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硕斋别稿卷之八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x 页
硕斋别稿卷之八
 薪湖随笔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0H 页
[薪湖随笔]
  余将六十四卦。而究其义玩其象。未有得其糟粕者。若后世傅会之说。如汉高帝起兵而得乾。吕后王吕氏而得姤。孟尝君夜出函谷而得遁。苏秦说六国而得否。蔺相如怀璧返赵而得大有。马周进言而得晋。庄周占丰而获剑。周亚夫占师而胜吴楚。晏平仲占渐而相齐。吕太公占大过而遇文王者。指不胜搂。此皆泥于象数。而为观梅掷钱之滥觞也。
系辞传
曰天曰地。以形体言也。曰尊曰卑。以上下言也。曰乾曰坤。以性情言也。卑高者清浊也。贵贱者阴阳也。清为阳浊为阴。阳贵而阴贱。动静者用也。刚柔者体也。动为阳静为阴。阳刚而阴柔。类聚者。以其邻也。群分者。失其与也。吉凶者。殊其德也。象形者。成其气也。变化者。见其理也。统以论之。定然后有常。天地之道常而已。(第一章。)
造化非两则不成。故阴阳相合而交运。如二物之摩而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0L 页
生之又生。至于八卦成。而卦既成矣。加倍而为六十四。则如水之在器而沸上。故曰荡。荡也摩也。其义差有閒焉。
摩而荡之。阴阳以位。故风雷而鼓动乎万物。日月而昭明乎两閒。寒暑而迭行乎四时。山峙而水流。草木遂而鸟兽化。
道者则也。有物乃有则。成男成女。阴阳之道也。不曰天地而曰乾坤者。以德也。
物有本末。知而后作。始而后成。物丽于土。成之者坤。而所以成者在乎乾也。故乾为始坤为成。不有以始之。则无可以成者也。
易知者健也。简能者顺也。天地之大。既生万物。从又容之。纷纶混混。动静涵育。溥博无垠。浩浩难名。而其道也健而顺而已。
易简者。其尧之为君乎。行之也易而不艰。治之也简而不繁。九族睦则亲也。万邦协则功也。泽流后世。与天同道。则久而大也。合而言之则德业也。盖受天地之中以生者人也。乾为父。坤为母。一心有一太极。罔失其本。则天地之心即我心也。心者气也。性者理也。其理其气。原乎天地。理本善。气有善有不善。孟子曰。尽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1H 页
心者知性。知性则知天。
有德然后有业。亲然后久。功然后大。知然后亲。从然后功。德之本在久。久之本在亲。亲之本在知。业之本在大。大之本在功。功之本在从。从之本简是也。知之本易是也。久者悠远。大者博厚。中庸所谓至诚无息。岂非此之谓也欤。
人能体乎天地之理。不过曰易简。知易简则得其理矣。得其理则万物之理。皆有以得之矣。大学致知之工。即理得之本也。理得乎心。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此所以成位之谓也。
卦之设矣。象可以观焉。象之观矣。辞可以系焉。辞之系矣。吉凶可以著矣。吉凶在于人。而祸福随之。若占筮得吉。而不迪于吉则凶。占筮得凶。而靡从于凶则吉。(第二章。)
设卦云者。自然之谓也。非人谋之攸为也。故曰设。设者因其自然之理而陈之也。
刚为柔之推。柔为刚之推。而变者变其体也。化者化其用也。何谓变体。以阳而变为阴之体。以阴之体。又变为阳是也。何谓化用。以其位则中正。而失其道则不中不正。不能中正。而得其遇则为中正是也。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1L 页
人之得失忧虞。而卦之吉凶悔吝从之。尧舜得之而吉。桀纣失之而凶。成,宣悔而无忧。桓灵吝而有虞。人事修于下则天心豫于上。
阳进则阴退。阴进则阳退。昼往而夜来。夜往而昼来。姤复为其端。乾坤为其极。六爻者情也。三极者性也。性则体也理也。情则用也气也。体静而用动。理一而气二。
在潜龙则勿用。在飞龙则利见。安其序也。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乐其辞也。安者素位也。乐者知天也。
