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一 (自动笺注)
性潭先生集卷之三十一
 附錄
  
公元1807年
賜祭文[知製敎廷善製](純祖丁卯易簀時)
盛際寧陵
有臣文正
考亭學的。
陽秋義炳。
詩禮相傳
典刑斯存。
守道東岡
大賢有孫。
淵源旣正。
造詣亦深。
窮格儒宗
矜式士林
雖則含章
朝野想風。
先朝在宥
旌招禮隆
封冊之辰。
賁然來思
䨓肆初筵
爲予賓師
維庚降割
卿造新陵。
䟽請世室
先武是繩。
遂初服。
遐心莫回。
屢勤側席
尙冀復來。
胡不憗。
大耋之嗟。
壽階纔升。
珍劑虛齎。
高山景行
小子安仰。
命道臣。
侈以庀葬。
玆遣近侍
替侑芬苾
書不盡意
冞增愴衋。
年譜
戊申大明毅宗皇帝崇禎紀元後一百一年(我英宗大王四年)九月己巳
(二十二日子時
)先生生于文義縣池里第。
 時祖考判書卜居于是里。
○母權夫人夢手斡斗柄有身
嘗曰此兒生膺異徵。
名德必大矣。
己酉先生二歲
庚戌先生三歲
辛亥先生四歲
 
先(一作生)儀表瑩秀。
大異凡兒
自幼端重
不妄嬉戲
父贊成公知其爲德器
益加養正之訓。
壬子先生五歲
癸丑先生六歲
就學
 隣有一老人。
先生日往史書習讀
仍自就學焉。
甲寅先生七歲
乙卯先生八歲
五月丁贊成公憂。
 窆于縣東烽峴判書公墓左。
○自喪至葬不食肉
持衰哭泣之節。
儼如成人
見者異之
隨權夫人依于懷德蘇堤宗家
 權夫人先生蚤孤無敎。
歸于宗家
同處一室殆過十數年。
厚被宗叔父副正公諱(文相)敎育之恩。
小學從叔侍直公。
 侍直公諱(正相)。
副正公仲氏也。
胤子臯公(煥敎。
)長先生六歲
與之同業
先生德業成就
實本於臯公之提掖云。
先生之學。
魯得之
方其始學也。
少遜於同業從兄
因而憤悱忘食
受書
領會
質問於長者。
日晏不退
退必跪坐翫味
侍直公每稱以天生學者
丙辰先生九歲
丁巳先生十歲
服闋
 權夫人敎誡曰汝之先大人篤孝厚德
世所罕儔
汝若克念無忝
則豈無不食之報。
汝其勉旃
於是先生學業益勤。
克遵慈訓
戊午先生十一歲。
己未先生十二歲。
 
先生十餘歲時
往留大田從叔宅。
祖母夫人書史有識鑑。
知其爲遠大之器。
撫育敎導
期勉甚重。
申先生十三歲。
辛酉先生十四歲。
壬戌先生十五歲。
癸亥先生十六歲。
甲子先生十七歲。
乙丑先生十八歲。
五月昌寧成氏。
 
學生諱道凝之女。
左承旨虎徵之曾孫也。
丙寅先生十九歲。
從叔父風翁公。
 風翁公諱(應相)
卽尹夫人長子也。
先生亦嘗被其撫愛
常與胤子副率公(煥星)同業焉。
丁卯先生二十歲。
戊辰先生二十一歲。
春遊嶺外
 與沈上舍諸公
遊覽梅鶴鸕鷀諸亭之勝。
十月(壬午)壬辰信圭生。
己巳先生二十二歲。
庚午先生二十三歲。
水原之萬義。
尤菴文正公墓致祭
辛未先生二十四歲。
受業于雲坪先生
 雲坪先生卽風翁公季氏。
暘谷韓先生嫡傳也。
先生自幼就學
至是雲翁卜居雲坪。
先生移寓板橋齋舍
相距爲數里許
逐日往來
太極圖說易學啓蒙家禮等書。
講誦質疑
自任聖賢之學。
申先生二十五歲。
癸酉先生二十六歲。
春哭臯公。
 後撰行狀
甲戌先生二十七歲。
奉權夫人移居于萊谷。
 自板橋撤寓來居于此
宗家一岡而近。
夏與副率公會錦江山城
攻業數旬而歸。
 時道趙公明鼎就見先生
期待鄭重
先生亦勉以勿負士望之意。
後趙公歿。
先生神道碑文。
冬哭副正公
乙亥先生二十八歲。
秋中進士解。
丙子先生二十九歲。
二月鄕學
尤菴同春先生從享禮。
 先生同春位版
三月文正公致祭
 從享時賜祭。
至是特贈元輔
禮官致祭
七月侍直公。
 先生自哭副正公
不勝悲慟
至是益無依仰。
痛悼
尤切焉。
後撰行狀
九月丁權夫人憂。
 窆于懷德龍坊。
居憂盡制。
日必省墓
不以寒暑而廢焉。
丁丑先生三十歲。
二月聞貞聖王后昇遐
擧哀後園
三月聞仁元王后昇遐
擧哀後園
十月陪雲坪先生文正公改葬禮于淸州靑川
 時屛溪尹先生山水軒權公(震應)來會
始與先生相見
穪許甚重。
戊寅先生三十一歲。
三月受雲坪先生書。
 時雲翁西遊
臨行朱子大全一帙於蘓湖之藏以授先生曰。
書是義理府庫
業是吾家箕裘
我將遠遊而翫理。
伱須靜坐而劬書。
孜孜不撤課。
三夏而看盡一帙書則粗覰夫吾道關鍵
我且歸而講汝。
汝其勉旃
盖此書卽尤翁之所嘗付授遂菴而傳至雲翁者也。
及行到文山
寄書申之
畧曰自喪阿敎。
吾家文獻已衰。
病夫所倚以爲重。
在於伱。
伱亦豈不自如耶。
馬文淵
交趾
中路還書
以戒兄子。
先君在德源之役。
擧此書飭於諸子孫者尤爲哀切
平生兢兢
或恐失墜當日之戒。
來回念家中。
賴有伱讀書飭行
克承先訓。
吾雖遠遊
尙何憂哉。
大全一書
萬物咸備。
峻截者如山岳。
淵深者如巨海
眞可壯心目而助道義。
則不先觀此而觀流峙者末也。
今也伱從簡編而觀山海
我從海岳而翫文理
行止有時
動靜皆義。
夫道一而已
寧有二耶。
惟望伱牢關尋理陳編
字字勿放過
期使斯文未喪吾道不孤耳。
七月雲坪先生訃至。
 雲翁入妙香山
六月歿于上院菴。
九月(甲申)辛丑
赴雲坪先生窆禮于連山養正峙。
 操文哭奠
十一月服闋
跋雲坪先生手札
 又作筆墨銘。
雲翁行中所寄也。
己卯先生三十二歲。
正月金善之(憙)于大田
大學
 金公雲翁女壻
而仍爲門人者也。
先生與之同
學十餘年。
道義相勉。
情契甚厚。
二月操文哭副率公墓
 公之喪先生
在衰服。
不得致奠。
至是文以哭墓。
三月華陽
丁亥參萬東廟享禮
 罷齋後與宗兄野叟公(煥世)及諸人
周觀泉石而歸。
丙午縣庭
參仁元王后大祥哭班。
庚辰先生三十三歲。
正月金善之高山寺
大學或問太極圖說。
辛巳先生三十四歲。
二月復遊嶺外
 
