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贞蕤阁文集卷之三 (自动笺注)
貞蕤文集卷之三
 [祭文]
  
外舅公文
歲次庚寅冬十月丁丑
第三婿密陽朴齊家
焚香取酒灌
再拜外舅節度使李公之柩。
哭而曰嗚呼
天下甥舅無聊久矣。
俗人猶知誇其壻矣。
亦嘗愛之於其舅矣。
然而愛之不足爲知。
誇之不足爲榮。
甥舅之名。
而無甥舅之樂焉。
夫舅見甥。
必例問讀何書。
甥例辭曰不敏
未嘗從事於斯矣。
復卒然敎之曰努力
甥例唯唯
不言而腹已誹矣。
無他
不知甥舅之樂故也。
甥舅之樂。
貴相知心
不在於女之夫與妻之父之故也。
夫不相知心。
猶且謂甥謂舅。
出入其家者。
不過宴安閨門之內。
衣食之奉耳。
甚矣其無聊也。
雖然而方其娶婦之日。
執雁前導
從者塞閭。
迎候人相屬於道。
衣服鞍馬屛風牀几器皿之類。
皆以金銀采色飾之。
引之升堂
出拜其舅。
注目於甥。
不食而飽。
顧視左右
無所於惜。
之如流。
猶恐其不受。
片言出口
莫有違者。
是誰之力也。
皆舅之愛之而然也。
及聞舅之訃。
不下淚。
日昃乃弔。
不過三聲
祭之日先食肉
相訾不關於己者。
謂之舅之緦。
此生專其愛而死忘其義也。
何其太無聊也。
嗚呼
余之於公。
以不同則而武而文。
以久則歲纔三矣。
從容曾不能以十日
然而公能默然愛吾。
吾獨默然知公
生以眞歡。
死以眞悲者何也。
固有一見知者
大異而愈合者。
一事不可一生忘者。
嗟乎
迂士也。
不滿七尺
名不出里閭
一見妻以女焉。
風流氣槩。
若契朋友
呵呵而笑。
公知吾寓也。
不以爲謔也。
昏昏而睡。
公知吾適也。
不以爲懶也。
公見雪天尋朋。
經夜不還。
敗屋紙窓
星光繞身
晨起爬壁。
氷澌滿爪。
主人蒲團
卧不掩脛。
聯床而宿。
不廢嘯歌
嘗憂其病而知其樂也。
公聞吾逆旅讀書
晝炎夜蒸。
卧看土牀。
蚊蠅蚤蝨
通身相沸。
仰視屋椽
蛛繞飛颺
與烟相懸
薄暮炊飯
匙枉盂哨。
一嚼一石
耳觸頰。
鹽水
長短不齊
浹月于玆。
處之怡怡
嘗憫其苦而知其耐也。
公嘗言曰笠不必擇。
苟黑而圓。
不必飾。
非簣則曳。
余起而對曰若是則甥之不遇者多矣。
甥之心常欲以沈檀塑我。
色絲繡我。
藏之什襲
傳之永世
使人人見之。
見山水雲煙之媚者。
花樹羽毛之嫩者。
輒悅而憐之。
欲我之亦然也。
夫甥之今日空疎亡堂。
簞瓢縕袍
若不知其好惡者。
豈其心哉。
不遇知者耳。
嘖嘖曰不知此兒之胷中若是其侈也。
夫公之所言。
不必云。
余之所行。
不必爾。
而所怒於人而笑於我。
所假於人而眞於我者。
其中心相感。
各知其有所不爲者耳。
嗚呼
余甥于公之二日
公乘月出
植杖井欄東觀刷馬
余請曰可取而騎也。
公卽許之。
顧奴曰促具鞍。
其所之。
余急止之曰何用鞍爲。
吾據其鬣。
橫跨其脊。
一鳴馬走矣。
驚喜自酌酒與之飮。
戒余曰毋及夜深
於是奴黑袷持酒隨後
便衣上馬
市樓馳至鐵橋
友於白墖之北。
繞墖一匝而出。
時月色滿道。
花樹際天。
稀星灑之。
馬折頸徐嗅。
盤旋而步。
驕不
勝蹄。
不復知其行也。
余歸而假寐
公覘其醉也。
來撫余頰。
覆之以衾。
不使余知也。
嗚呼
去秊携余之藥山之衙留之。
久客無以脫身
遊戲放浪
以示于公。
嘗捕蝶不得
怒觸一花
妓譁曰郞折花。
公曰無譁
花獻郞。
余趍而笑。
公曰吾將終歲不遣
看汝折幾花。
嗚呼
以今思之。
此事終不可復見。
而其言益不可忘也。
嗚呼
去年從公鐵甕南門
把酒賦詩
是日中秋。
野有餘禾。
公見山川之遠也。
鴻雁之高也。
村墟籬落之暮也。
牛馬去來
祭女之負戴
凭欄送眺。
東望京國
然不樂者久之
職事奔走
墳墓之省四年矣。
余諷之云丈人看我腰下有綬乎。
吾則浩然歸耳。
誰有止者。
公解云此綬豈吾欲哉。
業已許身於國。
不可辭。
嗚呼
公之心豈常以一綬爲苟所向人而求之者耶。
葢其自至則盡其力而已矣。
夜深燈燼
獨呼余坐。
有時自說其少時田園閒居之事。
輒意亹亹不已
欲與子侄棄官歸鄕
敎其耕鋤
歲時伏臘
斗酒聚隣。
弋鳧釣鱸。
以終餘年而已
慷慨歔欷自傷其老。
或慮其言之不可復遂也。
余廼引巵酒進。
少間楚音離騷之賦。
以蕩其酒思
未嘗不動容膝席。
泣數行下。
家人左右
莫得而知也。
嗚呼
去年公方西留。
九月太白山中。
楓樹水石
徘徊諸寺間。
十日而歸。
公問入山何爲
余曰讀佛經
公笑曰晩年辛勤
嫁與一女壻。
學佛
是時余數請歸。
而公余行甚力。
余仍曰佛壻無用
不如放而送之。
嗚呼
以今思之。
其將少留至今
以與公相終始也歟
嗚呼
爲人外飾
似眞而假者故罵之。
當是時也。
世皆姑息不振
日益勝。
武人方以氣節不敢
書生然。
公獨曰是皆多顧眄不力國事者也。
武人也。
文則非吾事也。
立朝三十秊。
一人知公者。
公廼滑稽跅𧿇。
玩世涉世
於是世皆以狂目之。
而公亦自謂之狂。
嚮者嘗受公托。
爲之說而辭焉。
公曰所以辭者。
以爲不可以狂也加之於舅者耶。
取其文忘其甥可也。
余文未成而公逝矣。
嗚呼
公之所以托於余者。
以爲知公之狂之莫我如也歟
夫狂有淸佯狂
有酒狂者
病而狂者
狂狷之狂。
公何狂之居焉。
四座皆醉。
指醒爲醉。
辨其不醉。
以爲醉。
醉多醒少。
烏能自明
彼醒者未有鬱然欲狂。
辭之以醉者矣。
嗚呼
公之狂其不能自明者歟。
昔者不洗面而飮盥水者。
其友咻之以爲大狂。
其人曰人洗其外
我洗其內
嗚呼
公之狂其洗內者歟。
於心則不狂。
於事則不狂。
知者則不狂。
獨於不知者狂焉。
嗚呼
公之狂其不遇知者也歟
腐儒章句以侮弓矢
以武笑公。
以狂譏公。
公亦以狂待之愈益狂。
嗚呼
公之狂。
豈性不好儒而然哉。
不好俗儒而如彼者耳。
有人於此
端居不出。
圖書在旁。
永日圍碁
人謂之閒。
內實賭錢
公覻其局以狂而掃。
有人於此
白晝成佛
不食而生。
不言而坐。
匿火放光
夜私噉肉
公覻其妖以狂而打。
嗚呼
人之閒居不善
無所不至
厭然欺人。
以爲得計者。
不爲公之狂之所覻者幾希矣。
嗚呼
死者忘也。
忘則無情
死者覺也。
覺則無悔。
以死看死
何嘗謂之慽
慽哉。
然而終日奠觴。
何曾一飮。
終日撫棺。
何曾一言
哀旣不知。
亦何爲。
以生思死。
不得不鬱鬱而復哭矣。
嗚呼
余之哭。
非獨甥舅之悲。
而葢於公有知己之感云。
嗚呼哀哉
尙饗
代人外舅
維年月日
女壻某。
祭于外舅某公之靈曰。
嗚呼
人之生也。
外父師傅
其所親切而倚庇者。
婦翁耳。
故人平居
云爲動靜之則。
氣味之間。
往往肖其婦家者多矣。
豈非鐘愛之自幼。
受恩之已深。
自不覺其漸染薰習者邪。
然而猶且薄於婦家
生不盡敬
不盡情者。
背義傷俗
豈理也哉
嗚呼
人之平居
入則夫婦
出則甥舅
人人之所常。
而以余思之。
天下之至異。
而今日之不可復得者也。
嗚呼
余之甥於公十有餘年。
有外姑之喪。
後幾年春而婦沒。
盖未稅女子子之服。
而公又亡矣。
嗚呼
從此絶矣。
從此空矣。
日月非不深也。
往事非不多也。
何其過去者之易。
而留寘者之少耶。
嗚呼
老成云亡
後生奚觀。
自婦之歿。
