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重庵先生文集卷之八 (自动笺注)
重菴先生文集卷之八
 書
  
公元1843年
與章叔(基憲。
癸卯四月二日。)
左右資禀旣異。
志意遠大
平日所以省察存養
不容少緩。
甚盛甚盛。
第愚所聞
則學莫貴於窮理
天地古今
萬事萬物之理。
皆所當窮而最切而急者。
日用彝倫也。
其窮之之要。
讀書講習
讀書而不知講習
所謂徒能讀也。
自謂講習而有疑不箚。
妙契不書。
則問思明辨之工。
無以下手
所謂省察存養者。
如無麵之不托矣。
不審高明以爲如何
獨學寡聞
傳有深戒
古人游學四方
以此也。
周游名山大川者。
始也觀丘陵之高。
知丘陵之爲高。
溪潭之大。
則知溪潭之爲大。
及其上泰山之顚。
東海之洋。
然後知丘陵之外復有高山
溪潭之外復有大水也。
故曰觀於海者。
難爲水
遊於聖人門者
難爲言。
左右年富力强
及此閒暇無事之時。
何憚而不爲是哉。
須以古人爲法
而不入於獨學寡聞之歸。
至禱至禱
貴藏。
有佔𠌫,寒暄一蠧先生狀德文字乎。
雖出於斷簡古紙者。
俱收惠借如何。
有緊攷處耳。
與章叔。
(癸卯八月二十二日。)
素齋遺藁
編次已訖否。
鷺江之行。
何時爲期
窩集序文
一時幷請。
無後時之恨。
而其在事先後
似不顚倒耳。
高明以爲如何
參判公遺藁
訂訛編次
有更與商確者。
此則徐圖之可也。
平默月初
往謁梅山函丈
承誨五六日。
函丈說及文毅公事曰。
向吾謂貴宗一人曰文毅公實記。
不可不輯云矣。
至今不爲
何也。
無辭可對
只曰。
王務
家私害之也。
先生曰。
然則責在高明輩矣。
盖惟國史所載。
先輩所論。
固有可以取信百世者。
然此特其大畧耳。
平生事實之詳。
散出諸家
不得萃會。
正爲可恨
必須極力旁搜
考校同異
編爲一書
以與宗族同志共之。
不惟吾金之幸。
於斯文之顯晦
不無所關也。
又鰲谷丈亟稱於强窩丈學行
而哀其無由發揮也。
要平默及高明
收拾言行文字
此又不可恝然也。
大抵此等事。
雖於下學爲己。
不甚緊急
而事之關於祖先於斯文。
在所當爲
不可占便宜爲心。
盖亦進德修業一事也。
如何如何
公元1850年
與章叔。
(庚戌十月。)
洞陰墓所
是二百年互相入葬之地。
此實先代定規
其意以爲如是而後
子孫貧窮者死。
埋骨之地
矣。
旣曰互葬。
則破腦壓唇之外。
步武逼近
案對交割
坐立俱見。
皆置而不論
亦已例也。
乃者
基貞葬親後。
基稷獨以爲自家先墓相近
欲破先䂓。
遂致天水之違行。
旣見屈於本官
將左請囑而翻其訟云。
可謂妄錯矣。
如見伊令。
以此說與。
沮撓其計也。
漣抱諸族。
山盡無歸
則安知不以洞陰爲歸耶。
周禮族葬
程子昭穆葬之說。
則互葬自是古意
子孫宗族
死而相聚
列侍父祖
善莫大焉
人情天理
幽明死生
不頓異。
則其賢於翁仲之設遠矣。
未知明者。
以爲如何
公元1856年
答章叔。
(丙辰三月。)
承諭欲讀書持心
而爲造物所猜云者
乃今士子恒言耳。
迂愚之見。
則有不可曉者。
高明曷嘗見有欲朝夕𩜾粥。
造物所猜而不得食
昏夜寢睡
造物所猜而不得睡。
佚遊者。
造物所猜而不得遊。
雜技者。
造物所猜而不得爲者耶。
凡此之類。
皆欲爲則爲。
無造物之猜。
而獨於讀書持心
造物之阻搪。
何理歟。
無他
方寸之間。
形氣之私。
有以勝夫性命之正矣。
而顧欲向人文之也。
故遂不免諉之於造物
而不自知陷於怨天尤人歸矣
若於性
形氣輕重大小
深知實見篤信焉。
則知此心之不可頃刻不持也。
知此心之不可頃刻不持
則知此理之具於吾心而散在事物者。
不可不熟講而明辨也。
知此理之不可不熟講而明辨
則一年十二月
一月三十日
一日十二時。
不患無此隙。
而雖眞有造物者欲阻搪。
不可得矣。
又未知明者。
以爲如何
傳心鋟梓
工役興云
幸幸
但恐各得一本。
束之高閣已矣
則終不足以明道討亂之本。
是爲悶切耳。
平默年來一味離索
所得不足塡補其所失。
惟時近思一部
覺得葉註有多少更商處。
仍考朱子成訓。
參之諸儒之說。
與夫沙溪,守夢之書。
去其重複
揀其精要
大書葉註而分入爲疏。
草成至半稿
紙竭中止
不知何日可以卒業也。
何時欲一枉耶。
企企。
公元1866年
與章叔。
(丙寅三月二日。)
族從不善之積。
獲戾神明
殃及骨肉
家兒基朋。
得疾三日
猝然異物
(二月二十一日
)脩短有數
死生常理
無足恠者。
但上有七旬老人