野叟公宰禮安
先生爲觀嶺外形勝
往留衙中。
是月陶山尙德祠。
退溪先生墓。
退溪舊宅
歷登愛日堂。
三月淸凉山
遊覽錄及詩。
七月還。
歷登花山南樓
尙州興巖書院
○是行與姜公講學
歸路訪夢尤堂金公復慶。
八月中生員解。
壬午先生三十五歲。
二月北漢
 時先生赴省試。
仍與諸士友周觀都城形勝而歸。
自後廢擧業。
相公嘗語人曰。
余與潭翁
自少同業
至於科塲
未甞相舍。
余則每速作早呈。
潭翁則終日堅坐
構成一篇
自首至終。
盡意點改。
乃自精寫。
一字一畫
不爲放心
雖在紛競中。
少無動撓意。
余嘗悶之。
到今思之。
學力所存
於此亦可驗也。
余則終是科目中人
如潭翁宜其爲士林宗匠矣。
四月冠子信圭
 從叔父監役公諱(後相)爲賓
副正公季氏也。
閏五月二止堂。
 堂在沃川郡北。
重峯尤菴先生遊賞之所也。
先生次板上韵。
有山仰懷何極披襟晩洲之句。
九月宗兄靑川
埋誌於文正公墓
 誌文卽屛溪所撰。
先生作告由文
仍遊華陽
宿草堂。
感而賦詩
有古寒燈書滿架悠悠百載後人心之句。
癸未先生三十六歲。
二月農圃小隱說。
 先生自號農圃小隱
乃著說以見志
申先生三十七歲。
三月黃山
 
竹林祠。
八卦亭次板上韵。
江天氣宇塘月澹心齋之句。
仍泝白馬江浮山祠。
十一月(戊申)壬申
長孫欽天生。
涒灘詩示宗姪宅圭。
乙酉先生三十八歲。
二月聞薦大明于萬東廟
作詩見志
 時南方大明
梁生濟身一斗以獻于華陽
盖欲種穫以備皇廟粢盛之需也。
李監司基敬聞而奇之。
作詩並序。
先生和之
以寓風泉之思。
三月持身要領讀書階級二圖
 
先生擊蒙要訣持身章中二條語。
合而成圖
又據讀書次第
以成階級圖。
揭之座右
備警省。
丙戌先生三十九歲。
三月沙溪金先生墓于連山井里
丁亥先生四十歲。
正月(丙寅)戊寅夫人成氏。
 葬于懷德鳳谷
祭文
十月文正公祠版往燕歧衙中。
 時野叟公宰是縣。
戊子先生四十一歲。
七月宗兄往拜黃澗寒泉書院
仍省曾祖考墓。
還到沃川謁滄洲書院
十月石谷宋先生墓。
魯峯書院通諭文。
 論暘谷,屛溪,雲坪三先生享事
己丑先生四十二歲。
二月卜築于性潭。
 蘓堤之東數里許。
有山曰鷹峯。
下有洞號盛族
洞口有潭稱武華。
先生愛其邃廓。
築室潭上
改盛爲性
其居曰性潭。
盖取未發者性不流者潭之義也。
日與諸生講學
學者穪之以性潭先生
先生居家
日必蚤起
展謁家廟
退處書室
整列几案
終日危坐
未嘗欹側
夜分始解冠帶
不以事物經心
簞瓢屢空處之晏然
季氏連山公對榻聯枕。
友愛篤至
敎戒甚勤。
閨門之間。
內外斬斬
而亦諄諄敎飭。
盡歡愛。
家衆有過
先以誠心曉諭
言終不入則始加警責。
旋復慰解
使之感悟
盖以仁恕爲主
濟之剛毅也。
先生宗家事。
致誠盡力
移居稍遠。
而正至朔望忌日之薦。
必躬往參禮
至老不衰
戒子孫曰人之
不知宗家之爲重者。
忘本也。
况余蚤孤
厚被宗家撫育之恩。
則汝等重宗之義。
豈不有別於他哉。
庚寅先生四十三歲。
二月(戊申)辛未
第二孫欽大生
峻淵堂成
 歲當雲翁周甲
先生益切羹墻之慕。
乃構小堂於潭上
而揭雲翁西遊時所抵書以自警省
扁其堂曰峻淵。
實取書中二句語也。
先生嘗以潭之舊名偶合武夷華陽
每營一小亭扁以武華。
以寓景仰之懷而未就焉。
又嘗曰吾之得名表德
實符於殷師之來。
故每欲設壇象九疇
盤旋其間
以終餘年。
而亦未遂吾志。
可恨也。
閏五月宗兄野叟公。
 時野叟公歿于燕歧任所
先生操文哭奠
後撰墓表
六月龍門祠。
文正公影幀奉安祭。
 時重修影堂
先生告文
十月伯祖師傅改葬禮於靑川
 師傅公卽不諼堂諱(一源)也。
先生後撰墓誌文。
歷登滄邱。
 卽冲菴金先生遺躅之地也。
斜日登臨道窮之勾。
辛卯先生四十四歲。
五月上山水軒權公書。
 時權公以辭䟽中語裕昆錄事
獲罪于朝。
栫棘于大靜縣。
先生聞極憂歎
欲於中路迎候
路違未果
乃以書致意
畧曰文丈一䟽
專出於尊衛吾先祖之道。
畢竟謫居於黄巴栫棘之地。
俯仰今昔
事誠非偶
益願寶衛道體。
以副吾黨之望焉。
後又抵書。
申之闡明嘉惠後學之意。
壬辰先生四十五歲。
七月(甲午)己亥
第三孫欽人生
癸巳先生四十六歲。
四月(己丑)戊午哭子信圭
 先生以爲吾兒無他技藝
孝親一事
出於天賦
年前內艱時。
執喪之節。
無愧於古之篤行君子矣。
不幸短命
人孰不曰善人亡乎。
孝子死乎。
甲午先生四十七歲。
家禮辨誤。
 
三陟刊本逐段辨誤。
金善之于蘇湖之杞菊亭。
 時金公登第還鄕
先生與之期會堤上
極論致君澤民之道以勉之
乙未先生四十八歲。
六月宗晦祠。
迎謁寒水權先生影幀。
 時嶺南儒生禮山集成祠移摹寒水齋影幀。
將配奉于星州之老江祠。
歷次興農
先生進往奉審。
申先生四十九歲。
三月英宗大王昇遐
擧哀後園
縣庭成服
五月與過齋金而運(正默)議疏事。
 時尼尹餘黨李明徽因新上踐阼之初。
上一䟽。
侵斥東廟建奉之事。
語意叵測
先生以爲當有懲討之擧。
欲與金公相議。
躬往貞山
巧違未逢。
後數日金公來會。
議定䟽事。
及聞上有大處分。
(拿鞫後嚴刑島配。
中路徑斃。
)仍停䟽擧
後李公昇洙以徽賊事有所往復
先生答之以一番明辨之意。
七月文正公告文
 時自上有曠感於文正公
凡係崇奉闡明之道。
靡有遺憾
特命宗孫宅圭爲林川郡守
奉祠赴任
先生不勝感泣
爲作告文
備言聖上處分中嚴明徽事。
及孝廟庭享追擧事
御札跋文製事
全書刊出之敎。
兩賢傳心錄抄定事。
使宗姪告之。
九月往林川。
 爲修正尤翁全集
往留衙中。
盖以自上有收拾遺漏文字待之敎也。
十月祗迎御製跋文
文正公致祭
 孝廟密札跋文至是親製以下
承旨賷傳
而仍令致祭
十一月普光寺之中南臺
校勘先集。
 校讐之暇。
與門人沈大之太極圖近思錄等書。
歲末還第
十二月除拜繕工監監不就
 時李相徽秉銓
先生首擬蒙恩點。
親知有勸出者。
先生以爲古人有爲貧之仕。
而今余則誰爲養而仕乎。
丁酉(正宗大王元年)先生五十歲。
二月黃山八卦亭。
 復以先修正事。
會于八卦亭。
同參校役再從
彥明(煥德)及李敬甫(顯民)若而人也。
校勘之餘。
相與講討
至七月罷歸
○九月復會
過冬而歸。
八月丈巖鄭先生祠版于文義縣衙。
 時鄭益之(謙煥)以丈巖宗孫來莅是縣。
戊戌先生五十一歲。
正月往林川。
 亦以先修正事也。
二月七山市南兪先生祠。
 院門講堂
先生筆揭額。
四月文正公致祭
 
