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栎泉先生文集卷之八 (自动笺注)
櫟泉先生文集卷之八
 書
  
金大司憲(鎭商)
卽者。
陰竹宰傳到二月初吉下答書。
其發雖久。
感慰則深。
間已改序
伏惟靜養體度
神相康福
山川隔遠
末由馳謁。
區區戀德。
有竆已。
甁泉文字
伏蒙下副
辭致感慨
筆意高古
可以永鎭荒谷。
垂輝來後。
感荷德意
何啻百朋
第有一二當禀改。
條上別紙。
伏望賜下復於陰縣
以爲及早鐫刻之地。
如何如何
答李判書(箕鎭)
乍瞻旌麾
忽踰十載。
向伏蒙記有。
遠問死生
不以鄙卑。
俯賜先集一部
俾著眼目
仰認厚眷。
有非尋常
拜受珍感
隋珠和璞
不願易也。
所處深僻
不値便人
久遲上謝。
是爲罪負
冬候乖序
伏惟台體神相萬福
戀德馳義
實無竆已
先集曾於華陽書屋
一窺草藁矣。
私竊以爲尤翁當日苦心刊行之意。
豈不以先生出言議
悉本乎程朱法門
可以羽翼斯文
禆補世敎乎。
然而間未百年
板本罕傳。
世道壞亂
日甚一日
如有子雲堯夫者作。
則必知所以處此矣。
何幸執事梳洗發揮
流布遠邇
使竆鄕陋學
得以
說而興慕
豈但執事光前裕後家計而已耶。
區區欽歎
無以爲喩。
若其掃塵之餘。
略有字畫訛舛
意必具眼者。
早已鑑覆。
故玆不敢猥陳耳。
公元1757年
姨兄伯新(命周○丁丑)
松邨便。
雖略聞起居狀。
而猶以未得下䟽。
悵恨
房生來傳手問。
謹審霜冷
調候漸復常節
此殆天意一試國手也。
深爲祈幸。
出處之義。
自古一端
惟在自家思量
其安於心者。
不須問人。
然若執事所遭
則初未必刺口自明
况今日非復可言之時乎
如能毁冠裂冕。
長往而不返。
則固善矣。
如欲爲親一屈。
則辭內居外
辭尊居卑
依舊畏義追愆樣子
敭歷榮途之比也。
風樹不停。
正宜汲汲
何暇計較錙銖吹萬不齊之口。
等待時月乎。
示及冊子
從仲思聞其大意
甚欲一覩爲快而不敢請。
今忽入眼
甚幸。
忙遽且値哀擾。
未及細閱
然已大體井井
可擧以行。
戶多寡之數。
恐須更商以成節目
徐當更禀耳。
公元1737年
與姊兄尹聖直(丁巳)
時事至此
無可言。
而尊季父一著
不墜三百年士氣
只恨遠居。
不能誦並遊英俊顔何厚。
未死姦諛骨已寒之句以送也。
伏惟驚惶多日
竟致分張
孤棲
江榭。
起居保鍊。
今日所望
惟在讀書觀理。
毋負皇天玉成之意耳。
公元1739年
與尹兄(己未)
近日酷熱
令人難支。
伏惟調攝履玆益衛。
區區貢慮。
奉引如昔。
意外除命
豈勝惶愧
平日讀書
山人隱流。
欺世盜名者。
心誠痛惡
有甚宵小凶憸矣。
不料自家遽入此套。
不肖之罪。
從此益深。
顧念先訓。
不覺汗流浹背也。
公元1740年
與尹兄(庚申)
歲新
伏惟動止益福。
區區欣祝之至。
畿輔差遣
非內非外。
粗可便身。
然弟之所望
不在此。
南過嶺海
北極塞徼
不枉出身事主之義。
豈弟不仁
不能忠謀耶。
言之喟然
公元1726年
與金文甫(丙午)
五年蘊結
一夜可盡。
別懷依依
臨寢益切。
未知吾兄
亦然否。
伏熱兼霖。
伏惟侍况萬佳。
擬卽馳書替謝。
手下小奚
連有他絆。
繼以㬥雨不果焉。
吾輩交好
不在此等文具
由中悵惘
不可已矣
朋友責善職耳。
吾輩別來幾何
豈無一過可規一言可勉哉。
而兄旣曰不知。
弟亦不敢其所未知。
虛負良會
多愧古
人。
話次稱美質。
依然嘿會否乎。
然有不盡發者。
敢欲卒之。
夫人不好者。
患在不變
質好者。
惟患其變。
無學力以將之。
猝然憂患大事
或至年老氣衰。
鮮有不錯公私義利之辨者。
此則美質
亦無賴矣。
孔子之聖。
而曰志于學
曰學不厭
曰敏而求之。
夫豈一毫恃質而慢學也哉
任性矯情
固有陰陽邪正之殊。
過惡亦有用心不用心之分。
然據其跡。
則均是過惡也。
究其本。
則均是不學也。
人之責之者
亦必忽於小人
求備君子
此愚所以瞿然目瞪。
中夜無寐者也。
人生而爲男子難矣。
男子而生乎名門巨閥加難。
得其地。
而又得美質尤難。
質美而能好學尤加難。
前所三難
皆天所賦畀
而人未嘗尺寸之勞也。
後一難。
只在人耳。
豈可不勉其一。
以答天三賦之至意也。
吾兄旣有是三難焉。
又有向學之志。
可謂過半矣。
至今因循二十九年。
依然作質美之人。
此特一懶字爲之祟也。
一病而廢此四美
豈不可惜也。
剛果奮發
勉強不得
眞知剛果奮發濟事
因循退惰害事處。
一刀兩斷
自然不倦
愚方覺得此理。
思與兄共之。
未知高明以爲如何
初學貴多言。
欲與約法三章
高遠不切
之談。
退托自恕之談。
戲謔害性之談。
絶毋濡毫發口
惟就格致門戶
日俛焉加工
埃壒芒忽
不理會
一事二事
