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挽词
  
挽权荷塘(斗夤)
忠定遗芬五世馀。更看良冶学裘如。模楷望属今元礼。博雅才超古秘书。未得清文华黼黻。只收高价迈璠玙。酉山寂寞无人管。后辈于何问业欤。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H 页
挽金七滩(世钦)
闻道花山杀地毛。苏家风骨毓英豪。文词压世推宗伯。气节当朝许俊髦。撼岳危章曾罪谪。翻天宽典即恩褒。南州老羸犹无死。何事埋光瑞日高。(时当甲辰登极之庆故云)
挽南寓庵(九明)
间世人豪绝辈流。文章器局岭之尤。方看粉黻华邦国。只屈铜纶领郡州。都邑赍咨祠部陆。吏民缄惠尚书刘。湖南百里遗芬在。八马碑头绊紫骝。
挽白旋叔(履祥)
君颜孺态我颐童。妙岁金山业共攻。每警客眠吹戏角。几催僧饭叩欺钟。人情最忆鱼同队。世事还怜鸟过空。忍向高堂辞鹤发。请君无北更无东。
挽朴丈(命相)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7L 页
渊源工部旧规模。敦厚家风起薄夫。脱习拘儒章句竞。敛踪浮俗是非趋。琴樽自得生涯足。裘葛浑忘分外图。倘使西河闻戒早。百年仁寿减应无。
挽梅月轩南丈(弼明)
老树龙门自性栽。天机秘响未曾开。青黄不愿雕樽器。丹雘惟勤斲梓材。陆橐宝藏谁得失。箕畴茂福自荣哀。輤人莫唱阿郎薤。鲤甲犹先壬戌催。
挽金▣▣(履端)
四纪之前一队随。君髦羁角我童颐。并乡竹马迎贤伯。少府梧鸾识称儿。枝学雕龙文苑巧。数穷磨蝎命宫奇。祇教灞水馀韩泪。留与庭兰责报施。
挽李伯仁(仁培)
炉鼎乾坤玩理深。百年修养古人心。玑衡细会三辰运。词律精通六体音。行袭古家忠孝范。迹辞流俗是非林。还嗟旧榭堂前燕。何处春迥(一作回)唤主寻。
挽权万式(大矩)
七友庭中第五郎。典刑风度压凡常。荣华伯仲三琼树。文彩江山一锦囊。老干自然含羽角。散材非愿饰青黄。双清世界今无主。何处重开白甫觞。
挽南上舍舒仲(国暹)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H 页
欲题诔兄语。笔下泪先垂。有生必有死。此理固其宜。君今归厚夜。何事令人悲。父母爱子心。惟疾是忧之。方其远游日。八耋有偏慈。朝昼倚门闾。祝愿何所期。科第乃家事。必摘颔下髭。尚慎旃无疾。荣觐朝暮为。蝉衫手缝线。或恐归迟迟。云胡彼命物。卒啬冥报施。齑盐半载馀。反婴二竖奇。客馆四无亲。谁能为我医。天则和药饵。景玉供粥糜。昼宵抱待尽。临诀泪盈眦。庠儒共悲伤。学官相嗟咨。出捐太常钱。助添亲朋赀。附身附棺物。发毫无欠亏。哀哉二贤郎。恸擗星夜驰。搬移出城东。岭云犹划劙。行到汉水滨。归魂亦踌踟。竹岭风雨夕。知旧咸涕洟。鹤发慈母心。生死犹或疑。出告已有日。反面将何时。輤人唱薤歌。莫是死归儿。号天天莫达。叩地地欲隳。逝者傥有知。死泪血应滋。嗟吾阅世变。悼亡非今斯。点检君家事。鬼物何多猜。贤门从昆季。玉树联芳枝。宾于我庚友。弱岁最相知。轩然气骨秀。洒落无点玼。成仲真雅士。年甲乍差池。诗书存典刑。行艺超等夷。克家俱有声。恍见深丛貔。吾心好之笃。剔去肤与皮。同游翰墨场。伯仲埙若篪。岂知蒲柳质。再见兰芝萎。牙弦失钟期。阳白和者谁。惟有我仲舒。玉壶秋露姿。温柔是本性。巽恭真天资。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8L 页
操椎琢诗礼。弓冶学裘箕。文苑大肆力。益见流辈推。蓬麻喜托契。到处输肝脾。昨岁国子监。六蓂肩共随。贤关有孟门。踪迹恐抵𡾟。密机相敕规。深关共探窥。渊冰若临履。蛩駏互扶持。春风馆松亭。夏月坛杏墀。酒趣君让余。文谈我推而。解粽前三日。绿阴方葳蕤。携手我辈人。欲究京华嬉。上林苑东皋。削立路倾欹。跻攀相先后。劳汗沾双腮。三清洞近腋。大报坛在颐。缓步庄岳街。选胜无所遗。风溪与云桥。瀑流汇岩陲。濯足散敲炎。开襟玩清漪。徜徉忘日夕。饭鼓还相欺。此时两心事。永矢无相离。谁知奄忽间。千古遽长辞。抚念人世事。忽忽心欲澌。吾今哭君家。三见沧海移。强康尚如此。安足恃吾衰。归见宾于兄。为报长相思。
挽李城甫(宗远)
儒门型范自成童。采夏从容礼法中。文艺特其馀力学。行防真是旧家风。衰逢敢与麻争直。觕石将期玉并攻。可惜仁龄还短折。老夫何处托磨砻。
挽李丈(栻)
德义馀风嗣古家。更修真诀炼丹砂。诗书诵作黄庭读。礼乐编成紫府歌。桑海老筹盈九屋。橘林儿斧烂三柯。灵芝岂有筼筜恨。商岳将图绮里窝。
挽李上舍(瑄)
历数关东我辈流。襟怀疏旷鲜君俦。寒斋对榻明溪夜。曲沼开樽紫海秋。每惜风期同晼晚。却怜心事两绸缪。如今便作存亡痛。何处重寻旧日游。
挽权施叔(德普)