時上定庭享之禮。
儒臣宣敎賜祭
八月往萬義省高祖考同樞公墓
仍留山菴
 亦以先修正事也。
己亥先生五十二歲。
十月大臣筵薦。
 時左相樂純初筵建白
有曰宋煥箕以先正後孫。
固窮讀書
通經學古
臣於待罪錦營時熟知之。
甞擧於道薦。
此乃聖世逸民
儒林善士也。
當此逐日開講之時。
臣謂招以經筵官
使之朝夕啓沃則宜有所益
上曰所奏儘好
留意
也。
復往萬義。
 又以先修正事。
閱旬留住
金公以府伯來會
參奉澣亦來留。
連日講討
○翌年正月復會
三朔而歸。
十一月沈一之(定鎭)講易
 時霽軒沈公來本縣
源源見訪
先生每與之討論經旨。
先生於書無不硏究
而尤邃於易。
謄本二冊
常置案上
日誦繫辭。
至老猶然
十二月往靑川
祗迎御製碑文
 
時上親製文正公墓碑。
前面大字則以御筆書下。
三從弟煥喆以承旨奉來。
先生馳往奉審。
庚子先生五十三歲。
五月往飛來菴。
與金而運,沈一之會講于玉溜閣。
 飛來卽尤菴同春先生讀書舊菴也。
夜月朗風暢。
溪山淸穆
先生太極圖說。
金公大學序。
沈公誦中庸費隱章。
會中諸人各誦大學經文中庸首章四勿箴,西銘夙興夜寐箴後。
就所誦書問疑質難
夜分而罷。
南原編成先集正本。
 
時宗姪自林川移陞是府。
先生合編先集。
往留衙中。
秋冬訖工役。
先生嘗言修正凡例曰。
詩則閒漫之詠而句作有欠者刪之。
句作雖有欠而意趣可觀者存之。
䟽箚則循例辭遜之章不必載錄
而其閒漫而無關緊者無多
書牘刪正功最着力
而必以精約爲主
一書而有勾語之緊漫相半者。
節要例截半取舍
行狀碑誌人家大文字。
不可輕易取舍
雜著散文則事實義理文章三者有一於此則不刪。
至若經禮問答別集則舊本雖各彙。
而今江上本(遂菴所編)合編
盖經說書牘中最關緊者。
則不宜別作一段段分屬。
別集中所載則此固大義文字也。
當初別編之意。
盖出於忌諱
而原集中亦有忌諱不得句語
以此數編之別編而欲得忌諱
其亦難矣。
不如並載原編。
以俟百世知者也。
七月(丁丑)乙巳。
側室子俊圭生。
辛丑先生五十四歲。
正月沈一之會講于杞菊亭。
 是日適與陶靖節之遊斜川年月相符
先生遂用其韻和之。
三月李孟宗(宜朝)講學興農南澗精舍
 精舍卽尤翁遊息之所也。
時李公專爲講學而來
先生與之討論十餘日而歸。
李公卽雲翁門人也。
長孫欽天
 戒霽軒沈公爲賓
過齋金公之子在孝爲贊
宗姪赴京之行。
 時上有欲覽尤菴集校正本之敎。
宗姪直自南衙將賷往奉進
先生往迎於錦江
更加攷閱而送之。
四月杞菊亭。
合編先集年譜
 
時宗姪自京還。
先生更校原集而合附年譜
亦因上敎也。
七月(辛丑)己巳。
關東行。
 時金公東伯
先生一覽楓岳往會之。
八月癸酉。
驪江淸心樓。
歷訪公直輔。
甲戌原州留數日。
因作海山之遊。
丁亥鏡浦臺。
戊子訪烏竹軒。
奉審先生遺蹟
己丑上洛山寺觀日月出。
庚寅歷淸澗亭。
癸巳登叢石亭
丙申入九龍淵。
轉向岾寺。
遍觀金剛內外諸勝。
九月辛丑自長安寺斷髮嶺。
丁未還到原州
仍尋歸路
東遊日記及詩。
(見文集
)○是行先生歷入鎭川鳳巖姨母
(蔡禾百休夫人
)奉覽暘谷,屛溪,鳳巖三賢東遊詩卷
遂以入
長孫婦孟氏。
 在道聞訃。
遂抵溫陽金谷
成服而還
壬寅先生五十五歲。
正月復會杞菊亭。
修訂年譜
 舊譜務從該備
殊欠精約
而亦多有踈漏處。
雲翁嘗欲釐正。
加修刪而未成完本
至是先生一從雲翁之所商定者
參互攷勘。
以爲增刪焉。
癸卯先生五十六歲。
正月往參華陽書院致祭
 自上特遣閣臣金憙宣敎賜祭
禮罷與金公遍觀九曲諸處
二月迎哭宗姪引行。
 南原公歿于京第。
返葬浮水洞。
先生往哭之。
後撰墓碣文。
五月讀書高山寺
九月宗晦祠。
拜送文正公影幀。
 時羅州儒生等將享尤翁於紫陽祠。
來請影幀。
會議家廟櫃藏奉送
後撰廟庭碑。
甲辰先生五十七歲。
乙巳先生五十八歲。
正月議定野隱忠顯公不祧儀節
 時有儒䟽請竹牕野隱不祧之典。
上許之。
六月桂坊調用之命。
 先是季氏公以特恩洗馬
肅謝後卽爲呈遞
盖以有僚嫌也。
至是傳曰先正文正公子收用之命已屢矣。
月前宋煥昌除職之後因卽呈遞
無異借啣
曾聞其兄學術頗有可穪云。
而自年前未免轗軻
桂坊待窠調用
丙午先生五十九歲。
五月文孝世子薨逝
擧哀後園
縣庭成服
十一月修正先集凡例年譜追錄本。
 自上有尤全書刊行之敎。
孫欽承命下來
年譜改正本賷往校正所。
○翌年六月自校正送還年譜草本
畧有正處
先生復與過齋金公往復商確
更成正本而送之。
禮山集成祠。
丁未先生六十歲。
四月收用之命。
 時太學冒錄事士論紛紜
上下敎曰儒生事誠非細故。
太學賢士所關。
飜成傾軋之塲。
至有冒錄之擧。
而添一不誠之罪。
勝寒心。
此盖士林矜式之所。
人各任情
泯泯棼棼
將無止泊之期。
予爲君師。
豈可坐視
如欲矯捄。
無出招延林下
玆事屢及於筵席
未遑提及文字矣。
夙聞其所存。
昨年見所編冊子
(朱子大全校正本。
)尤覺不爽所知
若以所薦之匪人(洪樂純)爲嫌則此則大不然
先正文正獨非賊臣自點之所引進乎。
且其地處是誰之後孫。
予則曰置諸㫌招之列。
出而賁飾
今日急務云爾
此乃前監役宋煥箕也。
到今別無更抄之擧。
仍爲收用
無不可。
此意大臣知悉
今日入侍時禀處。
文孝世子祥後親臨魂宮墓所時服色事。
詢問之命。
辭不獻議
 大臣禮堂入侍時自上詢問服色
而仍命收議於在外儒臣
盖指先生也。
陞司䆃寺主簿
移拜司憲府持平
 領相金致仁極論聖上旁招盛德
陳先生
造詣高明
仍請陞六調用有是除。
翌日因特敎有南臺之除。
祇承召命
上疏辭職名及召旨。
 自縣道封章
年月不書僞號。
盖遵雲坪已行之例也。
中附向時被薦之嫌。
五月史官宣批。
 批曰。
以先正之孫。
先正之訓。
先正之道。
十年林樊
講明有素
予之必欲致之朝端
意豈淺淺
噫予於先正
有曠百之感。
尊慕崇信之者不下及門之人。
雖係咳唾遺在簡編
猶爲之愛翫不釋
况爾肖孫
想有典刑之可諗。
䟽末自引豈必更事云云
求之前輩
亦多似此被薦。
而未聞爲必辭之端。
爾須追先正未卒之志出而事予
毋孤予師視先正本意
○時族孫欽書以輪對入侍
上曰汝是先正之孫甚貴矣。
予於山林䟽批已言之矣。
山林何時當上來。
大臣奏曰近來山林豈可易致乎。
上曰然矣。
但此山林聲名藉藉
上來則必有有益之事矣。
是日上下酬酢甚多
不能盡錄。
六月訪金而運于砂山。
 
