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定斋先生文集续集卷之八 (自动笺注)
定齋先生文集續集卷之八
 雜著
  
操存
孔子曰。
操則存。
舍則亡。
出入無時
莫知其鄕。
惟心之謂歟。
言心神明不測
失之易而守之難也。
體段本自如此
以若危動者而操而存之。
其道何由
孟子程子固已言之。
孟子曰。
存乎人者。
豈無仁義之心哉。
卽其朝晝所爲
牿亡之矣。
程子曰。
操之之道。
敬以直內也。
譬如養苗
孟子之意在去草。
程子言言培㙲
若是苗長矣。
未可心上徑著手分
使之存在
揠苗之直把。
這箇心遏住。
反以害之。
且如張天祺要不思量
則不思量之心亂之。
司馬子微坐忘
坐忘之意又馳矣。
溫公念中。
又爲中所亂。
是皆太迫切拘束
而徑把此心制縛者也。
程子非之。
以敬一言
開示之。
人心有所住。
則他事不能入。
今此從事主一無適之訓。
靜而無私邪之雜則一矣。
動而無貳參之歧則一矣。
如此用工之久。
習而專一
至於澹然安靜
無事主翁惺惺
有事則惟心是監。
靜而涵動之
動而見靜之所存
此乃動靜交養
而敬之成效也。
其曰整齊嚴肅則心便一。
無非僻之干者。
又是就可見易據者。
而操得無形影
把捉之心。
所謂制外養中之法也。
聖賢千言萬語
皆是欲人將已放之心約之
使反復入身來者
乃是眞實解人處。
凡聖片言半辭。
無非存心之方。
而此操存二字
可以蔽之耳。
今人不知其爲日用裘葛
而認以爲神方妙訣
別求所以操存者。
其所當謹。
而急其所不可得者。
種種生出病敗。
則其滯於言。
而昧於理甚矣。
鬼神章說
中庸難讀。
鬼神章尤難讀。
中間捨人事。
別說一段無形無影事也。
舊嘗意以鬼神費隱
明道費隱
如此則道外有物。
而爲兩箇費隱矣。
有言鬼神氣也。
而其曰德曰誠則理也。
如此一彼一此
語意自相畔援矣。
葢嘗思之。
思明道費隱
而首節發一隱字。
餘皆說費者。
以隱在費中也。
所謂費者。
流行於氣形事爲之間。
故又往往說氣而費在氣上。
其意常在所言之外。
而實躍如也。
是以或從發見昭著處言。
鳶魚是也
從不見不聞處言。
鬼神是也
鳶魚一物而見上下察也。
故言之於費隱章內。
鬼神無物不體
而幽而又顯。
一言之所能盡也。
故別爲
一章
莫非氣也。
而察乎天地
皆此理之用也。
此其費隱之廣也。
何俟乎借彼以明此。
何得言德誠之爲理也。
體物如在者。
上文鬼神之德之實也。
故結之曰誠之不可如是
是者。
指上所言也。
自始及終。
貫通一意也。
若德與鬼神之理。
體物如在
亦可曰理乎。
恐無是理也。
章句以德爲性功效
以誠無非實者。
不曰理。
意亦可見也。
大抵欲說費之廣。
須就衆物不遺處言。
欲說衆物不遺。
則又無過鬼神
此其鋪敍出鬼一章者也。
朱夫子往往滚說理者以此
卽是費之廣故耳。
今得其言而不得其所以言。
遂就鬼神章內。
分別此理彼氣。
非惟不察章句之意。
亦可謂不得子思立言之旨矣。
  改本
道之散諸事物。
謂之費。
載是道而流形兩間者。
謂之物。
萬物萬物
消長屈伸者。
謂之鬼神
鬼神情狀
然後知物之流形。
知物之流形。
然後知道之費。
子思立言之意也。
孔子曰。
未能事人
能事鬼。
未知生。
焉知死。
此又言之序也
然而讀之至鬼神章。
未嘗怳然以惑。
朱子亦言忽揷一段鬼神
這裏
言中說鬼說神。
都無理會
言中庸多說無形影。
有似不必言。
然此乃朱子深知其所以言。
贊歎之。
至於若是也。
章句或問
只恁解說
以其說費。
當然也。
鬼神名義
則引程張說而以二氣一氣言之。
如在之義。
則引孔子之訓以言之。
或問亦以鄭氏魂魄氣血之類以明之者
謂釋之已明。
則其不可以理攙亂之。
固已審矣。
若夫德之與誠。
其辨侯氏詳矣。
其文曰。
經贊鬼神之德。
如下文所云。
而結之曰。
誠之不可如此
是以鬼神之德所以盛者。
以其誠耳。
以誠自爲一物
而別爲鬼神之德也。
侯氏
乃析鬼神與其德爲二物
而以形而上下言
失之遠矣。
此其義不啻白黑分明
語類中多滚說理。
小註
亦有引之者
是乃語類所說者廣。
亦以鬼神屈伸消長
便是之流形而道之費也。
鳶魚之言上下是也
析之有以極其精而不亂。
然後合之有以盡其大而無餘。
後儒不知。
乃以德與誠謂之理。
則是乃侯氏之見。
不察於顯然明白之訓。
其亦謬矣。
如生之謂性。
程子言之則是。
告子言之則不是。
以其知之有眞有不眞也。
若夫鬼神費隱
明道費隱者。
尤以見所知有差
夫道
亦器。
器亦道。
安有兩箇費隱
可借彼以明此乎。
如是
鳶飛魚躍
何以上下察也。
其爲不知甚矣。
圈子
家有玉圈子
不知傳自何時
以所睹記
伯高王考曹參議慵窩府君
三從叔祖司諫三山公。
高王考刑曹參議陽坡府君
曾王考禮曹參議大山先生
曾祖祖考僉樞蘆厓府君
僉樞川沙金公再從祖祖考蔭通政都護府使壺谷公。
凡七傳。
而官皆不甚貴。
人望咸在。
喬嶽慵窩
