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自动笺注)
大山先生文集卷之五十
 行狀
  
贈純忠補 祚功臣資憲大夫禮曹判書兼知 經筵,義禁府春秋館事同知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完城君,行通政大夫江原道觀察使兵馬水軍節度使巡察使訒齋先生崔公行狀
公元1563年
公諱晛。
字季昇
姓崔氏
其先全州人
高麗門下侍中諡文成公諱阿
實爲鼻祖
五世至諱水智。
安縣監 贈都承旨
卜居于善山之海平縣
子孫仍家焉。
曾祖諱以淮。
司僕主簿 贈通禮院左通禮
祖諱致雲。
參奉 贈承政左承旨
考諱深。
 贈議政府左參贊
三世皆以公貴也。
參贊隱德不仕。
旅軒張先生實銘其墓。
東萊鄭氏。
煕佐之女。
德陽奇氏。
敎導遇之女。
星山李氏
秉節校尉智源之女。
正言耕隱先生孟專之曾孫
俱 贈貞夫人。
嘉靖癸亥六月十日公生。
穎秀凡兒
八歲
受學杜谷高公應陟。
厲志尙學。
屬對驚人
九歲
貞夫人卒
執禮成人
十三。
方伯策士金烏書院
公製居魁。
公元1588年
人莫不驚歎。
弱冠
鶴峯金先生之門。
得聞爲學之方。
自是問學日進
同列推服
萬曆戊子
生員第二名。
己丑
丁參贊公憂。
式禮罔愆。
壬辰
島夷發難
避居于眞城寧海之間。
甲午
故居
丙申
體察使李公元翼開府嶺南
公上書陳三綱九目
經國撥亂之謨。
李公復書感歎
戊戌
宰臣公才行。
 除 健元陵參奉
旣肅 命。
疏陳九條
人才戕鑠。
朋比之習壞之也。
綱紀不振
將相之無權也。
人心解弛
賞罰不明也。
士氣偸靡
奬勵之未至也。
賢俊未集
誠信未孚也。
庶官不職
委任之不專也。
曰。
軍旅失振。
御將之無方也。
民生日困
以守令之不擇也。
國計日蹙
制置失宜也。
其條有九而所以之者一也。
一者何也。
所謂誠也。
時新大亂
百度叢脞
所言皆切中時務
謝病歸。
後 除參奉不赴。
丙午
登第
丁未
授藝文館檢閱
時相濁亂朝政
公直不諱
時輩攻擊
公呈南還
光海戊申
待敎侍講說書
俄 除司諫院正言
作九知銘以自省
持身不可不重。
公元1563年
不可不審
發言不可不謹
趨舍不可不明
學識不可不廣
威儀不可不飭。
交道不可不愼
應接不可不誠。
吏事不可不習。
八月
兼司憲府監察
賀節使書狀
翼年三月
復 命。
公律簡約
馭下嚴明
驛隷畏服
未及改正 勅書中權二字
三使俱被拿推。
旣出遂還鄕
在道正言
呈辭遞。
庚戌正月
赴 宣廟再期
除司憲府持平
春秋記注官
實錄廳郞廳。
兼體府從事官。
旣而玉堂
暗行 御史關西
有規沿江防守便宜
復 命。
還郞廳從事官
大臣李公德馨李公恒福
 啓請公爲備局郞。
舟師句管從事官。
整飭海防諸務
時公在鄕。
道臣給馬上送
辛亥
詣闕疏陳舟師利害
請停不急之役。
浮費防守
巡歷兩南。
設施得宜
未竣。
移 除鏡城判官
備局 啓曰。
崔某下去
南分磨鍊
稍有頭緖
若以他人代管
事歸渙散
請改遞判官
使仍管舟師之務。
再 啓得請
未幾
還朝復 命。
復授實錄廳郞廳,春秋記注
舟師之務。
兼兩巡撫 御史
海防諸務
次第就緖
弘文館修撰
兼 經筵檢討
公元1730年
官,春秋記事官。
還朝拜 命。
主聽術士言。
遷都交河
大臣觀象提調言地官
相形便。
大臣臺諫
極言不便
公聯箚力爭
言甚剴切
議遂寢。
御史巡審聞慶御留山城形勢
陞弘文副校理
兼 經筵讀官
又以備郞。
鳥銃都廳
癸丑
 除侍講文學
陳疏請博選山林賢士
輔導東宮
廢主追崇奉慈殿。
奏請誥命
公上箚言。
旣膺顯號
享以別殿
尊奉之典。
極其隆盛
今以誥命之請。
欲上聞於 天子
聞家無二尊。
無二嫡。
大經大法
至嚴至明
故魯隱之於仲子
僖公之於成風
春秋以爲非。
而未聞二君追請冊命天王
豈非守禮畏義不敢爲也。
位號已定
尊稱國中
一毫未盡。
雖或請于 天朝
無所增加
况請之而未蒙準許
反取上國譏議
不亦有慊於顯揚之道乎。
移拜正言
賊臣爾瞻陰嗾其黨。
府院君金悌男欲推戴永昌大君
羅織成獄
按律大君之啓。
朝夕且發。
公度不可爭。
引例嫌辭遞。
廢主不悅。
鄭造,訒啓曰。
崔某引小嫌規避大議
削奪
主從之。
自是斂跡丘園
圖史自娛
公元1732年
十有一年。
癸亥 仁廟改玉
弘文館修撰
都元帥從事官。
公陳疏乞遞。
略曰。
壬子春
推戴大君之說。
飛語城中
傳播宮禁
人心洶洶
朝夕待發。
臣時拜正言五日矣。
烈焰迫眉。
欲言不得
引身苟避。
竟遭削黜之罪。
傳曰臣下不匡其刑墨。
况臣責在言地
職當碎首
坐見羣兇誣殺幼穉大君而噤無一言
狼狽而退。
未免惜一死負先王
鄭蘊罪人
寧獨不愧直士之風乎。
自是杜門絶跡
自分終身竆谷
無望登仕籍而入國門也。
幸今獲際 龍飛
得列彙征
顧省前罪
忸怩于中。
何敢不有物議
冒恥靦面
重以負罪之身。
玷辱 淸朝名器乎。
 上優批。
仍使察職。
鞫獄未畢。
囚繫滿獄。
公進曰。
天下自有一定不易之法。
執法者所可低仰
如有罪犯綱常
謀廢 國母
投疏之首倡儒生
論啓之臺官
必殺無赦
請殺大君者。
當置次律
附託元兇
陷害忠良次之
陰主其謀。
名漏疏箚。
而久秉銓衡
廣植徒黨次之
其或本心不然而怵禍隨波
於庭請啓辭及儒生之被脅參疏者。
宜從脅從罔治之律。
等級分明
科罪
一有司之事。
自 上亦勿留難
斷以公議
何有紛擾淹滯之患乎。
 上是之。
校理
日侍 講筵
文進戒。
有曰君子小人
所爲不同而亦相近似。
小人之陷君子也。
亦以朋黨目之。
漢之黨錮
我 朝己卯之禍。
可以見矣。
人君衡鑑未精。
不察公私之分。
則其禍大矣
小人之黨。
易知而易去。
君子不相和協
尤爲不幸
宋之洛朔。
我國之東西是也
 上以至正大公之道。
行之以誠
悠久持循
偏私之習。
自然丕變矣。
又曰。
古今帝王孰不欲明德新民
而以堯舜不可幾及
安於自畫而無進進之工。
所以日向昏蔽不能明也。
願 殿下勿以大堯克明峻德爲高遠難行
顧諟明命
自明之功。
衣服飮食不可一日廢。
則是亦堯而已
若乍作乍輟。
則旣明而還蔽也。
爲學最難於終始如一
人君尤難。
近日 殿下覆轍爲戒
與民更始
因此克終其德。
少間斷。
則親九族萬邦
不難致矣。
又曰。
聖人無私間斷而自無不誠。
衆人思慮方萌。
善惡幾頭
最是難處
必勉爲誠實
自欺之弊。
是學聖工夫
其實
一也。
又曰。
御敵之策。
曰戰曰守。
不能守則避之。
今毛將孤棲海島
僅圖自保。
我雖竭一國之力。
虜若長驅則不可與爭鋒
一敗塗地
根本蕩竭。
雖欲固守
不可得。
勢必至於之而已。
稍緩之日。
諱言避冦
而臨急則避亦不易
今雖不可預言避以怠人心
宜思堅壁淸野之戒。
尹昉曰。
崔某自少留心兵務。
曉達軍事
頃往關西
圖畫山川
規畫守御策云
今爲人佐幕
不足有爲
可使當一面之任
公曰。
臣質弱性緩。
不合兵陣間。
生長干戈
徒有慷慨
坐談而已
况今年衰多病。
元帥之辟爲從事
惟知臣盛壯時也。
旣爲幕官
明當拜辭
扶病下去矣。
 上曰。
往懋哉。
 命圖畫山川一冊。
 宣醞賜弓矢。
黃州
査點列邑軍兵
未幾
拜弘文應敎
元帥以病 啓遞從事官。
卽還 朝。
病免
成均館司藝,司䆃寺正
 上命備局薦儒紳將才者。
凡薦十人
一時之選
公與焉。
議政舍人,司憲府執義弘文館應敎成均司成侍講輔德
甲子
拜體府從事官。
尋移拜舍人
賊适擧兵叛。
 上命爲督御史
授以劒曰。
有不
力戰者。
副元帥以下
聽自斷。
星夜西馳
督諸帥勉以忠義
時元帥張晩
擁兵持重不卽戰。
公移文責之。
怒。
至豬灘始交鋒
官軍見敗。
馳 啓歸咎督戰
公上 啓曰。
豬灘之戰。
我軍物故
六百人
賊兵逃散者。
殆累千人
前此果能累次交戰
賊兵自底散亡
養冦貽患
以致張元帥烏得免其罪。
及鞍峴大捷
 行朝論功
