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潭先生集卷之十八 (自动笺注)
性潭先生集卷之十八
 碑
  
參判朴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元1781年
公諱奎壽字瑞一
粤在 先朝
職經銀臺
退處鄕廬。
終焉計
今 上辛丑
年滿七耋。
位躋亞卿
無意仕進
肅 命旋歸
瀟灑幽居
逌然有自適之趣。
翌年臘月初四日
早起盥頮
正其冠巾
娛以棊樽。
氣貌整暇
少頃翛然而逝。
後之人欲知公者。
宜於斯觀之也。
竹山之朴。
高麗政丞文匡公全之鼻祖
入我 朝有諱元亨
議政文憲公號晩節堂
是生諱安性
左贊謚靖安公
三世至諱信龍。
宣傳官領兵赴義州
丁卯虜亂。
力戰死之。
 贈兵曹參議
是生諱商贒。
錄用之 命。
以親歿讐虜
未得返葬
自處罪人
不仕以沒世
寔公高祖也。
曾祖諱諄僉樞
祖諱東標 贈左承旨
考諱世鵬 贈戶曹參判。
兩世貤典公貴也。
妣 贈貞夫慶州李氏
學生泰之女。
公以壬辰二月初十日生。
聰悟
九歲嘗受陽節潘氏書。
一讀輒誦。
一字差爽
判公又從以督課
文藝日就
不屑詞章之習。
從事明經擧業
癸丑司馬
戊午大科
院除察訪
甲子陞典
公元1805年
籍。
連除禮曹佐郞正郞
乙丑移騎郞。
憲府持平
丁卯諫院正言
自後除拜者。
內職則掌令,獻納奉常掌樂宗簿軍資正,司成左右通禮
外任順天,北靑,泰安成歡
甲戌丁內艱
哀毁踰制
庚辰判公憂。
持制盡禮
一如前喪。
制除 除旨屢降。
乍膺旋遞。
戊子居臺抗疏被謫。
未幾 宥。
癸巳特受 恩命陞資
拜兵曹參議
銀臺連拜副左副。
出爲南陽府使。
乙未逆臣德師所構誣竄鍾城。
閱數月宥還。
辛丑嘉善階拜同知禁府事工曹參判。
歿後二年甲辰冬
 上遣禮官致祭
墓在定山白谷驛村壬坐原。
公誠篤至
一切不違親志。
判公性度嚴厲
而公承奉惋愉。
終始罔愆。
奉先之節。
克致誠愨
因心之友。
每歎終鮮。
以至睦婣任恤
不用極。
羣從之窮不能支存者。
盡心率育。
親戚之貧無以婚喪者。
竭力助成
立朝四十餘年。
持躬謙恭
秉心公平
其在臺閣
不爲矯激之論。
於義忠逆之辨。
嶄然嚴截。
竟致異趣者之齮齕擠陷
典郡府。
治尙廉簡
頗有蠲弊恤隱之政。
永感以後
不以榮利嬰其懷。
平居嘯詠寓所感。
端坐靜默
若有所思
素於文辭不甚致力
而䟽啓詩律
不失作者體格
凡其接
處事
不出於謹䂓度
胤子登第
常以滿盈之懼。
進取之誡。
隨事誨飭
勤勤不已
交遊之際。
表襮不設。
愿欵之意。
親踈無間
識者皆以厚德長者穪之。
苟無忠信之著。
有孚如是哉。
公配貞夫全州李氏
掌令義宗女。
大君和之後也。
梱範甚懿。
女士
年五十五而先公十三年卒。
墓距公塋兆爲數里。
在後洞負坤之原。
繼子聖泰前承旨
三女長適尹處厚
次適任焜。
次適趙克永。
聖泰娶持平李晉吉女不育
取從子敏應爲後。
再娶廷最女。
生一男敏憲。
側室五男
敏愚,敏懋,敏愈,敏𢙄,敏恕。
二女長適金厚淳。
次幼。
尹壻一男宗肅
任壻一男喆常。
一女金亮欽進士
趙壻三男樹政,樹敏,季幼。
敏應一女李彧淵。
嗚呼
公早登科第
克享爵祿
而亦得天年以終。
固未爲不展其才志
而後嗣之甚有穀似以襲簪紳者。
益可驗其餘慶也。
承旨君將竪墓石而求余文
文雖拙。
有以諗夫今與後也歟
銘曰。
早歲高科
小成大闡。
臺省歷敭
州郡屢典。
谹議茂績
隨處而有。
晩躋卿班。
銀臺水部
暮境榮途。
我思且。
悠悠閒趣。
湖鄕之廬。
翛然耋齡。
乘化而歸。
永世白原。
貞珉垂輝
判書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元1783年
當宁六年壬寅五月
 上命御營大將李公柱國射于春塘臺。
甚稱公矍鑠
以梧二字 賜公爲堂扁
八月公以兵曹參判。
入直省中
 上手頗牧二字而題數行文於其紙尾
召公以授之。
越五年丙午
逆臣善復以訓將就捕。
事多危疑
是日半夜。
 上特命代爲大將
感泣出膺
鎭軍情。
自是 聖眷益隆。
久爲朝野倚重
及卒訃聞
 上震悼曰此將臣
卽予御極後首擢授戎垣之人也。
氣像魁梧
人品牢確。
予嘗所倚仗而眷毗者。
今聞長逝之報。
爲之傷衋。
今焉已矣
何以更見。
嗚呼
將臣而厚被恩寵者。
從古何恨。
豈有如公之得此於 聖明者哉。
猗歟盛矣。
公字君彥
 定宗大王十子德泉君諱厚生
寔公十一世祖也。
高祖諱尙敬
武都事
陪 昭顯世子潯陽
甚見嘉愛。
逮 孝廟登極
優被 恩遇
官至統制使
曾祖諱蕃。
 贈左承旨
祖諱道明 贈戶曹參判。
考諱涵 贈左參贊
三世追典。
皆以公貴
妣 贈貞夫人綾城具氏。
 贈贊成尙禎女。
公以肅廟庚子三月二十二日
生于竹山文村庄舍
是夜參贊公夢黑龍蟠于樑上
化爲駿馬
立于軒中
遂命
公元1800年
小字曰駿得
二歲而孤。
稍長事具夫人盡其誠。
氣宇俊邁
儼若大人
先輩已期以國器
十四歲丁具夫人憂。
哀戚甚有足以感動傍人。
公有覂駕之氣。
旣冠從事武業
庚申增廣科。
辛酉宣傳官。
訓鍊主簿都摠府都事經歷
乙丑訓鍊判官陞副正。
戊辰咸陽府使。
未及赴。
日本通信使從事官曺命采啓請爲軍官。
俄而啓下禁衛營郞廳。
公曰吾以一郞官
豈可萬里之役。
况浮海壯遊
男兒快事也。
遂入日本
漆齒之徒見公威儀神彩
爭相指點讋服
己巳拜戶曹佐郞
除蔚珍縣監。
居纔半歲
政績甚著。
訓鍊正。
辛未陞資爲滿浦僉使。
內禁將。
旋拜宣川府使。
改築惠林山城
以重控御之勢。
入爲訓鍊千摠
甲戌忠淸水使。
繕修戎器
飭勵舟師
綢繆之謀甚勤。
乙亥陞慶尙右兵使。
周歲遞歸
旋出爲安岳郡
未幾因事上京
不復還官
丁丑會寧府使呈遞
進階拜喬桐水使。
宰臣外補
才赴卽遞。
御營中軍都摠副摠管
戊寅禁軍別將
再赴喬桐。
遭子喪自官次挈眷下鄕
己卯北兵使。
坐於評事罷歸
監司於公。
略有恚恨之端。
乃以裨將濫騎聞于朝。
坐謫龍仁。
庚辰宥還竹山下。
其室曰退報。
公元1762年
日與村翁野老
對碁樽話桑麻自娛而已
屢除御營中軍禁軍別將
不就
壬午除禁衛中軍
免不得
遂入
五月轝士大將奉 永祐園廞衛。
役訖除副摠管
十二月黃海兵使。
乙酉副摠管
丙戌除統制使
凡其鍊士理財撫民祛瘼之道。
靡不留神致力。
尤以三南船案之弊爲深憂
乃狀啓條陳
以請變通
 啓下籌司。
終不覆。
己丑平安兵使。
適有南塘築城之議。
廷議咸欲土築。
公獨持石築之甚堅。
 上怒曰好容貌固執也。
 命削公職
時相之嫉公者。
乃欲陰中
提出統帥狀聞事而奏之。
至勘以奪告身
公遂退居冰湖
小亭名以二可。
盖取滄浪淸斯濁斯之義也。
九月金剛
十月捲歸竹庄
公身雖鞅掌職務
而心未嘗不在鄕社間。
嘗使善畵畵出陶靖節歸去來辭而付着小屛。
坐卧常玩
公之雅趣槩可想也。
庚寅坡州防御使
遞拜副捴管訓鍊都正禁軍別將
壬辰平安兵使。
居未久以都監中軍遞來。
癸巳迭授左右捕將。
丙申捴戎使。
今 上嗣服之初。
訓鍊都正。
因兼 梓宮轝士大將
丁酉復授捴使尋罷。