見舅而悲。
悲之伊何
忽焉齟齬
自婦之歿。
見舅而喜。
其喜伊何
宛如其舊。
見舅而悲。
尙有典刑
舅今亡矣。
無處而悲。
之無處。
是以愈悲。
淚滴於心。
不必在眼。
我作斯文
不哭神傷
嗚呼
祭李夢直文
嗚呼
古語云死或重於泰山
或有輕於鴻毛
傳曰夭壽正命也。
桎梏正命也。
等死耳。
然而輕重殊謂。
不正有名
則輕之不及於重。
正之愈於非正也明矣。
夫古之
君子
猶有以正命輕死
不易不正命之重死者。
輕死不正命者。
不足道矣。
泰山雖重而人猶有所憾。
鴻毛雖輕而人猶有所咎。
巖牆自危也。
酒色自戕也。
溝瀆之莫知自死也。
桎梏非罪殺之也。
不幸而遇金革戰鬬之日。
兩軍相當之際。
執干援枹皷而死於敵。
國殤者之爲。
則亦足以烈士之髮。
增志士之氣也。
今夢直曾不暇以出一言
與知明白訣而死。
歸咎於天致憾於人也。
比干之直也諫而死。
伯夷之淸也餓而死。
屈原之潔也沈而死。
尾生之信也溺而死。
四人者之行。
孰不高之
然而尾生父母
屈原鄕黨
伯夷朋友
比干眷屬
猶且怨之尤之。
不謂死愈於矣。
今夢直習射而出。
中流矢而死。
則射非自危之物。
流矢非命中而中。
固有若是其巧者歟。
夫人之高一丈寘之百步之外。
頭顱幾乎如拳矣。
彼矢之鏃。
橫之不能狎。
玩之不過筆尖焉。
欲強而中之。
不可得矣。
而彼亂世之民。
百戰之士。
未必中矢而死。
則今夢直射而罷。
掉袂而行於道。
不免過去一矢者。
豈非巧之甚歟。
平居無事閒行。
昇平之身。
男子擧業
人人之所同。
求之於人。
毫髮之嫌。
反之於身。
無些子之失。
不關生死如此矣。
一朝中流矢。
不免鋒鏑之鬼者。
奚異於安坐巖墻空中桎梏哉。
卽使比干緘默
伯夷
屈原陸行。
尾生背約
而猶不免於其死。
則吾亦末如之何
適足寃恨之益深矣。
蜉蝣之朝暮。
尙有消息可觀
泡花起滅
亦有觸發所由
則顧人之死何如也。
若是無聊暗昧之甚。
之而不知其名。
之而不得其理也。
豈夢直之人。
稍勝於人。
而若有所沮之者歟。
若然者使夢直冥頑不慧
作一癡人
與之語扞格不相入則必矣。
若然者。
雖死而猶有愈於彼者矣。
嗟乎
夢直雖從事武業
被服儒人
文士
樂從吾輩遊。
淸宵意到則自持壺酒
不期而至。
淋漓得意然後去。
爲人聦明機警
言語文辭欣然有慕於中。
久而不忘者。
皆能得之涉獵
溫陽
其所遊歷湖中故家之裔。
主張言議之地。
故其言往往春秋大義尊周之旨。
心性理氣禮論之得失
山林道統傳授淵源
而常扶崇正論。
以身依歸
聽者莫不悚然異之
而不復知爲曩時一見沾沾自喜
風流好事佳客而已也。
余亦推詡於同志
以爲今世塲屋之儒。
不下數千。
至老白首矣。
曾不天下士行者存焉。
則如夢直者顧可謂武人而已哉。
一日往搜其篋。
得其自抄詩一小卷。
有號曰雪溪新隱。
朱砂私印
記其方楚楚有致
如夢直者豈非所謂名士哉。
其筆翰翩翥。
容䫉都雅
於斯足以策名當世
父祖之餘烈。
坐致仕宦不難矣。
而其心必不欲以僥倖取科擧
自力於射如此者。
又可易得乎。
見人之貧。
惻然欲施之。
賓客遊。
不惜其費。
衣服錢貨器用之類無私藏。
其有諸兄姊妹者則若取諸己而無嫌
兄弟姊妹之爲之也亦然
葢其心事足多者。
嗚呼
世故多端
無所不有
夫誰曰無死
而如夢直者少。
夫豈曰
無人
而如夢直者多。
此吾所以重惜其死。
反覆傷懷也。
昔余受知先大夫
托跡甥舘
先大夫子弟之行。
待之以賓士之禮。
及莅西邑攜余去。
江山之勝。
樓臺歌舞繁華
遊覽千里
經歷半載
葢日有樂事
而夢直焉。
余年弱冠
而夢直長一歲
未幾先大夫下世
夢直以先人之愛。
不絶其好。
源源而來
故每擧雖無老成
尙有典刑之詩。
自慰焉。
今夢直死而子在腹。
其爲男爲女。
又不可知
後日之托。
僅僅如縷。
眼前陳迹
無誰與語。
從此吾輩西遊之迹。
掃地盡矣。
而,五六年之間。
忽忽如澹烟之無痕。
去鳥之難追也。
夢直出爲伯父後。
雖居鄕而歲歲遊戲於京第。
園有松大十尋
積翠壓全屋。
約大雪之日。
同人雅集
未成而余丁母憂
夢直恨之。
以爲人事不可朝夕期也。
今夢直又死。
一二人之弔之者
皆以余爲歸。
相與齎咨涕洟
過其閈而望其
不勝酒壚之感云。
未死前數日。
顧余苫堊。
話至夜有飯內出
勸之食。
詗曰是妹自造乎。
蟹膏
是知余所嗜者。
言猶在耳
歷歷俄頃事。
百爾思之。
不知其胡爲浪死也。
方夢直之被創也。
居廬不可往。
客從其處來者日數輩。
問其創或耳或腦。
不定
有一㕛生至曰右鬢髮上。
嚼則動之交會也。
余稱其善對。
以爲使醫審症不粗。
如此則夢直必矣。
余聞其病有日
而顧皇星藥無當也。
欲令靜心下藥
方便有護也。
遂乘昏往候之者三。
至摩膚握手而還
凡七日而竟不起。
又七日而輀車歸其鄕。
余旣守禮不弔
則欲代爲文辭
用陳
祖道
時値冷節
樸馬丙舍
莎草於新墓而歸。
非但重哀如新
不遑多他慮。
三月以來
日事涔涔
實無握筆伸紙之力。
不能起艸
今夢直之葬日已過。
而尙今漠然一語
以暴其故。
若素所不知然。
慚負冥冥
悵缺何極
昔曾子齊衰而哭子張曰我弔也乎。
今我於夢直。
不弔乎哉
夢直有知
以爲如何
今聞一二人之知夢直者。
爲文以弔夢直。
余亦倩人呼寫。
其所言者如此
棘人不可與於饋奠之事。
則不可目之爲祭文
而輒自比於書牘例。
不暇倫次焉。
靈其有知
鑒于玆。
祭李士敬文
癸巳中秋月盡
楚亭朴齊家
慟哭于蒼蘿李子士敬之柩曰。
哀哉士敬
飄然遠去。
日月其久。
云誰之處。
琴書筆硏
子昔所嬉。
胡不將去。
棄寘于玆。
昔在其室
伊笑伊顰。
鑑其毫髮
孰云非眞。
忽焉歸空。
如夢斯寤。
蜉蝣之生。
以酉悲午。
昔之故舊
猶呼爲㕛。
昔之親戚
猶呼親戚
呼木謂木。
呼石謂石。
情旣不屬
詎能相識
昔我來斯。
如聲在敲。
觸之則應。
不錯絲毫
今我來斯。
如影就陰。
褱(一作徊)徨自顧
不知所尋。
哀哉士敬
昔好爲詩。
弱冠千篇
以吟而羸。
其論甚高。
不事卑卑
尊唐黜宋。
呵斥嚴辭
余謂子言。
毋爾之爲。
詩之爲物。
本無定體
其嗜有偏
雖善猶滯。
子謂余言
無惑乎奇。
過奇不祥
時運之衰。
余謂子言。
駟舌莫追。
文本無心
如水流行
隨地淪漪
孰奇孰平。
鳥之嚶嚶
非爲音聲
蟲之趯趯
非爲容飾
哀至而哭。
寧有宿搆。
癢至而搔。
焉擇去就
東人鹵莾
有手莫措。
委厥神精
倣彼
泥塑
不猒活。
如汞走盤
不猒新。
如染遇酸。
毋固先入
毋畏俗撓。
常自惺惺
毋失其妙。
哀哉士敬
在昨秋夏
其詩大變
人誚我賀。
余謂子言。
詩存乎心。
是心之靈。
無古無今。
唐宋元明。
過去之簿。
山川草木
不字之勾。
子初驚疑
忽笑以粲。
心旣見許
死生奚間。
我有斯文
爲子而讀。
我有斯酒。
爲子而酌。
天末其風。
瑟然以寒。
凝情遐想
尙疑其還。
哀哉士敬
生焚其藁。
存一於十。
庶俟後考。
祭沈外姊文
公元1113年
維年月日
內弟朴齊家
謹設酒果之奠。
哭告于孺人廣州李氏之靈曰。
嗚呼
父母不存
外事徵諸諸父
內事徵諸諸姑伯姊
如是
不逮事者何述焉。
不幸生晩而孤。
先人年事
有不能悉
而况王父伯父之世乎。