以至萬理明盡之後。
不妨相視一笑
相愛之極。
不覺至此
幸特恕之。
想兄亦有餘懷言者
乞相示毋慳。
答金文甫
昨䟽。
諭以氣質之病。
且許愚昧
獻其藥方
噫。
心足以聖矣。
持敬二字
已得作聖之方。
無可諮於人。
尙且諄諄至此者。
盖將與同病者論藥否。
明欽竊念高明有好善之誠。
而無著實工夫。
心之放逸久矣。
出言應事
未免做錯。
惟其有善心。
悔悟隨至。
悔悟雖切。
遷改不勇。
故舊悔未除。
新悔復積。
日往月來
不勝其多。
此皆必至之勢。
無藥可醫。
今但復誦前日之說可乎。
先須收其放心
使在腔子裏。
應接之際。
必審幾硏精。
俾不做錯。
則舊悔自少。
他日臨事
又値與此事相類者。
必須痛懲不貳
則新悔不生。
此是明白對劑。
無藉倉扁
而懶性不曾自驗。
空言何足喩人。
多愧多愧。
且念心是活物
於行屬火。
久放之餘。
遽欲按伏。
秖益其熾。
喚醒收斂
只在一敬字。
敬則可以靜存而動察。
然或昧於公私義利之分。
當面錯過
事過生悔。
此則知未至之過也。
朱子大居敬而貴竆理
竆理多端
讀書講明義理
理會吾身。
日用行之道
致知之方。
而亦制心之法也。
深願高明
察此數者。
而知所先後焉。
且念高明病源
盖多外慢爲祟。
今雖不能蹈繩墨。
只於言動之間。
略略收拾
常毋萌打破敬字底意。
且取四勿敬齋夙夜等箴。
早夜念誦
反復淫泆
使此心無暇走作
庶或收得一分矣。
如何如何
持敬工夫
近思心經中。
不啻詳悉
高明玩索自得
且恐愚昧不能體驗
而徒襲舊紙。
高明不能誠心採納
則正如科塲弊政
一問一對
歸虛文。
故今不敢一一錄上。
然嘗聞古人操心之法。
而指其掌曰。
有物於此
握則破。
不握則亡。
常能念得此語。
可以居敬節度矣。
答金文甫
 大學本末章。
本謂身也。
所厚謂家也。
此段上文修身爲本而言者
則本固身也。
所厚亦身也。
盖本與厚對。
末與薄對。
明是對待說。
今忽訓作家
了無來歷
朱夫子必有深契本文之旨者。
無處考證。
竊詳本文
盖曰天子庶人
皆當以修身爲本。
未有不修而能治人者也。
治人
未有薄於近。
而厚於
遠者也。
上一句。
上文本字而言也。
一句
上句治字而言也。
盖章內之旨。
修治二者而已
上句旣言修身
下句不當疊言修身
不疊言修身
自當治人
治人當先厚近者。
者莫如家。
而國天下爲遠。
故知所厚爲家也。
又詳本末以物言。
厚薄推施言。
語意亦有不可渾者。
與躳厚薄責之厚薄不同
朱先生深見乎此旨。
而劈說如此也。
公元1729年
與金文甫(己酉)
成歡數行書。
計卽領照。
別懷逾久逾不可忘。
想亦不能不係念矣。
吾輩雖各粗有意思
常似此離索
未嘗大家商量
單居獨肆。
實有朽索之虞。
始知作心主不定
百事皆妄。
今願與同志先理會一著
兼以邵子人鬼誅之說。
庶幾其免矣。
頃對陶菴丈。
已發謹獨二字
以期無成
當不復言學。
鄙意固方憤悱如此
昏懦已甚
若非彊輔。
隨事激勵
安保不中道而彷徨也。
倘不鄙夷
終始其惠。
前月二十五日。
歸伏山棲
一路無恙
回思兩宵之款。
已不可復得。
春兄嘗到此留連
以待此行。
而竟遂差池
此心悵惘
不能自勝
見者皆稱其眞知實踐
昔日之比。
尤恨不一扳袂叩其所有耳。
春兄勇確。
非吾輩所及
輩當自檢所短。
以從彼長。
所謂相觀而善也。
如何如何
哀兄庸言庸行
固多悅服人者。
然其拘滯細故
帶累心胷
與明欽。
頑蔽隘塞底證情。
同其沈痼
此尤不可不相察而痛治也。
習知雅量
樂聞斯言。
敢不避僭猥而言之。
冬候不常
伏惟侍奠號慕
氣力何似
無父師友照管傍側。
則惟宜痛自省察。
抑情順理
愛護身心
以答付畀之重而已
區區日夜所祈懇耳。
公元1735年
答金文甫(乙卯)
頃因來使徑歸。
未克附謝。
才入數字於京遞矣。
卽忽官人持書
穿到冰江雪山之中。
披讀驚喜
如得隔世消息
難以筆札形喩。
臘寒。
伏審侍歡多福
政履神相
尤切仰慰。
山居竆寂。
頓絶塵想
看讀之趣。
不至如前鹵莽
每得新意
輒思與兄輩論說
而遠不可得矣。
瞻望悵而已。
痰病近猶侵苦
思索稍過。
復逆上。
以是不快活耳。
此來頗作僧家計活。
深慕西山之苦。
而玆承累種厚餉。
使寒廚腥葷。
且感且懼。
不知所以爲謝。
念此公務方殷
何暇每軫遠念
輒煩官人也。
深望從此節損
一意公事
毋使竆山逋氓。
遠累淸政也。
此出哀情
更望深諒。
答金文甫
朝送迷奴未達
而先伏承下書
謹審政候神相
區區仰慰之至。
伊日淸江仙舟
容與高樓獨坐
徒詠所懷伊人宛在水中央之句。
去留光景
眞堪入畫也。
有此提諭。
倍覺神𨓏。
齋居感懷
不可任。
中饋無人
惱擾無所不至
人生可笑
下送各種
照數拜受
仁者之賜。
敢不以薦。
宿心必欲稱家所有