下有新來孀婦人。
木石
豈可堪忍
惟幸子婦性行溫順
抑情節哀
反以寬譬舅姑
故姑侍奉捱過。
累代奉祀之家。
獨子無育而死。
此事將如之何
五十老夫妻。
豈得有餘望乎。
及此
五內崩裂
天地茫茫
誰謂此漢之不孝
至於此乎。
死者須是歸於土。
只得束縛其柩。
還葬嬴博之野。
客土孑孑
四顧無將伯之處。
一席之地
豈能容易乎。
寃哉寃哉。
諸處不得告訃。
惟章叔有同堂內
故作此付寄。
痛泣頓首
伏惟僉照。
公元1868年
答章叔。
(戊辰十二月二十日。)
向書伏慰。
卽日歲色垂殿。
更詢侍候萬吉
區區勞視。
平默抱孫反面
無他諐。
孫兒日間讀書
稍知疑問
可喜
大卿每旬會講。
觀善覿儀
想有警發
大學誦訖。
勸其熟複
手箚所疑。
勸其質問漢浦
不無反復之益。
但恐循例黽勉
而不堅定此志。
改舊習。
終年閱歲
只如鏤冰畫脂而已
故已授朱子大全中滄洲精舍再諭學者文。
使之常誦自策。
而又勸其歸日。
間熟小學擊蒙要訣
以爲大學根本基址
未知其果能不負此意否也。
世衰道微。
政敎一墜。
京輦則溢於心目
只是科宦。
鄕曲則溢於心目
只是財利
所見所習。
只在形氣上一款。
不復知道全體
是乃人生一條命脉
一刻舍此則動不動
絶坑深塹也。
可勝歎哉。
可勝悼哉。
此中從遊冠童。
百餘人
分在各處講業
粗有次第矣。
中則章叔須作領袖
敢拾門內
後進
以及閭里若干人。
奉親幹蠱之暇。
倣此施設
如何如何
此中人。
亦皆貧窮幹家奉老汩汩之人也。
非飽煖無事而爲破寂計者也。
千萬深諒。
此是興替死牛之一線分界也。
書院毁撤之變。
朝夕將及於迷源。
痛欝而無誰語矣。
此時也。
苟能一齊用心於此事。
豈非陽復消息耶。
滿腔苦心
計或俯燭也。
明春可抽隙惠肯否。
未前只祝餞迓益珍。
公元1874年
答章叔(甲戌)
稽顙白。
意表平叔
同洪丱至。
奉讀袖書。
謹審衰境脚力
七舍
徒步往返安迪。
儘覺平日忘生徇欲之戒。
愛養精力之訓。
得諸程先生者。
爲不淺也。
遙切慰幸。
平默賴四處朋友
迭相匍匐
盡心力。
始終不倦
得葬先妣
反哭以後
頑縷亦能保存
不至大段生病矣。
大叔無妄之疾。
何至如此
春善忙迫發程
想心煎力疲。
生頉有不可知
可念也。
春也懶不肯學。
本如陶徵士兒子
冬春喪禍
一味廢閣
纔對書丌。
爲此行。
此亦渠之命數
鄙之家運也。
悶嘆奈何
第俟痊差便。
勸其家內
無使過夏
如何如何
人誰不愛子愛孫。
常情
易以煦濡姑息爲愛。
不知慈愛之過。
乃爲賊害之深。
無他
無遠慮故也。
從前累提此意。
不妨
右更加申申也。
思伯
其時自山下。
聞家病故
火急徑歸。
今姑不來
文字無理會之暇矣。
仍有一說
古語云。
周之士貴。
之士賤。
此言何謂也。
今當何處驗之。
魯仲連
以齊東布衣之賤。
正色倡言
平原君新垣衍
立談之閒。
西秦虎視之師。
豈惟仲連之贒。
動得二人之心哉。
二人能知士類不可忽而淸議不可慢也。
豈惟二人之賢。
能敬士類哉。
文武周公下士尊賢遺風餘俗。
戰國而猶存也。
秦則反是
候生,盧生
一開口。
遷怒之禍。
及於四百章甫矣。
左右思之。
之士貴乎賤乎。
今之仲連
在今平原之門。
則今平原
其肯以視古仲連視之乎。
仲連
布衣之賤也。
新垣衍
萬乘上价也。
今之新垣
其肻與今仲連相禮貌。
上下論天下事乎。
烹醢梁王之說一出
則其能不曳出而戮之市
遷怒本國而噬之乎。
貴賤大分
如此矣。
况今之士類鄙汚苟賤
仲連俊偉高潔
同乎異乎。
皇廟之廢。
書院之毁。
所執何辭。
華陽洞黑牌別庫錢及各院之許多作弊
執言之端也。
此非士類之鄙汙苟賤
自受賤惡者乎。
皇廟復設。
却使本官管之。
章甫無干涉。
此其賤之惡之。
直如盜賊
一日干涉
則慮有一日之害
耳。
無意於復院。
亦出於此也。
又記聖上客冬後許受儒生之疏。
擧世誦言路之開矣。
及儒疏沓至
出於雜念
猥釀無倫者。
往往介於其閒。
京輦搢紳
相與駭歎矣。
未幾
自上有嚴敎
儒疏見禁
太學謹悉
又加一層防限
其被賤惡至此
又益極矣。
士類處身如此
其賤又甚於秦士。
豈不遠乎。
章叔亦今日士類也。
無不反恥之心乎。
以士爲名。
苟有廉恥
其可擧其面目
伏閤論天下事乎。
熟思而更示之。
非章叔。
不敢深言至此
覽卽秘之。
荒迷不次
公元1875年
答章叔(乙亥)
來諭所詢無極
太極無形象也。
太極
無極實理也。
此是周子灼見道體喫緊爲人者。
話頭雖若高妙
學者眞實理會
莫非在我。
莫非切己
所以只此些子