居则观象而玩辞者知也。动则观变而玩占者行也。动合天则中正纯粹。天申用休。保佑命之。其理不忒。犹影响。
有象而后有卦。有卦而后有爻。文王之彖在于象。周公之系在于爻。象如称。爻如星。彖如锤。(第三章。)
一疵不留。万善皆得者。吉无不利。人孰无过。补之则得者。善而无咎。学者之乐而玩者。正在于斯。
阳为君子为中国为贵为大为吉。阴为小人为外夷为贱为小为凶。进君子而退小人。尊中国而攘外夷。易之大义存焉。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2H 页
存乎介者。察乎几也。几者善恶之萌也。方其萌也。忧而存之。则履霜之戒也。不戒霜则冰将至矣。存悔者。亦审其几而后。动而无咎。
卦之大者其辞易。小者其辞险。险中有易。易中有险。亦不一其变。而君子居易。小人行险。君子不幸而遇险。则其身泰其心亨。视险犹易。文王之羑里。孔子之陈蔡是也。
准者无过不及之谓。易之为道。准乎天地。此圣人所以弥而合之。纶而理之。以赞化育之功。天地与圣人一也。(第四章。)
天之文。显然也。地之理。窅然也。知天之所以显然地之所以窅然。则幽明之故在于此。所谓故者迹也。因其迹。溯其始要其终。则阴阳聚而成形者物也。魂魄散而为变者鬼也。故精气为始。游魂为终。物为始。变为终。始则由乎天。终则归乎地。魂则上升。魄则下降。魂则阳也。魄则阴也。
相似故不违者。承上文准字而言也。知周乎万物。明德也。道济天下。新民也。安土。止至善也。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理曰仁。仁无不体乎物。旁行而不流。乐天而知命。皆仁也。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2L 页
范围者仪式也。曲成者化理也。不过者位焉也。不遗者育焉也。易之道。阴阳是已。将以阴阳之道极本而言也。故先言昼夜之道。
神者妙而不测。故于上于下于左于右。不知其所在。易者变而不常。故其进其退其静其动。未见其所形。
无方无体者道也。道不可以言语形容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所以为阴阳。一往一来。循环而不已者道也。(五章。)
目之开阖。手之屈信。阴阳之所使然也。求其故则道也。近取诸身。而其道也如此。鸢之飞。鱼之跃。阴阳之所使然也。求其故则道也。远取诸物。而其道也如此。
继之者理也。成之者气也。朱子曰。物生则有性而各具是道。物生云者气也。有性云者理也。各具则人与人性之谓也。物与物性之谓也。
继则在乎天。成则赋乎物。善也性也。并谓之道。继也成也。并谓之器。
仁知之见不同者。成性以后也。如山水之乐。各因其质而异其见也。百姓由之而不知也。故知其道者无多。然道则一而已。尧舜与凡人。未始不同。岂可须臾离哉。礼曰。耳目口鼻。心知百体。皆由顺正以行其义。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3H 页
鼓以雷霆。润以风雨。显其迹也。昭其功也。至诚至神。无声无臭。含其妙也。藏其费也。化育万物。天地之德也。体天地之德而莅万物者。圣人之忧也。
富有日新。自易简而始。富有者。物物皆得。日新者。生生不息。易之火天。汤之盘铭。其斯之欤。
一而二。二而四。四而八。八而十六。十六而三十二。三十二而六十四。六六而三十六。四六而二十四。而为三百八十四爻。阳生于阴。阴生于阳。故曰生生之谓易。为人君者观易之一字。而知生生之为德。则德不可胜用矣。观生之一字。而知恻隐之由仁。则仁不可胜用矣。岂徒君也。通上下而看。
象则仪之。法则按之。仪乎象而日月星辰。按乎法而山河草木。成之则气也。所以成则理也。
占起于数。数起于象。象起于理。知理则知象。知象则知数。知数则知占。知占则知来。知来则通变。通变则不穷。不穷则神。神者不测。
静而正者。周子中正主静之所由原也。静而能正。所以动亦定静亦定。(六章。)
老子曰。天得一而清。地得一而宁。清故专而直。宁故翕而辟。专故专于生物。而直故物无不遂。翕故翕于群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3L 页