雋望三山
德稱陽坡
宗師大山
傳鉢惟川沙
學行惟蘆厓,壺谷兩世
人物之盛。
實有未易侔擬者。
而傳及於余。
余感是圈也。
足爲絶代故事
而懼余之忝是圈也。
爲之說以自警。
且以傳之家。
與世之有位有德者共焉。
名堂小說
物各止其所天下定矣
止於仁敬君臣定。
止於孝慈父子定。
止於信而朋友定
聖人所以一天下之動也。
子思曰。
君子素其位而行。
不願乎其外
素其位。
止也。
不願乎外則定矣
故曰君子居易俟命
定之謂也。
故名吾齋曰定齋
定則止矣。
而止之有其道。
君子反求諸其身。
故又名吾室曰反求庵。
濯叟謾錄
 君子素位而行。
君有君底道理
臣有臣底道理
有父道理
子有子底道理
達有達底道理
有竆道理
隨處皆然。
道理只是一箇天理
只是一箇本心而已
只是一箇中也。
隨處無定處。
只是一箇易也。
隨時無定時也。
道理如此
天理本心也中也易也。
一箇普說而欠統會
若曰一箇天理
自其具於人則曰本心
自其無過不及則曰中。
自其隨時變易則曰易。
如何
 心與天。
一串連徹了。
無些膜子相斷遮。
然後生道便不息
觸處便流活盛大
世間萬變
不足遏塞之也。
江河之水有源。
故便洋溢流逝未嘗息也。
一使心中容他物障塞了。
此道理。
便卽枯斷。
草木之根著地。
滋長榮敷
一不著土。
枯死
天命物而言。
則天自是天。
自是心。
自人稟受而言。
則心卽天也。
非兩物也。
不可道連徹了。
私意障蔽
便非天也。
非被他塞斷。
而下面別有箇與天連徹之心也。
江河草木之喩。
皆帶得此意思。
少未安。
 道理隨處便在。
在在處處
尋討當處道理
尊卑貴賤竆通之類是也
隨遇是也
少向別處走。
便不是
災害隨之也。
車行陸。
舟行水。
陸不可舟
而水不可車者。
其理然也。
若曰親疎貴賤長幼等。
隨遇者。
皆是也。
車行陸。
舟行水云云則如何
 看天下萬事大小厚薄
各有這定分了。
這大不可敎小了。
這小不可敎大了。
自家心眼
公公平平
無些累時
便坦然隨這定分做了。
元不費一毫勞攘也。
時固如此
行處纖毫差錯
不費勞攘
非聖不能容易說去。
恐成拍頭胡叫也。
 此世道不明
人各就私心偏智
自成根窠。
看他一世見正理。
正事者鮮矣。
今且役了耳目心思
聞見得這零零瑣瑣底。
何益。
曉解得這私邪曲折千態萬形底。
何益。
只將古昔聖賢言語
就事事印證。
便自瞭然作止取舍權度
便自不滯於事。
占得高處
頫視岸笑。
不若理會自己身心
將他言語
就事印證。
不若且就看聖賢心法
 敬而心存。
心存而性得其養。
而後
心之天理
然無夾雜障礙
存在便自在
發出便直出了。
靜而會動。
動而便會靜也
不敬而論性。
空言而已
喜說洞然不礙滯便自在句語
恐先上達而後下學
 凡人一事
要人好看
一語
要人好聽
雖做得也好。
說得也好
見他胷中索然無物
無箇一段骨子
萬事都是虛套了。
只如一塲俳倡戲。
狀出正士君子樣。
雖瞞了一箇病人
亦自卽處破綻出。
只供傍觀拍掌也。
人心不同
許多耳目
皆欲使喜好了。
且將費了許多粧撰。
許多勞攘
其亦自取無限煩苦了。
且敎人立根本
便直截簡易
當行便行。
當言便言
當下便脫灑
便沒些外面周遮繳繞也。
內省自不疚了。
彼好也譽也。
何足喜。
惡也毁也。
何足怵。
上面說底。
自省
下面說底。
思齊
方爲自己工夫
一向只說人便休。
不免自是非人之病。
 世皆以山林爲高。
朝市爲卑。
冕黻爲榮。
縕袍爲辱。
凡此甚多也。
然凡君子所處
何高何卑。
何榮何辱。
隨所遇而行其義也。
所處而安之而已。
未到沛然行將去。
便須有持守體段
 
一開眼孔
萬象昭鮮。
一心存在
理生動。
天地間。
布滿充塞
行日用際。
森列布著。
坐臥起居
動足履。
更要避出不得
說得太高太快。
飜弄無限
倒著自己用工夫
 近世科擧之弊。
在上者固合有更張
在下費言議。
何益於事。
且當國家之制。
依式入圍呈券而已
用舍升沉
不在於我。
何足了心
只當爲其在我者而已
看他淆濁奔競
擧了一世
都墮在慾浪中
間有有志之士。
大笑高翔不回者。
無足恠。
然亦見其有些過處
己未曾淆濁了。
擧世淆濁。
何累於己。
未曾奔競了。
擧世奔競
何干於我。
只當立定自己腳跟
不干他人事也。
中間
有些恭之病。
 凡養心之道。
直要就心上用功
便無著手處。
必須四勿三貴
整齊嚴肅
正衣冠。
思慮上用力。
外面發處。
一齊整頓
得無滲漏
這裏一箇心。
自在自足
更不須問。
外面無滲漏。
心固自在
然亦不可只靠外面
所以旣說整齊嚴肅
又說主一無適
表裏夾持做工夫
闕一不得
 
世人之於聖賢
孰欲其必背馳乎。
由其不知道
故不求異。
而自無不異
瞽者豈不願其行出大坦官路上。
擧足一動
便墮落莽。
由其目不辨也。
哀哉
嵬擧雙眸
山川道里險易遠近
無所不燭。
豈復有舍此正路
投入榛莽者乎。
嵬擧不若俯視
動說無所不燭。
不若只看逐事道理
待他工夫到後。
有此快活境界
