏文字何也。重文字者固如是乎。讥诋颇紧。臣不得已曰此乃科场落幅也。其人平生如你之手钱而不手卷。见落于科。今此践踏之者。所以愧不文也。此岂非重文字之意乎。登云即曰岂其然欤。显有解悟之意。然臣曾前已闻彼人多以此讥之云。今乃见窘于登云如此。而其言极为有理。且念我 国科文至为肤浅。不可使示于外国。故臣备言于副使。有所商议。日后使行时变通之道。而地部所费决无可以代落幅者。贫国事殊可恨也。
戊辰至新广宁止宿。臣闻里有吴三桂旧麾下谪来此处者。使人邀来。其人姓田名生锜。年七十二。颜貌
鹤岩集册六 第 594L 页
不衰。亦颇能文。臣书示曰你何为而到此。答书曰我于老吴王之孙。洪化元年擢为工部主事。原系清朝秀才。老吴王叛时。拔了监生。故此授职矣。洪化败后康熙二十年剃发投诚。至二十一年随班师到都京涿州官店存住。至二十二年三月。自京发往关东。差分拨驿站。而吾生来再剃发。命途可谓奇崄矣。臣问曰何谓再剃发也。曰老吴王未叛时固已剃发。而又与长发。今又剃发。岂非再剃发乎。颇有嘘唏之色。臣问吴王称兵时事实及战斗时状。你必有目睹者。愿得一一闻。生锜曰自癸丑年十月。吴王着通天冠服柘黄袍。登坛举义。闻风而化。到一处即顺一处。无有阻拦者。已得云南,贵州,湖广,四川,广东,广西,陕西。因吴王病死于湖广襄阳。因无主帅。人心涣散。而清兵临城。城外有一金滞河。清兵让吴兵过了桥。从两胁夹攻。吴兵大败。死于河中者不计其数。洪化王带伤。与残兵归至城中。闭城门不出。清兵只是围困。自二月围至十月。城中无粮。至于口食人肉。城中内变。请清兵进城而城陷。洪化同伊妃自缢宫中而死。此乃吾在城中目睹者。臣又问吴王当初开门纳降。出于为 明朝报仇。其后称兵。亦出于为 明朝啚复。未
鹤岩集册六 第 595H 页
知其心何如。生锜曰当日之开关纳降者。实为 明朝复仇。与李贼有不世之憾耳。后来称兵。盖迫于不得已耳。臣又曰所谓迫不得已者。亦可得闻欤。生锜曰因康熙后来有疑吴王之心。欲削其权。密令辞王爵。欲令移住于关东广宁。其实欲去此心腹之患也。因下边所属官兵知道关东苦楚。不愿回故里。故有此叛。若有举义之心。何不立 明后。而必身着柘黄袍戴通天冠。称年号以昭武耶。且吴王初封为征西亲王。后以克云南功封为云南王。云南即 永历帝所据。而为吴王所迫逐。自缢而死。此实难讳之事。而为吴王之惭德。所以贻后世叛逆之名也云云。噫。我东之人不识事实。只凭风闻。多以三桂为 大明忠臣。而虽或有非之者。亦未见有一言论断。今闻生锜之言。皆明白有据。而臣又见新刊 明纪。辛卯大清兵至桂州。桂王遁入缅甸。为吴三桂所害。桂王即 永历帝。以此可知生锜之言皆不虚也。
壬申至宁远卫止宿。此卫即 明末袁经略崇焕镇守之地也。自大凌河至此数百里之间。为三十年战争之场。诸堡卫皆陷于建虏。而独此卫久为捍蔽者。徒以崇焕在也。时朝廷有党论。故崇焕终为党人所
鹤岩集册六 第 595L 页
搆杀。崇焕死而虏迫 皇城。竟为甲申。终古党人之患。讵不痛哉。内外城堞。太半崩颓。当时屠戮之痕。至今狼藉。令人触目不胜感慨。城内有祖大乐从兄弟石牌楼。对峙于通衢之南。铭勒其累代勋伐。制作亦甚奇巧。盖大乐兄弟代崇焕而守此卫。举城而降虏者也。千古丑名。可与此城楼不泐矣。
甲戌路逢八车。载胡人男女合三十九人。俱以铁索锁项足。甲军十馀骑随而押去。问之则曰此皆福建地方人。心里不好。日事强盗杀越人。故今谪黑龙江地方云。问于罪人等则曰俱以一族缘坐。枉谪远方云。两言未知孰是也。
乙亥至山海关。门上扁天下第一关五大字。我东人例传为秦相李斯笔。而窃念长城之自西而东者。乃蒙恬筑也。山海关城自北而南者。乃 明朝魏公徐达筑也。则斯笔之扁于此云者虽甚荒唐。而无由考知矣。入关后偶逢秀才程洪。洪即文雅士也。与之酬酢之际。问天下第一关字是谁笔也。则洪书示曰此乃 明朝尚书萧咸笔云。我东之传为李斯笔。从何谓也。可怪也已。内外城制。亦与盛京髣髴。而大抵处于山海相交之地。重关复壁。控扼咽喉。真所谓金汤天