孺人於余羣從中最長而賢。
憶余十餘歲。
先人服往謁于城南第。
摩頂與之餠飴。
而詔余以舊事
亹亹不肎休。
至如容䫉性度之異。
衣服祭祀之品。
昬姻譜系之原。
仕宦月日之詳。
𨓏𨓏有得碑誌記聞外者
余時幼略不能省。
未幾孺人南下藍浦
余亦伶俜遷徙
消息一至
俯仰二十載之間。
昔之乳者今旣冠而子矣。
昔之丱者今旣蒼蒼然鬚欲化矣。
孺人竟不一見余。
人事嬗變若斯
別離之久可知也。
歲癸巳余喪偏母。
己亥蒙恩選入內閣
孺人貽書略曰筮仕匪貴。
成立克嘉。
勉卒淸愼
毋墜家聲
孺人年幾七十矣。
聞其顚髮無一黑焉。
筆意遒緊
猶如平日
今年春余帶閣啣出丞湖邑
於藍爲鄰。
幸夫承顔有日
而余方
撰次家世舊聞
又喜先事之可徵。
孰謂聞訊之答。
遽爲隔歲之訃。
饋遺之物。
陳之明器之奠也。
女史云亡
典刑靡托
從今以往
雖欲復聽䦱門之訓而挹林下之風。
何可得也
城南樹木皆拱。
而故婢遺老一存者。
一過之。
爲之潸焉出涕
徊徨不能去。
矧乎今日躬臨象設之筵。
衣履之封
而弔其子若孫者耶。
嗚呼
新阡未乾。
音容永閟。
則雖宦途之數出于玆。
又將孰見而復來耶。
操文一慟
有淚如泉。
嗚呼哀哉
尙饗
祭鄭戚器瑚文
公元1124年
歲次甲辰八月癸卯
密陽朴齊家
謹具燒酒炙鷄之奠。
來會東萊鄭公之葬。
爲文以祭之曰。
挾策而市。
牧牛而士。
躬耕養親
疇敢余耻。
無示貧。
話不傷支。
閱人葢多。
寔感于玆。
驛亭之東。
煙樹相望
荒溪茅屋
載涉載訪。
公王母。
先妣堂姑。
交雖以邇。
旣晤匪䟽。
去年今月
褏菓來貽。
今來哭公。
秋實離離
登臯遠欷。
念彼無依
三澆新墳。
其知不知。
嗚呼哀哉
尙饗
金司諫(復休)
維年月日
受業朴齊家
謹具菲奠。
哭于故司諫金公之靈曰。
昔我孩矣。
公居與鄰。
匪直也鄰。
世篤姻親
公數我寓。
挈家以炊。
不異主。
不異師。
𧂀余其孤。
寔受公撫。
弗我以蒙。
有昬斯牖。
載離載濶。
不常厥徙。
中三十載。
多戚少喜。
齒之方毁。
見公登第
我須且星。
公猶蹇滯
彼宦之腴。
趨避葢巧。
誰之不如
掩此華𧀉。
往余銜命
歲再朝燕
公適謀僦。
虛屋以延。
謂公我迓。
驩然道故
入門
咷。
旣鬼而墓。
我舘我殯。
禮亦非偶。
欒欒孫子
若余之幼。
有頠其垣。
身後攸廬。
旁有田。
宛其我墟。
無舊枝。
無舊人。
顧影以欷。
西日將申。
感玆循環
如探樹穴。
汍瀾我泗。
曷忍多閱。
祭李公(熽)文
公元1138年
歲次戊午四月二十六日
何有齋處士公諱日再周。
前一日己未
晩生朴齊家時在永平任所
謹綴語。
友人▣▣▣哭于靈几之傍而告之曰。
嗚呼
公昔杜門
病世驕恡
衆言橫流
非公孰信。
掉頭庠膠。
不毛也。
紈袴不師
敬終衰也。
君子工媚。
小人工鑽。
民之日渝。
孰知其安。
長思短諷。
邈焉千載
佯狂被髮
庶幾靡悔。
惟玆文墨
山水之區。
氣出于眉。
不可收。
醫世之箆。
讀書之鍵。
纚纚悉出。
往而復反
諸郞嶷嶷
度薊猶閾。
余亦承乏
萬壽于役
九州之士。
或潛或耀。
惟一室。
瓣香而笑。
我有松陰
環堵其靑。
公來一嘯
雲杳冥。
勉我居寵。
憂我任眞
榮辱在我。
不啻如身。
麪蕎臛鳧
矦公疾。
扶頭命箸。
話語則畢。
玉屛金水
世稱仙鄕
思公不見
泣涕浪浪
自公之歿。
吾道益孤。
纖兒競肆。
惟熱是趨。
吁嗟乎公。
壁立千仞
鬱鬱靑霞
不可泯。
化爲長虹
津梁于天。
揮斥風霆
左右星辰
啁啾輩。
實懾實赧。
知公心。
離騷之亂。
嗚呼哀哉
尙饗
禾積淵祈雨
淑氣之萃。
其神必異。
沄沄禾積。
載博厥施。
夫何今歲
天灾孔熾
蝗之僅息。
魃又繼祟。
春雨未洽
爰及夏季
五穀
莫不憔悴
維民曷辜。
宜讁于吏。
稽首請命
尙蘄不棄
滂沱百里
一瞬可致。
潔牲釃酒
再答神賜。
白雲山祈雨
永州之鎭。
厥惟白雲
含精蘊秀
靈異著聞
今玆亢旱
稻苗如焚。
國之圭璧
徧于羣神
神亦有守。
不越其垠。
我潔我祀。
掃地而壇。
維玆百里
寄命爾山。
胡靳一雨
俾穀我民。
相其霢霂
吐其氤氳
千耜競出
萬澮爭奔。
其象滿盈
豫爲讙訢。
齋心俟悳
冀格靡愆
祭仲女文
公元1142年
壬戌五月初六日
父在鐘城。
使兒長稔哭于亡女尹婦之神位而言曰。
汝死而未訣。
葬而未視。
宿艸而又不哭。
甚矣吾之認也。
汝死旣祥。
而汝舅不幸罹大禍。
之死豈非福力也。
汝舅家奴
吾嘗斥其偸竊者。
乘機誣我。
我又幾死。
而恩謫于北也。
汝死日再周。
而汝家漂泊
無以爲祭。
問聞又不通也。
吾雖未歸。
兄弟具在
使之代一哭焉。
汝若有知。
尙或歸來
歆此親庭之食。
庶勿其餒。
嗚呼悲哉。
族從參知公(道翔)文
公元1145年
乙丑三月寒食明日壬辰
角亭朴公窀穸于楊之先隴
族弟齊家謹具殽酒。
哭而薦之曰。
嗚呼
公之於時
阸而能說。
公之於身。
坦而能節。
謀之以事。
如取如攜。
發之以文。
無言不酬。
騈儷尸祝者俳焉而不知公之典則辭命
郡邑治譜則藝乎而不知公之本原德行
宗族私焉而不知其不運之澤。
朝廷誦焉而不知
利用華國
使公處萬曆天啓之間
周旋治賦典客之班。
則其至今照人耳目者。
庸詎知出於榮勳旂常之一二臣下哉。
嗚呼
公之云亡
吾宗空矣。
吾宗空矣。
國人亦必有殄瘁之慟矣。
小子有北不死。
歸骨
感恩之無窮。
沒齒先疇
杖屨是承。
而㫌翨伊逆。
司命何其劇耶。
烏虖
風流歇矣。
綺語絶矣。
德問業。
今其蔑矣。
烏虖
北邙寒食
終古攸愴。
况乎今日
先祖之墟。
而觀公之葬者耶。
烏虖哀哉
尙饗
貞蕤文集卷之三
 [墓誌銘]
  
朝鮮嘉善大夫龍驤衛副護軍五衛都捴副捴管公墓歬魂遊石銘(幷序)
公姓李諱觀祥字國賓
系出德水
五代祖諱舜臣
壬辰名將忠武公者也。
考諱弘樸。
妣艸溪卞氏。
東萊鄭氏。
生女及子。
漢柱爲兄普祥後。
系族吉祥子漢棟。
女適經歷文淵
側室一漢石。
女三。
一適金致訥。
一適朴齊家
一幼。
公生丙申
辛酉武科
爲州者七。
節度使者六。
卒於庚寅
葬於溫陽峩山西麓乙坐。
志性磊落
事君與親。
俱有實行非苟。
可傳也。
其銘曰。
居者爲緣。
逝者爲魂。
緣旣不住
亦何之。
旣非如烟
婀娜縈回
又非如風。
蕭蕭忽忽
人亦有言
如水在地
公魂何在
非來非去。
在公子女
骨肉之親。
心中眼中
在嘗愛人
及其情人
思公之㝱。
在所遊處
山水之間。
在千百年。
言公之口。
在今一世
聞公之耳。
在𦤎復日。
乘屋者衣。
在公葬。
虀露之聲。
亦公之墓。
楓樹之林。
凡此數者。
關情故。
皆爲有魂。
不關於情。
卽無其魂。
觀於古人
賢人
子。
文章功業
可敬可慕。
忠義之人。
其名不朽
卽魂自在
其它尋常
流俗之輩。
所不稱。
無所有魂。
使後人者。
如是以求。
公魂不滅。
有如此石。
張瓛墓誌銘
公元1481年
衛將張君世經
有子曰
字獻玉
辛丑五月小晦生。
小字辛大
十二歲娶同閈卞氏女。
逾年沒。
癸丑九月十五
八日葬于坡州某里坐庚之原。
從先隴也。
記余偕張君奉使沁都還至郊。
五歲
迎其父于馬首
韶秀如畫
道人目送之。
歷歷昨日
斯人者亦旣長而娶而逝矣。