每喜衰蓬倚直麻。隔江云树暮怀多。春城细酌成粱梦。夏院幽谈变薤歌。雷泽尚留先子刻。礼林堪作后生誇。佳庵寂寞生秋草。不忍重过处士家。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H 页
挽蔡进士天则(九章)
夷甫宁馨憎化儿。命宫应是宿牛箕。清都花柳沾荣日。大学齑盐吃苦时。到处肩随忘热冷。逢场眉解绝肤皮。曲江旧约能思否。嗟尔泉涂尚抱悲。
挽李进士美甫(德禄)
金椎儒铎祖斯文。型范名家夙著闻。小选岂论收俊艺。一资谁录采贤芬。江湖散迹随渔钓。林壑潜功寄典坟。祇忆少年乡贡日。汉滨同酌惜临分。
挽朴畸轩见卿(九绝)
秋水精神玉树姿。谢家重见惠连奇。可怜庆寿堂前草。春色凄凉梦里诗。
家塾渊源有自来。大丘庭下季方材。当年倘卒忘箪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29L 页
学。不但星文为汉开。
龆龄从事大方家。四帙酉山涉猎多。开口谈时如诵已。秖今何处秘精华。
到处逢人竭所知。贤愚俱得见闻资。从今寂寞交游地。谁刮昏眸一膜皮。
笠下声称馆阁英。丰原夹袋已疏名。若教司命年龄假。何必修文伴卜灵。
欲诛磨蝎罪三彭。何事穷雠我见卿。最怜前脩谋命拙。至今藏伏祸吾庚。
穷交心事一般人。所异吾君姓若身。山水孤弦今已绝。郢都何日和阳春。
平居不必问疏亲。生死中间意见真。临诀此言君识否。奈何梁月每交神。
十二高楼惠爱捐。南阳相送哭新阡。为谁更作春妍态。愿续他年地下缘。
挽赵进士久之(德久)
人杰文豪岭下多。贤门最是擅名家。龙头马首联堂庆。玉署金闺阐国华。棣舍欢时天正饷。桑田变处鬼何魔。还怜宋玉招魂恸。减却仁龄百岁遐。
挽李弘庵(杺)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0H 页
省门晨夕合儿趋。世道焉知化滟瞿。履险几时陪杖屦。守穷终岁卧江湖。箪瓢却饱三牢吃。刍豢能肥八耋癯。最是沧桑看再变。仁墟秋色入苔芜。
挽吴达夫(三达)
得心寓酒似欧阳。始见斯翁醉隐堂。厚饷真酣山水乐。深培茂荫子孙昌。琴樽自敌封侯贵。亭馆交辉墨客香。颔下尚留馀庆在。也应齐美八荀坊。
挽南舜会(国衡)
仲郢家风石庆儿。月评归美典型奇。灵根手泽看槐影。宝树天香擢桂枝。五福几多三世享。六筹差少百年期。馀芬不尽贤郎做。八马湖南必再碑。
挽金霁山振伯
往在旃蒙岁。邦家庆得髦。簪花衬 黼座。奎藻灿璿毫。擢授銮坡秩。超升柏府曹。宠荣稀史简。光彩动京壕。秖见沾洪霈。谁知触巨䬞。汉幡冤欲诉。唐网罪难逃。笔犯䨓霆震。身危鼎镬膏。恩威翻咫尺。好恶变疮毛。缉出虚文织。绳来峻典鏖。指苍辞听直。誓皦守看牢。霍谞犹伸党。范滂岂祭皋。既摧瞿滟楫。更涉汨𤄷涛。啼作桓山别。吟成楚泽骚。倚闾慈望断。陟岵孝思熬。惠贷终天诀。哀奔擗地号。北邙才宿草。南峤忽悲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0L 页
颾。可惜哲人萎。徒增志士慅。林宗私恸切。宋王独愁绸。栎社材虽散。兰房契早叨。行防承世范。文艺脱凡胞。美质宁雕琢。谦姿寔晦韬。器珍周庙赞。礼贲浚郊旄。自放江鸥性。焉窥岐凤巢。良扁蟠木取。巧冶零金掏。陋撰忘烦碎。嵬论极细搔。附签惟恐漏。连牍肯嫌劳。密积程工厚。精开眼目高。心机无滞碍。手法若椎敲。郢匠风斤运。吴刚月斧操。抱铅羞我钝。拖滓许君淘。贤路俄颠沛。朋情剧憯忉。十年苦离索。千里隔篷篙。幸觊茅重拔。方翘杞再包。覆盆嗟閟照。倾盖衋迟遭。渭树回梁梦。沧桑化梵泡。几时资倚藉。何处伴英豪。寂寞穷途暮。凄凉晚计抛。病违徐孺笈。泪湿杜陵袍。
挽朴南浦怀英
阳白高吟和者孤。气交声感似渠无。风仪却是真君子。器度殊非浅丈夫。脱习时流名利窟。玩心儒学性情图。可怜南浦空流水。独把牙琴怅暮途。
训诫诗(并序)
  余病伏中温理旧学。每至论天人性命学问工夫处。辄怡然意会。惕然心警。慨然有志勤道远之叹。乃敢略述训诫之目。撰成十篇诗。每篇各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H 页
得百四十言。非敢曰言与行相顾。乃是追尤而悔其失。即所谓及其衰落悲叹穷庐者。因其言以求其意。则安知来后不有旷世而相感者乎。然则前车既覆。未必无补于后车之鉴者矣。
  博学笃志训
弓人欲正弓。排檠调其觓。矢人欲造矢。隐括匀其鍭。物性贵矫揉。在人理亦同。君子如有志。可无学问功。学之当如何。务在博我文。六经与四书。是皆入德门。诸子百家语。细大俱收拾。然后见闻博。庶免孤陋习。聪明日开益。知识日高朗。气质可变化。性情可涵养。缘吾志不笃。学业归废坠。玩愒度岁月。毕竟无成就。桑榆已晚暮。噬脐嗟何益。所以古圣人。寸阴犹自惜。
  慎思明辨训