叙拜右捕將。
戊戌平安兵使。
未幾罷遞。
己亥八月 上幸驪州 二陵
廣津 特
公元1779年
除公御營大將
公方摠戎軍。
留陣 闕外。
自陣追到南漢
受符扈從
 駕還兼授左捕將。
 上命諸將臣耦射於春塘臺。
發矢五中
特被 嘉賞
加階嘉義
九月移拜摠使
庚子二月還授御將
三月除漢城府左尹
剖决嚴明
公嘗入侍
 上曰京兆事惟卿是恃。
辛丑摠使兼左捕將。
 特授左承旨司饔院副提調
復除左尹同義禁。
壬寅二月御將
三月拜刑曹參判。
六月拜禁將。
八月左承旨
當 親試閣臣時。
特差試所承旨
格外 恩數也。
尋拜兵曹參判。
復授左承旨左尹
癸卯試官試射時。
以九帿居首。
進資刑曹判書
甲辰除知中樞知義都捴管
復拜御將
乙巳除判尹知訓鍊
丙午特拜訓鍊大將
丁未以病遞。
連除都捴管知義禁尋。
拜禁將。
移御將。
己酉除知中樞
復授訓將。
 顯隆園遷奉時以梁舟事。
爲工判鄭昌順所誣奏
遂被 嚴譴豐川
 上旋覺其誣。
因到配狀。
 特賜宥釋
還朝 命爲轝大將
庚戌優老陞資正憲
御將
辛亥捴戎使。
壬子 朝令有武臣直領出入之禁。
公適因人之問。
以爲吊喪時當白直領。
而吊罷卽宜還着直領
如此禮意與 朝禁
不相悖矣。
遂致訛傳
公元1794年
天翼出入不可
至登於 筵聞。
以不遵 朝令。
命竄白翎島。
有日
 上下敎曰聞其行五日始到三百里。
可想其實有病。
其所到處 命定配所
公至海州聞 傳敎
仍編於海。
未幾 上特軫其病情乃 命放宥
還到江舍。
杜門訟愆。
感祝 聖德
以爲衰癃之喘。
無復酬恩之望。
吾子中有出身事 主。
以伸吾未卒之志則庶矣。
遂令曾孫載肄習武技
甲寅陞資崇政
摠戎使鄭民始以摠廳還穀事。
執咎於公。
至有 筵達。
遂被 譴削之典。
公之以骯髒見忤於文纓諸人久矣。
自是乘時生釁。
齕齕不已
以至蒙 叙踰年而亦不付軍銜
乙卯 上特命壯勇營付公曾孫弘於額外衛。
翌日 下敎曰聞李某尙不付軍銜
卽爲付之而使 誕日候班。
公自江榭詣 闕班。
是日 上特命宣傳官廳李載弘。
遂付宣傳官。
翌日 特除公訓將。
又 命兼察禁御兩營
仍令入侍
 開釋不已
以不掎摭之意。
申及於臺疏之 批。
公益復感泣。
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心焉
丙辰春 園幸時。
 上特念公老憊
令他大將代以扈 駕。
公因賓對奏曰遷園以後
臣一隨駕
每切耿結之忱。
今忝在元戎之列。
公元1772年
職當扈從
 聖慈垂念
特令勿扈。
而顧臣一殘喘
猶堪自力散班陪從
謹當追躡 淸蹕之後
特許之。
卽授舟師大將
使之先詣江頭
公隨到華城。
 上深致眷念
頻 賜御饌
當 元子誕辰前一日。
 特差公劒。
感激殊遇
每欲一罄素蘊
至是因辭疏歷陳軍制
其畧曰我國軍束伍之䂓。
倣用周室兵農之制。
分番之法。
採取家長征之例。
壬辰以後
五衛變而爲諸營。
則 祖宗朝隨時沿革之意。
猗歟盛矣。
京城八路根本
輦轂之下。
見存軍額
不滿萬數
故臣常憂軍制踈虞
每念先正臣李珥養兵十萬之說。
未嘗三復永歎
今我 聖上深軫宿衛單弱
特設壯勇一營
從今以往
京師控御之地。
增修陰雨之備。
前聖後聖
其揆一也。
臣固欽仰莊誦之不暇
而第伏念禁御兩營鄕軍上番之法。
以爲守御之道。
以爲操鍊之
當初設施
非不美也。
而上番之
五年一次
及其遞番。
不過二朔
其所操鍊者。
殆同十寒一曝。
坐作進退
隨人頤使
指揮號令
人口吻。
下鄕之後
依舊茫然
則安在其敎鍊之法意也哉
且况往來之際。
費糧資。
廢農棄業
妻兒呼庚
上番之弊。
有如是矣。
臣愚見。
若永革鄕軍上番
上身布與保米。
兩營軍額以各營軍校子枝及五部良民有根着者
各限一千名塡充
俾作二司十哨之制。
恒在都下
一年接濟之數。
假令元兼料並米爲一萬四百餘石。
奉足及草價等所用爲二萬三千四百餘兩。
並計爲七萬五千三百餘兩。
其所捧。
其所用。
其所贏餘。
各爲二萬餘兩。
兵志曰軍無財士不用
命儲財需用
實爲富彊之術。
以此不虞之備諸般雜用
足食足兵
莫過於此。
鄕軍則可無廢農往來之苦。
民則庶有沾料資生之道。
豈不兩便也哉
宮墻之外。
設置五營
入直將官軍卒
分掌五更
替相廵綽
宮墻𤄃遠。
間有山麓一遭
週迴動費一更
廵卒過去之後
有時間斷
誠極踈忽
宮墻間數爲二千六十四間。
今若於五十間設置軍舖
以字內營入直軍卒分排守直
而每舖以軍四名分置
則舖爲四十一處。
軍爲一百六十四名內。
二名交替行廵當舖之內。
五營入直軍元數合爲二百六十五名。
軍舖分直者外各該哨官領在直所。
時時摘奸。
營門將卒又爲糾察勤慢。
則其在警廵無間斷之憂。
嚴密之效矣。
諸道之設置水陸軍兵
因其緩急
各爲其用。
南人之慣
公元1797年
於船。
北軍之閑於騎。
此其習熟之然。
理勢之常。
平時團束皆取其長。
水營管水軍多在山邑
甚至水營三四百里之遠者。
名以能櫓。
全昧操柁。
則臨急遠徵
何所用。
以爲水軍之在山邑者。
陸軍之在沿海者。
並相換定。
則便宜之政。
莫大於是矣。
 上賜批曰君爲元首股肱以喩相。
腹心以喩將。
諫官耳目
承旨喉舌
近取諸身。
一則不可
腹心最緊且重。
五官元戎之緊重。
尤倍兩營
近日復畀之擧。
不以旣耄而難之。
予知卿之可仗。
觀於用卿捨卿之異於凡帥。
慧眼達識
必有窺其相與之際者。
卿之所陳一二條。
卽予嘗所檃栝彌綸
以求其易行之術。
以待其可爲之期。
夙宵一念
寤寐如結
一欲展施而後已。
若使此計成而轉以及於大於此者。
則均役之 聖志可明。
初元設言可踐。
三軍萬民擧在帲幪之中。
而如卿所云上番之停番。
軍舖碁置方畧
不期而採
其時與有榮於卿大矣
環視有位
語孰到此。
所以一聞犂然
丕加嘉乃。
附陳水陸軍換定事。
許令廟堂禀處。
仍 命入直把捴賷下 批旨。
曠典也。
衰病轉甚。
強策視務。
惟恐孤 恩負國
惕勵不已
丁巳右相尹公東筵白公病沈
公元1798年
篤狀。
 上大愍念
許解戎柄
公乘少間
呈由省墓
及還 上特命入侍
乃以行役安穩
深致喜意
縷縷 恩諭。
有出尋常
戊午元朝
參候班。
重添感冒
閱月沉綿。
三月二十三日
卒於水橋私第
 隱卒之典備至
至有嗣孫待闋服調用之 命。
某月某日葬于某山某坐原。
公德沈毅
度量寬弘
做事不動聲色
接人而不設畦畛
不喜人之苟且卑屈
若見其志操勁直者則中心好之。
若己有之。
其所愛惡
不以親踈而或偏焉。
常以祿不及養爲至痛。
忌辰哀哭袒括時。
雖在大耋
不廢將事
粢盛豐腆
而亦豐昵之端。
奉先凡節。
盡誠無憾
承奉諸姊而友愛甚篤。
軫恤諸族而敦睦靡極。
持躬御家。
一切勤儉爲務。
床席几案
蕭然寒士
家敎子孫
必因其材而利導之。
孫載毅之甚有文識。
弘之克就武業
亦其一事也。
平居喜讀論語
篤老而亦不輟誦。
古人半部陛下之意也歟
愛君一念
根於天性
立朝以來
始終言行
罔非出於丹衷
在 先朝兵使尹九淵酒禁極刑
翌日 上顧謂諸臣曰禁酒以後飮酒者乎。
諸臣錯愕不敢對。
公對曰臣非不畏法
而或有因病竊飮之事矣。
 上良久曰不欺君