嗚呼可悲也。
幼有美質
順父志。
父職近密
不數視家。
外接賓客
內御婢僕
儼然成人
至於大小書札
籍記無遺
警省其父。
看花之節。
同塾者皆出。
以不告辭
每誦孝則生福
儉則心逸之語。
煑醬生菜
穿襪弊履。
無慍耻。
顧喜爲詩文
出語輒驚其曺。
八歲而痘。
凡有贈遺玩好
悉付塾師藏弆
或勸取鑰匕。
正色曰聽先生
鎖而持其匕。
是疑之也。
豈理也哉
訓民正音潛心數日。
自得翻切之法。
於是乎閨門嘉話以示其妹。
將迎修飾婦房。
請曰無踰妹之居。
使吾心有蹙然者。
嘗往婦家烟杯
吾家法二十以後方許吸烟
不敢耳。
同學者曰趫捷超越數仞之墻。
善騎馬唱曲。
往往跌宕自豪
張君不知也。
及其斂手齊遫。
神精內蘊
曼聲飄詠。
音吐可聽
筆翰流麗
不見其有殀相。
嗟乎
雖冠乎。
其年僅舞勺也。
夙就如此
使天假之年
其進又惡可量耶。
悲夫
張氏世籍德水
之母某貫某氏。
八歲弟。
俟其子繼之後
銘曰。
父而哭子理旣逆。
矧伊才也所同慽。
橘頌之義著厥蹟。
字少淚多都成碧。
庠生李君行墓誌銘
公元1499年
李君行默而信。
己未三月二十八日死。
距其生甲午。
得年二十六。
其客權澹叟赴余于永平官次曰。
李君得疾五日而死。
死亦無他語。
惟屬曰昔邢居實早殀
而其秋風三疊
朱夫子表章之。
我且死。
有詩一卷
貞蕤足矣
發書以泣。
有以復焉而未能。
比擬失倫
不暇計也。
居常八月十五
省墓于鐵原。
之前歲。
約余蓴潭。
潭間於永鐵。
阻水失期
余爲彷徨終日
君過縣謝而去。
遂不復見。
聞其葬於鐵。
欲相其紼。
未詳其日。
有事入都。
將及楊州之岐。
丹旐而來者。
問之則君也。
余爲握其父之手而哭之野。
嗟乎
使其生而遇諸此也。
店中之酒可貰。
道峯水落之間。
烟雲樹色
可指而賦也。
君之父曰主簿應鼎
少余三歲
君之婦翁都事徐君有秊
少余六歲
兩家之娶子而嫁女也。
余實儼然目其翁。
後生可畏
以相侮謔
今徐君者死已久。
而後之子繼而又死。
則吾如之何不老且疚也。
夙慧甚。
十三持母沈氏喪如成人
以至門庭婢僕契券作書札。
長者倚辦焉。
君晳而都。
善修容止。
對客無失言。
見人於他所。
物色得其七八。
爲人也。
噄而能和。
弱而能守。
藝而能淡。
其於料事也。
卷舒徐之
會。
更歷皓首而有不及者。
或稱其詞藻之美而已者。
葢淺於知君矣。
嘗淨掃一室
古器名人書畫
焚香
吹笙皷琴自適
其友訶之曰無益也。
快取功令文讀之。
進士及第可矣。
君笑曰使我登高科。
立致卿相者。
不以此易彼。
未必是乎。
其父監窰上游
君來曰孟夏江光瑟然
請從而溯焉。
欣然許之。
三日賦詩二十餘篇而還
君久而誦之。
葢榮其致父之執也。
記余請告家居飢窘
熬治南蓏。
偶調餠饀君。
善其刱味。
暑月以南蓏啗君屢宿。
今其壁詩如昨。
而南蓏之樂竟亦不可追矣。
君之系出璿源。
具載君王考楊根公諱昌郁誌中不書。
君有子女
君歿而皆夭。
一女三歲
於是君之世不絶如綫矣。
銘曰。
弓裔之山。
喬木芊緜
安此宅兆
用諗千秊
亡女尹氏墓誌銘
吾年二十七之臘月二十七日而汝生。
吾逾五十之五月六日汝死。
汝生十有五秊冬
歸于尹厚鎭。
通家子也。
其秊五月奉使熱河
純皇帝萬壽宴。
九月還渡鴨江。
有旨騎三百里飛撥抵京。
急裝入對便殿
上勞苦之已甚
軍器正。
令再赴燕京
仍賜緞紬緜絮
以資汝嫁。
異數也。
時汝婚期隔日
聞命卽發。
未敢視。
翌年汝夫發解南宮試。
其時兩家父母俱存。
慶其夙就
福祿宜家也。
翌年秋
吾宰扶餘
而汝母歿於家。
又四秊汝從汝舅丹城任所
又一年遭姑之喪。
汝遂主饋
頗有幹稱。
不甚喜。
以汝冲年悲哀
摒擋家事
宜悴
也。
喪甫畢而果病。
舅家以爲胎也。
不知其癥。
十月吾將汝永平縣衙。
汝無慈母
非其居之勝於舅家也。
釋勞故也。
調治數十日稍安。
十一月嫁汝妹南氏婦。
汝與之同來京第。
今春汝舅遷金山郡
將迎太夫人
以汝病谻不果
吾以永平近。
欲復帶去。
而汝舅又以官事
待勘金吾未决也。
去時數顧汝。
甚惡其瘠。
猶冀其支半秊也。
端陽日放衙獨坐
有危報至。
卽夜載汝兩幼弟。
冒雨馳八十里。
馬上聞訃。
遂哭于野
先是吾夢入深林。
斫柴痕。
艸色杳然
撫汝穉弟
悽愴若有求。
覺而不樂。
是日然後始悟其境也。
前定歟。
吾入而汝已斂。
聞汝以不見爲恨也。
汝季之嫁也。
吾就議之。
云服與其華而單。
曷若韌而重乎。
吾喜其言之符乎德也。
以此知汝之能儉也。
兄弟六人
汝居第二
而諸季皆喜仲姊。
以此知汝之友於家也。
汝歿而婢僕疎屬
莫不哭之哀。
以此知汝庶幾不得罪於舅家也。
汝嫁逾十秊
不字以死。
由今視之
不助一戚
而由後視之
噫其絶矣。
吾今始衰。
戚亦不長。
但恨造物者勞我以情多。
與奪也。
月日葬于天安郡三歧店某坐之原。
從先兆也。
吾欲往。
不能逾他省。
作志納于壙。
使後人知汝爲貞蕤朴君齊家之女可矣。
銘曰。
茫茫厚地
哀此婉孌
生之訣兮。
不見父之面。
貞蕤文集卷之三
 [行狀]
  
善大夫龍驤衛副護軍五衛都揔府副揔管李公行
公諱觀祥字國賓
壬辰名將忠武公舜臣五世孫。
軒然
心志磊落
言笑動人
秊二十六。
辛酉武科
宣傳官。
癸亥丁大夫人憂。
終復授。
戊辰出爲中和府使。
己巳遞陞訓正。
無何和海倉縮粟米千餘石。
新官咎公。
監司將馳啓。
中和民等相謂前官吾屬何如也。
卽使非實被罪負恩非人也。
於是奔訴於監司前官父母吾屬者也。
請寬三日不啓。
得自民間代納云。
葢倉積旣舊。
五年穀敗。
十年爲土。
其數不可以入而責出也。
於是監司許之。
晝夜負載相屬於道。
三日見縮者準。
而後到者不得納。
至與已納者訟焉。
監司又使之相當均輸
庚午授全州營將
兼察府事。
州素稱煩劇
訴牒日八千餘。
訟民不絶于庭
凡吏賓客之屬甚夥。
早朝一坐衙。
食後䠶十廵。
日中公事
日晡而盡。
辭令不亂。
左右無遺
四五日後牒有復入者輒知之。
數月全州大治
一日拿入討捕軍士
令曰職在捕賊。
尙無一人捉。
當杖。
軍士惶惑不知所對。
卽令軍士執筆爲侤音曰。
強盜二十三人
方睡拱北樓上
汝急往縛之。
無或有逸。
放釋當以其罪罪之。
北樓五里地也。
軍士少頃
生致二十二人
公怒曰其一何在。
軍士伏曰願一言而死。
果是二十三人
一人則以鐵鞭再擊而再起
逐之幾及獲。
踴躍自墮樓下。
圍卒披靡
敢當者。
小人追之不及
無所辭。
一府驚歎稱神。
一日門卒入告長脚請見
長脚者道內賊之魁也。
而脚長故號焉。
公乃便衣左右而見之。
時正
長脚著半膝綿衣
袴亦如之。
麻鞋陽子
雙束其
脛。
緩步而入。
以下中人磬折而起。
於庭而立
公罵曰汝則是賊。
我則治賊之官
何爲自投死地
長脚笑曰竊聞拱北樓上二十三人賊。
使道坐而知之。
何其神也。
爲一瞻望
敢玆唐突
然使道亦殺我不得
前之入此庭者非一非再。
每聞新使道到鎭。
來求謁。
必晟陳威儀
傳唱而入。
一見可知其人韎韋勇雉
號令奔走
不見所畏
長枷鐵鎖
交至于身。
垂頭如愚
其所爲。
已而吏進曰下獄
於是欠伸而縛絶。
瞬目而枷折。
望地一唾
排墻一隅而出。
莫敢何者有秊矣。
