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研经斋全集卷之十六 (自动笺注)
硏經齋全集卷之十六
 文○狀
  
正憲大夫漢城府判尹兼知義禁府訓鍊院事五衛都捴管徐公(有大)行狀
公元1732年
公姓徐氏諱有大字子謙號晩圃
達城人。
八世祖諱渻號藥峰。
穆陵名臣
賜謚忠肅
曾祖諱宗積。
城府庶尹判書
祖諱命璋。
贈參判。
考諱逸修。
左參贊
忠肅公子孫多顯揚于朝。
而獨公家世由蔭進。
早世不能振。
至公而又貴。
皇祖皇考
以公故皆有貤贈
李氏
進士贈參判國馨女也。
公以英宗壬子五月二十五日
生于德山縣治北之外家
河目海口
眉秀而準豊。
趙相國顯命嘗遇諸塗。
奇其狀貌曰兒將大用國家
甫六七歲。
羣兒嬉。
有戲指其眦上微痣曰是不利父母
公聞之泣。
歸告皇妣欲去之。
皇妣呵止之。
潛入密室
自引鏡而針灸之。
卒去其痣。
擧家驚歎
辛未丁參贊公憂。
壬申繼遭李夫人喪。
公時貧窶
僑居他人之室。
族黨居職者。
可用爲資。
未嘗假貸
殯斂葬祭。
皆手自營辦。
務從蠲㓗
然常恨其薄。
晩雖貴顯
自俸甚踈略
居室覆以
器用無華餙者。
丙子金公應薦
武力
丁丑宣傳官。
公素羣從兄弟儒業
欲以興門戶。
聞善詞賦者。
輒從之遊。
屢以文赴塲屋竟不中。
及以通籍
蔚然有戎垣之望。
仕宦無所蹇滯
出入中外數十餘年。
遂至大將
公嘗歎咄曰吾少也貧甚。
思欲振之
遽以武進
自恨志不固也。
己卯司僕內乘
中武科。
庚辰陞武兼兼備邊司郞廳。
大臣口授艸啓。
筆力飛動
觀者輒歎其不可及
辛巳都捴府都事經歷
復遷宣傳官。
壬午訓鍊院副正。
中和府使。
之任
衣服弊甚。
且乏衾裯
或勸之具。
公曰此微細事爾。
吾雖不學
豈可得一邑而遽易其操乎。
尋陞營將未赴。
癸未訓鍊院正。
趙尙書曮入日本
十一月十三日
將渡壹歧之海
乘風掛帆
三時踔四百八十里。
半渡船鴟折將覆。
它船掠過不能救。
趙公負國書立船頭
梢工顧束乎不知所爲
舟中惶懼無人色。
而柁屋束他鴟。
不得拔。
時病卧。
卽起奮巨斧斧之。
鴟縛解。
移就船尾
急湍所迫。
鴟入其穴而船得濟
一行皆稱徐將軍
倭人聞者亦皆懾服
然公則不自功也。
使還授兼司僕將。
楚山府使。
丙戌昌城防御使
爲政不喜矯改曰改之而未盡善。
其弊尤滋。
不如仍舊
爲便。
是故所至遵守故常
守邊塞。
不欲自逸
騎射縱獵。
上下山谷間。
不知疲也。
戊子特授承政院同副承旨
序陞左承旨
英廟知公忠直
登科後且十年
眷遇隆摯。
遂置喉舌之官
公當登筵
每承書批敎。
上輒欣然視之
李公壽鳳爲其僚。
歎曰世所稱武而文者。
吾見多矣。
未嘗有如公之贍敏者也。
尋陞忠淸水軍節度使
己丑全羅道馬節度使
安岳郡
俱未赴。
南陽府使。
庚寅咸鏡南道馬節度使
癸巳京畿水軍節度使
丙申都捴副捴管
出爲咸鏡北道馬節度使
日課馳射
輒盡乘而罷。
公至老嘗曰丈夫弓馬發跡矣。
可不其實乎。
吾雖衰且病。
上馬輒能自強
有得於北閫馳射時也。
己亥三道制使
捐廩而貯之庫。
爲軍吏民貧窶無以爲喪者。
計其用而給之。
得無憾。
辛丑入爲禁軍別將
壬寅寧邊府使未赴。
授右捕盜大將
癸卯捴戎使。
自是掌兵二十年
訓鍊都監者八。
禁衛營者五。
御營廳者三。
捴戎廳者一。
壯勇營者一。
守御使者一。
判刑曹者一。
參判兵曹者一。
其爲承旨左右捕盜大將,漢城府左右尹,同知禁府者。
不可記也。
宗室
得罪宗社
而正廟不忍加誅。
謫之江華島中
己酉上遣中使密致京畿監營。
于時江華府飛狀馳報
中外惶惶
大臣百官將請押䄄還之謫。
事出倉猝
百官未及會。
上促便輿直出敦化門。
將詣京畿監營。
侍衛儀仗皆未備。
公時帶訓鍊大將
卽以一騎縱出間路。
下馬攀輿而泣曰殿下何向乎。
臣將兵之臣。
不可使主獨行
少駐
攀之甚力。
輿卒不能移步
上厲退之
涕淚被面
辭益懇惻
至罷職而不去。
由是時刻少遅。
侍衛儀仗得以成列
大臣貞純王妃之命。
授義禁府堂上與捕盜大將
卒逐䄄還之謫中。
有申騏顯者。
言禁堂捕將事專輒
三司諸臣上章請鞫騏顯得其情。
不允
閱月
上命下義禁府竄配之。
禁府堂聯章執不可
上幷罷其職。
特授公同知義禁府事。
使行諸臣竄配事。
嚴敎荐下。
公席闕門外。
三日三夜不飮食
繳還傳旨曰臣死不敢奉敎
上遣近侍屢諭之。
公執固。
不得已而遞之。
乙卯爲兵曹參判。
于時判書趙公宗鉉咸鏡監營未及歸。
上命公曰政者蒲蘆也。
可習之。
公旣行政
自初仕至閫任。
每政紙一出
人服其公。
公寬而莊。
公元1768年
而義。
執而通。
其外儼然
其所存。
己未北使至。
見公陪衛闕門外。
使指而問之。
或對曰朝鮮上將軍
上使歎曰以中國之大。
未易如此人也。
歲上獻陵
英宗戊子獻陵
公以宣傳官從之。
至是復以將臣從之。
念舊勞。
進秩資憲大夫除知中樞府事。
知義禁府訓鍊院事漢城府判尹。
公慕郭汾陽曺國華爲人
顧時昇平
無所試其材。
慨然歎曰丈夫五十年食君之祿。
未効涓埃之報。
如此而可稱丈夫乎。
是故其惠見於周窮。
其儉見於理家
其勇見於止酒
其勤見於筆法
是皆公末節
然猶足以見其志也。
公不忘貧窮時而有以惠人
輒分俸祿遺親故舊之貧者。
致力冠昏喪祭
前後賴以濟者以百數
雖素所不相知者。
亦求其賙。
欣然施與
左右曰看我面些少吝色否。
一文官以癘喪其婦。
家貧無以爲斂。
赴於公。
公卽惻然營校治喪具甚纖悉
然竟未知爲誰。
其人卽又沒。
公聞之曰使逝者有知
豈不更求我哉。
復送校治如初
一人造公自言在西江
遭喪而父斫指痛卧。
不能斂。
辭旨悲酸
公特給錢布。
哀矜慘怛不能已。
探之江西乃詐也。
營校道執其人以來
乃仁
川盜也。
公卽誠心戒責之。
令以所贈錢布備農具耕作
盜感之卒爲良民
其爲惠也。
見欺於人。
無我不力於周也。
東城外有水田一區
南園山田數頃。
躬飭奴僕
耕稼樹藝
旣收穫備酒食
賓客樂之
花木牛羊養鷄豚。
以爲課。
使家無敢嬉遊曰非我資其饒。
所以防其逸也。
由是棨戟之門。
常有鄕廬之趣。
其爲儉也。
苟利務本
雖費過其收。
不復吝也。
公少善飮。
常具杯樽肴核
所知怡然沈醉數十年。
上念其衰而被損。
止飮
公屛杯酌
未嘗飮者。
或曰上欲公節之也。
令公絶之也。
何不少進之也。
公笑曰人能於酒色操縱如意
可謂男子
自著戒酒家訓見志
久之上親酌酒於映花堂以賜公。
公始復飮。
其爲勇也。
君命一下
絶去嗜好
如障之防川流也。
公素好書
嘗蓄唐宋及我東金石佳品
置諸座右
日夕臨摹
大字尤工
倭人傳相寶重
公常曰柳誠懸稱心正筆正。
眞格言。
平日不作章艸懷軆。
有以也。
每日書限楷幾字。
有故能書
夜必照燭而寫。
以充其課。
晩年益勤。
甞在統營
卽捐千金南原雪紙。
習額體幾月。
乃書洗兵舘額揭之。
䧺麗稱其舘。
其爲勤也。
志有所定。
公元1774年
技藝之微。
未嘗不盡其力也。
其於外也則信義素孚
趙公嘗爲權兇所搆陷。
事將不測
獨往省視
及其謫也。
之江外。
旋任關北營。
走伻千里
饋以藥物
趙公臨沒
公名而思之。
其於內也。
孝義甚篤。
皇考忌日
盡其月不出門
年過七耋。
三日却肉。
每行祀。
哀慟袒括
平居整飭衣冠
每入閨門
預先報聞
家庭肅穆
婦女未曾燕居服也。
其御下也以慈。
外而四邑五閫。
內而六營諸司
未嘗一吏一人
嘗曰吾每當治人罪。
輒祈其無傷人。
好善以誠
聞人一善言則喜且語諸人不已
聞一惡言
輒止之曰豈無好語強聽仄語乎。
是故座上客無敢言人短。
今上辛酉。
英輔侍從
例陞正憲
都捴都捴管
關北布商鬻一瘦馬
赭而尾白。
公相而貨之。
親撿芻豆
數歲甚駿。
公常騎之。
後入司僕內廐
備御乘。
庚申大行時爲魂馬。
魂馬不得內廐
置之外廐
翌歲奉御眞於華城華寧殿。
太僕官騎從之。
馬見儀仗軒架。
悲鳴躑躅
不食而死。
人憐而瘞之西郊
公聞而泣曰我死也後。
此馬多矣。
公素不喜聲伎
忽於壬戌之
張樂南園別業
故人極娛三四日而歸曰。
吾病且死矣。
卽屛
醫藥
斟一大盃飮曰國家迎渭之吉而不能及覩。
可恨也。
無他言而卒。
九月二十四日也。
享年七十一。
訃聞震悼
吊祭賻襚並如例。
卿大夫士知與不知皆嗟惜之。
營軍吏皆騈闐門外
哭之甚哀。
其十一月葬于積城之文巖。
從先兆也。
貞夫淸州韓氏。