不須著語誇張。
 今人學問
只依他古人言語
依他古人塗轍
不須更求新奇特底事。
必須有極喜深信。
大悟獨睹時。
過此以往
凡吾作用通流活動
無所拘滯
此在古人塗轍古人門戶中得之。
無待於他求也。
大悟獨睹後。
作用流通活動
句語
有得之若驚。
居之太快之病。
此事只是茶飯
且無一悟便通活無拘滯之理。
 前日嘗疑克己復禮工夫
似是克己了。
又須復禮
近來見其未然
克己復禮
只是一時事。
人欲一毫
天理一毫
人欲十分
天理十分
如此捱去。
間不容髮
禮有那未復。
卽是己私有未克了。
若云己私克盡了。
又用別項工夫
要復那禮。
未知己已克盡
禮有那未復時節。
身心安頓在甚處。
天理
卽是人欲
禮有未復時
卽未離私欲窠臼也。
就這事上克己復禮
事上克己復禮
逐時逐處
克己復禮
一事克復
積累湊合
淨盡人欲
純全天理
全體克復
有偏全生熟之別。
葢要復禮克己
克己了是復禮
朱子云
克己則禮自復。
又云。
克己了。
又須復禮
不是兩說相反
兼兩說。
其意乃盡。
己私旣克。
自然復於禮。
不可恃此而不致謹於復之之工。
政如知至則意自誠
而知旣盡。
不可誠意
此是工夫向進。
不容放過處。
不必執一而廢一也。
逐節逐曲。
零星湊合
初學循蹈塗轍
未可顔子克復事。
如何
 今讀了天命之謂
性之謂道兩句語。
便見天下事精粗巨細遠近淺深
萬目隨綱。
千枝附本。
更無他物。
外此而謂之道者
卽異端耳。
邪魔耳。
便無足言也。
兩句
固爲萬目之綱。
一讀
見得萬目千枝一齊隨附。
恐言之亦傷快矣。
外此諸條。
皆好。
無可論。
見處已高。
只在力行如耳
陳淸瀾學蔀通辨
朱陸之異。
學術人鬼關。
辨之不可不嚴
而亦未知陸氏伎倆深處何如
能使人迷而難悟也。
近得淸瀾陳氏學蔀通辨而觀之。
其辨之亦甚悉矣。
然後之見之者
未必不以已甚
其中所引陸說甚多
可以覰見精神心術矣。
人多說陸氏偏主尊德性一邊
今按其語。
何者是主尊德性事耶。
不過完聚精神
不要在外耳。
此其作用根腳
而多說求放心立主宰。
操存涵養等語以濟之
此其指爲尊德性者耶。
彼其精神爲主者。
不過氣魄而已
儒家所謂放心立主宰。
欲其存仁義之心也。
彼以完聚精神
而假此名目者。
所謂其所德。
非吾所謂德也。
其能篤厚堅固
作事有力
乃其用志不分
自有其效耳。
所謂大本而行達道者耶。
其徒有詹阜民者。
安坐瞑目
用力操存
夜以繼日
如是半月
一日下樓。
忽覺此心澄瀅。
遂見陸子。
子目逆而視之曰。
此理已顯也。
何以知之。
曰。
占之眸子而已
仲誠者。
請敎
子使思孟萬物皆備於我。
仲誠處堂一月
一日陸子問。
思得孟子如何
仲誠答曰。
鏡中觀花。
曰。
見得如此
楊簡號慈湖者
夜集雙明閣上
陸子數指本心二字
湖問。
何謂本心
適平朝。
嘗聽扇訟。
陸子卽揚聲答曰。
適斷扇訟。
見得孰是孰非者。
本心也。
慈湖聞之。
忽覺此心澄然淸明
問曰。
如斯耶。
陸曰。
更何有也。
其他可驚可駭者。
有甚焉。
此其傳授正法眼藏也。
吾聞佛好宏闊勝大之言。
以誘愚俗
未知與此何如也。
曾祖道嘗見陸象山
象山曰。
目能視。
能聽
鼻知臭。
口知味。
心能思。
手足運動
如何更要甚存誠持敬
要將一物治一物。
須要如此做。
詠歸舞雩
又謂伊川爲蔽痼。
李白杜甫於道。
此又其操術立心之本也。
所謂運水搬柴。
神通妙用者也。
夫以其學之偏。
若是
猶列於當時諸賢者。
又以其術數掩蓋周遮之故也。
朱子曰。
子靜尋常吾人說話
會避得箇禪。
與其徒。
只說禪者此也。
後世王陽明陳白沙輩。
固是爲子靜赤幟者。
不足說。
吳草廬,程篁墩
遨遊兩間
歸陸以尊德性之名。
嗟乎
豈有不屑誠敬
而可名爲尊德性者哉。
朱子曰。
才說一悟字。
便不可竆詰一味說入虛。
江西學者
以爲悟道
有忘心忘形
非寐非寤。
虛白淸鏡
火珠靜月。
每現輒變之說。
不可曉。
此執陸氏傳授之贓也。
又曰。
子靜之學。
不知有氣質之雜。
許多氣。
都做心之妙理
只道
這是胷中出自天理
此執陸氏操術之差也。
甚矣。
人之好恠也。
如此恠謬甚者
欲與大中至正之道。
抗衡天下後世
所謂昊天不復憂無疆者也。
使篁墩而不知。
不智也。
知而與之。
不仁也。
恐其不免詖淫邪遁之歸也。
讀岳王傳
天下之惡。
莫大於假其名而惡其實
亦莫甚於懷其詐而伺其旨。
高宗之仗岳王也。
復讎之名。
而所惡者迎還之實也。
之殺岳王也。
懷敗義之詐。
而所伺者。
高宗之旨也。
事之遂成
豈惟之懼於敗謀哉。
高宗之憂於見逼也。
方是時。
天下之勢。
可知也。
有一武穆汲汲於和。
吾不知其說也。
匹夫加刃於讎人之吭。
而有撓敗之者
移兵而擊之矣。
高宗反裒然而其所爲者。
必有所甚惡與甚愜也。
不然
或疑武穆哉。
我得其外
彼得其內
我方爲肉。
彼方爲刀。
其所也。
雖然
義烈感人心。
泯滅不得
一指之蔽。
莫掩天下之目。
一時之逭。
莫逃萬世之誅。