歷論古今人物出處之義。
先生金公戚屬不遠。
道義之契甚密
前後相從數十餘年。
一日與之討論
公言素尙峻截。
先生曰君之持論恐失於太過
吾當一過字名君之室。
金公曰此非美號
焉敢辭也。
叔之心學
儘合心齋之稱。
亦當以拙筆寫呈。
因相笑而罷。
申先生六十一歲。
三月祗受大老碑文印本
公元1787年
 大老祠在驪江
寧陵相望之地也。
丁未上親製碑文而並前面大字手書以下
特命先正奉祀宋欽書奉往董役
至是上命入侍
大老碑文印本而命傳送先生
六月復拜持平
上䟽辭。
下批不許
 批曰復畀臺啣
亦旣經月
尙稽敦召之擧者。
時當炎熱
登程非可議際。
見䟽本推讓猶前。
豈勝悵欝。
顧今正學不明
以至記誦訓詁
不肯專治。
斯文之憂。
甚於是。
以先正之孫。
不念出而矯俗之義乎。
秋雨乍過。
新凉漸生。
爾其從速上來
毋負予虛佇之望。
九月(己未)庚辰行禰祭。
 
是日先生周甲也。
朱子古禮行薦于考妣位。
己酉先生六十二歲。
四月曾孫繼洙生。
十月承顯隆園遷奉輓章製進之命。
 先生不以官職自處
不爲製進。
上䟽陳惶蹙之意。
十二月復拜持平
庚戌先生六十三歲。
三月連山衙中。
 時季氏公宰是縣。
宗孫南平縣監。
奉尤翁祠版赴任
先生陪行。
到連衙止留數日而還
八月(己酉)癸酉季氏
 季公歿于官次
自其病時救護
至喪後返
先生皆躬檢。
祭文
先生嘗曰吾弟居家孝友
官淸儉。
忠厚之志。
介潔之操。
所難及也。
十二月復拜持平
辛亥先生六十四歲。
正月召命上䟽辭。
下批不許
三月陞拜司憲府掌令。
八月軍資監正
十一月特除山郡守呈病狀
 時邪學方熾。
郡有兩竪伏誅
以爲闢邪莫如衛正學。
乃以抄選中人差遣事筵敎該曹有是除。
先生再從弟煥章氷庫別檢輪對入侍
上敎曰予於近日
招延山林
有名無實
故今則必欲致之。
汝須以此意急報也。
又命該曹行關本道
先生乃呈病狀于該曹。
催促赴任之命。
又呈病狀
 上又下敎曰此時守令不可曠官
拔例差遣之後
如是逡廵
極涉未妥。
百里之任
不過是往役。
則尤豈可乃爾乎。
更自本曹嚴飭
斯速上來任可也。
仍命煥章馳往偕來
先生復呈病狀
又以病不能強赴之意。
煥章附奏
十二月復承促敎。
入縣獄待罪
 煥章復命
上又下嚴敎
使之卽速復往。
期於偕來
先生聞命惶蹙待罪
蒙恩遞。
 煥章奉敎下來
諭以許遞職名
勿爲待命
安意調病。
壬子先生六十五歲。
正月復除掌令。
召命上䟽辭。
下批不詳
 批曰喣向暄。
政宜登途
爾以林下讀書之士。
必不設爲托辭
以緩敦迫之擧。
予所延佇之思。
日甚一日
爾須體予此意。
速圖幡然
毋負如渴之望。
曾孫纘洙生。
四月承恩諭。
以病未承膺之意。
再從弟煥章書。
 時煥章因特敎入侍
上曰山林何不上來
汝來奏以春和日暖山林當上來云。
而今當初
尙無登程之期。
汝之所奏何如是也
對曰昨三次奉聖下去時。
以爲病若可強則欲一謝恩命。
其後病勢轉劇
今則日氣和暢
一向沈重云矣。
上曰然則不上來矣。
何以則致之於朝也。
汝家無立朝之人。
予欲必致之。
汝須善爲畫策也。
後數日又命入侍下敎曰。
山林何日程云耶。
欲見先正典刑
必致乃已。
登程與否。
斯速書探。
告于政院。
人馬指揮矣。
不然則汝當禁推矣。
煥章走報
以上敦迫
先生以病未登途
惶蹙靡措之意答之。
俾卽入禀焉。
十一月移軍資監判事
尋復拜掌令。
十二月陞拜司憲府執義
癸丑先生六十六歲。
復拜執義
改司䆃寺正
甲寅先生六十七歲。
三月忠賢書院
 時新摹朱子影幀。
先生山長到院奉審。
奉安先生曉夢有詩曰。
道在高嶽前。
登登峻極天。
瞻之忽在後
使我心愀然
乙卯先生六十八歲。
正月景慕展謁時。
慈殿慈宮中宮殿行禮儀節詢問之命。
辭不獻議
閏二月復拜執義
承召旨上䟽辭。
復承別諭。
 時値華城行幸
前䟽未及登徹。
而別諭又下。
四月再疏辭。
下批不許
 批曰爾有爾祖。
予欲見之。
爾則屢召不膺。
愧予之誠未孚
今於辭本之來也。
復申前批餘意。
爾其卽日出山
續踏煕政之博。
六月黃江書院廟庭碑。
 院卽寒水先生獨享之所也。
八月復拜執義
尋陞拜通政大夫承政院同副承旨
旋授禮曹參議
下諭召之。
上䟽辭。
 傳曰正學欲扶。
先從先正之家。
求其老成人典刑
承旨宋煥箕曹參議除授
縻爾官爵而已則殊非特除之意。
斯速乘馹上來事下諭。
先生引尤翁力辭禮參事陳䟽辭。
九月祇承批旨蒙遞。
尋拜吏曹參議
 批曰先正之所曾辭者。
欲強之於爾。
扶正學矯渝俗。
此時爲然
今者擢授
非徒然。
然而官方公格所關。
先正因此丐遞。
獲蒙準施。
爾亦非科目中人
三銓則可強。
見職果難強。
所辭依施。
此意令銓曹知悉
爾旣帶經筵之任
斯速上來
副予欲見之思。
十月上䟽辭。
下批不許
 批曰莫見領敦之批乎否。
己未一百十有七年之後
雪耻先正
爾以文正之後
是年叨是職。
又覩是擧。
縱使撰敎文之人有知
知感於整王綱而慮後弊。
况爾身親見而與有幸者。
當作何懷。
故曰明聖志所以光聖德也。
爾其勿辭。
斯速上來
十一月兼拜成均祭酒
再䟽辭本兼諸職。
仍辨許積復官事
下批諭之。
 時有許積復官事
前批聖敎以此也。
先生因辭䟽痛辨之。
畧曰己未之事。
尙何言哉。
投書上變
先後迭發
而其魁則許積是也
是以積之伊時筵奏。
究厥語意
尤極凶慘
臣之先祖赤族之禍。
迫在呼吸
幸賴肅宗大王如日中天
遂令魑魅莫能遁情
不然則國之爲國未可知而臣之家滅已久矣。
噫嘻痛矣
積雖臣家之讐。
而卽宗國之賊也。
爲臣之後孫者。
固有洩之憤。
論臣祖之當日則初無可雪之恥。
而今聖敎
乃在近日處分之後
此臣所以可仰揣於聖意者也。
顧安有積之復官。
而臣祖雪耻之理哉。
批曰前批中雪耻文正云云
觀於明聖志光聖德之句語
意謂爾以爾家之人。
不言而喩矣。
今爾疏辭之曰以莫省所以者。
無或前批之未暢歟。
往昔己未之事尙何言。
請告廟。
頒敎至引濟州吉雲節之例。
從又撰進敎文。
而反諉張三之操刃李二之償命者。
其人何人。
如故相之異趣設或未及立異
豈比於右所謂其人之同室操戈乎。
况故相之死在於己巳十年前。
且况最後收議。
依違
自來庇護
昭在國乘者乎。
予於先正
曠想多端
獨於己未之耻。
未遑一言之槩及。
幸因故相復官事
始獲提道於今日。
使後生少輩。
益知顚末
復故相卽斥其人。
斥其人卽念先正
予之謂雪恥文正云者
不亦宜乎
大抵百年而公大定
故相雪其寃而先正有辭
使其人愧赧惶汗浹背於九地
所謂異條而同貫
大公至正也。
見今政月在卽
爾須卽起幡然
十二月遞吏曹參議
上䟽祭酒
兼申前疏餘意。
乞被重勘。
下批不許
 