上接孔孟千載之統者也。
老子柳宗元邵康節之言無極
只是說氣。
意本不同
謀不相及
假用與否。
可知
不當說話耳。
來諭動靜之前
太極於何掛搭
高明見天地古今。
動靜之前乎。
天地亘古今。
只有陰陽動靜而已
動極則靜。
靜極則動。
循環無端
是則動之前是靜。
之前是動。
更無動靜之前也。
但圖首。
特揭太極圓圈
陰靜陽動
之圈。
繫於其下。
其說曰。
太極動而生陽。
靜而生陰。
驟而觀之。
疑若太極陰陽動靜之先者然。
竊詳周子之意。
正欲指出此理。
萬化本根頭腦
懸象示人
不得不除卻陰陽
單揭太極而爲說亦如此
其實下圖。
陰陽五行
男女萬物太極
卽此單揭之太極而非有二也。
盖理與氣是一物上。
有此二者之名。
非有離合先後之可言耳。
特語其分。
則理者氣之根本
氣者理之形器
理者氣之主宰
氣者理之卒徒
故有是理。
然後有是氣。
未有本無是理而輒有是氣也。
不得不先擧無極太極
而後及動陽靜陰
先儒所謂無先中有先後是也
圖說曰。
無極之眞。
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程子曰。
體用一源
顯微無閒。
據此仔細
則來疑可釋矣。
近思一部
求端用力
處己治人
大學體用之全也。
朱子采入四夫子切要之言。
以盡精微
則天下之理。
遍該括。
無復餘蘊矣。
故妄嘗竊謂近思錄者。
大學演義也。
異端邪詖之說。
不有以辨之。
誑誘迷溺
其所守。
十二卷所載。
無用虛說矣。
故繼之以辨異端之卷。
體用旣全。
精微盡著。
而異說不得售焉。
堯舜三王爲善治
孔孟周程之爲眞儒。
不過如此
至此然後方是。
全盡
理而爲聖賢
其傳爲無弊。
故以聖賢繼之。
爲此書之終。
其序如此
不可移易也。
西洋之禍。
目今景狀
不啻洪水猛獸之慘。
中國言之。
自洪武聖祖
不識孟子
至欲黜去祀享
至於朱子則斥之以迂闊老儒
而不崇其學。
此誠天地之有憾也。
至永樂大全出。
庶幾知尊孟朱。
正士趍矣。
天位傳授之初。
綱常掃地無餘。
文具彌縫
不足以濟其實事。
其效使天下之學。
三分五裂
陽明之說。
最爲吾道之賊。
其他科擧之學。
註疏詞章百氏爲害
不可徧擧
三百年之間。
反復沉痼
至使北虜入主
神州陸沉則天地間奇形恠種。
以類而聚者。
何所不至
所以西洋之禍。
九州化爲禽獸也。
以我東言之。
鐫黨侮朱子
甘心於尤翁者。
務爲新奇邪僻之論。
思以易一世心腸學術
而孤朱宋之道
遂至張皇洋敎
李瀷作僿說書中所載。
無非陰主西洋之說。
其序天主實義。
以無幽不窮
無理不通
推予利瑪竇
雅稱胡爲聖人
七克之書。
四勿註脚
推尊洋曆
堯曆所及
蔡相在具瞻之位。
洋學之窩窟。
而不悅於安順庵鼎福苦口辨斥。
貽書諷之以我。
則不暇。
其徒轉相紹述
日食
有常度。
孔子不識
公元1866年
天道
春秋小雅
誤以日食爲變。
此等之言。
日新月盛
逞其詖淫邪遁
無復忌憚
相與開門納賊。
流俗深識遠慮
或爲技巧所溺。
或以絶遠爲恃。
至於哲考之時。
兩戚專國
十數年之間。
異樣無常出入
天主在在卵育而都置不問
所以內潰外侮
日甚一日
不免千里畏人也。
幸而丙寅之變。
華西先師
力排和議主攻守之說。
偶契大院君之心。
擧國衣裳
不至陷於禽獸
生靈不至遽化爲魚肉。
此其功甚偉。
而又足以有辭天下後世矣。
目今時事
彼此又安可恃耶。
嗚呼危哉。
闢邪先師論著
洞究情狀
拔本塞源
孟子楊墨
朱子闢禪陸。
同功者。
今已節入於雅言之書。
繡梓畢。
當印寄一木也。
平默所著。
小冊子
幸免於火。
一二士友
傳寫爲數本矣。
原本休紙胡寫。
不堪看誦。
且今借在人家
要亦早晩
當備入覽也。
李初平彬守也。
周子爲屬吏
初平知其贒而敬重之。
旣薦諸朝。
又周其不給
先生論學
歎曰。
吾欲讀書如何
先生曰。
公老無及矣。
請爲公言之。
初平日聽其語。
二年有得
見名臣錄等書。
尊賢尙德
屈己下賤之美。
足以警省衰世士大夫則尙矣。
又其老而好學之意。
髣髴於衛武蘧
玉之事。
當爲章叔之所師法
前書仰提矣。
公元1881年
與殷叔。
(辛巳七月二十八日。)
公元1866年
相別周歲
只有勞心㣼㣼而已
伏請新凉
闈候萬謐。
棣節珍相。
各宅如故否。
玉溪佳谷。
慨然已久。
衰境悲悼
計益如新也。
族從不死不滅。
以至于今矣。
財竭民窮。
蔦蘿寄生
直是危急
景色
見甚悶切。
孟張程朱
言忍窮處困之道詳矣。
渠志凡不學
於此都無見處
奈何奈何
先師雅言