尝闻仲尼训。学者病有二。殆病由不学。罔病由不思。罔则见识疏。殆则践履艰。开眼既自迷。着脚何由安。伥然迷所适。矮看同墙面。所贵学之功。只在思而辨。人非上圣资。可无稽古力。既学且温习。时复慎思绎。疑者起于思。不思何由疑。吾心有疑晦。府读仰而思。痛加明辨功。弗得不少懈。譬如横喉物。必吐方是快。然后乃深造。笃行非外假。所以志学者。必欲求磨磋。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1L 页
格物致知训
天下事物众。莫非义理存。皆具我方寸。滢然本不昏。百事互攻击。五官交闭塞。心灵丧虚明。物理未究极。山毫眩巨细。矢钩昧直枉。譬彼盲瞽者。冥途失趋向。虽在夫妇愚。亦有知觉真。矧玆聪明男。赋予本不贫。孝弟乃秉彝。忠信是降衷。因吾良知能。益致研索功。至理深妙处。谁非我当格。用力真积久。涣然如冰释。精粗无不到。体用无不明。所以大学教。二字作初程。
  主敬立诚训
古者论心学。诚敬为纲领。匪敬曷由诚。匪诚那能敬。懈弛即近肆。矫饰是曰伪。肆则行猖狂。伪则言谲诡。一念操舍际。千里毫釐判。戒慎严畏心。无时或间断。然后诚敬立。表里无捍格。肃容整思虑。潜心对方策。善恶察几微。真妄质神明。处独如对众。是谓敬之诚。惟彼小人儒。窃假为名学。不知肺肝见。掩耳欲盗铃。一时虽或欺。百世焉足诬。所以君子学。必欲为真儒。
  存心养性训
秀气钟为人。眇然𥺀米身。至灵复至神。不与凡物均。由其有心性。道并三极立。奈何众兆昏。坏了烝民则。心为形气役。性失朝昼牿。杞柳有戕害。梧槚失养植。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2H 页
伟哉群圣出。迪我众蒙违。姚姒授受际。精一判危微。孔孟论说间。上智分下愚。存心诫铄外。养性期复初。存是放心收。养必德性成。心与性既全。始为践我形。人道由是立。否则禽兽归。所以为己学。必愿圣师依。
  顾畏明命诫
惟天有赋予。若朝廷差除。官爵得之君。百职宜罔虚。性命受之天。众理当自尽。否则刑威随。敢不各敬慎。凡我五常性。实是付畀大。得失在敬忽。吉凶由修悖。昊明及出王。大雅已垂戒。顾諟常在目。成汤曾所励。天命岂不显。赫然日鉴临。祇畏如对越。惟圣一其心。小人无忌惮。不知顺帝则。罔而虽幸免。生也还多忸。毫釐有欺诈。获罪焉可祷。凡畏明命者。勿谓邈彼焘。
  克去私欲诫
颜渊不违仁。岂容私毫忽。犹存克复功。必欲事四勿。矧今学颜者。几层阶级卑。跻攀寸步难。跌落千丈危。声色迷听视。臭味牵嗅吃。利害各成蔽。言动互抵隙。物我既相形。町畦便自立。凝冰更焦火。冷热殊呼吸。最是难克处。若对强勍敌。一帅无号令。万屯焉辟易。理欲交战场。胜败在须臾。知几哲人智。从欲狂夫愚。勿旗苟不麾。破屋诚难御。凡欲克私者。勿恃寇已去。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2L 页
改过勿惮诫
白日揭大明。有时光蚀晛。君子虽寡过。每事宁尽善。谬口误四体。言行或蹉跌。玆非有意恶。乃是无情失。才差已自讼。既更人皆仰。譬如云翳捲。不害天旷朗。胡彼众人迷。过而知者鲜。虽知且隐护。讵望其改遄。欲掩弥自彰。始过终成恶。虽以卫武圣。九耋宾筵作。矧余老无闻。自顾多悔尤。失今不勇改。来者焉可追。非徒君子弃。必同少人归。凡欲改过者。切勿姑依违。
  固穷自守诫
薄相天不饷。畸命人难逭。古今屯厄者。历历皆可算。郊寒及岛瘦。不必由诗穷。逐贫与驱拙。还复归命宫。顺受其正者。独有韩退之。肥甘哂糠糜。琬琰羞羊皮。知命是君子。内重必外轻。不以一弊帚。易我万金嬴。草荣即有枯。月缺俄随盈。通处岂夸毗。塞时奚怔营。穷者士之常。我心诚宽闲。颜瓢饮斯足。孔肱枕亦安。苟从吾所好。随遇常舒泰。凡守义命者。切勿穷自挫。
  修身俟命诫
人受天地中。众兆知者寡。不能践其形。土偶人貌假。醉生梦死间。腐与草木同。生是萤火照。死便鸟音空。众人皆归尽。君子曷谓终。是理生也直。贤者扩而充。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3H 页
存则顺吾志。没亦宁我分。俯仰既无愧。生死那有恨。朝闻犹可夕。始原可反终。寿夭奚足论。不朽垂无穷。煌煌彼灵芝。一年三秀英。我亦物中灵。志业竟何成。大暮将同寐。天畀多违失。凡欲善终者。勿谓能事毕。
   凡玆训诫。皆止于五。欲法古人。名义思顾。前训七百。设辞训人。非人之训。欲自训身。后诫七百。皆是自励。非独励己。亦欲人戒。如使览者。口诵心得。于己于人。必有所益。呜呼后生。奈何不勖。无如老夫自悔迷局。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与朴怀英