祭肉亦已送貿。
厚念及此
惶感之餘。
心甚不安
官力幾何饋遺絡繹
官人疲於道路
此於與受道理
不穩便
兼有竭歡之嫌。
後須節之
此言實出肝膈
照納幸甚
公元1746年
與金文甫(丙寅)
寺橋忍涕
自謂石腸
及其帶月沿江
停棹於江樓之下。
則不禁其隕之矣。
惠書再及。
披復欣倒之餘。
孰謂丈夫無淚一語
已先獲此心。
吾輩衰耶。
何其善感如此
重爲喟然
山川跋履
一行無恙
政履多暇。
示及江山勝槩
歷歷如在目前
令人傾聳
享有此物。
所謂仙分
官事不如意
何足介然也。
深願一番整理
爲數年之計。
以待此乘興輒往。
近則竆江之源。
遠則雪嶽蓬萊
豈非餘生之至樂耶。
菽水粗宜。
巖棲寥落
觸景傷神
莫非尊兄爲祟。
意外除命
極其
越。
惶愧悶蹙。
實不知置身之所。
此又一段奇竆
奈何
先輩値此。
以爲官微不宜上䟽
只可呈狀
弟欲用此例。
未知如何
不書僞號。
自上雖譏其太酸。
自來家法如此
上䟽則勢當復然矣。
凡此不能隨事禀扣。
一倍瞻戀
想亦爲之戀戀耳。
公元1766年
答金文甫(丙戌)
昨入塗谷。
承拜兄下狀
傾仰之餘。
披豁可量。
第調候每爾欠和。
奉身調度
又多艱乏
殊非老病可堪
爲之傷歎
然竊觀時人。
得一小縣。
便已潤屋
其視兄老於州郡。
依舊淸寒
得失何如
友朋之情。
不勝柏悅
何足戚嗟耶。
只望約敬宦業益達。
厚爲奉養
使兄食報無疆也。
公元1743年
答金仲陟(癸亥)
婚期稍退。
竆家之幸。
凡有可以古禮講究者。
則弟何敢不與聞乎。
朱子官人士人婚。
士人行古禮。
官人不肯
兩家俱是士人
苟有可行
何所疑礙乎。
須條問於家弟
使預講擧行焉。
公元1744年
答金仲陟(甲子)
前後俯詢禮疑。
怠荒已久。
舊聞茫然
不敢臆對
仍念本來昏鈍
兼以痼疾
不親書卷十年矣。
雖欲爲
循常謹飭之人。
不可得。
况敢與議於道學之科。
而乃猥加推奬
隱然道義相處
承寵翰。
至用道體二字
豈不使傍觀絶纓耶。
心甚愧恧
又疑明者之不愼名言至此
此後則幸亟去之。
毋使後生輩。
蹈襲訛誤
千萬幸甚
答金仲陟
示諭縷縷
仰認相與至意
感與愧幷。
無以爲喩。
書末辱托之意與令郞袖中簡。
幷諦悉矣。
此道不聞久矣。
吾輩行之
豈不爲幸。
自顧孤陋無似
年來益甚
雖於童蒙請受通鑑,史略者。
一切謝却
粗成藏拙養疴
守分寡過家計
如令郞者。
如非家弟之壻。
則初不敢一日敎授之計。
而特以情分自別。
家弟亦將還鄕
兄弟相守。
隨分課督
亦可以不負遠遣之苦心
何必束脩納拜文具
貽笑於今與後耶。
自知甚明。
自量甚熟。
令郞
以敎意再三固請。
而終不敢承當
幸有以諒之。
答金仲陟
 父喪中遷祖父母者。
父之朝夕奠
當用素否。
用素用肉。
恐當以在殯旣虞分之。
 遷墓未及葬。
而若値朔望節日
廟中參禮
他山
節祀當廢否。
舊山旣出柩。
毋論在家在山。
匀爲家內事。
一切祭祀
恐宜停之。
 家有喪禮
告廟云云
喪禮
命赴在始死遷尸之後
告廟似當。
此時儀禮
君喪。
祝聚羣廟之主。
亦似在始死矣。
其告之之節。
恐當如來諭。
 五世袒免素帶三月
袒免之親。
不可昧然無事
有於禮之禮。
可不行。
嘗與士行五世之親及出繼出嫁降而無服者。
似當具吊服加麻。
成服後藏之。
臨喪事則用之。
至葬用之。
出則否。
未知果如何
素帶三月
則與有服無別
太過矣。
 始死奠云云
始死奠。
誠有微意
古禮則士喪禮與喪大記無異
天子庶人一也。
開元禮之分別五品六品
已無意義
家禮謂之襲奠而移諸正之後
亦恐非本意
然何敢議到乎。
 設靈床
在於入棺之日。
則雖成服前。
亦可行魂帛入就靈床之禮耶。
尸在床。
則其衣衾猶生也。
旣入棺而殯於階。
則須別設衣衾。
象生也。
禮雖不言
可以義起。
未知如何
公元1747年
答金仲陟(丁卯)
瞻仰中。
承書縷縷
皆說心說理
近日朋友間。
不見此等語。
披復欽歎
亦幸因此有所省悟
爲益大矣
信乎講切不可廢也。
偶以山行出入
仍値文甫來訪
昨夕別去。
未及玩繹旨意
第首條所難情分心分二句
朱子所疑程子語。
可謂之情。
不可謂之心者。
同其語脉
此恐是開卷第一錯矣。
盖未發爲性
已發爲情
其或發或未發者心也。
性情
無以見心。
孟子所稱惻隱之心。
乃若其情。
互言心情
大學正心忿懥好樂云心之用。
則情善惡
卽心之用之善惡也。
今謂可還之情。
不可還之心者。
未知何據也。
前後來諭
輒言跨過兩頭
其所以爲說。
則每不免只占一頭
竊疑盛見之蔽。
正在此處。
幸無以先入爲主
反復朱子諸說。
幸甚幸甚
某丈諸書
大體儘好
而以善心具善理等語。
未免頭上安頭之病。
又其論金木水火之神。
大非漢儒本意
不足以服人。
未知如何
徐當條對