閒。
送之檜巖矣。
未知達否。
三立文齎去。
幸以一酌
陳于象生而告之也。
也二練時。
欲往參矣。
適値曾兒痘發。
臨時還止。
今始發程矣。
此中孤寂太甚
速速催送爲幸。
疏儒一直相持
古今無之事也。
然花房義質。
貽書其徒云。
草野人心
莫可奈何云。
只此士林之功。
已不貲矣。
天意愈往愈邈。
何哉。
手梗胡草。
惟祝加護
公元1889年
與殷叔。
(己丑七月。)
公元1866年
省禮。
今年秋候又至。
兩地相望
只有㣼怛而促膝無其路矣。
陽界人事
如是乎。
不審晩炎。
棣節如何
仲氏內筵已撤。
外練且至。
孔懷之悲。
計益如新矣。
玉溪寺洞。
衰境筋力
不至甚澌。
可能源源花樹否。
樂汝値壽母生朝
能辨甘脆壺觴
低頭汗醬否。
趁期跋涉
只切感舊之懷也。
族從垂死之狀。
日甚一日
不學便衰。
可恥甚矣。
新搆聞已入處。
軒敞云。
蹩躠一隅
無以回祿之實也。
第乞老而益壯。
攝身心。
三復抑戒。
夏卿公武輩。
日有振策
不至潦倒
晩節大事也。
如何如何
神耗不備
伏希情犀。
公元1868年
季正(述秉。
戊辰七月。)
平默白。
卽日庚殿秋生
伏惟靜養起止履序萬珍。
阻閡五六年矣。
每因衰懶事擾。
常沓兼且
其間哭子于華岳
遷棲于龍門
抱孫于漳鄕。
卒値山頹梁壞
悲傷痛怛
窮人無歸
所以仍循放過
不能一奉咫尺之紙。
以展溯用之忱也。
玆蒙先施存慰
奉書惶感。
不知所謝。
平默生長窮鄕
無聞見。
讀書屬文
求售有司
而才拙不副。
方且憮然自失
忽聞先師論道水之上。
遂書贄往從。
父事二十七年。
不能深繹所聞精察所行。
眞知實踐身心日用之閒。
今則年滿五十。
聰明頓减於前時
道德益負於初心
粗識向方
不至大故下流
頂踵毛髮
皆此丈之賜也。
不寧惟是。
先難後獲
心法至正
主理命氣。
大本不差
文理密察
微言洞析。
閑聖息邪。
猗烈甚大。
擧而措之。
足以匡君善世
講而明之。
足以淑人傳後。
言行事業
耳目
著在遺書
百世在後
有心眼明者。
尙論神會
何敢阿其所好也。
運丁極否。
哲人其萎
痛公哭私。
不自勝堪。
玆因慰紙支蔓至此耳。
穀抱二友
志向漸堅。
乞加奬誘
使之勇進勿貳。
卒副先師苦心
千萬之幸。
平默奉老陸碌。
無甚可言。
不備謹狀
伏惟恕察。
公元1879年
蘓純汝(輝冕
己卯七月。)
公元1866年
千里相望
一凾德音
奚啻如尺蔡拱璧也。
卽日氣淸凉。
伏惟宿愼奏勿藥之喜。
靜養休復之吉。
商量舊學
培壅新得。
當不知手舞而足蹈。
甚恨殘年貧病
無以秣馬
親近麗澤之末也。
先師門下
斯文諸公
零落殆盡
見今所恃
惟有尊兄一人
平生精蘊
無從以仰探。
在我得失
無從就正
當此龍戰道窮之日。
孤懷得不增惕乎。
計亦默有以矜諒也。
平默息影未盡。
猥被朝家記存
塞兌未密。
忽惹同室睢盱
慙忸悸恐
措躬無地矣。
虎尾春氷之戒。
提諭及此
敢不夙夜戰兢也。
離索之中。
疑晦山積
所欲禀質何限
而此友迫期告還。
衰病之中。
精神收拾不上
不能一二。
只道其寄在人間而已
臨紙
不勝咄咄
第望努力加護
以副顒若
朱子大全答石子
重問目。
若是太事。
國家安危
生靈休戚
舘職學官
豈容緘默云云
以我國言之。
未知何官當舘職學官耶。
妄意學官
伊川游太學
安定授以學職。
宋孝宗魏元履國子學錄之類皆是。
以我國言之。
學職。
舘學掌議之類。
學錄
成均直講之類。
未知然否
又按宋子大全答朴和叔書。
有曰。
國家存亡者。
朱夫子亦許儒生論列
此說見於大全語類耶。
抑以子重問答之學官
爲儒生耶。
若然學官終是官人
白身儒生
都無分別
事而果如何
豈身無言責。
彼此一般
混穪無妨也耶
語類又曰。
前世韋布獻言
皆有所因有次第云云
所因指什麽而言。
次第什麽而言。
又記先師鄙人書。
(見卯行集中
)有曰。
國家危急存亡
韋布論事。
朱先生說斯義於魏元履云云
當時未及檢質
追攷元履問答
未見有此。
此又何故
豈或偶失照勘耶。
並望考訂因便誨示
公元1880年
蘇純汝
(庚辰四月。)
公元1866年
戀德方切
曩被士星左顧
道客以來起居梗槩。
粗慰遠忱。
第今朔餼屢換。
夏令伊始
伏請儉德存身爲况。
超勝伯玉之化。
有及人之樂。
門下得萃幾箇英才
可望張旺斯文否。
伏聞下沙奇公。
奄忽云亡
雖無掃門之舊。
豈勝殄瘁之痛也。
年前哭任祭酒
及今又聞此老凶音
如干後輩
不成貌樣。
而又種種三分五裂
天意一直爲歐羅巴地。
不得不然耶。
中夜不寐。