檀燧再改。际晤无缘。慕徒之怀尤感。节序之易流也。迩间风气不佳。伏惟静养学味超胜。惠掷讲录。披玩以来。不能释手者累月。而后始知斯录切要为日用之不可阙。不啻如家常茶饭。而第恨漏器盛水。不足为浸灌之功。故不免置一册子。撮其文字事迹来历之最要者。随手劄录。以备老眼遗忘而得成自家宝藏。今虽还痴而骨子留此。无或近于买珠之虚椟耶。赖兄平日乐与人为善以此珍爱之物。不为私己之有。使我老朽之交。能作此一番奇特事。朋友相益之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3L 页
义。始见于今日矣。仍念此书指迷后学之功亦大矣。大全本秩。浩穰无涯。八海鱼龙之观。初非末学所可窥测。而此录一出。然后凡其句读之绝。义理之解。故事之来历。人物之出处。纤悉备致。可谓盛水不漏矣。第其中。亦有一二可商量处。姑俟日后面讨耳。
答金振伯
秋杪。传闻兄遭鸰原之戚。窀穸甫毕。黾勉赴 召。此二事其在知旧。固宜以书慰贺之不暇。而每苦作事钝滞。远近吊庆。率归因循停阁。方此自讼之际。伏承辱复长笺。情悃溢幅。披读以还。感愧交并。况审初寒。兄省下服履膺时冲适。何等慰豁。仆索居穷闾。孤陋日甚。每有及门求益之愿。而数舍之地。杳隔弱水。日夕悬系。何尝不在左右耶。间者一二林下之士登名荐剡。而未闻束帛戋戋之继。意谓当世之求士者只是备文应数而无其实矣。乃者吾兄皋鸣既彻。谷香难秘。新命复下。超参六品之斑。恩眷荐降。特蒙三接之荣。此是初进之士曾所罕闻。不易得之异数。以兄谦虚退让之心。安得不蹙踖靡容。求厥善后之策于素相爱慕者邪。虽然。吾兄之学。充养有素。足以行之于世。而其在进退辞受之间。必有前定而不跲者矣。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4H 页
尚何俯询于刍荛也。来喻。意寄勤缛。责勔周至。真是爱我之药石。弟虽不敏。岂不知象数之学不切身心。而无益于己分上事业哉。但以为士生斯世。有可愿者三。而其一在天。其二在我。在天者。虽不可以力致。在我者。随其才分力量而求之。则何患不得。惟其赋生之初。品剂已定。卑不能抗而高。狭不能张而广。钝者。失于固滞。锐者。过于凌躐。尚奇异者。沦于跪僻。务平坦者。流于陈腐。其能推寻正脉。脱出常科。以塞夫受中以生之责。以辨夫不朽永久之业者有几哉。此所以欲为儒学则未窥其门墙。欲为词学则未得其蹊径。而其在我可愿者。俱归臧谷之亡羊。此皆弟已试之伎俩。既不能得之于彼。又未免失之于此。伥伥岁月。虚度光阴。点检平生。终是悾悾痴岂汉而不过为天地间一弃物。此所以平居慨然发愤忘食。思欲专精于一技艺。致知于一事物。虽非切实为己之学。而幸免于全无知觉之归者。是其志也。偶缘攻钻之暇。略窥期璿之法。源头乍浚。派流甚𤄃。才得其门。关锁重重。一阻扃璿。挤叩不已。洞开而后已。夫以炳烛之年。而作此无用之事诚知有妨于实着工程。而第念三可愿者。既归于虚套。则与其悠悠而卒无一得。无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4L 页
宁局见偏长之犹为我有也。况玆一事。初非吾儒家不相干涉底物事。图书卦爻之变。阴阳造化之妙。皆在其中。故孔子取以为揲扐之法。朱子用以著启蒙之说。老先生又因而作传疑之辨。以是推之。则亦是古圣贤支流馀裔。而其于后学开迷之方。亦不为无助。及其精力稍存。幸得透破。则信所谓为之犹贤乎已也。岂敢有一毫自是而外此无求之心哉。来谕中移向身心。以为切近之学。则其于正法真诀。必有精进而深造之者。此正知旧间策砺相规之谊。敢不佩服以奉良规。然而迷途未复。熟处难忘。更于两书中。拈出胡玉斋说及赵尹通分纳子可疑之法。以为质问之资。极知僭率无所逃罪。而窃覸枝谷已极详悉。识见精深。超绝等夷。如使迷蒙欲质所疑。则舍斯其谁哉。玆敢不计谬妄。别纸录呈。若使鄙见不合高明。则投畀水火。勿为宣露。不至见笑于当世具眼者。此实相信之谊。如以为万一可教而更欲开谕。则继今以往。不但十返无厌而已。前呈册子。此是未成之书。不足久浼清案。且其所论又多差误处。幸乞随便还痴。则近所得易学中先天太极蓍策卦气分配诸法。并有图及附说。自谓所见比前稍进。如不为鄙而有意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5H 页
辱览。徐当缮写更呈。伏惟恕其狂僭而幸教之。
与金振伯
昨岁都下之别。翛已再变寒暑。耳目无复有好音容。一念悬仰。何啻如向来阻绝者比也。秋序已尽。伏惟退养彩侍之馀。温理味况。一向珍卫。日间闻有劝驾之命。 圣眷隆重。不知何以塞望。而知旧拭目者。亦且倾企不浅矣。旋闻尊兄守不相孟晋之戒。委曲周旋。竟保丘园之乐。为左右计。可谓得宁武之不可及。而其于为国者。独无空虚之叹哉。赵中书令丈当初被逮之日。凡我岭士孰不凛然寒心。惕然伤念。而天鉴孔昭。卒蒙原宥。圣恩罔极。已无可言。而八耋筋力。处困愈亨。是诚神明之所扶持。其为岭林之幸。当复如何。弟一尝齑盐之苦。无复功令之念。杜门静居。惟以池园花竹为乐。而但于己分上程界益疏阔。此由无彊辅与为之左右者耳。孤陋之叹日深。奈何。前去册子。初不意久浼清案。而但念此生虑事不密。已犯示朴之戒。居然三载。自速世笑。此虽愚下疏漏之罪。而以相爱者言之。不宜使此等不入世眼文字。迟留转辗。阅历人眼目。坐成讥诮之资而已。所望尊兄以嵬眼大观。曲赐假借。不欲弃绝。则数行文字足生卷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5L 页