公曰吾手釰斬汝如何
長脚曰使道旣有殺我之策。
其他非所敢知。
然圖生之道。
亦自爲之。
兩虎共鬪。
勢不俱全
側聞百金之子
坐不垂堂
區區賤命
不足慮。
而使道豈以血氣之勇
疋夫之事。
如是自輕耶。
改容賜座。
激之以義。
長脚慨然遂降
卽差長脚討捕軍官
往捕其黨。
旬月不聞動靜
人皆未信。
以爲欺於賊也。
未幾果至
得賊四十餘人
按驗皆實。
自此譏捕如神。
羣究屛息
民不橫罹。
四鄰晏如
辛未轉拜渭原郡守
不能行。
出攝於營下妓。
未嘗侍者也。
侍湯惟誠
小須不離
乳子在家
出哺則恐不潔也。
以至餓死而感恩不已
公病中胃弱。
戀生鮒魚
民爭致之。
百里之外。
苟得一魚
必儲水而來
嘗怪四山火光燭夜
乃是府民爲營將使道禱病云。
將行
長脚來辭於道。
公問曰汝將何歸。
日永爲善人否。
長脚曰旣蒙知遇
此心無貳
但久掌捕賊。
結怨甚多
今將避居於他道。
匪久使道必當專制之任
如聞朴
長脚爲盜者。
雖家至戶說
而斬之所甘心焉。
後聞溫陽北野村。
販屨而居者數年。
不知所去云。
原之俗。
各隨世代多少
至於十代二十代。
並寘其神主而祭之。
或有聞諸京師
欲埋安者。
則衆共非之。
公乃曉諭之。
四代以上並埋安。
敎其高祖遞遷之禮。
百世不遷之義。
又寘學宮養士庫。
書社
迎師聚徒
講其文學
自此村落弓馬之間。
至今讀書之聲焉。
甲戌夏陞嘉善
長湍府使。
又以軍餉未缺本事
罪當在公
重臣某奏曰臣待罪伯時
中和民爲李某自願納米。
得人之心。
第一此人。
必無是理。
詳準則果非公也。
丙子永興
丁丑忠淸水使。
戊寅忠淸兵使。
皆以見忤於當路不赴。
己卯復授黃海水使。
庚辰歷揔管。
辛巳安岳郡
已經水使例不赴。
拜慶尙右兵使。
壬午春北兵使。
境胡與採蔘人相爭。
屯聚會寧
越界列邑以此震恐搖動
下軍士若將以今明赴戰狀。
或至與家人泣訣。
閭閻小民
雞犬釜鼎
棄家奔避。
以爲亂離至也。
公思所以鎭之。
乃寘酒高會
歌舞作樂
與羣校而䠶帿。
人心始定。
得無事。
論者以爲㥘劾罷。
禁錮三年。
乙酉冬除全羅兵使。
以不大臣辭朝而免。
丙戌拜慶尙左兵使。
秩滿遞歸
蔚山進士劉文濬書公治蹟一卷
謂之李節度異政錄。
其畧曰州有一人
游蕩悖逆
不顧父母之養。
公誨之以蓼莪之恩。
風樹愛日之義。
其人感悟
成孝子。
一人沉溺妓色。
放妻破家
公召入溫諭
變成端人
一士秊幾四十。
家貧不婚。
公力主其事。
公元1522年
資裝而嫁之。
皆此類也。
己丑寧邊府使。
城阻山而多陡絶。
邨舍隔遠
公慮廵堞之軍。
冬月無所依止
乃審其形便
築土窟十二區。
中水不足
鑿井十數
一歲廨署之修者六百餘間。
砲樓六十餘所。
謂爲治之本。
兵農二者。
遠慮則兵。
必先軍政
所臨之地。
壁壘儀仗畢新。
大抵革弊不拘於法。
苟利於民者。
擔當而行之。
是以至今思之。
原人生祠畫像而拜之。
中和北兵營等。
皆有永慕之碑。
公向人不數數言。
一接變化其質。
已無所施而爭懷其悳。
有死之之心。
葢其天性足以觀感人者。
公年未弱冠
參判公老病經年
無適味。
風雪皇皇
或跣而擒雀。
或袒而買魚。
幸親之食。
及其喪也。
顔色哭泣之間。
可以激傍人之悲焉。
及侍貞夫人側。
娛戲紛紜
以冀一笑
鄕居貧甚。
常以親老不能祿仕爲憂。
伯氏別曰吾二人
各就文武
三年必有一成者。
學䠶
客於京。
或糧絶不繼。
永日不食而䠶不輟
公旣登科
而罹癸亥之憂。
故每一遷官。
流涕不勝負米之感。
在禫有浦中求仕者過焉。
爲問入京之期。
公悽然曰孤露餘生。
無意世路
而但主上春秋高。
臣子之義。
不敢不出。
至於進取
不暇論。
當時之志爲親也。
向者不辭其職。
許國也。
方是時也。
世皆姑息不痎。
武臣書生然。
公曰是低徊不力國事者也。
守己不屈
論事不能因循
是以位爲二品
宦蹟不合於世。
有事亦不寘公。
公平未嘗以外物自苛。
衣到則穿。
食到則飽曰。
男子如是也。
親戚
公元1530年
貧窮者。
不言先施之。
使中其心。
或率而訓之。
婚姻死喪之助。
不知其幾千金。
歲俸不蓄于家。
不作奢味。
器用而已
善使伯氏
老而益不相離
伯氏寧邊
伯氏病。
不肎寢。
小藥必親檢。
子弟請代則不許曰。
於心猶若歇後者耳。
人皆謂公之孝友
愈於政事云。
庚寅八月十九日卒于官。
漢柱等奉柩葬於某地
東萊鄭氏。
賢哲
先公五歲而歿。
漢柱公行蹟托於余爲文曰。
先人愛子深矣。
子其無辭於此
余曰公有料事治民之才。
而用不能盡。
有生死報國之心而人不及知。
宜有大人名公之言。
取信後世
則余不敢
漢柱強之不已
乃爲之狀如右
寡聞不經事人也。
何足以揚公之盛。
其所執之筆義。
不可私焉。
密陽朴齊家謹狀
貞蕤文集卷之三
 [傳]
  
書永豊君事
我世宗大王王子永豊君(瑔)。
卽惠嬪楊氏之子
朴醉琴軒彭年之壻也。
當端廟遜位之日。
和義君(瓔),漢南君(𤥽),錦城大君(瑜),寧陽鄭悰及六臣同死。
被孥籍之律。
廟朝追復莊陵之後
特命惠嬪母子賜謚禮葬
宗大王甲寅
相臣趙顯命陳達
復下禮葬物力
謚宴需
從優題給。
他恤典亦依錦城大君寧陽施行之敎。
故一大君兩王子。
次第擧行
而永豊君則本無血胤
只有一女
又絶其祀。
朝家恤典
一未擧行矣。
己巳年間。
漢南八世孫李世球定爲奉祀
壬申七月
世球又死無子。
乙亥更以桂陽君增十世孫主簿李正華定爲奉祀
丙子二月
正華上言
公元前52年
列聖成命擧行
戶曹防啓。
以爲今此上言
一則籍沒給事也。
一則禮葬物力給事也。
一則謚宴需請給事也
籍沒係是三百年前事
公私文蹟
無憑可考。
雖欲推給。
其勢末由
禮葬物力
己巳年因其子孫奴名呈狀
自本旣已依例上下
更無可論。
至於謚宴需
從前雖或有特恩題給之事。
非爲子孫者所敢干請
置之何如云云
八月正華艸上言。
以爲籍沒王子君賜牌田民第宅
自有其例。
出自戶曹
入於戶曹
則雖曰千秊
自在其中
甲寅筵敎中依寧陽施行者。
正謂此等事也。
然則和義漢南之家。
獨非三百秊前乎。
寧陽家則家舍田民還給之外。
因子孫之上言
加給一百五十結免稅者。
今纔若干年。
而獨於永豊謂之無憑可考者何耶。
宴需題給。
盖出特恩
而一大君兩王子。
不能一時擧行
或先或後。
皆因其子孫請受
而獨於永子孫
謂之干恩何耶。
至於米木出給事
初不聞知
而防啓之後
始問該吏
則果有木二十五匹米五石上下之事。
而此是八年前世球之所受。
昨年新定奉祀所知
不擧其名。
只曰已給云。
有若誣罔疊受者然。
豈不萬萬惶隕乎。
伏念親王子當品禮葬。
自有㳒例
禮官董役
木石咸備。
墓道凡百
擧行如儀
然後可謂葬之以禮。
無憾幽明
而只以若干米木出給者。
伊時戶曹可謂塞責而已
且比諸和義漢南之家則。
不滿百分之一。
而謂之依例上下者何耶。
假使豊初無節義之可稱。
旣是聖祖親王子。
公元1576年
身後凡百
不當若是凄凉
而况尊貴如是
節義如是
一軆之人。
恩章畢擧
列聖之敎。
彼此無間
至今遷就者。
朝家恩典
不可若是斑駁矣。
豊之墓在高陽
夫人之墓在忠州
初旣藁葬
一片碑碣床石。
殘隴。
混入北邙之塚。