是眞
公元1778年
情。
是日在班者無不相顧失色
公之秉心無僞
於此可見矣。
厚謙威勢鴟張
門庭閙熱
不趍附者輒被毒螫
而公拒其招誘
終不投跡
國榮當路
驕恣無比
或謂公曰彼見高年卿宰而亦起動
獨於公起而迎接
是豈好意
公笑曰死生命也。
亦不隨衆出入宿衛所。
善復於公爲內從。
而公每事相關
甚爲其所忌嫉
志節之確類如此。
公在御營時。
 上敎曰處官奉公能否
無事無以區別
須於閙端起後。
可以知。
密探奉 命行止事言之。
各營有甚不甚之殊。
而聞卿獨不甚䂓䂓於是
可謂將臣之體矣。
予誠喜而不寐。
公之以直道事君。
竟得受 知至此者
豈不偉哉。
公配貞夫南陽洪氏。
學生繼相女。
忍齋六代孫也。
生於戊戌
十八歲歸于公。
婦德甚備
未嘗少違夫子意。
公每自謂夫婦知己
年五十五而歿於壬辰
葬于文村。
公卒移厝於公墓越岡艮坐原。
一男炫早歿。
一女適尹範圭。
炫生應五進士
尹壻生二男
孝儉訓正,悌儉。
二女長適李馨秀宣傳官。
次適鄭恒柱。
五生五男
長載毅,次載宣傳官,次載寬。
餘幼。
一女適尹守任。
嗚呼
公以傑特之材。
獲被 兩朝眷遇
身任將閫
歷敭中外
時丁昇平
未有勳烈之樹。
一心盡瘁
爲國干城
使凶逆畏戢者。
不可無功業矣。
若其前後大關戎務者。
不得次第亟施。
而 批敎所謂不期而採者。
在公爲榮。
如何哉。
公之屢蒙衮褒於 聖朝者。
可以彜鼎竹帛垂耀百代矣。
今於公墓碑。
余何敢有贅辭
銘曰。
環東一域
公爲干城
何論勳業
幸値昇平
卓犖之材。
魁偉其容。
立身 兩朝
䧺韜孤忠
暮境戎垣。
一味矍鑠
 宸筆親授
期以頗牧
堂扁維何。
 賜以梧
 聖眷冞隆。
腹心之托。
公於 邦家
丹衷愈炳。
鞠躬盡瘁
乃其所秉。
志氣骯髒
詭隨是耻。
權奸所憚。
忠藎所恃
歷敭中外
罔非戎務
到底綢繆
克備陰雨
間被 譴謫
旋獲寬宥
感戴益深。
 恩遇益厚。
何以圖酬。
素蘊庶罄。
疏陳軍制
冀蒙 裁定
十行綸綍
極其溫諄。
曰卿所陳。
犂然一聞
 衮褒丁寧
遹將有施
嗟公捐世
可奈殄瘁
公有 寵章
宜鐫彜鼎
公有徽蹟。
國乘
一丘堂封
有屹貞珉
我辭非諛。
用示無垠
兵使權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諱字翼哉
干城之材。
耋齡始按兵閫於湖西
矍鑠幹當
築城之役。
殫竭心力
鎭日臨蕫。
屹屹
公元1781年
堵。
次第就完。
邑宰之慢於戎政者。
擧其尤甚而啓罷數人以勵之。
凡諸陰雨之備。
克紆良籌
及其臯復于營衙。
軍卒吏民
莫不痛號。
無實德所孚。
如是乎。
公之平素徽蹟。
於此數端。
可推而知也。
吁其偉哉。
安東之權。
肇自高麗太師諱幸
是後冠冕奕世
文坦公漢功,花原君仲達以下幾世。
至諱濬號霜嵒
文科
昏朝沈滯下僚
及 反正除牧使。
以文識政績著于世。
是生諱克有號愚川。
參奉
寔公高祖也。
曾祖諱釴進士 贈司僕寺正
祖諱會亨 贈左承旨
考諱壽龍 贈戶曹參判。
三世 貤典皆以公貴
妣贈貞夫晉陽姜氏。
學生汝寬之女也。
公以 景廟辛丑六月十二日生。
禀質超凡
長者甚加奇愛
自在齠齔
儼如成人
判公喪。
持制致哀
及葬前八日。
夫人自裁下從
則號隕益甚
見者皆涕。
旣早喪兩親
乃育于舅氏
文藝凡節。
不煩敎督夙就
長見識甚明。
期以成立門戶
一日惕然歎曰子欲養而親不在
命也。
立身揚名顯父母。
豈非孝之終乎。
從事武業
 英廟庚午登第
壬申宣傳官。
甲戌爲羅暖萬戶
丁丑訓鍊主簿
戊寅都摠都事訓鍊僉正。
己卯出爲黃海虞候
乙酉除明川府使。
公元1770年
政以興學勸農先務
而穌殘祛弊者甚多
逮其瓜歸。
一境士民呈書營門
願得借冦
庚寅京畿中軍
辛卯忠壯將。
壬辰拜內禁衛將。
癸巳樂安郡
郡多弊瘼。
素稱難治
前後罪遞者相續
朝廷甚憂之。
上命選其剸劇之才。
銓官以公擧擬而受點
任之初。
勵精圖治
百弊俱興。
一境自謐。
敗局得人居最
上嘉政績
特加嘉善階。
甲午移除多大浦僉使。
爲政數月。
鎭卒歡呀
流民爭集。
及其以微眚遞歸
遮道灑泣者甚衆。
至以百錢奉獻
公不欲孤其意。
乃揀一大錢而受之。
丙申昌城府使。
有所拘卽呈遞
戊戌羽林將。
尋遷內乘
冬除長淵縣監。
蠲稅祛瘼。
一如樂安時
伯知公克幹凡務。
乃以延安堤堰改築事。
專委於公。
盡心董役
極其鞏完。
澤及久遠
癸卯除肅川府使。
見訓局所奪補民筒一事最爲民瘼
力圖還推。
使民得以安堵
殿最。
廉謹其人惜乎將老爲目。
公適上京
承 命入侍
 上使之擧顔而曰爾之顔貌
尙不衰謝
退待有 命。
乙巳移除宣川府使。
旋卽仍任。
後有去思碑。
丙午除鐵原府使。
時當窠闕
 上命擇人擬望。
銓曹三度擬入。
輒皆見退。
卒乃以公首擬而特蒙 恩點。
未幾遞付護軍
是冬
公元1786年
特除黃海水使。
三月移拜忠淸兵使。
己酉年六十九。
而以三月九日卒。
咸陽
五月行窆禮。
翌年移厝於郡南連珠山之申坐原。
嗚呼
公幼失怙恃。
常痛其欲孝不得
乃事二兄如事親
克致愛敬
及遭割半之慽。
撫養孤寡
盡其恩義
供薦先祀
備其成禮
自其處家以至居官
一從忠信上做去。
茂績之著於州鎭藩者極多可穪。
西原崇墉
延城之完堰。
豈不爲捍寇澤民一遠圖哉。
平居潛玩思傳。
晩歲喜看禮經
持躬秉心
罔或放倒
嘗摹出朱子眞像。
妥奉於丹城之新安齋
甚爲士林歎賞
至於裵晉公畵像贊。
有時諷詠
若有默契
公之志氣槩可想也。
貞夫密陽朴氏。
學生震球之女。
婦德甚備
一男懋中先達
側出二男任中,徽中。
四女長適鄭厚采。
次適鄭鎭臣
次適鄭述采。
次幼。
先達生一思祖
二女長適盧錫臨。
次適申學祖。
思祖樹碑墓徑。
余文甚勤。
噫。
余於公之按節西原
稔聞綢繆戎務甚盛矣。
是可銘也已
銘曰。
公干城之才。
晩居兵閫之職。
矍鑠哉耋齡。
遹被 聖朝寵擢
若將有所樹立
惜乎遽爾臯復。
惟彼陰雨之備。
儘可徵其徽躅。
矧伊焯焯文行
蔚有遐陬
穪服
屹玆貞珉之刻。
尙其永世不泐。
左諭善尹公神道碑銘(幷序)
公元1789年
粤在 正宗二十一年丁巳四月二十二日
 元子宮開講之禮定行。
賤臣忝叨師傅之名。
左諭善尹公與之周旋 講筵
右諭善李公直輔陳疏不就
賤臣卽辭而退。
 上乃以 胄筵之講。
專委於尹公
承命殫誠。
進講不輟
 睿學益就高明
公之輔導
於是甚大。
朝野莫不瞻聳興歎
嗚呼休哉。
可以垂耀百世也歟
公諱得孚字士休號信齋
海平人
麗朝左僕射君正爲鼻祖
自是世襲勳爵
入我 朝有諱彰府使。
歷幾世至諱忭文科監正號知足菴
 贈領議政海澄府院君
靜菴門人
載東儒士友錄。
是生諱根壽。
左贊成海府院君謚文貞號月汀
寔公六代祖也。
高祖諱宗之
官府使號白蓬。
曾祖諱㙐司圃別檢號寄傲堂。
祖諱聖冕 贈吏曹參議
孝行篤至
考諱源 贈吏曹參判。
科斂跡。
世稱處士
兩代 貤典皆以公貴也。
妣 贈貞夫迎日鄭氏。
縣監津之女。
公以 景宗癸卯三月四日生。
纔學語。
已喜讀書
不煩敎督
文藝日就
處士公置塾舍。
扁以一樂
而使公羣共處勤課。
公甫成童
盡通七書
乃以處