上颜色。此不类上虞公参同契。得晦庵而愈显者乎。如以为一字之费。重于千金。则弟亦不敢以木瓜之投。望以琼琚之报。回便还痴。副此区区。切望切望。所呈枝谷丈卞答说。实出于说出前人所不敢说。故初欲闻雌黄之论。而尚寂皂白。或未知记史者忘置未传而落在乱纸中邪。亦望搜出巾箱。并为还掷功望。馀祝学履以序珍重。
与金振伯
向来祸变已事。尚忍道哉。从古贤达处难罹厄颠沛危厉者何限。而宠辱之变。斯须立至。则岂复有如吾兄者哉。方其岸上损神之日。谁敢有褰裳赴济者。而丰原再疏。独有一橹撑船之力。虽古之霍谞。不是过也。所恃天日高悬。覆盆幽枉。必无不照之理。而祸色稍沮之后。更有岛置之命。较看当初气像。稍可谓末减之科。而瞿滟馀樯。再犯十里鲸涛。纵使白刃可蹈者处之。安保其果无惊悖馀念也。然吾兄平日读古人书。其于涪州舍达之义。讲之有素。谓将履险而若坦。处困而愈亨矣。既而得大理桁杨中三四小绝读之。继又得谪路湖岭外短长诸咏读之。露出衷腔。不尚葩藻。蔼然可爱。泫然欲涕。可见平昔精爽不以困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6H 页
衡摧剥而有所损。本分天和。不以愁恼悲戚而有所撼。此诚知旧慰念处也。但日迫西山。朝暮门闾之恨。则固是至情之最难裁宽者。不知何以自力而能免于桓山啼别之苦也。尝闻君子顺变之道。必取古人遭地最所难耐者。持以自譬。则可见其得力处。吾兄不必远据故事。看取晦斋集中望云诸咏及祭墓遗文。则可知老先生心绪前后一辙。于是乎益守素患之戒而更加温理进修之工。则其亲切工夫。不但如向时左酬右应忙里草草理会时也。傥所谓忧戚玉成。非指此耶。相爱之望于左右。只此一事。而谪限迟速。自有命物者处分。不必浪作无益之悲。反贻惟忧之念也。弟之作此长语。岂但貌面之情。从前往复累纸文字袭藏巾衍者。每于念头搜出玩复。如对面晤。不知何时更作此事。以偿夫未了之恨邪。感嗟之馀。继以哽噎。牢骚诸韵。诚非拙讷者所可续貂。而自揆情分。无以为报。玆忘布鼓之嫌。敢效佛头之掷。或可为寂里御睡之资。而犹足代空谷之跫音邪。多小情怀。寄此一幅。惟祝珍重自爱。勉加餐饭。
与朴见卿
日间有离索之忧。想兄亦同此怀也。天气渐和。连享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6L 页
茂迪。兄每以丽泽偲切为规。而如弟之损。不能求益于胜友之间。平居悠泛。无一事比数于人。惟有看书素癖。亦复灭裂而无成。请先言其受病处。而愿闻一砭焉。弟自志学以来。无严师良友警诲而提命。诗,书,语,孟一数番全部成诵之外。视之为筌蹄。平生用力。只于科臼上汩没。泛滥诸家。出入四寸者。不过庄,杨,左,马险诡之文。韩,柳,欧,苏汗漫之语。而不复知有理趣上旨诀。及其蹉跌而无所成。然后始乃回头转脚。有意吾儒家文字。近得溪书一部。时于课蒙之暇。阅遍多少卷帙。而每患性质粗率无耐烦工夫。且有欲速之心。一开眼之顷。便过迄数十板。如是匆匆看了。复有何样意味。紧紧凑泊于吾身心上哉。加以精力短浅。旋得旋失。一再所历。掩卷茫然。政所谓未读犹是人。既读犹是人也。每玩先生论读书之法。而以务精不务多。贵迟不贵速。为戒之训。则未尝不惕然知警。怃然自悔。而喜猎之心。横在肚里。故一二章句。沉绎讽诵之后。更生走作之念。忙促急速。有若迫逐者然。甚则看卷未了。便欲点检他书。此由平日积习。惟在涉猎蒐罗。粗心闹热。而其于沉淹庄重底气象。未见其开悟警省处也。以此习气。设使处当日函丈门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7H 页
下而亲承音旨于燕闲警咳之间。似难以一朝矫揉也。然而有一端好懿之心。生生之天。不泯犹存于野火春风之间。故晚喜尊慕之诚。有不能自已者。每到训诲谆切。辞旨痛着处。则盥手庄诵。诚欲仆仆而致敬。或遇议论明快。文理激动处。则击节耸赏。便作应鼓蹈舞之状。有时为傍观妇孺所怪骇指笑。然而其有得于观感兴起者。则粗亦有一二可言者矣。惜乎。人莫不饮食也。何不早知有菽粟之味。而秪以饫得糠秕。为一饷之乐。至于齿舌既弊之后。虽欲咀嚼。而又不可得也。如兄通敏颖悟。博识雅辩。加以师友讲磨之益。学问蹊径。闻之已早。上自濂,洛,关,闽之书。下至晦,退,厓,鹤之文。耳擩目染。句诵章熟。不但如弟少而失学。老而迷向。空疏懵瞀者之比也。朋友之义。贵相资益。若使深于自知。笃于自好。而无相长之道。则有知无知。其间何能以寸哉。近于溪书点阅之暇。更得月川所记溪门言行拾遗及艮斋所编溪山记善录两部。参互考订。其问答之辞。有一二可疑处。若使眼目稍开者。细究之不必有疑。而起疑于不疑者。犹贤乎当疑而不疑。故发为论辨之目。别纸付录。以求进益之方。兄若曲赐剖析。则自玆以后。将有源源之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7L 页