正言鳳朝女。
一女無男。
族兄牧使有常第二英輔爲嗣
官統制使
女適金魯東側室
子葵輔。
女適李述在。
英輔子鳳淳官兵使。
翯淳官宣傳官。
出爲宗侄宜輔後。
羽淳官都捴府都事
女適兵使申綗。
次適兪義柱。
次適洪明爕。
次適郡守李圭男。
魯東子胤喜。
鳳淳子相奎
內外孫曾多不盡錄。
謹狀
麻田士人請褒烈婦金氏
婦人之烈。
見於古經傳者如衛之共姜
魯之公父文伯之母之
皆以守志爲義。
孔子婦人三從之義。
夫死從子
又著易之傳曰婦人從一而終
亦以守志爲懿。
未嘗下從之烈。
及夫世級寢降。
風節愈光
東國之俗。
貞信婦人之烈。
以下從爲最。
古昔貞婦之所未有
聖人之所未論。
節止下從無以復加之矣。
下從者類皆恬於義安於心。
彼豈徼後
公元1818年
世之名哉。
然爲之棹楔封爵而褒之者
欲以敦俗也。
夫敦俗固王政所宜先。
在下僻陋之鄕。
不能自達者有之。
此乃本縣章甫烈婦金氏之行。
陳於閤下者也。
烈婦積城士人金佑謙之女也。
生而溫粹貞淑
父母兄弟
自能中於禮。
年十八歸于本縣士人李塾
才思翩翩
素稱佳士者也。
金氏入門
以事父母者事舅姑
舅姑稱其孝。
兄弟者處夫黨
夫黨稱其友。
及佐長者家政
米塩絲毫之細。
不敢自私
愼默自持
有問則對。
不問未嘗自言。
品行如此
戊寅正月
其夫得疾不起
金氏有娠
自制悲哀
不以戚容舅姑
得生男子以奉夫祀。
未幾胎動子落。
於是乎下從之志决矣。
家人知而守之。
其五月二十五日
潛出自投于夫墓傍棗潭之水以沒。
時年二十。
隣里鄕黨金氏沒。
皆歎曰是固當就義者也。
夫夫與存
夫亡與亡。
卽義也。
金氏靜壹貞固
惟義之視。
故能從容成其義。
鄕曲之烈不勝一朝之哀。
自經溝瀆者異矣。
且念金氏令德淑行
宜致壽考之隆。
茀祿無彊
而乃短折椓喪
天道不可知者也。
又可一任湮沒幽翳
不得章顯于世乎哉
縱使金氏得備㫌褒之寵。
俾焜
下邑之觀。
不足烈婦輕重
然不如是無以宗黨鄰里之心。
而聳閭里僻陋之俗。
决烈金氏
從容金氏者。
吾土之光也。
而采之。
閤下職也。
擧而請之。
章甫事也。
玆敢相卛而齊籲。
閤下具其節行
徹天聽。
俾蒙㫌褒。
則興世敎立人紀者。
不其在斯耶。
夫㫌厥宅里
樹之風聲
有周所以爲敎也。
掌敎可不念哉
硏經齋全集卷之十六
 文○墓誌銘
  
曾祖母孺人全州李氏墓誌
公元1746年
英宗丙寅七月辛亥
曾祖母太孺人卒于抱川縣䟽屹鄕赤岸村
壽六十七歲。
家貧無喪具
其斂也。
都下賢士大夫相與賻之。
其葬也。
一時名德夫公卿大夫又爲執紼之相。
言太孺人之德。
盖其幽閑貞正發於外者
不能自掩如此
始葬于村南香山下
二十有七年
返祔于安山郡西職串里曾王考之墓。
太孺人姓李氏
政府議政文忠元翼五世孫。
考諱維賢通德郞。
延日鄭氏。
圃隱先生夢周之後
持平好謙女也。
其贈以孝也。
太孺人幼喪母夫人
鞠于外氏
持平公嘗遭憂廬于墓。
太孺人俱。
任以漑濯薦陳之事。
長歸曾王考。
曾王考諱夢奎。
進士公諱第三子也。
至性
贅居
海州馭車村。
持平公宅傍也。
疾步過門者。
心動父母有疾
卽日太孺人返于安山舊居
未嘗父母側。
諸姒咸萃。
不能無爭小故
太孺人常居中調解之。
且規其不可者曰吾槪于中而不言
是不誠也。
是故諸姒皆悅。
曾王不幸得奇疾。
臨沒太孺人曰吾以死慽于親。
命矣夫。
夫人善導二子。
得以家業
太孺人泣而受其托。
于時王考十歲
叔祖五歲
太孺人早夜勤于績。
以育以敎。
持平公聞太孺人嫠居困窮
田宅僕從而迎之。
太孺人泣曰吾豈爲貧寒之故。
踈於二子之學。
而負夫子之托乎。
卒不往。
逾益督二子學曰若有門戶之責。
功令之學。
不可不就
須知有大於此者。
汝其勉之
是故王考叔祖篤於經史。
務進實踐
次第進士
然家益貧。
王考太孺人婦家柳氏
室於赤㟁村
叔祖二婢一僕從之。
太孺人靜穆自持
未嘗一出戶庭
以閨則敎諸孫
隣里皆言草廬將圮。
朝爨不繼。
然過其門。
常有紡車讀書聲也。
海應太孺人之沒十有五年而生。
不及事之。
然常記先妣一破梭曰此大姑所以勤於織者也。
又閱女誡總叙一卷曰此大姑所以諸孫也。
至若祭祀賓客之需。
多有太孺
條法
今漸遠而失之矣。
王考孝基
官止察訪
叔祖諱學基。
進士生員兩試
先考大中
文科官至府使。
叔父大集
學生早卒。
姑母未笄而殤。
姑母李公彦五。
文科知縣
先從叔父大亨學生
從姑母嫁李公允膺。
進士生員兩試知縣
海應進士知縣
海運出爲叔父後。
擧進士官察訪
季弟海範也。
再從弟秀海連皆早夭
獨海昇在。
妹嫁安東金厚根而亦早夭
海應子憲曾。
海運二子祐曾翼曾俱擧進士
季榮曾。
先考甞言吾家不爲海州編氓得以文學相傳者。
太孺人之德也。
子孫其識之。
不肖曾孫海應謹誌
從姑孺人墓誌銘
公元1832年
陰城縣監李公允膺之夫人孺人成氏諱某。
昌寧人也。
進士諱學基
南陽洪氏。
禹采之女也。
七歲而孤。
二十歲歸于李公。
公延陽府院君謚忠翼諱時白之玄孫也。
大父諱洚進士
直長
父諱命啓擧文科知縣
夫人壬辰十二月二十九日卒于南陽墓舍
壽三十七歲。
葬于同府彌志鄕倒葩之洞。
後二十四年
改葬同鄕梨花洞小盤池負壬之原。
古昔賢夫人。
考其德則幽閑貞正也。
論其行則不妬忌
爲最也。
譔其才則縫紉之精。
酒食之美也。
夫有是懿者。
必有是福。
此理也。
苟或不幸短折無祿
此命也。
命其如之何
可悲也已
海應夫人從姪子。
幼時嘗聞先王考擧夫人才行
以勑勵家人
先妣先姑稱道夫人之德。
以爲可及
自從姑之歸李氏也。
大舅舅姑康寧仕䆠相繼
夫黨伯叔妯娌並同室而居。
門戶華盛豊足。
奴婢使令公門
從姑生長鄕曲
家甚貧。
資裝樸素
而李公又狷介難中其意。
然在舅家十有八年。
始而未嘗一有訾短
中而稱其閨則之美。
沒而懷思不已
此其難也。
夫人之沒。
于今四十九年。
尊屬皆盡。
家親之及於夫人者。
又皆不存
恨余不能諦也。
從姑之夫之兄子度相。
從姑深居簾幃
穆如在室
針線酒脯之政。
事夫子。
而公嘗有眄睞之婢。
怡然善待云。
度相晩生也。
不能詳。
然亦可得夫人之德與才行之一二也。
夫人二女不育
無嗣
李公後中生進士兩試
仕爲知縣
繼娶亦無子。
祔食于宗。
傍支立後
古法也。
今之人雖傍支苟無子。
他人爲後
以延其祀。
與其享于他人子。
曷若祔于祖先之室而享宗子薦陳乎。
海應悲夫人也益切。
備述系譜及葬地。
以徵于後人
銘曰。
與之德而不與之福。
天道幽默
不可測兮。
敢告女史
毋廢其美。
從姑孺人墓誌銘(初本)
公元1796年
從姑姓成氏諱季同。
昌寧
進士府君諱學基號廣齋
學生諱夢奎
曾祖進士諱璟
高祖參奉諱後龍。
南陽洪氏。
采女也。
從姑丙辰正月二十六日卯時生。
七歲而孤。
先王母鞠之視己女。
從姑與長姑同歲生而先九月
才行相上下。
先王考嘗歎從叔不材曰若能及若妹之半。
不亦善乎。
從姑年二十而歸李公允膺。
公延陽府院君謚忠翼諱時白之玄孫也。
父諱命啓。
文科知縣
祖諱洚進士官直長
相繼仕宦于朝。
門戶方盛。
食飮服餙華美豊足。
婢僕使令公門
從姑旣歸。
大舅舅姑諸姒夫黨伯叔
皆稱其德容之美。
不以資裝儉薄訾短
李公素狷介
難中其意。
兄弟同産而居十八年。
人無間言
壬辰冬南陽庄舍得疾。
是歲十二月二十九日不起
壽三十七歲。
其先兆葬于同府梨花村小盤池之麓負壬之原。
從姑二女不育
無嗣
李公後中生進士兩試
仕爲知縣
繼娶亦無子。
公遂埋從
姑主於墓側。
公亦不立後
魂氣無不之也。
酒脯庶品
豈能必其來歆哉。
聖人具爲之饗祀之禮者。
以爲子孫先祖遺體也。
苟能將之以誠
攝之以物則安知不來歆而依之哉。
是故節其祼薦
品味
齊以思成之。
子孫絶矣則何從以責其誠乎。
公之不苟他人以爲後者
其達矣乎
然念從姑淑行無傳
海應晩生
無以得其一二。
備述系譜生年日月及葬向背以徵之。
可哀也已
銘曰。
生而不育
沒而不祔
歲時之享。
婢僕視具。
命彼樵牧
毋傷其墓。
外祖孺人黃夫人墓誌銘
外祖母太孺人姓黃氏
原人
學生應時女也。
歸于外王父進士公。
公諱德老
考諱倚全僉知中樞府事。
祖諱瀡進士
曾祖諱知白文知縣
五世祖諱弘胄議政府議政謚忠貞
出定別子宣城君。
海應幼甞謁太孺人
太孺人曰若隱居山林之下。
讀書求志。
逍遙自適
愼勿慕科甲勢利逐逐于世也。
此非榮而辱耳。