所逞不能一朝
而所伸與天地久長。
果孰爲得失也哉
喉院謾錄
甲午十月
侍講院兼文學
被召
未及
拜。
又除校理
余以兼帶玉署春坊
非分所堪辭之。
堂吏
寫疏將畢
吏以無尾附。
違格例。
只如申飭夜巡亦可。
不覺駭笑。
卽以尾附太涉文具
陳之。
疏旣上。
未蒙允。
有雷異。
又辭疏。
略陳難强之狀。
且附遇灾修省之意。
不意聖批優奬
超陞副承旨
自念求退得進。
有乖廉防。
卽又上辭疏。
而不得請
方欲更辭。
有一知舊來言。
暫時出膺
仍卽呈辭
脫出可期。
犂然意肯。
卽出肅。
金別檢公立
以爲未可
又見張寢郞省伯。
以爲前辭曾經之官至再。
而後超陞之恩。
一辭便出。
不免前長後短
恨不早得兩友規箴之切也。
直後數日。
晝講
臣致明以參贊官入參。
詣閤門外
玉堂上下番及知經筵特進官及史官
皆會肄講。
經筵特進一行
東向坐。
玉堂上番
北向坐。
下番在左。
參贊官在右。
史官參贊官之後
坐定
參贊官以上
各展所講冊子
玉堂上番
讀將講一過
無所問難
卽俱起詣興。
政堂諸官。
以次上殿
東向
行曲拜於楹外
各就殿內。
伏如門外位。
上命玉堂上番讀之。
經筵金箕殷起伏奏曰。
上先前授一過
然後玉堂讀新授音。
經筵已例也。
上曰。
玉堂
讀之。
上番權用經卽讀新授音訖。
上令各陳文義
玉堂上下番及知經筵特進官。
以次起伏奏。
次及臣致明。
臣欲有所奏。
而以言語驟陞纔數日。
嫌於自衒。
卽奏曰。
上番及諸官所奏已盡矣。
諸臣且退。
經筵起伏奏曰。
自上不讀前授音。
玉堂不仰請。
卽讀新授音。
經筵事體也。
玉堂上下番。
幷請推考
上曰。
依爲之。
史官洪說謨。
卽以鍮硯來授臣致明。
臣初入筵席
不省體例
不知鍮硯之爲何而見授也。
上曰。
出外書之。
以次退出
院中
院吏來請寫玉堂推考傳旨
乃悟筵中鍮硯之意。
而上出外書之。
似若賤臣藏拙者然。
惶感無地
但念經筵之設。
不應備例若是
講官俯伏已甚
殆若面墻
奏言語。
一無問難
何能有所裨益哉。
下土愚臣
不能耿耿
而更無廁身其間
仰備擇之盛。
可恨
後數日。
又以司饔院副提調蒙點。
聖意眷注若是
不得不爲數日供職計
始初呈告之意。
至是而轉緩。
深有濡滯之愧。
諸僚言特恩之下。
纔膺便辭
有乖義分
旣以忠告爲辭。
一直矯拂未安。
黽勉十數日計
一日上命經筵
余曰。
院中啓稟
承旨
李志淵曰。
上停之。
何可啓稟
余曰。
上停之。
所以當稟。
政院職在惟允
政所當啓。
出納而已
都令曰。
令公纔以陳疏陞擢
隨事論啓。
則人且目之矣。
余曰。
固然矣。
院中豈盡驟陞者耶。
都令曰。
自上有不安節
所以停之也。
十一月初三日
呈辭
僚議譁然
都下知舊
有委書勸止者。
乃知上候初是泄證。
又有瘇氣。
藥院輪直
不敢爲下直計。
初六日
雷異荐警。
傳話于諸僚曰。
雷異又發。
在上違豫中。
院啓不可已也。
都令答曰。
至月雷。
無發啓之例。
余又送言曰。
至月雷不啓。
古也
都令答如前。
諸僚以爲待上候復常
未晩也。
不得已止之。
僚官李穆淵曰。
事則當有啓矣。
十二日申退。
初五日
左腳筋攣浮痛之證。
將待明日呈病。
夜半分撥
淸心丸磨入事下敎。
不勝驚惶
卽馳入喉院。
御殿尙隔幾重。
承宣又無入侍證候之例。
相與焦迫而已
初昏自大內書下。
上疾大漸
發哀院中
僚官幷趨入。
余亦隨之。
而腳部拘攣
行步極艱。
旣昏且雨。
重關複壁
平生經歷
不知所由
闕內下輩
往往爲之扶掖
得至御殿廡下
都令權敦仁
右令李穆淵。
右副令金鼎集
俱在殿上
左副令吳致愚。
廡下曰。
吾輩在此。
無職事。
出院視事
卽還出。
右令以禮房承旨當授香。
而在御殿
廟社山川祈禱
至是方擧行
余替往香室
廟社祝文
御諱代押。
而其辭則曰。
聖候違豫
旣以御諱代押。
則非臣子祈祝
復曰。
聖候違豫
則非上所自禱之辭。
余恠之曰。
何爲如此
諸祭官一辭揮之曰。
元來如此
縱非倉卒可議。
不問可否
惟事循襲可歎也。
廟社山川祈禱
乃在上疾大漸後。
國家百官備。
百物修。
顚倒如此
可異也。
公元前1032年
一日
院吏持時原任大臣收議來納。
王世孫喪冠之事也。
諸議皆據周成王十三歲武王崩。
明年夏六月旣葬而冠。
爲證。
又皆曰。
人君無不冠者
余謂諸僚曰。
此固爲喪冠之證。
成王卽位在十三歲。
而冠在明年夏
以前未冠卽位也。
左傳晉平公使謂魯襄公曰。
十二年歲星一周
是謂天道一終
人君可以冠矣。
於是乎冠。
是又諸矦卽位
不冠之證也。
今世孫冲藐。
不必因喪而冠。
右令曰。
誠然矣。
吾可往言于都
病臥夾室
都令送書
吏邀余。
强扶而往
都令曰。
俄與右令有所言乎。
余曰。
然。
都令曰。
請聞之。
余語之如前。
都令曰。
我朝固有非因喪而九歲而冠之例矣。
余曰。
然則九歲八歲
所爭無多
不必言矣。
公元前1031年
十七日
諸僚皆詣大斂班次
余獨病臥夾室
夜已深。
院吏輩隔牕讀準一文字。