只願無聰
此時所望尊兄者。
益不淺淺矣。
千萬珍重
勿以衰老而或懈於用力
斯文之幸也。
平默貞疾不死。
區區收拾
沒巴鼻
時有瘠土之民。
相從於萬山之中者。
擧皆饑饉濱死。
莫能聚會精神
苦痛苦痛
星友久客近地
南歸有日
故作此數語。
兼訊近安
伏惟尊照。
公元1887年
蘇純汝
(丁亥二月十二日。)
南海歸路
歷造仙扃。
宿宿承誨。
今四寒暑
而如昨日事。
中心藏之
何日忘之。
履玆日中
伏惟經體茂休
林居幽探
敎育羣英
油然以樂而忘身之老。
顧此嫠不恤緯
徒爾勞攘
顚沛流離
濱死不悔者。
誠是淺之爲丈夫也。
乞幸益加勉旃
以盡處而扶持之方焉。
禮義舊邦
受賜多矣。
平默客歲
漣上
挈家永平白雲山中。
農淵先生薖軸之阿。
十里而近。
千崖
寒棲澗飮
也亦不妨
山中
亦覺世間籠山之水。
不能令外聒不入耳坎。
奈何奈何
權李二少友。
近狀安否
進修計應刮目也。
咸平金生
千里來訪
仍欲
公元1866年
相守過矣。
中路無賴兒。
資斧盡失。
乞食而至山中
留數日。
主人無食。
拂衣而去。
讀書之事。
動輒魔戲。
豈亦西氛充滿之證耶。
咄歎咄歎。
臨行忙忙地請候。
托令詣門而致之。
自餘更祝千萬珍重
公元1855年
盧粲兼(龍奎。
乙卯七月。)
分解經歲。
只管引領
料外成而强見過
護行花樹行遣
謂將歷造高隱
行李倉卒
不得作書
而强之回。
過蒙辱垂先施
兼賜責誨。
竊仰不較之盛度
忠告古誼
三復紙毛。
感惶交至也。
承諭如干誦習
只是古人糟粕
了無身心所得者。
參以而强傳說之梗槩。
則不相左
可見進學愈篤而撝謙愈甚
是以𨓏。
至尊而光卑而不可踰。
甚善甚善。
勉旃勉旃
來敎中。
大其目平其心。
鑽硏羣經
鞱晦一身數勾大指
隱之於心。
不能無疑
誠以頑石之塊。
非猝乍之劈斫所能開者。
深愧深愧。
玆敢以一言反復焉。
幸明者察焉。
古之聖賢
目固大心固平。
然其心術之義利。
道學之宗蘖。
人物忠邪
論議得失
乃其一身舜跖所由分。
世道汚隆所由判。
家國天下治亂興亡所由决。
故必明目張膽
一劒兩段
惟恐有毫釐之差焉。
何嘗含糊因仍之意。
自托所謂大其目平
其心者耶。
道德本體言之。
曷嘗不至尊至貴如來敎所引也。
然而氣質之所偏。
物欲之所蔽。
風俗所染
聞見之所局。
不能有以蕩滌開豁焉。
則吾之所謂道者
未必當行之路。
所謂德者。
未必至善之體也。
必也心心念念
事事物物
審察舜跖所以分。
汙隆所以判。
興喪之所以决。
彼則如惡惡臭而决去之。
此則如好好色而必得之。
然後氣質漸至消融
物欲漸至退聽
風俗見聞
不爲吾累。
本體至尊貴者
卓然呈露日用之間矣。
故尤翁臨簀。
稱述朱子之學。
以告門人子孫曰。
先生陰陽義利黑白剖判之勇且嚴。
一刀兩段
未嘗少有依違因仍之意。
正大學誠意章事也。
其如是故
卒至亞聖地位
壁立萬仞而功被萬世
此乃大其目平其心之實也。
不然而先以平心大目四字
橫却胷中
含糊兩可
依違苟且
以濟其私。
所謂大且平者。
如無星之秤無寸之尺。
心術事爲
無不受病而卒至猖狂自恣歸矣
前人之轍可鑑者多。
豈非吾輩所宜深戒者乎。
至若古之所謂窮經者。
非欲僅足於爲我而已
盖將善其身。
以宜其家。
以及於國與天下也。
程子曰。
窮經將以致用也。
鞱晦一身
君子
所願哉。
以時止而止。
不得不然耳。
其所鑽硏者。
乃爲己之學而成物之本。
故猶得以明夫是道。
諸人而傳諸後。
未嘗終於鞱晦而止也。
竊覸來敎之意。
不問曲折
不問時義
一味鞱晦二字
平生家計
則是鑽硏羣經者。
將爲枯木死灰
一適一莫。
恐非願學孔子規模氣象也。
更乞於此
思惟
目欲其明而不欲苟大。
心欲其開而不欲苟平。
鑽硏則必於義理。
隱見則必以時
然後身心所得
眞尊且貴。
所謂斯文之望。
不讓他人矣。
妄意如此
不審明者。
以爲如何
乞幸擇其愚而卒敎之。
拜書後時月又邁。
更伏問體節益珍否。
比業在何處
而强傳時習程文云。
一味不轍否。
門戶之計。
也非惡事
晦翁所云超然處須先見得。
方做古人所謂實才不見輸於林擇之矣。
且於出處初頭
爲能範其馳驅
而免於枉尺直尋歸矣
此語可幸默會否。
默省側僅保。
生事寥落
去去愈甚
溝壑長弟事耳。
奈何奈何
曩者
看閱近思錄。
覺得平巖葉氏之註。
多有更商者存。
近以釋疑一部參訂果然矣。
平默不自量度。
裒聚釋疑及他餘諸先正說話
折衷朱子
以葉註爲綱。
而分入於逐段之下。
今凈寫。
纔卷餘矣。
不但尤翁所謂洗澣足白。
不無分寸之效。