公元1753年
公命受業於黎湖朴先生弼周之門。
子丁處士公憂。
哀毁踰制
幾至滅性
服闋値一樂堂諸生之散歸。
獨居書樓
潛玩經籍
孶孶不已
癸酉當鄭夫人癠憂沈篤
割指嘗糞
盡其誠孝
遭艱
戚易備至
甲戌靈筵居仁川。
制除徜徉於文鶴山下。
蕭然廬。
兀坐咿唔
恰然有自得之趣。
有時吟哦
宣暢堙欝
辛巳上京遊庠中。
未幾意有不樂。
復歸仁鄕
優遊以度。
後幾年上漢北寺
攻業積累
殆有西山之苦。
甲午明經甲科
公自蚤歲志氣甚美。
不屑擧業
處士公勉門戶之計。
則乃專意講經
及其孤露
廢擧多年
竟復爲伯氏所懇勸。
黽勉應赴
至是大闡。
以年踰五十。
依例陞品。
成均典籍曹佐郞
移拜司諫院正言
丙申忠淸道掌試都事東堂試所。
聞 英宗大王昇遐
十一月正言
自後拜臺職。
或有陳疏論事而不徹
庚子又以正言上䟽曰。
國榮貪天爲己。
全無臣分。
國人敢怒而不敢言者四年于玆矣。
不敢知 殿下深居九重而或未之知耶。
抑或之而特以勳勩故而俛副其意也耶
且 殿下旣許其休退
逐日晉接
 恩渥愈摯。
遂使奸細之心。
欲沮廣 儲嗣之計者。
 殿下有以
公元1781年
之也。
今罪盈惡極。
公議峻發
而 殿下復念前日之寵假。
而猶靳今日典法者。
抑又何哉。
嗚呼
前車之轍。
後車之戒
則 殿下所宜却顧長慮者。
又當如何
與國同功一體之臣。
今雖不見驕橫如國榮。
而 殿下又假之以權柄
則安知異日復有作威作福之患如國榮也哉
伏願深加裁抑
以爲先事之戒。
保其終始
無有後悔焉。
 上批曰爾何發此言。
人必懷自危矣。
先事之慮。
誰曰不可
若其起疑黯黮之中。
成說於䵝昧之地者。
將有世道無限之憂。
公因避嫌啓曰臣雖無狀。
何嘗起疑黯黮
成說於䵝昧。
使人自危之心哉。
竊覸 殿下過於包容
今國榮之千罪萬惡
由於 恩私太過耳。
古人先事之戒。
雖在君上
猶曰無若丹朱
則今於寵遇之臣。
以無若國榮爲戒者。
盖欲其勿復陷於作福作威之罪。
使君上下保有終始
共享太平之福耳。
苟以臣言反世道之害。
則臣之罪當復如何
翌日次對
 上問侍臣曰尹某疏何如
徐命善曰設意叵測矣。
 上曰臺臣言事而卿何言之如是也
後 上又語諸臣曰尹某疏語甚精矣。
時權臣狠怒甚。
公幾陷不測
而賴 聖敎得免。
辛丑除殷山縣監。
歲値大歉。
賑濟
公元1782年
衆。
民頌久而不衰
壬寅遞拜正言
旋移弘文館修撰
癸卯復除修撰
時有尹拯復官之 命。
陳啓尹拯之罪。
 殿下前已洞燭
故於舊甲重回之年。
遹追肅廟之志事
特擧追奪之典。
庶幾是非歸一
士趨咸正。
而昨忽下復官之 命。
義理旣明而復晦。
 聖斷始而無終
臣竊歎焉。
今當 邦慶無前
霈澤旁流
凡在惡逆之類。
一切疏釋。
故如尹拯者亦蒙追復之 命。
聖意所在
豈不知。
然此爲陰陽消長之會。
邪正進退之機。
實關將來世道之憂。
伏願勿以刻印銷印爲嫌
而亟收復官之 命焉。
公自庚子疏後。
徐命善,鄭民始之黨怨嫉已極。
及是右袒尼尹之徒。
譁然並起。
以致銓曹停望。
甲辰 上屢下枳塞人䟽通之敎。
有曰尹某之經歲不擬
便作坎坷
不幾已甚乎。
久後以前特除正言
公因辭䟽歷暴前後被誣之狀。
末論徐命善畧曰。
臣於自辨之章。
何敢贅陳他說。
而臣之危蹤。
方在羿彀
失今不言
更無可言之日矣。
噫。
國榮罪盈惡極。
干天誅。
判府事固當一反其道。
輔我 聖上平蕩之治
而今不然
城社之勢。
肆威福之權。
其所好惡
一循己私
於是頑鈍嗜利者附之。
容悅患得者趍之。
自成一套
號爲時議
順之
公元1784年
則有福。
逆之則有禍。
遂使 朝家日乖。
國事日非
戇直日遠
廉耻日喪。
淸議不張。
俗論肆行
識者憂歎固已久矣。
今相職雖解。
威勢不衰
小大惴惴
莫敢誰何
而 殿下特念其勳舊
寵遇如一
判府事果能洗心易慮。
仰體 聖意
前之非。
善後是圖。
則往雖不諫。
猶可追。
豈非公私之幸也。
將臣疏。
以示徐判府事
彼若受以爲藥石言者與有榮矣。
彼苟以臣言爲非
則 殿下無遽罪臣。
乞召臣與之廷辨
則請索言而極論之。
若有一毫躗言
請伏誣人之律焉。
䟽入有島配之 命。
禁府初定濟州
 特命改定金甲島。
府隷來言有四倍道之 命。
督促押發
晨夜趲程
馬且病蹇。
殆有脚血之苦。
而亦無幾微色。
配後數月。
 國有大慶
方議赦典。
 上特命宣傳官往諭。
道臣釋公。
一邊無不仇視公。
必欲陷之死地。
玉堂趙濟魯,臺諫李尙度相繼上疏
誣公爲材之黨。
李魯疏事出。
而羣憾並起。
請與李魯同爲拿鞫。
不允
而屢諭兩司使之停啓。
己酉 顯隆園遷奉時。
差分曹佐郞
事訖减下。
庚戌 特除慶尙道掌試都事
以 特敎拜寧海府使。
捐俸祛瘼。
政績甚著。
甲寅陞資拜工曹參議
乙卯承旨旋遞。
刑曹
公元1796年
參議
讞疑穪 旨。
拜大司諫
在外遞。
丙辰四月成均大司成
連上辭疏。
久未蒙遞。
不得已出肅。
仍以疏畧陳陞庠之弊。
以爲欲矯今日科擧之害。
先從庠之法而變通之。
 上命議于大臣禀處。
大臣對以舊制猝難變。
十二月 特遞。
除兵曹參議
丁巳拜左諭善。
進講席。
以盡其輔翼之道。
不徒敷陳文義而已
拜禮曹參判兼提擧冰庫
未幾惠民提調相換。
又兼同知春秋館事
戊午以式年雜科設行禮堂
職務相妨
移拜工曹參判。
十二月感冒沈篤
 元子宮日遣人探問
下藥物。
己未公年七十七而卒於正月初三日
訃聞 震悼命講廳吏護喪
備給板材
致賻甚優。
實 特典矣。
三月葬于高陽里子坐原。
從先兆也。
當初朞時。
自 朝家命給祭物。
明年冬 正宗大王山甫訖。
 上聞本家將祇受致祭
 下敎曰今見尹諭善致祭祭文
予心愴悼。
輔導之勞。
何可忘也。
文令內閣知製 敎更爲代撰。
終祥在近云。
祭物令該曹優送。
其子待闋服調用
所以隱卒崇終者至矣。
孝友出於天性
一以承順親志爲務。
兄弟極其怡怡
平居未嘗有辭色之失。
一日仲兄梧月軒公故爲激怒之端以試公。
公意象愈和。
則乃曰某也和柔如此
何如人也。
叔兄玄川公曰是不足喜耳。
兄弟之間。
貴和柔。
有過相䂓
自是道理
今某也一切和柔
他日立朝
亦將如是豈非可憂乎。
遂言于公。
怡然對曰誠如所敎。
性甚柔懦
實有陷入不善之慮矣。
公嘗取邵子剛善剛惡柔善柔惡之語。
書揭于壁。
以寓警省曰余性未免柔惡
尋常克治之工。
在於斯矣。
後乃以過於剛直
見稱一世
公之矯揉氣質有如是焉。
居鄕十餘年。
閉戶讀書
端坐不動。
鄰里共稱以活佛
公聞之蹙然君子處世
宜其善者好之。
不善者惡之。
今余則異於是
得非近於鄕愿乎。
少時因親癠披閱醫書
喜道淸凈之說。
又因讀書山寺。
禪家空寂之論。
汎濫二書
殆至沈溺
旣而悟其非。
益復工於聖賢之書。
亦有與意中人講討心性理氣頗多矣。
嘗於懷尼是非
不能無疑惑。
乃取其當時往復書札諸家文字
反覆參攷
久之大悟而言曰孟子好辯
非得已也。
楊墨故耳。
尤翁峻激處。
尹鑴故也。
憂世道衛斯學之心。
爲後學者師法不暇
何敢有訿議也。
余氣質之病。
在於柔。
幾乎誤了矣。
公立以後凡係斯文事。
其所䟽論峻截明剴者。
有以
公元1784年
也。
當其經年停望。