批曰爾之所辭。
何爲邁邁也。
今日端揆出膺初筵也。
端揆之勉于予者。
一曰旁招
此際爾疏信息甚大。
不禁側席之思。
今士風益渝。
銓選不古
矜式之責。
激揚之效。
不能無望山野宿德之人。
此時予心。
待爾如渴。
疏末云云
前批已悉諭。
何庸更煩。
爾其從速幡然
體予至意
復除曹參議
 祭酒辭䟽未及登徹。
復有是除。
丙辰先生六十九歲。
二月上䟽辭。
下批不許
 
批曰溫批纔宣。
巽辭冞摯
遐心之莫回。
愧淺誠之未孚
予於近日
收攬遠人目下急務
凡有所聞
雖遐土一藝一能之士。
亦必存錄
况爾地處自別。
名行有素
敦召之典。
其可捨爾乎。
縻職名。
亦係緊重。
從速上來
以副予至意
三月進御大報壇詩。
 皇壇春享時。
親臨酌獻
仍次肅廟御製詩韻
先生承命賡進後。
上語筵臣曰山林詞律典雅
亦非在朝詞臣可比也。
五月賜藥物。
仍許遞職。
 
先生以素患胃疾。
當暑添㞃。
吏判以聞。
上曰當有體諒。
而雖無舊例
若給蔘料則好矣。
仍命內局相當藥物
且命許遞吏議
除刑曹參議
旋又蒙恩遞。
 傳曰知其有病。
昨遞銓任。
詞訟劇地之強令上來。
非實情。
乖禮使。
特爲許遞。
六月拜嘉善大夫曹參判。
承別諭上䟽辭。
 右相東奏曰。
宋某年迫七旬
山野宿望之人。
尙在下大夫之列。
亞卿陞擢何如
上曰依爲之。
仍下諭曰資級陞擢
豈爲侈卿職啣
非特
卿家先故
端揆之薦。
似予心之企佇
有意在焉。
况見職卽閒任。
溽暑如此
差待凉生。
幡然起身
上來登筵
中學䟽廳儒生書。
 時京外儒生䟽重峯愼齋先生從享文廟
上批以趙文烈非不偉然
有難遽議。
至於金文敬父子並侑。
於典無稽
粤若先正文靖金麟厚道學節義
允合從享
何不文靖弁焉。
爾等退與林樊隱德之士。
講而明之。
於是諸生上敎備書來問。
先生答之以博稽古典。
積誠格天之意。
七月復答太學儒生書。
 泮儒復以書來詢從享事。
先生答之。
畧曰父子並侑。
顔曾一事似可爲據。
據此陳籲明剴。
回天聽。
祗承疏批。
 批曰屢勤招徠之禮。
必欲致之朝端者。
豈特準繩於士趍。
俾掌師儒之任
卿須幡然
卽起登途
副予企卿之至意
移拜司憲府大司憲上疏辭。
下批不許
 批曰家庭學識之外。
以至餘事文章
詞苑諸臣
不讓與。
可謂適用之器也。
所期待而企望之者
夫豈淺淺
且况持論不苟
繩尺峻整
霜臺見任
非卿伊誰
須知招徠之者不在備數俗規。
懃懃有必欲致之意。
卽起幡然
八月祇受內賜奎章全韻
復答太學齋任書。
 時上河西從享事。
單擧爲敎。
而仍令詢問在野宿德之士。
泮任依聖敎致書來問。
先生答之。
畧曰以重愼兩賢道學節義
不得並擧
不能士林缺望
而今君師之命。
孰敢有間然也。
尹大司成得孚書。
 尹公貽書勉之世道之責。
先生以不承當之意。
九月金善之書。
 時以河西從享事有謗言
至謂先生沮遏重愼兩賢
金公貽書致疑。
先生答書辨之。
(書見文集。)
河西金文靖公從享改謚議
(禮郞金麟采收議。)
十一月再䟽辭。
下批不許
 批曰間因承宣言
知卿必手寫䟽本。
對心畫。
面談
且况從享禮擧。
斯文增光
如卿等者。
翩然彙征
其時也。
卿須卽起登途
賁有鳳儀鴻漸之美。
先生前後䟽本。
皆非手寫
而筵臣誤達。
致有聖敎
先生後因辭䟽。
陳暴實狀
金善之書。
論辨明德浩氣說。
(書見文集。)
十二月陞資大夫
拜元子師傅兼內贍提調
史官別諭敦召。
上䟽辭。
公元1788年
 時大禮堂諸臣請擧元子冊封之典。
上意欲依祖宗朝已例。
明年先行開講之禮。
領相洪樂性奏曰謹考事例
三歲以前出輔養官。
五歲以後則差出師傅。
而元子師傅以正二品差出。
又是先朝定式也。
大司憲宋某卽今朝野儲望之人。
而方在亞卿之列。
正卿陞擢
令該曹單付好矣。
上可之而史官尹命烈別諭曰。
肅廟在冲歲
顯廟命選輔養之官
刱名講學廳。
卿家先正膺是任。
於今日踵先武而述先美。
予固欣幸
卿亦與榮。
卿之幡然
豈待予言。
予雖未接卿面。
宿德雅執。
聞已盈耳。
奚特以卿爲卿家之人而畀以委諸。
明歲就傅之歲也。
欲令卜吉歲初
卿其趁期登途
先生上䟽辭本兼諸職。
公元1787年
丁巳先生七十歲。
正月復遣史官宣批趣召。
拜工曹判書
再疏辭。
下批不許
復遣史官諭召。
 批曰卿上來然後吉日可卜。
新正初旭舒而溫。
老人登程
其時也。
卿其卽爲惠然
先生上䟽申懇。
批曰卿之上來
企予日勤。
卿䟽與附奏
長弟登徹。
而卿志愈堅
尙稽幡然
卿以卿家之人。
寧容乃爾
卜吉惟在卿登途之期。
卿須卽爲上來
更當有招徠之行。
仍又遣史官下諭曰。
春煦漸長。
上來然後吉日可卜。
左右諭善亦啓下。
多少敦勉之語。
今姑畧之。
大臣亦當以筵敎傳於卿。
卿須卽起登途
二月復承召命
己卯尹右相東書。
 尹公及禮判閔公鍾顯
皆貽書勸出。
盖承上敎也。
尹公之再書畧曰。
聖心虛佇
朝野屬望
招延之盛。
命德之重。
禮則備矣
事亦曠矣。
自下僚進上卿
乃在兩歲之中。
異趣同聲一辭拭目聖朝崇之美者
槩未聞於先輩儒賢
而於我執事見之。
又曰稽之故事
愼齋之於癸未
同春之於乙
巳。
皆膺輔養之命。
師傅輔養
官名雖異。
爲任則同。
邦禮之所待而成者。
先賢所出行者
執事處義。
於此可以决矣。
先生答之略曰。
來諭上卿云云
竊覸盛意
以此第一義諦
而賤分之寧被慢命之罪。
不敢進身之計者。
政在是矣。
兩歲之中誤恩荐加。
至於有此新命
雖使昔贒當之。
必當逡廵却顧
某是何人。
敢當此任。
又曰故事之諭。
執事之明而急於牖迷。
反有此遺照耶。
愼齋之於癸未未嘗膺命懇辭獲遆。
某者其何敢冒昧承當乎。
同春之於乙巳
雖異於愼齋癸未
乙巳以前同春立朝已久矣。
此又豈某所敢擬議援引者也。
復遣史官宣諭
仍命偕來
三䟽辭。
復下諭旨召還偕來史官
 傳曰聞禮判言知。
吉日之在近。
又聞大臣之意。
偕來之擧爲當云。
果然矣。
史官傳筵敎於工判。
與之偕來
先生上䟽控辭
乞被嚴誅
陳冬官新命
震駴慚恧之情。
史官尹命烈以仍留之意書啓
傳曰春寒尙峭。
此時排站作行。
非體諒之擧。