乃是冠禮三加節次
明日成服之日也。
嗣位又在是日
知其爲明日用也。
大駭
卽抵書都令。
言其不可
略曰。
喪冠之禮。
許多節次
雜記冠於次。
哭踊三者三。
乃出一段
可據
三加之禮。
乃是吉時所用
雜記
又曰。
大功卒哭可以冠子
小功卒哭可以冠。
家禮父母無期以上喪。
可行之。
此皆喪時不可行三加之證也。
王朝典禮
固與匹庶不同
嗣位借吉之禮。
蘇氏以爲不可
說載書傳
安可借此之權。
而行彼之吉乎。
俄而都令送書吏邀余。
余又强疾而往
禮判金蘭同坐
都令曰。
俄者所示。
不必如此聲言
成服之後
旣有借吉一事
因此而略成節文
無賓不祝。
何名爲冠禮哉。
余曰。
節文雖略。
三加則冠之禮成矣。
都令曰。
何言之重大也。
今兩內殿
情地何如
欲行此一事
慰懷之端。
外朝所知乎。
不然
內殿恐未知冠禮有節一事也。
外朝之而內殿許之耳。
且外借嗣位之吉。
內實行三加之禮。
豈所安於心乎。
都令厲聲曰。
不可若是
余曰。
家所行。
欲其出於至正
各陳所見
以擇可否
政如推車子
何爲不可言也。
都令降色曰。
不必如此言也。
余曰。
吾以陳吾見而已
若其著之事爲
則豈疎賤之所敢斷乎。
禮判始終不言
余曰。
明日之事。
大監當主之。
可否
何也。
禮判曰。
言之不必若是也。
余卽起出。
翌日
余又以病。
僅參成服
而未參嗣位班次
後聞果行三加
朝議頗有甲乙云。
十九日
呈病蒙遞。
而病不可行
留調泮中。
十二月初一日
發還
兪承旨星煥。
新除本府伯。
優助行費。
余以禮饋遂受之。
知舊因山前還鄕。
頗有非議
在院時朝往往有致意者
相見拜揖
去又不辭
大抵非禮相交之道。
未知古人處此。
何如也。
關西遊錄
香山亦名太白
盤據數郡。
而無奇致異勝。
寧邊者。
有名山內
上院庵最據高臨絶壑
幽致可賞。
但後障石屛參天
爲後阜所遮。
階前裳巖陡斷。
而爲坐地所壓。
皆隱而不見
裳巖者。
高四五十丈。
廣可一
侯塲。
垂裳然故名。
左右谷水
沉被爲散瀑。
琮琤噴薄
可聞而不可見
大抵爲山
䧺偉而不險僻
厚重而不頑鈍
蜿蟺扶輿
若有淑氣可襯。
有德者
山爲檀君降生之地。
東方人肇闢
基於此。
想象希古
混沌未判之象。
域中名山奇致異勝聞者。
可爲丈人行矣。
鴨綠江
白頭山
西流千餘里。
而至義州之義順館。
以界我國與遼瀋
所見者。
江界之滿浦。
至碧潼之麻洞。
爲三百五六十里。
兩界皆山也。
束流兩峽間。
深黑不見底
廣不數里。
江磧麤黑。
樹木掩暎
爲江雖甚大。
無明沙廣灘。
可豁人眸。
風氣頓殊。
鷗鷺鮮遊。
少疎致。
彼地。
山或盤屈紆繚。
野或夷曠可宅可耕。
我人逼岸。
而彼地皆廢。
往往爲戍幕。
置防胡五六或十數
以禁彼往來接住者。
而常有獵胡遊騎。
隔水縱橫
又羣胡潛冒禁
每年夏秋
北道至江界。
入山採蔘。
我人不能遏。
或權管萬戶
爲彼所縛。
彼此相搏
値急滚則手足幷行獸走
我人不能及。
昨年江倅。
增置戍卒
厚其廩。
胡人不能渡。
每於秋冬
入彼地深處。
大木爲筏。
冰解順流而下者。
前後相接
聞筏得三四十大木
中人一家之産。
故雖爲戍所
覺。
射死江中
亦冒而爲之云。
我人亦所藉以乘屋炊突。
在越邊。
冒法不已
漁者。
貪冒常接。
國法
不置舟船
以防通涉
而猶有越彼地。
或與防胡面慣。
不惟不禁
贈遺慇懃。
到官
糾禁絶江鮮入厨。
以此稍知戢而亦不能頓革也。
江邊亂石中。
石狀類泡漚翕聚
全體蜂房毛孔
用善金鐵
婦人用以磨鍼。
輕浮大不可擔
而力有餘
每潦至浮下。
水去卽止
大者如屋。
來自白頭山云。
暎波樓。
江界高山鎭戍壘右畔。
高山鎭
江邊
諸鎭稍閒。
曠占地平衍。
逼鴨江。
江水演漾
上下數十里。
江之北胡地也。
長坪廣蕪沒
又其北山也。
樹木蓊鬱
皆廢地。
戍置僉使以領之。
戍者。
春夏胡人乘木筏。
浮江而下
我人故放虛銃。
正擬間仰視
甚而仆。
旣放。
呵呵而起以爲戲。
行獵鹿豕
爲彼所中而投入于江。
彼此競逐得之
不相江云
高山鎭
緣崖鑿徑。
往往江水浸之。
行三十里。
有伐登鎭。
江界地也。
萬戶
江上小局也。
三面峻嶺
前有朱雀
踴起爲峯。
峯高百丈
上置一閣
江隱壓不見彼地。
高山至滿浦。
通望六十里。
黃莎巨野
有城址。
迴數十里
皇城
水上莽蒼間。
一塚
稱皇墓。
城卽金人五國城
而墓爲宋帝墓。
咸鏡道會寧地
亦有稱徽欽塚者。
槩是西北兩界
胡地也。
城之爲金或然
墓又二帝各藏一處耶。
當時興亡
丘墟而過劫前塵
令人慨然
由伐登。
又緣崖行三十里。
爲滿浦鎭。
亦置僉使。
舊爲巨鎭
今隷江界鎭。
後阜爲江岸峻壁
上置洗釰亭。
深潭
憑欄咳唾
食魚龍。
地長極目
江與之齊。
黃莎碧波
相暎爲勝。
江磧麤黑。
水色黝暗
後小館。
觀德堂。
閣路層層而躋。
拓牕頫臨。
可豁煩襟
與洗釰一般
稱鴨江一帶勝地
仁風樓。
江界府治南岸
府爲一大阜
南開局。