兩司發啓。
皆言禍將不測
夷然俟命而已
平日持躬秉心
隨處弢晦
其在島謫之日。
有以處坎而亨
及還亦未嘗向人說道閱歷之苦。
接物處事
從忠信上做出來
而尤致惓惓供職匪懈焉。
每於 胄筵之講。
自以昏耄懵陋。
無以啓發 睿學
深致愧恨不已
有疾常以停講爲憂。
 元子宮乃以講學自內爲之。
勿慮爲敎。
公於㱡㱡中承 令旨
冠帶起坐俯伏
當其疾革
中微微言講學停否。
而語不可辨。
者莫不悲之。
公餘事文章
贍敏澹雅
不尙藻繪
遺稿若干卷藏于家。
公配貞夫人龍李氏
正郞普萬之女。
梱範甚懿。
生于甲辰
歿於丁巳
壽七十四。
在公兆下壬坐之原。
三男
長毅東今縣監。
次久東今校理
次趾東。
一女適綾城具圭愼。
東生一子
三女適趙基仁,李寬在,徐相九
東生一子
二女長適徐章輔。
次幼。
東生三子,約,紹
三女皆幼。
具壻生四子一女
子鍾和。
餘並幼。
嗚呼
公以純篤志行
穎秀之才資。
致意學識
而實深於理義
從事講業而亦優於詞章
柔懦自居
而朝著咸穪其勁直
謙遜自卑士類極其推重
經險釁。
輒蒙 聖明鑑諒
晩來
恩數
逈出尋常
豈不矣哉
若其多少蘊抱
不克大展於廊廟上者。
誠爲識者憾恨也。
今公諸胤將竪墓碑
而求銘於余。
顧豈荒陋之辭所能闡揚
回念往事
自不禁愴傷也。
銘曰。
公元1798年
公立朝。
淸明直節
闢邪斥奸。
琅玕幾徹。
嚴程忽催。
可耐脚血。
未幾蒙 宥。
彼益媢嫉
構誣叵測
羣憾競發
 聖鑑孔昭
禍罟獲脫。
嗟公處坎。
志愈峻截。
可想平素
所存之實。
榮辱得喪
處之若一。
殆庶幾。
不移不屈
懿哉 聖朝
胄筵淸秩
輔導殫誠。
進講不輟
在朝野。
孰不欽悅
逮其捐舘
 隆典隱卒。
焯焯羣行
何須盡說。
我撮其大。
于以泚筆
里之原。
貞珉有屹。
參判李公神道碑銘(幷序)
上之二十二年戊午。
參判李公亨元以嶺南道伯。
被譴遠謫
發行閱月
七月十七日
卒于嘉山配所
訃聞 上深加嗟惜
 敎曰行遣不過微事
正欲從近宥放。
今聞身死。
不勝慘惻
卽令蕩滌罪名
以本品返葬
及葬 致祭弔賻如例。
噫。
凡今知公深者。
於其 譴謫之初。
甚穪其寃枉
至是雖其不知公者。
亦皆釋然
使公有知。
其於天地之大。
豈復有所憾。
惟其平日之厚被 聖眷何如
而乃未克享遐齡
公元1739年
才器之通鍊而不得究其用。
惜也。
公字善卿
系出璿派。
德興大院八世孫。
高祖諱經漢
府使 贈左承旨
曾祖諱弘遾。
 贈大司憲
祖諱載恒。
制使
考諱邦賢。
縣監 贈吏曹參判。
貞夫白川趙氏
縣監和璧之女。
提學文孝公錫胤曾孫
公以 英宗己未十二月十二日生。
聰悟
稍長志氣俊邁
覽書輒成誦
文藝夙就
見者皆詡以遠大之器。
縣監公甚加奇愛
使爲明經科業
不煩誨督。
日夜刻苦
二十三就 殿講蒙賜第
翌年辛巳始應榜隷院。
例授注書。
癸未薦入翰林
乙酉臺臣黃最彥陳䟽請收裕昆錄。
 上震怒嚴詢廷臣
歷及公。
奏對忤旨
濟州
翌年宥還。
翰林
夏陞典籍
自是三十餘年。
歷敭中外
柏府持平執義
薇垣正言獻納
屢除吏兵禮三曹郞官
軍資監,司僕寺正
陞秩拜都正。
至於銀臺之職。
前後所授。
不可勝記
戶兵刑工皆經參議判。
間拜諫長
若其亞卿以後京兆左右尹,同義副摠管也。
間經籌司堂上文提擧
外職則爲十三。
而其莅任者峯,成歡泰安坡州寧邊平山義州廣州湖南水閫,湖西伯,嶺南伯也。
其不赴者金海府使,平安監司也。
壬辰三月
 上以新通泮
公元1775年
長而純用一邊人。
罪罷銓官。
領相金公致仁進言被譴。
公以獻納陳疏。
至引朱子自古欲去朋黨
未有亡其國之語。
而語甚直截
 上嚴敎曰一政三通
非特不公
欲沮幾十年苦心
近者處分
其亦畧畧
則今爾所請。
爲楚乎爲趙乎。
今日世界
黨人世界
卽 命定淮陽
旣而改投三水
周歲蒙宥
乙未丁縣監公憂。
哀戚甚。
持制盡禮
今 上丁酉制除
執義
陳戒八條
辭意明剴。
己亥陞資
近侍
 上嘉忠實勤恪
每於入對
 恩敎鄭重
公益感激
嘗語家人曰余以駑劣
猥被 恩遇
惟當以誠直二字圖酬萬一而已
禍福榮辱
吾不知也。
壬寅出宰平山
時邑有妖賊之變。
獄事漸蔓。
一境恟恟
公出近侍之承 命密詗者而語之曰。
此若窮覈則必多橫罹。
豈可以一二奸民之作櫱。
延及無辜乎。
乃取其所覈錄者而焚之。
近侍始甚驚恠
而終乃韙其言。
得以善處而復 命。
邑人感頌
久而不已
癸卯除灣尹。
下車之初。
深致惓惓於除民瘼戎務
而尤於陰雨之備。
不用極。
甲辰以 特命移除湖南左水使。
有舊逋錢巨萬
民間積弊
乃狀請蕩减而焚其籍。
仍自劃出廩俸千緡
貯于一庫
得以逐年取息。
漸次
公元1789年
充補。
永世蠲逋之道。
軍民莫不歡喜
己酉六月廣州府
時當 顯隆園遷厝
遽承 特除營建行宮水廣之境。
殫心力。
未及竣。
趙夫人喪。
奔赴伯氏沃川任所
以不致毁之年。
居憂諸節。
一如前喪。
壬子忠淸監司
歲値大歉。
賑濟之策。
盡心致力
一路嗷嗷賴得安堵
苟係民之利害者則罷施不少淹。
奉公之事。
隨處忠勤
溫泉射臺有三樹
卽 莊獻世子駕臨時所命植者。
無封標識
公甚致慨衋。
乃築成石壇
事聞 上親製銘文
且書靈三字
 命竪碑以刻。
公乃蒙錫馬之 恩。
及瓜熟。
又當荐饑
特承加留之 命。
政績益著
乙卯掌令魚錫齡投彈章。
極其危險
公出俟罪
 上諭人言之構虛。
照燭無餘。
而禮使之道。
豈不曲諒
賑畢卽當遞。
具前以補外自處
公承 敎感泣
陳䟽自辨。
 批曰言者之言。
不特孟浪
卿疏之前已知之。
而異於尋常彈文
豈可置之䵝昧乎。
臺臣若有得聞之處則卽當質言
否則必是囂俗白地構捏。
二者之間。
一歸正。
令問啓。
錫齡對以風聞
 上嚴責其不能指奏對而罷其職。
公再䟽丐遞。
 上敎以禮使之道。
有難強迫而許之。
遞歸
屢承 除旨。
一皆不就
公元1795年
至被黜補爲永宗僉使。
旋蒙還收。
是秋冬至副使赴燕
往返之間。
隨事豫慮。
以期不跲不疚
 上於復 命之日。
嘉奬備至
居十餘日。
伯有闕。
 特命亞卿擬入。
公末擬受 點。
自以踰分。
决意不赴。
臺官韓興裕乃於論事疏中攙入公之前日彈事以惹釁。
 上斥其疏而促公赴任
公辭益力。
則乃 詢于大臣
知其難強而許遞。
丁巳春拜慶尙監司
祛瘼賑饑之政。
一切如湖臬時。
整理穀査事發。
而 天威嚴重
朝著震駴
道臣多以邑宰犯科摘發以聞。
公獨以守令無所料販之實論啓。
自引溺職之罪。
 上覽狀益怒。
命賑畢拿問
御史呂駿永乘機劾啓。
臚列許多條。
公當其供對。
一毫黯黮
繡啓自歸脫空
只以整理糓事。
業已有勘處之 成命
因府啓謫嘉山
未幾以柩歸。
十月葬于牙山防水洞酉坐原。
嗚呼
容儀凝重
性度恢豁
事親盡孝
事君盡忠
自其居家以至立朝
發言處事
多從忠孝中出來。
乃以文武兼具之才。
特被 聖明奬拔之恩。
其所施措於朝籌藩閫間者
亦不尋常
甚爲僚寀推重
若其見誣於臺䟽繡啓者
實皆有 聖上垂察昭晣耳。
在公顧何疚哉。
公娶坡平尹氏
學生
文之女。
無育。
再從弟亨達之子爲後
側出一男一女並幼。
今公從子錄公行蹟
遠來示余。
顧余於公。
夙有面雅。