副元帥李守一爲首。
張晩職。
白衣從軍
公詣 行在
 上問曰。
今日元勳當爲誰。
公對曰。
指授方略
皆出於張
李守一特先 啓捷報耳。
宜有首從之分。
 上從之。
又問李興立之罪。
公曰。
興立迎賊之狀。
昭然難掩
尙保首領
竊怪之。
卽 命處斬
 上之倚重於公。
言聽計從如此
還都
特陞通政大夫僉知中樞府事。
公謝 恩訖。
陳疏自劾陞秩
未幾
兵曹參知
俄拜承政院同副承旨
時明宮掌務。
印圖署。
作挐畿邑
憲司摘發推治
 上下敎曰。
 上殿所屬
事體自別。
無端刑訊
震驚 慈殿。
有欠尊敬之道。
今後十分愼戒事。
言于憲府
公 啓曰。
法府之任
綱紀庶政
作奸犯科之人。
無論宮府
所當糾治
明禮宮掌務。
敢做圖書文字
侵擾民間
法府之摘發刑訊
乃其職也。
使中外曉然皆知中間奸細所爲
不使民怨上及於 慈殿。
揆以事理
豈有安哉
今若以十分愼戒之意。
下于憲府
則竊恐臺官沮喪
下輩增氣
曩時橫恣之弊。
將復見於今日。
等待喉舌
不敢以此敎傳于憲府
以還入。
惟 聖明三思焉。
 上曰。
近來政院不識事體
凡下任意還入。
極爲駭惡。
承旨推考
兩司 啓請還收。
不 允。
後筵相繼苦諫
遂寢推考之 命。
本宮掌務。
猶踵前習
圖出印文
撓害外方
隱避不現。
憲府極論前後姦橫之罪。
 上答曰。
累 啓不允之事。
如是任意囚治。
今日臺官
可謂慢滅君命者矣。
速爲放送
公 啓曰。
作弊下人
法府以糾摘推治己任
而 殿下本宮所屬
非他下人比。
 嚴敎至於再三
司冦之職。
詰姦禁㬥。
爲尊主庇民之義。
雖以天子之父。
殺人猶且按法不饒
本宮下人
法當治者乎。
若以請罪任意按法爲慢滅。
則不亦未安之甚乎。
臣前以封還 下敎。
負罪已大。
而今
冒死煩瀆
臣等寧重得罪於 殿下
不欲使 殿下得罪丘民也。
伏願 亟加三思
公事付標 允下。
示優臺閣之道。
隨事覆逆
出納惟允
以爲古道復行於今日。
遞拜護軍
俄拜司諫院司諫
上箚極言時弊
其略曰。
臣伏見天灾時變。
甚於今日
兩曜失明
五緯亂行
流星犯於明堂
木宿凌乎執法
旄頭動耀
天狼生芒。
又於四日之夜。
藏雷㬥發於昴畢之分。
應在燕胡。
臣等終宵憂悸
累日靡定。
 丙枕之中所以惕慮憂懼者。
寧有其極邪。
 殿下勤勵不息之誠。
孜孜於上。
耆舊之臣。
賢能之士。
各循其職。
百弊俱除。
諸人事。
似無致灾之由。
變異之生。
或出於適然者。
然竊觀近日所爲
襲秦故。
了無整頓之實。
 殿下雖有求賢之誠而少延攬交孚之道。
雖有圖新之志而失先後本末之序。
雖有節儉之德而無汰宂省費之實。
羣臣雖有夙夜之勤而百職之廢隳猶古。
雖有甄拔之稱而徇私弊習猶古。
雖有裁省之令而奸吏操縱猶古。
綱紀日紊。
人心日撓。
軍政日壞
國計日蹙
虎視方張之賊。
畜謀待時
懷怨
樂禍之徒。
扇動俟隙
當今之勢。
可謂岌岌
而猶益張虛文
修飾外貌
老成狃於媕婀莫肯擔當
名流昧於遠圖而惟事浮議
設或外有猝發之冦。
內有不虞之患。
則其孰能爲 國家出一計。
止此波蕩之勢乎。
 反正之初。
巨奸大慝
旣伏其辜。
罪犯倫紀之外。
枝葉連坐之類。
在所勿治。
而竄配太多
樹怨益衆。
似非王者廣大之治
勳臣軍官
稱以扈衛
宜若有賴緩急
而謀避遠戍之輩。
相投附。
千百爲羣。
宿衛私室
雖爲一時姑息之計。
而實非久遠常行之規。
弊源一開
末流難防
善於後。
宜審於早。
號牌之法
非不美矣
根本未定
紀綱不立。
法不徒行
旋立旋廢。
只爲騷屑之端。
終無整理之期矣。
凡所猷爲
必有其幾。
及今不改。
必至危亡
天心不豫警動之。
欲使 殿下惕然而改紀也。
伏願 殿下勿以天道幽遠而弛其寅畏之心。
思得忠實無華辦局宏博之人。
委以股肱之任
朝夕延訪
不使浮議之而得以展布四體
得才勇敢計慮長遠之人。
委以閫帥之責。
節制區畫
惟其所爲
不以道謀之而得以
自盡才智
得二三忠藎之臣
文武百職
隨器以使。
旣分其職。
勿爲遷動。
使庶官老於其職。
帥臣死於邊城
不效則責其怠慢之罪。
置諸誅殛之典。
誰敢不盡於今日之爲哉。
若其急務當先者。
不急之官
罷別設之局。
以省浮費
連坐之人。
無賴之徒。
以鎭人心
擺脫文具
效實務。
居弱以制強。
處簡以制煩。
力行不怠
以次修擧
人心旣悅。
天意可回。
危亡之禍可捄中興之績可致矣。
 答曰。
爾等之言。
正中時病
爾等可謂識時務者也。
挽回世道
振肅頹綱
責在君上
今日老成
狃於媕婀
年少者之惟事浮薄
豈非寡昧無德之致也。
天災如是
習俗如是
予極慚懼
罔知攸濟。
爾等職在言責
隨事極言
毋或少隱
箚辭。
體念焉。
勳臣以疏中有軍官投附宿衛私室之語。
衆怒朋興
公論 啓引嫌
 上意調劑
特 命遞差。
未幾
兵曹參知
會有賊金愿伏法
一時名流誣引而公名亦在其中
 上命勿問。
公陳疏自劾
略曰。
臣姓名出於賊招。
天日燭幽
旣下勿問之 旨。
又以勿待罪察職爲敎。
感激之至。
黽勉
仕。
竊聞重臣登對之日。
以臣請去軍官
杜譏察之路。
使兇逆之徒。
得逞其計。
又以臣知逆謀而不告。
夫知而不告者。
與之同罪
是豈人臣之忍爲乎。
臣雖無狀。
粗知君臣分義
兇賊所知也。
彼雖兇頑
以不軌之言。
聞於臣耳。
而臣亦忍聞此言。
默然而已乎。
重臣之言。
發於 筵席
不敢以爲無罪強顔世間
伏願下臣于吏。
究其情僞
以治臣罪。
左贊金瑬箚論公甚峻。
 上下批曰。
崔晛陳疏自明
猥濫甚矣。
然其本心質直而已
豈有逆謀而不告之理乎。
卿言亦過。
勿以情外之說論人之罪可也。
公旣忤勳貴
旋被賊誣。
羣憾交構
乘幾詆斥
幸賴 聖明下燭
直許勿問。
倘非孤忠直道早結於人主
幾乎不免矣。
乙丑
拜刑曹參議
轉禮曹,大司成副提學
箚陳八務
曰明心學以爲出治之本。
謹辭令以順羣下之情。
嚴宮掖以絶街巷之議。
曰重相臣責治平之效。
器使人以盡一代之才。
曰戒數遷以存敦樸之風。
曰植公議以銷朋黨之弊。
崇儒學以培風化之原。
又因進講
修明弊政箚。
其略曰。
今之尤甚
頹廢者有三。
官制田制兵制也。
三者之中。
官制尤急。
今備局。
專主國政政府爲一閒局。
政院只管出納承旨爲一該吏
別設都監本司反歸賸官。
數遞官員省寺有同郵舍
不管文書吏胥得以弄法
職多兼帶而無專責之實。
事歸曹司無分職之意。
課責不明癏曠成習
俸祿太薄而廉恥易喪。
此皆官制之弊也。
我 朝自廢署事之法。
三公無論政之所。
於是設備局。
宰臣之知軍務者爲堂上
以武班之識字者爲郞廳。
其制略似宋朝樞密院
而 朝家政令。
幷歸備局。
自此贊成參贊爲養病之地。
舍人檢詳妓樂之司。
機衡之重。
反付無物望之宰相
識字武夫
如是而望治道之成。
不已左乎。
宜遵 祖宗之法。
復設署事之規。
然後政令出一而紀綱立矣。
今之承旨
卽古之侍中尙書令中朝內閣也。
國之大小文書
不關由於此。
政令利病
君德得失
大臣臺諫
無由得聞。
承旨知之。
其位之重爲如何
而今物望
反在三司之下。
只得行文書而已
臣謂宜極擇時望
以充其選。
頻 賜顧問。
以重其權。
使之隨事封駁
密贊 王猷
政府相爲表裏可也。
今日政事頻煩
由於臺諫之數遞。
由於小嫌之皆避。
臣聞 祖宗朝臺諫雖有推考
不避遞。
使兩司互相發緘
可知避嫌本非 祖宗之制也。
且或偶感微疾
略有難便。
爭相告引
如或不及
尤爲未安。
且古之言官
各自論事。
故人人得陳其所見。
今之 啓辭。
下吏持簡通。
奔走各員之家。
必待歸一然後 啓之。
以此被拘礙。
不敢盡言
一有違誤
鬧端紛起。
今宜悉倣舊制
勿爲避嫌
勿爲呈告
凡有所懷
各自陳 啓。
大段擧措朝議僉同者。
方爲合 啓。
讜言日聞而且紛擾之患矣。
至如朝臣之有經學者。
置之經幄
專責輔導 君德
華藻者。
置之詞掖
專責 王言
其他隨其才地
六曹及各司。
專責一任
勿爲兼官
勿爲遷動。
其有異績者。