欲於和暢後擇吉。
卿其知此上來事。
爾其
諭。
爾則先爲上來
以便重臣之意。
右相又致書勸出。
而禮判亦書報開講吉日退定之由。
祗承孫欽入侍時筵敎。
兼受內賜藥物。
 諸承旨入侍時。
上以載寧郡守入侍事有特敎。
自任所馳進入侍。
上曰師傅何不上來
書對曰素有宿病
近又添劇云矣。
上曰病患何如也。
開講於吉吉日行之矣。
師傅不來
又此退定。
國體事面顧如何哉。
開講何等慶禮
而以當身不來
若終不得行
國體之如何姑舍。
當爲千古欠事
是豈成說乎。
古昔山林出處
多難愼。
而今則不然矣。
元子長成。
今當就傅
當初招延開講之意。
經營已久。
以先正爲肅廟輔養官。
當身先正之孫故也。
豈不貴乎。
汝須速往。
傳此筵敎。
期於偕來
成國大慶也。
予豈以義理之非出處之非勸之乎。
或諉以虛禮
而予實眞情也。
以此意詳傳。
當身上來矣。
雖或有實病。
山野養閒
不至深重
日行數三十里。
緩緩作行。
豈有趁期之慮乎。
當賜人蔘臘劑
汝須傳之。
調護必爲斯速陪來也。
汝是一蔭官
若是親近縷縷者。
卽念先正也。
可體至意
積誠意。
期回遐心
留待病勢少間
趁期偕來焉。
上來之後
豈不當身意而軆諒乎。
下去後師病患輕重登程日子
急急報來。
而須書報于禮判與右相
使政院入禀可也。
三月下批遞工曹判書
特遣承旨宣諭
仍令偕來
 批曰招延山林
期其必致之者
不但羽儀朝廷
正欲責勵世道
而今召卿
開講之所重。
未暇責之以世道
卿是先卿之孫也。
以先卿所叨之任
任之于卿。
在卿道理
豈或容一辭於辭巽乎。
如以職名在身一分難進之端。
亦何一味相持
本職工判今姑許遞。
須知此意。
卽爲登程
仍遣左承旨李祖承宣諭曰。
批答言之矣。
承宣亦將面傳筵敎。
而今日之召。
開講也。
不以職事縻之。
不以世道責之。
不以經筵官召之矣。
且况來月旬後。
日氣亦當和暢
卿之強力登途
尤似無難
卿是卿家之人。
以先正之心爲心於今日。
則其來豈待勤召乎。
前此敦諭不能費辭敎。
意謂卿之聞命幡然
尙稽回心
若是過讓。
是豈所知於卿
家者也。
玆命近侍宣諭
仍令與之偕來
卿須體予至意
先生聖諭懇至
不敢一向違越
乃以病如少間
謹當趨承之意附奏
召還偕來承旨
復下別諭。
 諭曰初四日有回諭於偕來承宣者。
而今又見附啓。
愼節難登途。
幡然之期。
無指日。
卿之所執過矣。
見今春煦雖舒。
朝候猶寒。
此時行役
恐妨調將之節。
稍竢少間
來月登程
是予之望也。
卿以卿祖之孫。
守道林樊
源流有自
而數架薖軸。
操履卓然
處可爲式於鄕黨
出可有裨於朝廷
而况所以待卿之來者
豈不以昔先正卿祖之所擔負也哉
屢勤招徠
直欲以本任必致之者
盖以所重在此。
不暇於彼。
不若勉之以卿祖之心爲心之爲誠實道理也。
卿若念得此意。
豈待多誥而始膺之耶。
偕來之行。
當下送。
卿須加意愼攝。
副此延佇
先生乃以謹當強拚一死。
承膺恩命之意附奏
四月辛未爲文家廟
乃定膺命之行。
甲戌發行文義
上遣承旨傳諭
仍命偕來
 諭曰卿之上來之時。
當更遣承宣偕來
曾有筵敎。
今則日氣和暢
行役亦必不至爲勞。
更令承宣諭予企卿之意。
承宣偕卽上來
○族孫欽書因上敎陪行。
乙亥上疏乞收偕來之命及馹騎厨傳
辛巳成歡
祇承批諭。
 批曰聞欲上來。
欣企何言。
偕來承宣馹騎厨傳
皆是應行常例
卿須安心焉。
先生仍以私馬作行。
沿路支供及夫馬並辭之。
癸未惠民提調
丙戌到果川。
上䟽解祭酒提調之任
請召承旨
丁亥下批遞提調
又遣史官宣諭
 批曰卿行穩到近京之地。
欣喜萬萬。
偕來承宣當與卿入城。
豈可召還。
惠署兼綰之任許副。
安卿心。
鄕須體予此意。
卽日上來
是日又遣史官宣諭曰。
泮任卽敎胄之官
而例付之兼啣也。
至於內贍之任
朝批未及並擧
爲許遞。
以便卿心。
開卿進身之路者。
若是勤摯。
須待上來
戊子城外
特遣禮曹判書傳諭
己丑復遣禮判及史官承旨傳諭
 禮判閔鍾顯以上口傳
師傅上來
予甚欣喜
卽欲召對
而恐妨行餘筋力
姑待其調息請見之。
仍問旅店諸節。
翌日蚤朝。
禮判又口傳下敎。
又遣史官傳諭曰。
爲卿休息
欲於明日見之。
待朝簉朝。
又敎曰明當見卿。
經筵命下。
卿之經筵官雖許解。
在前山林上來者同登筵席。
故事可按
朝於禮判傳諭之行已言之。
明日經筵同爲入待。
先生回啓以不承當之意。
上復承旨諭以明當朝則同登於講席爲好。
依初下敎晝講同爲入侍
先生渡江時。
館學儒生五十餘員。
迎拜江頭
庚寅承命詣闕
入侍晝講
 先生連承聖敎
屢辭不獲
詣闕
上御迎春軒。
特命寧郡守宋欽扶將入侍
玉堂中庸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二章
上讀一遍訖。
玉堂以下次第文義
特進官閔鍾顯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體法祖宗之謂也。
惟我孝宗大王天縱之聖。
卓然之志。
天理正人心。
功烈治化爲後昆之法。
而時有先正臣宋時烈協贊啓沃
際遇隆重
其後孫以㫌招之人。
同登經筵
伏願殿下顧問體念焉。
上曰卿言好矣。
敎曰。
今日講筵
待卿而設。
卿旣登筵
須陳文義也。
先生對曰臣庸陋蔑裂。
素無見識
經筵講義
不敢冒當矣。
上曰雖以必致之心。
解經筵之任
卿何固辭
對曰臣以草野無似之人。
何敢與聞講席乎。
且甚空踈
無以仰對矣。
上曰卿言過矣。
如卿林下讀書之士。
初登橫經之席。
豈可一言而退乎。
對曰臣衰癃昏耗
所嘗聞知者。
未免忘失。
而屢問之下。
不敢違越
雖未能敷陳文義
而謹當以大旨仰達矣。
三十章承上誠之之事。
極言聖人之德矣。
問政章前三章
大舜武周公
極言聖人治道之大。
而復以夫子之言終之。
此章之前盡性前知至誠章。
極言聖人天道之至。
而又以夫子之德終之。
聖人之德。
未有盛於夫子者。
到底夫子
以明中庸極功
夫子之言政。
述文武之政。
而此章之贊夫子
又穪其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此又可見夫子述之之功。