海應敬受之。
以爲雖古敬姜之訓。
不是過也。
夫人常有寒泉之思
而憫私家之貧。
太孺人爲養
大孺人時甚衰老
未甞一日捨絲
公元1832年
麻而閑居
有疾方困。
而猶運手作治絮狀。
伯舅仲舅相繼喪逝
門戶衰薄
太孺人始頗哀慟
旣而曰吾幾何不從之往
而何苦悲也。
強起食飮
家人有不可者
從容戒飭
辭氣藹然
嗔怒不平之色。
終身無見者。
其勤於事達於理和於氣如此
叔母
太孺人侄女也。
時言外家時事
僉樞春秋寖高
食飮不適者。
輒不樂。
太孺人常躬操刀匕。
奔走鼎鐺之傍。
務盡滋味
甘膬芳潔而後
僉樞公悅而始擧匙。
于時太孺人先姑而爲家政
家富事殷
區劃措辦
一一禀先姑而行之。
箱篋細瑣之用。
未嘗自私
舅家之族。
同巷而居。
貧富各殊。
婦女往來
易招謗怒
奴婢盈門。
愿奸精粗不同
然皆稱太孺人之賢。
海應幼時覩記
固不敢忘。
叔母談說丁寧如此
窃計太孺人與我外王考。
偕老六十餘年。
外慕而樂綦縞
可以閨範甚多
外家尊屬垂盡。
無得以詳。
婦人之行。
觀於閨梱之內。
在室則孝而順
旣嫁則敬而義。
旣老則慈而則。
在於日用
而類非卓絶奇偉之行。
可以傾倒人者。
故雖古昔夫人
可傳者甚簡。
太孺人之行。
何必多哉。
太孺人肅宗壬午生。
正宗甲辰卒。
享年八十二。
子二。
長彦
進士
次彦佐。
女四。
長適禹氏早卒。
次我先夫人
次適洪氏。
次適宋氏。
內外孫若干人。
銘曰。
詩云無非無儀
酒食是議。
易云無攸遂。
在中貞吉
婦人之行。
可見飮食之事。
無非無儀者。
美之不自著于外也。
無攸遂者。
言事之不自專决也。
允矣太孺人之德。
可求乎詩與易。
先府君墓誌
先府君姓成氏諱大中字士執號靑城
又號醇齋
昌寧人
始祖諱仁輔
高麗中允
五世而諱汝完。
高麗政堂文學
高麗亡。
遯于抱川王方山而卒。
謚文靖
五世祖諱俊耉。
光海初劾賊臣爾瞻
屢竄南之極邊
仁祖登極始還。
觀察海西
管餉椵島天兵
丁卯之亂。
活西民累萬。
世稱有陰德
高祖諱後龍參奉。
曾祖諱璟進士
祖諱夢奎早卒。
考諱孝基進士
官止察訪
隱居敎授
鄕人聞其風多化者。
文化柳氏
學生諱始震女。
始寧府院君諱㙉六世孫。
府君英宗壬子十月十日生。
纔學語。
已能解字
六七歲發成章
十三歲槎川李公秉淵詩文
歎曰此非左海口氣也。
二十二中生員試。
二十五登庭試別試六人
內則校書副正字正字博士校理成均典籍奉常
公元1732年
主簿判官,承文院校檢,司憲府持平掌令,五衛將。
於外則察訪銀溪道,典蔚珍縣,雲山郡興海郡,北靑府,渭原郡。
內外職皆以久次
憲府英廟所特除
而久於校書之職。
正宗所知
興海,北靑,渭原亦因特旨也。
當宁己巳考終踈山精舍
享年七十八。
葬于抱川香積山之麓負艮之原。
府君少學易於遅齋金先生焌。
深究損益之理。
凡事物之來。
一以義裁之而未之動心
嘗隨濟菴趙公曮通信於倭。
至壹歧島大風起。
檣摧柂破。
舟中叫呼無人色。
府君閉篷戶而睡若無事時。
會得他柂揷船尾以濟。
使將返。
島人殺我譯官天宗
不得
府君請留大坂城。
具報執政究詰
卒得賊鈴木傳藏者斬之。
乃返。
治吏廉謹守法
聽獄訟。
務盡審核
故屢平寃獄。
至如條目時有濶狹
然必使吏不得犯奸
而民皆不撓
爲治必因其俗。
南邑文化勸士。
北邑以戶錢均役。
甲山之民作歌而頌之。
府君之學。
不及於政者著于文。
不盡於文者發于言。
府君爲文章。
承家庭之訓。
從事六經
以正其源。
泛及百家
以達其趍。
氣昌而質厚
識深而理明。
常曰學要當實用
文要裨於世敎
又曰讀書惟知聖賢
有所著述
眷眷風敎
際。
讀者不徒尙其辭也。
正宗時屢應製禁中
上批長律券曰付吏曹
將器使之也。
又批策券曰取者雅馴
又批賦券曰惜不翺翔文苑
凡有編摩之役。
輒命之。
如莊陵史補,春秋左氏傳,尊周彙編等書是已。
常歎其學識筆法醇正而不得用
府君感泣
遂以醇齋自號。
府君常曰士當以弘毅爲主
凡意有所定必行之。
不爲威勢撓。
樂善好才。
常如不及
是故卿大夫凡草野之士有名當世者。
無不與之善。
不幸而在窮途
眷眷致力
常誦夏侯令女之言曰仁者不以盛衰改節
義者不以存亡易心
其有顯達秉銓任者。
不與之通曰避權當如避箭。
又其盛滿者。
卽戒之曰惟謙可以持盈
至如忠烈湮晦不章者。
必爲之闡揚
往往得朝家所褒贈
推而至於寸長尺能。
輒皆推詡曰愛才者昌。
侮才者亡。
不能者。
誘進天下無棄材
其或才而被閼者。
必思拯濟曰壅人所以自壅。
御家以勤儉爲先。
嘗誦兪相國拓基言曰奢侈之禍。
甚於詛詋
戒子婢僕課業有常無事而食蠧也。
年老還鄕里。
每聞朝廷善政令
輒喜爲之談說記錄
四方水旱疾疫則爲之嚬蹙曰民何以聊生乎。
至如國計不贍者。
思慮措辦
如在其職。
疾亟
聞馬島請通信
以使行所齎蔘爲憂。
至若世之功名
漠然外物曰蓄名山大川之氣則氣不歉。
鳳凰猉獜之食則食不苟
是故衣食裁取足而止。
屢典邑。
以俸餘濟宗族知舊之貧及少時所甞德者。
旣沒則皆置墓田樵牧
有詩文二十卷
不肖愚蒙
未能測及府君盛德所至
謹書所嘗覩聞如此
全州李氏
進士德老女。
政府議政忠貞弘胄六世孫。
婦德克備
先府君十八年而卒。
府君墓左。
子三
長卽不肖
進士縣監。
海運進士察訪
出爲叔父後。
次海範。
不肖一子二女
子憲曾擧進士官郡守
女適李喆賢,元奎孫。
海運三男三女
男祐曾進士都事
次翼曾榮曾皆進士
女適張塾,吳致驥,李光奎。
不肖海應泣血謹誌
族祖母孺人李氏墓誌銘
孺人李氏
族祖父信基之配也。
年十七而嫁。
未幾而卒。
纔能粧梳自治
一謁舅姑廟。
延見夫家族而止。
至行在室女時。
夫家族見其幽閑之儀。
悼惜之。
先王考嘗欲擧而告當世掌敎者。
爲之褒揚未果
獨其草藁存耳。
族祖父無嗣而夫家族及見夫人者又皆凋零
夫人之行遂無傳者。
海應誠懼
公元1802年
其愈遠而愈失也。
謹案狀藁而叙之曰。
夫人廣州人
議政浚慶五世孫昌晩女也。
八歲學童蒙先習。
讀至不順父母近於禽獸之語曰人必順於父母而後可以爲人
見人不順父母者。
必曰是所謂禽獸乎哉
十餘歲見隣人老人乞米者。
爲之泣。
母夫人奇之。
呼婢給老人米。
者莫嗟歎
壬戌冬
母先患癘。
夫人復痛。
先是隣人饋大鱉。
夫人憫其死。
潛放之川。
及當疾困幾殆
烏帽卛衆子來言報夫人德。
覺而汗落疾已。
父年七十又痛卧。
夫人痛新起。
恐母之瘁。
拒母不納。
自看父病。
朝夕拾園薪爇房。
俾適溫冷。
設粥秤水
如是者幾十日
水環屋。
父母方漂。
躬自負於急流之中而置屋脊
覺而父病又差。
乙丑夏
母病劇。
夫人呼天而泣。
覔刀斷指灌口
尙少
再斫指血流沾喉。
俄而母甦。
夫人氣困。
然恐爲父母憂。
強起櫛髮視饍
因疾重不起
族祖父儒業無成
飢寒而沒。
考諱夢天學生
祖考諱璟進士
曾祖考諱後龍參奉。
高祖考諱俊耉觀察使
銘曰。
安山之西。
西海之上。
吾成氏之世葬也。
夫人之無子兮
獨其封之若坊。
若坊兮且不可保。
又况夫人之之美行乎。
我作銘辭
以表其壙。
叔父通德府君墓誌銘
公元1805年
成氏自侍中公諱松國。
克篤孝行
三傳而諱汝完。
高麗時爲政堂文學
高麗守志以終。
子靖平公諱石因。
事本朝爲禮曹判書
子孫皆以文章經行
名重朝廷九世
觀察公諱俊耉。
論劾海賊臣李爾瞻
遷謫十六年而返。
管餉椵島天兵
觀察海西
丁丑之難。
大有勞績
自靖平公兄弟
宗支繁衍
三派之分。
爲世盛族
觀察公而始爲我小宗
府君五世祖。
高祖諱後龍參奉。
曾祖諱璟進士
祖諱夢奎早卒。
考諱孝基號踈溪先生
仕止察訪
四世名位
不得著顯。
讀書脩身
先生又道博德豊
爲人所慕。
顧與世寡合
隱居敎授以終。
府君大集字士振。
英宗壬戌生。
文化柳氏
始寧府院君五世孫始震之女也。
府君竦身而晢。
修面高顴
有神彩。
望之炯澈無瑕
與人無表襮。
然有不可者
不以色辭假。
才思溢發
書史鉤棘者。
一經瀏覽
能自通曉
功令體皆敏妙
詩又淸新警拔。
年十五。
從王考於嶺南之舘。
嶺南人誦其詩。
久而未衰。
尋丁母夫人憂。
服除而李公喜觀愛其季女
擇婿必才俱備可爲匹耦者。
遂歸之于府君
王考之敎府君也。
訶責訓飭
公元1830年
之少饒。
然旣退則未嘗不許夙就
李公亦高㓗少許可。
然嘗許以不羇之材。
府君入而侍家庭
出而在甥舘
所以濡染可知
以是華聞日盛