讀是書者。
幸而有取於此
則於四夫子微言大義
庶乎不差也耶
抑此事莫無僭汰之罪否。
涯角相阻。
無由共商。
只切悶鬱耳。
所欲叙者。
不止於此
紙盡不得不剪蔓。
新凉已至。
第祝彌加珍重
副此溯用。
公元1849年
李伯欽(埈。
己酉六月。)
旻天不吊
聖考上賓
痛號罔極之中
不勝宗祊之憂。
旋伏聞干戈虎賁
延王孫於江都
受同祭咜。
名正言順
嗚呼萬世無疆之休哉。
恨不參對
與共咷笑也。
際被崔友歷叩。
恭承袖裏訊札。
滿心醒沃。
非直慰闊睽之懷也。
矧伏審省餘棣度大同康吉耶。
箚役不住下手
竊計其日益富有也。
身心內外
本無二致
作兩截。
正是吾人實病。
來諭及此
可見省詧精密
而所警於荒怠大矣
省察恁地固好。
而又必加克治之功。
然後身心內外
可以一以貫之矣。
安得日受頂針之益。
有以洗濯塡補如來諭所云耶。
敬之一字
直是聖學宗旨
而擧此提耳
老兄愛人以德哉。
大抵敬者。
聖學所以成始成終也。
朱文公雅言致知以敬
昏惑紛擾
無以義理之歸。
躬行以敬
怠惰放肆
無以義理之實。
公元1866年
平時豈不講論及此
只坐氣質輕肆浮淺
而於主一二字。
殊欠工夫
故舊纏繞不能去。
新惡滋長而莫之御。
向日講論
不過猩猩之言。
究竟其害。
不止身心內外之爲兩截而已也。
奈何奈何
朱書一日爲急。
誠然誠然
第以親癠頻復。
種種焦煎
其外所擾。
非但譜事而已
弟婦襄事之定任間。
貧家百需
不能取諸宮中
兼僕役。
左挈右提。
此以往。
欲求伐柯之斧。
以爲祥禫後續絃之圖。
許多事撓。
擔着一身
在家實無專門此事之暇矣。
要之早晩
又復負笈入山
卒遂此志也。
同硏諸友安否
何如
見乏會稽先生
不能別書
此意示之如何。
公元1847年
李伯五(建疇。
丁未五月十七日。)
公元1866年
再昨自黃檗返。
得擎廿二日訊帖。
伏認山居梗槩。
仰之餘。
頓失沉疴所在
孰謂書不如面也。
間又有日
諸况何似
寡欲說。
別有所錄。
承敎胎納。
其有醜差
痛加繩削
如何
華陽大全
不住看讀否。
竊嘗聞諸老先生之言。
盖謂此爺資禀孟子
學問朱子
義理春秋
故非孔孟朱之書。
不讀也。
孔孟朱之說。
不說也。
孔孟朱之行。
不行也。
間其學。
則曰主敬也。
格致也。
存養也。
實踐也。
擴充也。
問其道。
則曰天地之生萬
物。
聖人之應萬事
而已矣。
之而養深積厚
全德備。
極其大而所謂海濶天高庶幾焉。
盡其細而所謂蠶絲牛毛庶幾焉。
至大至剛之氣。
塞乎宇宙之間。
是以卒然遇之。
則以匹夫爲先王賓師不以爲泰。
一身任天下大事而不以爲重。
及其道不行也。
猶能謹善利明王伯
辨夷華嚴淑慝
詖行放淫辭。
不惟千里箕邦。
免夫被髮左袵
集羣儒而大成
三聖一治
萬世太平者。
炳如日星
環天所覆。
極地所載。
將惟此爺是賴矣。
由是而言。
前輩以此爺。
直擬於孟朱者。
竊恐非出於阿其所好
一時云云
眞不足以氛翳其萬一也。
誦其詩讀其書觀言行
準夫孟朱之平生
可以知其必然而無纖芥可疑也。
是故
求觀孔子道者
當自孟子始。
求觀朱子道者
當自宋子始。
夫色有朱紫
草有莠苗。
樂有雅鄭
道學有宗櫱。
後之學者
不以宋子大一統
則是猶適越而北轅也。
然適越者之北轅
不得之越。
無所害焉。
學焉而失其宗。
則喚銀作鐵。
入于曲逕邪歧而害不可勝言矣。
然苟不格物致知而知其惡之可惡烏喙殺人决去之。
知其善之可好飮食活人必得之。
勇進之勢。
烈風猛而不可遏。
執守之確壁立萬仞不可拔。
則又何由而升此爺之堂而入此爺之室哉。
年來覺得此意思分明
參前倚衡
自不能舍。
雖或以此爲人所惡而終窮以死。
甘樂之。
不自以爲悔也。
然抱此耿耿
無處道語
竊覸老兄
不顧傍人是非
不計自己利害
乃大讀是書。
令人心神灑然
信筆滚滚
伏惟恕其僭率。
一覽付丙也。
錦轍亦可怕也。
劉白水大學故事
時義如此
如何如何
第以書字密付的禠。
以相講質。
何妨之有哉。
弟親癠頻復。
焦煎度日
少安則計欲復之蘖山矣。
不備
參贊(景善),松石(學性)兩宗台及穉顯(世鎬)宗令
公元1870年
玉河舘舊譜。
判官公派再聘河陰奉氏。
副尉公義貞。
庚午譜。
乃以奉氏爲側室
玉河譜。
副尉之配。
只曰李參判友閟之女。
庚午譜。
乃曰李公之庶女
今其子孫
不免庶孽之名。
不敢庚午譜所云。
何所據也。
以爲潛谷錯認乎。
副尉於潛谷。
服盡未遠也。
且在桐之鄕矣。
以潛谷之聰明周密
奚至誤認如此哉。
庶孽通顯
在英廟之世。