有倍於作者
所以集羣聖而大成也。
上曰又言之。
對曰因詢問之屢勤。
冒陳訓詁常談
而惶恧則極矣。
無可陳者矣。
上乃問發強之發字
對曰恐是發揚之意也。
上曰發揚蹈厲如是看則
好矣。
仍問曰聰明睿智寬裕溫柔以下四者有間耶。
對曰聰明睿智
統言其禀性全體也。
寬裕溫柔以下
分言其四性德用也。
聰明睿智於寬溫柔以下四者。
猶大德之於小德也。
上曰於此一言可見平日所存者深矣。
此亦新所聞
今日所得
豈其小哉
聦明屬氣。
四德屬理。
氣爲之主而理具其中
太極圖所謂無極二五妙合而凝者。
亦此意也。
然而聦明睿智之前
果亦有一層境界之可言乎。
對曰聦明睿智雖屬乎氣。
所以聦明睿智者理也。
以此言之則畢竟理爲之先矣。
源頭而言則理先而氣後。
禀賦而言則氣先而理後。
以言其流行理氣無先後。
理氣實不相離
而亦不相雜矣。
天命之謂性。
天卽理也。
命則可屬氣也。
性字從心從生
合理氣之謂也。
上問率性之率字。
對曰率只是循字意也。
上曰率性是循其自然不用功者耶。
對曰然矣。
曰修道之敎。
釋以禮樂二字足矣
而必加刑政二字者何也。
對曰人性雖善而氣質有善惡之殊。
不得不禮樂以道之。
刑政以齊之矣。
上曰堯舜之世。
比屋可封禮樂足矣
何必刑政齊之乎。
對曰時
有四凶之惡則亦安得無刑政之施也。
上曰此爲舜不得已處。
而以理觀之。
不免爲舜之歉德。
所謂聖人亦有所不能者也。
如書曰罔念作狂。
聖人豈至作狂。
而但有是理故耳。
先正李文純李文成放心之說不同
卿則平日以何說爲從耶。
對曰臣安有主見
而於李珥說尤有所契矣。
上曰文成此說在戊午
初年說乎。
對曰初晩之別。
不敢的辨。
而其言則似是定論矣。
上曰顔子三月不違
固有求放之意。
大舜之聖。
亦有求放心者耶。
對曰在聖人則雖無大段着力處。
戰兢臨履
自有求放心底氣像。
聖人亦豈無工夫之可言乎。
上曰孔子言性。
只說氣質
而至孟子始言本然何也。
對曰言性一也。
孔子之時。
人皆知性爲理
兼言氣質
而不迷於性之本然
故夫所以只說氣質
至於孟子時則異端日盛
告子者直以氣質認爲本然
若生之謂性是也
是以孟子言性。
必擧本然以曉之也。
大抵論性而言氣本然者。
實始於宋儒程張矣。
講訖。
上曰祭酒進前
先生進伏。
上曰卿之聲名
飽聞久矣。
今始相見
欣喜不可勝言
卿是誰之孫也。
聖祖
禮遇何如
先正之秉樹何如
小而頑夫懦夫立。
大而明天理正人心。
使環東土千里
得免於被髮左袵
繄誰之功。
兩賢傳心之編。
驪江大老之祠。
予所曠感者深。
而每以不先正同世爲恨。
今見卿面。
若有典刑
奚但爲予心之幸。
在卿亦云不世之遇矣。
撼頓筋力得無所損否。
先生對曰臣跧伏草野
至愚極陋。
猥被恩命
前後隆摯。
涯分疾病
難堪承。
敦召之下。
一未承膺。
尋常惶蹙。
至於開講盛擧
緣臣差退。
諄勤之下。
不敢終違。
強病上來
伸延頸之忱。
而昏倒旅店
無以振作矣。
臣家之前後所被恩造
曠世無比
臣於平日闔門感祝。
圖報無地
今此前席
聖敎若是丁寧懇惻
不勝榮感之忱。
伏念臣之所帶職名。
俱蒙許解。
而惟此師傅之職。
責任重大
終難冒膺矣。
上曰過矣。
皇天默佑
祖宗陰騭
元子已臻就傅之年。
將行開講之禮。
予甚欣幸
吉日尙不啓下者
實不欲張大
而亦欲見卿而後定矣
卿家先正俱膺聖祖勸講之任
卿又以此上來
卿之於身親見。
榮幸不暇
而事之相符
人力所及哉。
今日師傅之任
舍卿其誰也。
師傅之任
旣萬不相稱
至如祭酒華啣。
亦非如臣庸陋所可虛縻者矣。
上曰此職亦是敎胄之任
合於卿。
而况又是先正所經之職也。
卿之是職也是行也。
先正若有知。
豈不曰余有孫乎。
明日當行相見禮。
仍爲開講
卿其休退
明日入來行禮也。
對曰叨此重任
固爲與有榮焉。
德義之輔。
豈有堪承之望哉。
惓惓恩敎。
每及先故
臣益切慚悚矣。
上曰不須固辭也。
先生起伏請曰古來草野之士。
登筵席。
有請見天顔者。
於今日。
亦願一瞻淸光矣。
上曰予亦欲見卿面。
卿須起立也。
旣而又敎曰卿以山林宿德
出膺㫌招。
予之求助
不但在於師傅之職。
且卿今年七旬
其在詢玆黃髮之義。
合有乞言之擧。
况卿是誰家之人。
有舊聞。
尤必多開發資益之道。
卿之一身
兼斯三者。
余之欲聞昌言
其可已乎
大而時政得失
小而民生疾苦
如有可言者
明日行禮後。
陳所蘊可也。
對曰此敎尤萬萬不敢當矣。
上仍命姑退調息焉。
先生入侍時上使承旨于欽書曰。
儒賢復出城。
明又詣闕
老人筋力
來往似難矣。
闕外或泮中定下處留宿
以爲趁早
開講可也。
退出史官口傳聖諭
司謁又數次奉敎
申以留憇闕外近處之意。
先生不得已仍留於宣仁門外依幕。
祇受內賜冠服諸具。
命賜食物及祿俸。
 先生入侍着綠角帶
上曰卿尙着九品服。
太過矣。
明日開講
當着品服
章服則自慈宮製下。
而金圈當內下。
帽帶當令該曹輸送矣。
先正造朝時。
內賜繼下。
至今傳爲美談
便成卿家古例矣。
乃使承旨于欽書曰先朝所賜皆在否。
書對曰孝廟朝賜蠍虎金圈。
廟朝賜環玉圈。
今皆寶藏矣。
上曰羊皮尙存否。
書對曰孝廟朝賜貂裘矣。
上曰然。
廟朝賜羊裘矣。
退出後掖隷來致純金環圈,綠雲紋紗團領雙鶴胸褙及粉紅團領靑苧內衣紗帽金帶諸具。
先生初到城外時。
上命食物及祿俸連爲輸送
先生固辭之。
入侍時乃進曰。
臣之上來後。
戶曹日給米肉柴炭
而臣不敢冒受
益切惶懔矣。
上曰古人亦云庖人繼肉。
廩人
此等微物
自是常例
不過修明舊典而已
何辭之有。
且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
可以
可以無取傷廉
予豈以不可與而與之。
又豈勸之以不可取而取之乎。
退出後又命該曹輸致。
先生終不受。
辛卯詣集福軒。
元子相見禮
行開講禮
禮畢承命入侍
 是日平明
先生御賜冠服內閣
呈元子師肅拜單子
上命肅拜
先生乃與左諭善尹得孚詣閤
先行相見禮。
行開講(講小學書題)禮並如儀
禮畢祗受賜饌物。