各於其司。
得以陞遷
諸司不緊者。
合而一之
員額太多者。
汰而去之。
又別設散局
多其員數而少其祿俸
凡積仕年老
無田可歸者。
有疾病者
以爲錄用之階。
或有奉使差祭等事
以此塡差。
在職
無曠闕之患。
失官無落魄之歎矣。
外方監兵水使。
皆許帶一州令。
各食其地之入。
而置文臣判官
察其細務
防其縱恣
則有久任責成之效而無侵奪列邑之弊矣。
若乃軍政
則揀精壯而編束伍
除老殘而收價布。
寬其役而返逋逃
技藝致精鍊。
田制則改量田而收漏結。
大同而均民役
立案而抑兼幷
除免稅而廣賦入。
大略也。
大抵今世之人。
淸曠高致
勤幹陋俗
以循私爲厚風。
奉法薄德
以數遷爲榮華
久任苟且
關節爲法典。
浮議公論
此等風俗
若不丕變
則爲江左偸安
宋朝委靡
良法美政
無所用之矣。
又拜大司成
兼承文院副提調
疏辭不 允。
丙寅
右副承旨
例遷左副。
時有白虹貫日之變。
 啓弭災格天之道。
 皇子誕生
頒 詔使渡海。
公以延慰使下關西
未將事。
 上命使臣代行
還朝病遞。
下鄕
在道左副承旨
陳疏乞遞。
辭意甚懇。
 上允之
賜藥物。
未幾
江原道觀察使
田結虛位
糴穀逋欠
一道痼弊。
公卽陳疏。
令列邑爲虛實兩冊。
虛位
出賦實結。
査逃故以蕩滌逋欠
一道均霑實惠
丁卯
北虜東搶。
 大駕播越
公選精兵
海西副元帥陣下。
糾合老弱千餘
防守漢江
都元帥關北軍兵
來住境內。
竭誠拮据
以毋乏其饋餉
檄文通諭一路曰。
嗚呼
大賊猖獗
 國步蒼黃
 廟謨顚倒
未有定計
岳守宰
奔走策應不暇
而無一人張弮冒刃北首爭死者。
百年培養元氣
靡然烈風枯草
言念及此
可堪痛哭
諸君生長禮義之邦。
不習軍旅
値此顚沛之日。
救死不贍
而猶懷主辱臣死之義。
共奮與國同仇之義。
起義旅。
鳩聚義糧
有古烈士之風而于 國家有光矣。
似聞列邑或有非笑義士
不從其令。
甚者至有陰排顯斥。
必欲沮撓而後已者。
聞來不覺怒髮衝冠
拔劒而斫案也。
當職白首腐儒
按節一路
心勞才拙。
無可觀之績。
尙義癉惡
出自性之天。
有爲效忠
願爲擁帚趨迎
如或害義壞事
必欲按治抵法
當令列邑守令。
一一摘發
不饒貸。
唐之悍卒
尙泣興元之詔。
凡有血氣者。
不念十行哀痛之 敎乎。
百君子
爲國之丹忠。
勿爲小人之所動。
或聚糧餉
或募義士
助戰 王師
期於盡節
又置善惡籍。
其有不惜財力
赴義兵者。
置之善籍。
或有厭聞大義
譏詆排斥者。
置之惡籍。
終當轉 聞。
施賞罰。
亦或有初迷後悟
改過從善者。
恕其前罪
共濟大事
幸甚
檄到。
人爭奮勵
及 大駕還都
疏陳時務
萬言
大要立志爲本。
而立紀綱宂官養軍兵蓄財用保障五者爲急務
其末有曰所陳五事
皆是末節
固非儒者進 君之辭。
而火燃眉上。
不待規行
伏願 殿下折衷裁擇
如或可採。
斷然行之。
以爲綢繆一助焉。
 上答曰。
嘉卿愛君憂國之誠。
所陳之事。
議處焉。
前後箚疏。
切中時弊而至是尤加切焉。
其辰猷石畫
眞爲治之良法
救弊要務而竟未能施行
識者恨之。
公聞關西義將鄭鳳壽入龍骨山城。
有奮義卻賊之功。
而兵匱食盡。
遂以木綿弓矢丸藥馬匹
助軍須。
以不待 朝令。
私助他境。
 啓聞自劾
關西伯 啓曰。
鄭鳳壽守龍骨易。
崔某救龍骨難云。
九月
巡到橫城。
縣人李仁請見
自言欲起兵討賊
方治
西上
嚴辭揮斥
密戒原橫二守
另加譏伺。
而行到洪州
再三申飭
使隨機急通。
及聞其賊竊橫城軍器
大驚卽馳 啓言狀。
而急遣人遺書居。
諭以逆順
整飭諸邑官軍
使左右進勦
原守洪靌發兵捕獲
直獻于 朝而始報于公。
公聞卽馳報
而 朝廷以緩於譏捕。
逮繫累月
事將不測
 上曰。
頃年夜對。
有處置未盡事。
人力爭不已。
予頗苦之。
厥後思量
愛我者也。
今雖被罪
必不負初心
其令放送
言者爭執不已
會寧尋宥還。
庚午
無賴賊天植謀逆發覺
辭連被逮。
 上又引前言下 敎曰。
如此忠諒之人。
豈有賊相知之理乎。
 特命放釋
感激 天恩
書 傳敎戒子孫。
丁丑
哭子山輝
慘悴樂居家。
移寓金陵別墅
庚辰六月四日卒。
享年七十有八。
十二月某日。
葬于默坪向坤之原。
訃 聞。
禮官弔祭
 贈純忠補祚功臣,資憲大夫禮曹判書兼知 經筵,義禁府春秋館事同知成均館事弘文館提學,完城君。
蓋以山輝參勳故也。
公娶義城金氏
府使復一之女。
生一男。
山輝
政府使策寧社勳。
再娶昌寧曹氏。
後娶載寧李氏
俱 贈貞夫人。
府使三男一女
男長爾博副司果。
次爾厚,爾遠。
女適朴愰縣監。
爾博二男
應乾副護軍
體乾副司果。
爾厚三男
大乾,象乾出后,峻乾。
應乾四男
斗瞻,斗望,斗紀,斗昂。
體乾一男斗樞
大乾二男
斗極斗齡。
象乾四男
斗興,斗元生員,斗寅,斗南
峻乾二男
斗光,斗徵。
雲仍以下
數百人
不盡載。
登科第者。
五世孫壽頤生員。
文科典籍
壽仁生員
六世萬柱,廷柱生員
光玉進士
光岳中生進士
光璧文科前持平。
光翊進士
光稷生員
七世孫綽陽羽生員
天資超邁
氣度寬毅。
忠信宅心
廉謹持己
聰悟絶人
博聞強記
用力經傳
深造自得之功。
天文地誌兵陣籌數之法。
亦皆精曉
爲文章。
理順辭達
不爲險棘語。
見人之善。
之如不及
聞人過惡
未嘗出諸口。
與人言。
誠意懇惻
至臨事辨是非
毅然不可奪者。
公自少留心經濟之務。
平居激昂慷慨
古今成敗得失
爬梳糾錯
貫穿肯綮
要以見諸施措運用而非空言也。
釋褐未久。
遭値昏亂
炳幾謝事
杜門自靖
公元1760年
際會 淸明
眷遇昭融
感激言事
疏短箚。
極言竭論。
不避忌諱
指切事情
披露悃愊
殆無讓於陸贄奉天之奏。
賈傅痛哭之策。
 上皆虛心開納
悉其忠諒
許之以識時務
嘉之愛君憂國
 君臣之間。
不可不遇也。
不幸遭罹厄會
再被逮繫
天日燭照
卽蒙雷雨之澤。
勳貴交憾。
乘機構毁
自是公之迹。
浩然烏山洛水而不復起矣。
抱負經奇。
際遇 明時不能展其萬一。
豈非百載志士之憾哉。
雖然
今其書具在世
主父偃者讀而薦之於 朝。
見采焉。
是亦公之言行也。
不恨其不見用於當時也。
公蚤遊師門
旣又從寒岡,旅軒諸先生
往復論辨
薰陶資益爲多。
而務爲韜晦
不自著述
無以攷其學問造詣之詳。
然賴有講義一篇
剖析經訓
說義理。
合乎聖賢之旨。
敷對明晣。
因事規戒
又深得告君之體。
若公之學。
豈非所謂因理以制事。
明體而適用者歟。
今有詩文雜著,經筵講義鶴峯言行錄一善志,關西若干卷。
光璧奉家牒屬象靖曰。
先祖事行
具有本末
而遭世多故
狀行之文。
尙未有所託
以煩吾子
自惟晩末學
何敢紀德撰事。
以犯不韙之罪。
敢辭
持憲泫然曰。
今去先祖之世且百有餘年矣。
今而不圖
翳然而莫之徵。
吾子旣慕庸之深。
得無於此事。
敢固以請。
象靖不敢終辭。
謹因家牒
第錄如右
以俟秉筆者攷焉。
謹狀
谷洪公行狀
公諱宇定。
字靜而
姓洪氏
南陽人
高麗金吾衛別將同正先幸。
寔爲鼻祖
 國朝有諱瀚。
仕至吏部右侍郞
直諫死於燕山戊午
是於公爲五世
曾祖諱𥁕。
掌苑掌苑
 贈領議政
益寧府院君
祖諱可臣
文學行誼顯於 昭敬世。
洪州平劇賊。
至刑判書
 贈右議政
寧原府院君
諡文莊
考諱榮。
漢城庶尹
 贈吏曹判書
陽川許氏。
吏曹判書筬之女也。
萬曆乙未十一月廿一日生公
始。
文莊公得異夢曰。
諸子中必有生非常人者。
已而公生。
文莊奇愛
視之於諸孫。
卓犖奇偉多大節。
十歲
吐詞驚人
崔觀察沂得公所爲詩。
約與爲婚姻
卒以女歸之。
丙辰
進士
時光政亂
屢起大
獄。
崔公被誣瘐死
逮繫累月
爾瞻素聞公名
收置門下
及是遣客啗以禍福
公曰。
死生命也。
不枉道以求生
爾瞻怒必欲置之死
議讞者見其對理安詳
爰辭簡正
歎曰。
豈可使年少儒生枉斃非辜
元相國斗杓,李判樞澥素善公。
相許氣義
陰爲營救
得不死。
每當推鞫
在獄者率蒼黃無人色。