生。而辟故物无不容。直而大。辟而广。皆于动处见。
首章言天尊地卑易知简能。至六章。以易之广大配之天地。以天地之易简配易之至德。至德者至善也。圣人之配天。以至善也。
圣人观雷出地奋之象而崇德。观上天下泽之象而制礼。以德崇而礼卑也。(七章。)
高明效天。逊让效地。皆是知之事。致知在格物。格物则理穷。理穷则知天之为乾地之为坤。
上而天。下而地。易之道不言而自行。道义一也。道属于天。义属于地。门者人之所出入也。具有其性者。存其所存。不离于道义。如人之出入于门。道义之门。即易之门也。易之门。乾坤是也。孔子曰。人孰出不由户。盖此之谓欤。孟子所谓礼门者。善用易也。老子所谓倚伏无门者。吉凶之分也。
拟诸形容者。山雷为颐。火风为鼎之类也。说卦之取象。余未之信焉。(八章。)
天下之动者。其屯蒙之时乎。群动职职。不可以无法度也。故敕五典。修五礼以维系之。又设爻辞以劝戒之。诚以事理之至颐而无射也。人物之至动而不紊也。
拟于形而始言其象。议于易而始言其动。拟与议合。而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4H 页
观其变化之迹。
夫子以言行言者甚多矣。未有如中孚九二之取喻者。居其室者。慎其独也。出乎身者。反诸己也。言顾行。行顾言。只是庸言庸行。而其言也信。其行也谨。非诚而然乎哉。惟诚也。故天地亦感。书曰至諴感神。是也。
禹,颜出处。不相似也。孔,孟语默。不相似也。其道则同。其义则合。异代金兰之契也。范,张生死。不相似也。管,鲍去就。不相似也。其志则一。其情则密。并世金兰之交也。以君臣则大尧之于舜也。汤之于伊尹也。武王之于吕尚也。武丁之于傅说也。昭烈之于武安也。以师弟则孔子之于颜渊也。曾子之于子思也。同心同德。于乎盛哉。于此余不觉恻然而疚怀。怛焉而流涕也。
既错于地。又藉于茅。所以慎其术也。人而不慎则危道也。系之维之。亨于西山。慎之福也。
美利利天下。而不言所利。天之道也。不矜不伐。圣之训也。夏禹治九潦。功及万世。而不自以为功者。德之盛而礼之恭也。
宋之句渊。以忠亮许国。高宗委心咨访。以片纸往复。夜漏辄下数刻。能有契乎。失臣之戒也。
曹之乘轩者三百。而晋文公之师且至。晋之续貂腾于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4L 页
民口。而刘石之变未已。此慢藏而诲盗也。
自天一至地十。阴阳奇耦之数也。大衍之数。于河洛范易一也。(九章。)
相得而有合者。蔽一言。曰阴阳也。以奇得耦。以阳合阴。故能变化。
象两。象两仪也。象三。象三极也。乾坤之策三百六十。象一岁也。一岁有四时。故揲四。而二篇之策所以象万物也。究其本则因以重之而已也。引伸触长。可以知天下之理。而明于道行于神。酬酢于万变。参赞于大化。化而变变而化。其神乎。
尚辞者玩乎彖辞。尚变者玩乎变体。制器者玩乎物象。卜筮者玩乎爻义。(十章。)
君子于动也质诸神明。其应也如响。其知也如神。以其心也。弗贰弗参。主一无适而后。可以孚感于神明。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参伍者奇耦也。错综者卦爻也。以奇耦而卦爻变焉。以卦爻而数理定焉。
无思无为者。未发也。故寂然不动。感者已发也。故遂通。其所谓故者。孟子言性者故也。寂者坤也。感者复也。寂而感。感而通。通而又寂。寂者隐也。感而通者费也。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5H 页
深者静之根也。几者动之芽也。根以藏焉。芽以微焉。藏则难知。微则难见。极者穷之也。穷之则尽。研者磨之也。磨之则精。
深静而在心也。故极之则万人之志皆通。几动而为事也。故研之则一代之务皆成。若所谓神者。不见其速而速。不见其至而至。如不言而喻者焉。如不期而然者焉。寻之而不得其迹。诘之而不闻其声。其大也无外。其小也无内。孟子所谓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亶如斯欤。