尙書公有兄弟相得甚驩。
文敏李相國徽之得府君詩於冸製。
大加詡奬。
尙書宋公載經爲京畿都事
府君鄕試
爲當顯達者所重如此
府君自多
肆意六經
以進性理之學。
旁治古文
府君丁憂時。
哀毁得疾。
漸致凘頓疾亟
恬如也。
顧獨以貽慽王考爲恨。
臨沒亦屢言之。
庚寅正月一日丑時也。
享年二十九。
府君甞於鄕試
燈殘酒歇月落河傾之句。
詩讖也。
三月花山負艮之原。
王考墓纔十步
叔母先府君三歲而卒。
祔于左。
繼配完山李氏
台老之女。
無嗣
前配一女
李英著而寡。
仲弟海運爲之子擧進士察訪
子三人。
曾進士,翼曾,榮曾。
三人
一嫁張塾。
一嫁吳致驥。
一嫁李光奎。
府君恐妨課業
雖未析産
然常欲自供甘旨
時當先府君宰蔚珍縣。
東海魚族饌品甚豊。
府君常就藪澤溪澗
捕魚以供。
王考爲之加餐
至行如此
銘曰。
被服仁義
其行也姱。
潄潤經史。
其文也華。
昭美于世。
趾德于家。
命之窮矣。
獨且奈何
叔母恭人李氏墓誌
公元1820年
叔母恭人李氏
系出太宗別子宣城君。
考諱台老學生
妣仁同張氏某女也。
年二十一。
歸我叔父學生府君
一歲府君卒。
又五十一年當宁庚辰冬十一月戊辰
太恭人卒。
壽七十二歲。
翌年二月丙午
祔葬叔父之墓右。
太恭人先妣從父妹也。
海應十歲
從先王考府君往觀叔父
行𨚡禮于縣北柏陰村。
時外皆來會。
太恭人端雅整飭
進退中儀
見者皆期以遐福
未幾禍釁椓喪
太恭人常欲下從。
自經或屛食飮
輒爲家人所救。
先府君仲子海運叔父後。
時年七歲
太恭人含哀忍恤。
拊養周至
旣娶婦而擧男女六人
又能擧上舍祿仕于朝。
以其俸爲養者十有餘歲。
晩而搆屋于竹谷之上。
叔父府君墓側也。
太恭人紡績種藝以給。
男女六人者亦皆嫁娶
各有子女
每朝扶床繞膝
嬉笑叫啼。
二孫又以科名
娛樂晩景
太恭人常謂海應曰吾今而得沒。
可謂無憾矣。
已而有疾
燈火掩翳
叔父下世時當晨早
促命挑燭事。
遂感之。
益篤
竟不起。
海應太恭人十一歲。
太恭人入門時。
至于老。
中間悲懽樂之故。
皆所睹記
每謁太恭人
常有
公元1821年
談說感傷涕泣
今亦不能焉。
其尤可悲也已
太恭人事我王考叔父纔十朔餘而止。
王考太恭人至前。
具語家中舊事與凡前人淑行
以及細瑣常可警飭者。
無不欵曲開諭
太恭人敬受之。
時自煨
務盡溫脆以獻。
王考欣然進之。
叔父疾時寒冽
夜深未甞少懈。
躬進藥餌
竭誠懇。
卒不得救
屬纊
王考臨視之。
太恭人叫號凘頓。
王考命止之而止。
此皆歷歷不能忘也。
太恭人見子長成
可操家政
卽付之而総其綱領
凡於祀享
致力焉。
果蓏魚䐹。
皆預爲備具
薦陳諸品
有法式。
無得省减
隣里族黨凡當吉慶喪㐫。
盡力焉。
吾家素以敎授名。
冠童之來學者盈堂。
而必存顧恤。
皆安之如其家。
此皆閨壼之可法也。
太恭人爲婦而孝。
爲妻而順
顧未能久於政。
而獨其爲母之道。
恭儉均一
靡有闕遺
中歲以後
遐福歸之。
可以慰也。
海運進士
仕至察訪
慶州李氏
三子三女
長祐曾擧進士
慶州李氏生二子一女
次翼曾擧進士
文化柳氏生一子。
繼娶全州李氏生一子。
季榮曾。
慶州李氏生一子。
長女嫁仁同張塾生一子。
女嫁首陽吳致驥生一子一女
季女慶州李光奎。
曾孫男女凡若
干人
所謂扶牀繞膝者也。
從子海應謹誌
伯舅進士李公墓誌銘
伯舅姓李氏諱彦弼字君弼
出定宗大王別子宣城君諱茂生
五傳而諱弘胄。
皇朝啓禎之際。
國家多事
而爲都元帥
觀兵西塞
丙子之難。
從上詣南漢山城
大有勞於王室
爲議政府議政
卒謚忠貞
於公爲六世祖。
忠貞公以淸白著名。
子孫皆貧甚。
高祖諱知白
文科典郡縣。
曾祖諱瀡。
進士
皆以文學名。
然不生業
轉益淸寒
祖諱倚全。
以壽爲僉知中樞府事。
考諱德老
進士
僉樞公以心計家産稍饒。
進士公而又中落
公能忍飢讀書
才性始頗魯鈍
以是得之
英宗癸巳進士
上御集慶堂。
召見榜中諸生
命誦其所作。
及聞公詩。
深奬其佳。
退而見試官某。
某曰今榜進士
皆以關節得之
公選三人
子其一也。
於是見公至誠治功令業。
雖當科塲淆雜時。
有司終不得以掩之。
公益策問
以是顯達而爲父母榮。
坯窩金公相肅知永平縣
見而賢之
薦於觀察營。
然不得達于朝。
已而子商綺有志行早夭
公甚傷之。
未幾得疾。
戊戌三月卒。
壽四十八。
海應當八九歲。
往省外家
于時
外祖父母並康寧
舅母尹氏孝養
刀俎之聲。
達于外。
躬自調和鼎實。
醯醬沾手
伯舅入問朝夕進甘旨幾何
見其誠孝藹然
謂宜福祿無窮
而乃夭椓其嗣如此
其命矣夫。
孺人昌原黃氏。
學生應時之女。
後公七年而卒。
進士公後公十三歲而卒。
公其不瞑目矣。
商綺無子。
以其從弟鳳綺之子爲子。
方幼。
銘曰。
洞陰之北。
觀若堂者。
是惟伯舅之葬。
冀螟孫之長成
以賁幽壙
聘母孺人張夫人墓誌銘
公元759年
夫人姓張氏
同人
玉城府院君諱晩五世孫。
大父世光通德郞。
父諱學龍。
仕爲陰城縣監。
夫人肅宗己亥生。
年十九。
歸于學生李公。
公諱瓊。
鷄林府院君忠武公守一世孫
政府右議政謚貞翼公諱五世孫。
曾大父諱仁倜。
仕爲直長
大父諱燽。
父諱重泰。
仕爲參奉
學生公素高㓗
不肯徇俗俯仰
夫人佐之四十年。
惠順寬裕
可以楷法
在室也。
繼母務盡愉婉
得不失其慈。
宜家也。
族黨甚衆而皆得其懽心
其爲母也。
婦女順敎訓。
罔有諐違
正宗卽位歲丙申六月二十四日
以疾卒于京都
公元1836年
北里之第。
三月葬于驪州南大街村之原。
貞翼公墓兆之北。
又十九年學生公卒
葬其右。
二男師漢生員
仕爲井邑縣監。
季頤漢學生早卒。
二女長嫁原城景肅
季嫁昌山成海應
內外孫男女若干人。
海應甥舘五月餘。
將覲先君子雲山任所
往辭夫人
出門
夫人左右曰壻去而何惘然也。
未幾以赴至。
長訣也。
銘曰。
國朝武功
惟鞍之戰。
玉城鷄林
如雷如電。
靖民寧。
宜慶之衍。
玉城之裔。
克守家訓
婉婉夫人
令聞
爰及其行。
婦儀憲憲
鷄林之績。
貞翼嗣之。
之如何。
忠與義。
迓流五世
府君居季。
府君脩㓗
獨甘困悴
繄以義相。
俾固其懿。
南北之宮。
族茂室邇
伯仲昆弟
姑妹姊姒。
祁祁其衆。
齊聲歎美
秪飭之政。
縫紉酒酏
之德之材。
堪著圖史
雖無牲鼎。
簞瓢可娛
雖無文繡
絲麻可憮。
不歉不矜
有倡有隨。
縞綦之樂。
到老怡怡
有女皆歸。
有男敦學
胡不百年
以永其福。
我贊碩休。
以藏兆域
亡室淑人李氏墓誌銘
硏經齋主人成海應淑人慶州李氏
父諱瓊通德郞。
政府右議政謚貞翼公諱五世孫。
妣仁同張
公元1818年
氏。
父縣監學龍。
玉城府院君之後
貞翼之忠節
玉城勳閥
爲國名臣
子孫謹厚
世守其家法
淑人生而貌豊性淑。
不苟而行有義。
年十七。
歸于海應
以至于老。
凡四十有四年。
得疾不起
戊寅八月八日甲戌也。
壽六十。
中人誦其行曰舅姑宜其孝。
宗族頌其友。
婢使屬懷其惠。
及其喪也。
老少哭之哀。
久而不已
隣里嗟傷曰賢夫人沒矣。
其誦可知不歸阿私也。
先府君旣喪先夫人
孤居無聊
淑人右承事
務得其歡。
甞隨海應陰城任所
過數年。
卽曰官廩不可久飽。
吾寧竭力家食
以爲養奉先府君
都下舊第
月寒冽。
未嘗解衣
寢處鼎俎之傍。
先府君食飮
卽已具以待。
可見其孝之必以則也。
淑人初入門也。
仲弟年十三。
季弟年四。
夫人汩於家政
輒委淑人撫育
及皆有室。
善處妯娌之間。
怡怡然。
人有求觀而取法者。
斯皆見其友之根於性也。
夫人遇婢屬以惠聞。
淑人繼之。
衣服飮食
必節而均。
使之不過其力。
外邑婢屬。
尤不役一絲毫。
及歸皆垂淚送之。
可見其惠之必於周也。
在衙時聞刑杖之聲。
戒余曰毋暴怒决罪
邑人之譏以猛也。
家政大者
必使禀於余曰婦人
寧可專决耶。
然或爲余言善不善。
皆中於理。
雖窘於財。
未嘗求貸於意不可處曰與其苟而飽。
無寧不苟而饑也。
此又見相余以義也。
淑人疾劇。
余亦有疾。
移寓竹谷舍弟之宅。
就與之訣。
淑人強起坐曰善爲調護
勿以吾爲念。
將沒子女環而泣。
淑人曰勿悲。
父母終身得養耶。
仍召家人于前。
各諭以奉先宜誠。
事親宜孝。
御下宜惠。
族黨宜周。
至於米䀋之屬。
纖悉區劃
各有條理
神氣不亂如平日
死生大矣
讀書識理君子
亦或撓焉。
淑人之處之者如此
先府君常謂淑人曰處大事而不動。