及公登第
雲泥雖殊。
而間相邂逅
情契款厚。
到今回思
怳若隔晨。
維玆墓文之托。
可以文辭
銘曰。
嗟公瓌材
早歲大闡。
躬際明時
歷敭淸顯
立朝徽蹟。
幾十載中。
曰有大焉
移孝爲忠
我作斯銘。
餘皆可畧。
有屹豐碑
永世不泐。
府使 贈判書閔公神道碑追記
公元1801年
粤在 肅廟辛酉
公之諸孫受此碑銘于我尤菴文正公
未卽鐫竪。
迄玆百餘載
久爲後承所深恨。
今其多般劈畫克就贏擧者。
誠非小幸。
諸君旣屬不佞篆書
仍要追識于左。
顧何可辭。
謹按正郞後被棹楔之典。
都事桓亦以至行㫌閭。
 贈承旨光義未娶而歿。
光晨參奉
光暹出繼
光旻縣監。
光前無后
光炅處士
參奉縣監之仕。
以孝焉。
縣監男元重。
以孝行 贈佐郞
慶重爲伯父后。
以孝薦爲參奉
其配成氏以孝婦蒙 恩復戶。
應重亦以孝受 恩復
永重,廈重,度重。
庶男康重,庠重。
處士男德重,行重,徽重,得重。
孫鎭運,逈。
重出
一,泰,五。
重出
三應重繼子
儀,紀永重出
九度重出
弘,貴廈重出
府使綱,縣監鎭紘德重出
鎭世進士垓行重出
萬,鎭坤徽重出
埏得重出
五世以下喜洙寔奉正郞祀。
漸洙都事
不盡錄。
噫。
碑文所謂公之孫曾孝義質直
豈無所自者。
累世而益有可驗。
不亦休哉。
五代孫迪六代生員師經斯擧
未就而歿。
今看董鑱役者。
百揆百愼也。
府尹黃公神道碑後記
公元1790年
維玆碑銘
成於 顯廟庚戌
今踰百餘載
始克鐫竪。
庶有永世不泐矣。
 肅廟辛酉
用筵臣言 贈公吏曹判書
後以長男參從勳。
加 贈左贊成。
己丑 特贈謚忠烈
扶餘雲峯
皆有醊享之祠。
丁亥移葬扶餘之汾村丑坐原。
後媲李氏祔左。
初配墓在楊州西山之某向原。
中室墓在扶餘龍塘之卯向原。
公祖考正郞公 英廟癸巳 特贈右議政
男縣監玧登第承旨
琡 贈承旨
參奉 贈持平
女壻申炅進士李敏迪大司憲李選參判,金錫胄右議政
承旨夏英縣監。
女壻龜祥府使,朴泰逵庶尹
參奉郡守 贈執義
民縣監出爲 贈承旨後。
郡守
女壻洪致祥主簿
李大憲子師判書,孚
公元1773年
命監役,頤命左議政,益命牧使。
女壻金萬堅,金道濟
李參判子聖輝參奉昌輝長輝進士
女壻洪禹寧監司
議政子道都事
夏英生縣監尙鼎。
民生中進士尙敬,尙質
臣生正言老,參奉耉,尙德
弼生元,尙寬皆司馬
奉事景祚,命祚,盛祚尙鼎出
箕祚中出
遠祚僉知,延祚郡守運祚敬出。
永祚,益祚,述祚尙質出。
監宅老出。
億祚,錫祚,百祚耉出。
百祚爲元後
喆祚尙德出。
膺祚尙寬出。
五世以下天,勉喆皆參奉
不盡錄。
玄孫運祚方守陜川。
捐俸殫力
克成累世未遑者。
而又以鳴世書法
寫此銘文
抑亦事有不偶者歟。
五代孫載董役竭誠
而迺以諸族之意。
屬余追錄
顧有所不敢辭
謹識之如此。
嗚呼
今丙辰 上因關西義士追配與加 贈事。
思公慷慨殉身之蹟。
極致 奬諭曰。
忠烈龍灣也。
廓淸海岱之志。
每登戍樓
悲歌終夜
及聞七義士倡論歸正
欣然助成之。
謀遂洩而及於禍。
七人之爲義士
忠烈有以啓之也。
仍 命追享義州顯忠祠。
又於江都忠烈祠 特令躋享曰。
忠烈以是府之人。
樹大節。
入耳目。
使忠烈不預共享之列則烏在乎祠號謚號之暗合
遣官致祭兩所
祭文皆 親製以下
猗歟盛矣。
 列聖前後崇褒之典。
固已靡極。
而 當宁特敎。
尤出尋常
公之義烈
可以垂耀無垠矣。
噫。
凡有秉彜者。
孰不欽聳而感慨也哉
南陽宋氏雙忠墓碑銘(幷序)
公元1547年
嗚呼
興陽之大石峴枕癸原。
窩,釣隱宋公繼葬之所也。
一室雙忠。
齊芳並美。
一麓兩墓。
同碑列叙
非偶爾。
是可諗夫百世也。
公諱悌字維則。
系出南陽
高麗門下侍中杏亭諱寅之後
曾祖安禮
淸道郡守
祖諱順孫
成均生員
考諱承周。
孝行箕子殿參奉不就
公以 嘉靖丁未六月十五日生。
精銳讀書
築小窩於西湖上。
植梅樹
吟哦其中
 宣廟朝簡文武才
不次擢用
公居三焉。
壬辰島夷之亂。
 大駕西幸義州
公以太常僉正扈從
尋隨漢陰李相國告急 天朝
還除藍浦縣令
已而 特授唐津縣監。
及莅任。
軍卒器械
常若臨陣對敵
翌年癸巳
吏民議曰今聞嶺南賊窩窟。
其勢長驅
必盡勦此賊。
然後治兵勤 王未晩也。
馳檄湖西
聚義旅。
節度黃進會兵宜寧。
轉闘至星州。
時賊謀攻晉州
諸道兵見賊勢熾。
退縮敢進
公元1773年
議于倡義使金千鎰曰。
 王室興復之本。
湖南在耳
晉陽湖南藩蔽
不可緩也。
乃馳入晉州死守計。
六月二十二日
肉薄城下
廵城將黃進死之。
知事去。
從子德驎德駬縋城出。
寄書家兄曰。
吾旣以身許國
誓當與此城俱亡。
願兄善養母親。
待 國家匡復之日。
訪吾骨於矗石樓下。
城陷
公獨在東門力戰
矢盡劒折
竹槍相搏
竟被執。
淸正公欲降之
公厲聲罵曰爾雖鱗介
豈不大唐張廵乎。
男兒死耳。
豈可不義屈。
殉節
二十九日也。
賊亦感其忠義
爲瘞屍於城門之東。
標之曰朝鮮義士宋悌之塚。
唐津軍校之隨公者。
負屍而歸。
葬于先兆
公配綾城具氏。
聞公殉節
子德駿托公兄智曰善保此兒。
無絶忠臣之世。
齧指血書曰晉水深深繞矗石。
將軍殉國節爲榮。
忠臣家有忠臣妾。
願與忠臣死生
絶水糓而歿。
子卽德駿濟州判官
孫緯訓鍊副正。
後裔不能盡錄。
伯兄內禁衛將仁之子釣隱
諱德馹字致遠。
生於 嘉靖丙寅正月五日
自幼骨格奇偉
聰明特異
稍長志氣慷慨
投筆乙酉武科
累官至訓鍊僉正。
壬辰扈 駕龍灣
 上錫號虎牙將。
甲午春
李忠武公舜臣推公爲助防
公元1774年
將。
是冬丁內艱
廬墓盡制。
丁酉珍島郡守
赴任
忠武公甚喜之。
卽以公爲裝船使兼舟師部將
樂爲之用。
大破倭艘於鳴梁。
未幾見忤於監司
棄官而歸。
自號釣隱子
甲辰臨淄僉使。
與統制使李慶濬等。
火攻倭賊於唐浦前洋。
 御賜唐浦戰勝圖。
陞秩潼關僉使。
屢蒙 天褒。
甲寅三水郡守移拜富寧府使。
時建虜將入冦
誘引野酋守希入據駞駱谷
殺掠邊民
公得偵報
精兵大擊。
擒守希送京師斬之。
自 上特賜褒旨。
尙左兵使。
未及發赴。
守希餘衆夜襲府城
因風焚城門
大喊而入。
公倉卒無備。
與手下士數十輩。
執一弓以御賊。
弓弦三絶
公歎曰天乎。
是我死所也。
遂奮劒擊殺數十賊。
竟爲飛箭所中而殞。
丙辰八月二十六日也。
朝家震悼
官庀返
葬于窩公兆右。
後人指點曰雙忠墓。
公配金海金氏
主簿光鋏女。
有男天興
孫後訓鍊院正。
無嗣窩公玄孫時豪爲子。
嗚呼
釣隱兩公戰死南北
名聞蠻夷
有是哉。
猶父猶子也。
豈不偉歟。
 正宗丁巳
因後孫士林之前陳籲
 特降恩綸曰。
朝家褒忠奬烈。
前後何限
豈有衆美之咸萃一門
立節卓爾
如宋悌宋德馹曁宋悌妻具氏
之事乎。
其時爲國炳炳之心。
足以馳譽丹靑
昭揭日月
而况忠臣 贈職。
與他自異。
依所另加優秩
㫌其閭曰雙忠一烈。
於是窩公 贈戶曹參議
隱公 贈兵曹判書
又曁具氏皆㫌閭。
猗歟盛矣。
今公後孫啓弼與諸族。
謀竪一碑公墓徑。
而遠來求余文
顧豈辭所能闡揚
窃惟 聖上褒辭。
可以對揚也已
銘曰。
釣隱之門。
卓爾忠一烈。
允矣貤典優加。
繼以煌煌棹楔
維玆 褒誥。