重言圣人之道四焉者。以结上文之意。盖咏叹极美之言也。此章言心体。五章言性。夫子言心性。惟于此乎见。
开物者。建侯行师。畜民容众之类也。成务者。制礼作乐。明赏慎罚之类也。通上下之志。然后可以定大业。大业定。然后可以断疑。断疑者神也。(十一章。)
圆而神者体也。方而知者用也。圆而方神而知。蓍卦之所以为德也。自卦而为爻。变易而告人者。用中之用也。
心可洗乎。陆氏之澄心。盖祖于此。而所谓洗心者。斋心之谓也。占筮者斋心。如澡身者然。无一蔽累而后。可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5L 页
以交乎神。可以藏乎密。若陆氏澄心者。空空寂寂。面壁擎跽。流于释家之宗旨。此所以洗心澄心之异也。
吉凶与民同患之患。即虑之意也。虑者如大学能虑。盖谓吉凶之事。与百姓同其思念也。
易之道生生也。故有神武而不嗜杀人者。可以与于此。乾坤之性。易之道。以生人为心。
发育万物。天之道也。禀赋五常。民之故也。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先明乎己德。以神民听。夫所谓占筮。非欲动人以祸福也。非欲吓人以神鬼也。盖于日用常行之故。全其所有之性。为子而孝。为臣而忠。为弟而悌。所以为久道而化成也。
乾始坤遂。故曰辟阖。阖为阴辟为阳。阴阳迭变而无穷。故曰通。栋宇耒耟舟车之器。百姓日用而不知。是谓神。盖言圣人观象设卦之义。
易有太极者何谓也。太极之前。岂有易哉。曰。易之理自太极而来也。两仪者何谓也。仪是仪则仪刑之谓也。阴阳分而为两。谓之物则形体已具。谓之事则作为已见。故以仪为言也。吴幼清以仪为匹。亦通。
吉凶生大业者。八卦设而吉凶分。知吉凶则知卦义。知卦义则知阴阳五行之理。故曰大业生。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6H 页
在天则成象。在地则著法。在四时则春而为夏。谓之变。贞则复元。谓之通。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古之河洛。只有图书卦畴。至周之兴商之末。始著为文字。周之郁乎文哉。其由于此欤。
河洛一而二。二而一也。大衍之数。又相合如符。而曰一曰极。即大衍之所虚太极也。一五行二五事。相乘而为二十五者。易之天数也。
或以河洛为后世假托之辞。以系辞为曲儒傅会之说。而此则大不然。朱子于启蒙。辨之详矣。且按论语曰河不出图。洪范曰天乃锡禹云。则河图之在于伏羲。洛书之在于禹。系辞之在于孔子。居可知尔。
河图乾也。洛书坤也。图圆而书方也。圆之数十。阳而有阴也。方之数九。阴而有阳也。
顺其性则五常之全德修。而天其祐之。信其行则五品之庸典逊。而人其助之。此夫子所以赞叹于大有之上九也。(十二章。)
象者意也。辞者言也。言为书。书出于图。图出于象。象不自象。待人而成。故曰圣人立象。
鼓之舞之。所以化民也。唐尧之匡之直之。孔子之绥之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6L 页
动之是也。
阴阳之爻。各一百九十有二。皆出于乾坤。故乾坤位而易之道始行焉。
缊者蕴也。蕴者包也。以一奇而包一百九十二。以一耦而包一百九十二。万物之类。皆始于一。一者蕴也。极深研几。在乎斯缊为深为几。
有形者器也。无形者道也。道何谓形而上也。形而后可以知其道也。故道器不相离。就其不相离处以言之也。有器则有道。有道而后有器。成形者器也。成之者道也。朱子曰。太极者形器已具。程子曰。道亦器。器亦道。
心器也。性道也。性器也。天道也。人器也。心道也。明道也德器也。耳目器也。聪听道也。天下器也。尧舜道也。尧舜器也。孝悌道也。卦爻器也。易道也。图书器也。极道也。
化而裁之。裁成也。推而行之。达行也。神而明之。极深也。默而成之。研几也。终归于德行。盖谓庸德庸行。反本于乾也。
卦爻因重而成也。故程子曰加倍法耶。康节伏羲四图。盖得其详。(下传一章。)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7H 页