公擧陽陽平日
配處天安八年
而 仁廟反正
始解歸田里。
甲子
丁外艱
丙寅
服闋
 上命宗室大臣遺逸之士。
皆欲薦公。
公力止之。
 孝廟在潛邸
 上命極選師傅官。
首起公。
不應
辛未
 除內資直長
不就
癸酉
 除司宰直長
暫出 謝恩
丙子春
 朝廷西鄙爲憂。
有欲 啓公爲安州者。
有言邊境數有風飆之警。
不宜書生處之。
事遂寢。
大擧兵東搶。
公奉母夫人逃難嶺南
丁丑南漢圍解。
公遂無意北還
文殊山下杜谷泉上結小庵。
扁以玉溜
自號杜谷畸人
嘗有詩曰。
 大明天下無家客。
太白山中有髮僧。
遂有終焉之志
戊子
大臣又有薦公者。
 上曰。
予已聞其名矣。
 特除曹佐郞
又遷
泰仁縣監。
不就
壬辰
母夫人憂。
公年已過不毁。
率禮罔愆。
卒喪
 孝廟乙未
司宰主簿又謝 恩而歸丙申黃澗縣監 命未下而公已卒。
七月二十八日也。
之前夕。
整衣扶掖下堂
拜辭於廟。
出就外寢
爲書兩弟訣。
平日所與交厚者。
握手賦詩
諸子以爲善。
婦女以盡誠祀祭
翌日未曉。
逌然而逝。
十月十七日
葬于安東憂無
二十五年後八月十八日
移就向卯之原。
夫人崔氏祔。
有子四男二女
男長克直長
次允,次凭敎官
次兗。
女適林震喬,兪命世
直長二子。
游道,游上夭。
五女
適任世憲典籍,趙顗,李秉恒,崔瑞,金台參奉
允有三子
游聖,游敬縣監,游命。
四女
適黃珽,孫得元,權必平,慶縣監。
一子游範。
二女
金鼎,李再昌生員
兗二子。
游益,游謙。
三女
適朴紹遠生員,李夏章,金梓。
游道三子
億,佖,偰。
游聖二子。
儉,儋。
游敬三子
進士中樞,𠍱,正字
游命三子
,𠍁,偐。
游範嗣子
游益二子。
偉,出后
游謙三子
傅,
億之長子曰世全。
世全之子適實承公祀。
玄孫以下
不盡載。
容貌
偉然
望之知其非常人。
至孝事親色養
遇疾病。
吮癰嘗糞
不用極。
患難流離
備嘗艱險
而親甘旨無闕。
出外異味
輒袖而進之。
祭祀誠禮備至
雖貧甚。
先期具祭須。
齋沐坐視調胹之節。
刀圭所餘。
未祭不敢食。
二弟宇遠。
太宰重名
宇亮受弓鉞
淸白稱。
友愛篤至
辟地入山
常恨其不能源源見也。
性嚴寡言笑。
大節不拘小禮
雖處阨竆之中。
不肯屈心降志
世俗俯仰
平生自處儉約
敝衣疏食
所不堪而處之常泰然
爲文章。
雄健奇崛
長於
祖祖鹿門公每得其所著。
擊節稱賞以爲非人所及
趙侍郞國賓藻鑑
公文驚歎
以爲活國手段云。
嗟夫
生長華閥
望實俱崇。
當路一二諸公相許知己者。
欲與協恭和衷
拯濟時艱
而公不少貶。
韜晦自隱
鬃笠藳屨。
衣敝擔簦
混於販夫下流
則其跡涉乎怪。
放浪山澤
游戲傲玩。
 徵召而終不起
則其跡近乎果世之人。
往往疑其遺世長往
自託方外之流
然古之人或有行之者
其時與志如何耳。
虞仲夷逸隱居放言
其異於游方之外
公元25年
幾希矣。
吾夫子謂其身中淸中權
夷齊柳惠
幷列逸民之科。
衰世之志也。
今公篤孝謹養祭。
遠勢利安儉約
富貴不能淫威武能屈
則皆循乎儒者榘度矣。
顧乃與時違。
世變不竆
褰裳遠引
皭然不滓於濁淖之中。
而 九重知名廷紳交薦
以公之才資聞望
雖欲如君平棄世
而世固不我舍矣。
混跡庸流。
輕世肆志
隱然一身
而擔宇宙綱常
出處大義
則其身之中乎淸而廢之合乎權。
可知已。
不究其所遇之時與所存之志而惟跡之拘。
則虞,逸之見絶於聖人也久矣。
而又奚取焉。
公旣沒而士大夫益高行義
尸祝故里而旋尼於 邦制。
相與立碑以表其遺墟
 先朝丙寅
筵臣有白其事者。
 特贈吏曹參議
丙子
遣官賜祭而不書時行年號。
其文略曰。
孔稱逸民
潔身高蹈
惟爾貞節
嘉遯懷道
腥氛漢南
冠屨倒置
蹈海入山
千古同歸
混跡
戴笠擔簦
箕壤高士
明室遺民
孰知苦心
匪曰亂倫
噫。
非公淸風孤節有以曠絶今古
何以感激異世之 人君而得褒崇之典若
此哉。
不喜著述
間有吟詠
輒棄不收。
只有如干卷藏于家。
墓碣誌傳
所以揄揚鋪叙備矣
獨其紀德之狀。
尙未有屬筆
來孫逴以遺集授象靖。
有以撰次之。
竊自惟生也晩。
未及灑掃於門。
何敢屬辭比事
以自廁於作者之列哉。
顧其請益勤。
責以事契之重。
則又竊自惟數十年前嘗一入杜谷故墟
俛仰高風
徘徊不忍去者久矣。
高山景行之思。
尙不忘乎心。
得以荒蕪之辭。
列於數君子之後
亦與有幸焉。
遂第其家牒
間附以所感於心者。
以備立言君子采擇云。
谷先生公行
先生諱榘
字方叔
上世太師權幸
佐麗祖有功
廟食安東
子孫遂氏焉。
中世有諱柱。
位參判 贈左參贊
燕山甲子被禍
文章節行名世
曾祖景行
蔭補西銜
祖諱摶。
文科正郞
考諱憕。
宣敎郞
宜人豐山柳氏
縣監諱元之之女。
議政豐原府院君西厓先生成龍曾孫也。
先生以 崇陵壬子七月二日生。
幼有異質
遊戲誤倒銜鎖金。
不可抽。
內舅翊贊公
見而訶之。
乃請自解曰。
諸葛孔明能解八陣圖
天下之物。
安有不可解者。
翊贊公奇之。
就學
不煩課授而自曉解
年十四五。
已知科臼外有儒者之學。
脫略流俗
追迹古人
遂汎濫於百家
天文筭數卜筮師律之流
幷皆旁治
領略大要
旣而本末輕重之序。
專意六經四子以及建之書。
篤志硏精
究極蘊奧
往往寢食
事親至孝
怡愉侍側
先意承順
事無巨細
必稟而後行。
其有不安節
藥餌粥飮必躳親
不委之人。
丁丑
宜人遇痘而歿。
宣敎公患瘡腫
先生纔經痘疾。
侍湯奉奠
俱盡其誠。
戊寅
宣敎下世
送終居喪
式遵禮節
宣敎公病中思醴酒
以醫言不利故不敢進
終身不忍飮醴。
人或有言經痘事。
默默含恤。
祭祀前期齊宿
不接外事
有所指授
下氣低聲
不能言。
宣敎簡潔自守
宜人書史知義方。
內氏諸公蔚然有家法。
先生外內擩染
養成德器
旣冠。
出入葛菴李先生之門。
承旨訣。
退而與密菴諸公
更相切磨
見聞益富。
妙契深造之功。
自得爲多。
先輩長德如山權公泰時
都事金公
命基。
縣監柳公後光。
蒼雪權公斗經
皆折年行爲友。
儒林大議
以先生一言爲去就
蒼雪公嘗曰。
年少識老。
非吾儕可及
柳公亦深服其邃學
有事諮詢
臨終託以二子。
先生丁戊居憂
羸悴之疾。
見世橫潰
不可救止
歎曰。
是豈進取時邪
不如從吾所好
絶意場屋
杜門篤學
庚辰
避病于外村。
住六七年。
氓俗素蚩悍善鬪爭。
先生居之。
惡聲熄而悍習亦漸革。
丙申
屛山之西洞。
愛其地勢幽奧
景物蕭灑
遂賃屋而家焉。
改里名爲屛谷。
因取以自號。
傍近勝景
逐處題品
詠小絶以記之。
暇日嘯詠盤旋
悠然有出塵之想。
谷中居民凋敝
約爲社倉積貯法。
損益鄕約遺法
爲文曉釋。
社倉法不果行
民俗得知人道之所當行
漸變頑愚之習。
癸卯
還枝谷。
其所居室曰丸窩。
有詩以見志
戊申春
大臣有以行誼 聞。
密菴同入薦目。
三月十二日昏。
忽有人馬喧闐聲。
白馬者偕卒五六十人馬直升堂
自前道姓名
作聲曰。
近日時報否。
答曰。
屛伏竆巷
有何所聞
曰。
有如如此事。
丈人高枕安臥
邪。
先生蹶起大聲叱曰。
是何言也。
擧手指天曰。
吾戴吾 君如彼天。
寧知其他
爾斷吾頭去。
俯首與之。
賊辟劒于後。
欲更有言。
先生轉身面壁而坐曰。
更有何言。
速斷吾頭去。
俯仰良久曰。
丈人所執。
第一義
何敢相強
大軍醴泉界。
當以安東依歸
某人亦有時望
吾當往見之。
先生自念大軍壓境之說。
似近虛喝而亦未可知。
不宜縱之使深入
大叱曰。
我是疲殘漢。
不能剚刃爾腹。
素強
爾將遭何等事。
鄕風俗。
爾獨不聞邪。
逆順之分。
奴隷亦知之。
吾頭雖斮。
豈無他人
行見汝輩爲湖港斷頭之鬼耳。
賊頗有摧沮色。
默然起去
先生筆題門扇曰。
白日臨頭上。
丹心一縷明。
寧將死生變。
要與鬼神盟。
已而
淸州賊殺害兩帥。
一枝陷安陰。
縣人將會屛山
倡義擧。
得安撫,號召二使書
遂入府。
道遇金吾郞。
自府向西而馳。
安撫不宣
招令入來拘。
以待金吾