有以垂耀靡極。
有屹石峴。
尙其貞珉不泐。
凡我後人過斯墓者其可式
魯峯書院廟庭碑銘(幷序)
公元1610年
文義之縣北楮山
有圭菴宋先生衣履之藏。
縣西獐山有北牕鄭先生薖軸之墟。
粤在 萬曆庚戌
縣士止善亭吳公名立。
進士柳公興霖。
慨然歎曰凡我士林尊慕先生者。
盍設祠院於玆土。
使學者日夕瞻望興起焉乎。
爰始經紀
五年而竣成。
維玆魯峯
巖壑林泉之勝。
于以建祠醊侑。
允愜羣情矣。
 孝宗戊戌
請額蒙允。
 顯宗壬寅
宣額賜祭
廟貌院䂓。
益復隆重
後三十三年 肅廟甲戌
尤菴宋文正先生追奉躋享。
甚縟擧也。
不休哉。
圭菴先
公元1759年
生諱麟壽
天資近道
誠心好學
出言制行
動合古訓
己卯斬伐之餘。
士氣銷鑠之時。
獨以聖賢爲必可學。
三代爲必可復。
至其立朝事君則期展所學。
盡誠殫心
 明廟乙巳削官。
退處淸州之先墓下。
一室圖書
對越神明
丁未壁書之變出而 後命至。
沐浴冠帶
顔色不亂。
從容就命
貽書門人皇天后土
可表此心。
遺訓胤子曰勿以我爲戒
怠於爲善也。
 宣廟卽阼
特命伸寃復官。
 顯廟朝 贈吏曹判書
謚曰文忠
北牕先生諱𥖝
生而靈異
博通三敎
而專以聖學
立心之本。
不由工夫
自到高明
以至方技衆藝
各臻奧妙
嘗曰聖學人倫爲重。
不論要妙處。
仙佛則以脩心見性爲本。
下學處全闕。
三敎所以異也。
凡其玄通之識。
沈冥之跡。
非局儒曲學所能闚。
而事有難言
號泣以隨。
則實出於忠孝之篤矣。
解縣紱而養疾于掛蘿里。
抑亦逸民中淸中權者歟。
尤菴先生諱時烈
道學之正。
事業之盛。
有以繼往開來
而膺 孝廟魚水之契。
春秋之義。
世道之責。
蔚然百代師宗矣。
嘗於本院。
久居山長師席。
講劘誘掖
啓迪多士
德化甚盛。
不幸黃巴禍作。
後學靡所倣仰。
逮其更化之初。
特蒙復爵 賜謚
公元1807年
家之崇報至矣。
而亦從祀聖廡。
至 正宗曠世恩典
益無餘蘊。
一世宋子穪焉。
嗚呼
先生遺風餘韻。
久而不沫。
百載之下。
孰不興慕
斯院之存。
得以高山景行之懷。
而永有所瞻依也。
同春宋文正公追享
丁卯
乙亥以其有院享疊設之禁。
移奉于黔潭。
兩院相距
莾蒼而近。
章甫克伸其共尊之誠。
猗歟盛矣。
竊惟先生門庭造詣
雖有異焉者。
要皆以仁義爲性忠孝爲行
聖贒爲法而辭闢爲功。
則不害爲殊轍同歸也。
凡入斯院者。
可不惕然有以想像模範乎哉
院宇之創今數百歲
始立牲繫之石。
遂書之如此。
董成斯役者。
止善吳公來孫鉉燮也。
銘曰。
猗我三賢
義闡精微
學雖殊轍
道則同歸
 聖朝儒贒
明時逸民
遺風百載
啓佑後人
人所興慕
苾芬以祀。
維玆魯峯
巖泉淸邃
有煌院牓
墻瓦莫苔。
凡我衿紳
永言瞻依
紫陽書院廟庭
箕城縣東一舍許。
山聳秀。
名爲紫陽
溪流縈回於其前。
亦穪武夷
寔同朱夫子考槃之地號也。
粤在 國初
刱立夫子祠。
俎豆以享。
意實匪偶。
而屢經
公元1777年
兵燹
遂成荒墟
後人有徵邑誌深致傷衋者厥惟久矣。
 正宗元年丁酉
士林齊發重建之議。
宋侯煥喆始從其請。
公弘稷實尸其事。
而以其設院有礙 朝禁
營立影堂
是秋工告訖。
奉遺像。
翌年尤菴宋先生眞幀配侑如儀
嗚呼盛哉
朱夫子孔聖之統。
集羣賢而大成
凡在寰宇
莫不尊親
而吾東之崇奉
實無涯極。
今此虔享之擧。
盖亦遵廬山卧龍菴遺法
依然是刻章揭牓舊蹟矣。
所謂使學者日夕瞻望興起焉爾者。
豈不在斯歟。
宋先生爲學爲敎。
一本考亭
春秋大義
百世宗師
雖非其鄕其寓。
所在爭爲祠室
於淵源之地。
有此隮配者。
奚啻婺源諸賢之祀周程也。
於是遠近欣聳。
致意益勤。
而惟恨其䂓度未定
明年己亥
相率陳章
以請宣額。
獲蒙 聖批。
諭以籩豆尊奉之好。
自是院宇常制
次第就緖
藏修遊息
漸得其宜。
若其講堂
名曰傳心
兩傍有齋。
左曰敬右曰義。
實取晦翁兩夾之義也。
嗚呼
傳心之義大矣哉。
我 聖考嘗抄晦菴尤菴遺文
編成四卷
而曰兩賢傳心錄。
惟玆堂名
豈無以也。
噫。
聖賢之學。
傳授心法
不外精一克復
朱夫子宋先生所以有一
直字眞訣
實是前後一揆耳。
凡入斯院而登斯堂者。
苟能玩繹兩賢之書。
想像千載之傳。
庶可有得瞻依嚴奉之實。
對揚 聖考當日右文盛意矣。
不亦善乎。
抑余又竊有興感者深。
今彼汴洛腥羶
閩中難免矣。
豈若一區蒼崖碧澗
宛帶舊號。
廓然乾凈也。
宜其苾芬之享。
永言不替。
而靈之洋洋
有以顧歆而垂佑焉。
百爾君子
可不益致虔誠而相惕勵哉。
謹書此建祠之事義㒹末。
以鐫諸牲繫之石云
黃江書院廟庭碑銘(幷序)
寒水權先生卜居黃江之上。
小齋旣成
先祖尤菴文正公爲題其額。
作小說。
以示心法相傳之意。
先生終受衣書之托。
使斯道不墜於地。
易簀三年之外。
門生後學無以寓其羹墻江漢之思。
則卽江上舊居之傍。
立祠宇。
所謂肖其道德之容。
使學者日夕瞻望興起焉爾者也。
嗚呼
朱子歿。
吾道東來。
羣儒蔚興
關啓鍵。
文正公學問之正。
事功之盛。
有以繼往開來矣。
先生正傳而益究其精蘊
守成法而不失尺度
醇粹之學。
爲淵嫡統
猗歟盛哉
文正公之於先生
平日倚重屬托者。
不啻
公元1704年
晦翁之於勉齋
至其臨命
告以朱子學問之方。
 孝廟事業之大。
且曰此後惟恃致道矣。
先生之所擔夯。
於是益重。
所以爲學爲敎者。
一本考亭
其於直字傳授之旨。
敬貫終始之訓。
尊攘距闢之義。
終身服膺
慥慥不已
逮乎德卲位隆
爲世帲幪
爲國蓍龜
而自以身在林樊
未嘗輒與朝議
至於事關斯文
抗章洞辨。
斥邪衛道
當 溫宮登對
乃陳學問心法之要。
仍又仰勉以繼述 聖祖志事
敷奏懇至
有餘蘊。
先生出處隱顯
雖若與文正公不同
而其道則一也。
嘗於閼逢涒灘之歲。
建 皇廟華陽洞中。
一遵文正公遺托之意。
且於 大報壇之成。
所以一言仰贊者至矣。
凡此可以有辭萬世
豈不扶世敎之大端哉。
先生規模氣象
渾厚莊重
不可涯涘
論經說禮。
隨處朗然
至若理氣心性之說。
闡發微奧。
玲瓏穿穴
間有發前人所未發。
其所羽翼牖迪後學大矣
人之知先生造詣之極者。
不在斯歟。
噫。
當黃巴遘禍之餘。
先生守直字之訣
世道之責。
屹然頹波砥柱
正學大義
湮晦久矣。
而今當時
百載之間。
尙能知洛閩之學。
春秋之義者。
不爲無人
是誰之功也。
維玆祠享
寔出吾黨
公元1724年
奉之誠。
苟使藏修遊息君子
克遵先生道義
得其門路之正。
而罔或爲洙泗齗齗
則於斯學其殆庶幾乎
抑余又竊有興歎者。
以先生盛德之爲後學宗慕。
雖非其鄕其寓。
其所在。
爭爲祠室
而乃或有未及醊享於尤翁俎豆之所。
頃歲之考巖配侑
特出於我 聖上曠世之感。
而親製祭文
極其崇奬
先生
彌久而益彰矣
不休哉。
先生諱尙夏
致道其字。
謚文純
又號遂菴
亦尤翁所命也。
書院之設。
在於 英宗元年乙巳
宣額曰黃江
後七十一年
始立牲繫于三分一之庭而刻文其上云。
銘曰。
公元1795年
天眷我東。
篤生羣賢
統緖彬彬
有的其傳。
尤翁繼開。
允矣集成
義秉春秋
學宗考亭
有托。
繄我先生
直字眞訣
授受丁寧
千載淵源
月寒水。