高而夷衍。
前右兩水
皆非舟楫
不可通。
合流禿魯江。
交際之岸。
樓所基也。
隅爲削壁如矩。
高十餘丈。
危欄兩岸
襟帶三江
控引浦潊一面
邑居樓觀烟戶之盛。
宏侈以供几席
人謂逼似練光。
而水黝石黑。
山又麤頑
較之不啻退舍三十里也。
景賢書院
在校宮之左。
尊祀晦齋李文元先生
就而拜謁
問遺蹟。
無在者。
投壺破缺
鐵燈尙完。
又有圓衫。
州人婚禮之用。
而毁不可認。
盤松一株
爲所
遊息
腐壞才數十年前。
瓦屋數區。
先生之居。
而亦爲人轉賣
江鄕之致愛敬
鄕校儀制簡樸
固然矣。
百祥樓。
安州北門左阜。
棟宇之制。
廣廈數十間。
不壁不牕。
以盡眺望
東置屋小軒。
避風
爲山所從來。
無遠眺也。
州爲節度營。
城堞樓觀之壯。
閭閻民物之盛。
皆在几席
北自寧邊
西極定博。
山麓縈紆
中開巨野
劃流其中者。
晴川江也。
百里眼下
平沙浩浩
碧波漾漾
俯觀舟楫亂截。
人馬辟易
蟻行然。
樓底柳林百頃
樹梢敷靑。
小草平蕪
樓處地不甚高。
宏敞爽豁
殆過練光少遜者。
許多意態耳。
練光亭
平壤東城大同門之左。
高壓堞而爲之。
勢若駕虛。
渾渾而流入其下者
大同江也。
涵渾地軸
一碧萬頃
江外野廣無際
羣巒低繞。
渺綿不斷聯珠
疊壁纍纍
可數百里
所謂長城一面溶溶水。
大野東頭點點山者也。
朱欄畫棟
爽朗宏麗
盡其體裁
華扁傑句
侈飾濃粧
使人瞻聳觀。
應接不暇
一半殊勝
閭閻撲地
一望連亙
往往飛甍傑出
丹雘流輝者。
營府也。
客館也。
門樓也。
諸占勝別觀也。
爭䧺競侈。
耀炫煌。
繞以粉堞
羅絡䧺偉
人潮雜沓
麗服靚裝
楚楚可觀
負筒而汲者。
轔轔軋軋
聚吸如鯨。
散入如蟻。
佳冶嫫母
浣紗辟纑者。
布列江岸
千杵萬搗。
聲聞數里。
遊觀之助也。
至若波澄嵐晴。
景同趣。
濃淡汗漫烟雲杳靄之際。
風檣津舶。
出入有無
渺不知其所止。
唱娃賈客
華筵畫壺。
淸歌妙舞
凌亂上下者。
爛如也。
最是漁艇下碇
浮江心。
隨意在坐著。
一人兩人
鉤沈竿投。
不見所事
或坐或臥。
四大不移
何其閒也。
其於江山之勝。
都邑人物富麗
一擧目而盡得之
余謂亭之明媚爽塏
或嫌繁華濃艶之太勝。
而特其居使之然也。
閒曠蕭散之趣。
未嘗少。
在觀者仁智不同耳。
余再到亭上
天陰雨。
雲物靜潛
羣動幷息。
又是一般光景
羣巒霧陰。
遠浦烟沉。
安流浩渺
江水迷茫
上下雲天
一望無際
靜觀之妙。
郤勝晴旭暖風
衆觀齊作矣。
浮碧樓。
在練光直北數里許。
由而入者。
大同門。
峻壁下。
壁若倒。
江若湧。
非穿爲大路
不可入也。
旣至
谽谺一小區。
其稍衍而低者。
爲永明寺。
後臺上樓也。
亦壓雉堞
深潭
因壁爲高。
因水爲勝。
大城之外。
而爲重城包之
僧徒食官廩。
衣戰服。
爲守
御助也。
江外野色
半遮山麓
夾江而遙。
江直射樓之左壁橫帶
內外二江
中有凌羅島。
周迴可四五里。
平衍肥饒
往往墊沒而有居民者。
以此
外江遠眺淸漣
內江頫臨渟泓
三面阻山
峻壁峭峯。
翼其左右
上爲列堞。
不可躋攀
仲車兩卒
超騰而上牧丹峯。
余固不能也。
移榻近水。
坐看移晷
奧曠畢具
宜靜宜爽。
咫尺之間。
不知城市所在
但練光屋角
遙望而已
以不紛華
不聞皷角
去閙爲閒爲高。
幽閴遙夐之中。
亦自軒敞䧺渾
幽人逸士獨葆幽貞
而自有包羅宇宙胷襟也。
惜其爲官人所領。
蕩遊男女
又日稠雜其間
殊損淸致
右壁微拱而外張。
不專爲一樓之供。
是其通於世也。
終南捷徑
爲山靈獻嘲也。
閒似亭。
在練光下流十五里。
余具舟順水而下
仲車與之同。
不堪舟眩。
陸路
邑子李宅璘。
與府校數輩。
乘友船以尾之。
相與話勝頗適也。
舟中
城外傍岸列屋者。
皆向水開牕。
明淨可愛
若有情致相導迎。
歷歷已訖。
兩岸短屛
拳石碍眸。
所見水天涵渾。
明沙鋪白
陽鳥浮沒
物色相猜
蹴波飛騰而已
羊角島。
島如凌羅。
肥饒不及
亦有居民
抵亭下。
望數峯。
浮在天末
晴靄淡碧。
捨舟而岸。
岸如長堤。
捍流無奇致
北通大野
江爲內外
中有無名
而特大老樹傍岸成列
暎帶二江
環繞於亭。
畫圖然。
江外培塿纍纍也。
北之野外城。
世傳箕子舊都也。
地曠平。
往往人烟聚居
負山麓。
土墩環之。
云是子城
皆有石爲骨。
須臾仲車亦至。
遊賞少選
此地視聽不煩
意思安靜
閒曠蕭散
寂寥而莫我知。
所謂遊物之表者耶。
白鷗閒似之句。
眞可以名是亭矣。
摠而論之。
練光之壯麗
浮碧幽夐
閒似之蕭散
各以所長擅名
雅俗交融
則練光有之。
以爲遜而雅或偏宜
浮碧有之。
俗子之而不顧
雅者違衆孤往
則閒似有之。
要之伯仲行耳。
然而閒似無奇致異觀
而介二勝之間。
與之齊名
固有淡然張皇震耀之勢。
而軼過公相者。
斯亭也。
豈若人之儔耶。
浮碧
固自有取其名者。
可與隱士爲高者類矣。
練光。
富貴不淫者也。
揚名宜也
於是觀也。
反省之助二焉。