祠宇奉安之處。
上雨旁風
四時香火
日居多。
非但子孫撫膺號慟
而亦豈非志士仁人之所共傷歎者耶。
雖曰幽寃畢伸。
籍沒不還。
藁葬依舊
雖曰立後奉祀
竆不立廟
貧不延謚。
則豈朝家褒忠敦宗之盛事
而爲王子存亡繼絶本意哉。
伏乞令政院。
更考甲寅日記。
分付該曹。
復閱己巳文書
一依王子一都尉例。
使豊君禮以改葬
宴以延謚。
立廟安神
劃得田民。
香火
守護墳山云云
未及上徹
正華又死。
事遂寢。
辛卯判書李益上䟽
王子子孫調用下吏曹。
正華子在天得擬順康園守奉官副望。
而在天後中武科。
無知其爲奉祀者。
在天以禁衛哨官六品
今上戊申六月都政。
以副擬除麟山僉使。
赴任三四日後
大臣筵奏。
麟山堂上窠。
而以堂下獲差。
請勿施。
而更差禁衛哨官
盖矜其無故而落仕也。
夫在天之官得失
猶屬私事
而若知爲奉祀則在銓家。
亦必有拔例收用之道。
豊之尙在藁葬籍沒未推等事
實有不忍泯默者。
故備書其顚末
以冀前席一奏云。
小傳
鮮之三百八十四秊。
水之千有餘里。
其生也。
新羅而祖密陽
其系也。
大學之旨而名焉。
離騷之歌而號焉。
爲人也。
犀額刀眉綠瞳白耳
孤高而愈親。
繁華而愈疎。
寡合而常貧。
幼而學文章之言。
長而好經濟之術。
數月不歸家。
時人莫知也。
方其玩心高明
遺落世務
錯綜名理
沈潛幽渺
百世唯諾
萬里翺翔
雲烟之異態。
百鳥新音
與夫山川日月星辰之遠。
草木蟲魚霜露之微。
所以日變化而莫知然者。
森然契于胷中
言語不能悉其情。
口舌不足喩其味。
以爲獨得
百人莫知其樂也。
嗟乎
形留而往者神也。
骨朽而存者心也。
知其言者
庶幾其人於生死姓名之外矣。
贊曰。
竹帛紀而丹靑摸。
日月滔滔
其人遠矣。
而况遺精華於自然
陳言之所同。
惡在其不朽也。
夫傳者傳也。
未可極其詣而盡其品乎。
而猶宛然知爲一人
而匪千萬人
然後其必有天涯曠世而往
人人而遇我者乎。
李廓,羅德憲傳。
公元1592年
李廓字汝量
太宗王子敬寧君(裶)六世孫也。
觀察使裕仁。
萬曆壬辰
家居遇倭。
不屈死之。
生三歲矣。
長身八尺有餘
膂力絶人
白沙李文忠公以父友臨問
壯其貌贈以弓矢
遂赴武擧
兵曹判書承宗別試武才
射幾二百步。
有認者曰此故節死李某子也。
乃大驚。
光海特賜內廐馬。
除兼司僕
振一時
擢乙卯壯元。
守門將。
宣傳官。
賊臣謀廢大妃
百官廷請。
稱病不赴。
承宗北路孤危
薦爲輸城察訪
輸城故關防地
旣至驛卒五百。
敎以騎射
號爲牙兵
資裝器械悉辦。
方伯沈悅,兵使李守一按其實以聞。
通政階。
時光政亂
凡有除旨。
必賂而後行。
不㞕也。
事幾寢。
承宗一日三請批始下。
辛酉朝廷選將帥材。
其一也。
轉僉知中樞府事兼宣傳官。
曹司衛將。
嘗入苑射殺猛虎
光海壯之。
命加資。
而有沮之者不果
癸亥反政之日。
議將殺
延平李公曰方廓之陣於敦化門也。
使之發一矢以向吾輩
則其能成今日之功乎。
惜乎。
鳴金淸道而不參於勳也。
仍擧平山
已而李适反。
被誣就理
上釋還本任。
召見御史風聞失實
賊鋒甚銳。
賜汝弓釰及京軍四百。
汝其圖之。
頓首泣。
倍道而西。
時京軍實無從者。
老弱百餘。
擊賊潰於猪灘。
躍投江不死。
都元帥張公晩軍中
鞍峴之捷。
先鋒
功過相當
不錄勳。
俄拜安岳郡
慈山。
丁卯建虜襲我義州破之。
繼陷安州
慈母山城。
方伯尹暄檄召平壤
力爭不聽
旣出而平壤已失。
本城亦隨而潰。
行收進軍安州城北。
賊諜高汗龍。
生縛金德卿獻體府。
德卿安州小譯也。
僞署爲牧使。
時賊屯淸川江。
兵仗將渡。
乘而蹙之幾盡沒。
捷書至。
喜甚
特超其資。
邀殺驍將高遮博氏。
上又命加資。
方伯起宗
握手謝曰吾嚮者不信公。
數言公短。
幾失公。
遂結爲知
公元847年
己。
中軍委以軍政
大悅
己巳德原府使。
五月而換永興
實吏逋覈軍籍
誅其犴猾。
百廢俱興
境以大治
上賜表裏以奬之。
邑人立碑龍興江上以頌之。
壬申出按耽羅。
大修軍器
入拜西樞兼揔管。
丙子會寧府使呈遞
仁烈王后上賓
虜酋弘他時使英固爾岱,馬福㙮等托弔奠春信
韃靼及僞貝勒書來議僭號
朝廷却其書。
虜使懼而逃。
使僉知羅德憲先發義州
是廓同知回答使。
偕往瀋中
德憲憲之
羅州人
父曰士忱。
文行著於宣之際。
事載三綱行實
德憲少罹黨禍謫鐵原。
壬辰之亂。
發憤兵書
癸卯別試武科
李文翼公德馨薦拜宣傳官。
水原中軍通政
北道防御使
甲子張晩軍中李适於鞍峴。
德憲之妻。
張晩之妻兄弟也。
德憲耻之不受功。
只錄振武券。
鳳山安岳等守
所至有聲
初英固爾岱來住舘。
忽不知所往。
德憲急往見金時讓曰虜必往南漢
歸必憩東關矦廟也。
蒸豚逆之於廟。
英固爾岱果至
憮然有沮色。
機畧如此
德憲爲人亢直苟容
雖以武進乎。
侃侃言議
視朝貴若平交
以故頗爲時所嫉。
天啓中建虜日強
招降蒙古諸部。
遼瀋
東與我國連和
當是國家多事
文臣率皆厭避使事
西邑牧守之多武弁者自此始。
於是德憲智敏辨。
可使敵國者。
攝刑曹參議接伴使入椵島。
𧨝劉興機密事宜
癸酉以後連年入瀋。
是凡三充信使
英固爾岱之逸也。
德憲遇諸境。
英固爾岱曰我汗恢拓土
宇。
功烈日盛
宜加大號
順天命。
諸王子致書。
貴國不之坼何也。
德憲不可
國臣事天朝二百餘秊。
君臣之義炳。
如日星。
非禮之事。
所不欲聞也。
英固爾岱曰天子寧有一定
天子我汗。
推誠待人
有戰必勝
南朝刻薄
大臣不戢
無日矣。
德憲忠臣不以存亡易節
烈女不以盛衰二心
天地大經也。
英固爾岱曰使臣入瀋。
雖欲不從得乎。
德憲所不從者
雖首懸汗庭。
不可奪也。
英固爾岱以虜書示之。
德憲亟擲之。
英固爾岱笑曰此中有何惡臭
四月朔
奉國書于虜主。
接待禮極簡。
七日英固爾岱,馬福墖率僞翰林到舘。
出虜酋答書。
書以滿洲字。
高聲翻釋。
恐喝渝盟之辭也。
十日禮部郞以虜酋令來傳云郊賀禮定。
理宜偕往。
等詬曰使事畢矣。
敢他往乎。
十一日僭號祭天
天明虜騎三十餘。
環舘而立
欲劫之。
東向拜國訖。
壞袍帽。
兩相綰䯻髮。
握手卧示不動。
於是等出南門外
氣塞瞑目而行。
聞虜陣中有贊謁作樂聲。
虜已受僞號曰溫仁聖皇帝。
國號曰淸。
改元曰崇德
等拜班。
等拒不從
大怒衆捽之。
等雖受辱萬端
血流遍體
而猶奮罵不絶。
相搏處之爲之坎。
漢人觀者皆歎息泣下。
日旣暮。
虜主還。
黃袍白馬
黃葢各四。
黃赤幟各十。
紅纓窄袖
騎從萬數
出陣
大風起。
折其儀仗太半
復拘等舘
十二日虜祭其祖于東門外。
必欲致等。
迫脅尤甚
等出。
咆哮敺擊無人狀。
等逾不屈
德憲脅折且死。
有一虜從帳
公元1636年
中出
餽以盛饌
德憲張目踢碎之。
相顧失色
廣寧揔兵密語譯者曰俺等世祿明朝
偸生至此
愧公等多矣。
十三日虜與固山貝勒韃靼等。
設宴盟軍馬。
臚唱之聲終日不絶。
等竟亦不復招矣。
於是虜集諸將。
議殺等。
多爾衮之子要魋曰彼將以死爲榮者也。
殺之則我有殺使之名而受其譎也。
虜遂止云。
多爾衮所謂九王者也。
二十五日英固爾岱,馬福墖等劫載虜酋回書
許開視。
而令百餘人等至六十里外
等見書有僞印及僞號日月