日觀無不易容變色者。
先生擧止從容平日
安撫使語人曰。
始吾招來纔及階。
呼以有拿。
 命勿上。
卽退立而上下階
神色不少異。
可驗其學力也。
公元1728年
四月五日
京師
翌日
詣鞫廳供辭。
十一日昏。
始 廷鞫
條對詳盡
神氣閒定。
漸見 天顔溫粹
王音如響。
及供對畢。
 傳曰。
初以名字相左
不無所疑。
鞫獄事體重大
不果遽赦。
今見汝言辭。
甚有條理
所與遊有取友端之義。
特爲 放釋
 命留門二卒護送旅邸
廷臣有言不可
 上不聽
二子隨行
見拘於忠原。
放還
安撫使金在魯謂曰。
鄭愚伏云。
嶺南自古擧義功臣
今番逆變嶺南
余甚惜之爾。
翁以嶺之望士
白脫而歸。
嶺南之羞矣。
賊世樞又誣招安東三人
 上勿問。
命道臣諭以蕩滌嘉奬之意。
 諭書略曰。
逆賊希亮姪宜璉招辭。
以爲三月旬後能佐來醴泉
發大憤歸去曰。
安東漢。
吾事不成
初欲斬李廷熽。
統一安東
安東人大叱曰。
何爲此言也。
能佐以此發憤而去云。
卽此觀之。
安東之人。
曉解逆順
叱退賊竪
使之發憤而去者。
誠可嘉歎云云
李府使廷熽解歸。
鄕人曰。
得生還。
枝谷之力也。
吳侍郞光運
問事郞。
始終鞫事。
出語人曰。
某就鞫。
癯然若不勝衣
辭氣安詳
堂上不屬目。
余取
招於廷。
口號供辭。
明白無滯礙。
學道有神守者。
不能也。
及 親鞫畢。
 上顧諸大臣曰。
何如
對曰。
昨日取招。
諸堂郞皆稱學者
 上曰然。
遂有留門 賜炬之命。
吾當日所目見也。
因及未達叱退事曰。
鞫體至嚴
不可攙入所不問。
當日諸囚。
亂聒眩人
獨此老隨問條對
詳審的當
所以學者之名於 上前也。
方被拿之日。
匹庶之賤。
釋耒廢耘。
齎咨歎息
及蒙 恩而歸。
莫不懽欣快樂
相率而迎於路者數十百人
遠近人士來賀者數月不絶。
自是無意世事
非甚不得已
足跡不出洞門外。
整襟危坐
對案潛心
有得箚記
有時體倦。
瞑目凝神
杖策散步
未嘗欹側偃臥時也。
村少築數架書社于舍南。
先生名其齋曰時習
戶牖牕壁
皆有銘詩。
常苦眩暈
戊辰
添別證。
往往而劇。
臥起須人。
遠近士友有問疾者。
擧扶而坐。
攬衣冠于傍而見之曰。
死生之際。
不可無一訣也。
侍者或稍移枕邊巾帨等物。
命還故處曰。
平時置物有常處。
故雖暗中易以尋索
須遵吾節度可也。
有時病氣少安
使左右衾褥巾襪端拱
公元1749年
合眼坐。
少頃就枕
疾革
竊聽喉間隱隱如呻痛聲。
開眼微笑曰。
學正文。
一生所誦。
錯了句讀
精神殆不復矣。
己巳正月二十八日
考終于丸窩。
享年七十有八。
四月某甲
奉窆于井山南麓負庚原。
會者三百餘人
配載李氏
考檥。
卽葛菴先生玄逸之次子而出爲存齋先生諱徽逸之後
夫人生長法門
端肅靜一
君子無違德。
先生八年而卒。
墓與先生同原而異封。
三男四女
男長縉有二子。
明佑,尙佑。
次緝有二子。
命佑,大佑
女適柳根,金始裕。
次䋠有一子祖佑。
女適姜復九。
女長適金申錫
嗣子某。
次適李炅
嗣子師迪。
女適正郞朴趾慶。
次適瀁。
有子一春萬春
女適趙季和姜時敏,朴咸慶。
次適姜泰瑞
有子祖同,祖慶。
內外曾玄男女六十餘人
先生天資端重
氣象溫潤
疾言遽色
若不勝衣
鑽硏之功甚篤。
若不出口操守之力益固。
平居恂恂無甚異於人。
自然之中。
自有成法
動息興寢
早晏其時
几案器用
頓放其所
興拜廟。
靜坐一室
諷玩經籍
體舒而容肅。
氣溫言和
賓友處。
怡然笑語
矜持拘束之態。
至利義剖判處。
毅然不可奪者。
嘗曰。
人道只是與人接。
苟於接人之際。
忽慢虛僞之意。
其餘無足觀已。
以故其處宗族奴僕鄰里
一以誠心實意
有過差。
諄諄敎戒
不加聲色而人皆畏威懷德
宗族無間言。
奴僕不忍欺負。
所居隣里
皆革習而從化
雅性簡素
飮食衣服
只取充飢蔽體
不說及美惡便否。
所居室甚樸陋而處之晏如
手書于壁曰。
貧有三樂
口習疏糲
飮食易足。
所以不願人之膏粱
體習布褐
衣服易便。
所以不願人之文繡
處習圭竇
居止易安
所以不願人之華屋
常誡子孫曰。
古人所以安於淡素者。
故爲寒苦
心有所存
外物自輕。
若於瑣碎留念
其中之無所存
可知也。
嘗曰。
學者先須立志
志不立則小事不可做。
大事乎。
雖然
亦當看所志者何事
又曰。
竆經自得
若只依人口說。
於己分有何干。
又曰。
誠意精專
金石亦可開。
書是說吾性分中所固有事。
熟讀深思
便自有豁然處。
又曰。
心須頓放平地
不可一毫人爲
常自警省
不使昏昧放倒而已
又曰。
心是
火臟。
自然光明
但爲物欲所昏而失其明。
澄治而去其昏。
則明固自若。
澄治之術無他
敬是已。
欲識敬字體段。
朱子惟畏近之之說最切。
朱子詩曰。
虎尾春冰此生
未知朱先生有何可怖底事
只是心不放過之謂耳。
嘗誦許魯齋千萬人中常知有己之語曰。
雖當喧擾中。
未嘗不靜
無顚倒之失矣。
先生於書無不硏究
而尤用力大學中庸周易。
大學本末始終棊盤
三綱八目棊子
知所先後
運用底。
中庸章句或問
曲暢旁通
更無餘蘊。
然至其各章次第全篇大義
則間間提起
引而不發
使讀者有以融會自得之。
於是作庸學就正錄
天下事物無非數而其理則易也。
學易而不明乎是。
依樣聖賢之言。
十分無差。
終是一箇死法
又謂讀易不必玄妙求索
只於尋常眼前物事日用常行上。
比擬推變
可通。
不是繃定底物事。
不失變通之宜而自然有相合處
不妨自爲一說
於是作讀易瑣義。
又就周子太極圖說。
陽變陰合五氣四時行之意。
推演二圖
又就邵子坎离申之說。
足成一圖
而名之曰二五交感圖。
密翁見而歎曰。
康節以後
無人臻斯理也。
嘗論四端七情曰。
四七皆情也。
無非性之發者。
然理自直遂。
則雖氣有以乘載而理爲之主。
氣便用事
則雖理行其中而氣爲之主。
蓋以性而語其用。
則四七在其中
主情而泝其原。
則彼氣此理之分。
不可亂也。
今各主一邊。
互相牽挽
前說者。
固有渾淪合一之病。
主後說者。
亦有分析太過之弊。
於是四端七情說。
又嘗節約聖賢要訓。
以授童蒙曰。
初學入門
又諺翻婦人養德宜家之法。
以授婦女
名曰內政篇。
又作歷代沿革圖。
中國帝王大統
而附以北胡東國
檀君至于我 朝。
類其年代
別其分合
仍寓統屬予奪之例。
井井有條緖。
千古事蹟
擧目瞭然
便是一部敦史也。
先生年十四五。
慨然經世救時之志而蘊而不試
庚子經界時。
伯權公以鎭請與同事。
先生不獲
略爲措置綱目
退而政始管窺曰。
養民莫先於理財
理財莫先於均賦
而 國家之法。
盡委諸狐鼠賤流
 王賦正貢
生民膏血
折入於此囊槖
今欲救得一分。
莫若因其見行
規。
略倣陳說五等隨分減放之意。
參以田賦九等之制。
年上下。
進退遞減
則庶操縱在上而下不得太肆其姦矣。
闡幽錄。
當世賤流懿行
畜物異蹟
隨手箚記
以寓勸戒之意。
又論近日儒疏之弊曰。
嶺疏始自乙巳丁巳
退陶先生止之於前。
愚伏修巖戒之於後。
意可知也。
末流成俗
禮坊蕩然
使吾嶺陸沈者。
必儒疏也。
庚子
聞疏議紛紜
歎曰。
此議若成。
必爲吾嶺之累。
戒門生子弟毋得往參。
有以異議詆訾不爲動。
嘗曰。
與人論事。
不可必伸己見
己欲伸己之見。
彼亦欲伸彼之見。
勿論彼己
惟看是非何由起。
若果害理僨事
不得不與辨。
心平氣和
自可動得。
人雖或一時紛擾。
久乃自定
以故嘗處一二門外事。
物色乖張
酸醎異齊
而無一人憾恨者。
手書易同而異三字于壁曰。
處世大方也。
伊川云事之無於義者。
從俗可也。
於義則不可從也。
正是說此
一句
直是峻截。
尤當諦看。
於時得失
若無聞知
而愛 君憂國之誠。
自不能已。
嘗曰。
 我國法備具
皮幣不愆
內外無可虞。
慮者獨凶荒耳。
 國家經用
每患不給
貪墨成風
民生日悴。
有數水旱之災。
潰敗不可收拾
明之季年是已。
須嚴加隄防
省費裕財。
稅斂正窠。
加減放。
濟民急。
使人翕聚