舟者。
不見已移。
謂傍岸皆流。
其實岸固自在而流者已耳。
溺於己而好議人者是也
釣者。
風綸雨竿。
凈凈自在
天下之言閒者歸之。
釣者。
亦自以爲物外高致
但怕有引物歸己
之意。
索於內而恬於外者
是也
有意反己
觸目皆是
但患不能隨處省覺耳。
箕子井田遺址
舊聞田字形。
自閒似亭將往尋。
使土人前指之。
亭畔路徑平直
廣可容三四軌。
行近百步許。
又有橫路交過
皆若引繩
又行又如之。
始知此卽是
土人莫之認也。
交過四隅
皆有石根植而露其頂。
盡其地。
無不然者。
中爲田。
正方長廣等眼所不見。
問之又皆然也。
未有九區
各爲溝洫
然通爲區分而各授之。
通計九區
而中爲公田
無不可者
恨未悉見而悉數之。
不能尺量也。
舊謂畫界阡陌
費力難就。
今定知爲路也。
始考之字書。
阡陌
田間道也。
親歷而驗其信然
謂如田字形。
謂在大小一者
鹵莾甚矣。
東人說則有之矣。
不識如此
又其地肥饒爭尺寸
而歷三千餘歲而不磨
豈非有以陰護之者耶。
嗟夫
三代遺制
只有經籍
其跡則擧天下掃地矣。
而獨此宛然左海一處
生人之制。
不容盡滅於世。
固天也。
豈其猶有待以取法者耶。
所不深信者。
一區之田。
未足一家之業。
然槩可爲長廣
百步之地。
殷人七十而助。
其不許大
宜也
使其力穡儉節
可以無饑矣。
天之生人
未有
安坐而美其衣食
必使之勤其四體
自給也。
人情勞則思。
思則善心生。
逸則淫。
淫則忘善。
聖人御世
因而制節
固其理也。
自夫兼幷起。
而富埒公矦
貧無立錐
視其奢僭
以爲當然
而不若是
則不自安
是故富則淫。
貧則濫。
貧與富。
不可敎化
不制節之故也。
孰知井地之不許大
聖王所以體天意而民性
不專爲均也耶
嘗見管子均田
三十畒爲率
其言曰。
一畒所收可一斛
三十畒得三十斛。
糠粃當十斛。
木瓜果當十斛。
如此則人有五十斛矣。
機杼之出。
不在數中
是當時制民產之法也。
齊地人多。
故其制尤儉。
視此又少。
然而以此不害爲富强天下
人人之所同。
無所奪於耳目而安於此也。
古人斗斛小。
斛爲十斗
所謂三十斛。
僅爲今人十五石。
而爲八口之食。
縮節
水旱之備。
三年耕。
一年之食。
儉亦至矣。
所以又勸女紅
如此男女效力
其勤又可知也。
中野近北。
一壇壝。
石刻箕子舊宮遺址
前有一井泉
亦刻箕井。
惟一壇。
爲後人之築。
深不可測
其圍僅容瓢汲上。
以一大圓石。
鑿中爲圓孔以覆之。
似爲希古
竊意因是而謂宮殿
亦當在此也。
正使
高臺廣室。
須有所占地步。
亦須有公府
亦須有民舍
豈得畫爲井地乎。
借曰宮殿旣毁而後
井地乃畫。
則畫之者
果何代何人耶。
後人深識遠見
而狃於近利
商鞅之開阡陌
小智之所同也。
今其許多縱橫
可以利幾人耶。
其不毁削亦異矣。
刱畫决非後人也。
且夫戰伐用而城郭有矣
箕聖亦身歷之矣。
置都宜亦視可守者。
豈有咫尺天設之險。
而就平夷不可用武之地乎。
凡此皆可爲止丸之甌臾矣。
一小麓。
一祠
箕子畫像
具堂齋。
仁賢書院
書院之號。
殊爲未稱
像設愈覺希闊
而就庭奉審。
令人肅然
僾然可以親之也。
當時遜荒
其心可悲
是以衮衣
豈非吾東千古之幸耶。
又有一圖軸。
畫陳洪範故事
箕子武王
周公太公幷在左右
未知當時已有工畫者
傚法之耶。
後世圖畫古人
爲後冠服
淺謬可笑
冠與裹掩。
相似而稍高。
未知爲殷冔歟。
服則異上衣下裳
非古矣。
島風大略
島在湖南羅州西百三十里。
周迴三十里。
羅州山脊大路
左右皆海。
而望如湖水
咸平地界。
所謂糠山津。
咸平地
海水經其前。
如一
江。
潮水往來
兩邊泥滑
石作徑。
如川之石橋
石盡而舟。
捨舟而又橋。
登岸則智島也。
山麓周迤。
踰一小峴
往往村居
依山成聚。
十許里。
又踰小峴
所謂鎭村。
萬戶
官民通計近千。
稅納於司僕寺。
鎭村之東三里
余舘焉。
卽名東村者也。
村氓相演者。
與其弟相錫。
合眷而授我以其室
夫妻執炊爨。
薪政及澣濯之事。
皆不論價
大槩非薄俗也。
俗務農。
不業漁。
煑鹽爲資。
谷口潮水出入
鹽田甚多
鹽埕爲二十四。
每戶一年所煑。
各爲二百餘碩。
生理不艱。
大海不遠。
山麓蔽遮。
所見如巨澤。
亦不聞風濤震盪聲。
市塲在糠山津外六十里。
貿易
三日乃還。
時有商者。
以物來。
踊貴
又無藥舖
民俗質而不浮。
土地之稅。
一卜出一兩常準
民得保者
鹽多而小收。
足以相濟也。
俗鮮解文字。
而自能遜順
閭巷無鬬閧。
亦鮮爲人義氣者。
自守有餘
無虎豹。
巷無竊盜
蛇虺惡物
烏鵲僅有而不多。
黃雀亦鮮。
土宜五糓
六月已見成實。
七月有市新米者。
近地島嶼甚多
而此稱爲善地
故被謫者。
囑托以圖之。
今年暑氣不甚
秋冬瘴霧
不見多日
閭巷小民
無病水土者。
寒事嶺南
又似
異候
菘菜等物。
深冬不採
花雜種於麥田
三次鋤草
一畞田可收十餘疋。
眞荏亦價廉云。
海中蛟魚