偉器也。
其知之矣。
從子祐曾甞夢先府君余病
有人切己者代之。
病可已。
且將壽矣。
翌日淑人沒。
淑人之願也。
又何憾哉。
淑人一子
憲曾擧進士
二女
李喆賢。
一元奎孫。
憲曾有一子三女
賢有一子二女
奎孫有一子並幼。
抱川之南花山之麓。
吾成氏世葬之地也。
以是十月初吉
歸艮坐之原。
遂爲之銘曰。
無時復。
有時忘。
惟其軆魄
安此幽壙
曾達壙誌
公元1814年
達者
硏經齋主人之子
以上甲戌二月某日
生。
生而豊碩厚重
纔能言。
便已識字
四歲授曾氏史畧數三行
略能曉其義。
以指就冊上字
倣其畫而寫之。
紙皆毛。
不可而乃已。
其父甞晝寢
曾達輒搖撼之曰伯父終日看書而不之睡。
胡爲乎睡也。
其父由此不得睡。
戊寅三月某日患痘而夭。
其未痘也。
嘗至吾家
謂其伯母有果餌之屬多與我。
我將飽。
伯母搜庋上而無可食者。
若干與之。
曾達歡笑嬉戲而去。
已而不起
伯母語而悲之。
叔母太孺人甞謂我。
夢先夫人臨門
穉兒而泣。
家其有憂乎。
曾達果死。
未幾曾達之弟生。
二歲而死。
未幾余之季孫生纔一月而死。
其八月
伯母又卒。
夫人其告之矣。
曾達死之日。
埋于九隅之東。
前母孺人李氏之墓右。
惜哉。
使之壽而充其材。
卽成氏之佳子弟也。
不滿八歲以下
無服之殤
以日易月
馬融王肅以日易月者。
以哭之日。
易服之日。
期親則旬有三日
賈公彦十有二月成歲
若至七歲
哭之八十四日。
後儒皆從其說。
曾達乃五歲之殤。
於余齊衰之親也。
當哭六十日。
而殤禮不行久矣。
時病甚而得行
可悲哉。
姪婦文化柳氏墓誌
從子翼曾妻曰文化柳氏
其始歸也。
族黨之見其儀者咸賀得賢婦。
其旣沒也。
鄰里之聞其行者
咸吊失賢婦
其賢固可垂諸遠且久也
不能知之詳而辭之文則不足以盡發其美。
顧余何能。
第錄所覩記者。
婦德以孝爲主
記君之來歸
先府君曰是善事長者也。
果事太姑與舅姑無違言。
疾痛苛癢
卛皆先意而承之。
食飮芳㓗
葅醬餠餌之設。
知君所手經。
君旣有其孝矣。
婦容以敬爲主
方與泠齋公議從子婚。
公曰吾女甚淑。
幼少時。
未嘗與人忿爭
兄弟咸譏其無怒性。
入門至于沒。
婢僕狗馬
一呵嗔責
以是知公之不蔽于愛也。
且自治甚嚴。
晨早昬暮
粧梳以待。
家人無見其褻容者。
君旣有其敬矣。
婦言以謙爲主
君素富於才。
織紝組紃
無不精好
往往亂於華製。
且傍從羣兄學經史。
孟子尤熟。
古今人賢不肖
以及天文醫藥
皆知其槩。
一事韜晦
不輒以語人。
其舅嘗令誦杜工部北征詩。
不辭不再誦也。
君旣有其謙矣。
婦功以勤爲主
君質纖弱
生長京華
未嘗鄙事
而旣歸。
躬操澣濯舂磨之具。
朝夕從事
不以爲悴。
盖性所安也
君旣有其勤矣。
婦德婦容婦言婦功
君旣無一之闕。
使之溫凊
公元1815年
甘旨
竭力供養
則可似新樂劉孝婦。
鹿車布裳
終始賓敬則可似桓少君
縱談名理
聦識才辯則可似謝道韞
勞力紡績
朝夕弗怠則可似公甫文伯之母。
彼數婦人者。
得其一猶足名也。
况君兼而有之乎。
是宜衆福交萃。
以稱其才美。
而乃摧折夭椓何也。
吾甞憂其神過乎淸。
形過乎秀。
所以不能持其福也。
泠齋公諱得恭
官豊川府使。
泠齋其號也。
文化
奕世鼎貴
中微不振
泠齋文起爲官。
全州李氏某之女也。
君年十八。
歸翼曾。
曾父海運
仲弟也。
擧進士官察訪
君當乙亥夏
遘癘且饑。
病遂劇。
是歲八月二十七日歿。
年三十三。
葬于花山丙坐之原。
一子方乳。
銘曰。
將有聞而夭乎。
無聞而壽乎。
壽與夭終歸于朽。
請徵諸達有聞者。
庶幾遠而久乎。
羅景先(後野)墓誌銘
菱濠羅公景先諱後野
安定人
贈議政府左議政鷗浦公諱萬甲六世孫。
參議星漢五世孫。
內侍敎官諱碩佐之玄孫
繕工監假監役諱浚曾孫
翊衛翊衛諱蔘之孫。
敦寧府都正海陽先生諱烈之子也。
羅氏故多名碩
而至鷗浦公。
直節顯於仁
公元1785年
祖時。
子孫世以文章經行
取重當世
豪擧混俗
見者皆知羅氏家風
海陽先生
行高而必遵於繩削
其論峻而必度乎仁義
其迹奇而不流於玄遠
景先繼之。
剗方揉銳。
色夷氣淸
綜理密察
足以趣時合變
湖之人無踈昵淸濁
景先之賢。
無異辭。
海陽先生老而患瞖不能視。
景先左右扶將
溫凊甘瀡之節。
先意而承之。
先生安之。
忘其瞖之苦也。
與其弟德野怡愉歡樂
至老而同爨
其妹之子
從兄寡妻無依
則輒迎至家。
家無一畒之收。
東西方便
賙恤甚至
其篤於內行如此
海應先人之喪。
祥期將畢
景先有故未及吊。
時適有慶科。
而不赴曰吾當吊而不能吊。
反爲榮觀計乎。
愛好人倫
皆此類也。
景先不肯隨俗俯仰
以求苟容而試于世。
好以山水詞翰自娛
記余乙巳夏
海陽先生漳州之舘。
從之入寶盖山
景先未冠
輒已登絶頂而遊。
其高逸韻
自童子時已然
如俗離華陽丹邱玉笋之勝。
窮搜幽恠
嘗隨故人行部金剛山。
滯雨飢至屢日。
遊賞而還
所至揮灑翰墨
不知爲疲。
法學海陽先生奇妙自成一格
爲人作書牘。
詞旨紆餘可誦。
人皆傳寶之
湖中故多詩禮
公元1769年
家。
景先必擇其賢者友之。
竹下穉圭箕書最善
竹下嘗與余約詣景先
余適先至。
時天欲雨
海陽先生開戶凝望
景先具酒以待。
已而竹下披簑渡溪而至。
相視而笑。
竟夕晤言
善世之論也。
自謂風流之盛。
鹿門炊黍
不是過也。
于今十數年間
先生下世聚合不定
竹下宦遊不得歸。
衰老屛伏田里
溪上之遊。
杳然不可復得。
菱濠今又長逝
撫念浮生之理。
安得不悲咽凄感哉。
菱濠以英宗己丑生。
當宁乙亥卒。
壽四十七。
全州崔氏。
掌令履亨之女。
無子以德野子爲嗣方幼。
銘曰。
任存之下。
黃溪之上。
生而廬歿而壙。
幽貞所托
川遠而野曠
百世之後
無傷其葬。
我銘雖拙。
徵此㓗行
曲江崔上舍墓誌銘
公元1814年
余於正宗癸卯進士
先君子興海官次
中人士多來賀。
有氣醇而貌雅。
翛然拔乎類者。
問之卽上舍崔君也。
興卽東海上僻邑也。
君起自寒畯
文學成名
余固奇其材。
旣而邀君
季弟海範書。
君亦學易於先君子
與共周旋浹月
復得其爲人
足以考其行。
足以徵其義。
義足以達其志。
余聞言華者其行必僞。
行僞者其義必頗。
義頗者其志
必卑。
與君言。
嫗煦若不出口
而無一不發於誠。
其言可知不流於華也
邑之吏胥郡之甿庶
無愿麁細而談君行。
無不君賢
行可不歸於僞也。
俗好干囑。
而君旣客于官。
未嘗關節及於身。
以通蹊逕者。
其義可知不同於頗也。
君談文章
必溯於漢秦。
道德
必度於六經
其志可知不安於卑也。
天姿之美如此
君卽欲隱居求志
一區艸屋海上之奧地。
列植花竹
儲書籍。
以資其業。
不出戶外者三十餘年以沒。
壽六十。
余嘗觀隱居之樂。
多載於詩。
考槃泌水之章是已。
澗阿幽僻之地。
衡門環堵之室。
居者往往不堪其憂。
隱居者乃反好之。
至樂之深。
形於咏歌
至矢以不告人者。
無外慕故也。
無外慕者。
反於吾身而求其所樂。
考君之行。
何讓乎考槃泌水君子乎。
君在山房
從之學者甚多
此又君平成都
仲淹河汾也。
非謂君之學。
能追二子。
而從之學者豈得與二子及門之士。
相與上下哉。
然方其敎育成材也。
足以自樂者。
小大一也。
少學宗老田翁天翼
天翼豪傑之士也。
嶺南人稱君品行過之
推重可知
龍田之沒。
君倡同學而刊其藁以行。
君之徒有能効君之爲。
使君著述
不朽
也否。
君諱基大字汝弘
父某祖父某。
世居郡中。
田農
子錫輔亦能文
銘曰。
英英翹翹
秀于南土
其行嶄嶄
必以䂓矩
趙孟之富。
莫余敢侮
樂彼丘園
賁其踵武
自厓而望。
窅若千古
李穉皓(頤漢)墓誌銘
余觀於世多矣。
美質未必有命
善者天之所當佑也。
而有美質然後可以爲善
善之積則聖功也。
聖人之訓。
以爲善之福而惡之禍。
丁寧反覆甚多
然細究天之所報施者。
未必一一皆合於聖人之訓。
豈或天道以生爲主
而其修短不同者。
別有所謂氣數之命。
爲之宰歟。
且若美質
常患禀賦不強
不能待天之報施徑自摧折歟。
亦若聖人開示爲善之路。
使人人皆得以自勉
天意未必然也。
是皆未可知也。
余年十六。
李君穉皓於甥舘
已知其美質
聘君方患嗽。
有時甚劇。
侍其側。
使寢處起居
必適於宜。
已而聘君不樂京師
歸驪上丙舍。
以居。
君雖析居都下之第。
常懷戀慕念。
時和煖。