自無意外之患矣。
丙辰
聞 朝家有減稅之令。
喜形于色曰。
聚散之機也。
只此一事
扶護元氣不少
對人輒稱頌不已
先生爲文
只取理達而詞順。
詩亦平淡冲遠
陶寫性靈
一時文章鉅公
亦皆歎服
有謾錄若干卷。
又有季子詳記。
門人記實瑣錄等篇。
嗟乎
自夫賢躅旣遠。
自爲學。
綴文以爲工。
記覽以爲富。
終身沒溺而不知返。
先生聰穎敏妙之資。
篤實堅苦之功。
道體雖大而實具於吾心。
事物雖夥而實本於吾身。
知之不精
無以融貫會通之妙。
行之不力
無以居安資深之域。
始者蓋無所不探。
而以易中大學歸宿
以爲大學
可使蹊徑正。
易中庸。
可使義理明。
潛玩默誦
有程課。
至於眞積力久。
深造自得焉。
心定而理明。
神閒而氣和
日用動靜之間。
左右逢原四體默喩
雖當倉卒危迫之際。
而折兇
鋒於尊俎之間。
得 天褒於廷鞫之日。
非有平日精詣之識完養之素積胷中
一朝強勉之所可得哉。
先生抱負經奇。
虛老林泉
不得少試於世。
然今其遺編具在
讀者潛心玩索焉。
亦可以得其明理主敬之工。
世出治之方而不迷於所趨矣。
象靖自少小屢侍座隅
獲承敎誨
惟是質鈍誠淺。
不能挾冊質疑以少祛蒙吝
逮玆晩暮。
遺經而靡所歸
然後益切山仰之懷。
其孫明佑氏辱授以遺事一通
有以撰次載之文
惟庸陋何敢執筆爲玆事役
事契深重
不敢終辭。
謹据家牒
略加櫽括
竊附以平昔所感於心者。
以備立言君子采擇
且以寓高山景行之思云爾
謹狀
訥翁公行
公諱光庭
字天祥
姓李氏
原州人
中世奉禮郞琚。
六子
寔繁以大。
世以儒行業其家。
第四派副司直赴。
於公爲八世
曾祖諱澤。
生員 贈司僕正
文學節行
光海
廢擧南下
卜居安東之乃城縣。
祖諱時馣。
文科都事 贈禮曹參議
文章名世
號晩聞
考諱先龍
通德郞 
公元1734年
贈戶曹參判。
妣眞城李氏
 贈貞夫人。
士人時哲之女。
退溪先生之兄孫。
生考諱後龍。
通德郞。
妣公州李氏
通德郞惟馨之女。
縣監庭堅曾孫
以 崇陵甲寅六月二十四日生公
公取而子之。
生有異質
不與羣兒嬉戲
侍親唯諾必謹。
公奇之曰。
異日必爲成德君子也。
就學
聰悟過人
期歲曾史
九歲
論語
德公性嚴不以慈愛弛敎。
少有不通
輒施夏楚
公克體親意。
終日不離墳籍
未成童。
蔚然有聲譽。
先生長者其所著文。
嘖嘖歎曰。
先秦口氣也。
自少酷愛左國莊馬屈宋之文。
近世文字
不喜擧子業
以故屢躓於場屋不恤也。
己卯秋
進士
壬午
丁生夫人憂。
乙酉
遭貞夫人喪。
服闋
廢擧
判公兄弟勉之曰。
家世流落不振
何不黽勉門戶計。
五十而不成名
可從爾所好也。
癸巳冬
通德公卒
明年春
判公又下世
旣荐罹巨創。
無意需世。
顧以遺戒不敢廢。
己亥壬寅
連中解額
不利省試
年五十。
遂不復應。
甲寅
 上命諸路擧孝廉
伯擧公以應 命。
乙卯
豐原君趙顯命入對
盛稱
公元1774年
公文學行爲山南第一。
 上曰。
南國是我朝鄒魯
旣是南州第一人
可謂當今第一人也。
旣而金相國在魯。
以嶺伯還 朝。
嶺中四人而以公爲首曰。
能文廢擧
淸疎自守
敎存黨塾
行孚鄕里
白前年薦孝廉事。
 上曰。
孝廉單薦。
不可不卽收錄
遂 除厚陵參奉
旣赴。
直閱任案。
見徐花潭,成聽松除是職不起
一絶曰。
二老高標不可攀。
白頭孤直愧生顔。
明朝挂席東南去。
江海風滿袖寒。
謝病歸。
丙辰
 除莊陵參奉
弱冠時。
夢侍 端廟。
成河臣從遊。
旣覺。
涕淚在目
已而
 端廟復位設慶而公司馬
事若有冥會者。
至是遂赴直。
戊午
例陞 惠陵奉事
將赴 肅。
道過龜潭
望丁隱君舊居
有詩曰。
七月水盛
龜潭生綠波。
徵君遺躅在。
不敢掉舟過。
遍遊丹陽山水而歸。
壬戌
 除繕工監役。
丁卯
 除翊衛洗馬
皆不赴。
癸酉冬
趙吏判榮國 啓曰。
李光庭文章學術重望
前後徵辟
不起
讀書山林。
敎授生徒
今年踰七十矣。
請勿循資格
超叙六品職。
 上允之
未幾
趙公以言者去位
翌年春
 除翊
公元1754年
衛司翊衛
上 四殿尊號
覃 恩耆老
通政資。
龍驤衛副護軍
乙亥秋
移授僉知中樞事。
公以桂坊淸銜。
爲分外濫恩。
及授老職。
語人曰。
乃今得吾職矣。
丙子春
又以 尊號推恩
嘉善授同中樞
推榮三世
約與諸老入太白山
留月餘而歸。
四月初一日戊辰
考終于漁隱之溪舍。
壽八十三。
九月己未
葬于奉化縣大鳥山向兌之原。
資性淳古
德宇冲和
鄙倍之氣。
不設於身。
忮克之私。
不萌于心。
任眞推誠
一毫矯僞
平居恂恂
若不能言。
而其接人。
德氣薰然可親
至理剖判處。
毅然自守
有人不可奪者。
公事親孝。
家貧無以爲養。
常憂形於色。
賴親邑宰相救助。
甘毳常無闕。
琴氏姑在鳳城北枝
公常往來
一狗隨之。
一日
親糧不繼而公適病。
無僮指可使。
語其狗曰。
爾能傳吾書北枝否。
掉尾而前。
解意者。
爲書係其頸。
狗直走琴氏家。
琴氏得頸書。
亟致糧以濟急
聞者咸曰。
公之誠孝能感異類如此
親癠色不滿容。
衣帶不解
已然復初
每當親忌。
終日恤恤
以生不致養
不致享。
終身之痛。
公與
公元1756年
人言
以彼之可及者而未嘗以己之所有加之。
學子
必勉進學業。
農夫
語勤耕力穡。
遊士
道山水遊觀之勝。
見人
之如不及
聞人不善
褎然若不知也。
親戚朋友之喪。
老病輒行素。
或至屢日。
子弟強進草木之滋。
乃曰。
不忍也。
雖食亦不下咽也。
讀史至忠義士遇難辦命處。
掩抑悲歎
或至流涕
孝子烈婦懿行卓節。
嗟賞不已
或筆之於書。
以寓勉戒。
公恬於進取
少時遊泮宮。
與一文士相善
庚寅
文士掌選嶺南
公聞之。
直赴京試。
取困而歸。
文士語人曰。
吾下嶺南
失人才。
欲以李某爲首
遍閱無其名。
何其福薄邪。
公嘗曰。
少時有意文章
馳騁於諸雜書
不知六經之文如布帛菽粟
今晩矣。
悔之無及
遂韜鋒斂鍔。
沈淳典雅
詞理俱到爲主
人家誌文字。
必以公爲歸。
遠邇奔趨
庋箱盈溢
左右應酬
人人皆滿其所欲。
不以撰述自居
經書義理
謹守先輩定之論。
病世之學者務實得而徒以辨論文義賭得講學之名。
故嘗曰。
學在居家事親敬長之間。
由是諸家國可也。
小學一書
卽其
本原
馳心超躐
高談性命
治身急務也。
權縣令正雄始仕爲童蒙師。
公與書勸講是書。
使小子輩。
培根達枝。
庶不誤趨向也。
晩年喜易經。
手寫古易。
誦讀不輟
或至夜分
歎曰。
少時不知讀書之趣。
今乃知其味。
若假以十數年之工。
不至如今滅裂也。
謙虛
文章
自視欿
必詢疵病於人。
嘗曰。
東人量狹。
粗有所得
自足
不求益於人。
其間步趨漸窄而趨下。
虧盈益謙
有若無實若虛之訓。
當爲學者警省處耳。
趙公顯命按嶺節。
選士立師
風勵一方
禮致公爲本府訓長
公聚諸生性理諸書
頗有作興之漸。
知府李公
亦在講座
公對諸生西銘同胞兄弟之義。
亹亹懇惻
諸生悚然傾聽
李公亦動色
時當歉歲
李公頗以法律繩下
及出東厓
李公語公曰。
可謂長於諷諭者矣。
惜乎不能置諸 講筵也。
寧越僻處嶺峽。
素無文獻
公在 莊園
士子登門請業
公隨才講授
誠意懇至
傍近數邑之工聞風而至者甚衆。
數年之間。
有知趨向者。
湖西學者康柱宇訪公於直所。
進學次第
且曰。
聞諸師。
太極
公元712年
中有淸濁
信乎。
公曰。
山南鄙儒
素無學術
何足以識太極之奧。
雖然
嘗聞太極中本無一物
謂之有淸濁之理則可。
直謂之有淸濁則吾所未曉也。
康果服。
趙明從容語公曰。
鄕士晉塗甚艱。
公已筮仕
可做一縣
子孫計。
公若有意。
吾輩致力矣。
公謝以病甚年至
無意進取
趙歎曰。
公非今世士也。
公於飮食服御
亦有節度
常曰多食損精。
多肉損胃。
饘粥或至屢匱。
居處不蔽風雨
平生不御華美
往往有人不能堪者而處之晏如也。
惻怛
畜物
聞將死之聲。
則不忍食其肉。
嘗與數三長老
棲覺華寺。