且擧其大略
冀作靜中話頭耳。
答金仲陟
性則純善
而情有善惡。
性情之謂心。
心有作用
而性則無爲
故及其發而爲惡。
性之罪。
不得不還他分上
所謂無不善。
有善惡者也。
乃若聖人之心。
則固無善惡之可言。
通書吉凶善惡
是也
然從古聖賢論心
爲學者而設。
又其用功專在發處。
開口便說心之病。
(如孟子所引孔子惟心之謂歟。
分明
)盖心之伎倆
不但神於善。
亦神於惡。
須以性爲主而制七情之用。
以靜爲主而立萬事之本。
不然孟子當言心善。
不必性善
子思當言發謂之和。
不當言發而中節
樂記之物至知以下
太極說之五性感動以下
通書之幾善惡以下
皆可刪也。
竊觀立說辯博
非不考究乎此。
而特以發處有惡。
難於區處
斷然以未發爲心。
而割去已發以後
聖人之心爲心。
而割去大賢以下
遂使此心。
不能爲妙性情合理氣。
動靜體用之物。
而使覽者。
有認性爲心之疑。
朱子之意未嘗如此也。
(程子胡子語。
朱子皆謂未穩。
)夫心之爲物。
本氣之精爽
神明不測
不囿於氣質
惟其不囿於氣質
虛靈洞澈
萬理咸備。
明德無分數。
惟其本同一氣
動機一發
氣質乘之。
七情有善惡矣。
或疑人纔動便差。
不如造化之善。
朱子曰。
造化亦有差處。
不知
自甚處差。
將來便沒理會了。
朱子豈誠沒理會哉。
難言也。
夫惟天地造化之妙。
而動處不免有差
則人之生也。
重之以氣禀之拘。
物欲之蔽。
何怪乎才動便差乎。
然其才動便差之故。
在學者自思而得之耳。
更詳甲所引。
孔孟程朱之訓。
非不是矣。
名言之難。
朱子以爲戒。
愚請還問甲者
孔子所謂明德
孟子所謂本心
仁義之心。
程朱所謂本善之心。
拆開心性乎。
是和本性乎。
是其和本性
則謂之本善固矣。
(可謂本善
不可謂之純善
)如其拆開
須如朱子他日語性純善
有善惡。
方爲完備
泯合之中。
自有定分
不害其拈出而各言之。
太極陰陽之分耳。
竊意當初遂翁
有見於此
而傳之之久。
不能無弊。
漸起爭端
朱子嘗曰。
講明義理
尊畏先輩
不可偏廢
今見甲
意氣凌厲
太無斟酌
恐亦有激作處。
不自覺失本恭敬之體也。
如何如何
答金仲陟
湛一氣之本。
不必人物生時說。
理通而氣局
不但人物已生後說
湛一云者
氣之本然
湛而不濁。
一而不雜之謂。
日之平朝。
人之初生
心之未發。
水之不動。
可以見矣。
氣局云者
動則非靜。
靜則非動。
不能爲木。
不能爲金之謂。
極本而言之。
陰陽未分人物未生之時。
是靜而非動。
則不可謂非局矣。
若如來說。
則爲體通而用局。
豈有是理
氣質交運之說。
不可執一而廢一。
陰陽之氣。
行之質。
紛綸錯綜
變化無竆
可見者言之。
則如寒暑推敓
日月代明
旋而爲風。
薄而爲霆者。
氣與氣交也。
天將雨而山川出雲。
風霆鼓發句萌甲坼
蚌魚之隨月盈虛。
龜蛇之吸日蝡動者。
氣與質交也。
人物之形化生生。
皆質與質交也。
形化之中。
莫不禀此陰陽行之氣者。
質與氣交也。
大略如此
但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質具於地。
氣行於天。
其分有不可亂。
如以日月星辰可見者。
爲質則恐未安。
朱子星辰精英無形質。
氣象屬天。
形質屬地矣。
答金仲陟
天地生物
一本而已
一理二氣
二氣五行
五行萬物
所謂一本萬殊也。
今謂氣亦有一本
則是萬殊二本也。
仲陟辨之是矣。
然此與心純善之說。
相表裏
與知覺。
合而爲心。
其善者。
理也。
靈者。
氣也。
仲陟謂性純善
心亦純善
則又豈非二本乎。
答金仲陟
前告孟子言氣質之性一段
孟子或問
檢看如何
大全徐元聘書
兩邊所共挽引
而近見其明白詳密
有非可東西看者。
未知此等好說話
何故都被䵝䵢。
可歎咄。
五行丸說。
大體則是。
要之齟齬不襯著。
名言之難。
有如是矣。
公元1755年
與金仲陟(乙亥)
頃復拜慰至今
卽玆風陰
伏惟靜履何似
令郞輩皆安善否。
溯慕無已
時申友竟不起疾
此何天理
元靈示及臨終辭氣之不亂。
告訣朋友之語。
得君子正終之義。
可傷惜。
死者固亦已矣
此身畸竆
惟將與渠爲命
以忘終鮮之憂。
今又先我。
此實竆命所坐。
尙復何言。
卽欲委致此訃。
奴僕無暇
每求去便而不得
想或因京遞先聞矣。
與金仲陟
日日凄風
萬物無生意。
此時起居
倍加衛嗇。
當生朝。
愴懷如何
恨無陳龍川風韻
奉獻新詞裘材。
以效區區也。
弟親候幸姑無他
口味頗開。
思嘗者多。
十不能供一。
私情戚戚
當復如何
意外新除
粗若可以反哺之願。
雖有百千訾謗
不足動。
只是大難處者有數件。
一則辭朝廷。
不惟疲餒。
費了多
日。
不堪久曠定省
一則道路踔遠。
輕奉板輿