必具駕迎之。
極其忠養
以爲常。
君之夫人閔氏。
承君之志。
悉力幹辦
務致甘旨
余於壬子夏遘癘。
丁先夫人憂。
人皆避不與通。
先君子方直秘書省
公元1798年
以爲養。
君卽朝夕備具以進。
至于四朔而不解
穉子病新起。
君亦不懾而置之家。
余於內而見其孝。
於外而見其恤。
美質而然乎哉
君素有奇疾。
戊午四月七日卒。
而閔夫人二月亦以疾不起
君手自理殮具。
精神不亂。
此又見其素有定也。
君沒時年四十七。
可謂無命矣。
君素恬簡交遊
記余之初遘君也。
隣里少年
角逐上下
讙笑淋灕
聘君恐其無節
輒召而戒之。
余之不妄交於是始。
君之少小受訓者亦可知。
不徒天資然也。
君旣有行矣而務自韜晦
有文矣而未得塲屋名。
雖與君素相往來者。
未必知君文行之美。
今距君之沒二十一年。
朋交又皆零落
獨君之伯兄井邑公與尹聖兪元博數人。
相對談君少時意氣之盛。
且悲其無命不得善人之報。
數人者今皆老且病。
不得以時聚會
君之美行
亦無以談說相傳
恐遂漸就泯沒無復知者
爲書一二事而托諸幽壙
孝與恤。
特其大者
非謂君之美行於此也。
良亦嘻哉。
君諱頤漢。
慶州人
穉皓其字也。
父諱瓊通德郞。
祖諱重泰參奉
政府右議政謚貞翼諱浣之六世孫也。
妣仁同張氏。
縣監諱學龍女
玉城府院君諱晩之後也。
翼公精忠大節
著在國乘
遺命寧陵之側。
子孫世守其訓。
生而環墓下以居。
沒亦環而葬。
葬君亦先兆巽之原。
一家獨能春秋之義。
矣哉
配驪興閔氏。
學生孝聃女。
三子
曰最馨,百馨,昇馨。
百馨出爲從父奎漢後早卒。
最馨有一子某。
一女幼。
銘曰。
是爲貞翼之孫。
慕貞翼者。
宜其愛之及於君。
李君(象賢)墓誌銘
月城李彦瑞嘗泣謂余曰。
吾兒象賢志行
年二十七而沒。
吾旣痛其短折無命
而猶不若無傳爲尤恨也。
余聞而悲之。
已而瑞沒。
六年矣。
欲求可傳之實而亦末由焉。
然余記君自幼小時。
至于長而沒。
歷歷不能忘。
余雖非傳君之人。
見人盛衰之際。
不能無悽然而感者。
爲之叙。
君十二三歲。
眉目如畫
容儀都雅
讀書琅琅可聽
在親側。
進退唯諾
中節
先生長者
進其草藁
擊節歎賞
批圈爛然
往往奬詡其佳句
以爲鄕里之秀無及君者。
旣冠華聞益彰。
正宗壬子
幸光陵。
蹕路所經楊抱二邑之士。
擢第二。
壯元許珩
秘封違格式
大臣上箚請削其科。
以次及第
會事止。
自是屢中生員初試
未能進士
戊午得疾不起
君之妹。
之子
婦也。
君將由都下還家
見其妹。
握手而去。
余恠其情愛有加。
未幾訃至。
盖訣也。
余今未甚衰老
而遽見君家六世矣。
曾王考同樞公諱宗翰。
壽八十六歲。
王考學生公諱命集。
壽六十九歲。
學生公諱慶喬。
壽六十四歲。
仲父校理公諱漢喬。
壽五十歲。
弟台賢四十二歲。
從弟兢賢三十八歲。
曾王考王考。
所事也。
考與仲父
吾所交而遊者。
弟與從弟
吾所撫而長者
考其年之修短
同樞公最壽且康寧而富。
子孫甚多
衆福萃焉。
君年最短而且無嗣
以弟之子爲子。
可謂無祿之尤者。
平陂往復之理。
余亦覩之熟矣。
君之繼子安知不蕃昌壽考
如同樞公之盛歟。
繼子某有子女
計五六十年之間。
已及六世之遠。
噫其速矣。
君字伯昇
文忠公恒福之後
其系詳君仲父之誌。
銘曰。
讀書而究性理之學。
其志則奇。
居家而孝于親友于弟。
其行則宜。
爲善人爲賢人聖人者。
由是而之焉。
則見君之進修不已
而又見其摧折夭椓者。
豈不可悲哉。
予聞古者仁壽之國
父不哭子。
老不哭幼。
願安得而就之。
聖兪墓誌銘
公元1800年
聖兪姓尹氏。
諱光昌。
平人
爲人
色夷而淸。
言簡而和。
志潔而確。
行高而義。
然好自韜晦
諸中者。
未嘗夸示于外。
人徒見其事親
歡欣怡愉
篤於兄弟
自幼至老且死。
起居食飮同室
而對朋友循循然無阿私之交。
崕異之行。
故無踈昵淸濁
皆稱聖兪賢。
聖兪少治文詞
年二十八。
生員
卽棄功令業。
隱居求志
當宁卽位歲庚申
銓部知其賢。
擧爲禮賓參奉
濟用監副奉事
聖兪從父兄之子某在鞫獄
方嚴急。
而其老親叫頓焦灼
聖兪躬持肉汁而慰之。
物色者跡之而不懾也。
某旣誅而籍其家。
聖兪又抱其先木主而歸。
家廟而祀之。
顧以罪人至親
自解官去。
同僚人素與聖兪異趣
然知其行誼
援引故事苦止之而止。
公事周旋稠坐。
大臣以下目視異之
尋移尙瑞院副直長掌苑別提
出爲金井道察訪
廉潔自持
舘素饒梧竹可以取材
比其去。
家人無敢一枝以爲用。
嘗兼司靑陽縣
剖决甚明。
縣中人皆曰安得移公爲吾官而事之。
及瓜而歸。
屛居終南之弊屋。
圖史栽花果。
逍遙自適
故人或携酒而就之。
有時棋奕爲娛。
談笑淋灕
意氣高遠
終莫能測也。
聖兪伯兄都事公賢而
無嗣
卒於蔚山之舘。
聖兪關間千里
扶櫬歸葬
自傷得疾。
強力理家事。
俾不壞亂
其弟光炅貧無以自資
聖兪常繼薪米
不至飢困
弟沒而又養其妻子甚至
從姪某坐兄纍竄北邊慶源以死。
聖兪自經紀。
返葬楊州松山
乃二千餘里。
聖兪素達於禮法
余嘗言深衣之續袵鉤邊
先儒論辨雖多。
未能透悟
深衣古之便服
上下文武之事皆共之。
想其制必適於用。
竊意設衣系於交衿之末。
鉤連之。
聖兪曰然。
近或有行此制者。
且旁論衰服古今異制甚明。
惜余不能究論也。
聘君李公嘗言君弱歲迎哭元陵
返虞于郊外
獨悲感人
異於他少年
及余與聖兪
職事隨詣健陵靷行。
號哭摧傷
過於當時近密之臣。
忠愛盖根於性也。
又李公命存客於聖兪五年
爲言聖兪言行相孚
雖家中細節無可議者。
君子人也。
其爲識者所取如此
聖兪以英廟己卯生。
以回甲之歲二月二十九日暴卒
聖兪甞言死當奄忽
不甚痛苦爲得。
果然
以其閏月十七日
葬于木川昇天里負艮之原。
父諱東啓
生員別提
大父諱敏敎。
擧進士官縣監。
曾祖諱拙。
擧進士官縣監。
高祖諱宣擧
遺逸官司憲府執義
贈議政府議政謚文敬
五世祖諱煌。
文科官司諫院司諫
崇禎中
春秋之義以卒。
贈議政府議政謚文正
兩世之蹟。
具在國史
曾祖以下修身篤行
有聞于時
慶州李氏
參奉諱重泰之女。
翼公諱浣五世孫。
御家和而有法
賢母稱。
寶城吳氏。
生員百祚之女。
亦有婦德
二歲而卒。
二人
曰泰圭曰豊圭。
皆有美質
女嫁慶州李兢賢而寡。
泰圭子一人
賢子二人
聖兪不得名位
利澤無以及乎民。
又務斂約自守
不欲爲當世所知
而如修辭立名
不屑也。
言論風旨
無所著顯于世。
不忮不求
君子盛節
不怨天不尤人。
聖人所以可及
今夫聖兪行者
究其平生一事之或近於忮求
不徒交遊之人所共信之。
雖其素所不相知面者。
亦皆言之。
至若窮居險釁
疾病困苦
所不能堪者。
夷然怨尤之色。
其眞欲樂天知命而學聖人者也。
季世流俗之見所可辨哉。
具有一二記述
要之非窽語。
後之人或有知而採之者歟。
可悲矣。
銘曰。
俗之偸矣。
風之遠矣。
持此高行
云誰之俟。
季友墓誌銘
公元1786年
先王門下
英俊之士。
質魯而行篤者。
季友
少季十歲
幼少時見季友侍王考側。
杖几書策之事。
皆躬任其勞而不懈
王考每於講讀之暇。
道古美行
使自擇公私義利之分。
季友有時不達
雖加訶責
循循易於開發
季友常敬受之。
律身淸嚴
見有不可者
苦口規之。
余與季友隣居
每從籬落間聞有反復爭難之聲。
必知季友規家人過失也。
明星漢。
季友同學
而嘗謂季友曰托六尺之孤而無悔者惟子乎。
宰相爲其子求塾師
於季友
謝曰吾不足朱門客。
且志有不可屈者。
季友諱光錫
文化人
文化
奕世鼎貴
宣祖朝。
始寧府院君諱㙉
歷官政府議政
按鄭汝立之獄。
平難功臣
子煕緖開城留守
子𦨙僉正。
生起漢。
漢生秷。
學生
秷生始興
壽官僉知中樞府事。
生琦學生
生三子。
季友其仲也。
季友早孤而能力學。
一解監試初試
丙午冬十一月某日。
沒于魯城縣婦家
年三十七。
其翌年正月
返葬于抱川香積山下壬坐之原。
從先兆。
余與季友同居數十年。
常見跪坐一處
而考其私。
亦無跛倚怠惰之容。
吾家一美石。
㓗凈可寫字。
季友冬月
輒臨稧帖。
手幾瘃。
其他寫書卷。
多在箱篋
每當繙閱
不禁文墨之感。
季友有二子。
一又夭折
其家遂無記季友言行者。
鄕人往往談說季友之賢。
聞見寢遠
懼其日就泯沒也。
具爲之銘曰。
肫肫而魯。
洞洞而篤。
是惟季友之美。
惜乎其凘壞如草木乎。