鹤岩集册六 第 596H 页
府。虽有百万之众。宜莫敢谁何。而崇祯之末。关钥一启。胡骑长驱。遂使数百年衣冠文物。沦陷为腥膻之域。当时守此城者。安得辞其诛责。而山河城池之有不足恃者。益可验矣。
戊寅至永平府。其处守备官(此官如我国兵虞侯之类)张自立为名者。自言相人貌。来见三使臣。先言曰你 国王之接待钦差。诚礼曲尽。吊祭时哀戚动人。钦差阿大人归奏吾们。万岁爷闻而大加欣悦。窃为诸大人贺。臣使译官韩永禧问曰诚如你言矣。但万岁爷之欣悦与否。汝何从知耶。你亦其时同为入侍否。自立曰阿大人复命时。予适有事进京。而予与阿大人相亲。故与其一家亲旧。同在阙门外等待矣。俄而阿大人自内出。详道此事如此。此何异于吾所亲入侍也云。
辛巳抵玉山县。县之西北数里许。有无终山。其上盖有燕昭王冢云。此载广舆记闻。己丑年使行到此。失咨文樻。其时知县革职。故挂榜城内。勿许使行。止接村舍。正使以下俱入察院。而门外甲军警守终夜。
乙酉至滹沱河。河即我东人所传为汉光武所渡之河。至于先辈诗集中。多有吟咏之作。故臣偶逢一秀才于河边。直问之曰芜蒌亭安在。或有古址之相传
鹤岩集册六 第 596L 页
否。答曰芜蒌亭之称。今始刱闻。非吾所知。颇有笑之之色。心窃怪讶矣。又适逢工部员外郎之往蓟州者于越岸。问之则其人曰汉光武滹沱河在河间府。芜蒌亭麦饭亭俱在其下之滨。而距此几累百里云矣。臣取考广舆记则果如其人之言。历历无差。我东人贵耳贱目之弊。类如此可笑。入三河县。宿章京张阿蓝太家。章京即我 国哨官之类也。阿蓝太满人。年今五十八。气颇杰豪。臣使译官韩永禧与之酬酢。自言康熙二十九年征蒙古时。渠以甲军随行。三十三年三十五年二次征蒙古时。渠亦皆随行。以五次随征蒙古之功。升迁章京职云。因问征战时事。答云蒙古本甚凶狞。极为难制。而但彼无甲冑。我有甲冑炮铳。优劣悬殊。我国炮铳及于累百步之远。蒙古炮铳则只及近百步之地。故以铳制之。累战俱捷云。问蒙王纳降时状。曰蒙军与我军移日交兵。自相蹂躝。死者无数。蒙王败走。而我军迫逐之。其势穷。遂回向我军。合掌叩头云。问蒙古常时有所居家舍否。曰蒙人元无定居。自王以下皆驱妻孥及牛羊之属。逐水草设幕而居云。
丙戌至通州河。各省漕船商舶皆辐凑于此。沿江十
鹤岩集册六 第 597H 页
馀里。帆樯簇立。其中有福建省及暹罗国所进贡花果满载数船。得见其进贡单子则无虑数十种。皆是不知名者。可知者惟荔枝桂树兰草数种而已。荔枝其实方烂开。其色或青或丹。盖闻康熙末年。求见暹罗国花草。至今日遂成年例。所贡进者至于数舶之多。越重溟数万里而来。其为玩物丧志。至此而极。其实康熙启之也。帝王家一令一事之初不可不慎者有如是夫。
丁亥抵朝阳门外。少憩东岳庙。臣与正副使改着黑团领。跨马去伞。历重城门入玉河馆。
戊午臣等具冠服。诣礼部少憩。俄而译官来告留玉河馆侍郎出来。引三使至大厅台上。北向立。侍郎自内门喝导而出。立于案卓之东。招译官传言停相见礼。三使一时进跪案卓之前。以手奉呈表奏。入盛樻子后。三使起立。侍郎亦旋入去。
己丑译官等来言。今日礼部先以绿头牌启奏使行入来之由。昨呈文书则当送内阁翻清云。大槩清国凡干文书。无论紧歇。以文字成奏者。一委于内阁翻清入奏。我 国文书若待翻清入奏。则日字将迟。故以绿头牌先奏云。绿头牌者。削竹片。头绿身红。有紧
鹤岩集册六 第 597L 页
事则书之于此牌直启云。
  七月
初五日庚子。工部郎中费楞格来审馆所雨漏处。将为修理云。