或致中路狼狽
進退兩難
一則冒恥出脚
不獲於上。
種種新法
易以取辱。
一則邑力太薄。
積逋債。
公私兩敗
無以結殺。
凡此數事。
幸作己事。
思量爛熟
以示答敎
如何如何
成友旣亡。
文甫在遠。
所仰者惟尊兄矣。
千萬諒之。
公元1758年
答金仲陟(戊寅)
前䟽至今玩繹
每坐忙遽
未卽付謝也。
京司供劇。
未知與寢園虛閒境界如何
或謂兄以詞翰自任
少年
馳逐騷壇爭口氣
此固今日所謂淸致
而昔賢所惡聞。
不謂老成長德
乃詘己褰裳
以涉其流也。
豈或以兄之酷嗜墨戲
故觀者遂疑眞然耶。
有改無勉。
惟在雅度
故敢貢所聞如此
未知以爲如何
今番賜祭
出於曠絶之恩。
寧不感激
但竊詳御製文字
似於春字
認作無物不包之意。
欲以於時好。
苟然可謂全不著題。
前日錯認谷事。
同爲士林之憂。
無人發揮
亦復奈何
公元1761年
答金仲陟(辛巳)
兒歸
承拜下狀
瞻慰則深。
而亡女窆事奄過。
萬事都已痛割
傷念轉不自堪
靈筵之權置此間
雖似不經
古人云。
於我乎殯。
朋友尙然
女子之喪。
舅家有故
則權歸本家。
恐不害理
人雖有言。
奚足病哉。
人馬第此治送。
幸命早發。
卒哭祭畢。
似當告由。
並望指敎焉。
公元1762年
與金仲陟(壬午)
伏承耑翰。
謹審至寒。
政履淸裕
不勝欣聳。
仁之不輟課工
只是立志不能脫然
常恐徇外騖遠。
遊騎之無所歸
至於近利之憂。
恐是過慮耶。
藥局云云
只爲李君可惜人物
竆餓垂死
合力爲此
使作生理
幸至有成
則遂可爲濟人之資耳。
正値凶荒
無人買藥。
終夕靜寂
故姑作書巢。
曾見京裏士子
亦多出接於藥舖
無害義。
故任之而已。
今承多少示諭
不勝慚汗
記昔胡籍溪設舖賣藥爲生
牓以胡居士熟藥正舖。
朱子特爲誦傳於後生
贊美淸高
朱子亦自設書肆
南軒累規其近利
而答以捨此無他生理
盖處之有道
則雖自主貨利
不見其鄙。
苟非其道。
雖如王衍之口不言錢
終歸汚下
不可一槩論也。
如何如何
如不當理
幸更鐫誨也。
公元1763年
與金仲陟(癸未)
無日陰曀
惟政外調候益加珍衛
閤中患候無
他否。
一念懸仰
弟寒證尙苦。
决難遠役
而坐速無前異恩
實有不安於心者。
已定伏中路。
陳病辭官歸矣
昨下批旨。
許依願解職
聖上優禮賤臣
可謂極矣。
今則須進至江上或城外
一番辭遜而入矣。
此後仕止
惟在量時量己而已
前書所禀。
赴召出仕有間云者
於盛見果如何
歷考嚴,陳諸逸。
以至我朝南冥,土亭。
未有召而不至者。
程朱以下諸賢出處
尤爲平正
恐此最可據
非必謂隱則皆巢,許。
出則皆伊,也。
未知如何
出後難處
不可盡言者。
深恐身名破敗
重爲朋友之羞。
幸勿以乍有參差而終棄之。
惠敎告。
俾免大罪。
如何如何
公元1764年
與金仲陟(甲申)
傳聞內患深重
遠之蒼黃歸侍。
無由得其詳。
日夜瞻鬱。
昨至新林
又逢明之。
聞諸節少安
仁之以初四成親
不勝欣幸
當寒不寒
惟政何似
膝下無他憂患否。
弟以渼兄約會俗離。
去廿二往赴。
轉向嶺外
由知衙。
轉至雙溪海印
入安陰之三洞
與朱溪守。
數日跌宕
雖楓節已晩
到處泓崢。
何日不思兄也。
風雪戒寒
祀期不遠。
不敢登頭流絶頂
經涉山下三名刹。
讀荒山碑及劉都督題名
彷徨感慨
昨省亡女
墓。
衰草荒原
不覺失聲長慟
冥漠無聞
奈何奈何
農山入望
日暮馬疲
不能往省。
只切摧傷
朴士洙(聖源)
俯詢禮疑。
謏陋何足與聞
而問寡之盛意
不敢終孤。
略貢淺見
以備裁采耳。
禮並有喪前喪不禫者。
以祥前不可行吉祭。
祥後則過時
不可祭也。
今前喪禫期。
適皆在後喪祥後。
是月借黲行前喪禫事。
月行伯氏禫事。
又次月行尊嫂氏禫事。
似爲恰當
而俱不過時矣。
未知如何
家禮大祥禫服
誠爲可疑
曾考儀禮圖及通典諸條。
問諸仲思
而亦未有定論矣。
承知便覽中。
已改此條。
深幸淺見之不妄。
變除本有次第
祥日受纖。
終恐爲家禮闕文
來諭後說
似皆有據。
無容贅陳矣。
答黃仲涉(榏)
人馬暮至
亟呼燭披讀惠翰。
字字情誨。
所謂次面。
仍審靜履萬相。
眷集匀慶。
痘兒無憂
區區慰賀。
不可盡喩。
示諭出處之義。
大體極是
盖自孔孟以來
以至我東儒。
處於父母之邦者。
未有召而不至者。
近世一二先輩
始或長往不起
此則別是一義。
如弟無似
從初自處常調
未嘗打乖自高之意。
只是
非其招。
皇恐不敢當耳。
古人以誠禮未至而不肎出。
弟則以恩禮過隆而不敢當
此皆出於自量之如何矣。
來敎只以分義人情爲言
未知果合於時中之義否。
辭䟽已上。
有處分。
可以自安
如或不敢聞之敎。
則實爲難處。
幸隨聞更敎
紓憂惶。
如何如何
公元1762年
內弟尹德升(壬午)
歸聞已啓廵路。
餘寒尙苦。