李士希墓誌銘
公元1592年
君姓李氏得賢字士希。
慶州人也。
新羅沙梁部大人謁平。
始姓李氏
世世簪組不絶。
至鰲城府院君政府議政謚文忠諱恒福
萬曆壬辰之際。
事我宣祖
寔贊中興之績。
於光海時。
扶植彜倫
竄北靑府以卒。
子諱箕男。
素以材器著稱
典邊郡。
廉白爲治。
後以壽官至知樞府事。
五世諱命甲。
學生
子諱百喬。
生員察訪
士希其長子也。
李氏自文忠公以後
居抱川之南花山之麓。
謹厚守法
不好交遊
耕稼自適
鄕里耆宿
士希爲人
虛曠少欲。
而素自晦斂。
沈默寡言笑。
然遇可意者。
怡怡然殆欲傾倒
介然自守
而迂不能治生産。
然與弟益賢士謙居
米鹽薪水
輒共之無闕乏
宗族鄕里間。
無所違忤
而閉室却掃
不問門外有何事。
力學
深湛
公元1786年
之思。
長於經史而不喜著述
言議無以表現于時
然其淹博未易及之。
余自幼時
聞士希好讀書不倦
豔慕不已
及十四五時。
同遊社中。
課功令詩。
相角上下而輒後之矣。
及長而談論古學
未嘗不服其精也。
使其不竆餓不疾病益進于學。
造詣豈止是也哉。
士希治四書
正宗癸卯生員
同榜也。
戊午禮賓參奉
濟用奉事尙衣直長
丁察訪公憂而歸。
闋服優遊鄕里
窮困貧約而言不及爵祿
未出六品而徑遞者。
隨職之闕。
次第撿擬例也。
銓曹視顔私之厚薄擧之
故遂不及於士希。
觀今之俗可知矣。
不足通方
不足加人
寡謏以爲精。
眩耀以爲能。
鄙諂以爲量。
憸巧以爲材。
日候卿相之座。
不避汚辱
冀獲沾漑之益。
又其有力者。
眈眈之視。
逐逐之慾。
徇利而不之止。
靦然無恥
以爲得計
其視士希之淡泊無求者。
輕重何如哉。
當宁己卯
銓曹擧爲司饔院奉事
又以病不就
余嘗謂是擧也。
有裨于世。
銓曹非爲私也。
希之非爲求也。
時人之所共質也。
豈不乎哉
正宗時。
內閣奉旨英妙少年
賦詩課藝
衆皆競奏其才能
欲以取雋。
士希與其選。
淡然院前
公元1820年
花盆而睡。
又嘗以儒生講周易於仁政殿。
適有激惱事。
而士希讀講章錯出者。
責其不素習
嚴敎荐降。
侍臣皆爲之懾。
士希俯伏聽訖而退。
擧止從容錯誤
見者歎之以爲讀書人也。
余方衰暮而返鄕里
亦甞從士希結社
後生如余少時
山砠水涯繁陰茂樹之中。
逍遙先後
以爲笑樂
而士希遽病矣。
希素有心疾。
屢發而年又漸邁。
意氣凋謝
傷時憤俗。
往往悲哀
常謂生之可厭而世之可苦。
乃於庚辰四月乙未暴卒
享年六十二。
悲夫
淸風金氏
生一男曰裕龍。
一女進士韓某
早卒。
再娶晉州柳氏
生一男曰裕黿。
一男一女皆幼。
余甞謂士希脫然無累於心。
宜致期頤之壽。
而今如此
修短得失之理。
於何折衷哉。
銘曰。
子旣享下壽矣。
不可謂之夭。
而吾乃謂之夭者何哉。
龔遂七十九而死。
老人猶歎其天年之不保。
質厚而材盛者能壽考
而乃爲窮病憂患所戕而了之。
可謂之終其天年而不之夭乎。
壙誌
娘者。
竹下居士侍姬也。
城東良家女。
下遊京師
旅寓日久
聞其美而納之。
以其官桂坊時也。
呼曰娘。
時年十七。
竹下已而出監堤川縣。
以官瘠不得之官次。
置之梨洞之丙舍
下方衰矣。
解官歸田里。
逍遙自適於荷竹翠之間。
往往文字飮
依依在傍。
酒食精美
周旋應對
才思敏妙
足以娛樂
而乃己卯二月某日。
以病沒。
于結城之某原。
余見下方娘時。
所知名士多爲歌詩
以效古之艶體
催粧却扇之咏。
譏嘲竹下
以爲笑樂
其軸頗贍富
可資一時風流
五歲而乃凋謝無迹
死生之分。
雖有修短不齊
終竟歸於凘滅。
英俊賢豪所不能免。
一桂何足道哉。
然古之喜爲文辭者。
媵御之微。
苟其才而無命者。
爲之具書巧慧嬋娟之迹。
以致哀傷
柳子厚之銘馬氏雷五。
歸震川之志寒花者是已。
栽植佳花。
以爲庭除之玩。
方其盛開也。
一朝風雨所壞。
而不惋惜慨歎者。
人情之常然。
余故亦戱于文者。
辭曰。
孅弱兮其容態
淸泠乎其聲音
忽爾琅玕之檻。
忽爾之陰。
胡爲乎來
胡爲乎逝。
理有不可諶兮。
硏經齋全集卷之十六
 文○祭文
  
姨母孺人李氏祭文
維我先妣兄弟五人
不能壽。
獨季姨母大孺人
年七十有五。
零丁孤寡
窮獨畸單。
諸兄最甚
記吾十餘歲。
洞陰外家
夫人未及中歲矣。
上堂而事父母
退私而撫子女
門戶盈滿
衣食無闕。
宋氏之門。
舅姑康寧
妯娌齊會。
于時莫不歆艶羡慕
以爲夫人之福。
鮮與比也。
及夫未亡人
而宋氏之門並喪亡
無可爲依。
夫人挈一孤兒
依其舅家之族於駒城之村及抱川之鄕。
孤兒又沒則反于洞陰本家
流離奔逬
備經辛苦
考妣下世
夫人無依于世矣。
于時莫不嗟傷歎咄。
以爲夫人之窮。
莫與比也。
七十年間。
何其小福而多窮也。
維我外氏
自忠貞公時。
淸白自守
僉樞公。
始克幹家
而吾先君子貧窶時。
先妣請外錢帛以資之。
先君子得以成業
夫人至今道其事。
米鑿而㓗。
雉肥而肪。
醬甘而香。
可見吾家而後振也。
先妣之仁而有裕也。
外家惠而反受報也。
先君子典郡邑。
外家凡有喪皆助之具。
且爲買墓田
香火罔缺。
而常憫夫人之窮無依
先妣慽慽也。
海應旣丁風樹之慟。
遂追先志
謹迎夫人而事之。
于今七年矣。
顧家不饒
飮食不能豊。
衣服不能華。
甞思爲一小縣。
得以甘旨華美
如夫人之初。
以竭吾情而不能也。
逮夫今年
歲適大饑
家中俱無食。
夫人亦有饑色
及夫秋稼稔而未熟
夫人寢疾一月不淑
嗚呼慟哉。
斂以帛而參以綿布
棺以加以㓒液。
將返于楊山之麓。
卽舅家之兆也。
距此三十餘里。
夫人之無依而舘于吾家
不幸也。
夫人之無依而沒于吾家
亦其幸也。
不然何以同穴之願哉。
夫人之來亦因是也。
月維丙戌
日維丁酉
靷塗已啓。
十月丁丑
將卽于遠。
自殯而靷則出薄具
自靷而襄則舅家之親所戒也。
謹操哀辭
以志夫人盛衰倚伏之際。
且悲吾之無所竭吾情也。
伏惟尊靈
尙庶鑑玆。
爲朴生祭五賢山文
五賢之枝。
盤龍之麓。
巃嵸坱軋
有空其谷。
雲雨興焉。
利澤滲漉
云故相國
爰居爰築。
三家之村。
土室樹屋。
余維謀食
擇于幽奧
數畒之椽。
因舊攸卜。
山木蒼蒼
有禽有鹿。
不耕不畬。
膏渟力毓。
闢其荒蕪
允宜嘉糓
神之靈矣。
我顧我蓄。
屛逐灾沴
增以遐福
子子孫孫
不匱于鞠。
麻麥幪幪
禾黍彧彧
牛滋其乳。
鷄繁其族。
蠶宮豚柵
比于井牧
吾儕小人
如鼴之腹。
望固不豊
庶幾斯復。
操我薄具
固有忸。
神具醉飽
無我云瀆。
羅景先文
余哭菱濠。
閱歲矣。
形影悠邈
神氣漭杳。
泊然乎超氛埃淸泠
風霆周遊八垓乎。
悠然眷顧室廬
依戀
徊徨黃溪之上鳳首之麓乎。
又或故舊相對
笑言從容
詩酒淋灕
未嘗不及於菱濠。
旣及之。
未嘗嗟傷悲涕
菱濠亦爲之臨監夷猶
悽然相感乎。
此皆不可得而知也。
記吾壬寅
海陽先生溪上精舍
竹下穉圭置約而未至。
菱濠具酒相待
天陰欲雨
溪山濃淡
座上人或言下當來。
或言下不來
已而望見
下渡溪而至。
競相指點
旣至門。
先生怡然而笑。
菱濠喜溢于面。
竟夕欵欵
壬申中元翌日
菱濠省楊山先壠
訪余于踈溪之上。
草木泛凉。
皓月當軒。
出家醞而相勸
縱談山水
以及先賢出處之義。
與夫朋友勉戒之誼。
卒以世好之不可忘。
翠微駱山之會。
北屯西江之遊。
皆先蹟之所經。
而愴不可復。
則又不知涕淚承睫
吾與菱濠遊三十餘年。
其愜於意者
未曾有如此者
吾丁先君子憂。
三年垂盡。
菱濠有故未卽吊。
而適有慶科。
菱濠曰吾當吊而不能吊。
隨人榮名計乎。
遂不赴擧
其制於義如此
菱濠語未有訾短人。
雖吾之親且熟。
亦未見其怒色加諸人。
見人謗菱濠。
意謂菱濠之所不容也。
及其相待
卽欣如也。
其心之無如此
吾所慕於菱濠者甚多
服膺而不忘者。
唯是二者爲最。
使工圖畫者。
爲之寫菱濠所會友者。
則𤃡川聚星之境。
宛在是矣。
使善文章者。
爲之叙菱濠所與友者。
停雲時雨之思。
藹然而生。
古人淑鄕之風。
高世之行。
後之所以咨嗟太息邈然不可及者。
皆菱濠之所有也。
余不恨其短折無祿
而恨無人能傳菱濠也。
故人或惜菱濠之才而不得顯。
然軒駟金紫
豈足輕重人哉。
吾之覩菱濠之美。
不可謂不深。
然其不覩者尙多。
嗚呼惜哉。
亡室
淑人之歿二十二日而月已改矣。
其夫成海應
返自竹谷
病猶未痊。
未能一慟而寫此悲苦之情。
使從子祐曾哭之曰。
夫人六十歲周甲之月也。