辛丑闻译辈言。内阁翻清。今始断手。明将入奏云。工部郎中来董工匠。修改馆宇诸处屋瓦。而了无一声。事皆办理。非如我 国之少有事。辄尔喧聒。殊可异也。
乙巳礼部清尚书赖都招去通官等。使之来谕于馆所曰。本国今以请封重事。来到大国。此事一听皇恩而已。勿信浮薄之言。小心等待云。而凡事亦多指挥戒敕。此人曾于辛丑终执己见者。而今日则言辞颇温。可异也。留馆今已二十馀日。而方物尚无追到声息。故礼部亦以为虑。分付迎送官出去。中路督来云矣。
己酉译官等来言。礼部今方议稿。而清主事葛姓人必欲沮戏此事。草稿之际。持论妄悖。故与汉官相争。明欲面禀堂上。定其稿草云。
庚戌译官等来言。今朝清尚书赖都来坐于礼部。折衷清汉之议。裁出稿语。而引叙丁丑辛丑之例。结之以臣部不敢擅便。清侍郎三泰以为丁丑引用会典
鹤岩集册六 第 598H 页
之语。即 明朝会典。而大清会典元无此语。前虽引用。今不可又为引用。此段拔去为宜云。赖尚书以为此事惟在皇旨。不在稿语。前例既已引用则今不可拔去云。故三侍郎终始坚执。不署名而罢。明将又为相议后完稿云矣。赖尚书又招提督申申分付曰。外国使臣留馆已久。文书亦将议奏。而方物尚不入来。此岂在下奉公之道哉。迎送官虽已起送。不可以此晏然等待。又为定送通官云。故次通官吴郁周出去。
壬子闻礼部郎持公事往署于赖尚书。则以为今日皇上祈晴于日照寺。事多匆遽。明日更待云矣。
癸丑赖三两堂上同坐于朝堂。相与定议添删前车之语。汉侍郎查嗣廷者又与清侍郎葛哥相应。自出稿草。而下语极其乖妄。可痛可痛。然赖三终持己见。定作完稿。而毕竟则惟在皇帝之特许。岂可以丁辛两年为应行之例而放于心乎。方物尚无声息。奏上早晚。亦未的知。
甲寅闻查侍郎终执己见。必欲添上会典之语及袭王未久又无疾病八个字。而赖尚书不许。故以此相持。今日又不得正书云。可痛可痛。
乙卯译官等来言查哥又曰奏稿只引一例为可。不
鹤岩集册六 第 598L 页
当并引丁辛两年之例。而所添八个字必为书上云。赖公以为礼部已作驳稿。许与不许。唯在皇上。何必更添稿语。又何去已有之例乎云尔。则查又送言曰正当之意如此则何不竟做准稿乎。以此往复。又不正书云。
丙辰赖公闻查言。大以为恨。分付司官。一依前稿作速正书。拔去查所添之句。欲于数日内进呈云。赖之如是力扶。实是意外。可幸可幸。迎送官通官等与沈阳押车将偕来。言曰道路泥泞。尚今难通。十馀日之内。决难运车。故迟滞之由。先报礼部而来云。
戊午闻文书送内阁云。
庚申常明使其家丁来言。昨奏文书。皇帝留中不下。欲问于中堂处之。而已与马中堂有所言。保无他虑云。所报虽如此。未得皇旨之前。疑信交中。忧虑尤甚。谢恩方物。以特旨只受封典礼物。其馀则不受云。
辛酉常明使其家丁飞传喜报。俄而提督传示红纸小牌。以为皇帝特旨准请云。其为庆忭。曷可形言。盖今日皇帝御闻时。询问可否于阁老。则阁老马齐对以朝鲜虽曰外国。无异内服。况与内诸侯有异。准封无妨。而唯在皇恩云云。故有此特旨云。
鹤岩集册六 第 599H 页
乙丑礼部官员招谓译官等曰。皇上忽下来初五日朝参之令。自前正朝外无朝参之例。此皆皇上眷待尔国使臣。特行非时盛举。欲令同参故也。数日后当令习仪于鸿胪寺云。
  八月
初一日丙寅。因译官金枢得见内阁循簿。如我国政院日记之类。或曰环簿。或曰题奏事件。诸册所录。或有详略。而反复参考。不无一二可观者矣。
戊辰臣偶阅新刊 明史辑略续凤洲纲鉴者。其载我 国事。多不实。如云我 国幅员东西二千里。南北四千里者。殊甚诞荒。若此类居多。而其中诬我 仁祖大王一段。尤极万万虚罔。节节巧惨。臣不敢移诸笔舌。而天壤间宁有是耶。第观诸人奏疏之语。专欲恐动皇帝。至请声讨。沮戏封典。此盖其时大北馀孽。意在图复旧位。日夜流言于毛镇。故登州巡抚袁可立之疏。至曰闻往来员役言如此云云。当日贼臣辈所为。据此可知。而其愤冤之切。污蔑之甚。较诸 宗系之受诬。不啻过矣。甲寅后辨诬使之一请即止者。其时则以其略见微细文字于野乘。非如今日狼藉于史传。且其时去丙子不远。我 国之畏约特甚。彼国之待我 国亦不如今日。似难累烦奏请故也。