自复至乾为三十二卦。自姤至坤为三十二卦。圆图之序也。刚柔相推。而变化在于其中。曰吉曰凶。曰悔曰吝。各因其动而生焉。易之为易。变也动也。不变不动。则生生之理息矣。变者观乎姤。动者观乎复。
刚也柔也。立其质。变也通也。从其时。是为绘事后素。而不知有通变者。胶柱而调瑟也。
贞胜者。贞故胜也。禹贡乃贞之义是也。贞者正也。扶阳抑阴之意也。天地之象。观之则贞。日月之光。观之则贞。盖天地日月之道。贞而已。凡盈天地之间者。只是一理。理固贞矣。能知其贞者一也。一者诚也。诚故贞。观贞明诚者。天道也。
易简者德也。天地确然而隤然。何以示诸人也。人穷其理而知其易简。则天地之所以示之也。示之云者。如天与之谓也。
爻之所效。卦之所像者。即一示字。爻象之著吉凶。所以仿乾坤之示也。
道莫大于德。德莫大于生。聪明睿智之圣继天立极。教民以义。俾海隅苍生莫不各遂其生。则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是也。
仰观者。日月风雷之象也。俯观者。山泽之象也。观鸟兽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7L 页
之文者。灵龟飞鸟之象也。
离者罹也。诗曰。鱼网之设。鸿则罹之。又曰。月离于毕。此网罟之所以始。而见网罟而后。知离之为网罟之象。耒耟也。交易也。衣裳也。舟楫也。牛马也。柝也。杵臼也。弧矢也。宫室也。棺椁也。书契也。或取卦象。或取卦意。或取卦变。而其所以取者。非至神至圣。何以与于此。有书契而后。五伦明于世。人得以为人。国得以为国。易者义理之祖宗。是之谓也。
观乎十三卦之取象。而知人文之渐辟也。耒耟之利。所以教民稼穑。而未有杵臼之用。则以壳而食矣。杵臼之利。所以教民饮食。而未有宫室之制。则野处而炊矣。易之像象。如诗之比兴。文王之宫人见鴡鸠。故以鴡鸠而起兴。南国之征妇见鲂鱼。故以鲂鱼而取比。皆有自然之天机流动于不言之中而然也。
彖者材也。材也者质也。质也者体也。彖辞所以为体于一卦之中也。
卦之阳。而爻则多阴。卦之阴而爻则多阳。一君而二民。二君而一民之分也。(四章。)
何思何虑者。理一也。千涂百虑皆归于一。一者理也。一本而万殊。(五章。)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8H 页
柴与之有曰天下无二心。此恐不然也。性则一也。心则不同焉。性理而心气也。性实而心虚也。性纯善而心不纯善也。
有往则有来。有屈则有信。阴阳之所为。而其原则理也。其相感而应者顺也。利为顺之称。
赧王崩而高帝生。周室迁而鲁史作。皆往来屈信之理也。
一龙一蠖。可以喻道。屈而不信则已。有屈必信。蛰而不动则已。有蛰必动。学者精其义。至于入神。如尺蠖之屈。而及其用也。云行雨施。无异乎六龙之御天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神知化。学问之极功也。故子张于西铭。以是为事天之实。穷神知化。是大学第五章工夫。
自困至益九卦之释。如上传第八章。发明一卦之义。修德修业之工。不外于此。学者宜潜心焉。
安其身而后动者。修身也。易其心而后语者。正心也。定其交而后求者。辅仁也。上交而不谄。下交而不渎者。定其交而后求之之功也。定交在于正心修身。而其本则致知。致知则知几。知几则危者安其位。亡者保其存。乱者有其治。薄不居尊。小不谋大。积善以成名。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8L 页
袪恶以免罪。耻不仁不义。待时而动。不据于非据。未行于不善。能有以穷极乎天地絪缊之气。男女化生之理。于是九卦十爻之义。一辞以蔽之矣。
乾坤化育万物。而只是一阴一阳。皆从此而出。故曰易之门也。神明之德。即乾坤之性情也。天地之撰。即乾坤之功用也。(六章。)
庖牺氏画卦。不以文字示人。及至文王。处困而演义。文王之忧。在于后世之迷惑。故不得已阐而发之。盖衰世意也。故夫子以是断之。
称名也杂者。比之易之道则淆也。称名也小者。比之易之义则微也。莫不有至神者存。