原隰之勞。
不瑕有傷。
間阻承聞。
區區馳仰
不能自已
仲令來侍。
豈勝欣聳。
無由卽奉。
第切悵溯。
從往省病。
姑幸已回陽
不敢久留近畿
乍歷尹姊所。
大風雪。
沙川
幾至凍殺
投宿果川之黑石
忽有遣史官召入之命。
以疾爲辭。
狼狽馳歸。
史官踵至
手書恩諭。
於格外。
賤臣惶愧悶塞。
無暇言。
而如將相累月
則貽弊一路
無有紀極
公私不幸甚矣。
前日書啓
已附以還鄕陳䟽待罪之意。
且念依例上書
無望出塲
不得已冒法拜䟽
幸卽上送
無若前伯之固執
而喉司諸公
必多知舊
爲之書託微禀入啓。
以爲早賜處分之地。
如何如何
尹德
再晤終不一從容。
可勝瞻結。
昨果早抵杞城。
今日還營。
侍餘起居增慶
今番廵路。
民心顒望
不比尋常
而似亦未有以異於人。
未能免俗
固當如此
然私切歎喟而不自止者。
素期重故也。
顧今民散久矣。
一朝土崩之勢。
廟堂恬嬉日甚
視保民之說。
迂闊鄕闇不識時義。
可謂無可奈何
湖西一路
畿輔藩衛
士夫府庫
幸得如台讀書知義者。
按節澄淸
則實非偶然。
其所措置
又多悅服人心者。
若此不已
愼終如始
使斯民安土樂生
則其爲國家之賴。
豈特一命之有濟而已
此愚所以一念耿耿
不待問寡而累貢所聞
言輕聽厭。
自知可羞。
然想或默諒而有會也。
尹德
歸自離嶽。
獲見十七惠書
繼又承拜委札
間阻之餘。
慰豁可勝
謹審侍餘。
旬候一向多福
尤所仰賀。
從偶因期會
乍入華陽
轉至離嶽。
而歸自靑川
以後無非深轍。
草木似帶餘香。
何處不懷仰也。
前書云云
只是自盡吾情。
可否惟在權度
來諭自謙挹。
還切愧悚
今行多遇知舊。
聞道伯慈諒已孚於人。
隨行禆將
或多過當者。
頗損事體云。
此則猶可歸咎於
下。
報狀題辭
間多太嚴
至於萬萬駭然等字。
尋常用之。
故守令擧不安
引去之意云。
此或有苗脉否。
今之士夫
固多自取
然爲上者當待之以禮。
養其廉恥
吏胥有罪
則當告其守宰究治之。
如此豈不感激自效耶。
相愛之深。
不覺煩挐
還切未安。
內弟孺文(東昇○壬午)
夢寐之外。
天書下墜竆山樵牧之社。
半夜祇承。
感涕交頤
仍承惠札。
以審卯申起居有相
何等開慰
胎紙。
亦敬悉矣。
未知聖上何取無似賤臣
繾綣至此
到此地頭
忍死一進之外。
無他道理
第今宿患諸證。
夾感陡劇。
頭暈不能久坐
喘嗽不能酬酢
以上下相持。
冰炭交戰
作一心恙
疾勢益將有加無減
雖或少間登程
未知費了幾日。
史官相先後。
其貽弊一路
又當如何
正此饑荒無前
列邑憂遑。
因此一身
貽害至此
豈可安者乎。
以故日夜震灼
求死不得
豈不可慽乎。
惟令想能默會實情
幸善爲辭於大臣
道達微懇。
收還偕來之命。
得安調理
如有一分起動之望。
則卽當借貰私馬
寸寸前進
隨意行止
以期蹔至城外
非敢一毫飾詐欺君父。
千萬諒之諒之。
方將附啓。
而第此附聞於先歸之吏。
李壽而(奎恒)
前冬以來
畏約棲遑
多在僻奧
不敢輒近筆硏
前書之久未修復
坐是而已
伏蒙申賜問存。
誨責備至
此實厚意
感佩何極
比日絶無好天氣。
伏惟靜養起居保嗇
區區馳義
何日可忘。
明欽所被嚴譴
由自作。
何敢怨尤
世道破敗
人心陷溺
從此益無餘地。
日夜憂歎
不暇以暮年光華自詫耳。
前示箚目。
每仰秉燭之功。
有俛焉孶孶底氣象。
又不鄙空踈
而輒以下問。
雖極愚頑
豈不樂與反復
區區自甚少時
有感先戒
不與往復講討馳騁文字
已成懶習。
獨於老兄
有所感服
不憚貢愚。
而猶不能及時條對
有若慢蹇。
老兄之致訝也。
聞家姪家有便
忙遽附謝。
所禀諸條。
尤多鹵莽
豈勝媿汗
如更反復牖迷。
則何感如之。
心說久作大訟
本不欲強所不知。
涉其波流而適見盛諭。
有會於心。
不免作一般話。
亦可媿也。
 賜也。
始可與言詩始字云云
夏子貢
皆善說詩意
故夫子許之。
始字果似有比舊長進之意。
 擧直錯諸枉。
諸字。
若作語助
則爲於字意。
云錯於枉。
不成文理
 因如天地常存不改。
損益萬物隨時變易
此雖創說。
可謂善喩
 吾未見剛者。
天禀之素剛。
學而變弱爲剛。
可謂剛也。
不必偏指養氣一邊矣。
 與之釜。
與之庾。
聖人應事
如化工之物各付物
如逐事明告而嚴詔之。
冉求初不仕於季氏
子路不死於衛輒
此等處。
恐須潛玩默識之。
 人之生也直。
直罔之間。
是人鬼關頭。
朱子尤翁拳拳於此
來諭以是提警
不勝欽服
 知之者
不如之者
知之雖眞。
不離知字分上
好樂由於眞知
而自屬行分上
饒說自無病。
 逝者如斯
饒氏說。
往謂旣往
來謂方來
同歸于逝。
非如屈伸往來旣往而復來也。
朱子亦曰。
前波過。
後波續。
前波旣往
後波方來也。
饒氏說。
未見其有異。
 匹夫不可奪志