則英廟以前副尉之子寅。
何由垂紳士夫之烈耶。
潛谷果誤而庚譜果欲釐正乎。
正當備說潛谷
所以誤。
與夫當日之所據。
而明書其脚下
使役之觀者。
然明白。
無容更疑焉可也。
使奉氏果側室乎。
側室書譜無其例。
側室書氏。
禮無其文。
且當悉註其釐正之由可也。
顧乃不然
而但曰側室庶子何耶。
校正者。
私有修隙其間
虛舟相公
偶未之照勘
本孫地微居遠。
劣勢弱。
心懷寃痛無可奈何
以至今日也耶
以此推之。
則其曰庶女者。
恐亦所以實其側室庶子之誣也。
宋之蘇頌
訟其父草頭木脚之寃。
神宗特許刊改
國史至重也。
猶尙如此
朱夫子是之。
今任有司之責者。
盍改而正諸。
副尉公。
石潭李先生高弟也。
今所辨者。
非直一宗之譜法。
傷其賢人之受誣也。
司平默。
參贊宗台
海宗基德。
宗會歸。
垂泣而言曰。
明日還收譜單而歸。
與宗中訣。
平默驚曰。
胡爲乎哉
答曰。
問之延安李氏不得考矣。
從此以往
宗中諸大人
豈更有商量耶。
噓唏太息
默解之曰。
兩台及蓮諫。
皆厚睦明察
必不恝然而已
姑宜俟之。
大抵不甚難辨。
副尉公果庶子
則其配雖李公之嫡女
依舊是庶也。
嫡子
則其配雖李公之庶女
依舊是嫡也。
此其較然
明白者。
何必考李譜然後可决耶。
仍舊貫
固愼重之事。
然合有變通者。
不成一於膠守也。
張子曰。
不善者共改之
所望後人
竊恐虛舟相公當日之心。
若是也。
不然程子所譏前所未安。
不敢復改。
昔所未遑
不敢復作者。
不亦可慨乎。
變通庚午譜。
而從玉河譜之舊者。
初不害爲仍舊之義耶。
又况側室庶子之書。
恐是校正者事。
虛舟之親定耶。
凡事大小
公論悍然不服
則於理必有未當故也。
幸與蓮。
更加十思
毋致寃霜之夏寒
如何如何
參贊松石兩宗台及稺顯宗令。
按起忠兄弟
玉河譜。
不書庶字。
而庚譜則書之。
此與副尉公事
無以異矣。
大抵明嚴譜法。
愼重仍舊
固是道理
然文有可徵。
人咸稱寃者。
亦且恬然
則百在後
能免謗舌乎。
玉譜不書庶。
果是疎漏而失勘者。
則庚譜宜有一行註脚
不宜只稱庶子而已也。
此其破綻不亦分明乎。
曰庶曰嫡。
旣已左右佩劒
則非庶之論。
難必信也。
庶子之論。
豈可必信也。
二者。
不可必信
與其書庶而失之薄。
毋寧不書而失之厚耶。
此正觀過知仁不仁之義也。
伏望有司
深察而左右之
公元1849年
參贊宗台
(己酉十月二十九日。)
公元1871年
國哀
天下豈有此事乎。
罔極罔極
日月不居
玄宮已下。
公私之慟。
益復如何
尙伏幸新聖繼照。
女中堯舜
重垂寶簾。
一髮之危。
九鼎之安。
是亦環東土無疆之休哉。
惟是正本淸源
革弊捄民。
使異日嘉靖邦國
得如商高宗
今日諸公之責也。
竊願夙夜匪懈
以隋儒正身之說。
究竟法。
幸甚
履玆坤復之交。
台候動止百福
默省碌碌
僅保宿昔而已
文毅公歲祝。
攷之先賢定論
當於因山卒哭後。
卜日行之。
而似聞台敎以爲陽復以後
屬之來歲
不可行祭云云
未知此說何據。
孤陋可愧
妄意以爲歲一祭。
與節祀不同
冬至後屬過時之說。
恐推之太過
况今之時。
寅月歲首
臘月三十日以前
屬之今年無疑
且當行與兩說不同
禮宜從厚
亦是先賢法門
伏望更思見敎
不可硬令闕廢也。
山變聞極驚駭
此在宗中長德。
親審宗會而處之。
台意以爲如何
呵凍不備
伏惟台照
公元1878年
上郡李侯(種永。
戊寅二月。)
平默聲聞過情
致辱明府
荐臨寒扃。
深賜知奬
又於興學勸士之事。
微示盛意
將伯求助
逈出望外
默實愚陋無似
不足以堪承。
然亦有一獻焉。
度今公私事勢鄕射鄕約之類。
實難擧行
藉使擧行
終於文具而已
其說甚長。
姑且畧之。
惟是講會鄕飮酒相見禮之類。
之無窒碍
積久可收實效矣。
倘賜月臨郡學
柳進士重植所築說樂臺
科率邑士
畧如明道上元施措
其中才學稍秀者。
得以藉此益勉。
而其餘子亦有所觀感興起矣。
乞垂盛念。
又有一事
朝宗之面。
志學三人
其一李生光奎。
坡州流轉
敎授於本而之瓦谷里
雖緣獨學孤陋
見理未甚精透
而其操履敦確
謹禮守節
固窮不變之實。
後輩尠能及之。
覊寓窮酸
鄕俗之所厭薄
故不尊不信
敎授有年
而村秀未聞有興起者。
二李生炳植。
自抱川入寓本面山月村。
微族孤。
杜門畏約
鄕士無與左右而共修斯文者。
其三宋生來根。
世居本面吉里。
頃嘗師事華西先師
又從平默講習日久
資性狷介
悟解精明
而亦門地甚微。
家事赤立
故鄕俗輕之太甚
而渠亦沮苶不振
三人者。
不易得之秀士