鹤岩集册六 第 599L 页
今日时势则与其时绝异。况且其时康熙诏旨中已以私记之异于信史。有所回咨矣。闻今彼中开局修撰 明史。阿极敦已为秉笔云。及此时援据康熙当日诏旨而奏请。则非但事理当然。可保其必得准许。如或差失此时。国史一成之后则虽欲辨。何可得也。或曰彼夷狄也。辨之何荣。不辨何辱。此恐是全不思量之论也。臣闻宋史成于胡元之手。而未闻以成于胡元之手。弃宋史为秽史而不传也。揆诸义理。决是不可已之事。参以事机。又是不可失之时。万一不得于一请。其后则不必费国力。而付奏于节使。或谢恩之行。文以明白痛快恳迫切至为主。陈辨不已则万无不得准请之理。设或不得准请。亦足有辞于天下后世。讵不有光于 祖宗乎。不知前此使臣或有以此发端于 筵中。而不肯痛陈当初曲折。又未能详达即今事会。致令莫重之议寝而不行欤。可慨也已。
己巳偕正副使率员译等。往鸿胪寺。习朝贺仪而还。李枢以环簿题奏事件续示。其中户部题本。太半查敕盐政事也。苟系滨海产盐之地。莫不为屯盐之所。其请查题本。或曰该地方官务即着落殷实商人领运。无致误课。或曰如有兴贩。任意行私弋利。以致有
鹤岩集册六 第 600H 页
碍官盐。各巡抚严饬文武各官。嗣后务各于诸境内不时严行查缉。如有拘纵失察等弊。一经发觉。即行指名题参。盖自 皇朝亦重此法。故曾见辽东志。载盐盆几处盐军几名云。夫以天下之殷重。盐利如是。窃念我 国则以至贫之国。处三面滨海之地。使有土之财。尽归于私占而莫之管理。讵胜惜哉。故 宣庙朝名相臣柳成龙之疏曰。成周之时。犹以盐利为重。故周官有盐官之税。齐桓公问为国于管仲。仲对以盐筴其利可胜言哉。顷置盐铁使。意非偶然。而缘管盐之不得其要。议论纷纭。遂至罢革。良可恨也云云。古名臣判书黄慎疏曰。齐以东滨大海。能兴鱼盐之利。以致富强。我 国则三面滨海。是齐有其一我有其三也。诚能严禁私占。专属有司。设法措置。如 天朝会典所载。则其为军国之用。必不小矣云。自前名臣硕辅之为此言者如此。而我 国事本多议论。不能行。可慨也已。
庚午三使臣率一行具冠服。随通官诣阙。由东长安门西挟门而入。历天安门端门午门。至五凤楼下西翼廊暂憩。通官导一行由午门右挟而入。坐于仪仗外西班之下矣。俄而撞钟五度。警跸三声。满汉文武
鹤岩集册六 第 600L 页
百官忽自仗外一齐趍入仗内班行。随殿上胪唱。行三拜九叩头礼。即又趍复仗外班次。而严肃整齐。了无喧哗。砖石上但有靴声。回思我 国班行。嚣聒特甚。良可愧也。礼部官员引上使。由外西庭层阶。进皇极殿内。馈茶骆。坐副使以下于仗外班次。各赐茶讫。遂退出。
壬申皇帝又欲引见使臣于乾清宫。礼部已出仪注。而上使卒得外感。證势颇重。势将待其差减。方物车卜亦无声息。未知此后又将费了几日。可得离发。郁郁难状。
甲戌方物车包始为入来。而物种多致水浸腐伤。白绵纸择其不沾污者。堇堇充数。而以红苧布水浸色坏。将欲改备。而事多苟艰。可叹。
戊寅先使译官金是瑜等领方物入送阙内。臣与副使及一行进诣午门外领赏。谢恩而还。礼部例设上下马宴。而臣等以 国恤辞。俄而礼部官员送宴床于馆中。臣与副使及一行。具冠服出庭中。西向行叩谢之礼。
壬午上使之病一样添重。决难引见于乾清宫。而行期又不可费了多日。故不得已周旋于十三王。堇得
鹤岩集册六 第 601H 页
权免引见。今日自兵部始为成给票文。故译官丁大兴及正使军官郑寿成,副使军官苏汉明。以先来出送修封状 启。
癸未臣与正副使次第离发。