投之于地。
大怒
又驅出於通遠堡
幾及而還
等勢無柰何。
念虜號决不可受。
徑毁恐禍歸於國。
乃藏其書於白紙靑布
虜人馬病不可行也。
棄其馬以行。
先遣軍官汝豪等。
馳啓平安監司洪命耉。
以爲等旣拜虜。
而又寘虜書於途。
得旨收回
令咎有所歸而己免其罪。
梟示邊境
三司舘學儒生相率請斬。
淸陰金文正公緩其議。
得不死。
宣川
德憲白馬山城
等未敢自明
出語人曰不出今年
亂將作矣。
德憲年老病傷甚。
諄諄覊縻緩敵爲言
時人之或悟也。
已而接伴使李必榮得椵島都督沈世魁奏文。
其畧曰逆奴敢行猖獗
郊天祀祖。
威脅鮮臣。
令其拜舞
李廓,羅德憲等以死不屈
大節凜然
驗聞明白
委非欺詐
於是天子監軍御史黃孫茂。
璽書褒諭
而椵島已破。
卒不達云
九月譯官申繼黯等訴寃
上並釋之。
德憲輿疾歸。
十一月丁母憂入楊根峽。
十二月虜果大入。
上命起復南漢
曰賊大軍未到。
宜急幸江都
上旣發還寢。
南門
出奇數敗賊。
賊多死。
天寒甚。
放大礟崩城
盛土藁篅。
灌水而氷之。
城益堅。
賊大驚。
上遣中使勸肉。
一資
當是城中將士擐甲而立者。
皆以將帥才也。
城下之日。
歸葬母。
虜主問何在
向也苦不屈
不得相見耶。
自是事稍白。
上亦心知等。
將依用之。
德憲桐水軍統御使
服闋忠淸兵使。
移統制使
兩人傷甚疾已痼。
庚辰德憲先卒。
引疾數遞官。
請沐伊川溫泉
上愍之。
給馬
葢寵之也。
顯宗乙巳卒。
遣官致祭
有司別致賻。
後二十秊肅宗甲子
參判李選上䟽謗議旣釋。
大節益明
而表奬未盡。
掩昧至今
追贈其官。
上下其議。
於是議政臣壽恒領府事臣壽興行判府事知和尙眞淸城府院君臣錫胄議皆同。
上曰等以一介虜庭
大節不屈
其贈兵曹判書
德憲曹參判。
然而秊代寢遠
子孫零替
承訛襲謬。
野史疑亂自在也。
當日知公者。
往往受書疑之。
夫以二公之強不畏死。
躬犯虎狼之虜。
而乃反顧瞻遲回於僞號之一書
而不燒之裂之者哉。
彼驅而逐之。
我誑而棄之而已矣
其爲志也嚴而婉。
使外緩敵而內得自修
二公於此
亦度之審矣。
歲戊戌余入燕舘
得今皇帝新撰全韻詩。
備述祖業發祥所由
歷叙帝王興亡鑑戒之事。
緫以四聲
凡五篇
其載太宗僭號時事
有曰乃有朝鮮使。
不拜志獨乖。
爲假守禮
激我戮其
儕。
注曰羅德憲李廓不拜云云
使臣咸興咨嗟涕洟
二公震耀天下
若是其盛矣。
國人未嘗擧其子孫焉何哉。
遂歸白其事。
今上三年
令購其書藏于奎章閣。
特命德憲謚忠烈
謚忠剛
並㫌其閭。
之後有宅觀者在楊根。
有世橋者爲兄廈後。
長城
德憲之後璧天者在羅州
讀書種瓜自給
外史氏曰。
余聞丙丁以後
我使之入中國者。
自登萊以北至燕京遼陽千里之間。
舘譯墻壁
往往見羅李抗節圖云。
當時赫赫如此
不能見信於國人何哉。
及讀兩公遺事
才幹風節
不使虜也。
而猶斷斷一名臣矣
夫以眇然小國之臣。
而名動華夷
使區區未明之大義
有辭天下來世者。
夫豈偶然哉。
夫豈偶然哉。
洪亮吉
公元818年
洪亮吉字稚存
江蘇陽湖人
幼孤育於外家
母夫人訓之力學
弱冠
尙書錢文敏公維城見其樂府百首
徒步訪之。
名大起
朱笥河筠視學安徽
致書于錢詹事大昕程編修晉芳曰。
甫莅江南
得洪黃二君
其才如龍泉太阿
萬人敵云。
黃謂縣丞景仁也。
袁簡齋枚曰于經深春秋。
所著有春秋三傳古義左傳二書
於史精地理
有三國東晉十六國畺域三志
史記以下四史謬誤十二卷
又以宋李繼遷
傳國百年
事蹟闕畧
復成四國志十六卷
六書諧聲
漢魏四卷
外爲詩二千首
文及襍著數百篇
而所修乾隆府廳
縣志幕府牋奏不與焉。
余得其卷施閣乙集吳下英才集數卷於翰林張問陶
讀而善之。
張曰此人見次修先生詩。
稱之不容口
方住崇文門外
間嘗來我。
可候之也。
余方有事不能
書寄卷施三大字。
後見龔莊曰稚存太史次修來。
委候半日
次修失期
悵惘而去。
復因張翰林致三國畺域志及府廳州縣志。
自書小篆對聯
所以贄也。
風流弘長如此
亮吉爲文
長於騈儷
比事屬辭
粲然可觀
傷今感古之作。
往往惻愴不忍讀。
離騷變雅遺音
豈生於憂患長於貧賤者歟。
嘗與錢季木論友近世之士。
或以爵秩雁行
秊輩鱗次
何云締交
左䧺限秊之格。
何云結友
正始服官之簿。
一蔽也。
若夫脫畧繩檢
求其性眞
半面之雅。
鬼神無以間其隱。
片言之誠。
金石亦將輸其烈。
求之吾黨
足下卽其一也。
足下瑯琊之不娶。
平陽之若寄。
落落如玉處于朱門
明明如月成其素履
云采薪逃簪笏之席。
或乞急暇憩名山之廬。
白鷺之羽。
穢其塵容
靑松之枝。
寄此幽挹。
僕舍足下
又將何與交哉。
序杭堇蒲世駿三國補注曰。
近時史學二端
一則塾師之論史。
拘于善善惡惡之經。
古今未通。
褒貶自與。
子雲新莽
鄭衆寺人
一義隅抒。
自謂予聖
之而大者漢景歷秊
不知日食
北齊建國
終昧方隅
其源出于宋之趙師淵
其後如明之賀祥,張大齡。
或幷以爲聖人不足㳒矣。
一則詞人讀史
求于一字一句之間。
衆口而譽龍門
一通而嗤虎
觀。
于是文士作傳。
必倣屈原
隊長立碑
亦摩項籍
此則讀史記數首而世史可刪。
得馬一隅而餘子無論
其源出于宋歐陽氏之作五代史
其後明張之象尙文
而直以制蓺之法行之矣。
夫惟通訓詁則可救塾師之失。
服虔等二十一家之注漢書是也
亦惟隸故事可救詞人之失。
裴松之三國志之類是也
公元821年
淳化縣叙錄曰。
辛丑入關。
撰定方志者三。
同州澄城
邠州淳化長武是也
關中地大物博。
紀錄自漢三輔黃圖以降
唐韋述關中記。
宋宋敏求長安志。
程大昌雍勝畧等
可準繩。
府州縣志可采者寡。
明代諸賢。
事非師古
苟爲簡畧
故城舊瀆。
之如遺。
今所盛傳武功朝邑二志
不知者以爲實過古人
篤論也。
爲此志。
一準昔賢。
非苟爲立異
欲藉玆成規
示諸來禩
凡爲記八爲簿二爲志五爲畧三。
三十卷
閱月而成。
古縣今縣。
新城故城
舊鎭昔鄕。
附之橋梁
晉朱育會稽土地記述土地
第一史言甘泉
傳志石門
冶谷引涇。
荊山導汧。
灌漑之利。
被于無邊
齊劉澄宋初山川古今記等山川
第二史家遺㳒
首記大事
漢司馬遷大事記大事
第三古云吉行日三十里。
披諸圖經
式其遺意
倣隋西域道里記等述道里。
第四嬴秦築宮五萬家。
漢始元
徙民三輔
稽其盈虛
倣宋元康六秊戶口簿記等戶口
第五惟民之俗。
百里不同
志士女逮農工商。
晉周處風土記等風土
第六雍州高神明之區。
雲陽甘泉。
帝所居。
下曁
小鬼
靈而不誣
倣齊祠廟記等祠廟
七世遠莫追金天有陵。
靑鳥之冢。
圖書可徵。
李彤聖賢塚墓記等冢墓
第八秦皇漢武築宮祈仙。
洪崖弩阹
增城在焉。
倣晉洛陽宮殿簿等宮殿
九征輸之簿。
前代所無。
農桑綠粟
以迄市租
倣宋李常元祐會計錄等會計
第十泮宮居前。
叢祠列後。
英英羣賢
光我俎豆
宋崇寧學校新法志等述學校
第十一才餘于官。
不廢嘯歌
倣宋無名氏衙署志等衙署
第十二白公鄭國
民歌至今
采其遺蹟
以代吏箴。
唐杜佑通典職官志等職官
第十三世需多士
士貴通經
倣宋崔氏登科記登科
第十四廣陵列士
會稽先賢
烈女後傳
撰于顔原
晉常璩華陽國士女志士女
第十五金石之文。