益矣。
与朴见卿
某稽颡白。顷于展省之行。历陈哀谢。不谓缘此屡烦手翰。竭尽厎蕴。警诲勤至。相与之意。令人感激。读之未终。哽塞欲陨。因伏谂静中学履佳胜。德五孤苦馀孱。往返之际。备触热冷。委卧庐侧。无日不呻。朝夕奉奠。有时不任。顾念情理。宁欲无生。家传谬语。顷奉别纸镌诲。一再参互考證之外。连有客扰。且急于哀省。未暇料理惟知删改之语。极其精当。而不知馀外荒疏迷妄之谬如是其甚也。数日来时乘病间。有意整理。细复点检。益觉疏误。不但如辱教所指复杂连累之病而已。其中伤烦而涉冗者。伤略而漏实者。语错而失伦者。义晦而未滢者。不可殚举。以高明之见。想已毕照无馀。而窃详诲语。只从等闲文字差误处开发。而至于言辞轻重之失。旨义长短之病。终不下权度而称量之。谓之掩过匿瑕则得矣。而其于相与间尽言不讳。则窃恨其有未悉也。尊兄平日视孤哀为何状人也。居常论辨之际。歇后文辞。闲杂说话。虽不无一时好胜互相争抗之病。而今此家传片语妄道。一字误着。尽负忝先违训之罪。虽蒙剔拨指示。无所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8H 页
假借。亦将乐闻无厌。而尊兄泛论其失。引而不发者。岂不曰彼有自用之病。何必痛加雌黄。触犯人訑色哉。是由孤哀平日。不能见信于人。而杜绝偲切之益也。羞恨欲死。今方改定头绪而增删之际。破碎愈甚。不成文理。窃欲借堂庑下尺地。亲闻简当的正之论。而伏想高轩为轮鞅所凑。顾此哀踪龃龉莫接。玆果趑趄未遂。谨就本藁。略加裁损。且添补遗漏没实之语。而随事随书。难作一串文理。故遗行遗言及终始遗事。以类相从。别为数条。以俟高明之裁择。而其间纤细之事。琐屑之语。亦不敢一二删去者。窃以为非详非细。则撰言者无以考实而见迹。岂必尽收于宰文操纵之笔舌哉。诚欲去烦而存简。因略以致详。使之不没其迹。不爽其实耳。前惠别录。极是劳事。而尊兄不以为烦。费了许多精力。左右与人之义则忠且厚矣。而孤哀感陨之心。殊自有剧深未安者。今呈写本。亦用草薄纸。字细行疏者。欲就其本纸涂抹而易于增损也。更有欲白者。今此往复不已。岂但欲使鄙语苟求其全哉。诚欲得高明一语之惠。以为世传之资耳。此等事。苟非素所相厚者。不敢容易开口。每见古人欲求家状先志者。非先契则必交游间有声望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8L 页
者也。从古以来。不胜枚举。而左右已历数之矣。伏惟尊兄曾看孤哀之推与深知者。复有过于左右。而朋辈间可许以笔墨蹊径者。更有尚于高明者哉。若高明终靳惠语。则孤哀罔极之痛。将无以自伸矣。其在仁人君子推恕之道。岂不为恻然动念处乎。伏惟尊慈。勿以鄙夷而见绝。辱赐揄扬。以卒其惠。则不肖无状。宜以何报。荒迷陨绝。不胜祈𢢽之至。
答南厦仲(国柱)
日间承辱惠长笺。先以太不着题之目。推借鄙说。殆过其实。固非凡庸所可承堪。次论先儒千古不决之疑。而奇伟纵横。笔澜滔滔。无论是非得失。令人起望洋之叹。果知高明之见。决非流辈可企及者矣。贵撰易范通录。惠借有日苦于酬应。未暇卒业。旋被还索。虽不敢指摘雌黄。而姑就略绰窥斑者论之。凡所为图为说。皆是发前人所未发。可谓透得三昧之秘诀矣。苟非以精诣之见。穷探赜之工。乌足以及此。深庸叹服。但偏滞之识。有不能无疑者。既有所疑。而不一言以相反复。则恐非朋友讲磨之道。而负吾兄下问之盛意也。玆敢略贡愚见。幸虚心细察焉。今夫河洛图书。包括阴阳五行之数。范围天地万物之象。自非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9H 页
穷造化之微妙。达鬼神之情状者。有未易窥测。故虽以欧阳子之贤。犹疑其伪。而独邵,张,程,朱诸老先生相与表章之。然后先后天阴阳变化之理。八卦九章奇耦生成之妙。灿然复明于世。然而世之泥见者。知图可以画卦而不知范数之从中起。知书可以成畴而不知易理之寓其间。故蔡九峰。为之著皇极内篇八十一章。与周易六十四卦。并行而不悖。可谓百世以俟而不惑者矣。然而其为书畴数法象。出于邵子先天横图卦画之法象。参五错综。对待纵横。若不细究。最难看得。故尝于本图上极其攻钻。费得许多心思。然后始知范畴自原一之一。至终九之九。本于横图。自乾一之一。至坤八之八。且其八十一名畴。与六十四名卦之义。吻合而无间。次第相生而牝牡相衔。奇耦相乘而脉络相贯。所谓畴曰数曰以下。一依彖象爻辞。推诸人事而参之以天道。原夫义理而断之以卜筮者。皆是愚平日讲究力解于彷佛疑似之间。而环顾此世。无可与上下其论者。虽未尝以此等事语人。而心有所得。内窃自慨或欲笔之于书。则恐致世眼之哗笑。亦恐衰暮精力卒难就绪。而只叹虚度了向来好时节矣。于今而后。始知兄先获我心。而其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39L 页