己丑路逢甲军押领载银车八辆而去。问之即曰每年春秋。皇帝放下沈阳甲军料银。故载去耳。问曰几两银子么。答曰每车载银二万两。共八车十六万两银子矣。问曰军士每一名银子几两么。答曰章京一百五两。甫古三十六两。凡军二十四两云矣。又见数三甲军驱近百匹马群而去。无羁无絷。而略无横逸。低头垂鬣。如争一路。可见胡儿御马之能也。
庚寅是日乃 先王小祥也。四更臣与副使及一行发行至八九里地。铺席于野中。以素服行望哭礼。上使以病不能参。
  九月
初三日丁酉。臣与副使欲见锦州卫城池。晓头率数三员译先发。未至城五里许涉小凌河。从西门入。左右周览。则民物极其繁盛。城郭亦且完厚。见其山川体势则便是都邑之地。决非寻常屯卫之处也。意者他日或为蒙古之沈阳欤。盖其城西北十里许。有一带山。其外则尽为蒙古地方。近或五六十里。而
鹤岩集册六 第 601L 页
蒙古往北京者。盖取道于此。故道路间往来者。太半是蒙古云。
丁未逢皇历赍咨官韩寿大。始闻 京国平安消息。欣幸何言。
甲寅人马卜物次第出栅。义州将校辈已先来待。铺幕张网等事一如去时。
乙卯还到鸭江。自渡江至燕京。山川形胜。风谣习俗。多在于从前闻见事件中。臣不复赘陈。只以沿路所睹记者。间或参附愚见。条列如右。
竣 命后引见时奏曰。古人奉使外国而还者。或先言其国未然之事。谓之觇国。而臣则愚迷无识。何敢与论于此。但臣留馆时。连见其国印出朝报。则皇帝明察太过。文辩有馀。专以摘发群下之欺隐为事。此固非帝王正道。而但批旨间或有切近人情。微察事理之语。若果有实德。则其国姑无可忧。但即今天下事十三王无不总理。而常明者内为皇帝宠信。外与十三王同心。多有权力。故今行大事。亦赖此人周旋顺成。而第臣则别有区区之虑。以今番年羹尧事见之。羹尧勋名权势。隆赫一世。一败之后。受赂用权之事。虽甚微细。而无不摘发云。常明自是以无识之类。
鹤岩集册六 第 602H 页
为私昵之人。日后或不无见败之时。则摘发其招权纳赂之状。安知不与羹尧耶。渠之遭败。固不足恤。而渠本以朝鲜人子孙。朝鲜人往来相亲之说。上自皇帝下至朝廷儿童走卒。无不知之云。然则不悦渠者或以此为言柄。以为常明于朝鲜有私云尔。则其为辱莫甚焉。今行则与渠往来之际。各别申饬。比前尤加慎秘。此后使行时。或有与常明相通之事。使之十分慎秘。无或见碍于彼人眼目。预为分付申饬。未知何如。 上曰此正甚好之言矣。分付申饬可也。又奏曰臣入北京。望见万寿山。山即 天朝掘通州江。取其土造山于阙后。而甲申城陷之日。 皇帝殉烈于此山煤山阁。阁至今存否未可知。而山形依旧。树木宛然。人情孰不兴感。而臣则又复继之以愤慨之心。其日 皇帝手刃斫公主及诸妃嫔曰。汝辈何为而生吾家乎。仍又曰我则本非亡国之主。其辞凄切。千载之下。可以令人流涕。盖自万历朝廷分党。有大东小东东厂西厂等色目。以此倾轧进退垂五十年矣。至崇祯时转辗沉痼。罔有其极。戈戟相寻。无日宁息。以此民忧国计。置之相忘。岁饥年荒。略不轸念。而流贼李自成起矣。次次陷入州省。 皇帝累召诸臣问
鹤岩集册六 第 602L 页
之。皆默默不对。及自成迫在 皇城至近之地。有一阁臣对以当今妙策。莫如考选科道。此盖其时党人非科道则无与为力。故当此危急呼吸之际。犹未忘偏论之心故也。不数日 皇城至于陷没。大抵崇祯皇帝英杰有为之主也。若早知若此。以无偏无党之德。处置得宜。刑赏得中。以之收合一国之人心。奖拔一代之人物。使之精白一心。共济国事。则如先儒所云其国虽至今存。不是异事。而第党论亡人国之说。有若老生腐儒之例谈。崇祯 皇帝虽有矫革之意。而不能大惊动大振作。终至于此。讵不痛哉。尊周之义。固是秉彝。而况既入其地。缅想其事。感慨激切。殆欲无生。而悠悠此怀。无处控诉。伫待反 面之日。一奏 君父之前。自不觉言发而泪随矣。 上曰以尊周之义。语及 天朝。予心不胜感怆矣。此事何必言皇朝。正可道于今日矣。此实今日君臣上下交相警戒之事矣。言甚激切悲慨。予当各别留心勉励焉。