事勢如此
縛束一隅
誠可憫也。
亦願明府
記此三人
禮存間。
邀致講席禮塲。
特示寵異之意於一境之內。
則不但此三人者仰
藉其眷庇之力。
得有所扶持
引翼進學成材
鄕里父兄
當承官意
往往改心易慮而勸其子弟矣。
於此道。
至於瓜熟之日。
養得若干秀才
脫去荄甲。
則種下種子。
張旺斯文
障塞洋氛之漸矣。
是則明府施措所及遠大
而其遺風餘韻。
可以稱思於永久。
豈與一時簿牒之間。
民蒙煦濡惠澤者。
同日而語哉。
妄見如此
不審盛意
以爲如何
年來杜門塞兌。
世念掃空。
只有一事
留在方寸
惓惓不能已。
非但鄙忱如是
明府之心亦然
天地鬼神本心亦然矣。
恭惟明府深念而亟圖之。
干冒尊嚴
不勝惶恐
死罪死罪
李侯
(戊寅五月十六日。)
公元1871年
中村民。
今月廿一日
將葬其父。
而以在公除前故。
心有所疑。
禀其可否
而題音內。
國葬不許私葬云云
未知有他據否。
今之邦禮
只據喪禮補編施行
而補編受敎條。
勿論公除前後
葬事則許行之敎。
非但因山前。
公除前。
無不許之義。
因山前私葬。
三虞
卒哭則待國葬卒哭後。
卜日行之。
又是先賢定論
而補編所許。
則今此不許
當時偶失照管
喪家情理
見甚切迫
故猥此仰
禀。
乞賜更商焉。
補編全文呈上
伏幸視至。
公元1878年
李侯
(戊寅七月。)
太極圖說。
註解懸吐。
塞命矣。
念昔石室先生卲齡。
對尤翁。
講質太極陰陽之說甚勤。
然此則猶在閑暇時也。
執事
又在視篆之中。
尊閣誦習之。
古賢之事。
何幸復見於今日。
而又知周夫子李初平讀書
老而無及者。
不可天下之人也。
豈勝欽仰
第幸公暇熟複潛玩
則知向所謂天之天字。
卽此無極極之謂。
朱子所謂事事物物
必有所以然之故。
當然之則者。
不敢不逐處理會也。
何者
爲其敬肆修悖之間。
君子小人之分。
一吉一凶之歸。
無擇鉅細精粗故也。
妄意如此
不審盛見。
以爲如何
公元1879年
答沈穉輔(宜翼。
己卯十一月。)
久閡音容
只誦無田甫田之章矣。
頃蒙先施問札。
副以相思詩章
拜領欣感
不啻十朋之益。
卽日復交代。
謹伏問靜體萬謐。
望八卲齡。
歉年粥飯
可能常繼否。
固知窮且益堅
安之義命同病况。
歎何可已也。
少弟沒巴鼻
垂死無聞
向來一命
有同鼯鼠衣冠
何足賀爲。
老兄其眞謎戲也。
爲之一笑
亨叔令墓草重宿。
舊好
疎逖不偶
頃者
一哭
歸來
不禁淸血交頤也。
此令曩時一疏
終是所執者正。
其視顧瞻畏忌
一於泯默取容者。
不可同日語也。
他日泉下
欲以此相慰耳。
客擾中僅此報謝
餘祝循序加愛。
用副懸想
公元1855年
松石宗台
(乙卯七月十三日。)
卽日大火西流
伏惟按節體候履序萬重
區區嚮𨓏。
不勝下悰。
喬木衡茅
形格勢阻。
無以執策奉轡以趨下風
則每切引領太息而已
曩者伏聞節下受命南爲
牙纛晻靄
私竊以昔先正文成公李先生
仕于朝。
不得其所抱。
及爲海伯也。
慨然登車而攬轡曰。
外事猶可自効
下車不久
悉條蔽瘼。
囊封萬言
以不忍立視牛之死
自矢古之聖賢憂念民國
血誠如此
人之所以企公者。
盖亦不外乎此。
節下所以自待者。
計非恒情所及
則平默之所以然而瞻仰者。
有倍於他日
第恨此心無由仰攄矣。
乃者
猥蒙不遺。
辱賜崇帖。
以便面。
銘感僕僕之餘。
以爲來而不往。
非禮也。
雖敵以下不敢
况在貴賤相懸乎。
玆故敬奉咫尺謝狀。
仍伸素日之忱焉。
伏惟財赦。
公元1852年
答洪仲思(若弼。
壬子八月。)
公元1871年
哀哉痛哉。
伯氏先生訃車
眞耶夢耶。
日者士友有來傳京耗。
及此者且疑且驚。
卽日登塗
以親癠煎惶而未能也。
意外專人告訃。
以先施手命。
嗚呼
泰山果頹矣。
咸氏丈人
號絶之中
遘此厲虐
不勝獻慮。
幸勿爲禮法所拘。
凡係調攝
不用極。
不致冥冥之惟憂。
千萬泣禱。
敎事謹悉
六月之事。
當是先生不獲已之擧。
然不厭於物議大矣
安知月前易簀
不由憂憤而致然耶。
子弟門人所宜終身痛䀌者也。
當時不能交謁更諫。
已不道理
於今豈忍矯造遺札
乞憐於其人䵝昧其不獲已微意耶。
雖事係正當道理
詐造遺書
决然不可
而况干祿之事乎。
竊計某台感德已久。
縱使無言。
不患不受報收功矣。
所敎文字
不敢奉以周旋
忝在門下之列。
不敢不以正對
狂奴舊態
庶或見原否。
行當奔哭面敍此意。
只祝深自寬抑。
以慰茲念。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