志者。
一之焉。
而不復移易之謂。
如意經營計較往來未定底。
故只言有志立志
則不言志志學
而已知其之善矣。
不仁不善者。
直可曰無
何足哉。
 司馬牛。
魋之惡。
不足以廢牛之賢。
以是推之。
孔子不免於難門人
不棄牛。
牛之自處
恐亦自如矣。
未知不然否
 
張問士。
何如可謂之達矣。
聞達
多通用處
不但文王令聞也。
問答
特明其聞達二字不同
以警子張
恐亦非創說。
古自有此等語。
夫子歷言之如此。
 公子荊三有
三有
恐指居家日用具耳
盖公子作舍新居時事
 思不出其位小註
黃氏說云云
此重在思字。
故黃氏說如此
思旣如是
則行自如是。
不須言。
 行篤敬小註
南軒云云
從前只依南軒說。
今因來諭
更詳雙峯說。
則却似有理。
忠信旣是二義
篤敬
當作敦厚恭敬
曾見小學集成註。
有此意。
 心說云云
心說大體儘好
深服高明用功精切
盖天地之妙用良能
降於人而爲心。
所謂神明是也
非人生氣質一定之後。
始聚而爲心也。
朱子曰。
氣之精英者爲神。
又曰。
比性微有跡。
比氣自然又靈。
則其神明活化
湛一虛明
不囿於氣質淸濁美惡可知
今或謂淸氣聚而虛靈
濁氣聚而虛靈
則雖強名之曰虛靈
而苟究其實
則終不免有分數矣
來諭似已會得此意。
區區不勝隨喜
宋永受(載禧)
先集不以鄙愚
俾著眼目
拜受感荷
如獲拱璧
昨才傳到。
未及卒業
竊伏自在學職。
慨然以尊主格王己任
連章累牘
不嫌於越俎。
自今視之
不爲異。
忠精所孚。
上下敬信
明良盛際
眞有寧考遺風矣。
百世之下。
必有誦而知者
三復感歎
不覺涕零
無緣面剖。
臨風悵悒
宋永
曾承辱札。
意甚厚。
畏約無竆
不敢紙墨輒煩都下
想或默諒。
而此心悁鬱。
何時可已。
宗末自從妄行
世道破敗
至於昨冬而極矣。
自己作。
流禍斯文
念之惶駴
咋舌無及
而尙此偃息田間
非聖恩。
感祝何極
只是衰疾。
年來陡劇。
日以澌削。
一朝溘先。
不能久詠化澤耳。
家姪數相見否。
子中近作何狀。
吾宗兩第。
豈不光幸。
適丁此辰。
救死不給
每誦玉吾集中初年諸䟽。
不覺感慨流涕
頃告家姪以爲不能矢口敢言
以效世臣之義。
如此則須學其難進之節。
歸鄕廬。
渠亦大以爲好。
未知何時能辦此也。
公元1735年
李伯訥(乙卯)
得足下書
始知足下慨然大志
悼往追來。
意寄深遠
甚盛甚盛。
僕嘗謂足下索性人。
不終屈於萬物之下。
然不回頭乃爾忒早也。
足下英才妙年
發軔正路
沛然上達
能御之。
而乃自居
下問甚切。
此尤盛意
愚陋無以報塞也。
僕昨嘗獲知於先伯氏
竊歎其高遠識
足以紹先德。
倡明絶學
不幸夭歿
重爲朋友之至慟。
得足自立如此
此殆天意也。
惟千萬努力
先立大體
弘規模。
耐煩耐苦
以精條理
氣質則痛制其難制。
嗜好則揀捨其
難捨
毋以小患自沮
毋以近功自喜
仰承二祖遺緖
而卒先兄之志。
則斯道幸甚
幽顯異行者。
鬼蜮人矣。
動靜相違者。
狂易人矣。
言行不顧者。
狼疾人矣。
有一於此
不足爲君子矣。
惟先有以明乎義利公私之分。
然後可以擇之不差
爲之不厭
使三者無間
終究久大也。
居敬竆理
所以千古輪翼。
靜觀先生格致之說。
大有功於後學也。
足下且俛焉。
從事於此
則必有犂然自得
有非僕之所及言者
如不鄙夷而時許與聞。
所願也。
相愛之深。
至此
雅量恕之。
公元1753年
李伯訥(癸酉)
明欽罪積惡極。
不早死滅
使無辜家弟
夭椓目前
寃酷痛裂。
何堪忍。
念渠才性問學
深爲士友所期許。
天之生之。
若不偶然
而坎壈困戹
又不得壽
理之難諶
一至於此耶。
伏蒙尊慈賜慰問。
辭旨悽愴
有踰骨肉
伏讀涕血
不勝感激
忽已夏令
伏惟侍外起居何似
一二朋友
欲收渠遺文
圖爲不朽
昔日之於尊伯氏
遷徙京鄕。
似多遺失
兄亦搜檢舊篋。
隨得送置成甫所。
如何
至于此。
心肝摧蝕。
不能盡佈。
且俟後日耳。
李伯
程子所謂其所生者爲伯叔父母者。
謂視其行第
稱伯或稱叔云爾
如謂一切稱伯父母
則叔字可刪也。
朴丈之言。
似據濮議
仁宗詔有云。
皇兄濮安懿王之子
猶朕之子
濮王仁宗之兄也。
瓊山大學衍義補曰。
爲人後者。
視其人行第。
其所生。
或爲伯或爲叔。
尤翁云。
出繼者稱所生伯仲叔季
皆從元序
此則謂親兄弟之子相爲後者也。
其非親兄弟者。
當依程子瓊山說。
只稱伯父叔父
石云
立後之法。
古經外惟丘瓊山大學衍義補之說。
明正可據
則似亦取此說也。
李伯
積歲睽乖。
殆成燕越
往年沈大仲謂將赴祥期。
修書以待其過。
竟不成行
而書遂未達
兩家事契之篤。
不克申忱於順變之際。
直由懶慢
徒切悚愧
乃蒙弘恕
賜書問。
敍致款懇。
三復感歎
比日恒寒。
靜履沖裕
深慰馳仰
向來无妄