古稱不朽
鄭樵通志金石畧等金石
第十六淵雲之作。
于簡端。
國師峩峩
亦賦甘泉
漢劉向七畧詞賦畧等詞賦
第十七凡志方隅。
必推今昔
稽乎古圖。
準以今尺。
惟玆一編
勿淆其次
常璩華陽國志序錄序錄
第十八其於輿地也。
葢博而覈矣。
公元826年
丙午正月二十二日朝參時。
典設別提朴齊家所懷
臣於本月十七日
伏奉備局知委
上自卿宰
下至侍衛軍兵百執事之臣。
各盡所蘊。
無敢言者
窃惟國家刱業垂統四百年。
化隆煕。
媲美三古
聖上臨御十載。
百度修明
凡有可議之事。
聖上必先行之。
實無言之可進。
非有忌諱畏避而使之不言也。
雖然聖不自
聖。
遇灾益勤。
蒭蕘是詢。
臣請不避狂𥌒之罪。
畧陳其一二。
當今國之大弊。
曰貧何以捄貧。
通中而已矣。
一介之使
咨於中國禮部曰。
貿遷有無
天下通義也。
日本琉球安南西洋之屬。
得交市於閩浙交廣之間。
願得水路通商賈。
比諸外國焉。
彼必朝請而夕許之矣。
於是招誘荒唐以爲鄕導
荒唐船者皆廣寧覺化島之民。
犯法潛出
常以四月來採防風
八月歸也。
不能禁。
則因以爲市。
厚賂而結之不難也。
又募沿海諸島習水之民。
以官領之。
粟文以往
使登萊之船泊於長淵。
金復海葢之物交於宣川
江浙泉漳之貨集于恩津礪山之間。
則嶺之綿湖之苧。
西北絲麻
可化爲綾羅織罽。
竹箭白硾狼尾昆布鰒魚之産。
可以金銀犀兕兵甲藥餌之用矣。
舟楫車輿宮室器什之利可學矣。
天下圖書可致。
拘儒俗士偏塞固滯纖瑣之見。
可不攻而自破矣。
議者必曰我國自爲聲敎
黽勉正朔
非其志也。
文字制度觸犯
不可去而洩漏
來而窺覘也。
臣竊以爲過矣。
勾踐之棲於會稽也。
其日夜與國人謀者。
無非吳也。
可謂急矣。
然而計之不洩者。
謀國得人故耳。
且臣聞之。
大事不避小嫌
狐疑顧瞻
何事可辦。
今欲斲萬金之璞。
以求工於鄰國
則曰恐其謀己也。
其可乎。
臣聞中國欽天監
造歷西人等。
皆明於幾何
精通利用厚生之方。
國家誠能授之以觀象一監之費。
聘其人而處之。
使國中子弟
學其天文躔次
鍾律儀器度數
農桑醫藥
旱澇燥濕之宜。
與夫造瓴甓
築宮室,城郭橋梁
掘坑銅。
取卝玉。
琉璃
設守御火礟。
灌漑水法
行車裝船
伐木運石。
轉重致遠之工。
不數年。
蔚然經世適用之材矣。
議者必曰。
漢明迎佛而爲千古之累。
夫歐羅巴者。
中國九萬里。
崇奉天主異敎
爲類殊別
通海諸蠻
其心不可測也。
臣料其徒數十人
一廛
不能爲亂
且其人。
皆絶婚䆠
嗜欲
遠遊布敎爲心。
雖其爲敎。
篤信堂獄。
與佛無間
厚生之具。
則又佛之所無也。
取其十而禁其一。
計之得者也。
但恐待之失宜
招之不來耳(본문집에는삭제되어있으나北學儀에실린해당내용을바탕으로보충해넣었다.)。
游食者。
國之大蠧也。
游食日滋
士族日繁也。
此其爲徒。
殆遍國中
一條科宦所盡覊縻也。
必有所以處之之術。
然後浮言不作
國㳒可行
臣請凡水陸交通販貿之事。
悉許士族入籍
資裝假之
設廛以居之。
顯擢以勸之。
使之日趨於利。
以漸殺其游食之勢。
開其樂業之心。
而消其豪強之權。
此又轉移一助也。
臣聞明者不自欺
智者不自弊。
夫人渺然而不思所以培之
財用日竭而不思所以通之。
曰世降而民貧。
此國之自欺也。
位愈高而視事愈簡。
居官下屬
出疆委衆胥。
左擁而右扶曰軆貌不可屑越也。
士大夫自欺也。
桎梏疑義之林。
消磨騈儷之途。
天下之書而不足觀也。
功令自欺也。
父不呼父者有之。
兄不呼兄者有之。
同堂之親而相奴者有之。
黃髮鮐背而席於童丱下者有之矣。
祖行父行而不拜
則其孫與侄誚長者有之矣。
沾沾然驕天下而夷之。
以爲禮義也中
華也
習俗自欺也。
士大夫
國之所造也。
然而國法不行士大夫
非自弊乎。
科擧者。
所以取人也。
取人由科而壞則非自弊乎。
書院俎豆者。
所以崇儒也。
而逋丁禁釀依焉。
非自弊乎。
國家誠能四欺三弊之說。
觸類伸之
剔瘼而牖迷。
治國事過半矣。
方今國用吏胥之見而士爲倡優之行。
男襲婦人之俗而未之有改也。
俗人多於賢人則俗勝。
吏胥多於官長則吏勝。
故曰國用吏胥之見也。
立身之初。
墨面跳舞者。
倡優乎。
蒙古之服。
治中饋而莫之覺悟者。
婦人之俗乎。
此三者未必爲時務之急者也。
雖然以類相附
見風氣之不振
誠願奇偉斥𧿇之士。
以滌吏胥之氣。
倡優之風。
易之揖讓
棄婦人之俗。
被之以禮服
亦足爲振作一事也。
善治國家者。
淸其不治其末。
故事省而功博。
今之議者。
不曰日甚
以臣視之
非知者也。
夫他國固以奢而亡。
吾邦必以儉而衰。
何則
不服文繡而國無織錦之機則女紅廢矣。
不尙聲樂五音六律不叶矣。
乘虧漏之船。
騎不浴之馬。
食窳器之食。
塵土之室。
工匠畜牧陶冶之事絶矣。
以至農荒而失其法。
商薄而失其業。
四民俱困。
不能相濟
貧人者雖日撻而求其奢也。
不可得矣。
殿庭行禮之地。
布其棲苴
東西守門衛士
木綿帶藁索而立
臣實耻之。
不此之計。
而乃反毁閭巷高門
市井之鞋衫。
馬卒耳衣
不亦末乎。
奉寫御製寫字官等六書
一月可以少錯書矣。
不此之爲。
而又
別正其字畫
誤書終身莫之覺。
而臣亦不勝其釐正矣。
以此推之。
國中可省之事多矣。
二樓之初建也。
地部人日三百錢人三十。
濫竽者或擇陰而眠焉。
計士告之十番郞官削其半而後着押曰尾閭可防。
是察五張之紙。
而遽失九千之錢也。
以此推之。
國中財用之源。
可得而議矣。
政院之號令也。
二三十隸聯臂蹋足而呼之
聲振數里。
以爲如是
不足以威百司也。
曹郞執鞭而禁人聲
以此推之。
國中令之矛盾
可指而數之矣。
通國之事。
何可盡言
固有小可以喩大者
誠願殿下恢察邇之聦。
省事以漸節財
小通政㳒矛盾者。
則淸其而功博者在是矣。
今臣所言。
皆世之所大駭也。
雖然行之十年
一國田租可减。
百官俸祿可增。
茅茨席門
可以朱樓彩閣。
徒行病涉者。
可以輕車怒馬
向之干和可以致祥。
向之自欺自弊者。
可以渙然氷釋矣。
然後重修景福之闕。
慶會之樓。
政府六曹之舊䂓。
與國中之士大夫
徵招角招之樂。
暫勞永逸
用昭先王典章
貽我元良萬年無疆之基。
豈不休哉。
難逢聖主
可惜良時
今天下東自日本
西極藏地。
南起爪哇
北際容爾喀。
兵塵不動幾二百年。
往牒之所無也。
不以此時僇力自修
它邦有警。
與有憂焉。
臣恐執事之臣不遑崇餙太平也。
殿下經緯顥噩之文。
負制禮作樂之才。
奮發乾剛之志。
將何功之不立。
何求而不獲
乃反中朝發歎。
治不徯志
咨且畏約
欲發未發。
十年
久乎。
將因俗爲治。
彌縫牽補
自安小康耶。
申公之言曰爲治者不在多言
力行如耳
夫行之則近日公車之章。
無非格言
不行則雖今日盈庭之言。
愈出而愈新。
不幾文具尤甚者耶。
久廢讀書
心術茅塞
條目脫漏
倉卒莫對。
殿下諒其愚忠
俾終其說。
特賜一日休沐之暇。
繕寫十人
謹當傾竭肺腑而畢陳之。
言涉瀆冒。
是恐是懼。
死罪謹言
答曰觀此諸條所陳。
爾之識趣
亦可見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