平日谢绝人事。果是子云闭关之心矣。抑其中有可以起疑者。蔡氏本图。以月令七十二事。系之八十一畴。而每畴虚九不用。何也。盖洛书。五数居中而于四方四偶。无所不统。洪范。皇极居中而于天道人事。无所不应。然则月令。虽用九不用五。而五亦在其中。犹四端不言信。而信在其中。四行不举土。而土在其中。况月令之于畴名。自有相应者。如征鸟厉疾当系厉九。桃始华当系华九。靡草死当系靡九之类是也。其馀六畴。虽不若是。而名义占象。亦有相符契者。蔡氏之观象撰数。如是精邃。而独于此事。偶失照管耶。至若兄之以五行之点。作九畴之圈。而序畴与传义。无非法象之自然。各有义理之发明。设或其间。若有文字瑕颣。而条列凡例。则井井齐整。使世之读是书者。瞭然于一举目之间。虽使蔡氏复起。必以为暮朝之遇矣。若夫卷首诸图。其于易,范参合之理。河,洛经纬之象。可谓纤悉无馀。而太近烦委间。不无床屋叠架之病使明者稽之。则先后天方圆图及启蒙传疑中诸图足矣。使不得门户者观之。则愈烦而愈眩。恐不若撮其大要可以阐明法象者十馀图。使览者皆得其省约简便之力。而其中先天一图则并列八卦之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0H 页
位数画数。使乾兑之一三二四。与坤艮之八六七五。相对而各得九。离震之三四四五。与坎巽之六五五四。相对而各为九。图下虽不说破四九成三十六宫之理。而天根月窟往来之妙。有自然契合之理。此图则当存而不当去耳。凡此畴衍。实是有益蒙士。可传方来。而至于六十四卦。别立传义。则决非如兄与我者所可担夯事也。何者。庖羲画卦之理。惟姬圣得之。姬圣彖爻之象。惟孔子得之。孔子系象之辞。惟程子得之。程子立传之义。惟朱子得之。前圣后圣。岂不同条而共贯哉。然而姬圣之取象卜筮者。孔子推之以义理。程传之解释义理者。朱子断之以卜筮。彼圣贤者。岂欲各立门户。互相枝捂哉。夫易者。天地之秘机。造化之洪枢。万物万象之无不具。万事万理之无不备。放之则六合不能载。卷之则鬼神莫能预。可以通幽明之故。而不可以一故论。可以达性命之理。而不可以一理观。故为此艰深隐晦之辞。使仁者见之。以为仁。智者见之。以为智。而只俟用者之如何耳。是故。以卜筮推义理而义理之得失无不契。以义理推卜筮而卜筮之吉凶无不符。此所以三代撰易者各主所见。而连山之易。异于归藏。归藏之易。异于姬孔。若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0L 页
使吕政。焚其书存其卦。而复有如姬圣,孔子者出而更作易书。则取象必异。而其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则必不悖于姬圣,孔子之易矣。观夫先儒之深于易理者。莫如康节。而康节之学。只论先后天卦爻阴阳奇耦之所由起而未尝于易书论理者。诚是觑得大易不可只作三百八十四事泥看故也。惟程子推之以义理。故作为传义。而始出于七十之后。则宜其精密无所渗漏。而程传之逐爻解释无所疑贰者。朱子指以为不敢强解者居多。其见于本义。则又或有一南一北者。当世之尊信程子者莫如朱子。而不为苟同。各主其见者。岂故欲立异哉。势不得不然耳。今以程传。看得易象。则义理照然。何所不晓。而每读至难强处。参考朱子小注。则必用传疑之法。乃知朱子果无牵强傅会之病。而其所以起疑者。乃所以为深知也。今者吾兄别立传义者。果皆瞭然无可疑乎。果起别义于程传之外。而粹然一出于正乎。若从先儒已解则程传足矣。何必画依㨾之葫而更生枝节。若从可疑处。必欲求解。则朱子之起疑者。兄果破疑乎。先儒论易者无虑百数。而其中胡云峰。最为精详。吾东邃学。只称禹祭酒。若使程,朱有遗漏之义。则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H 页
云峰,祭酒当先为之立传以补之耳。且学问之道。必于不疑处起疑。方有益。况强其所不知以为知。则无亦有损于夫子诲知之道乎。今观序卦与卦下彖象。虽未暇与本经参看。而大抵一般。其下六爻辞。近于泛然而无甚发明。或恐览者嫌其无新奇高妙之说。而反生厌薄之心。并与其畴衍可传者。而入于诋毁讥议之丛。则不如独存畴衍而为专门之学。以图永久不朽之规耳。未知高明以为如何。来书中。泰誓,武成春一月寅子之辩。可谓博矣。张皇辞说。多至数千馀言。而其所立论。半信半疑若醒若醉。谓之是则似是。而不可谓全是。谓之非则似非。而不可谓全非者。有若积年滞讼。才得公正决案。而傍观者更执疑似之见。欲助纷竞之势。如欲剖破。恐涉支蔓。而既惹争端则不得不分疏焉。兄以前汉律历志武王渡河明日己未冬至之说。为信耶否耶。诚使是书。归之于武成二三策则已矣。若以为信。则己未冬至。非戊午次于河朔之明日乎。河朔戊午。非武成一月之二十八日乎。冬至必在子月。则武成之一月。果非子月乎。武成既在子月。则泰誓之大会孟津。果非武成一月之冬乎。河朔之次。孟津之会。俱是子月之冬。而武成书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L 页