不足爲兄咷笑
而再過湖嶺之交。
竟失邂逅
至今耿恨。
明欽禍故以後。
衰落頓甚。
雖欲自強以冀之功。
舊聞茫然
新知不起
自諒餘生無幾
卒爲無聞之人。
撫念悼歎
羞對鄕人
公元1755年
分外誤恩
若是曠絶
日夕惶懼
若隕淵谷
示諭出處之義。
有以認牖迷之盛意
豈勝感激
區區難進
專出於情病二字
難以恩禮隆重胡亂出脚
其說頗長。
難以書傳
然兄旣有命
何敢自外耶。
記昔與先伯氏
語及士大夫出處亦屢矣。
自兩先生以至遂翁
皆以春秋大義爲主本。
可按覆。
至辛壬以後
則又當以討賊辨誣爲命脉。
僕之少小願欲
非不在科宦。
丁戊栖栖京口
竟未應擧
伯氏不以爲過矣。
此義若是
則雖乙亥以後事面稍異。
其實猶不討不辨也。
僕之執迷如此
使之立朝盡職
豈不惹起事端
使朝著不靖
而身挑大禍。
重爲朋友之憂也。
不如任其癃蟄。
使藏拙安身
公私兩便
未知盛意然否
但今聖意藹然
欲以褒錄賢裔之義。
一見其面。
似若不甚難。
一番趨承
不至害義
其奈兩脚全痿。
無望趨走何哉。
以是徊徨悶塞。
冰炭交中
僕之情緖
其亦戚矣。
相與之厚。
不覺傾瀉至此
幸卽丙之。
勿令流入時耳。
千萬千萬。
公元1763年
李伯訥(癸未)
東門解携
俱覺有不豫色。
回首益切黯惘。
再承惠狀。
縷縷情悃
無異親聆晤語
友道之衰久矣。
晩暮顚沛
得此於兄。
豈非不幸之幸耶。
莊誦感歎
不知所以爲報
春盡稍晴。
伏惟靜履保重
令郞學業日富
區區馳義
有倍於前。
弟旣承有不忍聞之敎。
不敢晏然於家。
祇伏文邑
一望始歸。
未知於古義如何
要之自安於心而已
今番出處語默
一言以斷之。
不過胡亂而已
苟且而已
豈有所謂精義道者
而兄輩知我太過
責備太重。
實爲惶愧
今不欲切切自辨。
當日之欲無言。
不得已而言。
則自以謂皆出於眞誠惻怛
此惟知者知之。
而兄亦不能盡知。
有若故爲相隱者。
不勝悚歎。
不信朋友如此
宜其不獲乎上也。
謹當杜門追愆。
隨分自勉
未死之前
或有寸進
終不爲朋友之棄。
庶幾有辭泉下諸益也。
李伯
日林園。
稍有凉颸
正勞瞻仰
伏承耑翰。
謹審調候向安。
惟憂良已
區區欣賀。
難名言。
似聞壺洞判樞丈捐舘
想惟悼慟。
何堪回憶
東門遠將之厚義。
今何可復得。
重爲愴咽
纍弟瘡處。
無一完合。
傍生不已
起居不便
看讀都不入心
自傷命竆。
不能享些淸福
奈何
飮啄隨分
聊可自安
至於饌味。
尤非敢念到
而前惠已優。
何可復煩耶。
頃書有繼繼肉之諭。
足令
傷弓之鳥
聞弦而隕也。
呵呵
來詩淸婉閒遠。
一唱三歎之韻。
不勝欽歎
來人立促衰鈍
未暇拚和。
且俟後日
誄文素昧。
此老未詳稱停與否。
文字則極佳。
深服深服。
謹當熟玩以奉完。
(此老。
申參議暻。)
公元1735年
與安士定(杓○乙卯)
公元1755年
貽阻久矣。
歲改益勞瞻戀
伏惟履端味道日新
留落杏洲。
想爲講學
未知所業何書。
所悟何門。
從遊之士。
可望者幾人。
明欽前
祖父緬禮。
悲瘁之餘。
耗失益多。
近入沃州深山
杜門養疴
不能刻意課業
而賴仲思,士能諸人力。
提掇天命本體
稍覺有得
讀書應事之際。
若見理欲兩邊
觸目分開
平日所䵝昧而難通。
膠擾難克者。
稍覺省力
持此不失
庶免爲小人之歸。
始知本然權度回頭便是
前此包籠含糊
終不快活者。
實由所立不大
所見不高耳。
每與士能論此。
未嘗不興懷于兄。
相望杳闊。
未涯合倂
只增黯然
公元1752年
李元靈(麟祥壬申)
明欽家禍未艾
使家弟奄喪。
其良轉運
病慈抱無涯之慽。
寃酷痛苦
不但爲逝者。
承遠慰問
辭旨懇款
有踰骨肉
三復感歎
不覺涕淫
亡人賢孝
深得老
歡心
家弟老大
不親家務
得全眞性
今焉已矣
悼惜何及。
承諭欲述哀辭
以慰沈憂
意甚厚。
豈勝感幸。
自念精神耗脫。
無望敍次舊聞
然謹當俟親癠少間
略有錄上耳。
公元1755年
李元靈(乙亥)
冬間惠問
迄未仰復。
雖因大小病憂。
日夜煼灼。
無暇把筆
一念懸結
魚中鉤。
卽玆霪雨
侍餘靜履何似
區區馳仰
成甫竟不起疾
今世安能久留此人耶。
化者固已矣
此身單孑無俚
只將與渠慰無弟之憂。
今遽先我痛隕之懷。
不自勝堪。
未知臨死
作何言語。
上有老人
稚子滿室。
恰似吾弟光景
重爲酸噎
足下頃才往訣。
粗可無恨。
亡弟遺稿
曾云移本且盡。
書牘未及始手。
相見時。
亦曾及此否。
禍故之際。
恐致散失
專仰足下留意
指揮諸孤
一一收拾
移置架上。
原藁亂紙。
倂皆入信便以送來。
可依藏之沃峽矣。
欲爲此委送致淵。
道路癘疫
趑趄未果
先此奉托耳。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