德之基也。德之本也。德之地也。意同而文异。于其同而求其异。则亦异焉。有地而后。始可以定基矣。有基而后。始可以立本矣。(七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以礼节之。盖出于履。和而至。知和而和。则非极至之道也。故下一至字。至为节之称也。
九卦三转。而其义愈明。和行者文王乎。制礼者周公乎。自知者成王乎。一德者伊尹乎。远害者微子乎。兴利者太公乎。寡怨者伯夷乎。辨义者太伯乎。行权者武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9H 页
王乎。
六虚者六爻也。爻之理则太极为其原。太极者虚也。故谓之六虚。以示其理之出于太极焉。六虚如三极之称。(八章。)
人与道合而为一。然后道可以行。人自人道自道。道何以行。道不远人。特人不求之耳。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原始要终。所以发明六爻之义。而如焦氏京房之易。皆因此而变幻者也。京房布六十四卦于一岁中。六日七分。一卦用事。卦有阴阳。气以升降。扬雄作三分而谓之天地人。有日星而无月。皆与易义相舛。(九章。)
三画盖象三才。而两之为六焉。若专属于天。则风云日月䨓雨是也。专属于地。则山川人物草木是也。专属于人。则耳目口鼻手足是也。(十章。)
安者危之倡也。失者得之机也。故文王之彖。其辞危而其终则安。(十一章。)
易而知其险。所以至健也。简而知其阻。所以至顺也。有至健之德则知险。有至顺之行则知阻。知险知阻。所以为至健至顺。(十二章。)
心诚好之。虑以审之。然后可以谓出而成其务。居而断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29L 页
其疑。
中庸曰。国之将兴。必有祯祥。此之谓吉事有祥。伏羲之时。河而出图。大禹之世。洛而出书。吉祥也。如伪周书白鱼赤乌。谶纬之筌也。
自将叛者。至失其守者。以六爻而言也。以此而反观。则无一不合于斯者。
上下传。各十有二章。而蔽一言。曰易简也。故尧舜之为君也。曰易简而已矣。
  余观系辞二日。而如登清庙而闻筦籥琴瑟之音。如莅武库而阅戈矛刀剑之器。莫晓其节族。未详其制度。只从易知而不难解者。略有所试笔焉。若揲蓍之法。启蒙存焉。余小子何敢更述焉。若说卦之传八章。余所不解。只观其二章以上。
圣人岂为生蓍而幽赞乎哉。幽赞故蓍生焉。蓍生焉故用于易。(说卦传。)
参天两地者。三以参之也。二以两之也。以参而谓之三。以二而谓之两。以其重之也。
穷理所以尽性。尽性则知命。将言性命之理。故先开其端如此。
性命之理。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也。阴阳柔刚。即气质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30H 页
也。何为先言阴柔而次言阳刚也。阴静而阳动也。静为体而动随之也。阴阳未分之先。只寂然无可仿状。则阴之兆也。
舜由仁义行者。顺其理也。明命赫然。而赋于人为性。顺之则舜。悖之则蹠。
乾之彖曰各正性命。说卦之传曰顺性命。正之在于天。顺之在于人。一理上下沕然无间。启性命之奥者。其易乎。
序卦传。程可久以为非圣人之书。而自天地万物之始。至百千事务。井井不紊。而其序也各有依据。则精于易者。其序之乎。(序卦传。)
杂卦传。文简而旨远。义微而解明。反复错综。不可方物。非圣人。不当做得如此。(杂卦传。)
以八卦而论其德。则乾健坤顺。以为之体。离之明而致知。坎之实而立诚。巽而行礼。兑而定交。当动则动取于震。当止则止取于艮。学问之工也。论其义。则乾父坤母。以为之主。震巽以长男长女为配。艮坎合而为群蒙。离兑遇而为饮食室家之乐也。论其位。则震东而青。兑西而白。离南而赤。坎北而黑。乾坤艮巽退处于间方。天地之用也。论其功。则乾生而坤成。雷以动
硕斋别稿卷之八 第 530L 页
而风以鼓。水以润而火以燥。说乎万物。盛乎万物。象爻之至也。
书之原图也。天文亦一图也。周子之太极图可以继河图。希夷之四图可以继太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