往往浮在水面
人形
抱哺其子。
人或害之。
必有覆舟之患。
故苟其罹魚網者。
解縱之。
如恐不及
海艦往來
不限遠近
舟楫袵席
雖自以老逸安居者。
不憚越海。
多有異樣異服異言者。
中國漂到者。
書發船之日於船板
而或昨發今到。
風猛
船行甚疾。
要之中國靑齊之境。
不甚遠云。
雖是我國地界
令人乘槎截海之想。
不能不愁懾矣。
試所牓諭(湖南掌試時)
士之爲士。
不在於得科第祿利而已
未暇循本之論。
只以得失言之。
孟子曰。
求之有道
得之有命
是求無益得也
科擧不可妄求
而亦不必得也如此
假令不得科第
其於本分
無所損。
謂之未得則可也。
以爲失之則未可也。
若夫枉道求售
溺心喪志而不知返。
則不思之甚也。
今以無益於得者。
而害有益身心
堪爲有識嗤鄙
豈非所謂一指而失其肩背者乎。
當職湖南先輩遺風餘韻。
竊有所慕仰興起者。
况完山一區
卽爲姓鄕。
桑梓邱壠
在道內。
其於多士所以期望者又不淺。
主試
一㬥愚見
諸生果能惕然自勵
無徒一時利害
而爲今日有司之羞則幸甚
牓示
日前未到界。
諸生之或未謹愼
致有犯科之端。
已有知委
近來不見信。
爲文具。
若或如前泛看。
不思淬勵
末後不得不法律從事
豈非不幸之甚乎。
入門爭先
入塲紛競
通國之痼弊。
甚至脫去衣冠
鼓勇騰踏
無復儒服雍容揖遜之風。
是固爲士者之責。
抑亦掌試者使之然耳。
葢早取之弊生。
而先呈之習滋。
爭競風成
於是乎名以禮圍。
設棘防閑之。
禁亂以操切之。
其於待士。
亦已薄矣。
吾見上下交失其道。
馴致乎莫可救正之境。
豈非大可寒心者乎。
又有所謂假令者。
有一套
冒用於試券。
僥倖得雋者多矣。
此其風習
不但尋常做措而已
凡厥弊病
皆是早取。
爲之祟耳。
掌試者。
孰不知弊源之當塞。
不然則失一等精銳者也。
然而精銳功令者。
未必爲需世之良材
適足乖亂士風而已
主司愛惜此等束縕灌膏。
而益其已敗之俗。
得失人之譏。
而使諸生
稍知此等俗習之爲可羞吝。
其於國家
未必無少補。
竊願諸生
各自惕勵
自尋出入之際。
以至入門入塲之時。
整束衣冠
安步徐趨
毋失士子容止
至於應擧之節。
役心於早呈。
拘束程式
詩賦則以典重溫雅辭理暢達
爲主
疑義則以根據義理紆餘明白
爲主
盡吾之心。
聽命於天。
方可與論於得失
誠能以此爲心。
則自無所事爭先
以取棄禮義捐廉恥之愧矣。
其各反而思之。
若曰言雖如此
不可云爾
則且無如之何矣。
當職終不可改繩墨以徇諸生俗套中。
無以抵罪屈辱
稱寃事過之後也。
鄕校牓諭(在楚山時)
致明竊以天生烝民
有物有則
物者。
耳目鼻口四肢百骸與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也。
則者。
其所具之理也。
不有當然不易之體。
日用常行之路。
盡其道者
聖人也。
未能盡而求以盡之者。
賢人也。
學者
學此而已
然而人之生也。
氣稟不齊
物欲淺深
習之所染
志之所奪。
不能不流於人欲
而昧於天理
古昔聖王所以惻然
而思有以救之。
立學校明禮義以導之。
三代以降
其法寖微
則又相與講明授受
幸敎天下後世
至公血誠
豈不使人感服
而期有以洗心從事
毋負秉彝天垂敎之意哉。
家設爲郡學
尊祀先聖先師
而使諸生
肄業其中者。
三代遺制也。
凡入此學而肄是業者。
當以聖法爲準。
所以盡夫在我之則。
挽近以來
不及古。
至於本府
又處竆荒絶徼之地。
耳目聞見
不免寡陋之歎。
無恠日趨汙下而不知返也。
然而得之性分
而爲吾人職業
則固無遜於齊魯之人。
可以欿然自小
而不思自奮也。
夫子之言曰。
人人有貴於己者。
不思耳矣。
所謂貴於己者。
天爵良貴也。
各在當人之身。
求之則是。
不勞己之力。
不費己之財。
而奮育之所不能奪。
趙孟所不能賤。
超乎流俗之外。
伸於萬物之上。
仁義之飽於中。
令聞廣譽之施於身。
夫豈膏粱之味。
文繡之衣之所可比擬哉。
且夫易求而至貴者
天爵也。
難得而易賤者。
人爵也。
捨易而取難。
而取賤。
吾未見其可也。
致明雖不足爲郡表率
而徒以忝職之故。
諸君懇懇
有以開導
知識淺拙
無以諸君之志。
謹將朱夫子白鹿洞規。
退溪先生山院規。
謄寫一通
俾藏置學中。
諸君指南
且以區區之意。
書顚末于下方
諸君兩賢爲人之意。
發奮向上
有意淬勵
則其詳具在方冊
相與讀之。
牓示客位
致明素以無能
酬知舊文字之責。
顧念私分
濫且愧矣。
到今年滿八十。
氣血已耗。
精神已離。
四面之求日甚
且將弊於撓撼。
不得一日安靜而死矣。
其於私計
非少故也。
况罪廢以來
尤宜縮伏屛息
豈有飜出手分
騰諸遠近哉。
第旣請之後
欲以言語求免。
費辭勞神
亦非可堪
不得已先以情私
揭之客位
伏惟憐其懇迫之情。
寬其拒謝之誅。
千萬幸甚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