鹤岩集册六
 附录
  
鹤岩集册六 第 603H 页
教输忠竭诚决几扬武功臣礼陵君赵文命书[郑羽良]
王若曰祸乱萌而明者晢其几。 宗社急而荩臣捍其艰。故虽天网高悬。快施鲸鲵之戮。然贼胆惊破。实藉虎豹之威。事固异于行居。功则存于根本。爰稽故典。庸答殊勋。惟卿弱冠翘英。名家济美。精神映照而烱若瑚琏。言议宽中而平如弦水。秉公心于牛李之外。擅士望于崔魏之间。词华颖遒。魁占莲桂之榜。珂佩都雅。名动梧竹之扉。际孽臣之鸱张。遂散地之蠖屈。独持清议。早见怪于时标。觑破祸心。愈被嫉于凶贼。西清帷幄。阻花砖之宿趼。南郡簿书。困紫绶之左斥。属予更乎弦辙。俾卿贰于铨衡。扶抑不偏于鉴裁而众论咸服。辛甘并归于剂和而公道乃恢。重以婚姻。同我休戚。规范最正。盖取诗礼之家风。倚仗斯深。深增鼎吕之国势。嗟乎近事之惨。实惟前代。所稀蜂蚁之屯。窃发于墟莽。狐鼠之族。密伏于辇都。凶言腾而天地鬼神共怒。警报至而君臣上下胥惊。其谓国有人乎。谁令祸至此者。鬼蜮难测。人莫知其所由。冰霜有渐。卿独见于未著。俄逆囚之就讯。果前言之若符。智非识微。不足以晢萌芽之始。义非体国。不足以
鹤岩集册六 第 603L 页
悉肝膈之辞。矧当危急之辰。尤著捍卫之绩。徼巡远布。诇非常于衢街。刁柝时鸣。儆不虞于暮夜。宣仁门外。隐为一城。汉水以南。坐摺群贼。前后捕虏者几辈。始终协护之深勤。由玆而折冲之势成。用是而猖狂之图挫。四路之氛祲迅扫。奚但征讨之劳。千里之声威远如。寔赖控御之力。历年三百祀。变未有于前闻。元功十八人。勋最多于今代。王纲再振。国步重安。盍推不世之恩。用酬翊 社之烈。肆策卿为扬武功臣二等。图形垂后超二阶。爵其父母妻子亦超二阶。嫡长世袭。不失其禄。宥及永世。无子则甥侄女婿超一阶。仍赐伴倘六名奴婢九口丘史四名田八十结银子三十两表里一段内厩马一匹。至可领也。井赋有衍。物采加仪。铁券新盟。留盛名于彝鼎。云台故事。并列像于弟兄。于戏。勋业易成。名誉难保。惟弘毅可以任重。惟公平可以服人。安危理乱之分。罔敢知乎天命。靖恭和衷之责。尚有望于臣邻。交修共贞。宜勉迓续之道。国泰家谧。永享绵长之休。故玆教示。想宜知悉。(知制 教臣郑羽良制进)
教 英宗大王庙庭配享臣左议政 赠领议政赵文命书[林蓍哲]
鹤岩集册六 第 604H 页
王若曰吉日举 升附之仪。甫讫 祥制。清庙重配食之典。庸跻元臣。猗明良相遇于当时。故祭祀与同于今日。惟卿山河间气。栋梁伟材。文章如美玉精金。早岁魁莲桂之榜。风仪若瑞麟祥凤。清名动梧竹之扉。自韦布而忧百年病国之源。范文正愿为医手。在经幄而进万言破朋之疏。吕大防独无党心。特立众咻之中。遂被再黜于外。逮夫 圣朝建五极之治。嘉乃宗臣同一德之休。尝谓朋比倾轧之私。必祸家国而后已。乃以言议和平之故。一畀时事而责成。主词垣而将五兵。其材则文武吉甫。由铨地而进三事。其遇则鱼水孔明。作 王室柱石之臣。兼之以肺腑之托。勘戊申枭獍之乱。加之以带砺之盟。每以平昔谦约之心。深怀权要巽避之意。章牍恳挚。累引勋戚之嫌。契合昭融。遂佩安危之责。酸咸辛甘之同归调剂。苦心血诚。东西南北之无所偏陂。大公至正。韩稚圭之整笏。国势奠磐泰之安。司马公之持衡。朝著靖朔蜀之閧。虽风波相搏而不能挠砥柱之标。虽水火悬殊而不能逃陶甄之手。是以出入将相数三岁。几乎成就荡平八九分。殆一世止斗室之戈。亦群工趋推车之路。猗欤五十年郅隆之化。永贻建中之谟。若其
鹤岩集册六 第 604L 页