之曰一月。泰誓书之曰十三年春。故先儒疑其说或以为周人必用时王之正。故月与时俱改。或以为月数虽改而天时不可改。或以为正朔虽子而月数则起寅。月数起夤者如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类是也。改月不改时者。如十一月徒杠。十二月舆梁之类是也。月与时俱改者。如春秋春无冰九月霣霜之类是也。如使改正而不改月。则孟子何以有七八月苗枯之说。如使改月而不改时。则礼记何以称季夏六月禘祭周公。而又引孟献子言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而曰七月之禘乎。夫夏至之日。例在午月。而今曰七月日至。则礼记之称巳月为季夏。不其审矣乎。周人以时记事。则天时不可违。故必从建寅之月。以月记事。则不可使月与事相左。故必用时王之正。子月既为王正。则不可使时与月相左。故或有以冬为春。以孟为季者。如泰誓春。礼记季夏是也。记时记事者。随时立义。则时虽异制而事实合义。然而从古先儒各主所见而终为不决之疑者。实由未得的然可信之證左故也。若使程朱之世。果有如汪氏若伶州鸠者。以律历考据之说。唐历溯上之法。就正两先生门下。如今日之辨。则程朱必乐闻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2H 页
而稽信之矣。程,朱既从其说而为决疑之大公案。则后学何敢主张私见。而以泰誓之春。必为建寅之春。武成之一月。必为建夤之月乎。今日所争。只是周书春一月寅子之辨。而高明之说。泛论冬春不可改序之法。噫。子月之冬。夤月之春。乃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则虽皂隶佣丐。孰不知冬不可为春。寒不可为暖。而但周史之必用正朔者。有如泰誓之春。圣人之必用王制者。有如春秋之春王正月。故愚尝以为泰誓之春。乃是时王之春而非天时之春也。春秋之正月。乃是时王之正月。而非天时之正月。如来书中所云也。兄既知时王之春正月。异乎天时之春正月。则又博取先儒说可疑可信似是似非者。务立党援。欲助声势。有若两阵相对之间。多设旗帜。以疑敌人之心。何也。今若必以先儒说为可质。则胡文定不改天时之说。朱子疑之。虽不质言。而自是信周正之意居多。则固知舆羽之权。重于钩金之轻矣。其馀若孔氏,林氏,汪氏之说。俱有可据而与鄙说合者也。独蔡氏于泰誓,武成。直书以建寅。故鄙撰所录。专为此事勘决之书。而看今立论。搀以臆见。既不察人言之意。亦有看书未详之病。而言议之间。未觉有自相矛盾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2L 页
者。噫。对塔说轮。捺生做熟。此固朱门大戒。而其馀若天皇摄提之起。尧典羲和之命。三代五德之用。吕氏月令之记。十二辟卦复阳姤阴之始。十二律吕黄钟大簇之起。只是以快活之笔。泛论不易之正。而其于发明周正。则皆未有明白归宿处。至于尧甲辰,周己卯,汉丁丑历日援据之说。尤可谓操戈入室。率子弟以攻父兄者矣。鄙之为此沿溯气朔之法。盖欲以数千岁日至。考验周书春一月建子。而今乃反以为建寅之證。此正如朱子与袁机仲论横图黑白圈曰。此图本欲令人易晓。而今乃颠倒错看何也之说也。高明之于此法。看取何如。而乃曰律历太初。当为己未冬至之辨。而不当为泰誓,武成春一月之辨證。又曰。子月之间。或为正月。或为冬至。必无是理也云尔乎。是说不改。则其见得蹉过。不但如机仲之失而已。若使论理每如是。千古大是非。将何所税驾。而其所以分争辨疑者。得不为推波而助澜乎。凡此妄论。自知僭率。而周家正朔。固是为儒者所当辨。鄙之竭尽底蕴。实是朋友切磨之谊。而亦知兄乐闻之诚。能受尽言故也。高明不以为过而更赐消详。则辞明理直。而无情者必不得尽其辞。此疑既决。则天下义理杂于
痴轩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3H 页
疑信者。岂但一周书春一月寅子乎哉。凡于经传疑义及古今说可辨处。辄蒙指教开发。则丽泽之资。不有益于兄。必有得于我。幸勿以鄙夷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