眞知實踐
敬以終始
山斗望隆。
有儼臯比
閑聖尊王
道不壞隳。
玉帛丘園
確乎不拔
功存嘉惠
理氣諸說。
 皇廟之建。
 溫宮之對。
大義斯闡。
有辭百代
盛德邃學
誰能蠡管。
景行高山
秋陽江漢
遺祠臨渚。
其水奫淪
學海道源
之無垠。
百君子
永言瞻依
在於斯。
捨此曷歸
褒忠祠廟庭碑
公元1788年
嗚呼
維玆熊陽之褒忠祠。
卽 贈大司憲李先生妥享之所也。
粤在 英廟四年戊申。
公當希亮逆亂
殉義卓絶
 朝家之前後褒典。
靡不備至
至有祠院之宣額。
猗歟盛哉
公諱述源字善叙。
延安人
八世忠簡公崇元。
事 成宗佐理
封延原君
官至大冢宰
是後簪組綿綿
祖諱重吉 肅廟朝武科
官府使。
考諱延䧺 贈左承旨
和順穪於宗族
因號所居村曰和同
有子五人
公其第四也。
自少以才智重名鄕黨
戊申賊變之起於淸州
州縣洶懼
居昌守申正模皇皇不知所措
欲得文武兼備者委以軍事
衆皆推公爲鄕首。
奮然吾家自忠簡公
世篤忠純
今吾聞西原節度營將不屈而死。
顧何可耻鄕任而圖避乎。
卽日縣治戎事
未幾鄭希亮,李熊輔,羅崇坤三賊擁兵猝至。
官長逃竄
吏校叛散
公獨與鄕吏克終
空拳以御賊。
遂被執。
向賊大罵叱曰。
此兵何兵而使我發軍耶。
汝以忠賢之裔敢作逆
豈可從汝乎。
不能食爾之肉。
亟殺我亟殺我。
於是凶鋒亂加。
罵不絶口而殞。
是三月二十三日也。
紫電閃射枕流亭上
縣人異之
之子芳抱屍至家。
纔殮殯。
誓復父讎。
卽詣官軍
請屬前鋒
及擒
公元1803年
賊魁。
請于主將
手斬其頭。
屠膓齧肝。
可謂有子矣。
上聞殉節之卓。
大加嗟歎
卽 命弔祭
始 贈中丞
㫌其閭錄其嗣。
後因道臣請。
 特許建祠。
又因大臣言。
 下敎曰李述源以遐鄕一功曹
能辦顔杲卿事。
 特贈憲長
以示予追念其忠之意。
 聖朝所以崇報公者。
於是益至矣。
公歿後八年乙卯
設院之議始發於湖嶺士林中。
遠邇齊聲
不殫誠。
丁巳廟貌新就。
及其請額。
 下批曰頃者建祠之 命。
意盖褒忠
何惜三字之揭耶。
戊午秋虔行縟儀。
濟濟衿紳
孰不欣聳。
凡祠院之設。
所以使人瞻望興起焉耳
陽之有是院。
豈非出於樹風聲而扶世敎也。
是院之享。
今幾年矣。
嶺之諸章甫
始玆議立牲繫。
將以記事始終
而仍以侈當時 恩額之頒。
猥以屬筆於余。
竊惟節義凜烈
一似唐之顔常山
而顧無職守之可言。
則其死尤有卓異焉。
况有胤子復讐之義。
繼其忠烈
又至有從姪泰之從軍捉賊。
獲被 褒贈者。
奚翅尋常哉。
曏値涒灘之舊甲云回
 正宗大王特降 綸音
深致追感酬忠之意。
 御製祭公文有曰。
卽祠而祀。
錄及後裔
噫。
洋洋英靈
應有感泣靡極矣。
舊居密邇
遺躅不湮。
凡有秉彛者。
過此而
詎不惕然興愴也。
入斯院而登斯堂者。
苟能想像當日事。
激昂慷慨
忠義勉勵
庶有得於瞻依尊奉之實。
對揚乎 聖朝表忠之典矣。
百君子
可不念哉
冲菴金先生遺墟
公元1759年
國朝賢士之禍。
莫慘於己卯
冲菴金先生受禍最酷。
嗚呼
先生與靜菴趙文正公
休明運。
道義交。
承洛建之淵源
唐虞煕雍
卓然明德新民爲此學之標準
雖其宏業未究。
慘禍遽及。
而終使我東偏知君臣父子之倫。
夷狄禽獸之域者。
是誰之賜也。
嗚呼
後人之慕其學懷其澤者。
迄玆數百載
愈久而愈不能忘。
其於遺躅所在
水可忍廢而地可忍荒乎。
嗚呼
先生之居三山
肇自六世版圖公。
所謂維桑與梓必恭敬止者矣。
中歲薖軸。
雖在滄丘之濱。
而維玆里舊廬。
寔爲嶽降之所。
始終也。
今其鞠茂之墟。
屢閱滄桑
丘壑窈廓。
宛帶遺芬
此者其孰不肅然致敬哉
先生後孫相與劈畫建碑以表之。
嗚呼
昔我先祖尤翁於靜菴先生謫廬遺墟碑有記。
而乃顔樂亭銘曰斯可以銘此碑矣。
不佞於此亦云。
嗚呼
退溪文純公嘗曰冲菴學問
高於人
一等
文成公享祀祝文有曰。
造詣精深
宗師百世
尤菴文正公作妥奉時祭文有曰。
先生之質。
玉潤金精
先生之風。
天高海濶
惟此三先生一言
亦有以徵百世矣。
不休哉。
先生諱凈字元冲
判書
 贈領議政謚文簡公
廟祀不祧
出於曠典
杖屨所憇。
俎豆以享。
嗚呼
象賢之祠。
距此遺址十里而近。
倘有英靈洋洋降臨矣。
在後後學
所以正學不可忘者。
豈不在斯歟。
花浦洪先生遺墟
公元1757年
嗚呼
平澤縣西十里井里者。
花浦洪先生遺址也。
其少西若干武。
臨海壁立
中流砥柱
而其下卽花洲也。
褒義祠在其傍。
又其南幾百步相望處。
先生衣履之藏也。
今去丁丑之歲百六十有八年
而學士大夫仰其節義
昭乎日月
崒乎山岳
而過此者無不肅然致敬
噫。
豈非秉彜之同得而然歟。
先生翼漢字伯升
南陽人
皇考校尉卜居於斯
 天啓甲子 仁廟幸公州設庭試。
先生爲之魁。
 崇禎丙子
以掌令上䟽斥虜和。
出補平壤庶尹
翌年三月五日殉節瀋陽
大義天下
朝廷屢 贈至領議政
謚曰忠正
士林建祠于此
並享林溪尹先生秋潭
公元1764年
先生達濟
 肅廟甲申宣額焉。
嗚呼
先生之墓與祠。
密邇遺墟
墓碣卽我先祖尤菴文正公所撰。
事蹟詳載
惟是祠庭之無碑。
久爲識者之恨。
今士人李珩詢謀一鄕
立石舊址
乃在廟前
亦不害爲麗牲也。
豈徒懼其遺躅久而堙沒哉。
抑又有興感者深。
先生主鬯孫養默方通判華城。
重構舊堂。
煥然改觀
其永無水廢地荒之歎矣。
嗚呼
先生洋洋之靈。
倘有儼臨乎平日徜徉之所。
而其啓後學後昆者。
將益無垠也歟
南村宋公遺墟
公元1592年
嗚呼
維玆谷。
南村宋公遺址也。
公諱天祥字成慶
當 萬曆壬辰之亂。
挺身兵燹中。
獨入校宮。
躬負五聖位版夫子影幀。
歸家奉安靜僻之所。
及亂定。
新構茅屋
于以移奉。
克伸虔誠矣。
後八年己亥
柳川韓公浚謙以本道觀察使廵到祇謁。
遂感吟一詩
迄數百載
鏤板揭在黌堂
噫。
公之實蹟可徵有如是焉。
豈不偉哉。
當時島夷猖獗極矣。
列邑聖廟
亦入於燬破而躙藉
則如公護聖衛道之誠。
詎下於勤王御敵之義乎。
所謂何蕃不從亂之功。
反有勝於李晟等數十萬衆者也。
遺躅所在
人之誦慕。
久而不
已。
有行指點齎咨矣。
惜乎。
後裔凋殘無以闡揚也。
今士林之發議出力
以圖竪碑記蹟者。
固出於秉彜之心。
知縣李侯爲之致意助成
吁亦盛矣。
公之七世孫尙殷來請碑文
余以宗黨後人
興感有不尋常
遂書庸識之如此云。
三槐堂張公殉節
公元1772年
嗚呼
秋風嶺卽三槐堂張公戰歿之所也。
公諱智賢字明叔
禮人
襄貞公弼武之胤子
志氣卓犖
克襲庭訓
壬辰戎亂。
挺身奮義。
倡發千兵
拒賊於秋風嶺。
所擊殺甚多
竟至矢盡劒折
勢窮力竭
從弟好賢請其暫避凶鋒。
以圖後功
公奮曰吾先人嘗以忠義報國淸白傳家八字
吾兄弟。
今雖不能討賊效忠
豈可偸生負訓乎。
遂與從弟同殉於五月二日
事聞卽施 褒典贈職㫌閭。
後醊享花巖
公之始終事蹟
備載於鄭黃澗復所記之書。
滄江涑所撰之狀。
可攷而知也。
今公旁裔以絃深懼其戰場遺躅
久益泯沒
小石以表之。
噫。
行路指點者。
復興感有倍于前也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