大雨雪。
僧言華蟲下山屋角矣。
少年往捕之。
將以供夕廚。
公置前而撫之。
忽放之窓外
傍人皆愕然
公徐曰。
彼亦生物
不忍乘其困阨而幸之也。
雅好泉石
中年鹿門山水。
欲盡室棲遯
荷塘蒼雪諸公所力挽。
不能自引去。
及年且耆艾
厭世俯仰
鹿門精舍
與二三學徒居之。
讀易其中
旣而失火
挈家入陟州。
以從李休休故居而貧不能致身
晩而卜漁隱水石築數楹。
嘯咏自娛
八年而終。
嗟呼
古道不復。
淳風漸漓。
世方齷齪自好
日趨於薄隘。
而公獨今居而古稽。
遊心虞夏之際。
玩意於商周之盛。
而非先秦兩漢之書則不讀也。
發而爲文章。
渾浩雄偉
蒼蔚奇健。
屹然東方大家數
未嘗反之道德仁義
絶去文士浮放之辭。
以故符彩之著於外者
色溫而體舒。
氣和神淸
繁華而安澹泊
爵祿樂幽閒。
敎子孫則以謹厚周愼
疎財而好義
後學則以小學基本
而語治道則以周禮爲法度。
至其觀象玩占
惟恐入山之不深。
則又得於大易盈虛消息之義。
世之人。
徒得其文章之緖餘而欲以盡公平生
則淺之爲知人也。
光山金氏
士人漢翼之女。
後配奉化琴氏
士人德華之女。
俱 贈貞夫人
有子三男二女
男持先卒。
適士人南應召
卽前夫人出。
子擴,拄。
女適縣令權正雄
後夫人出。
持有子宗勛。
崇勛夭。
承勛,應勛。
女適金鼎燮,金始稷。
擴有一子幼。
女適朴處元
拄有子師勛。
女適張志曾,金忠鍊。
縣令嗣子思乙。
宗勛有二子幼
象靖以鄕里後生
幸得一再及門
瞻望德宇
不覺心醉而吝
釋。
今人事換貿。
歲月飄忽
俛仰高風
有欲從末由之歎。
乃其嗣孫宗勛與其門生諸君
辱授以遺文勘校之役。
且以遺事一冊。
責以紀德之狀。
自惟淺劣
無所短長
何敢屬辭比事
摸擬其萬一。
顧其責益勤。
不敢終辭者。
卒業遺集
撰次言行大致
以俟夫立言君子者之攷信焉。
謹狀
知中樞府淸臺權公行狀
公元1756年
公諱相一
字台仲
姓權氏
高麗太師之後
世有達官聞人
後世至諱大器
 贈司憲府執義
號忍齋
是生諱宇。
王子師傅。
 贈承政左承旨
號松巢
父子陶山門下
松巢公以學行重於世。
躋享于院祠。
是生諱益鄰。
生員
從學旅軒張先生
是爲公高祖
曾祖諱坵。
生員 贈承政左承旨
學行文章
號溝壑齋
祖諱以偁。
 贈吏曹參判。
考諱深。
 贈吏曹判書
妣 贈貞夫人慶州李氏
府使達意之女。
三世推 恩。
皆以公貴
公以 明陵己未月日
生于尙州近巖里第
聰穎端秀
八九歲。
屬語已驚人。
公敎訓甚嚴。
公恪受毋怠。
篤志向學
稠人
衆坐。
向壁潛玩
弱冠
已有志於爲己之學。
古人讀書治己之訓。
名曰學知錄
潛心佩服
二十三。
作自警詩。
有欲行千里道。
須要一字誠
孶孶聖敎
爲善雞鳴之句。
庚寅
釋褐選補承文院正字
壬辰
母夫人憂。
哀毁踰制
母夫人素惡雷聲
每當夏月轟殷之時。
輒抱靈座哀哭
是年
夫人李氏病革
公執喪甚嚴不入診。
至將絶。
以親命暫入面訣。
祖母夫人繼沒。
一室三喪。
禮制多礙。
古今
理喪持服
咸適其宜。
甲午
制除
正字
乙未
著作
例兼太常直長
公讓下位不受。
戊戌
成均典籍
己亥
直講
庚子
遷禮曹正郞
六月
 肅廟昇遐
以郞廳監董 因山
壬寅
 除兵曹正郞
未 肅而遞。
丙午
復 除兵郞不赴。
丁未
 除萬頃縣令
判書赴任
歲饑民困
爲文告諭
推誠賑救
民賴以全活
戊申逆變起。
先是民間喧言邊山賊。
公裁密書營門
使探其虛實
因馳往論備御之策。
歸卽發邑中丁壯。
修毁堞鍊兵器
時賊報日急。
人情洶懼
或有勸其移避者。
公辭以民心動撓。
爲閉門固守計。
邑人或有浮海入山
避難
一境晏然
爲政
撫民興學先務
監司考最曰。
讀書治民
政成學進。
己酉
判書公憂。
扶櫬而返。
朝夕歠粥。
不進鹽菜
辛亥
 除靈巖郡守
喪制未終辭。
八月
拜司憲府掌令。
上辭疏。
言正名分
擇守令。
修學校。
科擧之弊。
黨論之禍。
末言格君心之要。
累數千言
疏入留中不下
十二月入侍
 上曰。
向日陳疏。
語甚切實
予用嘉之
玉堂 啓曰。
權某林下讀書已久。
同參 講筵
 上許之。
時當立春
因辭疏。
以貞元仁智之道。
惓惓陳戒。
末言 殿下溫仁寬容
迥出百王
莊嚴剛果
少欠分數
不但 聖質本來爲然
只欲一施蕩平廣大之典。
以救朋黨矯激之弊。
不得不如此
今日頹廢之綱。
怠慢之俗。
若不惕慮奮發別加振刷
則決難革而新之矣。
壬子
又 除掌令。
癸丑
 除梁山郡守
未赴而遞。
 除軍資正掌令。
皆不赴。
甲寅
以掌令上疏陳民瘼
末曰。
 殿下憂勤圖治
已過十載。
盡誠於事天之道而災異疊見
勞心撫民之政而蔀屋愁怨
贓吏之法而貪贓愈多。
納賂之禁而賄賂愈行。
羣僚同寅協恭
用捨黜陟
私意不去。
多士勅身勵操
干冒盜竊
情跡狼藉
禮義廉恥
是爲四維
奔競之習漸甚。
君臣父子
何等大倫
綱常之獄頻起
以至名分壞亂
風俗薄惡
一國上下
惟利是求
臣未知所以此者何故
而竊恐 殿下誠心躳行
有所未盡。
終未見表端影直之效也。
九月
出謝又疏辭。
 不允
 上曰。
憲臣文學之士。
講好矣。
政院 啓曰。
憲臣學問行誼
大爲嶺人所推重
 上曰。
見之可知篤實之人。
旣非山林高蹈之士。
安可一向退伏
今須久留焉。
後數日。
辭罷而歸。
乙卯
軍資正拜山府使。
治一萬頃
邑有鷗江書院
草刱未備。
公捐月俸東西齋。
使諸生居齋讀書
時升講討
士子有興起。
戊午
棄官歸。
少遊淸臺
愛其山水明麗
藏修之志。
庚申
屋成
揭以尊道書窩。
自號淸臺
花種
讀書講學爲事
其閒居體物之樂。
見於著詩記。
自是年至甲子
 除掌令者六。
 除侍講院弼善,宗簿正,軍資正者各一。
皆不赴。
乙丑
奉常正謝 恩而歸。
九月
拜弼善。
入城疏辭。
遞拜司諫
獻納
尋罷。
丙寅
 除獻納成均司成
皆辭不赴。
 除司憲府執義
首言敎養 東宮
因陳學校科擧之弊。
末言涵養本原之道。
原疏留中
再 除司諫執義宗簿正。
皆不赴。
九月
通政承政院同副承旨
承 召在途辭還。
 除刑曹參議
十月
城上疏辭。
收還加資。
因承 命入侍
 上特拜副承旨
因問我朝從祠諸賢學問言行之詳。
辭謝訖。
對曰。
臣愚魯。
豈可詳知。
金宏弼鄭汝昌慘禍之餘。
文籍散佚
若干言行
儒先而已
趙光祖李彥迪
李滉所撰行狀甚悉
可以考据
而但少著文字
爲後人之恨。
李滉積學篤工。
著述甚多
可謂東方集大成之賢。
授受門徒甚盛。
有出世用
事業彰著者。
藏修林下
敎授後學者。
門路正大
無流入於異端
 宣廟中興諸臣。
多其門徒也。
十二月
承 命夜對。
上從容問曰。
當夜思慮擾擾
不得安寢
此時當用何工。
對曰。
 殿下勤於憂治。
思慮過度
致中夜失睡。
如此則易致損傷
古人三更不寐。
血不歸心
安身合眼
屛退閒思
自然神心歸宿
夜氣淸明
操存涵養
一端也。
因擧夜氣夙夜兩箴以陳戒。
 上又問求放心之要。
對曰。
其要在敬。
先儒論敬多端
然臣嘗有所驗行。
危險處。
自然悚懼無他念。
以此推之。
敬字惟畏爲近之。
 上曰。
此言誠是
又問見予心鑑否。
在於玉堂春坊
取見後有可達之事及中夜安寢之道。
從容達可也。
公對曰。
敢不唯 命。
第臣老鈍蔑劣。
不及衆人
猥得虛名
上欺 君父
誤恩每出本分之外。
顧問又及空疎之中。
不但私分罔措
其在 國體
尤有所大段妨害
臣罪大矣
退而陳疏。
略曰。
在家時。
伏覩 御製自省一帙
以爲三代以後
無此文字
 東宮自在冲年
耳擩目染
浹於骨髓
學問自能成就
氣質自能變化
萬年無疆之業。
基於此日。
昨親承 聖敎
取奉心鑑。
再拜莊誦。
其勉戒至意
一如自省編。
而其心法精微
工夫喫緊
進一層
無有餘蘊。
臣誠贊頌欽仰不已
第於澹然而靜則頓無一念之訓。
別有所感焉。
只此一語
息浮念安寢睡之良方
心體明鏡止水
一點塵浪。
血氣循軌而不亂。
自然當寢而寢。
當寤而
寤矣。