使夫人在者。
爲酒。
穫稻爲餠。
與子孫宗族醉飽爲娛。
而今乃具此。
哭之于靈筵
寧不悲哉。
夫人美行
吾將銘之墓矣。
盖其少也。
桃夭宜家之樂。
燕安之戒。
常存乎心。
故吾得以淸健少病。
及其壯也。
中饋貞吉之美。
細瑣之政。
不形於言。
故吾得以安意讀書
及其老也。
縞衣綦巾之娛。
淸寒之色。
常若自得
得以樂而忘憂
此皆夫人美行而加於人者。
吾別有所感。
夫人之初入門也。
先府君夫人春秋未高
門戶方盛。
夫人儀容者。
皆曰賢婦也。
可以持其福。
旣而夫人屬以家政
夫人雖以絲毫升斗之微。
不敢自專
必告而行之。
先府君賓客
會必有酒肉。
夫人樂爲之具。
雖家貧不能辦
東西方便
使會者盡娛。
夫人旣沒。
先府君孤居無聊
夫人事之。
務得其歡。
疾痛疴癢之際。
不啻弱女也。
先府君夫人
未嘗不樂。
以是知其孝而義。
吾性素急。
夫人常戒和緩
陰城任所
刑杖之聲太猛。
惻然曰無乘怒而决罪也。
婢指之屬。
或傳外言
折之
慮其干囑之入也。
官居數年。
輒思返曰淸貧本分
官享寧可久飽。
遂奉先府君還詣都下舊第
以是知其廉而介
夫人旣盡養親之道。
則推以至於奉先可知也。
又盡內助之義。
則推以至於範家可知也。
如此良耦。
今已失之。
寧不悲哉。
前年
疾甚
夫人強疾自力藥餌
觸寒不止
今年夏
余又病。
夫人疾劇而猶視饌具
今吾疾少减而入室
夫人已逝矣。
觸目陳迹
撫念平生
只增悲咽
言有盡而哀無窮
靈或鑑玆。
祭尹聖兪
公元1819年
歲己卯三月二十九日
友人昌山成海應
酒脯而哭于近故尹子聖兪之筵曰。
人於世也。
悠悠忽忽
其生也如飛鳥遺音
其死也如逝水之無迹。
莊子所謂適來適去也。
達理之人觀之。
彭之壽
殤子之夫。
相去無幾何耳。
於百年之間。
倚伏無門
吉凶多端
富貴榮逸
貧賤險釁
以是欣慽苦樂。
及夫幽明一判
冥漠悠遠
而由知命士觀之。
周公之富。
原憲之貧。
相去無幾何耳。
獨其天賦善守
終始盡分於己。
昭美於家者。
眞▦▦之人。
而子張所君子曰終者也。
較諸豊悴困亨之分。
孰得孰失哉。
吾聞子之長逝
始歎其年壽不永
中悲其憂患終身
終喜其全而歸之。
子之茂行
非爲私言也。
知舊共誦也。
抑聞子之行者
亦共歎也。
此以歸。
又何恨哉。
獨悲一札
辭旨凄苦
以爲自病之劇。
懷緖益切。
深恨縮地無術
時疾病未减。
方擬春晩詣都。
得於南麓百花之中。
爲叙間濶
陳說平生
以追少小之驩。
及夫詣都入子之室。
素帷玄木
圖史花藥之迹。
黯然在目
又與數三親朋。
相對笑言
子獨不在
亦嘗徘徊於琶西之墨溪之涯。
皆子
遺躅存焉。
依依而涕。
不勝遼鶴之感。
未知子能依戀于斯
低佪不去乎。
抑且追逐風霆
杳杳之他乎。
山河邈矣。
神理無盡
悠悠此懷。
何時可已。
嗚呼哀哉
再祭室人文
歲己卯八月丁酉
淑人之喪初朞也。
筵几將撤。
前一日之晡。
其夫成海應操文哭之曰。
淑人歸我而偕老者四十三年。
不爲不久矣。
享年六十。
不爲不壽矣。
子男一人二人
男擧進士
內外孫男女八人
可不謂之福乎。
嘗乘墨車
從我於陰城任所
可謂貴矣。
婦人之得此亦足矣
又何恨哉。
獨我孤居
形影無依
衰朽轉深。
倀倀凉凉
循省舊事
盥饋之初。
以至中間
悲懽樂之故。
箱篋細瑣之事。
無不歷歷而棲于懷。
雖欲拒而忘之。
不可得。
葢其娛矣而不至於流。
其規矣而不出於怨。
順矣必將以義。
其命矣而不苟於得。
其孝矣而必中於則
其惠矣而必周於衆。
雖古所稱幽閑貞靜之德。
不是過也。
昨年
余以病就竹谷
淑人長訣
淑人已知其不起
余之獲瘳。
不能保。
其時
情理凄苦悲切
傍人亦墮淚
淑人無他語。
只勉余以調息
臨沒夷然不亂。
雖古之知命者。
不是過也。
余本愚劣。
淑人之相以義
者。
實維憑賴
今焉已矣
此心之慽。
豈徒風幔雨幰之凄苦哉。
淑人之在也。
則雖疾病憂患之可苦。
皆隨境而有趣
淑人之沒也。
則雖懽慶怡悅可娛
觸事而生悲。
悠悠日月
何以堪之。
幽明異塗。
聲音笑貌
不可續。
神氣無不之也。
庶幾依于室堂而不去。
男女㛰嫁
其肯臨止
甕盎之米。
倉箱
其肯觀止
籩豆之食。
盤案之饌。
其肯嘗止。
則吾之悲亦紓矣。
然其信然乎。
不可得而知之。
不然乎。
不可得而决之。
悲苦之辭。
不可竭也。
哀傷之情。
不可已也。
哭泣之慽。
不可久也
淑人之行。
具書于誌。
其或不泯於世也耶
尙饗
祭李士希文
公元1820年
歲庚辰八月壬寅
李士希卽遠之辰也。
前一日辛丑
友人昌山成海應
菲薄之奠而哭之曰。
子之始歿也。
儼乎猶在堂也。
子之在殯也。
悠乎猶未遠也。
子之入地也。
漠然不可覩矣。
嗚呼哀哉
居家而孝于親友于弟睦于宗族者。
子之篤行也。
口不臧否
心不忮求
澹乎無忤
觸而不校者。
子之淵深也。
病時之齷齪而恐其汙也。
輕世榮祿而羞其瀆也者
子之高㓗也。
讀不出經史而稗官雜書
未嘗登其案。
談不
過日用而乖言僻行
未嘗接乎前者
子之力學也。
飢至絶食非義
不及乎家。
寒至無褐而謀利之事。
不萌乎心者。
子之特操也。
子具此懿。
宜享壽考而纔下壽焉。
宜享名位而纔下士焉。
宜享康寧常疾病焉。
天理悠悠
何其報施之乖也。
嗚呼哀哉
子昔成童
我時総角
始覯而歡。
旣久而樂。
上奉父兄長者之敎。
傍及隣里才俊之遊。
互相來往上下繁陰樹花雪夜之際。
少小爲娛。
何其盛也。
及夫壯年
又相翺翔泮庭。
出入宦籍
僑居隣比
晨夕過從
中間行止
有浮有沉。
或離或合
離則黯然而思。
合則怡然而喜。
及夫白首晼晩
歸鄕里。
山砠水涯
扶策逍遙
騎牛偃蹇
春秋暇日
鷄黍相過
竊謂此樂。
可永殘年
何意子之命窮於是耶。
嗚呼哀哉
子之本末
可齒襄陽耆舊
子之品行
可方於桂陽先賢
顧今之世。
誰能鋪張叙述
習鑿齒張勝者流哉。
花山之麓。
子之所歸
地非曠也。
子之曠隔千古也。
松亭之堂。
子之所居
堂非遠也。
子之遠阻以九原也。
送子而歸。
反顧吾身。
形影孑然
將誰爲儔。
嗚呼哀哉
尙饗
香積神文
公元1821年
辛巳八月
怪疾從西而來
至于九月不息
平壤
松都京師
死亡尤慘。
至及卿相
縣人震懼
欲祈于香積山。
余具爲文
赫彼香積
于縣南。
岡麓明秀
土肥泉甘
維玆之祗。
慈惠厚湛。
維辛之
三月垂霖。
民困墊濕
如物遇燖。
有疾從西。
毒痡浸淫
倐忽彌盖。
焚如惔。
十人痛卧。
生僅二三。
積屍氣熏。
蒸于里閻
莫効針石
奚賴朮蔘。
山陰之村。
已見侵漸。
夭札相繼
胥將夷芟
天豈殲人。
閔覆垂監。
彼何殃斯。
劉是饞。
維神之靈。
可以勝戡。
神之怒矣。
亟施剟攙。
神之祉矣。
不惡而嚴。
之德之威。
拯我黎黔
黎黔愁毒
維神瞻。
亦有村酤
以誠忱。
冀庇一方
大安恬。
祥慶所萃。
妖祲斯熸。
優優膏澤
俾民保沾。
竹下穉圭
嗚呼
公之觀於世五十七歲而止矣乎
悠悠浮世
足樂也。
何遽違而去之也。
夫士之淸德高行。
在乎方冊千古之上。
欲求遺風餘韻而從之。
况在並世乎。
在乎涯角不相接之地。
欲求狀貌言語而友之。
况在吾世好乎。
海應少而覯公。
于今三十有餘年。
憺然無忤
歡欣怡愉如何也。
是故覿公之德。
不可謂不深。
猶如有未盡者。
公生於詩禮之門。
之厚而篤之遠。
可知也。
雖以書史自娛
而所樂不在乎書史
山水自逸
所存不在乎山水
觴咏自適
而所取不在乎觴詠
浮沈蔭調
所以混跡也。
有時善謔
所以逃名也。
是故謙謙卑牧嚴乎防範斯高矣。
由由泛愛而別乎涇渭故斯仁矣。
纚纚談論而斂乎廉利故斯峻矣。
然此猶不足盡公
盖其孤風絶侶。
逸軌超羣
艱屯而無慽。
亨泰而無矜。
則豈俗人毁譽得以輕重哉。
湖海之澨。
余所屢及。
而每於風荷露之間。
相對忘言
泠然之趣。
穆如之風。
愔愔未沫
公亦屢顧余於水木精華之中。
池上彈琴
硏北傳飮。
以遨以遊。
鷄黍信宿
于今三年
不作此樂。
自聞公返自嶺嶠
卜宅都下
竊幸喬木之室。
得所歸依
且幸居停不遐。
繼此源源
得以卜。
何意遽以赴至哉。
聚散哀樂者。
理之常也。
余於公也。
一散不可復聚。
一哀不可復樂。
公其漠焉。
如夢斯覺。
而獨余如後死之悲何哉。
不能竭吾辭。
書止於此
公其或鑑玆否。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