因承入侍
上曰日吉辰良。
盛禮順成
極是慶幸事也。
先生對曰開講之禮。
今幸順成
一國臣民
孰不慶忭
而臣猥叨重任
獲睹盛儀
子宮動容周旋講讀之節。
極其卓偉
自合䂓度
區區歡忭之忱。
無涯極。
榮幸之私。
不自勝矣。
上曰講學日次
三日爲課無妨耶。
對曰講日定式
實非賤臣所敢妄議。
而第念開講之初。
有難逐日講學
臣意則以間三日爲定似好矣。
上曰史記兼讀固甚好矣。
而史畧亦猶支繁。
若更抄畧以讀則似宜矣。
如何
對曰史記不可不看。
而以聦明卓絶
尤當有兼讀之工也。
上曰卿下鄕後其可抄畧以送
耶。
對曰此實非如臣鹵莾所敢承當者也。
上曰予於卿雖不以世道職事責之。
而今卿旣登筵矣。
豈可無求乞言之道乎。
當與大臣同爲諮講。
方令時原任大臣來待矣。
卿須少退以待也。
對曰聖敎如此
萬無承當之望矣。
退出
承與大臣同爲入侍之敎。
直出城外
 先生退出太淸門外
少頃上遣史官金履傳諭曰。
卿旣上來
可不求助之意。
乞言於卿乎。
大臣入侍時同入侍
先生附奏以不承當之意。
仍出城外
上復翰林傳諭曰。
何邁
卽爲入來
先生以今方臨發。
未免違越之意附奏
是日原任大臣入侍時。
上敎曰予於師傅爲開進身之路。
不以世道職事責之。
儒賢旣簉朝。
世道可不責。
國事可不咨乎。
求助乞言之意。
俄已申之
將欲大臣諮訪
師傅徑出城外
是豈予所料哉。
大臣陳請勉留
祇受內賜藥物及豹皮
 是卽開講賞典
而又別下雪綿子丹木胡椒優數。
領受
又令該曹輸送祿俸
先生以爲不敢終辭。
只受若干米。
而餘皆還納焉。
卽日發行渡江
遣都承旨宣諭
仍命偕入。
壬辰到果川。
復承諭旨
 諭曰卿又何若邁邁
直尋鄕路
豈不過當
卽爲回心
先生附奏以不復入之意。
翌日又下諭曰。
見知申狀辭。
行一直前進。
可知遐心之莫回。
是豈屢勤敦召致之朝著之意也。
卿若以卿先祖之心爲心則寧容若是
聞卿姑留果川地云。
猶可追。
更申肝膈之諭。
須卽復路偕入。
承旨傳宣
仍爲隨行
大臣政院玉堂館學儒生皆疏請勉留
上䟽告歸
請頻御經筵
辭職名及賞典兼乞召還承旨
癸巳下批趣還。
 批曰遐心莫回。
征車日邁
凝佇之餘。
豈勝悵然
計程姑未踰畿境。
趁今招徠
尙有可及
且况先正祠版入京在卽
而卿適上來於此時。
在卿情文
可不賜祭之列乎。
卿若念此。
其所復路。
不待敦迫
卿其卽爲入來
䟽中經筵云云
當有量處之道。
卿須諒悉。
振威迎拜文正公祠版。
 時尤翁祠版將向載寧衙中。
路由京城
上遣承
致祭
而親製祭文云來傅胄筵。
有美肖孫
禮成一日
基鞏萬年
丙申天安
上遣翰林金履陽問起居
仍許還鄕
召還承旨
 都承旨書啓回諭曰。
見卿狀啓。
山林之行。
已過畿境云。
日望賁然肯顧。
行邁悠悠
無意旋旆
况今初熱。
無異盛夏
七耋筋力
在途必多撼頓
决知其必難強。
而徒事敦迫
以外文具備例之者
實非懋實底道。
更遣史官
問其起居
仍以更待秋凉上來之意傳諭
丁酉還第
 先生赴召
只爲元子開講之禮。
而本不以世道自任
經筵登對時。
一言及於世務
至於乞言之敎。
則尤有所不自安者。
决然退歸
五月祗受戶曹食物之賜。
 翰林復命後傳曰。
山林之行。
幾抵本第
戶曹輸送米肉柴炭
尙在固辭之中。
更令地方官躬傳事。
令該曹分付
祿俸係是已出肅之山林
亦令地方官往傳。
先生乃以食物領受
至於祿俸
退處
鄕廬。
有難冒受之意。
書付地方官
使之報營。
祗受大殿子宮恩賜食物及節扇。
 薦恩賜酒果家廟
上䟽月廩兼乞解職名。
 上更命輸送祿俸
先生上疏辭。
至八月下批曰。
辭䟽之尙稽宣批者。
時値劇暑
勸令幡然
有非懋實之道。
所以遅待至今
卿庶領悉。
今則秋序向闌
凉意已生。
卿之筋力之康旺。
所聞知。
卿須念此待卿之至意
近上來。
附陳祿俸事過矣。
爲便卿心。
令該曹代給食物。
卿豈更辭乎。
先生以爲旣辭常祿。
則今於代給之典。
不敢冒受
書付本縣
使卽轉報
答尹諭善得孚書。
論元子宮兼讀冊子
大司憲召命
六月祇受內賜鄕禮合編
閏六月禮郞來問靈星老人星祠典修述當否。
獻議
(議見文集。)
祗受內賜陸奏約選五倫行實編。
八月上疏辭職
 都憲之除。
已過數月。
而家有痘患。
拘於俗忌
敢冒文字
至是始陳䟽。
甲子焚黃禮于家廟
 右相李秉模白上曰。
封贈追榮
廣孝理之令典也。
大司憲某家
法當追贈
而以本家不請
銓曹不得擧行云。
敢此仰達。
上曰令該曹趁卽擧行可也。
於是推恩三代
九月特拜吏曹判書
史官宣諭敦召。
上疏乞遞。
復遣史官宣批趣召。
 諭曰月廩辭巽。
代送食物
食物辭巽。
何其過當之甚。
冢宰新命
是豈難可強而強之哉。
大臣人事君。
擧卿之名。
書進于剡單已久矣。
體卿心私也。
大臣公也。
於是乎公私分判
輕重莫或相混
在外儒臣之叨是任者。
卿家先正尙耳
近世旌招之臣。
有爲者。
亦豈以強所難強。
施之於勸令幡然之時也。
由前而故事可述。
由後而政例卽然。
謂之非卿莫可亦可。
况在掌銓之前
猶欲責之以世道
望其遐心之勉回。
旣掌銓矣。
益安得不以期待也哉
卿須卽起登途
以副延佇至意
仍又下諭敦召。
先生上䟽乞遞。
上復史官宣批曰。
卿之辭巽。
何乃太過當。
大抵士之壯
行。
本於幼學
誠正而後修齊
條理不可紊。
其實無二致。
以是世道之責。
尙亦在於經幄之地。
况乎如卿林下讀書之士乎。
卿之出與不出。
惟求其適可之義而已
幡然經筵之啣。
邁邁世道之責然後
始可曰義所當然乎。
卿若參倚於此箇事理。
則予所以召之。
所以膺之。
非無所據。
卿須體此至意
卽爲上來行公。
祗受恩賜食物
 上更飭道臣給食物。
先生不得已受之。
又有元子宮小學畢講後恩頒
諸生太極圖說。
仍行鄕飮酒禮
 門生來會者甚衆。
先生講學之餘。
仍行飮禮。
使長孫欽天替行主人之禮。
十月除司甕院提調
再疏辭。
吏曹判書蒙遞。
答尹諭善得孚書。
論元子宮繼講冊子
十二月祗受賜曆書及衣資食物
 歲以爲常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