 聖上旣知此病而猶復有如此時者。
竊恐存省之工或有間斷於人所不知之處也。
 上嘉納。
戊辰
右副承旨
年滿七十。
陳乞致仕
陳勉戒。
俄陞左副。
二月
受由還鄕
臨發留疏。
弭災養心之道。
因申致仕
己巳
拜大司諫
 上以御筆親書司諫院司諫權相一九字于吏曹參議注擬末端
落點
是時。
 東宮代理
三辭不許
庚午
 除判決事不赴。
九月
 大駕溫泉
軍職在身
進住嶺底。
壬申
陞嘉善同知禁府事。
已而
 特除弘文館副提學
被 召不赴。
癸酉
拜大司諫
甲戌
 除漢城左尹同義禁兵曹參判。
不就
乙亥
又拜大司諫
時。
 上眷彌隆
每對 筵臣。
累降褒美之 恩。
或稱雅潔
或稱篤實
或稱讀書儒學問之人。
念其年老固竆
該司優老之典。
道臣賙恤之 命。
發於 筵敎。
公每聞 命。
惶蹙若無所容。
尤以身退秩進在野朝銜
爲大未安云。
丙子
纂修廳堂上被 召。
上書進學修身之道。
末言離違軒陛已過累歲
中夜北望
不堪心懷渺渺
每誦朱夫子封事不惟臣之蒼顔
髮已迫遲暮
仰天顔。
覺非昔時等語。
自不覺傷感涕零
一侍 离筵
獻忠悃。
又臣寤寐至願
無以致身遠路
一念耿結
不能暫忘。
仍申乞骸之請。
正月
道臣從厚食物擧行
賜衣資食物。
上箋謝。
丁丑
嘉義
二月
 中殿昇遐
三月
 大妃繼陟。
上書陳慰。
戊寅
公年八十歲。
 上傳曰。
權相一
二品實職然後可入東銓。
明日政卽擬。
以示予惓惓之意。
於是陞資憲知中樞府事。
入耆社。
六月
大司憲
己卯又拜。
五月 除知事
七月
不安漸。
整頓上書籍。
十一日丑時
考終正寢
時大雨數日。
皋復而止。
九月某甲
葬于山東果雙洞坐壬之原。
會者四百餘人
訃 聞。
 上震悼
遣禮郞致祭
資稟淸介
符彩精明
皎如玉樹臨風
幼襲庭訓
長益勵志
潛心性理之學。
以尊德性問學
進修之門。
以毋自欺愼其獨。
省察之要。
而最愛朱夫子悚然如有所畏之訓。
書諸冊面。
揭之座右
修身用力之地。
每誦義理難追尋。
工夫間斷之語。
未嘗三復致意焉。
日用動靜之間。
常有所事
義理之辨。
工之方。
一以退陶法門準的
平居未明而起。
誦書靜默
常聳起精神
竪起筋骨
疾病氣倦。
未嘗見不冠不帶。
事親就養無方而必盡其歡。
奉祭稱其有無必致其誠。
至於自奉
則衣取蔽體
食取充飢
不以貴老加養。
尤嚴於麴糱害性之戒。
治家有法
內外截然
務農節用
保家良規
別嫌明微
一毫妄取與於人。
接人則言溫而氣和
禮恭而情摯
同志亹亹講討之工。
後生惓惓接引之方。
其於庸拙愚賤
尤所矜惻
每勸之以勿事遊浪
以故無不各得其歡心
爵秩愈高。
益厲難進之志。
而愛 君憂國之誠。
不以退閒而暫忘。
往往發於夢寐
見於詩章
西來人。
必問 聖候之安否
縣邑
視民如傷
治本
興學育材己任
不爲赫赫近名之事。
而士慕民悅。
久而不能忘也。
讀書不以博觀記誦爲事
而要以眞知實得爲務。
爲文章。
專以理勝爲主
寫字端方
不爲潦草
早有能詩聲。
晩而得濂洛遺響
冲澹蕭散之想。
玩物適情之趣。
常謂科擧壞人心術
後生讀書治農而不敎以擧業
庠序文會
必以講論經旨爲務而不設試場也。
自夫退陶先生有四理氣之論。
而世之喜合惡離者或病其分析已甚
隱憂寤歎
取濂閩以來相傳旨訣。
以斥認氣爲理之病。
講論書疏
以是爲學問之頭腦
讀者玩其遺集有得焉。
足以見其平日入路之正。
用工之篤。
卓然自立衆言嘵亂之中。
而其發明墜緖開牖後學之功。
詎不偉矣哉
公所著有初學指南觀書錄,近思集解昭代備考家範歷代史抄常目詩文,雜著,日記藏于家。
公初娶宣城金氏進士可柱之女。
無子。
再娶驪興李氏進士萬英之女。
一子煜。
三娶眞城李氏通德郞柔之女。
退陶先生六世孫。
俱 贈貞夫人
側室子二。
熻,熠。
女適金一東,張趾栻。
淸介志行早沒。
族子復仁爲后
參奉
女適朴泰慶,金中柱,李正胄。
復仁一子遵。
女適李時行,崔柱河
靖之愚。
亦嘗一再登門
辱蒙提耳之誨。
每欲亟起請益。
以卒承嘉惠而公奄然棄世矣。
懷仰德儀
常切悼歎之私。
日。
公之從姪𤍿著家狀遺事
備述言行事業
而辱委以紀載之文
惟庸陋。
何敢與聞此事。
三辭不獲命
則自惟事契之重。
不敢自外
竊據家牒而略加刪潤
以塞孝子賢姪之請。
且以俟秉筆君子采擇焉。
謹狀
先府君遺事
公元1736年
先府君李氏
諱泰和
字來仲
初字聖徵
以稱於世也久。
故呼者莫易也。
勝國時。
有位門下侍中文孝公稼亭先生諱穀
文靖公牧隱先生諱穡
爲十二十三世。
高祖諱文英
利仁察訪 贈承政左承旨
妣淑夫人柳氏
議政文忠公西厓先生成龍之女。
曾祖諱弘祚。
懷仁縣監。
號睡隱
從季舅修巖公學。
因娶于永嘉而宅焉。
子孫遂爲永之人。
淑人南氏
副護軍諱煌之女。
祖諱孝濟。
通德郞。
恭人聞韶金氏
煕之女。
曹參議諱涌之孫。
考諱碩
通德郞。
詞翰一世
不幸蚤世
恭人鵝洲申氏。
曹佐郞諱圭之女。
弘文館修撰 贈承政院都承旨達道之孫。
恭人有娠
十四月。
丙辰正月六日寅時府君
資質重厚
弱不好弄
年十四。
通德府君憂。
持喪成人
弱冠隨衆入試闈。
寫卷未了
有過者蹙墨筒漬染
不可辨字。
左右厲聲呵叱
府君遽止之曰。
事出无妄非故也。
遂袖卷而出。
無幾見於言色
聞者皆稱嘖也。
癸酉
授室于掌樂院主簿密菴公諱栽之門。
周旋出入之久。
得聞處心行己之方。
莊重𥳑默。
喜怒不形
凡事務持大體
若無甚可否
至臨事。
毅然自持
不可回奪
與人交際
不苟爲然諾。
見其有不義
正色規警
儕友皆畏憚之。
不喜峻激
持論平恕
人亦不甚怨之。
大有定力
雖當倉卒
不爲禍福利害所動。
其子登科第
榜子入門
凝然色喜
簡潔
不喜聲色
不治產業
好施與。
故舊貧竆
往往解衣也。
子弟甚嚴。
厲聲呵禁而自不敢犯。
婢僕亦皆畏戢不敢爲非
小兒
諄諄說誘
開發蒙蔽
諸子遊學四方
盡力資給
不計家之有無也。
太恭人性嚴有法度。
享八十有八年。
府君懽侍左右
早輟擧業
非甚不得已
出入
晨昏定省
不以老自懈。
丁巳
遭憂
哭奠拜跪。
必身莅。
不代子弟
奉祭祀。
嚴而愨。
處宗隣里
和而義。
尤嚴於男女之別。
嘗曰。
人家敦睦
往往內外無節
惟敬有禮
爲可久之道也。
平生讀書
如漢
公元1748年
大學
至老猶披筭誦讀
或至夜分
諸子自少侍側
未嘗見其無事廢書時也。
嘗誨諸子曰。
士子行己有法
彼以文辭而已者陋矣。
擧業不可廢。
隨分應之。
不可得失累其心也。
見世之競葩藻功名者。
不啻若浼己也。
行傭丐衲。
時或招與之語曰。
安知人才混迹泥塗乎。
每有愛 君憂國之念。
時政得失
輒形於憂喜
天文地志
亦嘗留意曰。
此亦非儒者度外事也。
戊辰春
示疾
三月十六日未時
考終正寢
享年七十有三。
其年五月日。
奉窆于治南外野峴負乙之原。
先妣府君一歲
幽閒靜淑
太恭人以禮。
府君順以正。
丙申十二月十三日
遇痘疾奄棄諸子
有四二女
男長後靖。
憲靖早夭
次象靖。
文科曹佐郞
季光靖。
出后從祖叔父
女長適權正中。
次適趙學經。
早夭
一子不育
側室二人
達靖,式靖。
女適申處仁,金宗玉
後靖有一男三女
男幼。
女適金紹,呂仁復,朴思沃。
憲靖一男𪣁。
象靖有一男埦。
光靖有二男一女
男長㙖,次幼。
女適張壽勛。
權正中有一男四女
思九
女適金挺潤,
始玉,㝡源,金剛鍊。
式靖有二子幼
處仁三女幼。
嗚呼
府君淸修閒養。
未嘗求知於世。
惟有一二執友
蓋深服其操槩而今亦無復在者。
不肖等矇無知識。
不足闡揚先烈
使潛德幽光
翳然日就湮沒
則不孝之罪。
又孰逃焉。
謹以所得侍燕之際者而掇拾爲文
寧質而不敢華。
寧漏而不敢溢。
所以仰體先志也。
將以扳控於當世秉筆君子
庶幾得一言之惠。
表飾墓道
少伸人子罔極之痛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