一二臣寅协之功。亦赖倡始之论。惟世运方回于一变。嗟卿志未卒于半途。遗章恨 威颜之莫瞻。亶由谨畏本性。 中宸对季方而每涕。可见存没殊私。迨寡躬祗承丕基。而遗风缅怀良弼。 翼室之岁月屡改。那堪霜露之悲。箕尾之精灵云遐。益切霖雨之想。玆当 跻室之盛礼。宜有侑座之彝章。苟非股肱合德之臣。曷膺芬苾同享之典。辅佐历数于昔日。非乏臣邻。遭逢最盛于 先朝。无出卿右。玆以卿配享 英宗大王庙庭。于戏。勋业愈焕。典礼罔愆。陪蒸尝于豆笾。君臣一体。侍 陟降于殿桶(一作桷)。风云再逢。精爽庶有依归。从卫宛如平素。永侑春秋香火。以保子孙黎民。故兹教示。想宜知悉。(知制 教臣林蓍哲制进)
鹤岩集册六 第 605H 页
致祭文[曹命教]
维雍正十年壬子十一月二十七日 国王遣臣承旨 谕祭于卒礼陵府院君赵文命之灵。党祸之烈。甚于猛兽。繇汉汔明。覆辙戒后。欸我卿士。朋淫若纽。激惟波跃。争则市斗。谁能止沸。撤薪以手。厌厌崇饮。众醉卿否。不邪不褊。何好何丑。箕畴皇极。曰有所受。朝阳一封。前踬后踣。前席深讽。互猜争诟。惟予与同。契若符剖。沛乎纵壑。纳之自牗。彊圉改弦。首畀铨部。有齐淑女。为京室妇。同休共戚。望卿则厚。文衡兵权。历试迭授。奚适不宜。乃左乃右。粤岁在申。厥绩愈茂。始贼飙发。逡巡介冑。疏襟雅量。时佩将绶。恃若铁壁。镇犹威斗。匪直捍卫。广布谍候。遂致钩擿。罔有网漏。纪勋旂常。永世不朽。乃玆仲冬。重晖晦瞀。 宗社焉托。茫茫宇宙。予心若捣。卿涕悬溜。眷卿深笃。倚卿益懋。俾卿盐梅。以调好莠。讼而继师。盖验羲繇。难平者心。不齐者口。故勤戒邑。所勉益缶。漫漫杀机。一半犹救。䌤纶寅协。庶期耐久。台躔中拆。事违八九。首揆才亡。卿逝可(可衍字)何骤。病里囊书。字字沾袖。言实膺服。职乃勉副。彼天不慗。遽报以讣。寥寥九行。畴复予佑。今玆悼衋。匪专婚媾。若卿为人。世岂多有。刚操
鹤岩集册六 第 605L 页
刀断。精识石透。贵而持谦。介不易守。辅以辞学。错落琼玖。夹袋之公。忌者莫咎。关节不到。舆论肯首。为国腔血。可质天覆。自在胄筵。识卿若旧。君臣际遇。会值非偶。今焉已矣。宁可再觏。烨然丰彩。恍接三昼。渍竹馀泪。至痛今又。念及于玆。予怀益疚。爰遣礼官。驰词以侑。灵其徘徊。歆此觞酒。(知制 教臣曹命教制进)
致祭文[吴彦儒]
维乾隆十二年丁卯十月初九日 国王遣臣承旨 谕祭于卒礼陵府院君赵文命之灵。相古懿辟。代有治体。周文商质。与时因替。凡今党弊。理宜回斡。箕畴次五。是予轨物。孰与共济。昔卿我契。卿初出身。志挽斯世。皇王道大。讲自幼学。风波满道。介特自植。譬之琬琰。烧剥愈光。彼哉分割。心所悯伤。立名为偏。只此便错。是必先破。然后为国。我论非臆。先正所命。燕行返奏。首举纲领。逮秉国论。壹此操持。酸咸缓急。人各异规。共相蔽阻。其入轧轧。卿为砥柱。独当奔决。滔天势巨。填海心苦。岂无捍格。庶竭肝腑。裁扶损益。两尽斟量。恩雠往复。事化或忘。积以分寸。期以年岁。何陂不平。何志不徯。使卿天假。终予治定。风期冥漠。宛如梦境。邦之殄瘁。旧臣继陨。存者馀几。日困挤摈。环瞻世级。十层下坠。机涂转密。杀运潜
鹤岩集册六 第 606H 页
始。成之至艰。败之何易。惟才必用。岂曰匪理。诵言则公。夷考皆挟。盈庭角争。弱根强劫。庇之或过。疑则失情。想卿公忠。惜违秤衡。观今爻象。百怪交骋。蜩螗沸羹。背合俄顷。天时人事。若与相际。谁能坐镇。俾有风厉。顾予晚政。敢或怠弛。上告下谕。皎然此志。群工御事。遐不我助。迟回半涂。恐成无据。是时惜卿。恨缠百身。精诚发梦。际会如真。尚疑眷系。近朝枫陛。记昔遗章。血忱堪涕。何以勖予。 圣祖弘谟。此意郑重。忍忘斯须。惟其志事。有儿克肖。家规所存。予望非少。中朝悼叹。匪直我私。永念时艰。四无津涯。卿灵有知。想多嗟慨。于何视意。近臣有酹。事由特恩。礼出常典。庶几来格。歆此菲奠。(知制 教臣吴彦儒制进)
致祭文[南泰庆]
维乾隆十九年甲戌六月初九日 国王遣臣承旨 谕祭于卒礼陵府院君赵文命之灵。昔我有臣。勋在 社稷。风云鱼水。契合如昨。𨓏在涒滩。逆孽势将。凶锋飙发。呼吸存亡。卿居笠毂。予倚长城。环卫有严。宵柝不惊。沈几先发。角距自落。譬如汉汲。坐詟淮贼。有弟奋袂。王室共奖。武功耆定。国势永巩。旂常铭绩。带砺申誓。匪直肺腑。实托心膂。皇王大道。卿所藉手。入告出谕。义责诚救。斯为我极。孰非
鹤岩集册六 第 606L 页
尔福。终期陶铸。俾有迓续。曷不整遗。与图厥成。顾予婉晚。有愧于卿。中朝百感。嗟我同德。成之至艰。遐不共惜。韦平之拜。卿有式毂。庶究未卒。以绍志业。予算周甲。回忆在莒。抚念勋旧。馀者几许。人思百身。在卿愈切。何以致玆。一掬腔血。哀哀孝妇。是予知心。俛仰循省。感旧伤今。麟台空屹。典刑日暧。思忠念功。我怀昧昧。玆具泂酌。庸替湛露。有感必通。庶几歆顾。(知制教臣南泰庆制进)
致祭文[英祖]
维乾隆三十四年己丑八月二十八日 国王遣臣承旨 谕祭于卒礼陵府院君赵文命之灵。呜呼惟卿。昔年簪笔。为予春坊。粤在辛丑。名登瀛馆。吏议宰列。呜呼戊申。纪功麟阁。身为戚臣。五营遍历。冢宰文衡。金瓯枚卜。协赞几岁。一心报国。追忆曩昔。恍若今日。因事兴怀。缀文替酌。卿灵岂昧。庶几来格。(御制)
鹤岩集册六 第 607H 页
墓表[赵显命]
欧文忠,朱晦庵之论朋党。其言明白痛切。岂不诚人主用舍之正法也哉。然此就君子小人已判者言之耳。若夫同出士类。人贤否相参。事是非互掩。不可截然舍彼而用此者。则虽欧朱当之。又当别有以处之矣。呜呼。此文纯公南溪朴先生之说也。先生以命世大儒。起林下。佐 肃宗甲戌更化之治。盖举是说而措之。而推本于皇极荡平之道。惟我叔兄文忠公府君私淑先生而笃信之。尝以为党弊不祛。国不可为。其在 经幄。上万言疏痛言之。间遭斥逐而不悔也。今上殿下明明在上。深嫉党人之为。而思有以矫之。即位之三年丁未大黜陟。起府君佐铨。由是凡五迁而遂大拜。府君慨然以世道自任。调娱弥纶。惟诚惟公。是非惟其事。贤邪惟其人。锋镝四至而凝立而不挠。水火相射而并制而不发。于是崎岖者渐平。偏局者渐通。自非狠愎不祥甘心为三驱之前禽者。咸造在廷。叶推车之力。荡平之治。盖将十七八成。而府君逝矣。呜呼。匹夫而抗独见。欲以定一国不齐之论。振百年积痼之弊。不量力则诚有之矣。若其苦心血诚。可以质天地而无愧。事之成不成。宜在所不论。况其
鹤岩集册六 第 607L 页
功泽所被。又有不可诬者耶。士夫国之元气也。世族国之柱石也。世族士夫尽而国随之。已事可按覆也。我 朝党祸。肇自中叶。相倾相夺垂二百载。甚至于以乱逆相命。以桁杨刀锯相从事。其势非灭人类而亡国家则未已也。而今乃骎骎消释。昔之蛇虎视而相啖啮者。相与骈肩于朝。提挈嬉笑。若兄弟然。庶几乎搢绅之祸熄。而国脉延于无穷矣。呜呼。是谁之为也。始府君畸危独立。与世寡合。独 圣上拔之于众弃之中。举一国而委之。虽府君不自知其何以致此也。一日 上顾语曰予在潜邸。读卿经幄时疏。己心异之。呜呼。明良之遇。岂偶然哉。府君姓赵。出礼壤。讳文命。字淑章。号鹤岩。考 赠领议政讳仁寿。妣 赠贞敬夫人光山金氏。府君以庚申十月二十三日降。壬子十月九日终。魁乙酉生员。辛卯柑制。历翰苑,玉堂,两铨判书,御营禁卫训鍊大将,守御总戎使,两馆大提学,议政府左议政。策输忠竭诚决几扬武功臣丰陵府院君。子载浩载渊载洪载溥。女册 孝章世子嫔。世系事功之详。姑俟神道之刻云尔。(当宁丙申。追崇 孝章世子为 真宗大王。孝纯嫔为 孝纯王后。)崇祯纪元后一百七年甲寅九月日竖。(弟显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